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2收藏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第1张

历史上说起黄巢干过的丧尽天良的事情,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就和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干过的暴行几乎雷同,总而言之,骄奢*逸、奸*掳掠、杀人吃人。

据说,黄巢简直像个疯子一样,他的队伍不管走到哪里,就把人吃到哪里。 甚至而言,人肉就是他们的军粮,走到哪里,都是一车一车的拉着人肉行军;他们或把人捣碎了吃,或把人腌着吃;所以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人烟断绝。总而言之,他们所过之处,就是一通打砸抢、胡乱杀人。

当然,这些还并不是乱编的,而是在正史上的明确记载。 那么,事实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首先,黄巢打砸抢的行为,很大部应该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黄巢起义,说到底是因为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被既得利益们给瓜分完毕,广大底层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所以他们只能起来闹革命,通过暴力手段将社会的财富和资源重新夺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对大唐体制内的那些官员、豪绅、地主、有钱人进行打砸抢。

当然,所谓的打砸抢,那不过是因为黄巢等人是失败者。如果黄巢等人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他们的行为就不叫打砸抢,而是叫做杀贪官污吏、打土豪劣绅,救穷苦百姓。再套用我们现在更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或者又叫做解放被压迫的无产阶级。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关于黄巢一伙吃人的故事,那就绝对是标准的胡扯,而且胡扯起来,连点草稿都不打。比如,一个非常流行的版本中。黄巢一伙在吃人时,通常是把众多活人扔进一个大碓,捣碎了吃。这种内容让人一看,自然会觉得,黄巢是标准的吃人魔王。问题是,这不是扯淡吗?

因为,把众多大活人扔进锅里,活着捣碎了吃。毛发不刮刮?指甲不剪剪?骨头不剔剔?血不放放?这些我都忍了,肚里的屎、尿也不清理一下,一块捣碎了吃?这种东西怎么吃呢?黄巢一伙变态,也不是这种变态法啊?

更重要的是,黄巢的大军,那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百姓,黄巢如果真这样肆无忌惮的杀老百姓,甚至把百姓当做军饷来吃掉,那他所到之处,还会有无数底层百姓纷纷加入吗?显然不会的,到时大家恐怕只会争先恐后的逃跑。

但事实呢?黄巢大军所过之处,无数底层百姓都会争着抢着加入,甚至还有不少家庭富裕和读书人都踊跃加入。当然,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这黄巢被政府军追得从山东跑到广东,从广东又跑到陕西,而且被政府军杀了一批又一批,但愿意参加黄巢队伍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所以,仅从这点就足以说明,黄巢绝不可能想史书上所描述的那样,是个杀人魔王,是个吃人的变态。事实上,黄巢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暴徒和贼寇,其实就和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一样,因为他们喊出了杀贪官污吏、打土豪劣绅的口号。

不仅如此,他们还带着一群社会最底层的屌丝和小农阶级闹革命,还成天高呼着打破旧世界建立新社会,这种行为,在广大地主阶级看来,那就是反天,是在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因为,所谓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本质就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换句话说,地主阶级永远是统治阶级,小农阶级永远是被统治阶级。

在这种背景下,黄巢这种人所过之处,在广大地主阶级看来,那自然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肆意抹黑和丑化他们的言论,自然也是层出不穷。毕竟后来的历代皇朝,归根结底都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士大夫集团掌控言论,所以对于代表小农阶级的黄巢等人,那肯定会被丑化成邪恶的化身。

也正因为此,史书上在说起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时,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总而言之,那都是传说中的杀人魔王和邪教徒,都是丧尽天良的大贼寇。当然,他们最后的下场,都是不得好死。

黄巢杀人八百万

话说唐乾符二年,黄巢在此聚众起义。黄巢本是山东曹州人,在起义准备阶段,同藏梅寺的和尚卞绿结为兄弟,起义前,他藏在古宿州的藏梅寺,同卞绿和尚商讨起义的时间、地点、方案,准备起义的那天,黄巢对卞绿和尚说:

“兄长,为起义能顺利进行,我今天要祭刀。”

卞绿说:

“你祭刀,我总觉有些害怕。”

黄巢说:

“哥哥,我祭刀你怕什么?”

