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中,谁最优秀?
汉高祖刘邦一共兄弟四人,依次是刘伯、刘仲、刘季、刘交。
刘季就是后来的刘邦,刘仲又名刘喜,其中前三位是刘太公的原配夫人所生,刘交则是续弦李夫人所生。
要说刘邦的这三个亲兄弟谁最优秀,那必然要属老幺刘交。而且,他不但自己优秀,后代也是能人辈出,其中一些人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但很可能不知道他们竟都是刘交的后人。
下面由我来逐一介绍,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几何。
说到刘邦身边的名臣,大家熟知的多是萧何、张良、樊哙、灌婴,其实刘邦打天下最亲信的两个人应该是刘交和卢绾。
因为刘交是刘邦亲弟,而且文武双全,做事靠谱,而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从小玩到大的小跟班。二者都是刘邦经常叫到卧室密谈的人,这可不是谁都有资格的。
所以,楚王刘交其实是汉初非常重要的一个藩王,只不过在影视作品中他的戏份不多,所以知名度不如樊哙等人高。
刘交从起兵之初就追随在刘邦身边,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刘邦即位后,刘交因功受封为楚王,死后谥号为元,因而我们今天称其为楚元王。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 章碣《焚书坑》)刘邦是公认的非读书人。
而和他的兄长大为不同的是,刘交年少时,爱好读书,多才多艺,曾拜在荀子徒弟浮丘伯的门下,学习《诗经》。(荀子:儒家代表人之一)
等到刘邦一统天下,刘交息武崇文,开始专心治理楚国,楚国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是华东肥沃地区,属于汉初有名的强藩。而且彭城是项羽的老家,乃是敏感之地,交给刘交镇守,可见刘邦对自己四弟的信重。
刘交本身就爱做学问,因而他在楚国大力倡导文教,还曾为《诗经》作注,号称《元王诗》,自成一派。他要求自己的儿子们都要学习《诗经》和先秦典籍,使得 家中学风淳厚,世代相传,我认为这也是他的后代中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
我记得过去看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传记,曾国藩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孙们的德行文教非常严谨。
他嘱咐子孙们不要踏足官场,而应多读书劳动,总结起来就是“以农耕治学传家”,家族方可绵延长久,子孙兴旺。
而在这方面,刘交可以算是曾国藩的老前辈了。
刘交子嗣繁盛,有七个儿子,其中老四刘富一脉人才最盛。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刘德正是刘富的孙子。
麒麟阁功臣是汉宣帝刘询为了纪念中兴名臣而设立的,以大将军霍光为首,共11人。
刘德年轻时,颇有智略,曾受汉武帝多次召见,被赞誉为“千里驹”。
汉昭帝时,刘德累迁升任宗正,负责管理宗室子弟,为人亲厚严谨,颇有名望。
汉昭帝薨后,刘德有拥立汉宣帝之功,后被封为阳城侯。
刘向,刘德之子,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先秦典籍。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战国策》《列女传》《说苑》《别录》等。
其中《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类图书,因而刘向被称为目录学之祖。
当时,诸多先秦典籍经过长年战火和焚书行为大量佚失,刘向的搜辑整理挽救了一大批先秦典籍,使得我们后人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功在千秋。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典籍经过了刘向的校编,它们都必然地保留有明显的刘向风格,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典籍并非是“原汁原味”的。
刘歆(xīn),刘向之子,西汉著名的全能型学者,经义、文学、数学、天文、 历史 方面皆可称大家。我们熟知的《山海经》就是刘歆和其父合编整理的。
他在儒学上的造诣不凡,是古文经学的开山宗师,并且编辑整理了大批古籍;在数学上算出了圆周率为315471,其误差很小;天文历法上,制定了《三统历》,并应用于西汉末到东汉初。
不过刘歆一度帮助王莽篡汉,算是他的一个污点。但后来他谋划杀王莽,事泄失败后自杀,也算是迷途知返。
刘裕,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属于麒麟阁功臣刘德一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这首《永遇乐》中的“寄奴”指的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因为家穷养不起,刘裕差点被遗弃,还好他的姨母收养了他,因而寄奴成了他的小名)
宋武帝刘裕世系图
其实刘裕作为刘交的22世孙,已经沾不到家族的光了,而他也因为家穷,差点没能长大。
不过有些东西是镌刻在血脉中的,刘裕硬是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顽强的精神,从一介寒门布衣打拼成了一代帝王。
他不但终结了衰朽的东晋王朝,还创建了南朝中存在最久、疆域最大的刘宋政权,毫无争议地成为南北朝时期的“最强王者”。
相比之下,刘伯和刘仲的才能远不能和刘交相比。
刘伯去世得早,当时刘邦尚未发迹,只留有一子刘信,没太多好说的。
而刘仲在刘邦打天下时,“与审食其(shěn yì jī)留侍太上皇”。刘交跟随刘邦出征,刘仲留下照顾老爹,这一对比就能看出两个人的能力差别了。(审食其是刘邦同乡,后来成了吕后的相好)
有人觉得这样推测可能冤枉了刘仲,别急,后来刘仲被封为代王,需要抵御匈奴人的进攻,结果能力平庸的刘仲不能胜任,竟然私自撂挑子逃回了洛阳。这种事情既不合规矩,又丢老刘家的脸,所以刘邦大为光火地把他贬为合阳侯。就这样,刘喜碌碌无为地又混了六年,然后抑郁而终。
最后,再次向大家推荐,治家育子要向刘交学习,勤学多看,书香传家,益处多多。
刘-百家姓排行第四,约有人口6994万,占全国人口538%
七十二世祖公清,名燃,字思盛,号果斋,生于公元前327年,官拜魏国大夫,葬于汉皇祖陵(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刘清墓是刘邦家族在丰县的唯一祖墓)。妣程氏、李氏、梁氏、胡氏。生二子:仁号(荣)、仁纪(发)。
