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有权有势,为何不先除掉要杀自己的嘉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2收藏

和珅有权有势,为何不先除掉要杀自己的嘉庆?,第1张

中国古代自唐代开始,就没有权臣篡位的现象了。大臣想要把皇帝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唐代之前有这个现象,比如王莽、杨坚等人就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为什么自唐代开始就没有了呢?因为这一时期的丞相已经不是真正的丞相了,丞相的权力被分割了。

隋文帝杨坚画像

丞相是百官之长,地位仅次于皇帝,西汉时期,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皆担任过丞相,《史记·世家》中有《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绛侯周勃世家》等等,“世家”在史记中是诸侯王的传记,所以,西汉初期的丞相,其地位相当于诸侯。

在唐朝以前,宰相是可以开府的,相府是一个行政机构,丞相自辟僚属,对丞相府进行机构设置,皇帝的诏书要转发到丞相府,由丞相签署,当然丞相必须要按照皇帝的意图办事,但是,如果皇帝的诏书不符合祖制或者有不妥当之处,丞相是有权力驳回的,丞相也会对皇帝进行劝谏。自唐代开始,丞相已不能开府,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了。丞相角色的转变,其实还得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形成了外朝和中朝,中朝是皇帝的内廷,主要官员有侍中、常侍、散骑、将军等等,外朝就是三公九卿,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核心的行政机构,出现了中朝压制外朝的现象,后来,中朝的侍中、常侍、散骑等职位逐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等职,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名义上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但是其权力已被分割。

和珅画像

明朝还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但却不是丞相,“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内阁首辅是协助皇帝批答奏折的,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充任。清朝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清朝的丞相,但是,军机大臣的地位比内阁首辅的地位还要低,“跪受笔录”而已,完全遵循皇帝的旨意。

当然,身为军机大臣的和珅由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信任,权力非常的大,甚至连嘉庆皇帝都得听和珅的,在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清朝真正有实权的人是乾隆皇帝和和珅。和珅在武官系统中还安排了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但想要除掉嘉庆皇帝是不可能的。清朝的军机大臣只不过是“跪受笔录”而已,和珅的权力都是乾隆皇帝给的,即使掌握了部分兵权,也名不正、言不顺,自宋朝开始,调兵权和统兵权就是分开的,以文制武,明清时期,真正的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嘉庆皇帝画像

和珅之所以没有除掉嘉庆皇帝,反而被嘉庆皇帝除掉了,也与嘉庆皇帝的当机立断有关。

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和珅失去了皇权的支持,刘墉开始弹劾和珅,而之前的刘墉一直在装糊涂,从刘墉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权力来自于皇权这个事实,失去皇权支持的和珅,没有什么权力了,所以,刘墉才敢弹劾和珅。

为了除掉和珅,嘉庆皇帝还特意让和珅进宫,办理乾隆皇帝的丧事,等于是将和珅控制了起来,入宫以后的和珅,即使在朝廷有那么一点点权力,也施展不开手脚了。

受现代剧的影响,和珅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小丑。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和珅并非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英俊潇洒,很有才干。《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和珅列传》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表现了他的才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乾隆单独给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不怕他篡位?当年的鳌拜跟和珅比算个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黄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谋反的迹象吗?没有。有资料显示,乾隆、和珅曾对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负。

一。生平

和珅, 1750年--1799年,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1772年授三等的侍卫,1775年升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三月入军机。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其实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故根本不能称为宰相或中堂。

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 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珅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珅,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珅,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珅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贪污“十亿两”?

根据专家反复论证:和珅被抄家之时,家产总值实际数目大约为二千万两白银,但“十亿两”显然是夸大了。当时到后世的许多私家笔记中不少说和绅家财近十亿两,这很可能嘉庆散布的谣言,当然不用他亲自来干。嘉庆皇帝一句话,和珅就被拉下了马,并被社会上广泛地传播为历史第一贪官。历史是皇帝说了算,据清宫档案记载:嘉庆年间,国史馆撰写《和珅列传》,史官们把和珅的功与过几乎都略去不写,怕的是往乾隆和嘉庆两代皇帝脸上抹黑。这样的做法不能令嘉庆帝满意,于是国史馆的正副总裁被革职,换上了嘉庆的亲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和珅列传》并不能真正反应和珅的功过是非。