“不知怎地,我老觉得心惊肉跳的。”

“那你就躲一躲吧,我祭完刀你再出来。”

于是卞绿和尚就出去躲了。可他躲到哪儿都觉得不安全,最后看见寺前有棵大树,里面是空的,他躲了进去,觉得很安全。

黄巢在寺前耍刀,耍得呼呼生风,洒水不透。觉得没有什么地方可祭刀的,他忽然发现了眼前的这棵树,觉得祭刀最合适,于是一刀砍去,结果把卞绿和尚拦腰截断,死于树中。为此黄巢很伤心。也正应验了“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一人也难逃。”的谶语。人们说,黄巢是天上的曲星,因误放了地狱里的魔鬼而被玉皇罚下来的。地狱共有魔鬼八百万,卞绿是看地狱门的官吏,所以他必须先去。黄巢每杀一个,卞绿就关进地狱一个,决不滥杀一人。

只是民间的一段传说,无可考证,请君看之一笑而过。

黄巢救母杀鬼八百万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生性好佛,为人善良。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身为娘娘,生性暴戾,为人好恶。有一次,目连之母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恶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们一下,开晕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说是素馒头,要到寺院去施斋。目连知道了这事,劝说母亲不听,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准备了三百六十只素馒头。藏在每个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连之母来施斋,发给每个和尚一个狗肉馒头。和尚在饭前念佛时,用袖子里的素馒头将狗肉馒头调换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连之母见和尚们个个吃了她的馒头,“嘿嘿”拍手大笑说:“今日和尚开晕啦!和尚吃狗肉馒头啦!”方丈双手合十,连声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事后,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目连是个孝子,得知母亲打入地狱。他日夜修炼,终于成了地藏菩萨。为救母亲,他用锡杖打开地狱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投生凡间作乱。玉帝大怒,令目连下凡投身为黄巢。后来“黄巢杀人八百万”,传说就是来收这批从地狱逃出来的恶鬼。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帐。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这只恶狗没日没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将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阳,也将太阳一口吞下去。不过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最怕锣鼓、燃放爆竹,吓得恶狗吞下的太阳、月亮,又只好吐了出来。太阳、月亮获救后,又日月齐辉,重新运行。恶狗不甘心又追赶上去,这样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蚀和月蚀。民间就叫“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直到现在,每逢日蚀、月蚀时,不少城乡百姓还流传着敲锣击鼓、燃放爆竹来赶跑天狗的习俗。

黄巢起义吃了哪位公主

在动乱的年代,吃人的事情时常发生,特别是诸侯割据期间,天下动荡,百姓没有安定的环境去经营农业生产,导致粮食更加地缺乏,这种时候就会出现吃人的现象。而历史上的黄巢起义,也是这样的一段动荡时期,而黄巢在起义期间,率领他的众多将领和士兵,在无粮可吃的时候,也是采取吃人的方式来度过那个战时阶段。究竟吃了多少?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数字,只能通过当时的军队人数来进行估算,大概是八百万。

八百万,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仅仅只是一个数字,可在那个人数并不像现在这样众多的时代,在那个通过战争已经死去了很多人的动乱年代,八百万,是个不容忽视的天大的数字。

在那个动荡的战争时代,在各个割据一方的所谓大人物眼中,人命如草芥,不值钱,所以,珍惜和平这样的劝诫,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而没有忠君爱国之念的黄巢,更不会把百姓的性命放在心上,他的眼中只有权力和利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泄自己的私欲,也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同时也日益膨胀。

在那个需要人民拥护的战争时代,失去人心等于自毁长城,黄巢带领他的军队通过食人来饱腹这一事,就足以奠定他日后扑街的基础。为人民服务,才是万年长久之策。

历史上,对黄巢军队食人饱腹一事,匆匆略过,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太过野蛮,太过没有人性,但是,相关的记载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推算一二。

有一个记载是,在他率领军队进攻陈州的那段时间,他将附近的人民抓来,无情充当饱腹之物,视人命于无物,每天就有几千上万人。而这段战争足足持续了接近一年,估算一下,大约八百万。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咏物,菊花,品格抱负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创作背景黄巢,曹州冤句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宋代·陆游《朝中措·梅》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婉约,咏物,梅花抒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唐代·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代: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咏物,写竹,抒怀言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代·黄巢《题菊花》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咏物,菊花,抒怀,豪壮猖狂

黄巢起义公主的悲惨

从古至今,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反抗,催生了许多起义,黄巢起义就是其中一个,而黄巢起义在众多起义中是被誉为是最骇人听闻的起义之一。

起义多为反抗暴政为起因,那为何黄巢起义要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呢?他和他的军队到底干了哪些事呢?

