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姓鞠的吗
鞠姓(鞠 古音:giuk 居六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0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起源鞠氏出自姬姓,是以字为氏。《元和姓纂》中记载,后稷有位孙子名叫鞠陶,据说出生时手心有鞠字,遂以此命名,其后代便以祖先的字为氏。清人张澍所撰的《姓氏寻源》中说:《姓纂》的说本《姓谱》,附会不可从,不是以字为氏。 名人鞠武:战国时燕国官员,为太子丹太傅。鞠泳:宋朝官员,曾任殿中侍御史。鞠常:宋朝官员,曾任著作郎。
鞠姓起源立姓能够见著于史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春秋时期齐景公年代孔子的学生鞠语;二是战国时期燕易王之子姬升,鞠姓家族称她为“太始祖”。
鞠语,春秋时期人,孔子三千弟子之一。《晏子春秋》外八篇记载:“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也!而色悦之。”意思是说:齐景公出行晚上在路旁休息,好像听到远处有哭泣声,便问:“是谁在哭啊?”随行的人回答说:“是孔子的学生鞠语,他是个孝子,母亲死了他不但给以厚葬,而且还守灵三年天天这样悲痛欲绝的哭泣啊”。齐景公听到后非常赞赏,建议大家都应该这样作。
鞠武,战国晚期燕国人,燕国太子丹的太傅,燕易王之子姬升的曾孙。鞠武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史记》上描述他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忠义诚信、威武刚烈。“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是描写太子丹为了实现宏图大志送荆轲上路在易水边上拜别时的悲壮场面,正是鞠武通过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这位著名的侠士荆轲,其后鞠武也同荆轲所演绎的那场“荆轲刺秦,图穷匕见”的历史故事而享誉华夏。
据江西高安蓝坊鞠姓于清朝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重修家谱序言中记载:“溯予族受姓之祖,始于燕易王庶妃之子太子升公,因与嫡妃之子太子哙图位不克,遂奔辽阳别姬氏始姓为鞠,郡号汝南。传四世而生武公,太子丹闻武公忠义方刚,聘归本国授以太傅。自秦迄汉晋唐宋以来代有传人……”高安蓝坊鞠姓至今仍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家谱,这套家谱记载着从一世祖鞠升命姓,到今天已经传续七十八代,这套家谱在序言中声称,鞠姓来源于战国时期燕易王的太子姬升因争夺王位失败避难辽东的改姓,鞠武乃鞠升的曾孙。
在判定上述记载可信的前提下,结合《史记》等大量史典进行分析研究,看来历史演绎了这样一段故事:燕易王是西周初期召公奭的裔孙,是燕国的第38代国王。燕易王的正妃是秦惠王的女儿,生子姬哙,姬升是燕易王的庶妃所出。历史记载燕易王迎娶秦惠王女儿的时间是燕文公二十八年(约公元前332年),第二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父登基王位,燕易王在位十二年病逝由姬哙继位。如果上述史籍成立,那么姬哙登基王位时年龄不会很大。再结合《高安蓝坊鞠氏九修族谱序言》中出现两个太子的称谓推断,姬升的母亲原本是正妃,姬升也就是当然的太子,然而出于当时“苏秦合纵”所导演的秦燕联盟、远交近攻的政治需要,在燕文公的主持下,作太子的燕易王娶了秦惠王的女儿并册立为正妃,同时采取了“废长立幼”的手段剥夺了姬升的太子名位,将姬哙立为太子,遂引起姬升母子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不满,当公元前321年燕易王病逝时,燕国宫廷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乱。宰相子之早有窥测王位之心,看到姬哙年少幼稚可以利用,便从中竭力支持姬哙,姬升同太子哙夺位失败,被迫躲避到燕国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阳)隐姓埋名,弃姬改鞠为鞠升。因为姬哙的即位不合礼制,所以不被当时的齐国等列强认可,因此历史上一直称之为“燕王哙”(注:合法即位的在称呼上一般都不带名讳称“燕某王”)。可见这场夺位之争是何等残酷,否则姬升不可能放弃燕国公族的身份,跑到千里之外的荒僻之地襄平去隐姓埋名。
同样出自这枝家谱,在公元1998年十修的序言中说:“燕有易王生子三。长曰升,系亚夫人之子;次曰哙,系元夫人之子;幼曰晟,系如夫人之子;易王乃立次子嗣位。燕爵太子升夺位不克,遂奔于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受姓之始祖而别姬氏,郡号汝南,至今名曰太子河……”。这篇序言说的更加详细,而且对太子升避难的地点辽东东梁河阳描述的也比较客观,“东梁河阳”可以解释为东梁河北岸,古代东梁河即今大辽河支流太子河,这里正是战国晚期设置的城市襄平。
