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族多少代,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现在的掌门人是:孔德成(1920—)是 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
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经过一个半月的考虑,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10代人跨越266年
据媒体19日报道,由于“奉祀官”为世袭,孔家将于最近向“内政部”报告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已诞生。
他在台大医院出生时重3400克,十分健康,孔家已于几天前向户籍地台北县新店户政事务所报了户口。
帝制时期,孔子家族嫡长孙(第46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
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时(1142年)袭封“衍圣公”、60代是明成祖左右的孔承庆(早死未袭爵,追封)、70代是清雍正帝时的孔广(1731年),每十代相隔约300年。
孔佑仁的出生,距70代孔广袭爵有266年。
孔子家族现在第几代了孔垂长,1974年出生在台湾, 孔子第79代嫡孙 ,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记得采纳啊 孔子家族现还有多少人?据新华社电经过10年续修,新版《孔子世家谱》昨天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颁谱仪式,标志着这部传承2500多年家谱第五次大修最终完成。 这部耗资千万元续修而成的新版《孔子世家谱》再次打破由其自己保持的世界最长家谱纪录,将续修前家谱记录在案的孔子后裔代数向后延续1代至83代,并将在册后裔人数从56万增加到约200万人。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家谱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孔子后人的辈份依次是: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有,比如说孔子孔家,现在还有许多后人
原因:
虽然古代的改朝换代和权力的更张会导致皇族的没落,但是每个王朝百年到几百年的发展,王的后人更是遍布天下,一个朝代灭亡了只是忘了其中一个族系分支,由于几代的官宦生活,种族积累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为一脉,所以有很多宗族,皇帝没落了但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实力还是在的,一层层的利益维系了宗族的发展,只是不在第一把交椅;
再者,有些“国际名声”很好的人物也会有很好的保留,不会成为斗争的焦点,比如孔子到现在已传至72代,还有诸葛家族,司马家族,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汝南周家,吴兴沈家、会稽顾家、陇西李家、东海陈家、中山张家。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跟大人去上坟,第一个去的就是老陵祖坟,我记得老陵柏树成林,坟头错落。最好玩的是在一个坟头立有巨碑,坟前有石马石羊,小孩们都要骑上去玩。老人们说,这是武略将军的坟。他是明朝跟随朱元璋征战的将军。再大一点才听说,我和门有一本家谱,记载了武略将军的战功。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才在七大家目睹了《和氏家谱》的真容。它是由黄宣纸锥订而成,先祖那刚劲俊秀的小楷令我折服,匆匆一翻,给我以震撼,“偿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与邑之有志也。国无史则一代无文献,邑无志则一方无故实,家无谱则一族无支派,是家之不可无谱也。”(《和氏家谱》序一语),真是大手笔,开宗明义,把家谱比作国史、邑志,直陈家谱的重要性。
后来我又看过两次,对和门世次有了基本的了解,就在那时,七大告诉我,他有续谱的打算。七大,名叫生兰,在我的父辈中排行七,他幼年上私塾,毕业于同官县立中学。曾在陈炉二高任教,后调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1961年困难时期,他响应政府号召辞职回家务农,在我父辈中,他是读书最多的人。因此《和氏家谱》从我祖父传到七大手中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对我和门的最大贡献就是珍藏并保护了我《和氏家谱》孤本。
我《和氏家谱》成书于清道光十二年,光绪十六年由先祖自谦续之,时他已74岁。自谦,学名时雍,据《同官县志》载,他“事父母以孝,处兄弟以友,时家庭食指七十余,恒产入不敷出…… 时雍舌耕自给,盈余悉储蓄生息,以备不时之需…… 光绪丁丑之荒,负债者率多逃亡,乃举劵悉焚之,存亡者概不取偿…… 著有《野处杂俎》四卷。八十余犹作楷书数百,卒年九十一,因自号九十翁云。”《和氏家谱》就是他一手书写,至今已110多年。他在续谱的序言中说:“从来载笔之法,因贵有创之其前,尤贵有继之于其后,夫不有创者,则前事莫传,不有继之者,则后事莫著。”可见,续家谱同样的重要。如果七大健在,续谱的事可能就容易的多,不幸就在他着手收集资料时,突然患病,于1994年三月去世,在他去世前,我去探望时,他将续谱之事托付于我,真是诚惶诚恐。因余才疏学浅,自感责任重大,只有同堂侄都蛮共商续谱之事。
我当时还在单位上班,只有周日回去走访当时的老人并收集有关资料,南凹好说,人员我熟悉,可入户采访。但上屽村的事就复杂了,一是我人不熟,二是我对过去和现在的事情了解不多。这多亏生华大的支持和参与。生华大在我父辈中排行十二,他的父亲是我祖父最小的弟弟,分家后他搬回上屽村老宅居住,他曾在上屽村当过多年队长,对续家谱十分热心。在110多年的空间里,八世,九世的续接成了大问题,在这方面他老人家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举一个例子,在《和氏家谱》中有长门、二门,现在和门大部分为二门后裔,但谁是长门传人呢,生华大多方走访也不得知。后我仔细研读了家谱,发现二门的祖坟在老陵三十五亩地,而长门的祖坟在叫斜里的地方,我把这一发现告诉生华大后,他又在村中走访,问谁家在斜里上过坟。先是打听到生泰叔安排儿子去过,他又问生泰叔,生泰叔说,前几年,长阳不在家,他吩咐我替他去斜里上坟烧纸。这才确定了生真(长阳)是长门后人。生真,是我的父辈,他幼年丧父,随母亲外嫁,待生真长大成家后才迁回上屽村。他的母亲是我的祖母辈,幼时因不缠脚,我们都称她“大花鞋婆”,为人豪爽,好戏言说笑。长门上次续谱时尚有四户,可惜经光绪三年年馑留下仅此一户,悲哉!