一、杀人屠城

黄巢这个人,历史上他有着“夺命书生”“杀人魔王”的称号,而从他的这些称号可以看出,他十分的喜好杀人。

在他年轻时,因为生活所迫,加上对唐室王朝的不满,曾写下过一首名叫《不第后赋菊》的诗,诗中写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充满了阴冷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巢这个人是一个充满杀意之人。

想想看,一支起义军由这样一个人作为统帅,后果可想而知,之后黄巢起义军也将黄巢的残暴弑杀的性格完美的诠释了出来,四处犯下惨无人道的屠杀罪行。

那么黄巢起义军在黄巢带领的起义过程中到底杀了多少人呢?起义之初,黄巢军攻克广州,进行了第一次屠城。在阿拉伯人的《见闻录》中这样记载当时的状况,黄巢攻克广州后,纵容士兵刻意杀人,多数外邦友人被屠杀,死亡人数多达12万之多。

后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安城中多数商贾士人被劫掠,大部分原唐朝官员被杀害。

因为黄巢军因滥杀无辜,不得人心。他们在知道有平民帮助唐军抵抗后,又命令部下大肆屠杀长安百姓,当时的长安城中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更为可恨的是,在当时黄巢军中竟然将这次屠城戏称为“洗城”,可见之丧尽天良。在《秦妇吟》中这样记载当时长安城中的的悲惨境况“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人神共愤,黄巢起义军杀人成性这一行为说之丧尽天良也不为过。

二、以人为食

不过先予以说明,对于黄巢起义军以人为食的行为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希望大家以理性的角度去看待。

据说黄巢军后期因为不得民心,残暴无比,很快便失去大部分领土,最后被唐军包围在陈州,而且军队粮草严重不足,陷入绝境之中。

这时黄巢军中便有人提出以人为食的建议,据说当时还专门让工匠设计制造出了几百台用来搅碎人体的机器,历史上称其为“舂磨砦”。

他们将俘虏,甚至周边县城无辜的百姓活生生的扔进机器里,活活搅碎,然后进行加工,制作成肉饼,再发放给士兵,充当军粮,用来保证粮草的正常供给。

在当时,黄巢甚至还颁布了所谓的“食人法”,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历史上对黄巢军队以人为食的行为也有一些记载描述

这在《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有记载为:“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也是时间最长的都城。不过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各个朝代在长安修建的皇后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呢?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的一个疑问,汉朝、唐朝的都城都在西安,如果说汉朝实在距离太久远,但如果能我们目睹一回唐朝时期修建的皇宫那也是很幸福的。特别是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导致网上又刮起了一股唐朝热,那各个朝代的皇宫到底是去哪了呢?

如果评选西安为中国古代第一都城,估计没有什么人有异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遗留下来的皇宫却连一块断壁残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西安的皇宫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事实上,唐朝从盛唐开始,长安皇宫就已经遭受过不少破坏。安禄山打进长安城的时候,就纵容士兵对长安城,包括对皇宫进行烧杀抢劫。后来,唐德宗时期,又爆发了朱泚之乱,唐德宗匆匆忙忙逃到汉中避乱,乱军又对长安及皇宫进行了新一轮抢劫破坏。虽然后来经过了一些修缮,但是已经不能恢复原来的规模。

但是这还没完,长安的皇宫,又在唐朝末年的时候,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其一,黄巢烧了长安皇宫。

黄巢于广明元年(880年)底杀进长安。

黄巢打进长安的时候,气势恢宏,坐在金色肩舆里,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同时,为了安慰长安市民,黄巢还发出安民告示,安民告示上写道:黄王非如唐家不惜而辈,各安毋恐。而且黄巢进城后,还把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免职,四品以上的官员则全部恢复职务。由此表明黄巢作为一个从底层奋斗起来的领导者的世界观。

不过,黄巢在长安并没有呆很长时间,很快,各地的节度使纷纷往长安打来。当然了。这些节度使打进长安来,并不完全是为了救唐朝,更多的还是为了自身的势力壮大。

不只是节度使们往长安打,长安城中的富豪及居民也积极地给节度使们引路。这让黄巢的心里产生了极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在李克用率领沙陀军打进长安来之前,黄巢对长安居民进行了普遍的杀戮。在离开长安之前,他还放火烧了部分皇宫。

