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
你这个问题在这里是查不到的
网上查到的所有王氏家谱都没有莱西的,
退一步说,即使查到了莱西的家谱,也不太可能是你们那一支的,因为家谱是局限在很小一个范围内的,一般是同一个村、最多是有共同祖先(我这里说的祖先是指明朝初年移民时的第一代,山东大多数居民都是当时移民的后代,我估计你们也不例外)的几个村用同一本家谱。
就是以前的那些名门大族传到现在,由于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也不会用同一本家谱,也就是不会用相同的字来排辈分了(只有孔、孟例外)。
所以,要想查你下一辈是什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问你莱西老家里还保存着家谱的人,让他看看家谱上是怎么排的,如果恰巧只排到你那一辈,那你们家族就需要续家谱了,这项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除此之外,不会有第二个办法,网上查到再多的东西,对你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
即使有人告诉你了答案,你能确定答案一定正确吗?所以,查老家的家谱是唯一的办法。
朋友云成兄是个有心人,听说我在组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极力推荐他的家乡松山街道裕富庄村的秘宗拳。我孤陋寡闻,听说过霍元甲的秘宗拳,却从没听说在栖霞也有秘宗拳。隆冬时节,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小组一行四人,有文化馆馆长林炳义、副馆长李玉光、馆员鲁世钦老师,在云成兄的引导下来到裕富庄村采访。
裕富庄与松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只一河之隔,白洋河从村边淌过,因此过去村名叫河东村。全村有300多户,1000多人。早年的时候,这个村是附近新店村财主的一个庄子,也就是佃户村,财主家的祠堂设在村中央,祠堂上的匾额曰“裕富祠堂”,所以后来便改名“裕富庄”。
村西临街的一处二层楼房便是裕富庄新建的村委办公室,我们到达时在一楼宽敞的大厅里,枪刀剑戟等一些兵器一一摆放在墙边,几位朴实的农人站在屋里交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他们热情地迎了出来。陪同采访的云成主任给我们作了介绍,他们都是秘宗拳的传人,胖一点儿的那位叫王法,高一点儿、瘦一点儿的那位叫王书民,还有两位叫王宝大和王书生。那位四十多岁模样的年轻人叫王云民,是他们中功夫的一位。我们在屋里坐定,围绕秘宗拳打开了话题。
秘宗拳从沧州传入烟台,“三兄弟”烟台拜师,学得一身武艺
在四邻八村,裕富庄小有名气,那便是因为他们村的武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裕富庄村的猫拉屎有个架。这就是说这个村的人都会“两手”,大人小孩儿都能拉个武术架。据今年70岁的王法老人讲,像他这个岁数的人,还有比他岁数大的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不会秘宗拳的。在裕富庄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为什么会兴起这样一股习武之风?这就要提起裕富庄的“三兄弟”。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中叶的“三兄弟”,村里人称呼他们“大老师”、“二老师”、“三老师”,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李奎山、李树峰、李树生。
据了解,秘宗拳又叫秘宗长拳,或长拳秘宗门。据传此拳起源于唐末,成型于宋代卢俊义,后传燕青,到清末时在河北沧州兴盛一时。烟威、大连一带的秘宗拳主要是沧州人苏明远所传。这位苏老师便是李氏三兄弟的老师。
