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1收藏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第1张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为心理咨询师介绍了家谱图这一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具。下面《家谱图:评估与干预》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第3版)

 作者:莫妮卡·麦戈德里克

 译者:霍莉钦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5

 平装:16开232页

 ISBN:9787515405902

 定价:5800

 外文: 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内容简介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系统。家庭成员无论在身体、情绪、个性还是社会功能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系统中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引起其它部分的震动和改变。默里鲍恩(MurrayBowen)于70年代提出了以家谱图作为工具,收集有关的'家庭信息,分析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模式。家谱图可以直观的呈现家庭中各种关系及信息,使人迅速全面的了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和功能。目前,家谱图不仅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被作为家庭评估的工具,也同时具有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干预功能。此外还常用于职业辅导领域。

 作者简介

 莫妮卡 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在耶鲁大学获得俄语研究硕士学位,之后在史密斯学院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她是位于新泽西的多元文化家庭学院的创立者之一,同时她也在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任职。她编写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治疗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目多次再版,并获得系统家庭治疗工作者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好评。

 目录

 第一章 家谱图:绘制家庭系统

 第二章 建构家谱图

 第三章 家谱图访谈

 第四章 跨越时间和空间追踪家庭模式

 第五章 解读家庭结构

 第六章 评估家庭的模式与功能

 第七章 关系模式与三角关系

 第八章 追踪个体与家庭的生命周期

 第九章 家谱图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 游戏家谱图

 第十一章 家谱图在家庭研究中的应用

 媒体评价:

 家谱图是家谱的一种,它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家庭的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家谱图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具,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提供针对来访者及其家庭的系统视角。系统家庭治疗的学者认为:任何人、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存在于真空,而是在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存在。人们最基本的相互作用系统是家庭。

;

校姓,读音“xiào”,方言有“hǎo”音。校姓姓氏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河北栾城,河南中牟、巩义,江苏兴化、大丰、姜堰、泰州,陕西渭南,湖北郧县等地,北京、上海、天津、台湾等地有散居情况。国内总人口约2万人。

校姓姓氏渊源

1、名贤氏族言行类槁:出自周官王校之后,以官为姓,天宝有校杰,河南士曹。

2、路史:周公族之后有校氏。《新编千家姓》读音注为“Xian(县)”3、改姓:本源于校(jiao)姓。清乾隆时,河南中牟有较姓改姓校。在江苏兴化校家庄方言中hao。

4、(读音:xiào)源自蒙古族成吉思汗:2012年,经过专家考证,河南中牟五千姓“校”村民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中牟校姓

成吉思汗后裔

祖坟上隐秘、模糊的墓碑铭文及校氏与居住地其他居民不同的奇异风俗,让中牟县约5000名校(xiào)姓居民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虽然当地有校姓是蒙古人的传言,但一直没得到确认。而《百家姓》有504姓,也没有校姓。

昨日上午,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元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内蒙古大学等四家机构的专家,在中牟县召开校氏族源鉴定会,共同认定中牟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

中牟有群“皇族后裔”常为身世困惑

在中牟县东漳东村、校庄、大洪、大衡庄、邵岗等30余村,共居住着约5000名校姓居民。虽然他们户口簿上的户籍显示为汉族,但在祖辈相传中,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来自内蒙古的“皇族后裔”。

中牟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校文学已关注校姓多年,他听上辈老人讲,他们是从蒙古来的。而据1935年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校姓来自蒙古,因为他们的迁徙和一个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关。

在中牟校姓人中,大都知道“木交王”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蒙古人“木交王”带家眷逃到河南。为让后代免遭杀戮,他让老大跑到辉县,老二隐居中牟,老三去了巩义,都姓“校”。

在东漳东村的校全胜,曾在校姓先人聚居的校岗挖出一对石狮,上面的人物形象和 不同。

校文学说,他在爷字辈人家中见过大铁弓,这和蒙古人骑马善射的习俗相符。

校文学说,从他们族人现风俗看,也颇能印证。《元王失江山》是一出讲述蒙古人失去大好江山的事,校姓人觉得是耻辱,从来不让后代看。祖辈的传说和遗存的风俗,让他们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如果我们不是蒙古人的后代,为啥会有这么多传说?如果是,又没有更确凿的证据。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专家,想让他们证明,我们究竟是不是蒙古人的后代。”

神秘墓碑助中牟5000校姓居民认祖归宗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校氏族源最早的专家任崇岳说,中牟县东漳东村南15公里处有校姓祖坟,迄今尚有一通清代乾隆时期的墓碑。