黄巢的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那些农民起义者普遍的认识和做法。明末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最后从北京城撤退的时候,他也和黄巢一样,对皇宫进行了焚毁。

其二,朱温把皇宫给拆了。

当时朱温为了控制唐昭宗,不想让唐昭宗留在长安,于是把他迁移到洛阳去了。去了以后,对唐昭宗果然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假令唐昭宗的命令,杀掉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不少朝中大臣。

同时,为了彻底摧毁长安朝廷的势力,朱温还命令长安的老百姓迁到洛阳去,又拆了皇宫,把木料丢进水里,顺江漂到洛阳,再从水里捞起来,重新建皇宫。

这件事发生在元祐元年(904年)。可以说,这是唐朝末年对长安皇宫的最大的一次破坏。这一次破坏究竟有多大,是把皇宫全部拆了,还是只拆了一部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朱温不通过人力搬运,而是通过把木料丢进水里水运这一点来看,其工程量应该是很大的。很可能,朱温已经把皇宫全部给拆了。

其三,后世没有在长安建都的。

如果后世有在长安建都的朝代,那么,就算长安的皇宫遭到了破坏,还可以重新修起来。但是,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了。

后世最接近一次在长安建都的,是明朝初年。当时朱元璋准备把皇宫往北迁移。毕竟在南京建都,对于进行全国性控制,以及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非常不利。于是,朱元璋便想把都城迁到长安。并且修建了西安的城墙。这个城墙一直延续到今天。同时,他还专门派了太子朱标去西安(那时候长安已经叫西安了)考察,朱标的考察结果是认为可以迁都到西安去。不过,需要费很大的功夫来重新修建皇宫。由于开支太大,一向提倡节约的朱元璋和朱标都决定谨慎行事。

不过,朱标从西安回来后,不久就病逝了。这让朱元璋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感觉迁都西安,并不是一个好兆头。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取消了迁都西安的想法。没能迁都西安,最终,西安的皇宫没有机会得到重建。

这样,从唐朝到现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又不断有人在上面修房建屋,因此,古长安的皇宫,就一点遗迹都没能留下来了。

     随园少年因编修宜兴孝思堂谈氏宗谱,九江始迁祖为谈希文,是唐僖宗时期光禄大夫,唐昭宗时期谏议大夫。九江谈氏与白居易有姻亲关系。因涉及唐代末年的历史,特别是涉及秦宗权僭位,故翻阅研读《新唐书》,在《列传第一百五十逆臣下》里面找到黄巢的传记。

     随园少年本来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已经通读二十四史,并因为在南京工作学习数十年,有意识地钻研《明史》和南京地方志。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

     我们毕竟从初中到大学一直讲唐末黄巢农民起义,但是对黄巢这个人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就让随园少年依据正史对黄巢这个人解剖一番,因篇幅较长,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表述,并进行评点。黄巢是曹州(今山东菏泽)冤句人。据说黄巢蜂目豺声,蜂目就是眼睛瞳孔竖立像马蜂或黄蜂,豺声就是类似于豺狼的声音,可能与非洲草原鬣狗的叫声相似,讲话嗡嗡的,好像从鼻子里发声。据说这种人生性残忍,而且阴险狡诈。

     他家世代贩盐,家境富裕。这个经历与明代张士诚贩盐出身经历相似。黄巢善于击剑骑射,稍通文墨,能言善辩,喜欢结交江湖义士,豢养亡命之徒。这个习惯为日后组织起义打下人脉基础。唐代咸通末年,由于连年遭遇饥荒,饿殍遍野,盗贼兴起于河南山东一带。

     乾符二年(僖宗年号,875),濮阳名贼王仙芝首先在长垣叛乱,拥有兵力三千多,残害曹、濮二州,俘获万人,势力得到扩张。

     王仙芝属于武装土匪。他自封大将军,向诸道府县发出檄文,宣布自己是合法的统治者,是替天行道,说自己起兵是因为官吏贪污腐败,苛捐杂税太重,不顾百姓死活,执法不严赏罚不公。企图从政治上找到起义的合法性。

     宰相郑畋为此感到羞耻,唐僖宗却麻木不知。起义军高级将领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等十余人,大肆掠夺财物和人口,扩充势力。