自璋秀公移居江宁以来,子姓日繁,家财富有,好善乐施,深得仁者以财发身之义。至公复由江宁移居徐州沛郡丰县。
七十三世祖公荣,讳丰,字仁号,妣赵氏、梁氏,生一子:煓。
七十四世祖公煓,名显初,字执嘉,号昂。生于帝元2421年(即公元前280年)。妣王氏,名含始兴宁谱为李氏,谥孟康,卒于秦皇卅一年(公元前216年)乙酉岁,高祖刘称帝后,追尊先媪为昭灵夫人,葬于沛县,仙人骑鹤形。。汉高祖刘邦沛公时,尊父为太公。为汉王刘邦称帝后,于公元前二0一年庚子岁五月尊太公为太上皇帝,卒于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甲辰岁五月,寿七十三岁,葬于陕西长安万年城东北万年陵。生四子:伯、仲、邦、交。
第一房 肥公分派
七十五世祖伯,追封齐王,生一子:羮颉侯信。抱刘邦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为嗣。
七十六世祖肥,名惠,封齐王,后封齐悼惠王,抱与长房刘伯为嗣。生九子:闾(袭封齐王)、襄(齐哀王)、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兴居(济北王,后封北王)、志(封济北王)、卭(胶西王)、辟光(济南王)、贤(葘川王)、雄渠(胶东王)。
太子刘襄(齐哀王)、次子刘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三子刘兴居(济北王,后封北王)、四子刘将闾、五子刘志、六子刘辟光、七子刘贤、八子刘昂、九子刘雄渠。
七十七世祖济北王志,生子建(靖王)→遗(顷王)→终吉(思王)→尚(孝王)→模无嗣。
七十七世祖志,封济北王,生子寿(齐王)→景(厉王)。
七十七世祖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生二十五子。生子喜(共王)→延(敬王)→武(恵王)→顺(荒王)→恢(戴王)→景(孝王)十五岁卒,无嗣,国绝。
七十八世祖喜,封城阳王,生二子:延(敬王)、福
附:江苏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咯→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七十九祖福,封渤海侯,生一子:宽。
八十世祖宽,封驺邱侯,生二子:真(贞)、德(字子政,生一子:向)。
八十一世祖真(贞),封南陵侯。生二子:表、素、长荣。
八十二世祖表,广陵侯,生二子:皋、萌。
八十三世祖皋,字献夫,封杜原侯,生三子:质、恭、植。
八十四世祖质,生二子:渊、宇。
八十五世祖渊,生二子:长、信。
八十六世祖长,生一子:屈厘。
八十七世祖屈厘,封螂琊校蔚至相位,生四子:元、庆、纳、盈。
八十八世祖元,生一子:荫。
八十九世祖荫,生一子:振。
九十世祖振,生三子:圳、亩、畴。
九十一世祖畴,仕魏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兼尚书。生一子:殷。
九十二世祖殷,字长盛,仕晋封司徒校尉,生七子:舆、琨、琉、琏、湖、珊、潘。
九十三世祖琨,字越石,晋封太尉,广武候,其后裔,详见:汉高祖刘邦长子肥公后裔分派记。
第二房 仲公
七十五世祖公代顷王仲,名喜,字仲,生一子:濞,封吴王(发动七国之乱,被杀)。
第四房 交公分派
七十五世祖公交,字游,封楚元王,生六子:郢、富、岁(沈犹侯)、执(宛朐侯)、调(刺乐侯)、礼(平陆侯,后封楚王)。
七十六世祖夷王郢,生子:戊,袭封夷王,后自杀。生一子:生,爵比皇子。
七十六世祖齐王富,先封休侯。→七十七世祖辟强河间王。→七十八世祖阳城缪侯德。→七十九世祖阳城节侯安民。→八十世祖阳城厘侯庆忌。→八十一世祖阳城肃侯岑。→八十二世祖平。→八十三世祖东武城令某。→八十四世祖东莱太守景。→八十五世祖明经洽。→八十六世祖博士弘。→八十七世祖琅邪都尉悝。→八十八世祖魏定襄太守某。→八十九世祖邪成令亮。→九十世祖晋北平太守膺。→九十一世祖相国掾熙。→九十二世祖开封令旭孙。→九十三世祖武原令琨。→九十四世祖东安太守靖。→九十五世祖郡功曹翘。→九十六世祖宋高祖武帝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四月初二的午后。史称刘宋。后妃有张氏、孙氏、胡氏、王氏、袁氏、孙氏、吕氏,各生七子:刘义符(二任帝,宋少帝,又名车兵,张氏生)、刘义真(庐陵王,庐陵孝献王,又名车士,前孙氏生)、刘义隆(三任帝,宋文帝,又名车儿,胡氏生)、刘义康(彭城王,又名车子,王氏生)、刘义恭(江夏王,江夏文献王,袁氏生)、刘义宣(南郡王,后孙氏生)、刘义季(衡阳文王,吕氏生)。有8位公主:
会稽、义兴、豫章、吴兴、始安、吴郡、新安、宣城公主。
其后裔,详见《南史》卷十三至十四和四十四。
七十六世祖礼,袭封楚王。→七十七世祖安(袭封楚文王)。→七十八世祖襄(袭封楚王)。→七十九世祖纯(节王,后封楚王)。→八十世祖阳城侯延寿,后国绝。
附:江西泰和文塘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本县云亭竺冈里,以刘嘉付为文塘开基始祖,以刘和春为入赣始祖。刘交到刘嘉付的传递世系是:
刘交→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刘仁美→刘绍祖→刘天明→刘诏朗→刘如朋→刘均雅→刘孟隆→刘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刘江南→刘宝鉴→刘颜玉→刘胜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刘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刘云叟→刘太康→刘光行→刘明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刘显祖→刘同成→刘文溪→55刘和春→刘竹轩→刘菊水→刘良敬→刘价甫→刘廷发→刘汉卿→刘逊谦→刘庆堂→刘孔怀→65刘嘉付。
附:江西省吉安县值夏乡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族谱所记自刘交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交→(同泰和文塘刘氏)→刘同成→刘文溪→刘冰壶→刘念六→刘文二郎→刘明甫→刘关二→刘以诚→刘祉廷→刘子正。刘子正生2子:长子刘伯琛,生子刘汭,后裔又迁居值夏乡阳门村,以"敦本堂"为堂号;次子刘伯璇,生子刘浩,后裔以"学圣堂"为堂号。值夏刘氏自本支开基始祖刘子正开始,使用如下字派:"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第三房 邦公分派
