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2收藏

周氏族谱,第1张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一、周姓来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四、家乘谱牒:

湖南:濂溪周氏七修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京剧艺术家。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苏宜兴人氏。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一、“吴”字是怎么来的 答:吴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吴者,哗也。古时先人在狩猪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形象一个“吴”字。这种人,当时就叫吴人。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与上古的吴人不是同一回事。 二、吴姓的郡望是什么 答: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三、吴姓的图腾是什么 答:吴姓的图腾是 ,此图为句芒玄鸟图腾,像是挂起来的一支鸟,表示吉祥、富贵。 四、吴姓祠堂有的叫《三让堂》、《至德堂》是什么意思 答: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见季历贤能,加之儿子昌有圣王之兆,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借口采药逃到句吴(今江苏芜锡一带),创业建国。孔子对此赞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名,以示纪念。当然,后世也有把太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让王位)加在一起,称为“三让”的。 五、吴姓在全国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占第几位 答:吴姓在当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计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顺序名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六、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多少 答: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205%,约2600万人左右。 七、为什么说吴姓源于姬 答: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八、吴姓的远古初祖是谁,又是怎么传承的 答: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 九、吴姓的开氏始祖和血缘始祖各是谁 答: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十、太伯到句吴后,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在哪里 答:第一座城市建在今江苏芜锡市东南梅里。太伯建吴之时,正是殷商末年,诸侯混战。太伯怕战乱涉及吴地,因此建立了这座城池。相传此城的内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城内耕种、生活,不受外界干扰。 十一、太伯、仲雍各葬在什么地方 答:太伯葬在无锡梅里,今无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墓址,并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凭吊的诗文:“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仲雍葬在吴国虞山,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腰间,俯视前古吴地。墓门是乾隆皇帝提的“ 建先贤仲雍墓门”。墓门前有三道牌坊,在第三道牌坊正面横额刻有“先贤虞仲墓”,石柱两侧刻有“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这两处墓地,至今成了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十二、你知道父母死后,后人披麻戴孝的来历吗 答:太伯到句吴后,叫人们种麻。太伯去世后,吴人就在太伯出葬的那天头缠麻丝,腰束麻条以示哀念。后来,就形成了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习俗。 十三、吴、虞为什么是一家 答:仲雍传到第四代周章时,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为了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找到了周章和他的弟弟虞仲,封周章为吴国国王,封虞仲在虞地(今山西省平陆县境内)建立虞国(又称北吴),其后人以虞为姓。所以吴虞是一家。 十四、慈利吴姓的始迁祖是谁 答:南宋末年,因为战乱,吴统志同弟继源公举家从江西吉水迁居慈利周皋坪(今永定区官仓坪),距今七百多年了。 十五、继源公在什么地方发展,其后裔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继源公在元朝初年“乃占宅于九都道湾峪”,即今金岩乡境内。其后裔散居于本县金岩、洞溪、溪口、高桥、金坪以及桃源的牛车河、芭茅洲一带。 十六、统志公锡命宣尉都元帅,传承六世。宣尉都元帅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答:宣尉都元帅,在元朝军职中是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种军职,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但它可征收赋税,处理刑狱,既带兵又管民,世袭相承,在元朝官职中属正四品。 十七、明清时的千户官、百户官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答:千户官是掌兵千人的武官名称。百户官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所。我县明、清时的千户官、百户官主要是朝庭用来对付蛮夷土酋的一种地方性军事组织,“官兵世袭”,“官不请俸”,“军不支饷”,“自备器械”,“驻扎山峒”,“永镇诸夷”。吴恭亨先生曾批评这种军制时说:“……孰有儿戏于此。土司职,世官、世兵,而不世饷者,邪!” 十八、七世祖亮公曾授光禄大夫、左柱国史,这是个什么官职 答:光禄大夫是官名。汉武帝时设有光禄大夫,相当二千石官阶,与谏议大夫同。唐宋时作阶官之号,为从二品。元明朝时升为一品,为文臣最高之官阶。左柱国史是一种勋官的名称,清朝时废除。 十九、忠房载升当过总兵,行房名善候补总兵。总兵是一个什么样的军职 答:总兵隶属于提督,为绿营兵之高级统将,正二品。分设于各省区,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之各协(副将衔所辖之军事组织为协),统兵多者二三十营,少则三四营。 二十、吴姓行房在明清时世袭曲溪隘、拦刀隘,隘府设在何处各有多少人马征收多少军费 答:曲溪隘牙所原建在杉木桥吴家塔,后迁平溪,今国太桥乡境内。拦刀隘建牙处在距雄磺矿下七里两溪交汇的山隘处,今石门兰溪境内。两隘年收银39262两,隘粮50745石(米);隘丁56名,无事归农,遇警从征;义丁69口,随营办事,不准远离。 廿一、统志公在慈利的后裔,在这次修谱前叙过几次谱 答:从现存资料看,在此次修谱前叙过四次。第一次是明正统年间,距今五百多年修过一次谱,现无正式谱书存世。第二次是清道光二十八年开始修谱,咸丰三年成书出版,距今150多年。谱书全套四卷,今仅见首卷。第三次是行房单独修谱,同治三年出版了《延陵吴氏族谱》,距今141年。第四次修谱是民国十九年,即公元一九三○年,距今75年。 廿二、道光谱关于世系派字是怎么定的 答:道光谱关于世系派字,分三个部分组成。 1、历代世系名: 延陵世系古今传 统毓秀恭敬代前 邀铭洪宸均道后 通真二祖共荣先 (注:打横线的为派字,通真为一个派字,共计十二个派字。) 2、叙前二十派( 盰 指道光谱前) 3、叙后二十派: 贤仁辉祖学 友爱迪前光, 积善敦元化 敬先受运昌。 廿三、吴恭亨先生对道光谱的派字是怎么评价的民国谱又是如何制定新派字的 答:吴恭亨先生在民国谱《世略》中写道:“惟道隆公传次一十三世都不系派。汔十三世以下始署二十派字,即曰汝、曰载等衍派是也,其累为句,仍是曲阜孔氏吉祥字,臃肿、堆垛;命派之尾声,非无可非,刺又无可刺。顾亦不能不追认之。今拟截至二十四世能字( 盰 :不是能,应是仁)派止。别取《尚书》各篇集句三十四文立为派字,兼示命诫,凡二十五世以下,即依而命之。文如下:若古有训,民生在勤,农殖嘉谷,敬敷五教,用孝养,满招损,谦受益,佑启我后人,其宁惟永。”这个派字意思很好,就是 殖、损、我、人 等字作为派字,可能不好取名。 廿四、同治谱为行房新立的派字是什么 答:新立派字是:祚绪开鸿业,哲嗣启俊英,悠久天锡泽,登朝佐治平”。这二十个派字因民国谱而同时被废止,一个字也没采用。 廿五、吴刚怎么住到月宫上去了 答:据传吴刚是汉朝人,修道学仙,因有过被贬谪到月亮上砍伐桂花树(引自同治谱)。 忠房三十世孙 秋盛 二○○五年元月于慈城 转裁自:吴氏族谱网http://wwwwushicncom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一、周姓来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四、家乘谱牒:

湖南:濂溪周氏七修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京剧艺术家。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苏宜兴人氏。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周

  一、周姓来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四、家乘谱牒:

  湖南:濂溪周氏七修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京剧艺术家。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苏宜兴人氏。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周氏族谱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