     黄巢唯恐天下不乱,即与同党八人,出资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以响应王仙芝,接着率领这支部队转战河南十五州,又获众数万人。

     很多老百姓并不是真正愿意起来造反,而是迫于饥饿,毕竟填饱肚子是第一要务。唐僖宗命令平庐节度使宋威和副使曹全晸多次联手击败盗贼。宋威官拜诸道行营招讨使,给卫兵三千、骑兵五百,诏河南诸镇皆受其节制,又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辅助之。

     王仙芝抢掠沂州,宋威败贼于城下,仙芝逃跑。宋威因谎奏朝廷说大头目王仙芝死了,并擅自带领旗下兵力归还青州。朝廷上下君臣相贺,弹冠相庆,论功行赏。

     但是过了三天,各州县上奏盗贼依然故我。当时各路将士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开始休整,但是朝廷突然下诏必须重新打仗,将士都很愤怒,意图叛乱。

     盗贼乘虚直入,到达郏县,十天不到,破获八县。皇帝担忧起义军迫近东都洛阳,监督诸道兵力围追堵截,于是下令凤翔、邠宁、泾原兵力守卫陕西、潼关,曾元裕守卫东都,义成、昭义守卫皇宫。

     王仙芝攻打汝州,杀其守将,州刺史逃走,汝州靠近洛阳,东都大震,文武百官慌不择路出城逃命。贼兵进而击破阳武,包围郑州,但是没有攻陷,蜂拥蚁集于邓州、汝州之间,伺机而动。

     由于盗贼属于流寇,作战并无规律可循,官军无法准确判断他们的动向,疲于奔命。同时各州县自有兵力很有限,个个胆战心惊。

     函谷关以东各州县,大都畏惧贼兵,婴城固守,所以盗贼四处抢略,残害郢、复二州,到处烧杀抢掠,千里无鸡鸣,百里无噍类。官军急起直追,盗贼故意把财物丢弃在路上,士兵争夺,光顾抢夺东西,哪里还有心思作战,所以前进速度缓慢。

     盗贼乘机转入申、光二州,又抢劫隋州,执其刺史,盗据安州,逍遥自如。又分出部分兵力作为奇兵,围困舒州,攻击庐、寿、光等州。一时烽烟弥漫,民不聊生。

     官军士气低下,有的军官玩寇自固,对剿灭贼军并不上心。当时宋威年老暗昧,根本不能胜任,暗地里与曾元裕商议说:过去起义军庞勋被消灭,负责围剿的康承训照理应该赏赐,但是反而得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一条规律。我们即使取得成功,就一定能免祸吗?我们还不如采取玩寇战术,留着盗贼,让皇帝惶恐不安,我们还有事干,还不失为功臣。

     所以他们紧跟盗贼猛赶三十里,突然停下来,也不发动进攻,保持队形观望而已。

     皇帝也知道这件事,采取措施剥夺作战不力军官的指挥权。于是任命陈许节度使崔安潜为行营都统,任命前鸿胪卿李琢代替宋威,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替曾元裕。

     贼军出入蕲、黄二州,蕲州刺史裴渥为贼军请求官职,妄图招安起义军,并相约互不交战。王仙芝与黄巢整天饮酒作乐,好不自在。不久,下诏拜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并派遣太监予以抚慰,赏赐很多钱物。王仙芝大喜,但是黄巢愤恨不已,赏赐全部被王仙芝独吞。

     黄巢愤怒责问王仙芝说:你招安了,唯独你得了官,领了赏,我们五千部下怎么办?快点把我的兵力还给我,你也不用挽留我。我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吧!

     黄巢用兵器击打王仙芝,把王仙芝的头都打破了。王仙芝生怕触犯众怒,当即表示不能受命,朝廷使者逃跑。

贼兵内部开始产生分裂,贼首之一的尚君长进入陈、蔡二州。黄巢向北抢掠齐、鲁,聚众近万人,进入郓州梁山水泊,杀死节度使薛崇,进陷军州,军队遂至数万,贼势更盛。当时起义军柳彦璋又攻下江州,抓获刺史陶祥。黄巢出于战略考虑,引兵再次与王仙芝汇合,包围宋州。正好张自勉救兵到达,斩获贼首二千余级。