墓主校秀书,乾隆时人,《中牟县志》有传,立碑人是校秀书的侄孙校逢庚。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已漫漶不清,但多半尚可辨识,石碑上有“□元时其先藩服食邑山西洪洞县浩繁□□□□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各以封号记族遂□校氏厥凌□□□至□□□科校郡庠邑庠校较互见之后□莫不报捷□□□子子孙孙一见之后知校较虽异但□□□本”等残缺不全的文字。

从碑文中我们能捕捉到以下信息:

第一,山西洪洞县的校姓是元代朝廷的藩服。既然藩服的原意是指离王畿最远的番属,这就意味着校姓人乃是元代天潢贵胄,即成吉思汗的子孙。

第二,“食邑山西洪洞县”一句证明校姓系术赤之子拔都之后。

又称“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可知校姓原系勋贵之家,只因朝代更迭沦落为普通百姓。

元太宗丙申年(1236年)赠赐平阳(今山西临汾)为拔都食邑,大德九年(1305年)改为晋宁路,晋宁路辖6县,洪洞即在其中。按照诸王可将封地再分惯例,拔都将平阳之地分给四个儿子,交通最便利、土地最肥沃的洪洞理应分给长子撒里答。已是钦察汗国国王的撒里答于1225年觐见宪宗蒙哥时,病逝于返途中,王位落入其叔父别儿哥手中。撒里答信奉基督教,别儿哥信奉 教,两派积怨甚深。撒里答既死,其遗孀、子女只能前往封地洪洞县繁衍生息。

综上信息可确定,校姓应为撒里答后裔,世系为:成吉思汗—术赤—拔都—撒里答—校姓。

河南省巩义也有校姓,是从河北栾城迁来的。栾城的校姓与中牟的校姓同祖同源。不同的是,中牟这一支未再迁徙,栾城这一支又有人去了河南巩义。

校姓人口不多,除了中牟、巩义及河北栾城外,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校霍村、陕西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里仁村,江苏兴化市临城乡校家庄也有少量校姓居民,现有校姓,均统一归为汉族。

任崇岳说,过去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术赤后裔,这次通过研究考证,终于在中原地区找到,实乃民族文化的一件幸事。

五专家为校姓后人颁发族源认定书

昨日上午,来自湖北、河北、江苏、山东、陕西和河南中牟、巩义等地的校氏后人代表近百人,齐聚中牟县校氏族源鉴定会,当场接受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原所长杜荣坤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治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白翠琴,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教授薄音湖,河南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任崇岳教授,共同签名的认定书。

通过一年多的考证,五位专家一致认定元末明初由晋宁路迁出的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

杜荣坤教授告诉记者,碑文很有说服力,对于研究成吉思汗子孙史很有价值。

链接

成吉思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把自己的基因散播得最广泛的男人

成吉思汗跟他的原配妻子共生有4个儿子,即后来“四大汗国”的大汗。除此之外,成吉思汗一生中还拥有很多妻子,这些妻子来自于他统辖下的不同地区,她们为成吉思汗养育了上百个孩子。

2006年5月31日,世界各大媒体报道了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通过基因鉴定发现,48岁的美国人汤姆·罗宾逊和成吉思汗这两个相隔800年的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塞克斯教授说:“成吉思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把自己的基因散播得最广泛的男人。他把自己的Y染色体传给几百个子孙,这些子孙散居在他庞大帝国的各个地方,而且这些子孙都是各地的君主和贵族,他们有条件生养更多子孙。”

校姓姓氏分布

1.陕西渭南。代表人物校纪英,临渭区校霍村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2.河南中牟。代表人物校毅之,1949年生,女,一级演员,在音乐诗剧《洪湖的女儿》中扮演韩英。河南中牟县的东漳村、韩寺大洪、兴隆岗、城关镇的东关、姚家的校庄等乡镇居住5000多名校姓后代,知名人士也很多。河南省中牟县的校姓和河北栾城校姓在清廷乾隆时某一次科举考试期间相认。河南省中牟校姓在此前姓“较”,后改为“校”。

3.河北一集中居住地,即栾城(北长村),此地校姓已有不少人工作在石家庄、天津。

4.江苏兴化市陈堡镇校庄村

5湖北郧县刘洞镇有数千校姓

家谱的封面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不要。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用不到身份证。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现代的日本人,恍然于编纂伪史的无聊,才渐渐敢于说真话,不过有时又过火,认为他们的历史都不可信,尤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皇室是由中国传流下来的。但是我们的学者卫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确实证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之有正史始于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后,这位君主认为当时所传的史实误谬颇多,真实的情形常常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便走了样,必须制订正史。他于是命令了一位二十八岁有照相板记忆力的稗田阿礼,根据史料《帝纪》、《旧辞》等,重加整理,去伪留真,来制订一部正史,以传后世。

