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都有哪些王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3收藏

北京市都有哪些王府,第1张

荣亲王府(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东南的鲍家街43号)

北京阿拉善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岸毡子胡同7号)

郑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那王府(北京市宝钞胡同甲19号)

增王府(北京市炒豆胡同77号院)

郑亲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 )

恭亲王府(北京市柳荫街甲14号)

颜王府(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号)

北京丽高王府(北京市顺义首都机场路温榆河畔)

椒王府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公安大学北门)

涛贝王府(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27号13中)

曾王府(北京东城区板厂胡同34号,与交道口南大街路口以西约350米路南)

僧王府(北京东城区板厂胡同30 - 34号)

礼王府(北京西城区西安门黄城根南街路西)

北京惠王府(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富强胡同3号)

庄亲王府(北京市昌平区)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留下了许多时代的瑰宝,其中古建筑就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古建筑也是我国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蕴含中国的文化元素和高超建筑技艺,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无价之宝,我国各地的古建筑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个地方所保留的古建筑都独具特色。

其中大部分也都被保护起来,有的开发成了景点供后人欣赏游览,有的建成文物保护馆,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意义,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教育基地,不过说起去那里面看古建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南京、西安这样的前朝旧都,其实在天津也有一处值得一去的古建筑,曾是北洋军阀宅邸,有着“小故宫”的美誉。

这座被誉为“小故宫”的古建筑就是天津庄王府,是北京城外唯一一座具有清代皇族色彩的古建筑群,据说这座庄王府前身就是依照北京庄亲王府的规格建造的,是正宗王府制式建筑,其建筑的雍容华贵,布局相当讲究,雕梁画柱凸显皇家气象,光是占地面积就高达20000平方米,作为除北京外唯一的清代皇亲建筑,天津庄王府也成为了又一处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好地方,因此也驰名中外。

庄王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皇太极时期,当时名为承泽亲王府,是五皇子硕塞的宅院,王府规模宏大,楼阁林立,花园秀丽,处处显露着皇族特色,然而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庄王府不幸遭遇劫难,之后逐渐没落,第十三代庄亲王薄绪走投无路,最终把破败的王府出卖给了北洋政府督军李纯,一度成为李纯的家祠,现在的天津庄王府正是取原来老宅材料重建的,所以王府的制式也一起保留了下来。

庄王府是李纯的家祠其实是对外的说辞,真实情况就是他自己的住宅,不过碍于外界的压力,只能宣称是自己的家祠,因为这原本就是在一座皇家府邸的基础上修建的,也是按照清代皇家的布局规格,在另一种角度来看就是“土皇帝”,这要是放在当年是要被杀头的,顶头上司袁世凯就曾经为这件事过问李纯,李纯自己也不敢轻易冒犯,就对外称为家祠。

庄王府现在也被开发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进去可以看到大门两侧两只狮子盘踞须弥座上,神情庄严,气势威武逼人,雕刻技艺高超,头上鬃毛刻画得细腻漂亮,犹如卷云一般,狮口大开可见如锥钢牙,栩栩如生,极为传神,抚摸着光滑的狮子,你很难想象它们都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这两只石狮曾是明朝太监刘理宅前的瑞兽,后来清朝时期被庄王府得到,最终又辗转到了天津,可谓是一波三折。

此外来到天津庄王府,别的可以不看,花园必须得看,花园里草木青青,古建筑虽然不多,但是优雅闲适的气氛很适宜漫步,过了花园踏上石砌的拱桥,需要你仔细端详一番,这就是北京故宫外金水桥的缩小版,不仅布局样式相似,连雕刻纹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编自己也曾经有幸去过一次,我自己呢是有一种在北京参观的感觉,一派浓郁的皇家园林风光,高贵典雅、雍容华贵,难以想象能够住在这样的大房子里是什么样的体验,难怪古时候的人们都以当官为荣,光是封赏的宅邸都让人很羡慕了,而且我自己是认为庄王府可以作为天津旅游的打卡地之一,毕竟是除了北京之外仅有的恢弘建筑,还是值得一来的。

王府的建造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违反。亲王府的大门为五间,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左右各有一扇角门,也叫阿司门,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上马石,门的对面有影壁。王府的建造形制,东、西路可以自由配置,中路一律相同,主要有府门(又称宫门,亲王府5间,郡王3间)、影壁、大殿(又称银安殿)、二府门、神殿、后楼、家庙等。

