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氏同仁老药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1收藏

乐氏同仁老药铺,第1张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

        乐氏同仁三百四十多年的中医药传承,成就了中华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国第一块药业金匾,由乐家第四代乐显扬在清康熙帝的支持下建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取"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之意,与经络"铜人"发音相同,故有"同仁"之称。雍正元年(1723年),乐家开始为清宫独办官药,史称"御药供奉"。御药供奉把乐家的古方秘方养生治病延年益寿的医药水平达到了极致。像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仙人还少丹、金匮肾气丸等等名药都出自乐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享誉世界的名药安宫牛黄丸就是出自乐氏同仁堂第十世乐平泉整理的统编配方第十六门类"瘟疫"方中。

中国第一块药业金匾,由乐家第四代乐显扬在清康熙帝的支持下建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取“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之意,与经络“铜人”发音相同,故有“同仁”之称。雍正元年(1723年),乐家开始为清宫独办官药,史称“御药供奉”。

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被慈禧太后亲赐“乐氏御供”金腰牌,成为中医药界的至高荣誉。

      乐氏同仁老药铺以乐家祖传手抄秘方为核心,严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将乐氏家族的文化与百年传承的传统配方完整保留。

    乐氏一脉传至十四代一一乐觉心,决意以一己之力,开创振兴祖业的新契机,携乐氏同仁老药铺秘方回归祖国大陆,让乐氏同仁在现代中医药领域重放异彩。

道地的药材:每一味药都有乐氏同仁老药师精心挑选

  乐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先生回归大陆,重建乐氏同仁国医馆,独享御药供奉达188年之久,传承了348年的国宝——乐氏家族核心技术—496首家族秘方本和饮片炮制技术及丸散膏丹的手工制药工艺终于回归了大陆。更重要的是把乐氏家族“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传承发扬光大。

道地药材:精选原产地最上等的精品

道地的药材:每一种药材都是精挑细选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完美的服务:到店顾客和病友都会得到周全的服务,真正体会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

完美的服务:对每一位顾客做到有问必答,并给您制定有效的疗程服务。特别是在儿童增长方面,乐氏同仁国医馆做的尤其出色,多年来解除了许多家庭孩子长不高的忧愁。

郑州乐氏同仁老药铺店面位于福元路未来路口,交通非常方便。

乐氏同仁老药铺将中医药文化以及最新的生物科技融合到制药工艺中,利用先进的制药技术,结合乐氏祖传秘方,药材独门炮制手法,开发出领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打造乐氏同仁老药铺的核心竞争力!乐氏同仁老药铺会在不久的将来,扎扎实实走出一条中医药发展的新道路!

(以上所有照片均为实地拍照,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1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乐家老铺的祖训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乐家老铺的祖训,意思是“中药选料、炮制与制剂,虽然在作坊里进行,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是制药人的作为与动机,冥冥上天自会知晓。”它明示了乐家老铺制药人恪守遵循的制药准则,即是要存好心、做好药,要做良心的好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2“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出自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为乐显扬创建於1669年(康熙八年〕,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氏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北京。其后世乐显扬当了太医院吏目,创办同仁堂药室。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明确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训条。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识。

1723年,清雍正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其后同仁堂独办官药188年,历经八代皇帝。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思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

3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一副对联,祖宗传下来的古训。

“修合无人晓,存心有天知”是一副对联,出处是北京的“同仁堂”大药店,据说这是“同仁堂”的祖宗传下来的古训。

“修合”二字解释为中成药的泡制过程,此联的含义是:在药品的泡制过程中,用药的斤两是否足称,用的药材是否上乘、制作过程是否真按规矩去做等等此类只有自己才会心知肚明的事情,旁人根本无从了解和明白,但自己是问心无愧,是对的起病家的,而这一切上天都知道,自有公论。

4国药业内有一句箴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旧时国药业内有一句箴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配制药剂,古语谓之“修合”。外人看来似乎多一味,少一味, 增一分,减一分无关生死,不伤大局,好像说得过去。但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人的作为,外人不一定能够尽知,但其动机好坏,冥冥上天,自会知晓。

5“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与“和谐观”

  中医药的精髓就体现在“和谐观”上。“和”的本意是指保持和恢复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使阴阳、营卫、气血、津液、脏腑等系统功能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且贯穿于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不和则病,病则治,治则和,和则寿。

  中药和谐思想根植于传统中医文化之中,既包含传统中医文化的和谐因素,又具有养生保健的生命科学特征。中药的应用注重人体整体生理、病理的调整,协调各种功能系统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相互间的平和,使人体处于平衡的自然状态。因此,崇尚和谐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本质属性。