     王仙芝领兵南下,度过汉江,进攻荆南。于是节度使杨知温婴城固守,贼军纵火焚烧楼堞,杨知温怕死龟缩于城内,坚决不出来应战。朝廷下诏以高骈替代杨。但是此时高骈尚在四川,高骈急急忙忙以四川兵一万五千人,并自带干粮,紧赶慢赶三十天到达,但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城池已陷落。杨知温逃走,官军不能守。于是朝廷下诏左武卫将军刘秉仁为江州刺史,带兵乘坐小舟进攻贼军栅栏,贼军恐惧,接连投降,于是杀了贼首柳彦璋。

     与此同时,黄巢带领军队进攻和州,但没有成功。王仙芝包围洪州,取之,派徐唐莒坚守。进而击破朗、岳二州,包围湖南潭州,观察使崔瑾拒却之。起义军转向浙西,搔扰江南富庶之地宣州和润州,但是不能达到目的。王仙芝和黄巢暂时留在江西,并派遣部队再次进入河南进行骚扰。唐僖宗诏崔安潜归忠武,并重新起用宋威、曾元裕,仍然担任招讨使,杨复光为监军。杨复光派遣其下属吴彦宏携带诏书企图招安贼军。

     王仙芝派遣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前来投降,意欲诣阙请罪,又写信给宋威恳求节度一职。宋威假意答应了,唐僖宗命令乘机抓住尚君长。杨复光固请其降。命侍御史与太监驰驿来问讯,不能决断。于是斩尚君长等人于狗脊岭。

     王仙芝愤怒,进攻洪州,进入城市外围。宋威亲自带兵前往救援,在黄梅击败王仙芝,斩贼五万级,抓获王仙芝,传首京师。

     至此,黄巢起义的发起人已经被剿灭,这是对起义军的沉重打击。此时,黄巢正好包围亳州未下,尚君长之弟尚让请求自己带领王仙芝残部归附黄巢,并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署拜官属,驱赶河南、山南之民十多万抢掠淮南,确定年号为王霸。

     曾元裕败贼于申州,死者上万人。唐僖宗责怪宋威擅自杀死尚君长是错误行为,而且讨贼无功,诏还青州。任命曾元裕为招讨使,张自勉为副。黄巢击破兰考县城,攻取濮州,元裕驻扎荆、襄,援兵被阻,重新任命张自勉为行营招讨使,负责东北方面军事任务,监督诸军急捕叛军。

     在官军的四面夹击下,黄巢处境极为不利。

     此时黄巢正在攻取襄邑、雍丘。朝廷下诏滑州节度使李峄坚守原武。黄巢寇叶县、阳翟,意欲窥取洛阳。正好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领兵五千增援东都,河阳节度使郑延休领兵三千阻击于河阴。黄巢在江西的兵力,被镇海节度使高骈所击破。进攻新郑、郏县、襄城、阳翟的兵力,被崔安潜赶走。在浙西的兵力,被节度使裴璩斩杀二官长,群龙无首,死者甚众。

     由于损失惨重,黄巢极为沮丧恐惧,于是他决定亲自到天平军住地请求投降。朝廷下诏授黄巢右卫将军。但是黄巢贼心不死,估计各籓镇态度不一,目前还不能节制自己,当即决定叛去,转战浙东,抓住观察使崔璆。于是高骈派遣手下将领张潾、梁缵进攻贼军,大破之。贼军继续收众进攻江西,击破虔、吉、饶、信等州,一路披荆斩棘,开道七百余里,直趋建州。

     当初,军中有歌谣唱道:“逢儒则肉,师必覆。”意思是如果滥杀读书人,不得人心,必然失败。

     黄巢进入福建,俘民只要谎称自己是儒生,都被释放,时为乾符六年(880)。各路军队包围福州,观察使韦岫不胜,弃城远遁。贼军占领福州,焚毁室庐,杀人如麻。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下令:“此是儒生家,赶紧灭了火炬不能烧。”又四处求得处士周朴,黄巢对他说:能跟从我吗?周朴回答:我连皇帝叫我做官都不去,怎么能跟从贼军呢?黄巢大怒斩杀周朴。

     当时福建诸州皆被攻陷,下诏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以抗拒贼军。

     黄巢进攻广州,写信给节度使李迢,求职做天平节度,又威胁崔璆向朝廷报告,宰相郑畋意欲许之,副宰相卢携、田令孜坚执不可。黄巢又请求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这两个职位。右仆射于琮建议:南海市舶司利润不少,贼军得之会更加富足,国用会变得匮乏。

