蔺姓的迁徙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2收藏

蔺姓的迁徙分布,第1张

蔺氏是一个典型的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

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其先祖名叫作韩阙,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元孙叫作韩康,后到了赵国,被封到蔺地。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蔺氏的起源。

根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字叫康,在赵国做官,食采于蔺这个地方,就以邑命氏,称为蔺氏。康的裔孙蔺相如为赵国上卿,他的子孙在秦国做官,跟随司马错伐蜀,因而家族就迁居在成都。望族出于冯翊、中山、华阳。而根据史籍《广韵》记载,东周时晋穆公的儿子成师被封于韩,韩献子(韩厥)的玄孙康,食采于蔺地,从此世有蔺氏。因此,蔺氏是韩氏分支出来,以邑为氏的,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蔺氏家族发源于冯翊郡(陕西)、中山郡(河北)、华阳郡(四川)一带,后来以这三个地方为中心,逐步向全国各地扩迁和繁衍,现在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陕西洛川有林台(蔺台)村,蔺家川,崾睍等村,大都为蔺姓封地。人口约为800(其中林台人口约400)。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州镇蔺家村,全村人皆姓蔺。

陕西省吴起县有沙洼子村,蔺砭子村、蔺台、蔺新庄、蔺涧、曹阳台等地约5000多姓蔺人家,其中沙洼子村中人皆姓蔺。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和丰原乡阿干村蔺家巷,全村皆为蔺姓,此二村为隋朝蔺刚、蔺久二兄弟的后人。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运溪乡华洲村一组(原来住在蔺家坡上)此村为张氏、王氏、李氏、何氏姓氏为主,蔺氏只有蔺金奎以及他的兄弟四人的后代,目前人数约80人。

甘肃武威有蔺家寨子,村中人皆姓蔺。所生之子皆称蔺子。会宁县有蔺家湾,村中人皆姓蔺。

山东省沾化县流钟乡以蔺姓人巨多,有蔺家湾、流钟村蔺姓巨多,蔺姓约有人口1000多人。根据家谱记载均 为“蔺芳”后人。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蔺家庄村以蔺姓居多占全村90%。

山东省菏泽牡丹区有蔺庄村几百口人皆姓蔺。族谱显示为蔺相如之后。

尖足布

山东省莱芜市多有姓蔺者,有多处村庄名曰蔺家庄、蔺家楼等。其中高庄街道办事处有一个蔺家庄,于明朝天启年间建村,有族谱说是山西洪洞蔺姓后人,后因重名改称为东蔺家庄(另有一村称为西蔺家庄),该村大部分人姓蔺,据了解也是莱芜市内最大的蔺姓村庄,达千余口。

河南省镇平县贾宋镇育茂张村有蔺姓,几百口人。

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就有一千五百余人。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梁庄乡蔺庄村 全村500余口人,全是蔺姓。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 南蔺村,北蔺村,两村约1200余人口全村皆姓蔺。

山东省郯城县南蔺村

山东省聊城市蔺皋村百分之八十姓蔺1000余口人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河南省鹤壁市 浚县蔺庄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蔺姓

河集乡蔺庄村,600余人口,大都为蔺姓。

河南省安阳县许家沟乡北庄村(原名蔺家湾)、五里庙、道德沟、王家窑、太平岗村等都是蔺氏集中地区,这里世代相传为蔺氏守墓人的后代,有蔺氏祠堂。

云南省腾冲县蔺家寨及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一带,目前共有万余户,近5万人,明朝洪武年间,始祖蔺宗贤随沐英征云南,任腾冲守御千户所正钱户、有蔺氏祠堂。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寨里村中村民有50%是蔺姓,约有上千口人。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有蔺姓数百人。

蔺相如,赵国人,历史上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起事件,起初是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此人也正是蔺相如的推荐者,此人可谓蔺相如的再世父母,但最终这起推荐事件,还得归咎於一块石头-和氏壁(後被秦始皇雕琢成传国玉玺,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块玉而死,此乃後话)。