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郡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正殿内不设平座,门钉45枚,压脊5种。王府东西两路没有一定之规,可自由配置,一般每路各有五至七进院落,在住宅后面或侧面附有花园,有的还有马号和家庙。

贝勒府和贝子府的定制略低,王府属于皇产,由内务府统一管理,一但撤爵,就会被收归内务府。清代诸王有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袭爵者如因罪削爵,可选同宗承继,爵位始终不变。世袭递降者爵位与其王府不符时,王府会被收回,需另择别府居住。因此,这种王府便存在一府多主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一些有名的王府介绍:

1、庄亲王府原在西四北太平仓,向北直到麻状元胡同。太宗第五子硕塞于顺治元年被封为承泽郡王。顺治八年以功晋为亲王。硕塞第一子博果铎于顺治十二年(1655)袭亲王,改号曰庄。此后均以庄亲王承袭。庄亲王载勋曾在王府设立拳坛。

八国联军入侵其府被焚。20年代,北洋军阀李纯及其弟馨买下庄王府,拆除王府建筑,在此建房,称为平安里。“平安里”门额砖雕保存在西城区文化文物局。后在此地又开辟为平安里大街(并入地安门西大街)。其址被分割成南北两区。今太平仓西口路北。为庄亲王府的前部遗址。

2、那王府在宝钞胡同内国祥胡同甲2号。是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扎萨克和硕亲王那彦图王府。国祥胡同甲2号的两个院落是原王府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的院子。院中有2座太湖石,石座高1.85米。南房3问,西厢房3间,西厢为过厅,北房5间。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3、循郡王府在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13号、15号。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后来过继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

西部正院(15号)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有正堂5间(已拆除),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王府

北京清朝各个王府的住处; 醇亲王府 在西城区什刹海后海的北沿。

庆亲王府在西城区定阜街3号。

肃亲王府在东城区正义路东侧。(光绪二十七年(1901)沦为日本使馆)

礼亲王府在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9号。

怡亲王府旧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

醇亲王府在西城区后海北沿。

郑亲王府在西城区大木仓胡同。

睿亲王府在东城区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今天协和医院的位置。

恭王府在 北京西城区什刹海的西南角。

庄亲王府原在西四北太平仓,向北直到麻状元胡同。今太平仓西口路北。为庄亲王府的前部遗址。

府”指的是王宫府邸,具有不同意义、一等(辅)国公的爵位的人的宅第。清朝的律法上有严格的房屋等级和房屋面积的限定。

爵位是郡王和亲王的府邸才能称为府,由内务府分给他们。

一般士大夫的宅第就只能叫“宅”,剩下的基本上都被称为宅。贝勒,就是“第”。除了有极少数的“第”是由皇帝赏赐以外、郡王、公主。

府”在产权上与“第”,原则上不可逾制,在府和宅之间还有一个等级,才能称为“府”,称为“第”。

以清朝为例,三品以上的官员的宅第,只有获得亲王,公侯以下事实上府和宅是两个不同等级房子的称法,一般“第”和“宅”是要自己出银子购置的,“府”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 。

扩展资料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区现存的王府均为清代所遗,分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共4个等级。

清代北京内城有满洲八旗分住,王府大多建在北京东西两城。清顺治帝进关定都北京后,所封诸王和以后各朝所封的亲王、郡王在西城建立的王府达30座,其中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此外还有贝勒府、贝子府若干。

各位亲王、郡王只有接受了爵位,而无“国”可就。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王府的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

如果王爷的某个儿子袭封,自然可以在王府里继续住下去,如果王爷没有子嗣,或者是被废黜王爵,王府就要被收回,再由皇帝分给其他王爷居住。清朝的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子,他们在未成年时都住在紫禁城内,成年时才移居城内的各王府中。

据统计清朝有亲王、郡王封号的皇子将近70个,而北京城内的王府只有40个。

有的皇子死得早,还没到分府的年龄就去世了,有的甚至是死后追封的,还有的王府先后住过几个王爷。清朝的宗室封爵有十二等。

爵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袭罔替”,即亲王、郡王的后代中总是有一人袭封爵位。袭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他人袭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铁帽子王”。