但是经过三十余年后,稗田阿礼并没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业,而阿礼已经老迈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时代,不能不另外敕谕一位文笔非常秀丽的太朝臣—— 安万侣,来帮忙阿礼共同续写那未完成的著作,这就是所谓的《古事记》 (公历712年完成)。在古事记之外,天武天皇还创立了一所历史编纂馆,任命了一大批编纂委员,要他们仿效中国的《史记》、《汉书》的纂写方式,广搜数据成为一部完备的国家纪录。

经过整整四十年的工夫,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现今还流传的用汉文写下来的《日本书纪》,公历720年完成,共三十卷,一、二两卷是神话,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开始 ——《神武纪》。 神武纪》是神武天皇本纪,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东征的一役,虽然很像是一篇神话,但叙述的行踪忽东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区留滞的期间忽长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虚构。据卫博士的考证,根据《神武纪》的记载:

一、“可确知神武天皇不生长于日本,乃乘天盘船自高天原飞降者。天盘船谓航海之楼船。‘飞降’谓操纵风帆而来,‘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二、当时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绳文文化时代,并没有任何冲击,能使日本忽然飞跃到青铜的弥生文化。据卫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筑紫至远贺川口,出土青铜器时代之刀剑戈矛镕范甚多,与《神武纪》所云,居‘吉备’数年以蓄兵食之语相应,‘兵’即兵器。神武东征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驻远贺川口多日,因其地为其兵器制造区,故亲往视察制造情形,从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与先秦之大陆中原之刀剑戈矛无异,可见神武兵工之技工来自大陆。

日本产铜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艺以东,而当日制造兵器之场所,反集中九州岛的西北,去矿场甚远,显然当时日本铜矿尚未被发现,不得已乃自大陆齐楚沿海运铜入倭,铜矿笨重,故将其冶铸集中于日本去齐楚海岸最近之港湾,因而自唐津以至冈田皆成其冶铸之工业区。”以上说明了神武东征武器的来源。

神武是谁呢?卫博士肯定地说,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后,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踪、侦访,甚至于讨伐,他利用了语言的隔阂来保持他的秘密。

他禁用当时通用的中国语言,甚至采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认为人民有了知识之后,便会兴风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识思想最可怕的媒体,所以他根本废弃了文字,在文字还没有流布很广的时候,便扼杀了它。那时其手下还有几千名由齐楚各地征调而来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国文化,反而让他们倭化。

这时大局已平定,他这批青年战友,一个个也已长大成人,便让他们和当地土著男女婚配,创立家业,断绝他们思乡的念头。他为了示范,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贺茂氏的女儿——媛蹈鞴五十铃媛为正妃,翌年并立她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于橿原宫,称帝了。

以上是卫博士根据《神武纪》,再考证了我国各书类中有关徐福的记载而推断的,合情合理。显然的,神武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唯独有一点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纪》中明确的记为辛酉之年,为纪元前660年,约当春秋齐桓公葵丘之会一匡天下的时候,距离徐福之生,四百有余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

不过神武时代,日本根本尚未纪年。日本本来无历,是从钦明天皇时代,由百济的历博士一位名叫观勒的高僧传授得来,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当时主政的圣德太子推行历法于全国。除了历法之外,圣德太子还制订了冠位、朝仪、宪法,确实应了中国谶纬家的预言,辛酉是个革新之年。圣德太子为了修史,不能不订一个大吉祥的日子,作为日本的开国之期,因此他认为辛酉年最能象征革故鼎新,而为了表示日本是与我国相埒的古国,于是订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二十一个辛酉,为神武即位之年。

是神武千余年后,他四十余代的子孙硬替他装上去的,焉能可信!不过辛酉每逢六十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二十一个,而是第十七个辛酉,那也能吻合了。

总之卫博士的研究,解答了历史上的大谜。为什么徐福三次出海?三千童男女的踪迹何处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绳文时代,一跃而到了精美的青铜器时代?不过这并不能使得我们与日本之间更密切,徐福的原意似乎就是想隔绝日本与大陆的关系的。

姑不论日本的学者有没有雅量来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来源,我们总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后,根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有八代帝王,而无事迹。据日本学者水野佑的研究,这八代帝王根本无其人,名字是虚构的。这当然可能。那是因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当然产生了很长的空隙,为填这四百年的空档,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当然只能是有名而无事迹的阙史时代了。由于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纪,日本的古代史的真伪更难确定。真实可考的史实,要从仁德王开始了。