这两篇家谱序言对于鞠氏探源都很有价值,首先她确定了在中华鞠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源头来自战国时期燕国太子姬升;其次她详细的描述了姬升改鞠的前因后果,这些记述与同时期的历史记录非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的缺憾,对于后世族人研究鞠姓源流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另外,经过研究发现这两篇家谱序言在编纂时并不是照抄原版原作,特别是对于起源部分的记述可能来源于家族内部的口耳相传。我们知道“辽阳”这一地域名称始见于公元10世纪辽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唐代以后历经宋朝、辽、金、元朝、明朝、清朝至今一直沿用。我们也知道按照规则,续修家谱一般都是后版套前版,其特点是“保持前版原貌”,如果是家族内部的文字相传,怎么可能把比它要晚一千多年才出现的地名辽阳写进秦汉时期原始版的序言?
从古到今鞠姓的名人 历史名人
鞠 武:战国时燕太子丹太傅,曾荐荆轲于太子。
鞠 钺:明代名人。
鞠夫人:宋代舞蹈家
战国时有孔子弟子鞠语,宋代有殿中侍御史鞠咏、雍熙进士鞠仲谋。 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鞠姓的近现代名人 (1935~),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1949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 党员,1952年12月自愿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3月参加中国人 ,历住驻通化铁路分局、吉林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参谋、助理员、主任、副主任等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世界书画家中国南疆协会等数家协会会员,被现代书画印艺术学会、中国亚细亚艺术x究院、《东方之子》编委会、中国中外名人x究会、东方艺术x究院,分别授予荣誉学士学位和聘为中外书画鉴赏家、特邀编委、高级编委、名誉院长等,并荣获”世纪杰出人物”、“东方艺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数次获奖,其中曾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国际三等奖、提名奖等各一次,三等奖、佳作和优秀奖多次。有的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硬笔书法作品巡回展;有的作品被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海内外书画大展赛组委会、雷锋纪念馆和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等数处收藏;有的作品流传到日本、美国等地,还有的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群星名录》、《雷锋杯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今古墨缘书法撷英》、《当代书人爱国妙墨集锦》等;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家名典》、《中华精英大全》、《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东方之子》、《科学中国人》、《中华人物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际人物辞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创业英才》、《中外名人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华骄子》、《中国人才辞典》、《当代杰出 人》,大型画册及《百度网》、《互动网》等 (1966~),女;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鞠萍在1984年毕业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熟悉儿童心理,热爱幼教事业。同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成为第一位专职节目主持人。1985年6月1日至1995年5月31日主持幼儿栏目《七巧板》,深受全国亿万小观众的欢迎,成为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之一。鞠萍也以她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从此“鞠萍姐姐”的形象随着她主持的少儿节目深入千家万户,并得到社会及专家的广泛承认和赞扬。鞠萍先后上百次客串主持中央电视台各类大型现场直播晚会,同样获得了成年观众的好评。 