     于是任命黄巢为府率,实际上就是警卫队长。黄巢见到诏书大骂,下令急攻广州,俘虏了李迢,自号义军都统,发布公告说即将入关,并诋毁朝廷宦官当权,朝纲混乱,指责诸大臣与太监勾结收受贿赂,中饱私囊,人才报国无门,民不聊生云云。

     唐僖宗惩罚宋威失计,撤职查办。宰相王铎请求自行前往剿贼,官拜王铎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率领诸道兵力进讨起义军。王铎屯兵江陵,任命泰宁节度使李系为招讨副使、湖南观察使,先锋驻扎潭州,两地军队烽驿相望,互为犄角。

     正好碰上贼军大疫,死伤甚重,遂引北还。自桂林编制大船,沿湘江下衡、永二州,击破潭州,李系走朗州,官兵十余万全军覆没,尸体堰塞江面。贼军进逼江陵,号称五十万。王铎兵少,立即据城坚守。李系兵败消息传来,王铎魂不附体,立即弃城走襄阳,官军秩序大乱乘乱纵掠,碰上雨雪,人死沟壑甚众。

     当年十月,黄巢占据荆南,威胁李迢草表上报天子。李迢说:“断吾腕可,表不可为。”黄巢大怒,杀之。并进而企图从后面袭击王铎,正好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驻军荆门,派沙陀以五百匹马安好钌辔藻鞯,赶往贼军阵地而去。贼军以为官军胆怯,赶紧把这些马匹据为己有。第二天,诸将乘势而战,谁知那些马匹听得懂沙陀语,一呼唤它们就奔官军而还,怎么都禁不住。官军埋伏于树林中,故意逗它们向北,贼军急追,埋伏突发,大败之,俘获贼军首领十二名。

     黄巢恐惧,度江东走,大军追赶,又俘获十分之七八,王铎招汉宏降之。有人劝巨容穷追,巨容回答:“国家经常辜负我们,照理危难不吝赏赐,事平还可能得罪,倒不如留贼以冀后福。”停止不追,因此黄巢能东山再起,攻陷鄂州。曹全晸将度江,正好有诏书下达以段彦枌代替他的职务,只好停止了。

     黄巢实际上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被官军追赶犹如惊弓之鸟。官军采取心理战术吓退起义军。此时黄巢担心被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转掠江西,再入饶、信、杭州,部众二十万,进攻杭州。守将董昌兵少,不敢出战,所以采取疑兵战术,埋伏数十骑于草莽之中,等到贼军到来,伏弩射杀贼将,剩下的吓得屁滚尿流逃跑了。

     董昌进而屯兵一个叫八百里地方,见到一个农妇,并给她一些财物,对她说:“有追兵到来的话,你就告诉他们我们官军带领杭州兵驻扎八百里了。”

     贼军到达,四顾无人,见到只有一个农妇,询问官军到哪里去了,农妇以前言相告,贼军惊恐万状说:“前面只有几个骑兵就能困住我们,况且驻军八百里啊?”他们吓得赶紧逃跑,转而残害兵力薄弱的宣、歙等十五州。

     随园少年曰:从黄巢起兵到王仙芝被杀,可以看出这支农民军队基本属于流寇,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漫无目的,到处杀人抢劫,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远大目标,而且组织涣散,见利忘义。还不时地想获得政府认可,获得官职。这就注定要失败了。

(待续)

黄巢这个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个人确是做过皇帝的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以贩卖私盐为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也喜欢军事,可谓是文武双全,奈何在科举考试中一直都没中举,于是什么也没有的他只有回家贩卖私盐,整个起义是因为有一年的饥荒引起,这次领头的是并不是黄巢,但是由于此次起义的小成功,黄巢也是加入了这次起义。

这个起义就是黄巢整个造反的开始,黄巢也是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在这个起义军队中担任了重要位置,后来他们的头领投降了,并且朝廷也是给了官职,这一次的矛盾就在于没有给黄巢官职,还派人围剿这支起义部队,黄巢也是开始了反攻,由于部队的强大,没过多久就攻进了京城,顺利进入了太和宫,但是他没有剿灭余党,自己也是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对他不满,并且想要谋反,唐朝余党的势力也是日益壮大,最终收回了长安城,最终的落败是因为他手下的很多大将都已经不在忠心与他,最后黄巢被土豪邓进思杀害,然后其首级被取下从给了唐僖宗 ,只是短暂当了皇帝的黄巢最终被一举全部歼灭,而黄巢的叛乱和篡位也就告一段落了。 那么他的家眷怎么处理的?