1 介绍

电子家谱制作是指将家族祖先的家谱资料以电子方式进行编制和储存,从而达到保护、传承和共享家族文化遗产的目的。与传统的手写家谱相比,电子家谱制作更加安全可靠,方便易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家族文化。

2 制作准备

要制作一份电子家谱,首先需要准备好家谱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家族成员提供的口述历史,也可以是祖先的遗物、文献等。其次,需要选择一款好用的家谱制作软件,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最后,要准备好计算机、扫描仪等必要的设备,以及足够的存储空间。

3 制作流程

将家族资料数字化是制作电子家谱的第一步。这一过程可以使用扫描仪、相机等设备完成,将手写资料、文献等数字化。之后,需要将这些数字化的资料整理成合适的格式,并将其输入到家谱制作软件中。在软件中,可以将家族关系、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进行编制和管理。最后,将制作好的电子家谱保存到安全的存储设备中,以备不时之需。

4 使用注意事项

在制作电子家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确保家族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错误信息的输入。

42 对于家谱中的隐私信息,需要进行保护处理,避免泄露。

43 在选择电子家谱制作软件时,需要选择一个功能完备、易用稳定、安全可靠的软件。

44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5 传承和分享

制作好的电子家谱可以方便地分享和传递给其他家族成员。可以将电子家谱分享到社交媒体、家族网站等平台上,在家族成员之间进行共享。此外,也可以选择将电子家谱上传到在线家谱专门网站上,与其他家谱进行比较、汇总、接龙,使家族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6 结论

电子家谱制作是一项传承家族文化、保护家族历史的重要任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保存和分享家族资料,以便更好地传承家族文化。在制作电子家谱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隐私保护及备份等方面,以便确保家族资料的安全可靠。

密[密,读音作mì(ㄇㄧ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姞姓,出自商朝时期密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商朝时期,有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传说为黄帝之子姞的后裔在商武丁时期被赐封的诸侯国,后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其国君的后世子孙以国名“密须”为姓氏,称为密须氏,后省文简为单姓密氏、须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密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郑通志·氏族略》记载:“密,密康公之后。”在文献《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中注释:“康公,周共工时人,封于密(今甘肃灵台),建密国,因称密康公。共工灭密,其后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密国,是西周王朝初期的姬姓小国;周共工,就是周恭王姬扈。

密国原在今甘肃灵台县一带,是商末周文王灭姞姓密须国之后,在其旧地重新分封的姬姓诸侯小国。在史籍《国语·周语》中记载:“恭王游于泾上……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显然,当时是密康公没有给周共工献贡,因而得罪了周共工,在周共工回朝一年内遭到了亡国之祸。以后,处于西部地区姬姓密国重新被周共工迁都到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

春秋时期,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国的附庸邑。其国子民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密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时期的党项族密纳克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党项族,为古羌族中的西羌分支,原居住在今 、青海、四川等省区的交界地区。

隋末唐初,古西羌族中的党项族人开始兴盛起来,其占据的地区,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浑,有地三千余里。党项族人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过着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藏文史籍《智者喜宴》中记载:同唐朝文成公主结亲、至今传为佳话的藏族首领松赞干布“曾娶了五个王妃,其中一位就是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其所记载的“弭药”就是指党项族。在史籍《 政史》一书中记载:“所谓党项,是指住在青海湖以北宁夏南部的党项密纳克而言,亦称蕃密纳克,即藏木雅人。党项密纳克在被成吉思汗灭亡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迁至康区打箭炉附近,称康木雅。”这在史籍《木雅五学者传记》中也说:“木雅分两部分,一为青海、甘肃等地的木雅地区,一为多墨木雅地区。”多墨系指丹巴、道孚、理唐、木里地区,又称木雅热岗。

党项密纳克氏族人后来在西夏王朝建立以后,迅速归拢于西夏王朝,其中有许多人出任西夏重臣,由于西夏王朝崇尚汉文化,因以“密纳克”为汉化姓氏,并取谐音汉字“密”为姓氏,称密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鄂密特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上都河(今内蒙古多伦上都河流域)一带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满语为Emit Hala,后有冠汉姓为密氏、鄂氏者。

②蒙古族乌密氏,亦称乌弥氏,世居察哈尔地区(今河北张家口)。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满语为Umi Hala,后有冠汉姓为密氏、吴氏者。