传说苏明远在沧州惹了官司,只身逃到烟台。这一天,苏老师到戏院里看戏,他坐在前排,后来来了十几个小混混蛮横地让他倒地方,话不投机,双方动了拳脚,结果十几个也不抵他一人,被打得人仰马翻,苏老师扬长而去。这个情节正好被血气方刚的李树峰看到了,于是他便与来自威海孙家滩的孙曰盛、孙曰义兄弟一直跟到苏老师的住地,欲拜其为师,苏老师不允,三人便跪下,不答应就不起,最后苏明远终于收下了他们三人为徒。后来又把李树峰的哥哥李奎山和弟弟李树生,还有黄县的一位张姓年轻人收为徒弟。
这位苏老师当时正值壮年,功夫相当了得。他每天早晚都要练功,练功前,都要用一块四棱石头用力拍打全身。二老师李树峰曾向村里的人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苏老师的故事。有一天,苏老师坐在炕上与徒弟们说说笑笑,突然苏老师对徒弟们说,你们好好看着,我给你们耍个把戏。当时,苏老师坐在东炕头,这话一出口,不知不觉已端坐在西炕头了。还有一次,苏老师让徒弟们把他锁在家里,等打开门锁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徒弟们出门一看他正在门外坐着抽烟呢。
跟师傅学了几年后,师兄弟几个武艺大长。他们平时就是练功,有时吃饭也要练功。吃馒头,不是自己取,而是甩给你,手接不着就不用吃。最难的是面条,一碗面条甩过去,你不但要接住,而且要滴水不洒。还有汤菜,那就更难了。正是这种高难度的练习,才使他们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之后,师兄弟几个和苏师傅开始在各地教拳坊屋子,后来又一起随师傅去了大连,从而成为大连秘宗拳的开山鼻祖。
李氏三兄弟让秘宗拳在裕富庄村扎下了根,他们的传奇经历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广为传颂的话题
随着技艺的不断成熟,李氏兄弟的秘宗拳也开始在家乡小有名气,于是弟兄三个开始在周围村教拳坊屋子,教习村民们学习秘宗拳。
由于二老师李树峰性格比较外向,敢闯敢干,敢作敢为,所以在外地教拳的时候比较多。而大老师和三老师则大多在本村和附近村教拳。李树峰在福山教拳,至于哪个地方已不好考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二老师的儿子李开阳家里来了10多个福山人,他们称二老师李树峰为他们的师爷,他们的师傅王德成便是二老师的徒弟。因前几年师傅去世,这次是听从师娘的安排前来寻根的。由于李开阳现已去世,王德成的详细住址不得而知,但是这几个徒弟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一个叫高军,一个叫李章军,还有一个叫孙玉田。近20年过去了,福山一支已失去联系。
在本村,李氏三兄弟都带徒弟,也有周围村前来学习的。由于他们对本村的练习者是免费教授,只需拿个油灯钱,所以几乎全村的年轻人都加入到习武队伍中去了,以至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裕富庄村人习武之风盛行,成为远近有名的武术村。从而也涌现出了王宝殿、隋成章、王宝金、李发阳等一大批武术爱好者。
那时候,三兄弟的老师苏明远以及师兄弟孙曰盛、孙曰义兄弟也常到裕富庄村相互交流切磋。一天,脾气暴躁的二老师李树峰与三弟李树生话不投机,两人交起手来,徒弟们拉不开,他们的母亲上去说和,结果被二老师撂到一边的大坑里。这事被在一边的苏老师看到了,便对徒弟孙曰盛说:“你给他们拉一拉吧!”李家兄弟个儿都高,而孙曰盛个子却矮墩墩的,往他们眼前一站矮半截。孙曰盛上前劝道:“亲兄弟打什么仗?”兄弟俩正在火头上哪管这些事,二老师高声喊道:“隔远点!”孙曰盛也没二话,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抓住兄弟俩的衣服,在中间一撑,两兄弟一用力,两层的绸衣服齐刷刷从中间撕裂,而孙曰盛却在原地一动不动,兄弟俩立马停手。自此以后,兄弟俩更加发愤,功夫长进飞快,等苏老师带领他们师兄弟一起去大连教拳的时候,李树峰与李树生的功夫已是炉火纯青。
在大连的时候,有一次李树峰参加比武,拿出了他的“封脸”绝活,把对手在地爬不起来。这时对方的人不算了,说他违规,持着枪,拿着棍子便冲了过来,李树峰一看不好,拔腿便向楼上跑,等到了楼顶,看看下面的追兵,再也没有退路,便张开身上穿的大褂,从楼顶纵身跃下,等追赶的人上了楼一看,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于是便在当地传开了,说二老师李树峰会飞,真是了不得!
