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派造句(大约30个左右)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用九派造句(大约30个左右),第1张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2、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 

3、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务科一名负责人对九派新闻记者称。

4、来了一个巅覆性的大转身

信徒成份更是三教九派无所不包

信徒们对于教中的“最高存在”。

5、戴宗被蔡九派往京城送礼给父亲蔡京

却在梁山泊朱贵开的酒店中

被人下蒙汗药逮住。

6、茫茫九派流诛月,沉沉一道穿东西。

7、但是他毕竟是诗人

云横九派的不断纷争和浪下三吴的无限江山不断让他有乘黄鹤而去、羽化登仙的遐想。

8、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8、lishixinzhi-造句大全

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9、李涛

看在你我同属九派之一

也看在你儒云轩和本派是攻守同盟的份上

只要你交出凝灵草和千幻灵狐

我可以答应

炼出的筑元丹

分你们一人一颗。

10、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山岧峣兮乃逼天,云微濛兮后兴雨。实览历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想玉颜兮有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萧统 

11、广义云天门

有着无数的修真家族

这些家族犹如恒河沙数

数都数不清

与十宗九派关系错综复杂

利益牵涉甚广。

12、阮航修为暴增

引起了他人的觊觎之心

古人云

怀璧其罪

今日九派老祖联手布下困仙大阵

便是想要夺取他手中的九龙鼎。

13、家谱记述

父母毛贻昌和文七妹在家谱中排为“十九派”

属“二十派”。

14、然而一次意外

却让他失去了宝贵的男儿身

更莫名其妙的被人捉去做了盗宗九派之一的少主。

15、渐渐的妖兽已不足以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反之人类之间却分出了五门九派

陷入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局面。

16、逼得四大宗派举派迁移

死伤无数

放下一切恩恩怨怨

与其余五大宗派结成九派同盟

共战大敌。

17、一代魔头

先为采花*贼

后为武林至尊

犯下罪孽无数

十年前被九派高手围攻落入万丈崖底。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毛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这便是后来带领中国***抗击日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创建新中国的毛主席。

从毛泽东的出身来看,并不是世家大族,也不是权贵大亨,而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到底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领袖以及时代的风流人物的呢?

关于毛主席青年时期以后的经历,我们应该算是很熟悉了,还记得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以及最近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之类。 前者主要讲述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历程,也是他政治主张、思想的萌芽时期,后者讲述了他从湖南师范毕业后创建新民学会,接触探索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的过程, 这便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至于青年以后,我们都通过很多红色电视剧、**书籍等知道毛泽东相继参加了中国***,组织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带领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八年抗战,然后又进行了为期四年解放战争,成立新中国,领导建设新中国……

然而,关于毛泽东的少年时期,我们也许知道的并不多,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拥有一个怎样的少年时期,是一帆风顺还是艰辛曲折呢?

在毛泽东出生之前,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那时的医疗条件还很欠缺,为了给家庭和社会多添劳动力,都是鼓励多生多育,自然更没有什么优生优育的观念了,新生儿夭折是很常见的事。所以毛泽东一出生,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作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娘家在湘乡县唐家托(后改为棠桂阁),同韶山冲只有一山之隔,相距十余华里。她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潭三兄弟。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少年毛泽东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素勤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灾荒年月,常背着丈夫送米给逃荒的人。平时还虔诚地烧香拜佛,把“积德行善”、“因果报应”一类的信念灌输给毛泽东和孩子们。

由于这些影响,毛泽东和母亲的感情很深,可以说母亲对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影响也是最大的。

虽然少年毛泽东未必懂得多少佛教的道理,但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从小同情贫弱,乐于助人。

有一回,附近一个毛姓农民,曾收下定金把猪卖给了他的父亲毛顺生(毛贻昌,字顺生)。过几天父亲派毛泽东去赶猪时,猪价已涨了。这个农民叹气,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还说少了几块钱对富人不打紧,对穷人家里却是个大空缺。毛泽东听后就把这桩买卖退掉了。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说: “一个为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毛泽东在其童年就倍受母亲的钟爱,与之恰成对比的是,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