在众多的节目主持人评选中,鞠萍频频捧金:例如1986年全国专栏节目评选中获优秀主持人奖,当时鞠萍仅仅工作一年。1988年“如意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十佳”评选中获第一名,1991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金奖,1993年获首届优秀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1993年获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优秀主持人奖,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等。鞠萍除主持节目外,1991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全部收入捐作中国儿童少年电视奖励基金。她自编自导的节目《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获1990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文艺类二等奖;《蓝色小银河》、《猴年乐》分别获1993年第二届“金童奖”专题类、文艺类三等奖。1991年破格评为编辑职称,1994年破格评为主任编辑职称,是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一位。2000年2月破格评为高级编辑。1992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3年获广电部十杰青年称号,1995年6月1日~1997年3月任青少部《大风车》栏目制片人、责任主编之一。在担任《大风车》制片人期间,该栏目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电视节目“金童奖”优秀栏目奖,中央电视台十大名牌栏目之一。1997年>>
我姓鞠,历史上有这个姓的名人么 历史名人 鞠 武:战国时燕太子丹太傅,曾荐荆轲于太子。 鞠 钺:明代名人。 鞠夫人:宋代舞蹈家 战国时有孔子弟子鞠语,宋代有殿中侍御史鞠咏、雍熙进士鞠仲谋
鞠姓的渊源 鞠姓在百家姓中是很稀少的姓氏,据说在中国以鞠为姓的人口总数只有三十万。在鞠姓家族内部,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鞠氏来源于鞠陶,鞠姓的始祖鞠武传承于鞠陶等各种说法,最近发掘的《鞠氏高安族谱总世系》拨乱反正,使以前的多种说法归于正统。总世系记载:“鞠氏来源于鞠升”。鞠升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原名叫姬升,因与其弟姬哙争夺王位失败,逃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姓”的避难改姓,由于姬升以鞠命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升才是开创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鞠姓虽然是小姓,历史上却名人辈出,像鞠武,因帮助太子丹反抗暴秦而名闻天下;鞠谭,官至西汉哀帝尚书令,在任期间刚正不阿,力主重审“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案件”,被汉哀帝削职为民,率子鞠闭“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鞠为麴”,鞠闭的后代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有鹊桥之战以八百羌兵大破公孙瓒的麴义,有西晋大司马大将军麴允,有在西域立国一百三十九年的高昌国王麴嘉。鞠氏在宋代更是名人辈出,像鞠常、鞠仲谋、鞠咏、鞠嗣复、鞠杲……
出自姬姓,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战国燕有名“姬升”的,为燕国太子,因争位失败,逃走隐居改姓“鞠”,他的后人以鞠为姓,其后代有“鞠武”,为燕国太子丹的老师。
汉后有“鞠谭”是汉哀帝的尚书令(尚书令是“九卿”中专门掌管皇帝奏章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近臣,在西汉晚期为了抑制相权,其作用相当于位居三公的宰相―编者)。汉哀帝建平三年,因得罪皇帝遂削职为民。鞠谭和儿子鞠s(发“闭”音)因为避难逃避到凉州西平(古称西都,今西宁市)改姓为麴,故有“鞠麴同宗”的来源。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鞠谭的后人始终沿湟水两岸发展,乃至成为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庞大的麴氏家族集团。其后代建立麴氏高昌国,国为唐并之后,其后代又重改回“鞠姓”。
民国时期哪位名人姓鞠 蒋介石
姓鞠的女明星有哪些 侯佩岑、侯梦莎、侯湘婷。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顺便问一句,LZ是不是也姓侯啊~