后来,大老师李奎山和三老师李树生先后回到了家乡,三老师在四十年代初便去世,没有留下后人。大老师李奎山生了三个女儿,婆家分别在松山镇的艾山汤村和吕家埠村。二老师的妻子去世过早,两个儿子李开阳和李发阳留在家里,而李树峰却一直留在了大连,直到去世。1986年,二老师在大连的徒弟姚忠才找到了李树峰的后人,两年之后的1989年,李树峰的儿孙们去大连将其骨灰带回老家安葬。
目前,李树峰的两个儿子都已过世,两个孙子李云波和李云龙也都年过五旬,仍生活在裕富庄村。
裕富庄村人一直以秘宗拳为自豪,不论形势怎么变化,村里人都不曾有丝毫懈怠,从而让秘宗拳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李氏三兄弟随师傅苏明远去大连闯荡天下的时候,他们的徒弟王宝殿、隋成章、王宝金等人则担负起在家乡的传承重任。这其中王宝殿成为重要的代表人物。
王宝殿人高马大,个子有一米九以上,虽然五大三粗,功夫却扎实。年轻的时候,王宝殿除了在村里教拳术,还到离裕富庄村不远的百佛院村、西邹家村、西楼底村教“屋子”。那时候,王宝殿与松山村的曲世臣是至交,曲世臣在蓬莱的村里集村教屋子,有一天,突然来了几个人要踩他的屋子,要是摆不平,就得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王宝殿,于是让人捎信给百佛院村教屋子的好友前来解围。王宝殿到了以后,很客气地与来人一一握手。这握手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方试手的力量、试武艺高低的过程,握过之后,来人都感觉不是王宝殿的对手,便软了下来,曲世臣摆了两桌酒席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也就算了事。
自此以后,王和曲二人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有一天,曲世臣到百佛院王宝殿教屋子的地方去玩,晚上徒弟们都走了,曲世臣说:“咱弟兄俩从没交手,他们都走了咱俩试一下?”这曲世臣个子很矮,外号叫半斗谷,他与王宝殿站在一起能差一个头。虽然这样,王宝殿却从不敢小瞧曲世臣,毕竟曲也是当地的武术高手。于是两人各持一把花枪在屋里周旋起来,你来我去,几个回合下来两人都已汗流满面,却依然分不出高低胜负。最后,还是曲世臣先败下阵来,说:“我不行了,还是你的体力好!”
王宝殿的徒弟在裕富庄周边村无以计数,而尤以百佛院的高锡才和西邹家的路庆丰最为有名。1957年5月,王宝殿与高锡才一起代表当时的莱阳地区参加山东省的武术比赛,王宝殿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还有一个有趣的事,二老师李树峰脾气火爆,他的长子李发阳不敢跟父亲学武,怕挨打,便在私下偷偷地跟王宝殿学艺。直到王宝殿那一代人作古以后,人们才知道李发阳的功夫也相当厉害,这时候村里的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拜他为师。今年45岁的王云民十几岁的时候便随李发阳学武。李发阳只有一个女儿远在新疆,到年老的时候一直是王云民在身边照顾他,直到去世。这期间,李发阳将他的双刀和朴刀绝活教与王云民,从而使王云民成为最主要的传承人。为了把秘宗拳这门武术传承好,前几年,王云民曾与他的朋友张维寿一起办起了民间武校,利用业余时间带起了徒弟,后来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武校停办。学校停了,可是村里人练武的热情却没有停,村委会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场地和灯光,直到现在依然能看到他们练武的身影。由于王云民的苦练,武艺长进很快,从1982年到1991年,栖霞连续举办了xx届武术比赛,他每xx届都要参加,先后多次获得农村组一等奖。如今,王云民的徒弟已达百人以上,有许多还走出家门,成为武林高手。 他的学生马志伟现在已是山东省武术队的教练。
采访结束的时候,王云民告诉我们:明年他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到威海、大连还有周边的福山等地走访学习,一定要让秘宗拳在他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
山西省平定县张庄镇土岭头村
我们是一支翟氏族人,自宋仁宗庆历元年到现在已900余年的历史。下传35世。迁始祖名讳翟璘。
本族在宋朝时迁往古幽州一支,迁始祖名讳翟润明。本支现分两股,沿用辈字。
东股:
进、逢、登、希、徳、其、大;
文、章、治、国、永、正、邦;
明、立、经、诗、宏、志、发;
儒、杰、建、业、久、兴、华。
西股:
光、生、重、有、中、普、玉;
昌、盛、义、徳、永、正、邦;
熙、滋、隆、荣、钧、甫、泽;
胤、丰、忠、贤、久、兴、华。
河北省沧州地区海兴县赵毛陶乡翟禇村
学德存鸿志
朝廷聘汉儒
国瑞义凤鸣
玉福广仁善
河南汝阳大安翟氏字辈
十六代至三十五代:
振令其修善,道学玉德明,
智平安万喜,朝荣献文斌。
江苏徐州谱序
时荣宗铭纶,琰凤芳锡士,
旬(衣旁加旬)友堂阳玉,之修典然崇,
文承道德广,学传万世贤,
仁义理应守,武为一统天。”
今年新续略有改动,即后二十代改为:
文承孝德宽,福传万世贤;
仁贵理应守,法为一统天。
河南永城家谱排序:
兴学登金玉 凤培多语云
治业传万古 吉祥庆来纯
湖北宜昌家谱排序:
启后家声远,承先世泽长,
克思维孝友,自可卜其昌。
湖南迁入四川一支家谱排序:
贤学中国正,人长祚世家,
金开承大启,亿万享荣华。
入川因口误字辈为:
贤学中国正,臣长茂世家,
钧鸿昭大志,桂柄显朝廷。
庆余堂翟氏
广继孝慈,恒怀忠厚,
传家有道,修己维心,
克承开启,本源宜思。
山东滕州谱序:
古滕翟氏家族,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从山西洪桐县始祖翟旺云(十一世)迁徙山东滕阳(今改滕州市)翟家庄,迄今639年。如今传宗十四世。族规族训:忠厚传家远。
旺松士文永,
耀尚学清允,
传延中正庆,
宜长崇明有,
远志效汉位,
登祥克念伟,
存厚家道昌,