另一个支持续谱并做了大量工作的是东成兄,他是上屽村的老户,也是我们和门一位读书人,年轻时教过书,后调铜川市委党校任总务科长,最后按副县级退休。在我辈中他可能算是为数不多当官的。他为续家谱不辞劳苦,工作之余将自己一门几十户、百十口人的情况调查清楚,提供给我。
就这样,在我和门宗亲的配合下,经两年余,终成初稿,我同时列了一至十二世族系表,亲赴西安,送都蛮侄,请他文字把关并梳理承传格式,他又增加了“一至八世家谱辑录”“《同官县志》和氏编目”两个附录,并打印制作成书。
这次续谱只是在原家谱的基础上续之,在上屽村还有和门一族及罗寨和门都没有列入,我期盼有一天能看到完全的《和氏族谱》。
家谱是人类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亲缘的投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纪录家族的来源,迁徙,还包括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家族意识也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思想,然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于每个人通过家谱重拾来自血缘共识亲情的共识和认同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家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力必将更加长久。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幸的是生华大已作古两年多,当时东山弟打电话告我,我因老伴被车撞,卧病在床,实在离不开,没赶回去送老人一程,实是惭愧。这篇文章也算是对他老人家的纪念吧。
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像这个家族一样传承2500多年,至今已经传承了86代; 其家族人数血脉达到三百万之多,遍布整个世界,几乎是全球有史以来组织最为严密的家族。 并于1994年12月,家族祖庙、墓地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家族就是被誉为「 ”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家族 孔氏家族为何能传承2500多年?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后世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主张在生前没有得到当时掌权者的重用,在其身后却受到无比显赫的尊崇。 孔子逝世后,鲁国国君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 ”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开始,历经无数战乱,孔氏家族一直都屹立不倒。秦始皇焚书坑儒,孔氏家族面临最大的危机,但是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从此以后,孔家就一直是被历朝历代推崇备至。 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期里,朝代更替不断,皇帝更是一个接一个,战乱更是不知凡几,许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在历史的车轮下都被磨灭,但是唯独孔氏家族历经风雨不倒,繁衍了足足两千多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华夏民族璨若星河的历史进程中,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家族数不胜数。为何只有孔家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能够 时间的侵蚀呢? 那是因为,春秋战国一直到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一直都是和君主分享权力治理天下,这些世家大族一旦做大,势必会成为皇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后来的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让寒门得以出头,削弱了世家大族控制政治权力的影响,从而导致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的没落。 而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这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有着巨大的关系。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尽管期间王朝更替不断,但是不论是哪朝哪代,不管皇帝由谁当,始终有一点不变——那就是他们都信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他们治国的根本,所以,每位皇帝都对孔子推崇至极,甚至有的皇帝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还要进行多次的祭拜,尊孔子为师。 同时,孔氏家族的核心思想还是维护统治君主的权力,而不是分享削弱君 力。而底层寒门多以学习儒家经典考取科举为主,孔家在寒门中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这些人学成了也会有忠君思想,因此孔家自然会被统治君主推崇。 千年荣耀:家族祖庙、墓地被列为世界遗产 从西汉直至清朝,先后大抵有11个皇帝来孔庙祭祀过孔子,多达19次。这可以说是,铁打的孔家,流水的朝廷。不管是异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还是汉族建立王朝,都得来他门口参拜。 