鞠姓的介绍 关于鞠姓来源,最近发掘的《鞠氏高安族谱总世系》明确记载:“鞠氏来源于鞠升”。鞠升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原名叫姬升,因与其弟姬哙争夺王位失败,逃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姓”的避难改姓,由于姬升弃姬改鞠以鞠为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升才是开创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百家姓里有姓鞠的吗 宋《百家姓》中有,“养鞠须丰”。
在2011年人口排名中在276位。
属前300大姓。
鞠姓在百家姓里具体排名多少?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丛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佟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 权 逯 盖 益 桓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 C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看吧、、貌似是390位、、、
中国有多少个姓鞠的 太多了
麹[qu]
姓氏源流
麹姓起源有三:
①、源于西周,以官名为氏。周代有负责酿酒的官员名麹人,后世即以官职名姓。
②、源于汉代,鞠姓所改。汉鞠氏之后鞠谭避难于温中(今河南西平),改姓麹氏。
③、春秋时鲁国贵族后代,命姓原因不详。如今麹姓已消失,麹简化为曲。
始祖:鞠谭。
迁徙分布
麹氏以汝南(今属河南)为郡望,但在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生活在今甘肃兰州、酒泉、榆中等。北朝至唐有高昌国王室为麹氏,入唐后内附为官。宋代以后在云南也有分布。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四川、北京等地。目前麹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汝南郡 汉高帝时置郡,治上蔡(今河南上蔡一带)。相当于现在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②、堂号
惠政堂 唐朝时有望江令麴信陵,他关心百姓福利,有惠政。大旱时祈雨即应,百姓为他建了生祠。诗人白居易作《秦中哙》歌颂他。
其它堂号:汝南堂。
历史名人
麹 允,晋将领。金城(今甘肃兰州西)人。家世为地方豪族。永嘉末,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愍帝时,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守长安。后与愍帝同被刘曜所俘,发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谥节愍侯。
麹 珍,北朝北齐臣。字舍洛,西平酒泉(今属甘肃)人。壮勇善骑射,随高欢於晋州。北齐时,积战功至豫州道行台、尚书令、豫州刺史,封安康郡王。后主武平时卒。
麹 嘉,高昌国王。字灵凤,金城榆中(今属甘肃)人。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高昌国人拥其为王,初附柔然,后又称臣于高车。魏宣武帝永平初,遣使至洛阳,求率众内徙,事未果。后数遣使至魏,求《五经》等书籍。
麹信陵,唐官吏。苏州人。移家于太湖中之洞庭山。贞元元年登进士第。同年九月,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六年,仕为舒州望江县令,卒于任所。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诗谓其“在官有仁政”,深受县民爱戴,死后即留葬此县。
其他麹姓名人有十六国时西秦大臣瓈景;唐时高昌王麹伯雅、麹文泰;唐将领麹智盛、麹智湛、麹崇裕,大臣麹瞻,文人麹昭等。
麹姓宗祠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吴兴。
指麹姓源流和郡望
金城望族;
泉郡名宗。
上联:晋朝麹允,金城人,世为豪族。永嘉末,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愍帝时,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守长安。后与愍帝同被刘曜所俘,发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谥节愍侯。下联:北齐酒泉人麹珍,字舍洛,善于骑射,跟从高欢有功,封安康郡王。武平年间官豫州刺史
安康世泽;
陕郡家声。
上联:麹珍。下联:陕郡为麹(曲)姓望族聚居地
国王睦边,功盖番境;
仆射克敌,誉满金城。
上联:隋朝麹伯雅,父为高昌王。隋炀帝大业四年,遣使入隋。次年,伯雅至隋,曾随炀帝攻高丽。娶隋宗室女。大业八年还高昌。下联:麹允
祷获甘霖,居易作诗歌惠政;
