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徐茂公的后人吗?
徐达26世孙成了“口书大王”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展上拿金奖住在玄武区迈皋桥黑墨营社区的居民都知道,街区里住着“口书大王”徐凯,他用嘴巴含毛笔写字,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但是社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徐凯竟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嫡传第26世孙。昨天,徐凯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小时候,我的爷爷就对我说,我们徐家是徐达的后裔,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辱没了祖宗啊。”1962年,徐凯出生在南京。1979年,17岁的徐凯血气方刚,自告奋勇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决心为祖国效力,于是毅然抛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参加了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为明朝南征北战、立下奇伟功勋的祖宗徐达是他的一面镜子,在越南战场上,徐凯十分沉着、勇敢。如今,徐凯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敌人的弹雨下勇敢冲锋的经历了。1983年,退役的徐凯光荣地回到了南京,分配到一家工厂上班。徐达墓在今太平门外板仓村,距徐凯所住的黑墨营社区并不远,目前保存较好。徐凯经常路过自己祖宗的坟墓,每次都肃然起敬。回到南京后,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徐凯再没有了上阵冲锋的机会,他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泊名利,一心迷上了书画和山石盆景,整日里拜师访友,并自创了藤艺和“口书”。经过20年的努力,徐凯在书画界开始有所成就,1996年在南京成功地举了个人艺术展览,受到南京各位书画大家的好评。此后,他又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展上获得金奖。麻烦采纳,谢谢!
徐达家之所以能拥有两个国公爵位主要还是得益于徐达的大姑爷——明成祖朱棣,与徐达本人无关。徐达故后,终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惠帝朱允炆两朝,徐家只有徐达传下来的魏国公爵位,由其长子徐辉祖承袭。按常理来讲,徐家已经是位极人臣,基本不可能再有更多福利了。可他家偏偏遇上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朱棣,在野心、利益和面临被朱允炆削藩的压力催动之下,朱棣造反了,名为“靖难”。而在这期间,作为朱棣三个活着的小舅子,徐家兄弟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也就是承袭了徐达魏国公爵位的那位。在朱棣造反的全过程中,这位爷始终坚决地站在朱允炆一边,和自己大姐夫对着干,甚至还披甲上阵,和自己大姐夫兵戎相见。(也不知道这位爷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自己亲姐夫当皇帝怎么着也好过朱允炆吧?)朱棣打进南京城之后,估计开始也没想把自己这位小舅子怎么样,就想让他服个软,自己就坡下驴这事情也就算了。
可是这位爷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誓死追随朱允炆,就是不服软。结果可想而知,被自己抢班夺权成功的大姐夫给革爵软禁了,一度还动了杀机。幸亏他老姐还活着,而且和姐夫关系还很不错,这位爷脑袋基本算是保住了。几年之后,徐辉祖在高墙(非明中都凤阳专门关押宗室的所谓高墙)之内郁郁而终,朱棣看在岳父和老婆的面子上,并没有除掉魏国公爵位,而是以“中山王(徐达死后被朱元璋追赠中山王,谥号“武宁”)不可无”为由(其实这是屁话,随便找个理由而已,定国公系难道就不能延续徐达的祭祀香火吗?),让徐辉祖的儿子徐钦承袭了魏国公爵位。毕竟还是一家人,这事情到此就算了了。但可能因为有这档子不愉快的往事,朱棣迁都北京时终究没带上岳父家的这一支后裔,而是让他们留在了南京。
第二派是徐达的次子徐膺绪,此人属于典型的逍遥派。可能是因为非嫡非长,也不是一般父母比较疼爱的老幺。所以,这位爷对于政治似乎也没太大兴趣。“靖难”时期也没有什么史料记载他卷入其中。总之,这位爷一生就是一个逍遥土财主,虽然没有像哥哥和弟弟那样飞黄腾达,但是也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安安稳稳活到永乐十四年,后世世袭指挥使,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第三派也就是徐达的小儿子、老幺徐增寿。感觉这位爷似乎有那么点儿蔫坏。表面上对朱允炆一直恭恭敬敬,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样,背地里却和自己大姐夫暗通款曲,把他所知道的朱允炆的军事机密、虚实,一股脑全透露给了朱棣 。