瑞秀懋连兴。
河南南阳邓州市翟坡村翟氏字辈:
定明末翟自寿为始祖,宗派歌诀为:
自宗令景从,廷天法殿占,
士应玉书荣, 学成振朝清。
安徽泾县翟氏字辈
敬德缘孙,新俊安廷,
昌祥百世,文时尚思,
永守一本,其中大光,
笃厚承庆。
安徽省淮北市
(老家是安徽省濉溪县祁集镇井营孜村)
兴高云章(恒臣严训)
久世荣昌
开德明礼
宪宗秀良
建传怀元
胜景再旺
仁爱教子
中西显扬
合肥舒城县南港镇谱序
前二十代
刚 兴 尚 宇 仰
昌 盛 广 传 春
永 承 先 世 德
崇 本 守 家 贞
后二十代
昭 代 才 华 振
光 前 庆 辅 仁
鸿 基 绍 祖 列
品 学 冠 群 伦
辽宁辽阳翟氏字辈
茂世文进玉,永万常恩春,
福宝英凤树,汉殿广林森,
祥云起元禄,庆兆纪龙臣,
作魁维显柱,守先承忠令。
吉林四平翟氏字辈
玉秀文凤冠,英俊显鸿明,
忠德纯燕久,振兴义世荣。
黑龙江(山东聊城闯关东时候来的)辈次
灼、建(这个字我没看请出,可能是这个)、九、云、
乐、汝、万、德、
广、庆、金、文、
国、银、更、增。
山东济南翟氏字辈
增世学文光居云,
兆殿祥道义加之,
保顺和景乃昌有。
河南濮阳翟氏字辈:
同堂洪冠 道令宗占
树言越可 世行若善
河南省永城市翟氏字辈:
(明初从山东泗水迁入)
正应光明远 国运永向荣
卫家保祖训 忠兴道德昌
河南省济源翟氏字辈:
迁济十六世后各地叫乱的辈字进行疏理合并,统一定为“同(世)·延·兴·永·旺( 本·汉·功),嘉(作)·道(邦·昌)·希(之)·维(彦)·清(祖),泰·运·隆·三·合,启·裕·庆·德·长,敬·承·照·继·述,声·铭·耀·吉·祥”三十个字辈望延于后世。
河南洛阳新安县辈字表:
1宗高2彦3敬4广5良6障7逊8世9增10自11已12建13麟14邵15学16鹏17九18海19登20景21庆22德23富24贵25荣27延28续29长
祖先翟宗高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率两子翟彦良,翟彦通迁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到1997年已有25世子孙,估计有不到2000口人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
祖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隋朝时翟仁恩“钦命率兵”驻扎“西粤乐邑乐里”,“西粤乐邑乐里”即现在的广西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翟仁恩是平乐县翟族始祖,翟仁恩有三子,三子之后分十房,人丁兴旺时分支迁徙邻县钟山县、昭平县、荔蒲县等。
昭平支的家谱诗为:
世尚良善麟英远、家忠和顺锦绵长,
处世修斋皆盛永、为仁积德可兴昌。
山东省成武县翟楼\鹿楼\翟庄与江苏省沛县申庄\五段等村镇的翟氏,为同族一宗于明朝洪武元年从江苏金坛(宜兴)迁徙山东成武与江苏徐州翟崇礼传来的一致。
2007年修订后的世代字辈歌为:
时荣宗铭纶,
琰凤芳锡士;
旬友堂阳玉,
之修典然崇;
文承孝德宽,
福传万世贤;
仁贵理应守,
法为一统天
山东章丘翟氏字辈:
(是章丘翟东支)
道凤象龙麟,元曾胜淑礼。
文章承先瑞,士孝有传家。
(是章丘翟西支,始祖,翟伍,二世士能,三世龙环)
伍--士--林--龙--(5-8世不祥)
--光--纶--养--昌--裔--廷--兴--大--麟--毓--绪--锡--绍--方--立--学--喜--庆--延--长
山东临沂费县翟氏字辈:
(明末清初从淄博迁至蒙山前王林村 )
公首东君现振隆,
凤殿文兴纪正明
发传家生茂自久,
万年松柏树长青
山东泰安徂徕镇许家庄翟氏字辈排序:
泰安市翟氏分布庄村:
始祖: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许家庄
泰安岱岳区:孙疃、郑庄、北望、桥沟、郑家庄、邓家庄、徂徕村、新庄子、南上庄、珂(王乐)山、崔家庄、西埠前、旧县、洪庙、桂林官庄、大马庄、小马庄、小沟头、翟家岭、马蹄峪、李家泉
泰安新泰:甘露滩、前柴城、后柴城、浦山庄、安乐村、郝庄、翟家巷
泰安东平:接山乡、章阝城
济南齐河:刘言村
泰安泰山区:风台
字辈排序:
秉继化荣承 岱清树煜增
新续族谱20字
镇沄栎焕坤 元泽松炜堾
贻汶桓灼均 银发林煊升
本谱序已经泰安市《翟氏家谱》编撰委员会修订,准确无误。
山东鲁西地区翟氏字辈:
大得传家久 清瑞继世长
广袤徐彦庆 胜利兆万祥
山东阳谷县当地谱序
大德传家久
清瑞继世长
光茂希宪庆
绪成召万祥
___大清光绪年代续修
山东梁山寿张集杨楼村翟姓字辈:
大仁凤金和
连瑞继世长
光茂希宪庆
绪成召万祥
山东梁山大路口翟楼村、油坊村翟姓字辈:
秉有永化玉
清瑞继世长
光茂希宪庆
绪成召万祥
山东聊城辈分是1--16世失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现在有记录的是:宗\万\天\怀\风\敬\文\振\登\玉\汝(如,鲁)\建\连\成.后续的辈分有35辈
山东省海阳迁到东北的翟氏字辈:
[家远]--->单名
世(富,范,贵,信)
[芳仁玉林义]--->单名
福(思,忠,臣,新)
君(泰,盛,义,恒,亮,平,明,魁,有,元)
成(德,富,贵,金,荣,玉,华)
永(仁恭,宽,信,敏,慧,祥,顺,盛, ,昌)
义
长
辽宁朝阳翟氏字辈:始迁祖翟富原籍山东登州府海阳县邢村乡古头社。于乾隆四年移居辽宁朝阳,家谱虽带来,后来遗失非常遗憾。 字辈排序约是:文 成 久 永 二世一字。其余不知。
自九世起,用新编的二十字。一世占一字如下:
相宏民生远
振荣书玉明
钧焕隆世馥
霖增起文华
此二十字按金 木 水 火 土起名,取生生不息之意。
辽宁辽阳翟氏字辈:
树有根,水有源,根深而叶茂源而水流长而人亦有根,根乃世祖,世代相传我翟氏之祖乃茂生,祖籍太原,后移居山东莱州府掖县东南夏集(家)铺,老户,世代业农,以耕读书两道遗教子孙清顺治2年(公元1645年)春来到奉天府(辽宁省)辽阳县南80里王铁屯(今归海城市),后在辽阳穆家乡黎起堡(原名里旗堡)东老坟于清嘉庆18年(公元1813年)4月18日立七通碑
茂世文进玉,永万常恩春,福宝英凤树,汉殿广林森,