  和,即和谐。自古中国哲学强调“中庸”、“致中和”、“和为贵”、“和实生物”、“天非和不立,物非和不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箴言。

6注意以下两行,有两个字的区别:

修和无人晓,存心有天知。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7“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关联,事无巨细。

人的各种思想行为,包括政治生命,经济生活,教育,律己,都跟“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相关联。

乐羊、乐毅、乐进、乐广、乐史等。

1、乐羊

乐羊,生卒年不详,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国将领。乐羊初为魏相翟璜门客,后因大败中山国而成名。

魏文侯虽然奖赏乐羊的战功,将其封在灵寿,但却怀疑起乐羊的心地来 ,认为乐羊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

2、乐毅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3、乐进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

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南征北讨。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

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自合肥还,留下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

后来,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4、乐广

乐广(?-304年2月29日),字彦辅。南阳郡淯阳县(今河南南阳)人。西晋时期名士。

乐广出身寒门,早年即有重名,受卫瓘、王戎、裴楷等人欣赏,因而得入仕途。历任元城令、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侍中、河南尹等职。后任尚书左、右仆射,又代王戎为尚书令,被后人称为“乐令”。

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互攻时,乐广因司马颖岳丈的身份而被司马乂怀疑,乐广虽极力澄清,但仍在次年因忧虑而去世。

乐广与王衍同为西晋清谈领袖,袁宏在《名士传》中以乐广等人为“中朝名士”。卫瓘曾称赞他“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乐广亦善书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5、乐史

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村(今属江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 是隋唐开科举 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

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

——乐姓

同仁。根据搜狐网相关资料查询得知,乐氏同仁堂第一神方被乾隆皇帝赐名叫同仁、乐氏同仁堂”原名为同仁堂乐家老铺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乐氏第四代乐显扬因治愈康熙隐疾,获得了赏识与资助。康熙以“同心一意、仁民爱物、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御赐药室名为同仁、成为同仁堂的肇始,就此结束乐氏历代的铃医生涯。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体现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和“讲信义,重人和”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以及同仁堂的品牌和特有标记。