不过,个人觉得,他的选择其实是最明智、最合理的。毕竟,朱棣和徐氏家族的关系才是最近的。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位爷和他大姐夫勾勾搭搭、狼狈为奸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朱允炆知道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五仔还能留?于是乎,朱允炆把他给宰了,但已经于事无补了,也就泄个愤而已。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倒是没忘了这个小舅子,为了表彰他的功劳,额外又给了徐家一个定国公的爵位,由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承袭,而且迁都北京时也没忘了把这位为自己丢了性命的小舅子一家捎上。
自此,徐氏家族成为了明朝二百多年唯一一例一门两公爵的世家大族,地位显赫。而且,分别在南京和北京开枝散叶,作为明朝第一世家,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江西丰城秀市潘桥徐家原来叫角陂徐家,由于58年建潘桥水库,现全部搬迁,徐姓主要迁往今秀市镇新街村委会徐家村(又叫徐黄村),原来的村庄全部被渑,原址有国公坟,国公帽(一个帽子样的大山头),有时间你们可以找找年岁大的人(如徐良明,也是个老干部),他们也有谱,把你们的也带过来对对看,我也姓徐,秀市人,但祖籍在丰城城里(原在秀市镇政府工作,现已进城),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徐达没事?接着就是正常套路,建功立业,成立明朝。但是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徐达能够躲过一劫?
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开明史,你会发现虽然朱元璋杀了功臣,但是并没有传说当中的这么多。
这里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假设上面的罪名成立,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功臣,又为何没有杀徐达?
很简单,就是因为衷心,而且两次给朱元璋表露过。比如说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的老宅子送给徐达(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但是达固辞,意思是坚决不要。
先不说老宅子的事情,就单独以兄弟相称,可见朱元璋还是非常信任徐达。其实信任这种东西最廉价,这不可能成为朱元璋不杀他的理由,关键是徐达表现的足够忠诚。
朱元璋有一次故意把徐达灌醉,然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等到徐达醒过来的时候,吓得魂都没有了,趴在地上大呼死罪。朱元璋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这是第一次试探。
除此之外,野史当中还有胜棋楼的记载。朱元璋有一次要和徐达下棋,并且不允许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了中午,整个棋盘都摆满了棋,徐达突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
朱元璋问他为何不继续下下去?徐达让朱元璋仔细看棋盘,原来徐达所执的黑棋,全部摆成了万岁的字样。朱元璋非常高兴,就把下棋的这栋楼赏给了徐达,并且改名为胜棋楼。
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忠心。不过由于太子朱标实在是太过宅心仁厚,朱元璋不放心等他百年之后,朱能否镇住各位叔伯,于是开始了大清洗。
整个过程异常的惨烈,牵扯人数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徐达全部都活了下来。可惜最后还是不明觉厉的死掉了,史书上如此记载: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意思是徐达后背长了一个疮,朱元璋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过去看看,第2年徐达突然去世。不过民间当中的说法,还是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
朱元璋在徐达长子临走之前,给了他一只烧鹅,让他带给徐达。当时这种背部生疮,医书当中记载。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吃发物。
何为发物?比如一些过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伤口病变。不过还要给这种说法打一个问号,毕竟明史当中后来这样记载: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的后人如何了?从上面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重视徐达的,对于他的后人自然是优待处理。徐达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且看他的后人情况如何?