世为豪族,西州传语望朱门。
上联:唐朝麹信陵,居官有惠政,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诗谓其“在官有仁政”。下联:麹允
起源:1、以职官名命姓。麴,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有官职名为麴人,即负责酿制酒类的官员,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称麴姓。 2、东汉时有鞠谭,其子鞠闷为避难改姓麴,其后遂以麴为姓,称麴姓。 3、为春秋时鲁国贵族的后代,命姓原因不详。
郡望: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惠政堂:惠政意思是爱民的政治。唐朝时有望江令麴信陵,他关心百姓福利,有惠政。大旱时祈雨即应,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历史名人:麴允,晋代左仆射。与游氏时代为豪门大族。西州民谚曰: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因军功,官至左仆射。
麴伯稚,隋代高昌国国王。与隋代华容公主结婚,促进了中原 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麴瞻,唐代景龙时诗人。
“鞠”这样的个字作为姓氏度:[ jū ]
部首:革
笔画:17
鞠的基本解释:
1 养育,抚养 :鞠育。鞠养。
2 弯曲 :鞠躬。鞠躬尽瘁。
3 大,穷极 :鞠凶。
4 幼小 :鞠子(稚子)。
5 穷困 :“尔惟~自苦”。
6 古代的一种皮球 :蹴鞠。
鞠姓来源
关于鞠姓来源,最近发掘的《鞠氏高安族谱总世系》明确记载:"鞠氏来源于鞠升"。
鞠升是春秋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原名叫姬升,因与其弟姬哙争夺王位失败,逃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复以远祖鞠为姓"的避难改姓,由于姬升弃姬改鞠以鞠为姓,所以西周先祖鞠陶只是鞠姓的命姓祖,鞠升才是开创鞠姓的第一人,是天下鞠姓的太始祖。
据说鞠陶出生时右手的掌纹很象古代篆文的“鞠”字,于是取名叫鞠。到北豳后,由于当时周人的居住条件很差,大部采用穴居,于是周人的首领不窟封鞠为专门负责挖陶窑的官职,他带领周人一边挖窑烧陶器,一边挖窑用于住人,一段时间后,周人都叫他鞠陶(鞠,盈多也;陶,窑也)。
不窟去逝后,鞠陶作了周人的首领。他是周先祖奔北豳后的第二代首领,也是周人在北豳的真正开拓者,据史志记载,后世周人都尊称他为“周老王”,现庆阳城西60里有周老王陵,一直保存至今,明、清时还作过修缮。鞠陶在北豳时为周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一是开拓疆土。他派儿子公刘(刘者,兵器也;公者,尊长也)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那时,兵器平时都由专人保管,遇到打仗时每人发一件,这便是军队的雏形。公刘,这个带有军事首领色彩的职务名称就变成了人名。据《丰镐考信录》记载:“盖自不窟窜戎以后,地非安乐,事多草创,历三世至公刘有令德”。那时,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叛乱是打是和万事都得从头做起,鞠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是发展农牧业生产。北豳原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北临朔方,当地人以游牧为主。周人刚迁来时,遍地杂草重生,狼豺出没,非常荒凉。不窟和鞠陶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运用到北豳,种植、养殖、狩猎同时并举,椐史载:“好稼樯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丰镐考信录》)。农业和牧业都有很大发展。三是建城镇村庄。定居后,鞠陶带领人们一边生产一边集中修建窑洞,有了剩余产品设集交换,村庄城镇应运而生,周人从此定居下来。当时北豳的政治中心人称“不窟城”,鞠陶当政后对不窟城继续修建,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修了城门,把城的形状修的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后称“凤凰城”。四是兴修水利。不窟城东西两面各有一条河流到城南汇聚成一条大河(今马莲河)向南流去,在城南横卧一山叫“土龙岭”档住去路,至使不窟城连年水患,鞠陶带领五百土工、五百石匠经数月挖通土龙岭,消除一大水患。他的另一贡献是凿天鹅池洞。不窟城西河叫马岭水(今称环江)水质差,含盐碱高不能饮用,城东河叫白马河(今称柔远河)水质好,城里居民都饮东河水。当遇到水患或敌人围困时就会断水,鞠陶经过勘察在城里向东河挖一斜洞,把东河水引入洞中,并用石砌成台阶,人们顺台阶下洞取水不用出城,体现了鞠陶的聪明才智。据史载,这项工程到宋代才失去作用。