参考链接:——王府

礼亲王代善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极异母兄长,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创业功臣。早年随父征战,功勋卓著,并一度被确定为汗位继承人,从后金建国直至改国号为大清,都是国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大贝勒,并为正红旗旗主。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又拥戴福临登基,揭露并杀掉了密谋的反对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顺治五年(1648)去世。承袭爵位者曾改王号为巽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亲王号,世袭至清末。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礼亲王府在大政殿东偏北,是距盛京皇宫最近的一座王府。这显然与其在清太宗时期“皇兄大贝勒”的身份有直接关系。皇太极继承皇位后,每逢新年等重要节日,为体现对兄长的尊重,都要率领群臣到代善府中登门拜贺。 睿亲王多尔衮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爷”。清太祖皇后乌拉纳喇氏所生,是努尔哈赤幼子中最为出色者。幼年即为镶黄旗贝勒(后改镶白旗),自天聪元年(1627年)始,几乎每一次战役都随军出征。第二年在统领正白旗征讨察哈尔的战争中,因临阵骁勇及敖木轮大捷等彼赐子“墨尔根代青”(聪明战将)称号。崇德元年封和硕睿亲王,因出身高贵且智勇双全,功勋卓著,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虽拥立6岁的福临继位,但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几乎独揽朝中大权,顺治元年(1644),以叔父摄政王身份率清军入关,并做出定都北京的决定。同时,争取了很多汉人投降,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此后接管了原由皇太极控制的正蓝旗。其弟多铎死后,又控制了镶白旗。顺治七年(1650)病逝后,因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皇帝重新评价几位开国元勋的功过时,多尔衮备受褒扬,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复,并谥号“忠”,命配享太庙并世袭罔替。多尔衮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府位于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东。 豫亲王多铎 太祖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初为正黄(后改正白)旗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为豫亲王,掌管礼部,并辅佐皇帝对明廷、朝鲜、蒙古进行过多次战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清入关后率大军平定江南,居功至伟。顺治六年(1649)病故后,受多尔衮案牵连降爵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爵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旧时沈阳俗称“十王府”,据清末民初地图标示及现存遗址,应在四平街之北偏西,隔通天街与睿王府相望。自清代末年至近年,其所在地称“十王府胡同”。 郑亲王济尔哈朗 清太祖同母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12岁丧父后,由其伯父努尔哈赤养育,原封贝勒,与其兄二贝勒阿敏同掌镶蓝旗。崇德元年封为和硕郑亲王,并掌管刑部。皇太极去世后,他被推举为辅政王,与多尔衮共同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但屡受排挤,直到多尔衮去世后才略为得志。顺治十二年(1655)去世。他虽为努尔哈赤之侄,但却是清开国时期的三朝元老,功勋卓著,因此王爵由子孙世袭。后曾一度改王号为“简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复郑亲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其王府位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路西、怀远(大西)门内大街路南。于民国年间为一德姓满族人居住,俗称“德家大院”。 肃亲王豪格 太宗皇太极长子。早年便以军功著名。初为镶白(后改镶黄、正蓝)旗贝勒,崇德元年封和硕肃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在承继王位的斗争中,与多尔衮结怨。顺治初年,受到多尔衮排挤含冤入狱,顺治五年(1648)死于狱中。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原有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位于怀远(大西)门内大街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交叉路口西北,与沈阳故宫西红墙南端隔路(鼓楼南大街)相望。 庄亲王硕塞 皇太极第五子,天聪二年(1628)生,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迁都北京后,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为多罗承泽郡王,顺治八年(1651)晋和硕承泽亲王。因硕塞生前立有很多战功,其死后爵位由其子世袭,并改王号为和硕庄亲王。到康熙年间,硕塞后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将自己第十六子允禄过继到硕塞支系承袭王爵。此后直至清末的庄亲王就变成允禄后人。清入关前建府时,硕塞年龄尚小(至皇太极去世时他仅16岁),并未封王爵,庄亲王府原位于沈阳故宫宫殿西墙外街东,约在后来的沈阳故宫文溯阁处。但在允禄成为庄亲王后,又在沈阳重建了一座王府,位于抚近(大东)门内路北,民国以后虽然王府易主,但其所在地仍沿用庄王府胡同、庄王府后胡同的地名。 克勤郡王岳托 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早年即因战功封为镶红旗贝勒,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力主拥戴皇太极继位,并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硕成亲王,后因与皇帝政敌有瓜葛受责降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于军中,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其袭爵者称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克勤郡王号,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早期称“成亲王府”,位于抚近门(大东门)内大街路北临街。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礼亲王代善之孙。他的父亲萨哈廉因与长兄岳托共同拥戴皇太极继位而受器重,晋封贝勒,并于后来掌管礼部事务,在当时诸王中以聪颖智慧著称,但其命运不济,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勒克德浑袭爵后,改降王号为多罗顺承郡王,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初称“颖亲王府”。位于内治(小东)门内大街路南。 恩封四大铁帽子王 除了以上讲到的这八位,清朝还有四位“铁帽子王”,这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他们都是谁呢? 怡亲王允祥 允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 真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恒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赐死 恭亲王奕忻 奕忻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言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忻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忻病逝。 醇亲王奕儇 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匡 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奕匡奏请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视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古代王府大门下面宽约80厘米,上面宽约50厘米。 高约50厘米。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王府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等级差别十份明显。明朝时留有规定,九五之数为皇帝专用,官吏平民的房屋都不准建九五开间的。歇山转角、重檐重栱、绘画藻井、朱门红窗等都是皇宫、庙宇专用的,不准在官吏平民们住宅中采用。