和氏壁

当时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璞玉石,献予楚厉王,玉匠说不过是块石头,厉王大怒,砍卞和左脚,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之,又是老状况,砍卞和右脚,文王即位,这次卞和极其失望,于荆山下抱玉痛哭,从哭出泪到哭出血,震惊楚国,楚文王召卞和问个究竟:'失去双脚的人那麼多,为何痛哭呢?" 卞和就说:"我不是为我的双脚而哭的,而是为我手中这块宝贝被人当作石头而哭。",文王拿玉一看,果真是块美玉,以卞和的氏为此玉命名之(古人有一姓一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有些人跟老外一样,把姓或氏放在名字之后,卞和就是和氏)於是称此玉为和氏壁,号称其为传世之宝,震惊全天下。

美玉被偷

不过说也奇怪,这块无价之宝,是如何入赵,引发蔺相如的发迹呢?和氏壁成名後,过了三百多年,楚威王在位,一位诸侯国的丞相昭阳令尹(其名已难以考究)灭了越国(就是句践复的那个国家,当然此时句践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威王赐其国宝和氏壁予卿(说也奇怪,既是传世国宝,何以随便传给功臣呢?),此功臣得意忘形,设宴供宾客参观(也就是炫耀啦,当然大家是留著口水盯著这块宝物),宴中,有人起哄,神秘人偷走了这块和氏壁,有人诬陷宴中参观的张仪(後来秦国的相国,也是使秦国富强的关键之一,这也是他痛恨楚国的原因),让张仪受尽苦头,无论如何,玉已经失踪了。

赵国得玉

五十年後(公元前333年-公元前283年),这块玉重现天日,这次竟然在赵惠文王手中,此事传遍天下,秦昭襄王留著口水算计著这块玉(此时秦国在张仪等人仇恨的琢磨下而富强),欲以十五座城池换此玉,赵国畏秦,不敢不换,却怕血本无归(也就是秦国会说话不算话啦),赵惠文王正苦恼著,缪贤这时就站出来了,不知是昏了头还是怎样,为了推荐蔺相如这个手下,竟把自己曾想背叛赵王的是给摊出来,总之就是让赵王得知蔺相如有多聪明,於是蔺相如承诺赵王,一定完璧归赵(也就是说,玉不会被抢走啦),蔺相如至秦後,先让秦昭襄王对这块玉大开眼界,然後再被蔺相如抢回来(不知为何会这麼好抢),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秦王哪肯,於是不让他回国,不料蔺相如是偷渡高手,装扮平民还是让他偷偷回国了,於是完璧归赵,此事让蔺相如成为赵国的上大夫。

渑池之会

秦王经此事後恼羞成怒,发兵攻打赵国,派出了大将军白起(历史上著名的杀人王),秦国当然连连得胜啦,此时秦国想攻打楚国,於是说要和谈,老赵您来渑池谈谈吧,赵惠文王哪敢,蔺相如又跳出来,说:"可以先立遗嘱,立太子为王,秦国也不敢怎样。(走吧,你死了还有你儿子嘛!)",渑池之会,给秦国逮住机会,哪有不羞辱赵王的道理,你来我往之后,蔺相如跳出来,落了几句狠话(真不知道是去和谈,还是吵架的)让秦王没辄,没让赵王受辱,回国後,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负荆起罪

在这之后,赵国可以说被蔺相如和廉颇掌握,廉颇当然不满啦,阉人的手下,竟然敢在我头上(这种画面真难以想像),於是处处跟蔺相如作对,蔺相如又晓以大义(我连秦国都不怕了,怎麼会怕你,我是为了赵国,而你只会争权),这番话,让廉颇深深反省(奇怪,怎麼不会更气呢???),於是命人拿了荆棘(不是绑蔺相如喔)绑住自己,到蔺相如府前请罪,蔺相如也原谅他了(好吧,看你可怜!)。

蔺相如几年生几年死,史记好像没有记载,网路有人推测,是公元前329年生-公元前259年卒,享年七十岁。

湖南有人发现蔺相如的家谱,共九十四代,说蔺相如共有8个儿子,依次为仪、范、嘉、景、从信、岱、封和冕。长子仪曾仕赵为大夫,後人不详,次子范与弟嘉居磁州(今河北省磁县),范的子孙后来移居湖北省;嘉的后代居住在今河北省磁县和江苏省徐州一带;从信之子烈迁居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景退居万邑(今江西省万载县),其子孙一支迁至今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岱、封和冕守父墓,子孙因而家于渭南。

蔺口

蔺口村位于菏泽城西北20公里处,纬一路横穿该村,高庄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东接刘庄,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82户,360人,多杜、马姓,耕地600亩。