这里不得不说唐僖宗也是心狠手辣,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女人也是赶尽杀绝,可以说是相当的残暴,就这些女人将不会在有还手之力,但是还是面临死亡,也许这就是古代朝代的更迭吧,死亡的受苦受难的不仅仅只是那些有野心的人们,更多的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们,他们的生命在这些面前都是那么不值得一提。可悲!

许多人对黄巢痛恨非常,认为其人为大刽子手,杀人如麻,大肆烧杀抢掠,甚至其带领的起义军里经常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历史只属于胜利者,成王败寇自古皆然,特别是在古代封建社会更是如此!这些都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横加污蔑,相反,起义军的纪律很严明,很受各地百姓的欢迎,历史文献也不得不承认这点,如《旧唐书》记载:“黄巢自号率土大将军,其众富足,自槐以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物。”进入洛阳时,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领属官欢迎,“供顿而去,坊市宴然”。又如进入长安时,“慰晓市人说: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起义军“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或“竞投物遗人”这都是黄巢起义军受人拥戴的例证。在进入长安后,义军规定:“唐官三品以上者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所杀的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如宰相崔沆、仆射于琮、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等人。

人阿布赛德哈撒记载黄巢入广州曾杀 教徒、犹太商人十二万以至二十万人,但这是与农民起义军为敌的地主商人的记载,并非历史本然,不能置信,因为他们往往把地主阶级残杀人民的事记在农民军的账上。这些外籍商人与剥削阶级勾结,狼狈为奸唯利是图,官商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官官维护,对破坏了他们利益的起义军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再舆论上自然是以尽污蔑之能事。所以起义军进入广州后很可能杀掉一批剥削人民的外籍豪商和官吏,而剥削阶级却对此肆意夸张歪曲史实。另外,唐代诗人韦庄在名作《秦妇吟》中也只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可见黄巢起义军绝非乱杀一般人民。讽刺的是,中和二年,唐军一度攻进长安,这些以民为子的人民公仆们倒确确实实“竞掠货财子女”在长安大抢一番,与禽兽无异!谁是谁非这不是一目了然吗?他们败退后起义军所杀的也不过是暗中通合唐军助纣为虐的坊市恶少罢了。

还有,王铎部将刘汉宏在江陵大肆抢掠,行凶者正是唐朝的腐朽统治军队,而并非是起义军。千百年来,出于封建统治考虑,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对黄巢起义大家污蔑,不遗余力地中伤农民军。如今我们理应给黄巢正名,不能让他一直背负恶名。再退一步讲,又是谁将他们逼上了起义之路?即使他们再恶,能恶过当权者吗?今日忽然看到一条史料,与君于此共享,据《旧唐书》卷117《崔宁传》附《崔荛传》记载:唐朝末年,政纲紊乱,贪官污吏横行,地方官员对于人民的诉求置若罔闻。更有甚者,人民甚至都没有诉苦的权利,如陕州刺史崔荛“自恃清贵,不恤人之疾苦,百姓诉旱,荛指庭树曰:‘此尚有叶,何旱之有?’乃笞之。”最终激起人民愤怒“吏民结怨,既而为军人所逐,饥渴甚,投民舍求水,民以溺饮之”。当然这只是唐代末年贪官污吏的狼虎恶性的冰山一角,其暴行简直罄竹难书,和秦二世无异!如此看来,唐代至此,能不亡乎!!!

黄巢起义军能从山东打到广州,再从广州打到长安,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如果其军队纪律不严明,如果其行军扰民害民,又怎么可能会如此顺利,怎么可能得到沿途百姓的拥护和加入呢?怎会让唐代腐朽官员闻风丧胆、临阵脱逃者数不胜数呢?可见传闻不可尽信,真相并不是我们平常所听到的那样。对于传闻,我们还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有自己的判断而非人云亦云。

相传黄巢曾写有三首诗:

其一《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其二《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三《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诗凝聚着一股英雄之气,惊人心魄,倒是很能说明黄巢的志向的。也不愧是“烈丈夫”之名也!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历史上说起黄巢干过的丧尽天良的事情,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就和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人干过的暴行几乎雷同,总而言之,骄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