七十五世祖公汉高祖刘邦,王氏生。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抱与长房刘伯为嗣)。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后生。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生四子:安(封阜陵王,后为淮南王)、勃(安阳侯,封安阳王,后为右丞相)、赐(封阳周王,后为衡山王)、良(东城侯,后封东城王,无嗣)。
七十六世祖公文帝恒,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本支祖公)、次子武(代王,后为淮阳王,最后为梁王)、三子参(太原王,后封代王→子共王登→子刚王义→子顷王汤→子年)、四子揖,梁王,后谥梁怀王,无子。
同胞祖公恵帝盈,生六子:之以为(恭)太子,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七十七世祖公汉景帝刘启,生十四子:德(河间王,栗氏生→子共王不害→子刚王堪→子顷王授→子孝王庆为共王→子元嗣)。阏(临江王,栗氏生,亡,无子)。馀(淮阳王,程氏生)。非(汝南王,程氏生)。荣(太子,栗氏生,后废为临江王,无子)。彭祖(广川王,贾氏生,→二子:一号淖子、次平干王偃,后封顷王→子谬王元嗣)。彻(胶东王,后为汉武帝)。发(长沙王,唐氏生)。胜(中山靖王本支祖公,贾氏生,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子哀王昌立→子昆侈立中山王→子顷王辅嗣→子宪王福→子怀王循嗣,无子)、端(胶西王,程氏生)。越(广川王,王氏生→子齐为广川王,后绝)。寄(胶东王,王氏生,生二子:贤,奉康王嗣→子戴五通平→子顷王音→子共王授→子殷,后绝。庆为六安王→子夷王禄→子缪王定→子顷王光→子育,后绝)。乘(清河王,王氏生,无子)。舜(常山王,王氏生,有子税、勃、商(洒水王)、平封顷王→子烈王偃→子孝王申→子安王雍→子共王普→子阳,后绝)。
同胞祖公淮阳王武,后为梁王。生五子:长子买(梁共王,子襄为平王→子无伤为梁王)、次子明(济川王、后废为庶民),三子彭离(济东王,后废为庶民,太河郡)、四子定(山阳王,无子)、五子不识(济阴王,无子)。
附: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世系: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世,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
七十八世祖公中山靖王刘胜,贾氏生。妣欧氏、邱氏、郑氏。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丁亥岁六月乙已巳日立治庐令直隶定州,卒于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寿六十八岁,葬于南京镇江府沛县高村佛洞,坐东向西。妣邱氏、郑氏二妣双修。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有名者为:哀王昌(袭位中山靖王)、广望侯忠、将军朝平、新馆侯未央、涿鹿亭侯贞、新处侯□、陆地侯义、临敦侯光、东野载侯章、高平侯喜、广川侯颇、乖丘节侯将夜、高丘哀侯破胡、柳宿夷侯盖、戎丘侯让、懋与节侯修、典成侯万岁、安郭侯传富、安险侯应、安道侯惔、澎侯屈氂(涿郡太守,封澎侯,后封丞相)。其受封年月于《前汉书·世系表》可知其详。
七十九世涿鹿亭侯刘贞。 本支祖公,其后裔,详见《成都彭城刘氏族谱》。
同胞祖公汉武帝刘彻,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八十世戾太子据,生三子:进。(据公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
八十一世进,生一子:汉宣帝询。
八十二世汉宣帝询,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八十三世汉元帝奭,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四世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五世汉平帝衎,生一子:婴(即孺子婴,后废安定公)。
七十九世同胞祖公长沙王发,生二子:康王庸(→子顷王鲋鮈→子刺王建德→子炀王旦,无子),买。
八十世舂陵节侯买,生二子:胶东王雄渠、郁林太守外。
附:江西省吉安县、吉水县刘氏:吉安县文陂竹山刘氏和吉安云楼杨渡刘氏的字派完全相同,均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其中,开基始祖都是第一代"佑"字辈。吉安文陂镜湖刘氏的字派则后5个字不同:"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附:长沙王发后裔吉安文陂刘氏世系:
1刘苍→2刘自当→3刘寿光→4刘方继→5刘喜→6刘兴→7刘孝→8刘廊→9刘渐→10刘俊→11刘朔→12刘宿→13刘瑛→14刘渊彻→15刘镗→16刘烈→17刘岫→18刘珣→19刘正立→20刘暾→21刘时宪→22刘哲→23刘(王+景)→24刘务→25刘镐閟→26刘昌雅→27刘环忠→28刘超→29刘茀禄→30刘义→31刘惇→32刘瑞龙→33刘汉鼎→34刘玉瓒→35刘持己→36刘澄冕→37刘清胄→38刘承华→39刘尧宇→40刘运昭→41刘名忠→42刘望福→43刘宾→44刘尊英→45刘崇章→46刘必校→47刘福贞→48刘才智→49刘永瑜、刘永忠→刘佑池、刘佑通、刘佑爵。
八十一世郁林太守外,生二子:孝侯仁、钜鹿都尉回。
八十二世钜鹿都尉回,生二子:敞、钦。
八十三世淮阳王敞,生二子:玄,字圣公,初立为更始帝,光武称帝后,袭封淮阳王。广阳王良。
八十三世南顿令钦,生三子:演、仲(追封为王)、光武帝秀。
八十四世演,字伯升,追封齐武王,生二子:长子太原王章、次子鲁王兴。
八十五世太原王章,后封齐王,生二子:炀王石、下博侯张。
八十六世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生十一子:强,先为太子,后废为东海恭王。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楚王英,许氏生。四子明帝庄。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八十七世明帝阳,改名庄,生九子:千乘王建、广平王羡、钜鹿王恭、乐成王党、章帝炟、下邳王衍、汝南王畅、常山王昞、济阴王长。
八十八世章帝炟,生八子:太子庆(后废为封清河王,生一子祜)。千乘王伉。平春王全、和帝肇、河闲王开、城阳王淑、平原王得(无子)、广宗殇王万岁(无子)。
八十九世和帝肇,生子:长子怀王胜(无子)、少子殇帝隆。
九十世殇帝隆。在位二年。
九十一世太子庆,后废封清和王,生一子:祜。
九十二世安帝祜,生一子:保。
九十三世顺帝保,生一子:炳。
九十四世冲帝炳,在位一年。
八十九世伉,封千乘王,生一子:宠。
九十世宠,封汝东王,生一子:鸿。
九十一世鸿,追封皇王,生一子:质帝缵。