鞠陶的儿子公刘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物。他在22岁时将首府迁至南冈(今宁县城西),史称“公刘迁囱”,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今甘肃东部及陕西西南各县。《诗经大雅公刘》“乃陟南冈,乃靓于京”。讲的应是这段历史。诗中讲道:公刘率领周人身着华丽的服装,手持刀枪,背上干粮,旌旗烈烈,威武戚扬,浩浩荡荡的向南冈进发的雄壮场面。后来公刘的儿子庆节“建国于豳”的“豳”指的应该也是这一带,周人在这里生活至少十五代以上。在这期间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西周建国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把庆阳一带称北豳,把为北豳开发建立不朽功勋的周人先祖不窟、鞠陶、公刘并称为“三王”或“三圣”。一些从事先周史研究的著名学者怀疑不窟、鞠陶、公刘不是祖孙关系,即他们之间可能有断代,因为他们所处的时期与夏末商初同时期在时间上不匹配。同时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到,鞠陶在历史文献上记录的资料很少,《史记》上只记载了短短的一句“不窟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无论是否有断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多或少,鞠陶在先周时期作为承上启下的历史人物能够名留青史让后世周人永远纪念,足以证明了他的历史功绩。在甘肃庆阳一带有关“鞠老王”的历史传说很多,其中“鞠老王喜得贵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故事说到:不窟年岁已高很想要个孙子。阳春三月的一天晚上,人们发现鞠陶住的窑洞烈焰升腾光照山川,大家都以为着火了便来救火,等到近前一看院内一片寂静,正在纳闷时忽然从窑洞内传出小孩的哭声震耳欲聋——公刘降生了!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杀猪宰羊前来祝贺。此时鞠陶正在领人烧窑弄的满脸碳黑,听到喜讯后高兴得二话没说就往家跑,看到这付模样大家都笑他,可他却说:“笑什么,这是喜色”。大家听到后都互相把脸抹黑以示庆贺。后来生孩子脸上抹碳黑成为当地习俗一直延习至今。
到黄帝的25代孙古公旦父时,周人南渡漆沮二水到歧山脚下的周原,历经三代到姬昌将都城迁至丰邑(今陕西长安县一带),这时周人经过了将近一千多年发展已经具备入主中原的条件。当殷纣王*乱不理朝政,诸侯纷纷离他而去的时候,姬昌的儿子姬发率周国大军经牧野一战一举推翻商王朝,入主中原建立西周王朝,姬发是为周武王,谥父姬昌为文王。由此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辉煌历史。
从轩辕黄帝到周朝各王都是姬姓,鞠姓从何而来呢?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天下鞠姓一家人,源自鞠陶世代亲!周的先祖在北豳时,正是部落联盟解体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随着城帮的建立和个体家庭出现,家庭的代表符号“姓”也逐渐产生。北豳人为了纪念鞠陶的丰功伟业,一部分家庭以鞠为姓,鞠姓由此诞生了。因此甘肃庆阳应是鞠姓起源的根;鞠陶就是鞠姓族人的太始祖。一些人考证说:战国时期制鞠(皮制,一种踢着玩的球)业有所发展,这些制鞠工匠的后代便以职业为姓。这种说法甚是荒唐,古人信奉天地神灵,好占卜,其实是为了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怎么能以踢着玩的东西为姓?
关于鞠姓先民的迁徙很难考证,最近本人查阅了大量文献,对鞠姓家庭的早期迁徙过程有了一点了解,现归纳如下:大致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沿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路线经天山北麓到达高昌(今吐鲁番);东路随武王伐纣进入中原大地。
周人入主中原后,北豳的鞠姓家庭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在周先祖的根据地世代生息繁衍。经过不断的政权更迭,大约在西汉晚期有一枝鞠姓家庭迁徙到古代凉州的金城(今兰州西)定居。到前秦时,大将吕光奉命率7万人马征讨西域,当部队行进到姑藏(今武威一带)时,由于淝水之战失败前秦瓦解,吕光乘势占据姑藏建立后凉政权。公元390年经朝臣群议,吕光决定派儿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晋书》载:“命大臣子弟随之”,其随行人员中当有鞠姓臣僚眷属。公元460年天山北麓的柔然人进入高昌,扶植了一个叫阚伯周的人建立了高昌王国,后被一个叫马儒的取代。公元501年马儒想要内迁,高昌旧人恋土不愿东归,于是杀马儒立鞠嘉为王,可想而知鞠嘉应是力主不愿东归的大臣之一。从此,由鞠嘉建立了一个承传九代历时134年的真正的高昌王国。据《唐书》和《西突厥史》记载:“鞠氏家族是汉族血统,自凉州金城附近迁来,信奉佛教”。