中文名

王府

等级

亲王府 郡王府 贝勒府 贝子府

建筑结构

一般由中、东、西三路

铁帽子王府

礼亲王府、睿亲王府、豫亲王府等

建筑样式

北京四合院

相关视频

35万播放 | 07:23

探访康熙十皇子允娥的王府什么样?位于北京后海;邻居是和珅

13万播放 | 10:48

在清朝什么身份人住的地方才能称作某府?而清朝的王府又有多大?

5998播放 | 03:31

王府:锦衣卫找姑娘的茬,没想到姑娘武功高强,终于不再隐忍

31万播放 | 05:09

实拍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核心地段,一座有故事的王府!

7381播放 | 03:10

山西大同居然有座王府,仿北京皇宫而建!

5811播放 | 03:37

王府:锦衣卫找姑娘的茬,没想到姑娘武功高强,终于不再隐忍

快速

导航

建筑结构

分府

肃亲王府

睿亲王府

顺承郡王府

郑亲王府

庄亲王府

礼亲王府

克勤郡王府

淳亲王府

那王府

大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

定亲王府

循郡王府

棍贝子府

醇亲王府

仪亲王府

端郡王府

恭王府

桂公府

庆亲王府

孚郡王府

霱公府

洵贝勒府

涛贝勒府

绵德府

概况

北京王府

王府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等级差别十份明显。明朝时留有规定,九五之数为皇帝专用,官吏平民的房屋都不准建九五开间的。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朱门红窗等都是皇宫、庙宇专用的,不准在官吏平民们住宅中采用。

王府

清代的王府里住的是王公、王公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辛亥革命后,王公的后代沦落为平民,王府也变成了民居。清朝的亲王府大门为五间,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公侯的宅邸明朝规定为前厅、中堂、后堂共七间,大门三间,梁栋、斗拱、檐角用彩色绘饰,门窗仿柱用黑漆油饰,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一至五品官,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用青碧绘饰,门屋三间,用绿油兽面摆锡环。六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

北京郑王府

百姓的房屋总的间数不限,但正房不能超过三间,清朝政府对房屋的建制基本上沿袭明朝的制度。明朝时皇帝的儿子部要封王,这些"王"分封于全国各地,采取的是“封而不建”的办法,即“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朝的王并不掌握当地的军政权力,在北京城内也没有多少王府。在明代倒是有一些公、侯、伯府在北京城里。北城的定阜大街就是当年定国公府的所在地,东直门内北小街的永康胡同是永康侯府的所在地,广宁伯街则是广宁伯府的所在地。

到了清代,连明朝分封诸王于各地的形式也取消了,各位亲王、郡王只有接受了爵位,而无“国”可就。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王府的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如果王爷的某个儿子袭封,自然可以在王府里继续住下去,如果王爷没有子嗣,或者是被废黜王爵,王府就要被收回,再由皇帝分给其他王爷居住。清朝的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子,他们在未成年时都住在紫禁城内,成年时才移居城内的各王府中。据统计清朝有亲王、郡王封号的皇子将近70个,而北京城内的王府只有40个左右。这是因为有的皇子死得早,还没到分府的年龄就去世了,有的甚至是死后追封的,还有的王府先后住过几个王爷。清朝的宗室封爵有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爵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袭罔替”,即亲王、郡王的后代中总是有一人袭封爵位。袭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他人袭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铁帽子王”。