八十九世河闲王开,生二子:蠡吾侯翼(后封平原王)、平安王德。
九十世蠡吾侯翼,生三子:志、凝(封颖阳王)、蒙。
九十一世桓帝志。
九十二世城阳王淑,生一子:苌。
九十三世解渎亭侯苌,生一子:灵帝宏。
九十四世灵帝宏,生二子:辨(少帝)、协(献帝)。
九十五世献帝协
不是已经回答了吗?
汉皇室长房和二房
--------------------------------------------------------------------------------
太上皇刘煓共生有4个儿子,高祖刘邦排行为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刘伯、二哥刘仲;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刘交。
按照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在汉家刘氏皇族中,刘伯和刘仲这两支家族的辈份最高,属汉家刘氏的长房和二房。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整个皇族中,这两个家族是实际地位最低的支族。
这一现象的产生,都缘于刘邦对两位哥哥没有什么感情。
汉室长房刘伯家族
--------------------------------------------------------------------------------
刘邦4兄弟中,大哥刘伯早死,只剩下寡嫂和侄儿刘信。
刘邦离家打天下之前,是丰邑镇上有名的阿混,自己终日游手好闲、不爱生产劳动不说,还经常带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回来白吃。大嫂对这位小叔子和他那帮朋友都很厌恶。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回来吃饭,大嫂正在用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将锅边刮得戛戛响,意思是告诉大家锅里已没有饭菜羹汤了。刘邦的朋友见状都只好走了。刘邦等朋友走后,亲自到锅内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原来大嫂是假装的。刘邦觉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从此对大嫂心生怨恨。
刘邦统一全国称帝后,大封皇族子弟为王。当时受封为王的有刘邦的三哥刘仲、四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以及全部皇子,但刘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而刘伯的儿子刘信则是皇族中唯独一个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太上皇刘煓责怪刘邦念兄弟之情,刘邦解释说:"我并不是忘记封大哥的儿子了,实在是因为当年大嫂的为人太差。"但迫于父亲刘煓的压力,高祖才在公元201年十月下诏封侄儿刘信为羹颉侯。
据说,刘信的爵位名称还大有文章。汉代的王侯大都以所封地地名来命名爵位,而刘信的爵位之名则不然。“羹颉”二字并非地名,而是因当年刘信母亲敲打羹锅而得名。可见刘邦对刘伯家族的怨恨之深。
刘信封羹颉侯13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87,就因罪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
此后,关于汉家刘氏皇族长房刘伯一支的情况,正史就失去了记载。古丰谱上说刘信早夭,当不可信。
又有的族谱说刘伯无后,高祖刘邦因此将庶长子刘肥过继给刘伯,以奉守长房的香火。此说也有待考证。
汉家皇族第二房刘仲一支的情况,要比长房刘伯家族好一些。
高祖刘邦最早所封的两个同姓王中,二哥刘仲也汉有份。史书在分析此一现象时,认为当时“高祖子弱,昆弟少,又不贤”,才会先封堂兄刘贾的。我认为说刘邦兄弟不贤,应是针对刘仲而言,而非刘交而言,因为刘交也是第一个受封的皇族子弟。可以肯定,刘邦对这位二哥也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在刘氏4兄弟中,刘仲是个老实本份的庄稼人。与三弟刘邦性格绝然相反,刘仲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和凌云壮志,年轻时只知道勤奋地耕田种地,持家务农。
在4兄弟中,刘仲的性格最与太上皇相似,因而他也最得太上皇喜欢。当年太上皇就多次拿刘邦与老二刘仲相比,说刘邦不如刘仲,骂他好逸恶劳,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刘邦当年颇受委屈,因此也就迁怒二哥刘仲。直到后来做了皇帝,刘邦还对此耿耿于怀,有一次竟然对太上皇说:“您当年骂我不如二哥,现在您看我与二哥到底哪个有出息?”搞得太上皇也非常尴尬。
刘邦因对二哥心存不满,所以离家反秦起义时,也只带了四弟刘交一起闯天下,二哥刘仲则一直留在家中侍奉太上皇。可以说,在刘邦创建汉家王朝的过程中,刘仲并没有建立过什么汗马功劳。因此,刘邦分封的第一批皇族成员中,也就汉有刘仲的份。
不过,高祖还是念二哥奉养老父有功,便于公元前201年正月,下诏将刘仲和大皇子刘肥一同封为王。这是皇族成员第二批受封。刘仲被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
代国为汉朝北方边境重地。老实巴交的刘仲确实不是镇国守土之才,所以,当匈奴于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国的时候,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于公元前199年九月下诏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刘仲就这样做了7年合阳侯,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王,才被追谥为代顷王。
代顷王刘仲有两个儿子:刘濞、刘广,他的后裔也分为两支。
刘濞一支南迁吴国(今江苏苏州),在历史上曾昙花一现。
刘濞为人极为骠悍勇猛而有野心,他的性格与父亲刘仲相反,却与刘邦相似。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十二月,刘濞以皇族成员身份被朝廷封为沛侯。不久,淮南王英布叛乱,杀害荆王刘贾,引得高祖亲征。当时年仅20岁的刘濞带领一支骑兵跟随刘邦,参加了平叛战争,并立下了战功。
荆王刘贾死后无人继位,而高祖担心东南一带民情轻悍,非一般人不能慑服,决定派以骠悍著称的刘濞前往镇守荆国故地。这样,刘濞便于公元前195年由沛侯晋升为吴王,统辖东南3郡53城,定国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