1。和珅家产为合理来源,最重要证据就是《清宫档案揭秘》一书。书中称,乾隆对和珅恩宠有佳,无功受赏有过不罚。且不说明里暗里的上百次赏赐,所谓几千万两中,有大批金银珠宝是乾隆赐给他的;

2。和绅是个大商人,把大量资产投入商业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官僚买办;

3。和绅本身极善理财,他的巨额财产中来自经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数十个重要官职,一个官职一份工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职,工资是多少?他就这一条,就吃饱了,何必贪得无厌。

5。他的儿子是丰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赐名,亲指的驸马爷。和珅的子孙就成了皇室宗亲。清朝一日不亡,他们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贵。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黄金、白银、各类古玩珍宝及家院府地的总价值一千多万两白银(仅为保守数字),至于婚礼上的礼单(结婚收礼总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连德高望重、从不送礼的军机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礼,别人还少得了吗? 皇帝最疼爱的小女儿进门了,这谱能不摆来吗?难道皇帝的女儿用宫廷的东西也犯法吗?至于那争论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银餐具,要真的贪污的话,他敢明目张胆地摆上桌吗?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宫廷借用的。

纪晓岚、刘庸等对和珅极度了解,又能天天见到皇帝,为什么不告发?难道仅仅是因为抓不到证据吗,还是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为什么嘉庆对外散布和绅“贪了十亿”这种谣言呢?是为了杀和绅名正言顺,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珅的俸禄、家产、皇帝的赏赐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块,离二千万两数目还差多少?古往今来,多少官职、经历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实贪污数目恐怕不止这些吧。

三。和珅与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关系

电视剧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明争暗斗,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和珅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小乾隆31岁,小纪晓岚26岁,小刘庸30岁,小王杰25岁。他们有这实力吗?纪晓岚只是个大学士,刘庸虽然在军机处,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务,王杰虽是状元,也不过是个大学士。他们三人虽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实,没有与珅直接碰撞的机会。 有资料表明,和珅、刘庸、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三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对头。和珅自己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他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子。他重视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官吏。当时,纪晓岚是编《四库全书》的副总裁,和珅是正总裁。夏天很热,和珅看着纪晓岚编书忙得满头大汉,便说,把外套脱了,穿一个大裤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来。纪晓岚是个黑胖子,怕热,就把上衣给脱了,长裤也脱了,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儿办公。见纪晓岚还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个人给他扇扇子。突然皇上来了,君前失仪是杀头之罪。和珅急忙让纪晓岚躲到了桌下。乾隆问,纪晓岚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了。皇上走后,纪晓岚马上从桌底钻出给和珅作揖道谢,称幸亏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这个脑袋能勉强保住,可能又得发配到伊犁充军去了。正是这样,纪晓岚、刘庸等人在他手下干得非常舒心,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刘庸比和珅大30岁,都能够心甘情愿听和珅调遣。

还有一次,他拼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张对缅甸开战。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谏,险些成为监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而对这一意见,刘庸、纪晓岚虽然不赞成,但也都对和珅由衷钦佩,多次到府上探望。 后来,和珅下狱,临死前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及壮志未酬的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 可是,某些历史学家,把纪晓岚的诗歪曲,说什么,那是和珅写的,说和珅将来死后要变成慈禧复仇,让清朝灭亡。不能不佩服这些所谓历史学家,慈禧掌权之前,清朝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犯,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与慈禧无关洋人已经吃了一口中国这快肥肉,会轻易走开么?不可能的,还会找各种机会继续来犯,因此,后来的洋人侵略与慈禧无关的,是中国的国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决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还有君主立宪。慈禧确实要更换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许,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错误是支持议和团,对抗八国联军,但是,八国联军只是在中国呆了几个月。而抗日战争呢?日本竟然侵占中国大量土地达八年之久。可以说,没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国时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于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外交,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他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证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中国留下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英国的产品不能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规模出使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新局面。从这一事件上看,说清朝闭关锁国是错误的,后来的鸦片战争更是因为清朝的茶叶等贸易对英国出超而引起来的。但是,某些历史学家们依然在不顾事实,继续编造清朝闭关锁国的谎言。