公元609年隋炀帝巡视西域,高昌王鞠伯雅率西域27国国王佩玉披锦,焚香奏乐跪在道旁相迎,场面之壮阔在西域的历史上前所未有。隋炀帝回朝时鞠伯雅又亲自相送,一直送到隋都长安,令隋炀帝十分感动。在长安观风殿隋炀帝亲自设宴款待,并把鞠伯雅请到自己身旁设坐以示重视。此后鞠伯雅又陪同隋炀帝远征高丽,为感谢他,隋炀帝“妻以戚属于文氏女,号华容公主”(《唐书》),612年归国后下令全国采纳汉式服饰。到鞠文泰时,由于突厥人的不断侵扰不得不采用双重进贡的方式,一边对付突厥人一边应付隋朝皇帝,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商旅的过境费。公元629年,唐玄奘取经时曾路过高昌受到良好的接待;鞠文泰诚恳的邀请玄奘为高昌僧侣300多人宣经讲道,每次讲经前他都跪在地上让玄奘踩着他的后背走上法座以示虔诚。玄奘离开高昌时,他赠送了大量的路费、衣物、日用品和马匹,并派使者和卫队携带高昌王致突厥可汗的24封公文陪同玄奘西行。每到一处“通国书及信物,可汗自目之甚悦,令使者坐,命陈酒设乐”《唐书》。后来鞠文泰与唐朝的关系恶化,公元640年,唐朝派侯君集远征高昌,此时鞠文泰发病而卒,幼子鞠智盛即位,因雅尔都城城高墙厚不肯投降,被唐军用“投石冲车”攻破,鞠智盛被俘囚至长安,高昌国灭亡被唐朝伊州取代。为了安抚高昌王眷属,唐太宗拜鞠智盛为左武卫将军封金城公;拜其弟鞠智湛为右武卫中郎将封天山公,并留在朝廷世代为官。公元690年,鞠智湛的儿子鞠崇裕授左武卫大将军交河郡王,虽然官居二品但却受到武则天的宠信。
随着西周王朝的建立,鞠姓先民获得了极大发展,一部分家庭跟随武王伐纣首先进入中原。大部分家庭在周朝崇尚礼仪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先后迁徙到中原地区发展。这种迁徙经历了不间断的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孔子的学生鞠语;据《晏子春秋》记载:鞠语“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齐景公出行路过此地看到后很受感动,倡议大家都应该这样做。到了战国晚期的代表性人物是鞠武。鞠武是燕国太子丹的老师,曾跟随太子丹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对秦王的暴政非常了解,所以当太子丹为挽救燕国向他问计时,他便毫不犹豫的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接下来上演了一场“荆轲刺秦,图穷匕见”的历史悲剧,从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太子丹身死,鞠武不知所终。秦王朝建立后所实行的治国方略尽管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的暴政和狭隘必然使他排除异己,鞠武及其家族难逃厄运,甚至其他鞠姓家庭也将受到株连。秦汉时期氏族门第非常尊贵,氏族豪强各霸一方,其他小家族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甚至被迫隐姓埋名改换门庭的也当有之;西汉晚期的鞠谭就是一例。据《元和姓纂》记载,鞠谭是汉哀帝的尚书令,这种尚书令是“九卿”中专门掌管皇帝奏章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近臣,在西汉晚期为了抑制相权其作用相当于位居三公的宰相。汉哀帝建平三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东平王刘云的封地内,“瓠山中间,有大石转侧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远近传为异闻,哗动一时”。东平王以为不是好兆头,便在宫内仿瓠山形状造一土山,上立石像,插上黄草,以便随时祈祷。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两个妄人一个叫息夫躬另一个叫孙宠的知道后便借此“发生事端,以图封侯”,于是向汉哀帝上书说刘云“宫中立石,祗毁朝廷,欲求非望,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托中常侍把书信转交汉哀帝。一句“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刺痛了哀帝,于是下旨废刘云为庶人,其他参与人等一律处死;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急忙上奏,“因未见确实,应委公卿复讯”,被正在气头上的汉哀帝判为“不知嫉恶讨贼,意存观望,罪与相等”,遂削职为民。鞠谭和儿子鞠闭(门字框+必,用闭代)因为避难逃避到凉州西平(古称西都,今西宁市)改姓为麴。这就是《元和姓纂》记载的“鞠麴同宗”的来源。另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在袁绍帐下有一员与河北名将颜良文丑齐名的悍将叫麴义的就是鞠谭的后代。他不但帮助袁绍战胜韩馥夺得冀州(今河北冀县),而且把凉州羌人“斩马腿”的战法运用到“界桥之战”大败公孙瓒,为袁绍立下赫赫战功;后因居功自傲,终被袁绍所杀。公元200年前后,鞠谭的后代西平人麴演、麴光、麴莫在凉州起兵反操杀郡守。