据说当时刘邦看出这个侄儿有反叛之相,下诏之后又很后悔封他做吴王,只好嘱咐刘濞好自为之。
刘濞的吴国是当时较强大的同姓诸侯国。刘濞统治时期,利用吴国优越的资源环境,私铸铜钱,并开发海盐生产,有此两项,便使得民富国强,成为汉初最富足的诸侯国。刘濞恃此实力,野心便开始膨胀起来,大肆招纳各地亡命之徒和游侠之士,扩充实力。
文帝时,吴国与中央政府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最后导致汉朝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全面内战。
事情是这样的: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下棋时出现争执,吴太子无礼,被皇太子所杀。
吴王刘濞痛失爱子,极为愤怒,从此对皇太子怀恨在心,便加紧谋划造反,发誓要报杀子之仇。
公元前154年,当汉景帝采纳晁昏建议,决定削夺王国封地时,吴王刘濞便带领楚、赵等7国公开叛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吴国至此灭亡。
刘濞的子孙,除继位的新吴王(太子)刘驹逃亡闽越(今福建一带)外,其他均不知下落。吴王家族从此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德侯刘广一支
与吴王刘濞一支不同,刘邦二哥刘仲的另一个儿子德侯刘广一支则比较兴盛。
刘广于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庚辰被封为德侯(德侯国不详在今何地),10年后去世,被谥为德哀侯。
公元前185年,刘广之子刘通嗣任第二代德侯。刘通在位34年去世,谥为德顷侯。公元前151年,刘通之子刘龁嗣封第三代德侯。刘龁在位24年,死后被谥为德康侯。其子刘何于公元前113年嗣封为第四代德侯。刘何做德侯仅1年,第二年便在汉武帝削藩政策之下因"酎金"事件被削除侯爵。德侯王国至此灭亡。
此后,过了60多年,到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恢复从前被废爵位,改封德侯刘广玄孙长安大夫刘猛为泰山侯,免除赋役。再到公元前1年五月,汉帝哀又下诏将刘广玄孙之孙刘勋封千户侯。直到公元9年王莽篡位,泰山侯国才被废除。
刘广这一支代王刘仲后裔后来颇为兴旺,东汉时还产生了司徒刘崎和太尉刘宽父子。
刘广后裔到隋唐时期非常兴旺,形成刘氏的一大郡望--弘农刘氏。
汉皇室幺房楚元王刘交族系
--------------------------------------------------------------------------------
在众多的汉家刘氏藩系中,由刘交开创的楚藩王族是排行最小的一支,但也是最杰出和最庞大的一支。这个家族不但人才辈出,产生了最著名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且人丁兴旺,后裔繁衍极盛,构成后世刘氏族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天下刘氏,十之二三都是刘交的后裔,他们往往以彭城为郡望,以天禄、藜照、藜阁、彭城、沛国等等为堂号。
刘交与楚藩国的建立
--------------------------------------------------------------------------------
楚藩开基始祖刘交,是太上皇刘煓的幺子、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
刘交,字游,是高祖3个兄弟中最优秀的一个,也是刘氏4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
史称刘交年轻时即好读书,为人多才多艺,有大志。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被迫离去。
在刘邦的兄弟中,刘交思想最与刘邦接近,因而深受刘邦的亲信和宠爱。刘邦在丰沛起义后,独让刘交跟随自己打天下,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后刘交受封文信君,后随刘邦转战各地。因此,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汉家王朝定鼎之后,刘邦分封天下。刘交因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功,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丙午被封为楚王,同年就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遂从长安徙居彭城,开基楚藩王族。
在汉代众多藩系中,楚藩的地位十分重要。楚国是刘邦所封的第一个刘氏同姓藩国,刘交是刘氏宗室中最早被封为王的一个(与荆王刘贾同时),可见刘邦对楚藩的重视。
楚藩王国当时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3郡36县,位居华东肥沃地区,是西汉初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
楚王刘交也是西汉宗室中的佼佼者,是个文武双全的藩王。他到彭城做藩王后,息武兴文,将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任中大夫。又派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昔日老师浮丘伯学习《诗经》,自己和儿子们都在楚国读《诗经》和先秦典籍。刘交还曾为《诗经》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刘交的次子刘郢客因学有所成,被汉文帝任命为宗正,学管刘氏宗室事务。在刘交的倡导之下,楚国成为当时中国的《诗》学研究中心和学术空气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刘交在位23年去世,被尊谥为楚元王。
刘交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7个:太子刘辟非,早逝;次子刘郢客,初封上邳侯,官任宗正,后承嗣王位;王子刘礼封平陆侯;王子刘富封休侯;王子刘岁封沈犹侯;王子刘艺封宛朐侯;王子刘调封枣乐侯。
楚元王刘交去世后,因长子早夭,由次子刘郢客继承王位。
第二任楚王刘郢客也是一位素质优秀的藩王,早年即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因而被封为上邳侯,官任汉朝宗正。继任楚王后,礼贤文士,任他的老师《诗》博士申公为中大夫。
