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姓窦的名人-窦姓起名字-窦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3收藏

窦氏-姓窦的名人-窦姓起名字-窦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陜西扶风郡,河北观津郡,据《风俗通》记载:“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望出扶风、清河、河南。扶风郡:后汉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现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河南郡:汉市帝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清河郡: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

「窦」源出

得姓始祖

少康。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西省的济宁县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堂号

窦姓的主要堂号有:“世和堂”、“承恩堂”等。

窦姓宗祠通用对联

〖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姒姓;望居扶风。——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窦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门传四相;名冠三君。——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初大臣窦威,下联典指东汉扶负平陵人窦武。

清惟饮水;利赖穿渠。——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窦炽,下联说唐代长安人窦琰。

系承少康;源起有仍。——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夏帝相之妃遭杀害时正怀孕,从窦(孔穴)逃回娘家有仍(今山东省济宁东南),生少康,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其子孙以窦为氏。

河西世泽;章武家声。——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代河西人窦广国,封章武侯事。

燕山五桂;隋世六儒。——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五代窦·禹钧,有义方,教五子,俱登科,时称燕山窦氏五桂。下联典指隋·窦士荣与马光等并授太学博士,时号六儒。

织锦夫感;投床后奇。——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窦滔妻苏蕙,因思夫而织回文璇玑图诗以寄。隋薛道衡有诗云:“织锦窦家妻。”下联典指隋·窦毅,其次女数岁,闻其舅隋文帝受北周禅帝位,女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难。”后代嫁李渊,为唐高祖皇后。

〖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海上神山绿;溪边杏树红。——窦巩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元和进十窦巩《游仙洞》诗句联。

〖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才俊名传四海;夏王威播九州。——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初史官窦俨,下联典指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广平子声大学士;张掖都尉安丰侯。——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元代医学家窦默。下联典指东汉大臣窦融(公元前16-62)。

建隆编敕垂青史;针经指南耀禹域。——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五代、宋初时大臣窦仪。下联典指元代医学家窦默,著有《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等。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窦叔向《青阳馆望九子山》诗句联。

织锦寄若兰之感;投床见皇后之奇。——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窦氏宗祠通用堂联。

守祖宗义方教泽;愿让孙世代书香。——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云南省师宗县淑基村窦氏宗祠联。

〖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学士荣膺,共仰六儒佳誉;巍科高掇,争夸五桂馨香。——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代学士窦士荣,为世人所重。下联典出宋代有窦仪、俨、侃、洅、僖五人登科。

窦太后:名漪(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观津人,在吕后时被选入宫。因家在清河,窦姬请求分配的宦官把她分到离家较近的赵国去。但宦官把事给忘了,她被分配到代国去,就这样她到了代国,但代王刘恒非常喜欢她,和她生了刘启和刘武。窦姬信奉黄老之学(道家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在她的影向下,景帝刘启以黄老治国,在以後的日子里黄老思想成为治世的主流思想直到窦太后逝世为止,历经文、景二朝,再她逝世前汉武帝也不敢重用儒生。

窦建德:隋朝漳南人。聚众起事,据河北诸郡,称夏王,建号五凤。隋大业十四年炀帝南游江都,为字文化及所杀,时王世充在洛阳自称郑王,奉越王侗为帝,建德亦奉朝命。世充旋杀侗自称帝,建德亦称夏帝。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秦王)击世充。建德出兵救世充。四年,战败被俘,斩于长安。享年48岁。

窦燕山:名禹钧,号燕山。后周渔阳人。有5子,齐登科甲,寿添89岁”。此后修身积德,更加殷勤。后来,果然连生仪、严、侃、偶、傅五子,由于他教子有方,5子勤奋学习,先后登科。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今陕西省扶风)人。唐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衮贬,出为溧水令,复迁工部尚书。诗法谨严,有诗传世。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著有《联珠集》行于时。

窦汉卿:金代有医学家。名默。广平肥乡人,曾官居太师,故世称窦太师,,精针灸八脉穴法,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为是书主体内容,因行文典雅,论理精湛,元明诸名家皆宗之。

金缕玉衣 jīnlǚ-yùyī [jade burial suit]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产地:辽宁

规格:全长188厘米

类别:汉代的玉器

简介:再生宝衣

[编辑本段]金缕玉衣的起源

山岳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缀玉人形

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耗费无算

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1968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山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辑本段]金缕玉衣的发掘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金缕玉衣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西汉中期 (公元前206年——24年)

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馆“河南古代玉器馆”。

长180厘米 宽125厘米

玉衣出于西汉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

[编辑本段]金缕玉衣的制做

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 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作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 。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其实,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临,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洞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绝伦的玉衣了。这些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编辑本段]金缕玉衣的资料

金缕玉衣只有中国有吗?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饰盛行的时期,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介绍说,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仅只是简单磨成玉片而已,上面还雕有花纹。

是谁设计了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具体由何人所设计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两套。

最有价值的金缕玉衣是哪件?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两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西汉,长174、宽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

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玉衣非常像古代的盔甲,拼合得天衣无缝,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玉片最多,达4248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墓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金缕玉衣的发掘工作

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施工,无意间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5月23日,当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一个朝东的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爆炸声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崩下来多少石头。