王府

铁帽子王府为礼亲王府、睿亲王府、豫亲王府、顺承郡王府、庄亲王府、郑亲王府、肃亲王府和克勤郡王府。后来又有雍正皇帝的兄弟允祥、咸丰皇帝的兄弟奕欣、道光皇帝的儿子奕譞、乾隆皇帝的重孙奕劻分别被封为怡亲王、恭亲王、醇贤亲王、庆亲王,享受世袭罔替的最高待遇。第二种继承方式是“世袭递降”,即儿子的爵位比父亲的爵位要低一等,父亲如果是亲王,儿子就袭封郡王,孙子袭封贝勒。但最初封为亲王的,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最初封为郡王的降到辅国公也不再降了。皇帝的儿子既有封为亲王的也有封为郡王的。只有亲王、郡王的住宅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辅国公的住所称为“府”,高级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称“第”。

亲王的爵位级别相当于正国级,也就是他的直接上级就是皇帝了。 亲王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世袭,一个是积军功和积劳功而来。 一个亲王就必然有一个亲王府,如肃王府、醇王府。他们府内均有很多办事部门和相对应数量的人员,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亲王本人提供各方面必须周到的服务。 各亲王府内部组织结构大同小异,就以醇王府为例具体说说他内部的组织结构。 和硕醇亲王是宣宗成皇帝脉下宗支,清代铁帽子王之一。始祖为宣宗成皇帝第七子奕譞。 王府内部组织结构大致如下: 1、长史 由皇室内务府派来给王府当家的最高级的管家,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高高在上名义上的官儿。王府中的实权,照例是掌握在管事官(一般呼作大管事的和二管事)的手中。因此,长史平日根本不到府中来,只在府中有婚丧大事时露一露面而已。 管事官 这是名符其实的实权大管家。其级别是个戴有三、四品顶戴花翎的官员,除了内院属于太监的职责范围以外,府中其他的一切事务,都是归管事官管理。 这个职位可借助王爷的名字对外兴风作浪,也可以以自己掌管王府的各项开支大权,中饱私囊。 3、庄园处 办事的都是从四五品的王府官员。主要收取佃户粮租。他们在见王爷时,满口里「 ”嗻嗻”答应,「 ”王爷圣明,奴才该死”地恭维,他们不但会哭穷,诉说地租催不齐的「 ”苦楚”,还会假慈悲替佃户「 ”求情”,以便达到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目的。 4、回事处 办事的也都是些五六品的官员。 他们职责是有客人来时向王爷回禀,之后听到「 ”请”字的吩咐后,就把客人引到王爷那里去。 如系女客则是回事处人员先把来客的姓名告知内院的回事太监,由他们引进导出。这就是回事处的全部职责。 他们看到宗室王公,就双膝跪下请安;看到大臣显宦,就屈单腿致敬;看到一般经常和王爷有交道的客人,也会挑帘请进,沏茶敬烟。 他们的外来财源虽然比不得庄园处有固定的吸血榨油的地盘,但是,只要王爷的架子一天不倒,像勒索门包、接受年节馈赠之类,都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5、随侍处 办事的也都是从五品起到最低级的官员。他们的任务是在王爷出府门时,在车前轿后担任护卫之责。 要到达所访之家以前,照例有一骑后卫越过顶马飞驰而前,到那家去报王爷「 ”驾到”,这种先期报信的行动叫作「 ”窜拨”。在清朝初年,这 些人都是一些蒙着王爷的虎皮鱼肉百姓的「 ”王府护卫”,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6、司房 专门管理王府日常出纳的一个小单位。在那里办事的都是一些能写会算的人。不用多解释,就相当于财务科处,管理开支流水账目。 7、祠堂 在祠堂里有一个老太监和两三个「 ”苏拉”(最基层的勤杂人员)。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们要摆供上香和洒扫祠堂内外。逢年按节的祭祖祀神,和祖先忌辰的烧香上供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8、厨房 分大厨房和小厨房两种。大厨房是全家公用的正式「 ”法定”的厨房,小厨房则是王爷的长辈独自设置的,个人专用的「 ”私”厨房。 