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十七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家里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增加到二十二亩,每年能收八十担稻谷。湘潭有着在湘中很有点影响的米市。毛顺生善于经营,后来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个财东了。

毛顺生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精明的人。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对毛泽东来说,却促成了他最初的反抗心理。

在毛泽东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严厉和有一定能力的人,可是毛泽东并不打心眼里敬佩他。因为他觉得父亲虽然有生意头脑,却没有母亲那种慈悲之心,更没有心系贫苦大众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大格局。

毛泽东对父亲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地抗婚了。十四岁那年,毛顺生给他包办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实际上是为家里添个劳力。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和她同居。父亲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

毛泽东在十七岁之前,一直生活在韶山冲那一块儿狭小的地方,期间只接受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教育,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孔夫子”教育,期间,他看了很多的课外读物,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接受教育之外,他还帮助父母干很多农活。

后来由于大趋势慢慢的西学东渐,毛泽东开始有机会在县城新式小学堂接受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

一九一〇年,毛泽东说服父亲,对父亲说出去求学有利于他更好地掌握生财的本领,于是父亲同意他走出去。

这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像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侵删)

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来源有五: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 ,又迁都于楚丘 ,后又迁都帝丘 ,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分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文姓家谱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宗族字派

字辈:

江右文氏通谱新字辈:常弘先祖德,仁义礼智信,风节贻泽远, 达,千石竹枝青,万山松柏劲,江右云天高,世代有才俊。

山东莱阳文氏字辈:硕贵时恩,起丰玉同,洪献志瑞,林甫春荣。

湖南长沙文氏字辈: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锡福,友孝忠烈,英贤蔚起,名振楚泽,学修登仕,经纶 。

河南固始文氏字辈:世承忠绪,永传饴芳,克清先泽,雍冠伯良。

四川广安文氏字辈:国正天心顺,三清大道成,翠荣光明显,祥瑞献朝廷。

四川富顺文氏字辈:绍义通天达,永远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纲纪,德政光明廷,丹青万代传,遵守先哲志,定为上国旨。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启景才彦,承实良国,正天一永,士大光明,远传光泽,化成学兴,嘉德可绍,通显世登。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希光维宗毓,志学承先圣,怀德培祖基,诗书启后裔。

四川开县、重庆静观等地文氏字辈:至德自尊崇,思承奉圣廷,一必存忠孝,节义正纪伦,燕翼贻谋厚,成功锡庆频,真诚能续序,雍睦本仁亲,诗书敦世业,礼乐裕家声,大振冠裳泽,元勋百代新。

重庆万州文氏字辈:时运星方朝,应正永廷之,化启传家祚,思宗绍树宏,富有仁承宪,长才佐建帮,同培光世德,远大作贤良。

湖南雅安文氏字辈:通明必珠,应之朝在(存),登耀全启,永尚中(光)希。

湖南耒阳文氏字辈: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泽,诗书显义方,家修廷可献,体立运行臧,万代贤才盛,登朝庆赞襄。

湖南攸县文氏字辈: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礼秉义,正家有方,远绍祖志,观国之光,遵乃彝教,受泽孔长。

湖南衡山文氏字辈:廷继尚正,应开以大。锡贤明祖德,勤宣庆绪长,诒经宏嗣业,继远灿彝章。

湖南湘乡文氏字辈:大明嘉应国,万年道德绵,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诗书徽甲第,礼乐绍薪传,在昔垂忠义,克绳仰象贤。

湖南泸溪文氏字辈:盛景宏开,兴启体元,名贤长庆,荣华万年。

湖南石门文氏字辈:必单景志昌,万国星成运,阐之士光明,盛世振选学,定继良忠敬。

湖南澧县文氏字辈派:光明家风振,学定继良忠。

湖南桃源文氏字辈:必发公派:光明盛世昌隆际会忠。必达公派:机儒起南国道承先正。大任公派:嗣臣士之上锦绣光愈隆丕振忠。合谱字辈: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黑龙江哈尔滨文氏字辈:嘉志开福业,立道继士长,子承佩仕德,怡祺振永昌。