一名走在前面的战士,双脚突然失去了支撑,身体随着碎石渣猛然沉了下去。

等他完全反应过来时,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队的团长王秉让同期:“当时,放下一个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洞很大,”

几天以后,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报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现在河北省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报告里说--满城发现了一座古墓。

郑绍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是最先到达满城古墓现场的两位专家之一。

郑绍宗:“当时我们就是半信半疑,觉得没有这么大的墓。挖这么多墓,也没有那么大。感觉到非常神秘,就好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从陆续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许多铜器都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

历史学者周长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

郑绍宗:“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文字是属于金文的而铜盆上的这种文字接近汉隶了,另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也和战国中山国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样属于西汉风格,所以我们确定这座墓室西汉时期的中山,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中山。”

后来,考古工作者把这座墓室起名为“满城汉墓1号墓”。

随着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号墓的整体形制也渐渐清晰。

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犹如一个“古”字。

秦汉以前,墓葬形制一般采用模仿地上建筑的模式。这样设计是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征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汉代,根据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别采用宫殿或者房屋的建筑样式。

1号墓内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汉代诸侯王宫殿。

汉朝皇帝死后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筑成巨大的坟丘,这种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

而满城汉墓1号墓的墓室是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考古学家把这种墓室称为崖墓。西汉的11个皇帝当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是崖墓。

汉文帝的霸陵至今没有发掘。满城汉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崖墓里的墓室结构。

在西汉,只有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中山国境内,当然就是中山王。

中山国作为诸侯国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共有十位王执政。虽然初步认定这是西汉一位中山王的墓葬,但究竟会是十位王中的哪一个呢?

1968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把满城发现汉墓的消息告诉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并让他负责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

1968年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军工程兵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开始了对汉墓的发掘清理。

在岩石中开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100个人也得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当时中山国的国力来推算,开凿这样的墓室人数最少也在万人以上,用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时,考古工作者开始详细清理中室的出土文物。在中室的中间位置,他们清理出十几盏造型各异的铜灯,其中一盏铜灯吸引了专家的目光。

郑绍宗同期:“灯的底座是个匈奴人的形象,根据铜灯上的铭文,才知道这件铜灯为‘当户灯’。”

“当户”是当时匈奴的一种官职名称。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件当户灯,制作于汉朝和匈奴之间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用匈奴人当做灯的底座,显然是对匈奴人的一种蔑视。

墓中的这位中山王,很可能就生活在与匈奴频繁开战的那个时期,甚至是汉帝国众多北方诸侯王中抵御匈奴入侵的首领之一,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考古工作者终于发现了能证明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的青铜酒器。

历史学家周长山:“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三十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数……”

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有四十二年之久,其余的均不到30年,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靖王。

周长山:“据史书记载,刘胜“乐酒好内”。“子女百二十余人”

北耳室出土的十几个大酒缸成了刘胜“乐酒”的最好佐证。经估算,这些酒缸总共可储存几千斤酒。看来,刘胜不仅乐酒,而且很可能还是海量。

不仅如此,整个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

除了发掘出大量的青铜酒具,在中室中,还不时发现一些残破的玉器和玉饰品,这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玉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到了汉代,人们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体保持不腐烂。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金缕玉衣在战国末期大概就有了雏形。在汉代史书中,玉衣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

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了带穿孔的玉片4000多片;在徐州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中,也发现了玉衣的散片。可惜出土的玉衣都不完整。

满城汉墓的主人是诸侯王,这也是目前汉代考古发现中身份最高的一位墓主人。那么这座汉墓中会不会出现金缕玉衣呢?

在发掘完中室后,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墓主人的棺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后室。

后室是一个用石板搭建起来的石屋,南边还有一个侧室。里面的文物被厚厚的草木灰所覆盖。

当清理完草木灰以后,人们发现这里的随葬品更加丰富。

就在这时,在后室的北侧,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他们认为可能会清理出更多的散落玉片。

谁也没有想到,在它的下面,出现了一件类似于铠甲似的东西。

郑绍宗:“首先露出的是头部。因为头部比较高。下边有玉枕。头部已经压成扁平状。”

当把堆积在上面的朽木灰和金属饰件全部清理完后,一件用金丝连缀着玉片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难道就是“金缕玉衣”吗?

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的陵山上,当解放军某部秘密正在进行国防施工时,无意间发现一座西汉古墓。考古工作者根据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断墓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人们在墓中发现了一件用金丝穿缀玉片类似于铠甲的东西。这难道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金缕玉衣吗?

考古发掘队的队员们挤成一堆,开始细细地查看出土的这件“文物”。

郑绍宗:“当头部露出以后,腿部也同时清理了,四肢都清理出来。当时一露出玉片,一看比较完整,大伙都不约而同的啊了一声,说了不起,确实发现玉柙葬服了。”

在清理玉衣周围的随葬品时,发现玉衣的东侧有六十多个金豆,令考古工作者颇为疑惑。

7月22日,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郭沫若从北京出发驱车赶往陵山。刚一下车,郭沫若顾不上休息,便直接来到墓室。

王秉让:“在玉衣的周围放了六十多个金豆,郭老就判断刘胜大概活了六十多岁。”

史书记载,刘胜做了42年中山王,于公元前113年病死。按照郭沫若的推断,刘胜大概出生于公元前170年前后。

郭沫若和专家们经过分析,最终认定出土的这件文物,应该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告诉郭沫若,后室只有已腐烂的棺椁,而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