刘郢客在位4年去世,传位给长子刘茂。刘郢客葬在徐州狮子山。1995年,刘郢客墓由考古人员发掘出土。如今,他的墓葬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旅游参观项目。(右边是复原的刘郢客像。)
第三任楚王刘茂是楚藩家族中的不肖之徒。刘茂为人骄*暴虐,不守法纪,也不尊重文士,没有一点父祖辈的风度气质。
汉景帝时,刘茂多次与吴王刘濞联络,阴谋反叛朝廷。中大夫申公、白生劝谏,刘茂将他们处以胥靡之刑,罚他们到市上舂米。叔父休侯刘富进谏,刘茂威胁说要将他先抓起来,吓得刘富带着母亲逃到京师长安。景帝三年(154年),刘茂响应吴王刘濞,公开起兵武装叛乱,成为"七国之乱"的骨干。后叛军被周亚夫战败,楚王刘茂兵败自杀。
汉王朝平定吴楚叛乱后,改封楚元王刘交第三子平陆侯刘礼为第四任楚王,以为刘交正宗主干。刘礼也颇有才学,继位前任汉朝宗正,继位5年去世,谥为楚文王。
楚文王刘礼传子楚安王刘道;刘道在位23年,传子楚襄王刘注。第6代楚王刘注在位14年去世,葬在徐州小龟山。如今,小龟山刘注夫妻墓也被考古发掘,供世人参砚。(左图就是龟山刘注墓。)
刘注传子楚节王刘纯,刘纯在位16年,传子刘延寿,这便是最后一任楚王。
第八任楚王刘延寿是一位颇有野心的人,他认为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很有可能当皇帝,便极力巴结依附他。结果,刘延寿在地节元年(前109年)因与广陵王刘胥相勾结和阴谋叛乱之罪被处死。由刘交开创的西汉重要藩国--楚国至此灭亡。
楚藩主支刘礼王系繁衍并不发达,被封为侯的王子,见于记载的仅有两个:楚安王刘道之子刘成封杏山侯,元鼎五年坐酎金被废;楚安王之子刘不害封浮丘侯,传子浮丘侯刘霸,元鼎五年坐酎金被废除。
据《元和姓纂》记载,楚王刘延寿的后裔有名叫刘璠者,从彭城徙居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后裔发达,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南康刘氏。
楚藩最优秀分支——刘向家族
--------------------------------------------------------------------------------
在楚藩众多支系中,以楚元王刘交第四房休侯刘富一支最为杰出。这一支因产生了大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名闻天下,成为当时众多的汉家刘氏藩系中最优秀的支系。
这一支刘氏皇族,后裔兴旺发达,号称“藜阁派”。
--------------------------------------------------------------------------------
藜阁派刘氏分派祖,是楚元王刘交的第四子刘富。
刘富原被封为休侯,楚王刘茂叛乱时,刘富逃亡京师长安,受牵连被削除侯爵。后来,汉景帝知道刘富曾多次谏阻刘茂谋反,便改封刘富为红侯(红侯国地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刘富于景帝六年(前151年)去世,谥为红懿侯。
刘富生5子:长子刘登继位为红怀侯,次子刘辟强和3个弟弟留居首都长安,在汉朝廷任职,以便供养祖母楚元王夫人。
红怀侯刘登传子红敬侯刘嘉,刘嘉传子红哀侯刘章。元朔五年(前124年),第四代红侯刘章去世,无子绝嗣,红侯国至此色亡。
然而,红侯刘富留居京师的那一支子孙,日后却极为兴盛发达,成为刘氏宗氏中最优秀的代表。
红侯刘富次子刘辟强,字少卿。当嫡长兄刘登袭承红侯爵位时,他被留在长安,奉养祖母。史称刘辟强为人清静寡欲,好读书,会写文章,不肯当官,唯以书自误。汉武帝时以宗室子弟身份参加二千石官员的议论,每每都有高见提出。公元86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起用宗室成员,刘辟强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不久又升任宗正之职,当时已80岁高龄了。不久去世。
刘辟强的儿子刘德,字路叔,也是一个极优秀的宗室子弟。
史称刘德年轻时就修习黄老术,富有智慧谋略。当时汉武帝常在甘泉宫召见刘德,对他极为赏识,称他为"千里驹",可见他才学之突出。汉昭帝初,任宗正丞。父亲刘辟强任宗正时,他升为大鸿胪丞,又升太中大夫。父亲去世后,刘德接替宗正一职,后因被人陷害,被免职贬为庶民,屏居乡下。后来在霍光夫关照下,刘德复出,任青州刺史,后又复任宗正,曾参与策谋拥立汉宣帝为帝的大事。汉宣帝即位后,刘德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地节年间(前69-66年),改封为阳城侯。
刘德为人宽厚仁爱,乐善好施,"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他有家产超过百万,却全部分给兄弟和用来救济宾客。
刘德封侯11年,公元前63年去世,谥为阳城缪侯,由儿子刘安民承袭为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还曾官任郎中右曹,后曾自愿将阳城侯国一半的食邑上献朝廷,以求朝廷将他的弟弟刘向减免死罪。刘安民死后传位给儿子刘庆忌。第三代阳城侯刘庆忌后又任宗正太常,死后传爵位给儿子刘岑。刘岑官任诸曹中郎将、校尉、太常等职。刘岑死后,阳城侯国还传了一代,至王莽时则被废绝。
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的弟弟刘向,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学者。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年仅12岁时便任专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20岁时官任谏义大夫。为人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被汉宣帝重用。后因所献炼金术不灵验,被宣判死罪。不久被赦免复出,任郎中,给事黄门,升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4位大臣之一。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并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汉成帝即位,他更名刘向,复出任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升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