2006年5月20日,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编号Ⅸ-7。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Ⅸ-7 价值观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遗产类别 :传统医药 历史渊源,非遗特征,传承保护,传承价值,传承人物,保护措施,社会影响,重要活动,荣誉获奖,文化轶事, 历史渊源 一、从铃医到金字招牌 明朝永乐年间,浙江郎中乐良才迁居北京,以铃医为业。其重孙乐显扬,于1669年在北京立下“同仁堂”招牌一块,上有“康熙己酉”字样,同仁堂正式成立。 《同仁堂药目》(许叶芬署检) 1702年,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开设同仁堂药铺,设店卖药,同仁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经发展,声名日盛。 二、御药供奉史 由于同仁堂配售药品疗效显著,声誉与日俱增,博得了朝廷赏识。清雍正元年(1723年)钦命同仁堂供奉御药,一直到1911年,历经八代皇帝,时间长达188年。 与同仁堂相关的清宫御药房档案 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同仁堂开始了典让、租赁、合资的历史,逐渐由乐氏独资企业变为合股企业。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仁堂回到乐氏第十代传人乐平泉手中,再次成为乐氏独资企业。乐平泉去世后,由其四子共管同仁堂,直至公私合营。 三、近代风云 1954年,同仁堂回响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1979年,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标志著同仁堂进入现代化公司制管理阶段,后改制为国有独资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1669年同仁堂创立截至2018年6月的三百多年间,历经朝代更迭、世事变幻,同仁堂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坚强的信念,屹立于中国传统医药界,成为行业典范和精神楷模。 非遗特征 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截至2018年6月已成为同仁堂人的价值观;以义为上,义利共生,是同仁堂人的生存哲学。其内在的仁德、济世精神,与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儒家仁术精神核心高度契合。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匾额 二、“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 “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药店的创办者乐凤鸣在《同仁堂药目叙》中写下的同仁堂人对中药事业的千古承诺。同仁堂不管炮制何种药材,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质量是同仁堂人世代坚守的行业道德。 对同仁堂而言,供奉御药,需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鉴于此,视质量如生命的意识,融入了历代同仁堂人的骨髓,几百年来不敢懈怠。质量优劣关乎生死,既然兢兢济世,必然岌岌小心。 三、“讲信义,重人和”的经营理念和“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 据同仁堂乐家第十三世乐崇熙先生回忆:“同仁堂丸散一向真材实料,遵古炮制,对每位患者都是一视同仁,对御药房只是小心侍候……。至于御药房所用之药只是另室存放,而药物本身与平民所用,并无区别。” 在几百年的经营中,同仁堂始终坚持童叟无欺、达官贫民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 民国十九年北平同仁堂乐家老药铺丸散膏丹价目表 此外,同仁堂自清代时就定期公开价目表,做到价格公开透明,对所有患者公平售卖,避免价格混乱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店铺信誉。 四、制药特色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同仁堂能百载不衰,根本原因得益于其独特的制药方法和中药炮制技艺。 康熙丙戌年(1706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将同仁堂配方与清宫医药融合,形成其特有的品牌标记。“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是对同仁堂制药特色的精要概括。 1处方独特 同仁堂坚持以传统配本制药来确保药品质量。《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由乐家经营者严格保密,并不断收集、整理、最佳化,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由不同生产车间的不同工人分别操作。截至2018年6月,同仁堂生产的产品都已纳入国家标准体系。 2选料上乘 同仁堂药店创建人乐凤鸣于1706年在《同仁堂药目叙》中提出的“遵肘后,辨产地”截至2018年6月是同仁堂的制药古训,也是中医药行挑选地道药材的标准。按药材的采收时间、种植产地进行采摘和选购,是同仁堂遵循和保持“选料上乘”这一优良传统的独特之处。 同仁堂选药,遵循“不怕价高,只要货好”的原则。购买药材时,要货量大,给价高,只选取质量最佳的。如买大黄要最瓷实的,不要发泡的;买天花粉要条粗有粉的,不要条细筋多的。优质的原料为药品的疗效提供了根本保障。 3工艺精湛 同仁堂继承了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在中药丸剂、散剂、药酒和膏药等传统剂型的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主要特点是“净料投料”和“依法炮制”。 同仁堂制药厂制剂车间包玻璃纸、包金生产现场 中药材要达到“净料”要求,需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如去芯、去皮、去毛、去芦、去核、去梗等,需采用洗、筛、簸、挑等10余种方法,有20多个生产工序,含水制、水火制、制曲等52种加工方法。 同仁堂在不同质地中药材粉碎的细度、研配的均匀度、合坨的温度和时间、手工制丸技术、裹金技术、吊蜡皮技术等方面均独具特色。 4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进步,如虎骨、犀角等很多传统中药材因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而被禁止使用,导致很多成方的丸散膏丹原材料缺乏,无法完成药物配伍。面对此种情况,同仁堂积极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替代研究工作,采取人工规模化种植养殖方式,来满足药品生产需求。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了三百余年,既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精华的浓缩,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 传承人物 2007年6月,卢广荣、田瑞华、金霭英、关庆维四人被评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在药学典籍研究、传统中药材鉴别和炮制技艺、传统中药饮片和成药改革研究、中医临床诊疗,以及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同仁堂品牌和文化的传承,乃至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推广贡献了力量。 保护措施 早在清咸丰及同治年间,同仁堂就多次借助 力量来保护同仁堂字号,对假冒同仁堂招牌的案件予以惩治。同时,在家族内部执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家规。 建国后,同仁堂十分重视品牌保护,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使其医药文化深入人心。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同仁堂坚持“市场未动,商标先行”的策略,牢固树立商标保护意识,通过经济、文化双轮驱动,积极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截至2018年6月,同仁堂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为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做着不懈努力。已建立并形成了国家、市、区、集团4级非遗传承人梯队,“北京同仁堂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暨中药材炮制技艺传承基地”亦在建设中。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115日上午,“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门展”启动仪式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举行,市商务委副主任李薇薇、市 口岸办主任王卫平、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门展”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和北京市 口岸办公室主办,北京老字号协会承办,活动持续一个月,至2012年1月15日结束,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在展会上被展示。 荣誉获奖 在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2015年度“CSR中国文化奖”颁奖盛典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长久以来在传统中药及中药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获“CSR中国文化奖”最杰出贡献奖。 同仁堂铺面 文化轶事 乐家世代从事中医事业,乐显扬自幼聪明,潜心钻研中医药典籍,长大后做过铃医,当过太医。后来,他见清廷腐败,便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时,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抓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套用。于是,他便用多年辛苦所得开了间同仁堂药室。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祖遗共有,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

据记载,乐氏祖籍浙江宁波,自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北京, 以串铃走方医为业。其后世第四代乐显扬当了太医院吏目,并创办同仁堂药室。

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并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及祖传配方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后成为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的信条。

扩展资料

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

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1989年,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

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

——同仁堂

乐氏同仁老药铺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         乐氏同仁三百四十多年的中医药传承,成就了中华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国第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