徐达的大儿子名叫徐辉祖,也是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准备着手削藩事宜。在燕王朱棣之前,已经革去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人的职位,燕王朱棣眼看造反在即。
不过在真正造反之前,他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先行前往南京请安,假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削藩,也是讲了礼。
当时就有人建议,先把他们三个扣留,这样燕王就不敢造反了。可惜这个建议朱允炆并没有同意,但是徐辉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又私下里去找朱允炆。
并且给他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要知道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燕王,他还是这三个人的舅舅。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燕王的二儿子朱高煦。给他的评价也是:
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意思是朱高煦就算现在不背叛朱允炆,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徐辉祖说的可谓是非常之准。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让朱高煦前往云南,但是由于此地太过荒凉,和流放没有区别。于是朱高煦不愿意前往,朱棣非常生气的把他骂了一顿。
但是朱高煦不愿意悔改,甚至是私自练兵,朱棣一气之下,把他贬成了庶民。最后朱高煦气不过起兵造反,结果在宣宗时期被其处死。
当然这都是后话,虽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朱允炆仍然没有同意。
由于徐辉祖是这三个人的舅舅,所以他们来京城的时候也是住在徐辉祖的家里面。然而徐辉祖面圣的消息被泄露,朱高煦连夜骑马逃走。
后来燕王起兵造反,徐辉祖前去阻击,可惜是一败再败。等到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徐辉祖待在徐达王府里面,不愿意出去迎接。不过朱棣并不好杀他,因为上面有人罩着。
第一是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小舅子这个关系放着。第二是徐达一家有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朱棣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所以只是囚禁了他,五年后徐辉祖病逝。
虽然徐辉祖气节可加,但是不代表徐达的所有儿子都这样。他的小儿子徐增寿,就曾经力保朱棣,也是他主张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走。也是他通知的朱高煦逃跑。
所以等到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召他进宫问罪,最后死在了皇宫的地板上。朱棣进南京之后,也是悲痛万分,给他追封了武阳侯。虽然留了个儿子,但是后来因为奢侈放纵,被扒去了官服。
徐达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因为靖难之役而死,二儿子早年因为病重夭折。唯独三儿子还算好,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最后也留了一个善终。
至于徐达的三个女儿,则是都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嫁给燕王朱棣是长女,之后被封为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下场也不是特别好。
民间一农民自称是徐达后人?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位于江苏如东的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自称是徐达的后人,并且还拿出了家谱作证,上面确实从明朝开始编纂,如今已经是22代人了。
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他自己只知道是徐达的后人,但是并不清楚是哪一脉。当年是由于靖康之变,才搬到了如东,如今只剩他们这一脉人。为了纪念曾经的祖辈,特意修建了一座宗祠。
徐永德以前家里面比较穷,不过父亲还是咬着牙把他送到了私塾,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17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扫盲教师,后来在如东县的一所初中教书,一直到退休。
他是在偶然之间,到村子里面徐永泉的家中做客,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家谱。在这份家谱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于是寻根究底,发现自己这一脉竟然是徐达的后人。
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好考证。因为在明清交际时期,民间习惯攀龙附风,经常篡改自己祖籍,说成自己是某一个名人的后人。
大学中挖出一座古墓,竟是徐达后人?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4月19日,地点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新校区。在校区建设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座墓穴。不过陪葬品比较磕碜,只有几件还算精美的瓷器。
根据考察研究发现,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来自于明朝时期。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把墓留在南京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不过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还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瓷器。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经过推测,这座墓穴距离徐达的墓穴不足几百米距离,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
徐姓起源
1、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2、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徐姓郡望堂号
暂无!
徐姓家乘谱牒
暂无!