辽宁大连文氏字辈:世殿先钟治,安怀永化成,顺心增基业,元士复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辈:新华传家本,贤才继世生,弘勋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广西玉林文氏字辈:绍宇兴岐鸿业远,丕基信国慈钦长。

贵州长顺、广西凌云文氏字辈:尚现朝华应,天国金洪世,启永庭昌光,开顺克如兴。

贵州大方文氏字辈:天玉德中达,子开朝显昌,洪隆铁先广,永远振家邦。

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祜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满了正气,不贪图高官厚禄,一生抗敌,这是他爱国热情的最本质表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知识分子如此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文强(1907-2001)。文强是一位经历极为特殊的老人。他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本人是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 的表弟,文强17岁拜见过中山先生。文强还是 的亲戚。他说自己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毛主席是他的表兄。他和 的弟弟毛泽覃感情最深,中学毕业后,两人曾乘同一条船去报考广州的黄埔军校。文老考上了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期,与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李大钊的侄子李运昌等为同班同学,而毛泽覃则进了 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强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5年到广州后由周恩来介绍转为中国 员。在广州,他还应邀和周恩寿一起参加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与周恩寿一起送给新郎新娘的贺礼是条幅,上书“花好月圆人寿”。那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教官,而校长是蒋介石。文强还是林彪的班长,因林彪枪支走火和林彪打过架。在加入中国 后,又由邵力子介绍加入 ,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任贺龙领导的20军第三师的党委成员、少校连长,以后随部队转战到四川,担任过 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红一师师长兼政委,领导四川23个县,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成功越狱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影响而离川到沪,在寻找周恩来申诉未找到人下脱党。无奈中,经 著名将领程潜、张治中等黄埔教官的介绍,加入了 。抗战期间受到戴笠重用,加入军统,并领导军统在敌后上海搞情报和策反,得到日本进攻珍珠港情报,可英美不相信。期间拒绝了 要求其再回去的说词。抗战胜利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文强为中将。戴笠死后,文强脱离军统,在其父老朋友程潜下面任办公厅主任,1948年杜聿明一定让他去徐州当副总参谋长,在淮海战役被俘。1975年获得特赦,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书信来看,所署名字便有毛泽东、毛三石、泽东、润之、润芝、杨子任等10余个。 1893年12月26日清晨,毛泽东在韶山冲出生。父亲毛顺生与母亲文七妹在此之前已生过两个男孩,都夭折了,对毛泽东的到来,全家倍加呵护。1898年毛泽东5岁,为祈求长命富贵,母亲文氏领着他来到韶山观音石前焚香跪拜,认了“石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从此,父母家人以及乡人都叫他为“石三”或“石三伢子”。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因其仰慕梁启超(号任公),便以“子任”为笔名。1915年下学期,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其思想深受杨怀中老师的影响。杨是理学家,崇拜胡林翼。一次毛泽东写信给杨先生,署名“毛学任”。杨问“这是何意?”毛答:“学梁任公。”杨随即拿出一部《胡文忠公全集》送给毛,要他学习胡林翼(字润芝)。毛反复阅读此书后,改字为“学润”。杨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尊敬胡林翼,就改字润芝好了。”于是毛泽东又改字润芝或写成“润之”,有时还写作“永滋”、“咏滋”、“咏芝”或简写成“润”,这大多为近音所致。 “毛泽东”名字的来历,查阅《毛氏族谱》,有如下记载:震房竹溪客卿派下系表(第二十派)毛贻昌(顺生):子三。长子: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字咏芝,行三。清光绪十九年癸已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旧时各宗族给儿孙辈起名均按辈份,毛家给子孙起名,也是严格按《毛氏族谱》既定谱系,即按长幼在谱系中取相应的一个字。 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创修《族谱》时,从第七代起(太华公为第一代),制定了固定谱系,恰为一首五言诗:立显荣朝土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毛泽东的辈份为诗的第三句,属“泽”字辈,故应取“泽”。至于“东”,古人以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伯仲叔季,取其老大之意。毛泽东虽排行第三,却为兄弟中居长,理当为“东”,这便是毛泽东(正名)的由来。 大文豪郭沫若出于对毛泽东的无限敬佩,曾挥毫作对,把“泽东”和“润之”四字,分别巧妙地嵌在联首和联尾:泽及中华,十亿万人民皆被润。东升红日,五千年瘴气尽收之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分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文姓家谱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宗族字派