当时宋朝老赵家坐皇位的时候,可劲地拍孔家马屁,不但封了孔子嫡传子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是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即使金国蛮夷灭了宋朝占了北方,都不敢动孔府一根毫毛。 后来元朝,皇室还免去了孔家的兵役,赐予诸多财富,孔府的财富在那时候威震整个乡里,周围百姓无不献地献女,为奴为仆,改姓为孔,想沾点衍圣公的圣恩。 明清时期孔府的荣光和影响达到了登峰造极,当年朱元璋称帝伊始,就赐给孔府祭田两千大顷(合六十万市亩),并配拨耕种祭田的大量佃户。朱元璋还让孔府衍圣公位列朝班文臣之首,又特赐龙头藤杖给孔氏族长,让其「 ”主理家政”。明世宗朱厚璁把孔子供奉为「 ”至圣先师”的宝座。崇祯时衍圣公孔衍植晋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可以说,明王朝对孔府「 ”圣裔”真正是优礼有加,皇恩浩荡。 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的封赏,待遇参照一品大员。顺治皇帝加给孔子一个「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的冗长称号,又给「 ”衍圣公”加「 ”少保兼太子太保”衔,给孔府多种赏赐。后来的雍正皇帝赐给孔府卖官特权,扩大孔府势力(你没看错,孔府到了这里,竟然可以卖官了)。乾隆皇帝八次到曲阜,即使到了清末,慈禧依旧将各种赏赐赠予孔府。 而且历代只有衍圣公可以在皇宫的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因为孔子不仅是读书人的良师还是皇帝的帝师,皇帝到曲阜时,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也是别的王公贵族所没有的荣耀。 后来,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并于1994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庙 孔庙经过了2000多年的维修扩建,如今已经成为了巨大的祖庙群,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明清两朝的皇宫。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和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整个庙宇气势恢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筑群(故宫、避暑山庄)之一。 保存着1044块汉代以来的历代碑刻,上面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 孔府 孔府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文物藏品69万多件、约34万套,可移动文物数量列全国前十、山东省第一。其中,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孔林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形成了今天的孔林,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 后人达300多万,遍布世界,人才辈出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全世界有没有超过它的我不敢说,但要有也极难。 孔氏族谱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不乱? 当然有孔圣人传统这方面的原因,孔氏家族认为,修谱是大事,通过修谱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十八个字:「 ”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 ”详世系”,就是世世代代都清楚,都不会忘记。「 ”连疏亲”,就是比较远的亲戚还可以联络。 咱们现在实际上隔了三代恐怕就不大走动了,三代以后找都找不着了。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也没个舅舅、没个姑妈的,谁还有堂兄弟、表兄弟?都没有了。按照过去的规矩,十代不为亲,如果往上数11代才是一个老祖宗的话,那就不大来往了。但是孔子家族不行,这是国家第一文化世家,是要联系疏亲的。 现在全世界的孔子后人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人,已经繁衍了八十六代。而且孔氏家族的家谱非常完备,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是全球组织最为严密的家族。 现在,这些后裔已经散居在世界各地,国内的孔氏后裔也几乎遍布各个省份,而我国的曲阜地区无疑是孔氏最为密集的家族聚居地。海外的孔氏后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其中,韩国孔裔最多,约有7万多,并且成立了「 ”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 孔子后代有着相当多的杰出人物,比如三国时代的孔融、西汉著名经学家孔安国、唐朝诗人孔巢父、明代书法大家孔承倜。 当代新中国开国将军孔庆德中将、当代诗人孔繁星等等都是孔子后代,以及来自美国的孔令和、来自韩国的孔庆新、来自台湾的孔庆云、来自香港的孔庆平……这些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的孔氏后裔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开国将军孔庆德中将 孔子的这些杰出子孙后代,编者君也只罗列了冰山一角。而如果你姓孔,现在去参观三孔,还能享受到免费门票服务。孔子的灵光现在依旧还在庇护着孔氏的子孙们,从而使孔姓家族长盛不衰,代代繁荣,成为迄今为止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贵族大家。现在孔氏家族的发展流变、等级管理、世袭制度、行辈宗谱、府第建筑等,依旧是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 --End--
孔子家族多少代,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本文2023-11-18 07:50: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