卢兆荫:玉衣下面没有任何东西,并且已挖到原始岩层,也没有发现棺椁和尸骨。

8月13日,考古队的原班人马开始在距离1号墓的北边继续发掘。果然,第二座陵墓出现了,这就是“满城汉墓2号墓”。

2号墓的墓室结构与1号墓大体相同,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在吸取1号墓的经验上开凿而成的。刘胜的尸骨很有可能在这座墓中。

然而出土的许多物品都是当时女性的用品,另外还这里陪葬武器也很少,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埋葬的应该是一位女性。

经过组装的这件铜灯和刘胜墓中的“当户”灯不同,2号墓中的这座宫灯是一个“宫女”的形象。

这座宫灯设计十分精巧,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烛火的烟灰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身体当中,使烟灰停在灯身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河北省博物馆馆长谷同文同期:“基辛格看过以后,特别幽默地说,中国人真了不起,你们两千年以前就有了环保意识。”

这座宫灯的外侧刻有“阳信家”三字,阳信家的字样共有六处。那么“阳信”指的是谁呢?

历史学家周长山同期:“据史书记载,阳信是指诸侯王刘揭……”

尤其重要的是灯座底部刻有“长信尚浴,今内者卧”的铭文,“长信”指的是长信宫。汉文帝时期,长信宫的主人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而她正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后来考古工作者给这件铜灯命名为长信宫灯。

1968年9月16日,在2号墓的后室一个锡制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枚铜印。

郑绍宗同期:“经过室内清理,发现这个印是方形的,中间有孔,叫串带印,正面是窦绾两个字,背面是君须两个字。这个窦绾印经过郭老分析,后来认为窦绾是这个墓的主人。”

据此,专家们进一步推测,窦绾应该就是刘胜的妻子,即中山国的王后。而那个长信宫灯就是窦太后送给窦绾的陪嫁品。

就在考古工作者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而欢欣鼓舞时,另一件更令人惊喜的事情在工作队中迅速传开--2号墓中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

出土的这件玉衣比刘胜墓出土的玉衣略微显小,玉衣胸部的玉片不是用金丝编缀,而是用丝织物编结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织物早已腐烂,又受玉璧及棺椁朽木灰所叠压,部分玉片已经散乱。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满城2号汉墓玉衣时,发现在玉衣里面有墓葬主人的颈脊椎骨和四条肋骨,以及三颗牙齿,看来2号墓的主人是穿着玉衣入葬的。这更加重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1号汉墓里没有刘胜的尸骨呢?

专家们试着打开刘胜的玉衣后,发现里面有一些枣泥灰样的东西,和一些牙齿,他们推断刘胜的尸骨就在玉衣里面,只不过已经腐烂成灰。

原来,刘胜采用厚葬的形式,随葬品非常丰富,而动物的残骸和大量的陪葬用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机物,导致尸体容易腐烂。另外,墓室中潮湿的环境也加速了这一过程。

在研究玉衣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玉衣的结构很像古代战争中士兵所穿的铠甲。

专家们发现在玉衣的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要数玉衣的手套部分,它也是玉衣中最为精巧的部分。

玉衣所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分布在手套各处。

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推算,西汉时代制作这样一件玉衣,一名熟练的玉器工人大概要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夏长生原是定州博物馆的副馆长。1991年,他接受了复制金缕玉衣的任务。历经数载,终于复制成功了第一件现代的金缕玉衣。

夏长生家中的这件玉衣,由于是复制品,只能用细小的铜丝来代替金丝,而在汉代的史书中,对玉衣用什么样的金属丝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汉代人认为玉能保持尸体不腐烂,而在满城汉墓一号墓和二号墓中结果却恰恰相反。而且玉衣价值连城,反而更容易招来众多的盗墓贼。

据《三国志·魏文帝本纪》记载,“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同时玉衣的减少还因为它的制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与此相印证,今天的人们,再也没有从魏晋以后的陵墓中发现金缕玉衣。

满城汉墓出土的上万件文物中,金缕玉衣无疑最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刘胜墓中出现了大量的兵器。这些兵器,可以使我们想见当时中山国军队武器配备的精良。

出土的这几根金针和银针,是针灸九针中的几种。它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金属医针,可见汉时的针灸水平的是相当高的。

与医针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医疗器具。

1968年9月19日,两座汉墓的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满城汉墓的发掘打破了考古界多年的沉寂。

在陵山上,除了刘胜夫妇的1号墓和2号墓,还有18座暴露在外面的小墓。这些小墓分别是刘胜妻妾或者子孙的附葬墓。

有专家推断在这些附葬墓的不远处,很可能还有一座隐藏在山岩中较大的墓室。因为陵山的某些地段的地貌特征与1号墓和2号墓极为相似。

也就是说,陵山上或许还有一座神秘的3号墓。

金缕玉衣还有另外几件陪葬品:玉蝉、玉猪和9个门塞。

玉蝉出自汉代。古人认为,蝉从地下爬出来变化的,不吃东西只吃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因为蝉可以从地下爬出来,所以被人认为可以重生,所以一般含在嘴里。

玉猪握在手里。猪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也代表了农耕文化的金钱,而玉又价格不菲,所以古人经常来用它陪葬。

门塞是分为9个玉,分别塞住的是眼睛、鼻子(2片)、鼻孔(2个)、耳朵、嘴、生殖器和肛门。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这好像有字数限制 没发完 如果你要完整版就把邮箱给我吧!

