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兄弟姐妹的排序的写法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族谱中兄弟姐妹的排序的写法,第1张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一般来说,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只是这些家谱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是最全的,他的后人中相当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这完全得益于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除此之外的家谱,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错,再往前的就不一定有说服力了。

作为一个族谱,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我曾看过几本家谱,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

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制度,左昭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男东女西)。《礼记·祭统》中有记叙:“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比如按唐代来说,从李渊开始算始祖,则太宗李世民为二世,居左,高宗李治居右。家谱中的写法也是这样的。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下面谈一谈编写家谱的那些事。

首先来谈一谈世系排列问题

虽然现在书本文字都是横版,但是谱牒中世系排列还是继承了古老传统,都采用了竖版,在16开的长方形纸张中,一张纸中刚好分为五格,刚好是五世,每一格刚好是一世,按房头,从长到幼逐一写清楚,有时候堂兄弟多,每一世都会用很多张纸。竖版排列世系有如下利弊:

有利的方面。古人竖版最大的好处,就是尊卑有序,每一世都会清清楚楚,不会造成辈分混乱,有利于后人查找祖宗。不利的方面。不利的地方当然是会很浪费纸张。比如第一世只一个祖宗,第二世有两个祖宗,第三世有四个祖宗,依此类推,第五世就有十六个祖宗。这样就形成了第五世书写最多,第一世只有为数不多几个字的局面。

当然,关于世系排列,也并非完全是一张纸排五世,我所知道的,也有排列四世的情况,这样操作,可能是更加节约纸张吧。

既然是竖版,文字当然是竖着排版。比如第一世记录,在最右边会有一世祖标记,接着就是一世祖名字,因为是家谱,就不会写上姓,接着写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比名字的字体要细,突出了名字的重要性。

世系记录的具体内容:世序、大名、长上情况、小名、字、出生日期、娶育情况、殁葬情况。如下图。世系记录的具体排列:父子源流要对齐,尊长分先后。如:甲是第三世五房的长子,就应该在第三世五房的下面对齐接着写,不可写到其他房头,也不可写到兄弟后面。如果需要提头换页,则具体内容写明了几世几房的第几子,查找起来也不会混乱。

相对而言,横版运用表格好像不伦不类一样,把修了几千年的谱牒横过来是一个巨大工程,同时也难以看习惯。

所以,我认为家谱中世系的排列竖版是最好的,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另一方面用表格五世排列的方式使阅读者一目了然。

再次,来拓展一下其他问题编写家谱的发起。编写家谱的发起,是一件大事情,并不是任何人想编写就编写的,而是有一定的发起方式和时间要求的。编写家谱的组织:必须由各庄德高望重的人组成谱局,并由有担当,有热情的知识分子(古时是大儒)主持全面工作。编写家谱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20年修一次,但在历朝历代更迭动荡期间,由于社会不稳定原因,时间也会有推迟。20年这个时间,我认为是比较科学的。家谱的具体构成:除了世系以外,家谱还有源流情况、旌表记录、名人记录、名家赞颂等等具体内容。家谱的历史意义:在家国天下的理念中,国谱没有记录详细的地方,家谱有会有详细记录,当然,家谱记录的是自己的先人,公正客观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好了,就写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古代社会,兄弟排名通常是根据年龄来确定的。根据传统观念,年长者应该得到尊重和照顾,年幼者则要尊敬长者并遵从他们的意愿。因此,作为兄弟姐妹中的年长者,有时候会被要求对年幼的兄弟姐妹负责,而年幼的兄弟姐妹则需要遵从年长的兄弟姐妹的意愿。

在某些文化中,如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氏族系统也会影响兄弟排名。在这种情况下,氏族的成员通常会按照家族的谱系来排定兄弟姐妹的顺序。另外,在某些贵族家庭,兄弟姐妹的地位可能由其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婚姻次序来决定。

总的来说,虽然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兄弟排名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基于年龄来决定的。

兄弟排名中的“伯、仲、叔、季”是指按照年龄大小排行,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次之为“仲”,再次之为“叔”,最小为“季”。这种排行方式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

“伯、仲、叔、季”这一用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据考证,这些称呼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宗法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家族财产和家族事务都由家长或族长来管理,而家族内部的成员也按照年龄和血缘关系来划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根据这一制度,长子继承家业,被称为“嫡长子”或“伯”,次子为“仲”,第三个哥哥为“叔”,排行最小的则为“季”。这种排名方式不仅帮助家族成员界定了彼此的身份和地位,也有利于家族内部的管理和传承。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了宗法制度的影响,但“伯、仲、叔、季”这一排名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依然被广泛使用。

在日本文化中,也有类似于“伯、仲、叔、季”这样的兄弟排名方式,被称为“长男、次男、三男、四男、五男,长女、次女、三女、四女、五女”。

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家族继承和管理权通常都由长子来继承。因此,长子在家庭中享有特别的地位和待遇,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次子、三子等后生兄弟则通常会按照年龄依次排行,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待遇要比长子低。

此外,日本家庭中还存在着“姐姐代理人”和“哥哥代理人”这样的概念。如果家庭中没有儿子,或者长子已经去世或不能担负家族继承和管理的责任,那么最大的女儿或次大的女儿就会被视为“姐姐代理人”,她将承担起代替长子的角色。同样地,如果家庭中只有一个儿子,那么他通常会被视为“哥哥代理人”,承担起家庭责任的重任。

总的来说,虽然不同文化中的兄弟姐妹排名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反映出了家庭、社会和文化中的特定价值观和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像“伯、仲、叔、季”这样的兄弟姐妹排名方式。但是,在一些西方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也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待遇。

例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Walter Toma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家庭序列理论”,长子/长女通常会被视为家庭中最有责任感和最能胜任领导和管理角色的人,次子/次女则会寻求与长子/长女竞争,排行最小的则会寻求独立和个人自由。

此外,在一些欧洲贵族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地位也会根据父亲或母亲的社会地位来确定。例如,在英国王室中,目前的王储查尔斯就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因此他将成为未来的国王,而他的弟弟安德鲁则排行第二,根据王室的传统,他的地位和待遇要比排行第三的弟弟爱德华高。

总的来说,虽然西方文化中没有类似于“伯、仲、叔、季”这样明确的兄弟姐妹排名方式,但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和家族背景仍然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家谱族谱格式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苏式、欧式、牒记式、和宝塔式。

1、苏式家谱格式

苏氏家谱格式,通常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2、欧式家谱格式

欧式家谱格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3、牒记式家谱格式

牒记式家谱格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4、宝塔式家谱格式

顾名思义,宝塔式家谱格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分别称呼为伯、仲、叔、季。如果有第五个兄弟,则成为少或者幼。少或幼并非排行第五的专称,而是最末的代称,如司马懿8个兄弟,被誉为“司马八达”,其排序分别是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这里的幼并非指排名老五。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别指代家中儿子的长幼顺序,也就是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扩展资料:

名字称呼为伯、仲、叔、季的原因:

伯,老大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长子,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仲,是老二。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季,是最小的。但也有例外,例如汉高祖刘邦,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大哥二哥是刘伯和刘仲,似乎应该称“叔”,但刘邦则被称为刘季,其实他下面还有个弟弟,名字刘交。

参考资料来云:-伯仲叔季

族谱中兄弟姐妹的排序的写法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一般来说,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只是这些家谱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历史上,孔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