  字辈:

  江右文氏通谱新字辈:常弘先祖德,仁义礼智信,风节贻泽远,紫阳耀邦达,千石竹枝青,万山松柏劲,江右云天高,世代有才俊。

  山东莱阳文氏字辈:硕贵时恩,起丰玉同,洪献志瑞,林甫春荣。

  湖南长沙文氏字辈: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锡福,友孝忠烈,英贤蔚起,名振楚泽,学修登仕,经纶华国。

  河南固始文氏字辈:世承忠绪,永传饴芳,克清先泽,雍冠伯良。

  四川广安文氏字辈:国正天心顺,三清大道成,翠荣光明显,祥瑞献朝廷。

  四川富顺文氏字辈:绍义通天达,永远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纲纪,德政光明廷,丹青万代传,遵守先哲志,定为上国旨。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启景才彦,承实良国,正天一永,士大光明,远传光泽,化成学兴,嘉德可绍,通显世登。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希光维宗毓,志学承先圣,怀德培祖基,诗书启后裔。

  四川开县、重庆静观等地文氏字辈:至德自尊崇,思承奉圣廷,一必存忠孝,节义正纪伦,燕翼贻谋厚,成功锡庆频,真诚能续序,雍睦本仁亲,诗书敦世业,礼乐裕家声,大振冠裳泽,元勋百代新。

  重庆万州文氏字辈:时运星方朝,应正永廷之,化启传家祚,思宗绍树宏,富有仁承宪,长才佐建帮,同培光世德,远大作贤良。

  湖南雅安文氏字辈:通明必珠,应之朝在(存),登耀全启,永尚中(光)希。

  湖南耒阳文氏字辈: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泽,诗书显义方,家修廷可献,体立运行臧,万代贤才盛,登朝庆赞襄。

  湖南攸县文氏字辈: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礼秉义,正家有方,远绍祖志,观国之光,遵乃彝教,受泽孔长。

  湖南衡山文氏字辈:廷继尚正,应开以大。锡贤明祖德,勤宣庆绪长,诒经宏嗣业,继远灿彝章。

  湖南湘乡文氏字辈:大明嘉应国,万年道德绵,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诗书徽甲第,礼乐绍薪传,在昔垂忠义,克绳仰象贤。

  湖南泸溪文氏字辈:盛景宏开,兴启体元,名贤长庆,荣华万年。

  湖南石门文氏字辈:必单景志昌,万国星成运,阐之士光明,盛世振选学,定继良忠敬。

  湖南澧县文氏字辈派:光明家风振,学定继良忠。

  湖南桃源文氏字辈:必发公派:光明盛世昌隆际会忠。必达公派:机儒起南国道承先正。大任公派:嗣臣士之上锦绣光愈隆丕振忠。合谱字辈: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黑龙江哈尔滨文氏字辈:嘉志开福业,立道继士长,子承佩仕德,怡祺振永昌。

  辽宁大连文氏字辈:世殿先钟治,安怀永化成,顺心增基业,元士复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辈:新华传家本,贤才继世生,弘勋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广西玉林文氏字辈:绍宇兴岐鸿业远,丕基信国慈钦长。