  平叛

  唯我独尊的皇权前,刘濞慌乱称帝已经将所有人逼到了绝境。战事重燃,烽烟再起,剑拔弩张下的我只能坐在深宫等着前方的消息。武儿厮杀闯关,一路颠簸,终已回到梁国,随后紧跟着是他兄长派人千里传书的书信。

  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力陈众议,无非是梁国以南棘壁的①易守难攻,睢阳②又是天然屏障,吴军无法跃过。所以让刘武必须坚守原地,齐备粮草,率驻军留守,等待周亚夫再次南下。

  而启儿则是调动驻守京城四周的大军悄然拔营,趁刘濞不备,直插泗水入淮之口③,截取吴军粮道,又联合北方诸国将吴军逼至北上,于下邑④与赶至的周亚夫决一死战。我知道虎符在启儿手中,其力之巨,自不可同日而语,却不曾想过,他会应用的如此自如果断。

  生死存亡之际,我已没有退路,所以押上我和梁王的性命,也不过就是博刘启赌上一局。

  刘启的书信我是知晓内情的,同时,我也将常用的发簪一同带往。武儿,此次是生死战,你也必须赢。因为我知道,刘启此刻应允保住刘武,将来一旦翻脸动手依旧是无路可退。所以惟有抢在他下手之前,将战功打下,届时以平叛功臣身份,迈入朝堂,再加上京中老臣扶植,刘启再不敢动武儿。

  即便那时他再想生起事端,怕也不太容易了。每日,晨晖初上,我便伫立在未央宫最高阁台上,远远望着南方,不动不坐,只是竭力忍住一切妄念,唯盼武儿安然。每日,夜半时分,我让内侍打听了战报,一一为我叙说,一颗慈母心为起起落落的战况牵肠挂肚,坐卧不宁。于是,我知道了,千里之外,凛冽如冰,决绝的武儿跃马阵前,亲自上阵,杀敌无数,取得节节胜利,他更是派人飞马传信说,“待回京觐见母亲之日,必是南贼逆党覆亡之时。”我拿着这封信,将泪锁住,只笑着和信使说:“你替哀家告诉梁王,哀家等着他凯旋!也就在此时,战事越演越烈,吴军伤亡惨重,一败涂地,刘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丹徒⑤。

  丹徒古来战略要地,守城不须人多,亦可坚持漫长时日。于是汉军与之僵持。战报也如雪片般日日传送。区区十余天,久攻不破,汉军伤亡颇巨,于是周太尉安扎下兵马,围困丹徒,断起水粮。可是这样的漫长煎熬,对前方将士和后方的我们都一种极大的折磨。一次次我们期盼着可以攻开城门,却一次次希望落空。阴霾笼罩上汉宫,也让我心中忐忑不安。该如何是好?何时才能做最后一击夜阑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孤寂的从座位上起身,又佝偻身子摸索到床榻。

  更漏声悠远而凄冷,印衬着我的伶仃。这场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又是什么时候才能有安宁?我与刘恒一生的安养生息,却被这次耗尽国库。刘恒,你说,我又能怎么办?疲惫的叹息,带着倦怠,我将锦衾盖好,被子真冷阿,却冷不过我的心。

  明天还会有军情,还会有战报,而我却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等待着,等待着……

  景帝三年三月末,刘濞败走丹徒。周太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夜半,东越人骤反,冲进吴王濞住所,将其割首,且高杆悬挂三日。楚王戊也军败,愤而自杀。齐国太后常氏于兵败时引鸩殉夫,四子皆被俘。鸩杀。而梁王刘武,军功卓越,景帝再赐二十城,至此,梁国境内疆域辽阔,物产殷实,共四十余座城池,是为大汉最大藩国。另,五子,各分封,梁国世子,济川王,济东王,山阳王,济阴王。五女也都赏赐汤沐邑。梁王一支繁华盛也。景帝四年,因皇后薄氏无子,废,遂立景帝长子刘荣为太子,栗姬因出自齐,于七国乱后失宠,此番再起,深知得益于子,益发娇宠溺爱,帝渐不喜。秋日爽人,余热未散,阖宫上下出行避暑,我身体乏困,却坳不过馆陶致意邀行,于是也一同前往。“母后,女儿倒是觉得王美人的刘彘和阿娇很相配呢!”馆陶见我微寐,放缓了手中的扇子,贴近脸庞,压低了声音说。原处是几个孩子欢闹的声音,一声尖叫,顿时惊慌一片,听着哭闹的声音,似又是阿娇欺负了谁。我微微一笑:“怎么,又不想嫁太子了?”馆陶讪讪笑道:“咱攀不上那高枝儿,栗姬可是说了,偏不要我们家阿娇,说是因为阿娇她有母后您的风范呢!”我面容淡淡,依旧阖拢着双眼:“想说什么就说,别拿你那些东西拐着弯的唬弄哀家,当哀家什么都不知道么?可是去那边说了被人退回来了?”“正是!”馆陶冷哼一声:“不过是个不懂事的,本宫不和她计较。看她能得意多久!”馆陶说到这里有些愤愤,我打赌,她此时一定在想如何扳倒栗姬。不过我不想插手。当年的事,若不是她,长君也未必会死,既然有馆陶出面,我乐于不必动手。“那又为什么看上了刘彘?王美人你不是最不喜欢么?”隔了半晌,我缓缓睁开眼问道。