马戛尔尼一行800余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天津官吏毫无拘束地仔细察看英国人的一切东西。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他们和欧洲人相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国绅士们:举止潇洒,对人一见如故—但是,内心却是孤芳自赏,并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哪个时候的中国人绝对不象现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样,他们有绝对的自信,把洋人当新奇的东西来观赏,甚至嘲笑英国人,比如对他们的发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现在不一样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 哪里会嘲笑洋人啊,他们会给洋人献花,甚至亲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历史沧桑啊。

在天津接待马戛尔尼一行的钦差大臣徵瑞和直隶总督梁肯堂对英国人的行为十分震惊。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赐的,这些英国人不问问就吃,胃口极好。本以为他们也会像中国人那样在菜上来时跪倒在地。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随后在给热河的奏折中悄悄地提了一笔:贡使“向上免冠叩首”。这后两字是表示磕头的固定说法。但不拜倒怎么“叩首”呢?

和珅身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敏锐地感觉到了奏折中关于“叩首”中存在问题,立即提笔写信给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向闻西洋人国俗不知叩首之礼。而该督等折内声叙未能明晰,遂指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还进一步说明,如果马戛尔尼真先磕了头,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头,那就应该告诉他,他应该遵守一切朝贡者、甚至藩属国王觐见皇帝时都应遵守的礼仪。和珅要求马戛尔尼及其所有随从在将来面见乾隆的时候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的“钦使”,不同意行这么重的礼节,中国政府中的多位官员同英使交涉都无功而返。就连和珅亲自出面说服教育也是无济于事。乾隆皇帝震怒异常,立即发布圣旨。圣旨中说到:

“此次英吉利国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胜,观看伎剧。并因其航海来朝,道路较远,欲比上次更加恩视。今该使臣到热河后,迁延装病观望,许多不知礼节。昨令军机大臣传见来使,该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来,并呈出一纸,语涉无知。当经和珅面加驳斥,词严义正,深得大臣之体。现令演习仪节,尚在托病迁延。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京中伎剧,亦不预备,俟照例筵宴,万寿节过后,即令该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后,……王大人应照行在军机大臣传见之礼,按次正坐。使臣进见时,亦不必起立,止须预备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该国贡物业经装好安设,自可毋庸移动。其发去应赏该国王物件即于是日陈设午门外。令其下人并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进贡件已谕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为照料,赍发起身。该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回銮接驾。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代之礼,以示体制。此驾驭外藩之道宜然。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见了和珅之后,在和珅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主意,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为此和珅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缜密的礼仪程序表呈递给乾隆御览。

“臣和谨奏:窃照英吉利国贡使到时,是日寅刻,丽正门内陈设卤薄等大驾,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齐集。其应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带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诚殿铺设毕,仍退出,卯初,请皇帝御龙袍褂升宝座,御前大臣蒙古额附,侍卫仍照例在殿内内翼侍立,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侍卫亦照例在殿外分两翼,侍卫内大臣带领豹尾枪长靶刀,侍卫亦分两班站立,其随从三五大臣、九卿,讲官照例于院内站班,臣和同礼部堂宫率钦天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国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头号礼,毕。其应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带领该贡使于西边二排三米,领其叩头入座,俟令侍卫照例赐茶,毕。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舆。臣等将该贡使领出,于清音阁外边伺候,所有初次应行例尝该国王及贡使各物,预先设于清音阁前院内,候皇上传旨毕,臣等带领贡使,再行瞻觐。颁尝后,令其向上行谢恩礼毕,再令随班入座,谨奏。”

从和珅的奏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在气势汹汹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尊严,也让乾隆皇帝感到高兴。乾隆皇帝又发圣旨:

“昨因英吉利国使臣不请礼节,是以拟于万寿节后即令回京……今该使臣等经军机大臣传谕训诫,颇知悔惧。本日正副使前来,先行谒见军机大臣,礼节极为恭顺。伊等航海远来,因初到天朝,未谙体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诚心效顺,一遭天朝法度,自应仍加恩视。”

很快,接见仪式就按照和珅设计的那样顺利结束了。有关这次庆典,中国史书记载到:“上御万树园大幄次,英吉利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贡斯当等人觐。并同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贝勒贝子额驸台吉,暨缅甸国使臣等赐宴,赏赉有差。”后面还附有一首御制诗,纪念英国人的“臣服”。诗是这样开头的:“博都雅昔修职贡,英吉利今效尽诚”。