  贵州长顺、广西凌云文氏字辈:尚现朝华应,天国金洪世,启永庭昌光,开顺克如兴。

  贵州大方文氏字辈:天玉德中达,子开朝显昌,洪隆铁先广,永远振家邦。

  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祜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满了正气,不贪图高官厚禄,一生抗敌,这是他爱国热情的最本质表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知识分子如此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文强(1907-2001)。文强是一位经历极为特殊的老人。他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本人是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毛泽东的表弟,文强17岁拜见过中山先生。文强还是毛泽东的亲戚。他说自己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毛主席是他的表兄。他和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感情最深,中学毕业后,两人曾乘同一条船去报考广州的黄埔军校。文老考上了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期,与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李大钊的侄子李运昌等为同班同学,而毛泽覃则进了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强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5年到广州后由周恩来介绍转为中国***员。在广州,他还应邀和周恩寿一起参加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与周恩寿一起送给新郎新娘的贺礼是条幅,上书“花好月圆人寿”。那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教官,而校长是蒋介石。文强还是林彪的班长,因林彪枪支走火和林彪打过架。在加入中国***后,又由邵力子介绍加入国民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任贺龙领导的20军第三师的党委成员、少校连长,以后随部队转战到四川,担任过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红一师师长兼政委,领导四川23个县,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成功越狱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影响而离川到沪,在寻找周恩来申诉未找到人下脱党。无奈中,经国民党著名将领程潜、张治中等黄埔教官的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抗战期间受到戴笠重用,加入军统,并领导军统在敌后上海搞情报和策反,得到日本进攻珍珠港情报,可英美不相信。期间拒绝了中共要求其再回去的说词。抗战胜利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文强为中将。戴笠死后,文强脱离军统,在其父老朋友程潜下面任办公厅主任,1948年杜聿明一定让他去徐州当副总参谋长,在淮海战役被俘。1975年获得特赦,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来源有五: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分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文姓家谱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祜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满了正气,不贪图高官厚禄,一生抗敌,这是他爱国热情的最本质表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知识分子如此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文强(1907-2001)。文强是一位经历极为特殊的老人。他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本人是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毛泽东的表弟,文强17岁拜见过中山先生。文强还是毛泽东的亲戚。他说自己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毛主席是他的表兄。他和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感情最深,中学毕业后,两人曾乘同一条船去报考广州的黄埔军校。文老考上了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期,与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李大钊的侄子李运昌等为同班同学,而毛泽覃则进了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强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5年到广州后由周恩来介绍转为中国***员。在广州,他还应邀和周恩寿一起参加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与周恩寿一起送给新郎新娘的贺礼是条幅,上书“花好月圆人寿”。那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教官,而校长是蒋介石。文强还是林彪的班长,因林彪枪支走火和林彪打过架。在加入中国***后,又由邵力子介绍加入国民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任贺龙领导的20军第三师的党委成员、少校连长,以后随部队转战到四川,担任过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红一师师长兼政委,领导四川23个县,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成功越狱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影响而离川到沪,在寻找周恩来申诉未找到人下脱党。无奈中,经国民党著名将领程潜、张治中等黄埔教官的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抗战期间受到戴笠重用,加入军统,并领导军统在敌后上海搞情报和策反,得到日本进攻珍珠港情报,可英美不相信。期间拒绝了中共要求其再回去的说词。抗战胜利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介石,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文强为中将。戴笠死后,文强脱离军统,在其父老朋友程潜下面任办公厅主任,1948年杜聿明一定让他去徐州当副总参谋长,在淮海战役被俘。1975年获得特赦,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的深秋,在湖南省湘潭市的韶山乡韶山村有个叫上屋场的地方。在它西侧有一间茅草屋,一位老人正在门前徘徊,不时地停下来看向远方,似乎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老人已经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了。走累了就坐在门槛上,抽着烟袋,思绪万千。

“毛大爷,您的信!!”

老人听到这声呼喊,激动万分。赶忙起身后,用兴奋到颤抖的双手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了这封信。

等邮递员走后,他如获至宝一般,小心翼翼拆开了信封。思索片刻之后,他下定了决心,无论这封信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他都会欣然接受。他喊来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一字一句地读给自己听:

“毛爱桂叔叔:

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多年不见,甚为高兴。要你儿子出来搞一点随时随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兴。可向所属当地机关申请。

毛泽东

1952年10月10日 ”

听完这封信的内容老人哭了,这是喜极而泣的泪水。有了这封信,儿子毛泽林的工作就有了着落,一家人的日子也就有了奔头。

而这位老人就是信中提到的毛爱桂先生,写这封信的人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韶山的亲朋好友得知他当了国家主席,纷纷找毛主席安排工作、解决读书问题或者其他困难,但是, 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 。韶山曾流传着: “毛主席难求!”