  “自然是看着好才和母后说的,当年是误会了,这王美人不仅进退明理,最主要的是她没什么野心,她那般闷声不吭,阿娇过去了,倒也不受欺负不是?”馆陶又摇起扇子,撒娇的说。

  “哼!不然又有谁敢欺负来着?有你这么个母亲,还有谁敢给她气受?”我冷笑反诘。

  “母后又笑儿臣,不如这样,先把她们娘俩叫来,问问不就成了?”馆陶机灵一动,将扇子拍在榻边。不等我开口,她已是唤人过来,不多时,细碎的脚步声响起,稚嫩的声音说道:“彘儿恭祝祖母福寿安康,万事顺意。”馆陶暗自碰了碰我的胳膊,得意证明着,王美人教导得方。我默不作声,只慢慢起身,伸出手。一双柔嫩的小手,颤巍巍的与我合拢,一下扑到我的怀中,扭糖似的不愿离开。

  原本紧抿唇的我,忽而被他弄乐了,也让馆陶轻咳出声,紧接着一迭声的叩首:“嫔妾王氏,恭祝太后娘娘身体康健,福寿延绵!”我一心逗弄怀中的孩儿,隔上许久才出声:“也起身吧,自家人,做这些没用的也是多余。”

  “喏!”带着欣喜颤抖的声音,正是她此时心境的写照。等这一声,她已用了十四年。“彘儿,祖母问你,你可愿意娶个媳妇?”我将刘彘拥置膝上,就顶抚摩戏谑着问。

  刘彘懵懂不清,却仍是兀自点头答应。引得几声轻笑。于是馆陶又接着出声:“那你可愿意让她当你媳妇?”刘彘憋了憋嘴,摇摇头,用力之大,我几乎拢不住他。馆陶连指几个宫娥,刘彘依然是摇头不应。最后我问:“那阿娇好么?”他独独乐出了声,“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藏之。”只这一句,在场诸人都笑出声来。

  “稚儿口舌,虽可笑也是诚信实意,不如母后……”馆陶向我迈进一步,先开了口询问。

  “这事问过圣上么?”我抬眼,面无表情的问。“母后的意思,就是圣上的意思了。”馆陶笑得恭顺。我将刘彘放下,拍了一下他的后背,让他去找母亲:“还是问过圣上罢,以免多生是非。”

  我意有所指,馆陶清楚,王美人更清楚。“喏,还是母后想的周到。”馆陶又拿起扇子坐在我的身边,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

  她的伎俩我也明了,只是懒得说穿,于是我摸过她的手,放在掌心:“再周到,不也让你套去了话?”于是一阵笑语,宫娥,王美人,以及年幼的刘彘都跟着笑了出来。只有我,似笑非笑。景帝五年,窦太主与王美人订姻约,帝本不应,太主谓之,母定矣,,遂许。

  景帝五年末,窦太主面上,深言⑥。翌日,上勒令栗姬搬出上阳宫。景帝六年,臣进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奏立太子生母栗姬为后。上怒,将进言者处死。废太子刘荣卫临江王。景帝七年,帝册立刘彘为太子,更名为刘彻。其母王娡,册封为后,时年三十六岁。

  景帝中初年,栗姬被废北宫,抑郁而终。景帝中二年,临江王刘荣侵占庙地,因忤逆无道,帝命人审之。临江王莫名死于狱中,狱卒曰,自裁⑦。“你可都满意了?”我逗弄着廊上的鹦鹉回首问身后的馆陶。她轻轻一笑:“哪里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还不是阿娇运气好!”我淡淡一笑:“运气再好,也抵不过她母亲的手段好。”“母后又说儿臣了,难道儿臣这些还不是和您学的?”她拽着我衣袖,摇晃着。

  我轻叹一声,笑了笑。和我学的?若是我当年有时无忌惮的仰仗,又怎会一路走得这样辛苦?

  倍受宠爱的她,可会知道我曾经面对怎样的举步维艰,四面荆棘?低头笑了笑,摸索着将手中的食全部撒入笼中。回头伸手,挽住她的臂弯,一步步挪回大殿。

  就这样罢,在我的保护下,任由她肆意。我的苦,她也不必再知道。一生斡旋,说到底也不过是想让儿女们快乐,如今,我做到了。①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②睢阳:今河南商丘南③泗水入淮之口: 今江苏洪泽境④下邑:今安徽砀山境⑤丹徒:今江苏镇江⑥史书记载,窦太主曾对景帝说,栗姬善妒,每有帝新宠嫔室,必命宫人啐之。并甚好巫蛊。景帝大怒,迁栗姬出。⑦废太子刘荣做临江王时,因宫舍简陋,便私自扩建,侵占祖庙外围之地。事小,有心人隙之,景帝大怒,命羁押回京审讯。审讯他的中尉是《史记酷吏列传》中有名的酷吏郅都。冷言恶语,羞愤交加。刘荣乞要笔墨,上书景帝。不给。后窦婴因曾是太子太傅,念及师生之情,偷偷送去刀笔。刘荣写完书信,愤而自尽。还有有另外一种说法,窦太主愤恨栗姬拒婚,所以鸩杀刘荣,伪称自尽。这里采取后者,为下文铺垫。