刘向为人随和,廉靖乐道,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刘向的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辞赋等数十篇,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史载刘向在汉成帝时受命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
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能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
刘向生了3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刘歆,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和政治家。
刘歆自幼受父亲熏陶,勤奋好学,后又受诏与父亲一同在天禄阁校刊秘籍,成为一位对六经、传记、诸子、诗赋、术数和方技无所不精的渊博学者。
刘歆初为黄门郎,父亲去世后他继位中垒校尉。汉哀帝时,任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当时刘氏宗室中最受宠幸的人物。
刘歆好古,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学设学官,现在的《左传》,就是由他整理后流传于世的。他因此成为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他又承继父业,集六艺群书,加以整理,所著《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被王莽重用,任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京兆尹、羲和等职,并被封为红休侯,后又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太傅王舜和大司徒平曼的显贵重臣。
无论从学上还是政治上,刘歆都走了一条与父亲刘向不同的道路。
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谷梁传》,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刘向对汉家王朝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力的,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的帮凶、汉家王朝的罪人。刘歆为王莽篡夺刘氏汉家政权,确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刘歆虽然投靠了王莽,但他毕竟还是汉朝宗室,还是姓刘,因而对王莽篡汉,在内心感情上也非常痛苦和矛盾。当王莽篡汉称帝后,社会危机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峻,这时的刘歆便对王莽开始失去信心。后来王莽诛杀大批刘氏宗室成员,并把刘歆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时刘歆对王莽已心生怨恨。最后终于决意背叛王莽,图谋政变,以推翻王莽,取而代之,重振汉家天下。但事情败露,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刘歆被迫自杀而死。一代儒学大师,最终落得个家破、国亡、身死的悲惨下场。
刘歆生有3子1女,当刘歆红极天下的时候,他的子女也鸡犬升天:长子刘叠,被王莽任命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封伊休侯;次子刘棻,深得王莽赏识,官任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封隆威侯;三子刘泳,官任右曹长水校尉,封伐虏侯;刘歆的女儿,则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为妻。后来,刘歆失宏,刘歆的儿子们也立即大祸临头,次子刘棻和少子刘泳,均因谋反罪被王莽处死,刘棻死后尸体还被抛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
刘歆家族当日因投靠王莽而成为刘氏宗室中最显赫的家族,如今却因反对王莽而又一落千丈,迅速衰败。但刘向、刘歆的家族,毕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宗室分支,所以后来刘向的子孙们又兴旺发达,并繁衍成今日刘姓中的重要分支--藜阁刘氏。
《元和姓纂》记载:刘向后裔世居彭城,分居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吕县等处。今天的刘姓人群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宣称出自刘向之后。
楚藩第六房--枣乐侯刘调家族
--------------------------------------------------------------------------------
楚藩刘交家族不但是汉代皇族最优秀的支系,而且也是整个汉家刘氏中人丁兴旺、后裔繁昌的一大支系。楚元王刘交后裔是当今世界刘氏主干之一。
其中,由刘交第六子刘调开创的枣乐侯分支,后来发展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沛国相县刘氏。
--------------------------------------------------------------------------------
西汉宗室枣乐侯族为楚藩分支,开基始祖枣乐敬侯刘调,是楚元王刘交的第六子、汉高祖刘邦的小侄儿。
刘调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八月受封为侯,在位16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枣乐恭侯刘应。刘应在位15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刘庆。刘庆在位16年,因汉武帝削藩,于元鼎五年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枣乐侯国至此灭亡。
枣乐侯族的后裔,主要居于沛国相县,隋唐时期子孙发达,蔚为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沛国相县刘氏。
刘邦后世族谱:
刘邦的儿子:
1、刘肥,(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诸侯王。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