然而毛主席却 史无前例 地给这位毛爱桂先生 “开了后门”

那么,这位被毛主席称为叔叔的毛爱桂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千丝万缕?又为什么能让毛主席为了他而破例?

要想了解到这一事情的真相,不得不从他二位的不解之缘讲起。

毛爱桂的祖父叫做毛祖富。也许是命运捉弄人,他虽然名字里带了个富贵的意思,可自己家几代都是穷人,早年便迫于生计将自家的几间屋子卖了一半给了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

后来毛泽东一家便迁居到了这里,和毛爱桂一家成了邻居。 毛爱桂从祖父毛祖富、父亲毛恩苞到自己,三代与毛泽东一家为邻居。

后来毛泽东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把茅草房翻新成了瓦房,毛爱桂家依旧住在毛泽东旧居西头几间茅草房里,与毛泽东家共用一个堂屋。

两家人的关系很好,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玩,可以称得上是世交了。

毛爱桂的母亲肖母和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 时常互相照顾,一起下地干农活,关系很好。这也就注定了毛泽东和毛爱桂后来的缘分。

有一次,文七妹生病了,患上了淋巴结核,身上长了很多脓疮。家里没有其他人能照顾文七妹,肖母知道后,亲自来给文七妹擦拭身体,还帮着照顾毛泽东兄弟几个,一直到文七妹康复。 后来毛主席没有拒绝毛爱桂的请求大概也是为了还肖母的恩情吧。

1920年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去世了 ,而此时的毛泽东还在北京处理政务。在当年,交通条件有限,毛泽东也因此没能及时返家, 他父亲的后事大多也都由毛爱桂一家帮忙料理。

毛爱桂的父亲毛竹平同样走得早。在他去世后,毛爱桂一家彻底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迫于生计,便与毛泽东一家商量,要将剩下的茅草屋也卖给毛泽东家。

正逢毛泽东回家探亲,却发现邻居家的孤儿寡母正准备收拾行李,迫于生计卖了祖屋,而买主正是自家弟弟时,连忙阻止了邻居和家人。

毛泽东又拿出了一笔钱送给毛爱桂家,这才让毛爱桂家不至于沦落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地步,从而渡过了难关。

当时的毛泽东已接受了先进的共产主义、 社会 主义思想的洗礼 ,心中已有了坚定的革命理想。

这样让穷人家流离失所的举动,是毛泽东决看不下去的。毛泽东这次回来正是为了将无产阶级先进的革命新思想传播给家乡的亲朋好友们。

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生于1895年,和毛泽东是“青梅竹马”。 毛泽东这次的慷慨解囊,也让他成为最早接受新思想的一员。 而毛爱堂与毛泽东的交往,也促成了毛爱桂与毛泽东的相识。

此时正是1925年, 毛泽东带着妻子杨开慧 回到老家,正试图在韶山秘密开展农民运动。

为了商量具体该怎么向乡亲们叙说,毛泽东想了个好办法——找了几位和自己关系亲近、又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亲友,聚在一起 “搓麻将”

钟志申、庞叔侃、毛新梅和李耿侯等人也在此时秘密加入中国***,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此成立了 。最早接受新思想的毛爱堂自然也在其中。

毛爱桂这时才 11岁 ,常常跟着哥哥到处跑。虽然他不明白几个大哥哥在干什么,但是毛泽东看到了毛爱桂的机灵劲。 

在一个跟平常一样的日子里,毛泽东摸着毛爱桂的头说:“爱桂叔叔,你想不想帮我和你哥哥做一件事?”

毛爱桂眨着懵懂的大眼睛,问道:“什么事?”

毛泽东严肃地说:“我和你哥哥在屋里说话的时候,你就站在屋外,看到有陌生人来,如果是饭点你就喊‘ 吃饭了’ ,不是饭点你就喊 ‘打山歌’ ,你晓得打山歌吗?”