村庄简史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杜氏从-县迁此建村,取名杜庄。清初黄河在蔺寺庙附近决口,该村名蔺口。

1958年建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辖蔺口、刘庄、东张庄、蔺庄四个自然村,耕地2580亩,1639人。

刘庄

位于高庄镇东3公里,南邻蔺口。村呈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95户,360人,多刘姓、彭姓,耕地680亩。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刘氏在此立村,取名刘庄。

东张庄

位于高庄镇东3公里处,村呈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84户,450人,多张、袁姓,耕地800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氏从-县迁此建村,以方位和姓氏取名东张庄。

蔺庄

位于高庄镇东35公里处,南邻吴店镇。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一条,居民58户,280人,耕地500亩。

据《蔺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蔺氏从-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蔺庄。

经济状况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人民公社期间,全行政村编为一个生产大队,下分6个生产队。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科学种田,兴修水利;现在农业作业全部实行机械化,粮食生产比较稳定,小麦、玉米单产一般在800斤左右。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蔺口村与赵楼村、何庄村、南头村、吕集村、邓楼村、北头村、李庄村、周庄村、东头村、孙楼村、天庙村、徐胡同村、贾楼村、赵庄村相邻。

蔺口村附近有曹州牡丹园、菏泽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国牡丹园、古葵丘、曹州古今园等旅游景点,有菏泽牡丹籽油、万福甜瓜、菏泽面塑、鲁锦、曹州牡丹等特产。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下:

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斯文、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的人。

蔺相如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故里之争:

据《安阳县志》记载:“相村在水冶西南,战国时蔺相如故里,有碑文可考。世传蔺相如生于渐平岗村,后移此村,因以相名。”相村、渐平岗、岗西村,均为相府宅地。蔺相如故居,在岗西村有一个楼院。

原庭堂宽敞,秀丽豪华。岗西村正北大路,直通蔺相如祖坟茔地,两旁松柏成荫,石人石马石羊石象成对,前有殿宇灵堂,后有莲花池塘,由玉带石桥连接。但因年久失修,现仅存楼院房基,莲花池也变成了莲花地。

岗西村西头,还有蔺氏祠堂,家谱是布帛挂轴,上面画着蔺相如彩色遗像,下面排列着后世宗室,现已近百代世孙。蔺氏每家操办丧事,都要到祠堂先烧箔焚香祭奠祖宗,然后才殡埋下葬,直到如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葬礼仪式。

出自嬴姓、出自他族改姓、出自他姓改李氏。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听说赵王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只顾欣赏宝玉,却不提城池的事。于是就假说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趁机从秦王手中收回宝玉。

这时蔺相如靠近柱子,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高举宝玉,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还说如果秦王一定要抢夺宝玉,自己便和宝玉一起撞碎在柱上。随后,蔺相如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怎么死的

关于蔺相如的死因,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在渑池会之后,秦国想要派兵攻打赵国,不过赵国不想与秦国开战,便将赵国的太子作为秦国的人质来求得和平。但是赵王又可怜太子一个人远在异乡,便派蔺相如前去服侍太子,谁知太子在秦国因为急症病发而死,从而导致蔺相如在秦国的时候受到了刑罚而死。

另一个说法便是蔺相如是因为疾病死亡。因为在《史书》当中,对蔺相如的记载则是疾病。在这之后便没有其他关于蔺相如的记载,说明在这个记载不久之后就病故了。关于他病故的说法,因为是有典籍记载的,所以蔺相如病故的可能性比传闻中被处以极刑的可能性要大。

蔺相如的故里是哪里

蔺相如的故里,至今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蔺相如的故里是邯郸,《史记》关于蔺相如和廉颇中提起。蔺相如的墓地在离邯郸的西南方向六七里,因此很多人就认为蔺相如的墓地在邯郸附近,那蔺相如的故里也会在邯郸。

也有人认为蔺相如的故里是安阳。相传蔺相如在安阳的时候有一个楼院,这个楼院十分的宽敞而且很繁华,楼院中有着蔺氏祠堂,家谱上还有这蔺相如的遗像。每当蔺氏举办丧事的时候,都会在这里焚香祭祖,才可以埋葬,哪怕到现在,依旧是保留着这样的葬礼习俗。

蔺姓的迁徙分布

蔺氏是一个典型的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