在醇王府内,厨房里的服务员,从掌灶、掌案的大小师傅到学徒的小伙计为止,都是父死子继,相当于铁饭碗。 即使他们不去下功夫钻研烹饪技术,也照样能维持这个饭碗,他们煎炒烹炸的艺术也就代不如一代。因此,王府中的饭菜,在当时就有「 ”中看不中吃”的评语。 大厨房照例是由首领太监来管辖,因此饭菜虽然做得不怎么样,每月的开销却相当可观。 9、茶房 茶房任务是在来客时给客人斟茶,给府里的病人煎药和做一些有滋补性的食品,如杏仁茶、莲子汤、百合汤和甜煮白扁豆之类,在醇王府中,茶房的任务仅仅如此。 但在其他的王府,如豫亲王府里的茶房,在清末就以点心做得好出名。 10、花园 醇王府内,除有八九名专门担任看守房屋、陈设和洒扫的人员之外,还有专门担任管理温室、地窖的人。 在其他的王府内,有的除雇有花把式之外,还雇有专门养鸽子、养鱼的把式。 11、大书房和小书房 书房服务的人员一共有6个人,一名小太监、两名50多岁的老书童和3名专门候老师的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酒扫书房内外。给孔圣人上供;到大门口迎接老师。为老师和王爷的家人读书时提供服务。 12、更房 就是负责日夜巡逻和打扫内外各院,相当于物业管理。 13、马圈 负责车马管理。为老爷太太**出行随时提供交通便利。 14、裁缝铺 专门为王爷府的人缝制衣服的部门。 15、轿夫 约有二十人,借助王爷的招牌,竟做祸害百姓的事。甚至结伙斗殴,常闹出人命。 16、太监 清朝时代,在宫中、府中的太监当中,声势显赫、得到皇帝和王爷宠信的,只是千分、万分之一的极少数,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在层层压制之下受尽奴役和摧残。 他们的层层压制的组织情况是这样的: 最高的为首领太监,照例可戴七八品的顶戴,但须请得宫中许可,他们的职权范围限于内院(在当时叫作「 ”关防院”)之内。从回事太监以下包括妈妈、丫环在内,都受他们的管辖。 其次为回事太监,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小太监以下的太监和在来客时担任禀报、引导客人出入的工作。 回事太监以下照例没有顶戴。小太监为专门服待主人的贴身侍者,王爷、福晋(王爷夫人)、太福晋、阿哥等,都有专属个人的小太监,格格只能由妈妈侍奉而没有专门伺候她的小太监。 散差太监是王府太监中地位最下、工资最低、而受累最多的可怜人,他们的职务是担任酒扫主人居室、挑饭、烧炉子之类的杂役。他们也和小太监一样,各有专属的主人。 清末有由皇宫向王府「 ”赏”太监和由各王府向宫中「 ”进”太监的制度。 17、丫头 丫头客气一些的人把她们叫作姑娘或是丫鬟,不客气的就把她们叫作丫头或使唤丫头。 不论在宫中或府中,妇差之中地位最低的就是丫头,待遇更不用说,而且人人都有管她们的资格。尤其是被指定专门管理她们的姑姑,更是和管小太监的师傅一样,打骂奴役她们,不但可以公开,而且是被认为是「 ”合法”的。 宫中的宫女(即宫婢),绝大多数都是由内务府和八旗官员的家中选出来的,即使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清宫中每年仍有征用宫女的例举(当时把这种征选叫作挑秀女)。 挑选宫女时,大约每10名左右为一排,一排一排地被带到殿陛上,有的太妃则坐在殿门口附近用手绢堵着鼻子,一面指定留下谁,被选中的立即被负责的妈妈,太监带走,落选的交还木牌赚一身新布衣回家。 至于丫头的命运,大约也出不了以下三种: (1)在府中受尽折磨奴役,到了相当年龄被放还家中出嫁; (2)不堪虐待折磨,死在府里; (3)被主人留下作妾。 18、园寝 清朝皇帝的坟叫作陵,王爷的坟叫作园寝。管理园寝就专门一个机构。 园寝的范围,宝顶、享殿、阳宅以及把看坟佃户所耕种的土地统统包括在内,大约有方圆几十里。 死者的家人带着一帮佣人分占着一个院子,此外还有车房马厩等设备以及花园式的鱼池和「 ”曲水流觞”式的亭院等。 以上基本就是一个亲王府的内部组织结构,庞大的组织体系消耗大量的民脂民膏,千万人供养一人,只是苦了百姓。

北京市都有哪些王府

荣亲王府(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东南的鲍家街43号) 北京阿拉善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岸毡子胡同7号) 郑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