祥云起元禄,庆兆纪龙臣,作魁维显柱,守先承忠令。
吉林四平翟氏字辈:
康熙年间从山西太原府迁到东北-吉林-四平的
玉秀文凤冠,英俊显鸿明,忠德纯燕久,振兴义世荣。
始祖乃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蜡树台翟家磅氏,明朝先皇万历年间,迁于远安县翟什铺茅葫区翟家岭龙王井居住。”今天姓翟的在这里居住的还有二十户七十多人,从“廷”字辈传到“友”字辈,已有十九代人了。
湖北省襄樊市(老河口市-县级市):
老家在河南济源县离县城三里的高家庄,是指很远的祖宗时至今日,我们始终没搞清,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我们的家谱是:九俊国光,发志远方,成同汗德,叶风巨良(这是听我祖父在世时口述的,不知道到底是这些字否因为他基本不识字)
武汉市汉阳县常福字辈:
正大光明天、富贵永昌言,
听说是从河南开封过来的
宜兴、静海、濡南翟姓(同河南省永城市):
正应光明远,国运永向荣。
维家保祖训,忠兴道德昌。
以下为不全的翟氏字辈:
安徽省太和县翟氏字辈:成、帮、立、红(洪、鸿)
安徽临泉翟姓辈份是:老,灯,治,付(树),丙,道,明。
安徽太湖县花园乡翟坦村的,那儿翟氏人家有3000多户,宗谱排列是德 兴 家 必 昌 文 章 传 万 世
皖巢湖市槐林镇:贵,必清、镰、富、仪下面还有
安徽合肥辈分是: 炳、俊、本、守、家
安微灵壁人。我们那里的辈份是:玉。志。廷。
淮安盱眙"银"爸爸是"奎"我是"庆,明"下一班是"凡,传
河北 文安县德归乡翟村:兆 德 增 贤 泽
山东新泰,只知道我们这里是“西彦相传,炳照曰德”,之前,之后,就不知道了。
山东杞县,祖籍应是河北地区,我们的辈:渊、元、延、志、进。再往上就不大清楚了。
山东肥城安站镇翟行村翟氏字辈:祖上在元朝从河南太和县迁来,排辈是;月,富,贵,成,昌,建
山东曲阜万柳庄、三合村行辈一样,我所知道的辈分是:发,秉,承,福,德
山东我们那的辈分是汝\本\焕\丕\明\清
山东淄博沂源东里:勤、以、作、所、慎、乃、兆 (肇)
山东临沂排辈是:士,清,得,恩
山东枣庄有没有这样几个辈份的:国 家 思 本 荣
山东烟台栖霞市亭口镇下塞口,据老人传说,是从云南沿途迁过来的,不知能否查到相关资料.谱系:景-廷-玉-元-广-铭-洪-桂-炳-培
济宁的,我爷爷是登字辈,我爸爸是长字辈,我是夫字辈
沈阳市人,老家在山东淄博。满州国时我爷爷和我大爷爷闯关东到沈阳。:勤、以、作、所、慎、乃、兆 (召、肇)
辽宁(老家山东)树、世、云、汉、思、延、年
吉林长春,祖籍山东,是闯关东时来的东北,我知道的辈分只有;连,秀,凤,殿(男)丽(女),国(男)树(女)
从辽宁海城来吉林的,时间可能是建国前后。先后在吉林洮安、镇赉、珲春等地居住。父字辈为“福”;据海城老家人讲应是“洪、福、凤、永”排列
辽宁锦州人谁能告诉我,我祖籍是哪里我所知道的辈分为:广万凤瑞永立其他不得而知了
辽宁铁岭开原的据说是从关里来的,有个翟家庄:大致是这样排辈的:富 守 玉 喜 万
辽宁:以前是燕王(具体哪个yan就不知道了)扫北的时候从安徽带到天津的,后来由祖父带到辽宁的。爷爷是祥字辈 接下来是/兆/德/曾/先/祖(字不知道对不对就知道是这个发音)
黑龙江望奎县翟氏字辈:帘、朋、向、云、天
生在黑龙江,祖籍山东莱州(掖县),本族排辈:善yi 肇启毓德维华
广东湛江“善道日增”
广西钦州的,我们这里的辈是:成明才高可能升陆电
广西桂林全州近几辈是\景\治\荣\光\玉\太\运\宏\
河南南阳瓦店搬唐河湖阳翟村庄只知邦兴荣世少望
河南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翟庄村:培、道、国、兴、世、录、昌,国字辈都说是15世我也能不懂
河南巩义从南阳白水迁到这里的。辈分里有:
天;大;店;金;同;可;明;广;学;少;改;成。。有错别字,中间的不会错
河南南阳新野县新甸镇翟湾村,辈分排序:
洪、震、起、家、克、同、祥,再早就不知道了,据说来自山西洪桐人
河南台前辈分是:玉如建连成,新志文朝锋
天津静海人 看家谱说祖籍山西 备份我知道的是翟X元 翟锡X 翟俊X 翟秀X 后面还没有排
云南:始祖是云贵公,祖籍江南应天府,字辈是:云智丛龙继续思长,培德益昌
浙江中间几个,万,世(国),长(金),法,如,思
浙江温州那谱系是德 茂 光 基 钟 祥 吉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龙河村翟河组。。。秦-宏-惠-元-永。。。
江苏丰县翟庄,从山西梧桐县迁来的,由于文化大革命时,家谱丢失,后一直没有续上,和其他翟姓论不上,只好根据翟史一家的传说,按姓史辈分来下续的敬 运 孝 为 先 仁
湖北浠水桂份一支,我份的辈份排布是:国\光\双\继\显\佳\道\定\长\青
我叫翟元明,我的父亲“广”之辈,我的爷爷是“克”之辈,我是“元”之辈,侄子是“继”之辈,侄孙是“学”之辈,从孙是“文”之辈,以下就不知到了。(克、广、元、继、学、文)
四川蓬安石孔辈轮是;
应,大,金,世,文,正,良,一,有,三,国,明,宗,昌,绍,启,周,廷,长,开,泰,学,成,志,士定,安,邦,景,彦,元,怀,思,重,本,英,芳,德懋,尚,时,光,传,宣,秉,礼,洪,嘉,庆,自,以,延,兴,道,显,扬。
郝姓家谱辈分 沛县郝氏字辈有:木 火 水 土,中 心 允 敬 ,大 本 克 敦, 这是从十三世到二十四世的辈份排列。
郝姓家谱的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郝姓的家谱是什么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3: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
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
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