徐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徐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徐偃王: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以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生卒年不详。始皇闻东海祖洲有不死之药,遣福乘楼船,载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或作“徐市”。
徐敬业:唐徐绩之孙,有勇名,屡从绩征伐,袭英国公爵,坐事贬柳州司马。后与骆宾王等共讨武后,兵败,为其部下所杀。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代濠州人。助朱元璋起兵,屡立战功,率兵北定中原,入燕京,为开国功臣,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悲鸿(1892~1952):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毕业。历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等职。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义等国展览。以改良国画,发扬中华艺术为终身事业。工西画,善写动物,国画以马为最驰名,笔法简练明快,富有生气,能够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着有中国画改良论、美与艺及画集。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以字行。浙江海宁县人。曾留学英美,以新诗、语体散文著名,风格瑰丽。历任北京、东吴、中国各大学教授,为北京晨报诗刊及新月月刊主编。
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出身农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继率军克溧阳、溧水(今均属江苏)。次年,从朱元璋克集庆(今南京),继奉命以大将军领兵取镇江,号令明肃,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十七年,率军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次年,留守应天(今南京),升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兵攻池州(今安徽贵池),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俘斩陈军万余。又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大败陈友谅军,俘7000余人。二十一年,从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师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升中书右丞。二十三年,从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今合肥),旋从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阳湖之战中,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士气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国。复引兵克庐州,继挥师克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友谅余部。二十五年,率师东向,遵朱元璋先克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方略,进攻张士诚,克泰州。次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十一月,转兵北上,合围平江,并申明军纪,禁掠民财。二十七年九月,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 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开封)。继在塔儿湾(在今偃师境)大败元兵5万,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关,西取华州(今陕西华县)。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奏请乘势直捣元都。闰七月,移师北上,连克卫辉(今属河南)、磁州(今河北磁县)。会诸军于临清(今属山东),沿运河北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今河北武清西北),进破通州(今北京通县),迫元顺帝北走。八月初二,督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胜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怀庆 (今山西沁阳)等地。时闻元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引兵出雁门将攻北平(今北京),遂与诸将商议,运用批亢捣虚战术,乘其不备直捣太原,迫扩廓回军救援。旋选精兵夜袭其营,迫扩廓率18骑遁,俘降4万人,克太原,占山西。二年,挥师入陕西,迫元将李思齐降,斩元将张思道,陕西平。三年,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次年,镇守北平,练军马,修城池,总领北方军事。五年,与左、右副将军李文忠、冯胜,各率5万骑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轻敌冒进,至岭北(治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遭北元军伏击,丧师万余(一说数万)。次年,复率诸将出征,败北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还军北平,戍守边防。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
徐达朱元璋的故事
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于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诸多功臣抱有极其强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见徐达下棋,而且要求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对弈,徐达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自鸣得意时,徐达却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问道:“将军为何迟疑不前?”
徐达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答道:“请皇上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那座楼便是后来的胜棋楼。
虽说朱元璋将花园赐给了徐达,但徐达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皇帝对他的猜忌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愈加强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开国元勋常遇春在出征之前来看望徐达。故友来访,徐达自然高兴,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马生涯。再想想现在虽然贵为丞相,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徐达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
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莫愁湖畔的3种花(当时莫愁湖花园中主要种有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现场编写的,3个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着花鼓戏的调子唱了起来。
三种花代表“名利权”
“你们一定要注意徐达所唱的歌词。”扎西刘拿出了一个本子,上面写着茉莉花的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词是最普遍、最古老的,也是何仿当年采风时听到的原唱歌词。”除此之外这首歌词还有一个深刻含义,它反映了徐达当年复杂的心情。“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音moli,根据谐音读“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意思是要淡薄利;而玫瑰象征富贵,如果你要想拥有宝贵,则要受到惩罚。
“名、利、权虽然都是好东西,可我‘有心来采’,但却会受到‘看花人骂”。”这里的“我”是指徐达,而“看花人”就是皇帝朱元璋。就这样,基于花鼓戏调子之上创作的《茉莉花》开始在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广泛的传唱,成为了明王朝的代表之一,也就成了当时的国歌……
徐达之死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好一个忠臣!
徐达是明朝最优秀的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做起,跟随朱元璋出身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深通兵法,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最高峰!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他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风云百世的名将。
而他的传奇经历与赫赫战功也告诉我们: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徐达是徐茂公的后人吗?
本文2023-11-18 18:42: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