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蓝姓是少数民族的吗?
蓝姓目前包括汉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蓝氏在壮族及畲族群体中均为大姓,蓝姓为壮族十大姓氏之一,蓝姓是畲族第一大姓氏。蓝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1%。蓝姓起源于中原,今陕西的蓝田县,河南的汝南,湖北的荆门,河北的迁安都是蓝姓最早的发源地。
汉朝之前,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和汝南郡,中山郡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郡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郡在今河南平舆一带,此三地为蓝姓郡望,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
蓝姓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扩展资料:
来源:
来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贤者伯益之后裔秦子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战国中期,周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秦献公为了向东发展,在蓝(今陕西蓝田)地设县。在秦子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自称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蓝氏正宗。
来源二
源于姜姓,据福建省武平县大禾乡的《蓝氏族谱》记载,当地蓝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是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任为火旺公,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汝南堂名即源于此。
参考资料:
即墨蓝氏字辈:
城里支:仕、用、存、恒、志,仁、信、孝、恭、传,光、裕、昭、德、泽,嘉、祥、衍、祖、宪
石门支:(仕、维)、用、辉、翕、(从、志),(仁、先)、心、孝、恭、传,光、明、兆、世、泽,家、声、继、成、宪。
百里支:仕、用、裕、恒、志,(敬、仁、毓)、(宗、心)、孝、恭、传,光、明、兆、世、泽,家、声、继、成、宪。
上为即墨蓝氏三支字辈排名,另有一部分蓝姓与这三支排辈不同,不知出自哪里。
我是孝字辈。楼主呢?
分析如下:
1、来源不同: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一)蓝姓源出:
(1) 、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 、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 、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
(二)兰姓来源: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
(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四大姓(即呼延、须卜(卜)、乔、兰)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扩展资料
家谱文献
1、江西桃江兰氏族谱,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
2、山东青岛兰氏族谱不分卷,(现代)兰泽春、兰永春编纂,1997年重修,2000年1月1日重印。原稿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张舍镇官北村兰永寿处。
3、福建上杭城区兰氏家谱,(现代)兰汉民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版。原稿现被收藏在福建省上杭县县志办公室。
4、四川广安兰氏族谱,民国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铅印版,现收藏花桥甘家湾兰氏祠堂,2013年续修,新版分上下两册,本支因”湖广填川“于湖北麻城迁入四川。
参考资料:
蓝氏先祖的原籍图腾悠久之历史,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没有文字也没有姓氏。至伏羲氏文字是万世之祖才有文字。至神农氏初都陈(今词南淮阳 ),又徙鲁(今山东曲阜)传下十一世至帝榆罔迁空桑徒逐鹿生一子昌奇公至黄帝号三王:尭、舜、禹。少昊金天氏是尭,颛顼高杨氏是舜,帝喾高辛氏为禹帝,为夏朝传致履癸杰王无道天下大乱时外夷戎吴强盛屡侵边境,虽遣兵追讨数次不能擒胜。王幕天下有能得戎吴首者赏千金封邑万户,又赐少女于妻。后来盘瓠戌吴之首乃至阙王论视之戎吴之首为之奈何?及盘瓠生相犬面龙身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为官,秩不可于妻。他有功无赐也,少女闻之曰:大王以吾许于天下盘瓠取首于妻。为国除害此天命然,岂犹智之理哉?王者重言不因一女子微躯有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于众之,令少女从盘瓠平息外患立下战功娶得三公主为妻,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止于山谷之中,住石岩为室,劈山垦复,刀耕火种,五谷相耕。其食自足丰衣十八年,产三男一女。盘瓠逝后少女带着三男一女为王祝寿,朝见王帝。王悦曰:朕将盘瓠赐姓于你,长子赐姓盘,次子赐姓蓝,三子赐姓雷,女婿赐姓钟。尔后盘瓠子孙受到王帝赐禄,赐姓,又赐名。山广宅并为“汝南郡"或“汝南堂"为祖堂楹联。
全篇大意:
蓝氏先祖原籍图腾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没有文字也没有姓氏,直到万世之祖伏羲氏时期才有了文字。蓝氏先祖神农氏时期,迁至初都陈(今词南淮阳 ),又徙鲁(今山东曲阜)传下十一世。到帝王榆罔时期,当时居山东曲阜的空桑,因遭蚩尤之乱没有能力抗衡,后迁居河北涿鹿。后生一个儿子昌奇公。到黄帝时期,黄帝册给三个儿子封名号号三王:尭、舜、禹。少昊金天氏为尭,颛顼高杨氏为舜,帝喾高辛氏为禹帝。后传到夏朝,履癸杰王治国无道导致天下大乱,外夷戎吴强盛屡次侵犯边境,虽派遣军队多次讨伐,都缕缕受挫。无奈之下,于是就向全国招募,如果有谁能取得戎吴将军的首级,就赏金一千斤,分封给城邑一万户,还把国王的小女儿赐给他。后来盘瓠衔到一个人头,叼到王宫门外。国王仔细察看,正是戎吴将军的头。国王问各位大臣:“对这件事怎么处理呢?”各位大臣都说:“盘瓠是牲畜,不能给它做官,又不能给它娶妻。它虽然有功劳,也不要对它实施奖赏了。”国王的小女儿听说了这件事,禀告国王说:“大王已经把我许诺给天下了。现在盘瓠叼着首级来了,为国家除去了祸害,这是上天使它获得了这样的成功,难道是狗的智慧和力量吗?称王的人看重诺言,称霸的人讲究信用,您不可以因为我轻微的身躯,而在天下人面前违背了公开的誓约,这是国家的灾祸啊。”国王害怕了,因而听从了她,让小女儿跟从盘瓠。
盘瓠带着国王的女儿登上南山,山上草木茂盛,没有人的行踪。于是国王的女儿就脱去华贵的宫廷服装,梳成了奴仆的发髻;穿上了便于干活的衣服,跟随着盘瓠登高山进深谷,最后在石洞中安居了下来。国王很悲伤,老是想念她,于是就派人前去察看寻觅,但老天总是刮风下雨,山岭震动,云层阴暗,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到达那里。大概过了三年,国王的女儿便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盘瓠死了以后,盘瓠去逝后国王的女儿带着三男一女为王祝寿,朝见王帝。王帝很高兴说:朕将盘瓠赐姓给你,长子赐姓盘,次子赐姓蓝,三子赐姓雷,女婿赐姓钟。后来,盘瓠子孙受到王帝赐禄,赐姓,又赐名,并修建祖堂并为“汝南郡"或“汝南堂"为祖堂楹联。