他们带领部队经常活动在西平、金城一带,并与韩遂、马超遥相互应同曹操抗衡;后来因内部分裂,麴演伙同蒋石诱杀韩遂投降了曹操。西晋愍帝的大都督官至左仆射的麴允也是鞠谭的后代,他在公元300年带领族人时任西晋雍州刺史的麴特、北地郡(甘肃庆阳)太守麴昌曾多次与汉(前赵)刘聪的大都督刘曜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深得晋愍帝的信任。麴允是金城名门望族,西州民谚有“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的说法,其权势和富有可见一斑。到了唐代,麴姓家族有一枝从凉州迁徙到江苏吴兴,现在台湾的麴姓就有望出吴兴的。据《唐书》载:“麴信陵,唐贞观中望江令,望出吴兴,有惠政。大旱时祈雨即应,百姓为之立祠。白居易为之作《秦中吟》。有联颂之曰‘祷获甘露,居易作诗歌惠政;世为豪族,西州传语望朱门’”。由此印证了吴兴麴姓出自凉州麴氏。另据考证,曲字乃麴字的变形,曲姓的出处中也有来源于麴姓的说法。
在鞠姓的发展中有两位名出山东高密的族人值得一提,据《续资治通鉴》记载:鞠常字可久,五代南汉乾佑(948年)进士,宋朝开宝年间为著作左郎,后为清河县令去世。另一位高密籍人氏鞠仲谋字有开,宋朝雍熙(985年)进士,官至开封府判官,兵部员外郎,后为连江县令去世;他在任连江县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兴修的连江水利工程始终为后世称道。又据《二十五史 宋史》记载:“鞠咏字咏之,宋仁宗年间文士,开封人;父鞠励,尚书善部员外郎,广南转运史。咏十岁而孤,好学自立。举进士,士秘书省校书郎,知钱塘县,改著作郎,知山阴县。仁宗即位召为监察御史,著有《道释杂言》数十篇。”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刚正不阿,连皇太后提拔官员的诏书他认为不妥时都放言敢于撕毁。鞠咏在入仕初期与恩师王化基有一段千古佳话。据载:“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到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竣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这段佳话以上级对下属严格要求不袒护和下属不仰仗权势,奋发进取终成大事的深刻寓意,被命题为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使得举国上下尽人皆知。史志又载:“鞠嗣复,北宋徽宗宣和初年知歙州休宁县。方腊破县,欲逼使降,面斩二士以怖之,嗣复骂曰:‘自古妖贼岂有长久者,尔当去逆从顺,因我而归朝,官爵尚可得,何为协我使降?’嗣复知必死,屡言何不速杀我,贼曰:‘我,县人也。明府宰邑有善政,我不忍杀’。朝廷知之,进其官二等,加直秘阁,擢知睦州。”真是一个精忠报国,大义凛然的豪士。鞠氏家族中也不乏伟大的女性,舞蹈家鞠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是皇宫舞蹈班子的领舞,她的舞姿在宋高宗时为仙韶院第一,人称“鞠部头”。到了明朝正德年间,登州府文登人鞠钥与妻子于氏被敌人俘获,押到城南寺,敌人逼迫鞠钥屈服被拒绝,当场被杀,妻子于氏悲愤触石而死。被当地百姓誉为“文登双节”,明朝政府专门为其树碑立传。
综上所述,鞠氏家族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艰苦的迁徙过程。首先在先周时期甘肃庆阳的北豳起步逐渐向南迁徙进入关中,大约在东周和春秋时期又向东发展到山东临淄(淄博一带),于战国时期迁徙到河北蓟州(北京附近),又在战国末期到秦朝初年迁徙到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在这里鞠氏家族定居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休养生息,家族宗属枝系繁茂,汝南郡遂被确定为鞠氏早期的“郡望”一直流传至今。西汉末期“东平王事件”发生后,鞠谭率直系族人回迁到凉州西平并改姓为麴。滞留在汝南郡的其他鞠姓家庭在此后的大约1000多年时间里呈放射状的向全国各地发展。其中有一枝迁徙到山东高密后又发展到登州府文登县(山东文登)一带,登州(威海)作为鞠氏家族中期的“郡望”又发展了将近1000年,大约在清朝同治年间关东开禁,于是大批鞠姓家庭便携妻带子扶老携幼从陆路或水路(乘小舢板跨越渤海湾)闯关东,这就是目前东北的绝大部分鞠姓家庭祖籍都来源于山东的原因之所在。鞠姓家庭的迁徙过程充满了痛苦与艰辛,他们或避难或躲灾或迫于生计或隐姓埋名。由此在鞠氏家族内部或民间盛传的“鞠麴一家 ”“鞠曲一家”“死鞠活曲”之说绝不是 无稽之谈。这种不得已的隐姓埋名,改换门庭的作法极大的限制了鞠姓家庭的发展,这应该是鞠姓到目前仍然是小姓的原因之一。但鞠姓先民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终于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繁盛中国大地
百家姓里有姓鞠的吗
本文2023-11-18 07:06: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