  丧子

  十年,对刘武来说,是辉煌的,辉煌到他似乎忘记了,忘记了自己的性命是由我的虎符抵押换取的,也忘记了那场继位①风波是如何平息的。身为平叛七国之乱功臣的他,越轨越矩私盖高阁,帝赦之。用度靡费私饱国税,帝赦之。铸钱称制藐视皇庭,帝赦之……刘启一步步地退让,武儿一步步地前进。他永远不会满足,只因为他曾经为大汉立过汗马功劳,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大汉江山。我不知道武儿为何会变了模样,就像如今他进京朝拜时,也再不对我和启儿诚心诚意的双膝跪倒。每当,他轨倒在我面前时,我总心底一窒,呼吸也紧张起来。那样咄咄逼人的气势,那样不肯罢休的坚持,怎么会是我病弱的武儿?在我模糊的印象中,他仍是气喘吁吁的笑着,说,只动一动就是一身的汗,刚擦了,还会出的。

  他的笑容还在,他却已不是武儿。他是梁王刘武,他是继位的后嗣之一,他更是手握半壁江山的藩王,他什么都是,就不再是我疼爱的小儿子。“母后,这是儿臣最后一次入宫觐见了。”他跪倒在下,瓮瓮的声音,底气十足。

  呆愣的我,仍是沉浸在回忆之中,却被他的一声低喝唤回神志。“哦?为什么?”我蓦然起身,最后一次?这样的话如何说出?“倒也没什么,只是圣上说了,梁国路迢山高,以后允许儿臣不必觐见,递奏书即可。”他说的声音好不得意,那是他讨要许久的恩赐,也是彰显他凌驾其他藩王之上的荣耀。

  我蹙紧了眉,却只能淡淡的笑:“若是那样,自然是好,那以后你也就随着奏表给哀家递封书信罢!”“是,母后!”他跪倒磕头。怦怦的声音,听着是那样的沉重,让人提了心。

  母后……母后,这一声是我们的诀别,也是我们一生母子情份的见证。最后一声的母后,永远印刻在我脑中,刻骨铭心的回荡,当武儿死讯传来的时候。

  景帝十三年,梁王刘武暴卒于其属国,奏报朝廷,赐谥号孝,史称梁孝王。长子刘买继位。

  此噩耗是启儿亲口说给我听的,省却了宫娥啰嗦的麻烦,却让我心寒如冰。

  十年来,刘启是清净恭俭,为政少事,安定百姓,善待臣民,节省汰用,使万民仰望的圣明君主。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就是容不下刘武?容不下自己的亲弟弟?他还在一字一句的说着说着,而我却一个字也不想再听下去。他口中的武儿死于中暑,病势来的疾快,只一晚就訇然离世。我默默收紧背后藏着的血衣,僵直起身子,悲苦心中,满是绝望。就是此时,他仍在说着谎话,说着一戳即破的谎话。我颤抖的身子,慢慢向后靠,只想躲里眼前的人,这个陌生的帝王,这个心狠的兄长。

  他用武儿的血来保全自己儿子的皇位,他用自家兄弟的性命换回了亲生骨肉的安康。

  谁错?谁对?换了我,又会如何?谁都没错,只有我错了,历经万事的我,仍有一丝幻想,仍以为可以用一个母子约定牵制了他。

  原来错得离谱!还说什么呢,我的眼泪已经干涸,他也是那样的疲累不堪。絮絮诉说一个时辰的他大概已经有了些错觉罢,他做的天经地义,我宠溺下的刘武那般张狂越矩,是该被当成杀一儆百的样子给诸王看。我以左手捂住了口,不让自己哽咽出声,远处宫钟的敲击,是给刘武听的丧号,只有亲王的离去才能如此隆重对待。象征着无上皇权的九重宫阙阿,究竟掩盖了多少的真相与亲情,又有多少人觊觎着想走入这杀人不见血的繁华胜地。“母后……”启儿见我大恸,想要上前搀扶,我甩开挨上来的手臂,漠然笑着。

  “就这么容不下他么?”呆愣的平视前方,如同问着殿内点着缥缈的安魂香烟雾。

  “你就这么容不下他么?”再问一声,将手中的血衣攥紧,指甲插进丝与丝的缝隙。

  “母后,朕没做,朕答应过您的就绝不会反悔,所以梁王薨逝与朕无关。”他咬紧着牙,辩解着。“你就这么容不下他么?”最后问一句,为了我自己。为什么,当年就不多下些毒药,只将刘武毒死了,落得恶母的罪名也好过兄弟相残!