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字辈排行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山东滕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某支郝氏字行: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河北藁城郝姓字行派语: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烟台郝氏原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续字辈: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
郝姓家谱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
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郝姓家谱的其他 高级汉语词典郝 Hǎo〈名〉古乡名 [Hao village]郝,右扶风乡T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姓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郝 hǎo ㄏㄠˇ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姓。郑码:BNOY,U:90DD,GBK:BAC2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1323452PS:资料有待补充!
郝姓家谱的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林县郝家家谱世字辈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相传即伏羲氏(又传说他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
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据《姓氏考略》记载“乌桓有郝氏,又唐时土蛮有郝、杨、刘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乌桓也作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乌桓族以游牧射猎为生,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活动在我国北方。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南方蛮族中也有以郝、刘、杨为姓氏的。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姓。
电子家谱很热销呢。总结了下,5大理由选择百姓通谱网编修电子家谱:
1、经济、准确。传统修缮家谱耗时耗力。
2、便于携带、传递、保存。让家谱更容易携带,只需一张U盘,复制,粘贴即可。不怕潮湿不发霉。不怕虫蛀不少页,让家谱保存更加方便。
3、超大容量。在这个信息时代,文字。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也可以存放于互联网家谱中。让家谱内容更充实。
4、查看方便。便于修改。有续传承。真正实现查看方便,不必再为了查找祖源时亲自到当地看家谱。结合传统的修谱模式与现代人的现实需求,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身在不同地域的家族人都可以共同管理。真正实现有续传承。
5、隐私保护,授权浏览。
郝氏族谱大全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郝姓家谱的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郝氏历代家谱一卷。河南商丘梁园郝氏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山东省诸城市吕标高家屯郝氏族谱四卷。
史
l203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1204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1205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1206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1207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8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9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1210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
乘》。
1211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存卷1、2)
1212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1213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佑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
册
美国
1214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15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1216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217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1218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
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219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1220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庵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22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3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4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5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6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1228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229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
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
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1230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后有钞补。
1231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1232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5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6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37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1238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1239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1z40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
里镇小观村
1241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2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3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44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1245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1246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1247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1248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1249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1250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251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
册
四川重庆市图
1252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53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1254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
册
北图
1255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257 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258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二、家乘谱牒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
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
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
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冯氏家谱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
王氏家谱
本文2023-11-18 17:42: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