英国使节在进见乾隆之后,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第二、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第三、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第四、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第五、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第七、最后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情报工作:“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乾隆对租界一事不屑一顾,派和珅去打发他们回去。

和珅得到报告说英国人因远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经病了三人。这是浙江巡抚的长麟报告英国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县。据夷官回称:‘我们前蒙贡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国,实愿及早开行;惟因病人尚未痊愈,恳恩准令暂缓数日。’臣验明病夷尚有20余名,现在医治未痊属实。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该夷等妄生疑惧。臣当即传谕该夷,尔等不服水土,既然恳求圣恩要在浙江医治,大皇帝矜恤尔等至优极渥自蒙恩准。并遵旨传谕该夷,以尔国贡使奏称尚有夷官一名吗庚哆嘶欲在浙江置买茶叶,顺带回国,已蒙大皇帝恩准,并蒙格外加恩免其赴关纳税。宣谕之际,众夷人同声感颂欢忭之情动于词色。”

和珅以此为借口,和蔼地打发马戛尔尼回国。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能轻易回国,他说了几句表示谢意的话之后,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拟好、现在又经过修改的条约,共有如下的六条:

第一、准许英人在舟山、宁波、天津三处贸易;

第二、准许英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给英人一个小岛,以供他们停泊船只,存放货物;

第四、在广州附近也设立这样一个小岛;

第五、免除或减少英国由澳门贩入中国货物的关税;

第六、中国海关公布税则,以便英国商人照章纳税。

和珅接过英使的文书后,不卑不亢地说:“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国国土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马戛尔尼连忙说:“不是,如果贵国有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商量。”和珅接着说:“贵国要求使用中国的土地又不许我们设防,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拿来商量呢?”一句话,说得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了。和珅见气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来乾隆赐与英使的礼物一件向马戛尔尼说其妙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礼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马戛尔尼乐得不知所已,早把刚才的不愉快忘记了,将条约的事搁到一边,暂且不提。

2009年10月某日,一份与以上清单不大相同的“和珅抄家清单”现身江苏如皋,据收藏它的戴时祥说,这是扳倒和珅以后,嘉庆皇帝“赏赐”给他的祖先戴联奎的。  戴时祥说,这份《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藏品是他先祖戴联奎留下的。据史料记载,戴联奎字紫垣,1751年生于如皋如城冒家巷一个仕宦之家。幼读诗书,聪慧过人,15岁时已有诗集行世,有“东皋文童”的美称,17岁中解元,23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礼、吏、户、兵部尚书。1822年二月初四,戴联奎因病去世,享年72岁。当时的道光皇帝深感痛失一位贤臣诤臣,宣旨葬于江苏如皋东陈张草港,以宰相规格葬之,并派大臣致祭。《戴联奎家谱》记载了当时的葬礼概况:“茔地九十步,封丈有六尺,环以垣。石人,望柱,暨虎、羊、马各二。墓门,勒碑(螭首),有石刻墓志埋于墓内。”(注:五尺为步,即茔地45丈,堆上为坟口“封”,即坟高一丈六尺。周围有墙。望柱即华表,类似天安门前石柱。墓碑顶上刻有类似龙的动物)。戴联奎生前藏品,乾隆、嘉庆、道光帝三任皇帝的圣旨及所赐古玩古董,共用38条木船运至如皋。戴时祥说,此次曝光的和珅抄家清单也在其中。  令人遗憾的是,这份《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在藏匿过程中受损严重。戴时祥说:“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躲避造反派的打砸抢烧,祖父和父亲将它藏在楼梯夹层里。清单因长久秘藏和受潮,已是斑斑驳驳、满目疮痍。戴时祥说,祖父知道这份清单的珍贵,于是把上面的内容誊抄下来。目前,清单原件移交有关文物部门评估价值。

和珅有权有势,为何不先除掉要杀自己的嘉庆?

中国古代自唐代开始,就没有权臣篡位的现象了。大臣想要把皇帝除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唐代之前有这个现象,比如王莽、杨坚等人就是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