  他猛然站起,带着满身的惊痛,语音也一寸寸凉了下去,“朕再说一次,不是朕,朕不曾动手。”说罢拂袖离去,出门时将殿门用力关起,咣当一声,震颤了所有因他勃然大怒而下跪的宫人。

  “你就真的容不下他么?”幽幽的声音,我哑着声音问着。慢慢的将血衣拿到面前,将那衣服靠近脸颊,摩挲着。那衣衫质地柔滑,就似武儿年幼时的小脸,粉嫩温腻,还似他的最后一声母后,让人眷恋而不舍。当然这血衣上也有几个字,我看不见,却背诵如流。若知今日,莫不争位,八个字,染尽了悲哀。心已成灰,当清晨拿到这件衣衫时。那是刘武身边的内侍拼了命逃脱圈杀的禁锢将衣服穿在内里,只为了遵循武儿临终的话,将此衣送与母后,还了母后的生养之情。那是一杯鸩酒,曾经要了无数人性命的鸩酒,琥珀银光,潋滟生香。那是一件血衣,是武儿在收拾最后仪容时悄悄脱下的内衣,将手指咬破只为给我留个想念。

  忽然我抬颌一笑,泪也顺着发鬓滑落。武儿阿武儿,当年母后曾经逃脱了,为何你做不到?命人拿来美酒,我将玉杯盛满,含泪端起:“武儿,那日果然是最后一面,母后以这杯酒送你上路。来世……来世再别投生帝王家”将酒洒入地面,顿悟,我又说,语声微颤下带着心酸:“来世……来世也别再来找母后!”

  猛的闭上双眼,再无法隐忍心中悲怆,俯身趴在床榻放声大哭。这一生究竟从哪里错,又究竟从哪里失去,为何我谨慎行事却依然一错再错?

  好久好久没见启儿了,至从那一日转身离去,我就再不想和他相见。宫中的盛筵,阿娇的婚典,新年的朝拜,全部都免了去。我只沉浸在我的伤痛中不肯走开。近来总是一觉多梦,滤尽了前尘过往,滤尽了辛苦一生,熟悉的人,熟悉的故事,一一与我重见。醒来时我每个都是要想上很久,想他们的一言一行,想他们的一颦一笑,还想自己究竟还亏欠过他们什么。刘盈,嫣儿,乔氏,杜王后,灵犀,长君还有刘恒,唯独不曾梦见武儿。

  也许如果他已知道了真相,他便恨了我,不愿意来入我梦。所以肯入梦的人阿,我将你们牢牢记住,来生一一相还。对了,还有一个人,她将我劝进牢笼,哄我终会有脱身之日,只可惜,谎话还是谎话,年少时的我才可以天真地相信那不可实现的梦。如今我知道了,牢笼,宫中,都一样。只要进入了,一生再别想出去。多少绮年貌美的女儿家希望能享这荣华富贵?多少志向高远的脂粉英雄想马踏河山,可惜阿,她们没真正进入宫廷,进来了,是连后悔两个字都写不出来的悲哀和绝望。“太后娘娘,圣上请您过去。”跪倒的宫娥,嘤嘤哭着,带着天塌下来般的恐惧。

  是阿,天要塌了。“告诉他,哀家不想见他。”我无力的仰望榻顶,用漆黑将此刻掩盖。“可是圣上怕是捱不过辰时了……”她依然再为他求情,就像前五次一样。

  辰时,更漏声七百次以后,他也会离我而去。又一个,再次远离了我的手边。为什么,还不是我?“母后,圣上来了。”馆陶悲伤的话语,带着颤抖的哽咽,一声声催着我。

  启儿的床榻被内侍抬入未央宫,只为了两个卧床不起的母子最后一次相见。

  面前,急促粗重的喘息声,虚软无力的双手,他轻轻晃动着我的袖子,就如同年幼时讨要甜点时的无赖与调皮。我默然无声,只是任由他拉扯着。武儿,武儿,你去的时候,是否也想拽过母后的衣袖?是否也想对母后说上一句嘱咐的话语?

  怔怔的笑,浮在我的脸上,不理不睬随刘启一同入内,哀号一片的宫人们。

  启儿摸索到我冰冷的手,只是摇着,干哑的声音,嘶嘶的,却已听不出话语。只是他顽固的摇晃仿佛在说着,母后,原谅我,原谅我。我的泪顺着面颊滑落,却仍咬牙不肯多说一个字。终于,他的手再没了力气,终于,他停止了乞求原谅。我一生中最骄傲的儿子也撒手离去,只一声无言的母后,也是诀别。身后是馆陶痛哭的声音,她决堤的泪水蜿蜒流淌,滴落到我的手背,也在那一刻,冰冷的触觉让我发现,攥紧在我手中的手再次滑落。漆木的盒子,年幼的刘彻,启儿一手托付的东西太多。沉甸甸的铜虎,两个人的托付,兜兜转转下,又回到我的掌心。也许世间的事原本就如此,你奢望的,一生难得,你不舍的,顷刻失去,你无望的,瞬息回转,你放弃的,相伴难离。景帝后三年,元月,帝大病,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继位,遵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尊母王氏太后。

  作者有话要说:公告,要上新文了哈,大家一定要多多捧场,跟我走吧~嘿嘿

人物生平 初封为王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刘武受封为代王。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改封刘武为淮阳王。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汉文帝因刘揖死后无子,改封刘武为梁王。此后数年时间内,刘武多次入朝。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六月,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刘武入朝。当时汉景帝尚未立太子,汉景帝与刘武宴饮,在闲谈时说:“我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梁王你。”刘武谦虚地推辞。他虽然明知这不是真心话,但心中暗喜。他的母亲窦太后也同样很高兴。