③蒙古族苏密尔氏,亦称舒穆尔氏、苏默尔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山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满语为Sumir Hala,后有冠汉姓为密氏、徐氏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密扎氏,满语为Mija Hala,属于卦勒察女真,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所冠汉姓为密氏、米氏。

②满族萨玛喇氏,亦称萨密喇氏、塞米喇氏,满语为Samala Hala,汉义为“大木碗”,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黑龙江图拉屯(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区,所冠汉姓多为蔡氏,亦有取汉姓为密氏者。

③满族赛密哷氏,源于金国时期白号姓氏塞蒲里氏,以姓为氏,满语为Saimire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支流俄罗斯布列雅河)、齐齐哈尔、长白山、黑龙江沿岸等地区。赛密哷氏为满洲巨族,后多冠汉姓为柴氏、密氏、赛氏等。

二迁徙分布:

密氏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

密须国在甘肃省灵台县治西二十五公里的百里镇。密须国在商末时期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

周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今天的百里中学后院,据说就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一公里处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今江苏省的东海县,贵州省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台北县等地,均有密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密 佑:南宋庐州人,咸淳年间官江西都统,在进贤坪迎战元军,率众逆战进贤坪。元兵呼曰:“降者乎?斗者乎?”密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进,至龙马坪,元军围之数重,矢下如雨。密佑身被四矢、三枪,犹挥双刀,率死士数十人斫围南走,前渡,桥板断,被执。宋都木达曰:“壮士也!”元军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木达又命刘盘、吕师夔以金符遗之,许以官,密佑不受。复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密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怡然解衣请刑,遂死,元兵皆泣下。密佑之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

密 定:明初金筑安抚司人,洪武四年归附明朝,诏赐文绮三匹,置金筑长官司,秩正六品,隶四川行省,授予密定为安抚使,世袭。洪武十四年敕劳密定曰:“西南诸部虽归附,然暂入贡而已。尔密定首献马五百匹,以助征讨,其诚可嘉,故遣特使往谕,俟班师之日,重劳尔功。”升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仍以密定为安抚使,予世袭。十六年,密定遣使贡方物。十八年,密定遣弟保珠来贡。二十九年以金筑安抚司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永乐初年,金筑安抚得垛来朝,赐绒锦文绮。洪熙、宣德改元,皆贡马。十年,直隶贵州布政司。正统五年,安抚金镛贡马。成化、弘治、隆庆时历朝贡。万历四十年,吏部覆巡抚胡桂芳奏:“金筑安抚土舍金大章乞改土为流,设官建治,钦定州名,铸给印信,改州判为流官。授大章土知州,予四品服色,不许管事。子孙承袭,隶州于贵阳府。”遂改金筑安抚司为广顺州。

密不齐:(生卒年待考),误称宓子贱,亦称亶父,字子贱;鲁国人。著名孔子弟子之一,鲁国大夫。密不齐是春秋时期鲁国单父侯,是孔子的学生。

密 忠:(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臣。

密元礼:(生卒年待考),著名西夏王朝御史中丞。

密 镛:(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凤阳同知。

密 聪:(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内黄知县。

密聪杰:(公元1980~今),上海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检索。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缺)

============================================================

密姓宗祠通用对联

〖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宋季都统;

汉代尚书。

——佚名撰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密佑,官江西都统,与元兵战,被执,不屈而死。下联典指汉·密忠,官至尚书郎。

-----------------------------------------------------------------

〖密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安抚归洪武;

都统抗元军。

——李文郑撰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金筑安抚司人密定,洪武初年归附明朝,被授予安抚使。下联典指南宋庐州人密佑,咸淳年间官江西都统,在进贤坪迎战元军,身中四箭三枪后被俘,不屈被杀。

就从你们确知的祖父辈起记即可,代代相传,世世增修,自然就成卷秩浩繁的大族谱。

关键是后辈是否有人愿意接力增修。当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族人分居各地,续谱是一项苦差。

编辑族谱不要贪多求全,修成半部百科全书,毕竟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生活常识等就不要填充入族谱,这样可以节省费用,用于支付提高印刷质量的费用,比如印刷照片类内容的彩页。汉字增笔或减笔即成别字,世系线确保没有连接错误,因此印刷前切要认真校对印刷稿本。

族谱就是族谱,紧紧围绕族人、族事的主题就好。

笔下不记人过。没有精彩事迹或履历的族人,实记生卒时间、墓葬地点及子女的数量、名字、排行,即可。具有精彩事迹或履历的族人,宜作传记。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  《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为心理咨询师介绍了家谱图这一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