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60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蓝姓起源于今陕西蓝田,历秦汉而降,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
蓝姓是人口大约为26万。
寻根溯源,蓝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
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
3、出自芈姓。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
4、出自他族。今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四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豫、扬、徐、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罔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火旺公。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昌奇公系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帝榆罔二十五年壬辰八月十五日辰时,帝都空桑(今曲阜)府,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蓼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当时后宫来报,诞生一子,帝甚喜,遂将此子赐姓为蓝,命名昌奇。昌奇公长大后被封为火旺公,封地在汝南郡(今河南省),此即蓝姓来由。
蓝姓是人口大约为26万。 寻根溯源,蓝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 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 3、出自芈姓。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 4、出自他族。今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四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豫、扬、徐、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罔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火旺公。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昌奇公系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帝榆罔二十五年壬辰八月十五日辰时,帝都空桑(今曲阜)府,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蓼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当时后宫来报,诞生一子,帝甚喜,遂将此子赐姓为蓝,命名昌奇。昌奇公长大后被封为火旺公,封地在汝南郡(今河南省),此即蓝姓来由。 历史名人 其代表人物有: 18世祖善公佐禹治水。 22世祖彦云公父子奉帝妃奔有仍及少康,复国,封邢侯。 30世祖梁公事帝孔甲官司农。 55世祖良佐公为蔡大夫。 69世蓝尹亹(春秋后期),仕为楚国大夫,因担任蓝县(湖北荆门县东)尹故称蓝尹亹。 74世祖香公官致上卿。 91世祖之顺公为许昌太守。 汉代名士蓝敏。 唐代蓝明德,扬州节度使(今南京)。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 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玉:明朝人,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蓝玉,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明史的记载是“族诛之”,所以族人应不能幸免。杀戮从那年二月开始,至九月,皇帝才下诏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党”指的是丞相胡惟庸,胡是蓝玉的同乡,洪武六年任丞相,至十三年,朱皇帝以“擅权枉法”罪把胡逮捕,后来又加上通倭(日本)、通元(蒙古)等“罪名”把胡处死,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胡党”前后诛连3万多人,史称“胡狱”。 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在四川绵阳一带民间至今流传蓝大顺造反,攻打涪城,久攻不下便在绵阳城涪江上筑坝,想水淹涪城,从两岸向江中心筑堤,结果无法合龙而告失败,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左传抄略故事集》,《腋考盤集》,《青云楼稿》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牌坊为门楼式,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 ”字样,高846米,宽735米,有中门和左右侧门,门条柱石刻龙凤图案,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剿朱一贵有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历任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 蓝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湖北黄陂人,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 蓝侨少将: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蓝文兆少将: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荣玉,庐丰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任中国***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蓝汉华,庐丰乡人,1936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后升为中校,任上杭县县长,1984年12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蓝映林,官庄乡人,任福建省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蓝鲁生,官庄乡人,曾任南京军区陆军某师师长。 蓝小平,祖籍官庄乡,南京军区海军大校。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仅上杭就出现了红军二十四纵队司令员蓝夏桥、红军福建独立师某团团长蓝武华、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团长蓝占开、红军第十二军参谋长蓝选焕、杭武县赤卫团政委蓝树荣、新四军七师五十一团团长蓝锡仁。
请问蓝姓是少数民族的吗?
本文2023-11-18 20:48: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