令誉始著

参考条目: 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吴、楚、齐、赵等七国反叛。吴、楚先攻击梁国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杀死数万人。刘武据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命韩安国、张羽等人为大将军,抵抗吴、楚之兵。吴、楚受阻于梁国,不敢越过梁国向西进兵,就这样和太尉周亚夫等人相持了三个月。吴、楚破灭后,计算功劳,梁国所斩杀俘获的吴、楚军队的数目和朝廷大致一样多。 居功受宠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朝廷立刘荣为太子。刘武因是汉景帝的亲兄弟,立有大功,又受封于大国,据有天下肥沃的土地。其封地北以泰山为界,西达高阳,共有四十余城,多数是大县。

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所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于是,刘武建造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扩展睢阳城至七十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有天子赏赐的旌旗,外出随从千乘万骑。到处驰马狩猎,排场之壮盛拟似天子。出入宫殿,清道禁绝行人,言警称跸。刘武揽四方豪杰,自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士,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莫不尽归梁国。公孙诡多有奇特怪诞之计,初次拜见刘武,刘武赐他千金,官职做到中尉,梁国称他“公孙将军”。梁国铸造了许多兵器,弓箭、戈矛之类就有数十万件,府库的金钱近万亿,珠玉、宝器等京师还多。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前元七年)十月,刘武入京晋见汉景帝。汉景帝派使者拿着符节,驾着皇帝乘坐的驷马车,到关前迎侯梁王。朝见汉景帝后,刘武呈上奏折请求留在京师,因为窦太后很宠爱刘武所以得以获准。刘武入宫陪侍汉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游猎,到上林苑去射鸟兽。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只需在名簿上登记上姓名,使可以出入天子殿门,和朝廷的官员没有区别。

争继帝位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前元七年)十一月,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窦太后想要让刘武作继承人。大臣和袁盎等人劝阻汉景帝,窦太后的动议受阻,从此也就不再提让刘武作继承人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很秘密,世人没有谁知道。刘武于是辞别朝廷回归封国。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前元八年)夏天四月,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刘武对袁盎和参与议嗣的大臣非常怨恨,就和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暗中派人刺杀袁盎等十多位大臣。汉景帝怀疑刘武,待捕获到凶手发现果然是刘武所主使。于是景帝派遣使者不断往来于至梁国的路上,到梁国去反复查验,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匿在刘武的后宫。使者对两国二千石官员挨个责问,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进谏刘武,刘武才命令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之后把他们交了出来。汉景帝因此怨恨刘武。刘武恐惧,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认罪,请求宽宥,这才得到宽恕。

汉景帝的怒气逐渐消释,刘武便上书请求朝见。到达函谷关后,茅兰劝刘武乘坐布车带两个骑兵入京,躲藏在长公主的园囿之中。朝廷派使者迎接刘武,而刘武已经入关,随从车马都在关外,不知刘武所在。窦太后没有找到刘武,以为刘武被汉景帝所杀,哭泣道:“皇上杀了我的儿子!”汉景帝因为窦太后的误会甚为忧恐。刘武到长安知道此事后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认罪自请处罚,窦太后、汉景帝见到刘武安然无恙的非常高兴,相对哭泣,兄弟之情又如以前。然后把刘武的随从官员悉召入关。但自此汉景帝渐渐疏远刘武,不再和他同乘车辇了。

得病去世

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的冬天,刘武又入京朝见。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汉景帝没有答应。刘武回到封国后,心神恍惚不乐。到北方的良山打猎,有人献上一头足长在背上的牛,刘武对它感到厌恶。六月中旬,得了热病,过了六天就病死了。死后谥为孝王。

为政举措 据守睢阳

吴、楚、齐、赵等七国反叛后,吴楚联军势大,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刘武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拖住了吴、楚主力,才使周亚夫有了战略机会,周亚夫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最终大破吴、楚联军。

人才成就

刘武爱才,好营造宫室苑囿的乐趣,营造梁园并招揽天下人才,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数辞赋家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等梁苑客,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人物评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於天子。然亦僭矣。

《汉书·文三王传》: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长安侍太后。

东汉史学家班固:梁孝王虽以爱亲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殖其货财,广其宫室车服。然亦c矣。怙亲亡厌,牛祸告罚,卒用忧死,悲夫!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文帝少子,徙封於梁。太后锺爱,广筑睢阳。旌缇跸,势拟天王。功I吴楚,计丑孙羊。窦婴正议,袁盎劫伤。汉穷梁狱,冠盖相望。祸成骄子,致此猖狂。虽分五国,卒亦不昌。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汉文帝刘恒

母亲:孝文皇后窦氏

兄弟姐妹

哥哥

汉景帝刘启,刘武同母兄。

弟弟

代孝王刘参

梁怀王刘揖

姐妹

馆陶公主刘嫖,刘武同母姐,嫁堂邑侯陈午。

绛邑公主,名不详,嫁周勃之子绛侯周胜之。

妻子

梁王后李氏,生子刘买。

子女

儿子

长子:梁恭王刘买

次子:济川王刘明

三子:济东王刘彭离

四子:山阳王刘定

五子:济阴王

窦氏-姓窦的名人-窦姓起名字-窦姓的起源与家谱

陜西扶风郡,河北观津郡,据《风俗通》记载:“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望出扶风、清河、河南。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