2、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3、刘如,意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
4、刘恒,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5、刘恢,沛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西汉诸侯王。
6、刘友,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西汉诸侯王。
7、刘长,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
9、刘建,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汉太祖刘邦第八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不详。
刘邦的女儿:
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西汉公主 。嫁赵王张敖为妻后,险因匈奴冒顿来犯时刘敬的建议被指和亲,后因吕后不愿而娶家人子代之。
-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刘裕是汉朝的后裔。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县的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子,他的家族在很早的时候随着晋室南渡,长期居住在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
刘裕晋在公元363年的4月16日出生,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苦,他的母亲因为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儿子,而他的父亲又因为没有钱给他请乳母打算抛弃刘裕,多亏了刘怀敬母亲的帮助,刘裕才能活下来。
扩展资料:
传说刘裕他妈生儿子,有神光照亮,当晚还降了神奇的甘露。帝王要出生,总得编些神奇故事,不这样,显摆不出帝王尊贵。
六朝初期的南京,一直习惯用童谣来为天子造势,孙权当皇帝是这样,司马睿当皇帝也是这样。转眼间,南京这座城市即将迎来六朝时期的第三个朝代,刘宋就要开始了,童谣已经落伍,现在必须要为它现编点段子。
类似的天子降临故事,结束刘宋历史的萧齐也编过,譬如说齐太祖萧道成小时候,他们家旧宅门前,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树的形状很像皇帝出巡时的华盖。
萧道成常在树下与小伙伴们玩,堂兄萧敬宗便跟他开玩笑,说这棵神奇之树就是为你而生长,你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
宋武帝刘裕出生在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祖上是徐州人。
他应该算是出生寒门,基本上就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根据暴发户必须造家谱的原则,他的先人是西汉楚元王刘交,这个刘交又是何许人呢,是汉高祖的异母弟弟,反正五百年前的故事,信不信也无所谓,用不着太当真。
可以肯定的一点,他的先人早年随晋室衣冠南渡,长居京口。因此说起来,他也应该算是吴化了的北人,已经沾上了吴人的野性,身上并没有多少鲁人的憨直。
刘裕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早年因家境贫寒,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什么活都干过,还喜欢赌博。
周围的人并不看好他,只有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独具只眼,曾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这话当然是随口一说,不曾想真被说中了,刘裕不仅成了英雄,而且还在南京当上了皇帝。
—刘裕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出生于363年4月16日,卒于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是汉朝后裔。
刘裕一生有7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但历史上刘裕的7个儿子最后的结局都很不好,但是刘义隆这位宋文帝继承了父亲刘裕的思想,开创了元嘉之治,与父亲一样都是明君,但是最后被自己的儿子所害。按《宋书 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
简介: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 ,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南朝开始。
影响:刘裕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刘裕不是三国时期人物的后代,而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刘裕是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后世纪念
初宁陵是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的麒麟铺。初宁陵原有规模较大,内有寝殿和陵庙建筑,据《宋书》记载:“自元嘉以来,每正月舆驾必谒初宁陵。”但是陵园建筑多毁于兵火,陵冢已经被夷为平地。
今仅存陵前神道两旁的天禄和麒麟石雕。天禄居东,已经残缺不全,目嗔口张,昂首宽胸,五爪抓地,双角已失,有须子和双翼,翼呈鳞羽和长翎状,卷曲如勾云纹,极富装饰意味。麒居西,四足已失,体态与天禄对称,仅头略向后仰,独角尖已残断,双翼的形状与天禄相似。
两尊石雕造型凝重、古朴,与汉代石雕刻风格一脉相承。1988年,初宁陵石刻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刘裕
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中,谁最优秀?
本文2023-11-18 18:35: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