毛爱桂认为这是一个类似于捉迷藏的 游戏 ,立马来了精神说道:“晓得晓得。”

就这样 毛爱桂担任起了放哨的任务,成为了一个“小哨兵” 。在毛爱桂放哨期间,毛泽东等人的秘密会议从来没有被敌人发现,毛爱桂这个 “小哨兵” 可以说是相当称职了。

不久,毛泽东他们为了传播新思想便办起了农民夜校。大哥也要求毛爱桂去听。不光是毛爱桂这样的小孩子,还有不少长辈也参加了夜校,最终成为了毛泽东掀起农民运动的火种。

随后,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前往广州参加大革命。毛爱堂也追随毛泽东背井离乡,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 毛爱堂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直到在长征途中下落不明。

自此毛爱桂再也没有了哥哥的消息,也数十年没有见过毛泽东。但毛泽东所种下的革命火种却正在韶山这片土地上生机盎然地成长着。

除了毛爱桂的哥哥参加了革命,其他人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毛泽东。

毛爱桂还有一个姐姐叫毛春秀 ,和毛泽东是同年生人。自从毛春秀嫁到 李澍村 家后,李家就成了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工作期间回韶山的一个歇脚点了。

其中 李澍村的弟弟李远知、李澍林也都参加了革命

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 1940年在永义亭附近的思三高小读书,毛春秀就负责料理他的日常用品和衣物,并把党组织寄来的救济金转交给 毛楚雄的外婆周陈轩

大革命时期,毛爱桂的母亲也是受到了毛泽东的影响,便报名参加了当时的革命工作,还当了 韶山第三乡的妇女主任

被国民党迫害,颠沛流离,眼睛受伤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许克祥 得到了情报——毛泽东在韶山老家。许克祥立即带兵抓捕毛泽东。

毛泽东得到了消息,在临走前嘱咐毛爱桂一家赶紧收拾东西离开,避免受到牵连。肖母见状急急忙忙收拾了点衣物就带着孩子离开家了。

没过多久钱就花完了,只能和孩子靠捡垃圾勉强不饿死。由于营养不良,毛爱桂支撑不住得了一场大病。

自此,眼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看东西都模糊不清,但是暂时还能正常生活。

到1930年,韶山的风头慢慢弱了,毛爱桂一家才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回到了家乡。毛爱桂娶了媳妇,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本该过着属于自己平凡生活的毛爱桂,却一直有件心事未了——那就是哥哥毛爱堂的下落。

1949年8月9日,湘潭迎来和平解放 ,这里是 革命的摇篮,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 ,韶山人民怀揣着无比激动的热情,在街上载歌载舞,欢庆解放。

毛爱桂也激动的热泪盈眶,革命胜利了,毛泽东成了毛主席,闹革命的哥哥也该回家了。

然而,等了一年,也没看到毛爱堂的身影。

给毛主席写信,打听哥哥消息

这一年,湖南遇上春耕大旱。毛主席怕百姓过得不好,就让 毛岸英借给外祖母杨老太太过寿 之机回湖南省亲。

在岸英离开北京的时候,毛主席特意嘱咐: “一定要回乡去看看老家的邻居毛爱桂,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帮扶一下。”

5月19日,毛岸英带着主席的嘱咐来到与韶山冲一山之隔的张旭冲,拜访了毛爱桂一家。毛岸英看到毛爱桂的眼睛几乎要失明了,十分困难,家里的伙食很差,十分难过,就掏出一叠钱给毛爱桂,并且安慰他说: “土改分到田后以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毛爱桂感激之余,依然惦记着自己杳无音信的哥哥,便拜托毛岸英帮忙打听毛爱堂的下落。毛岸英此时有工作在身,但对他很是很同情,便鼓励他给毛主席写信寻求困难上的帮助。

毛爱桂别无他法,只好找人代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主席。他没有讲生活上的困难,只是打听哥哥毛爱堂的下落。

毛主席的回信,毛爱堂的下落

信寄出后,毛爱桂的心里还是没底的。毕竟现在的毛泽东不再是自己的邻居了,而是新中国的国家主席。他日理万机能不能看到自己这封信?看到了又还会记得自己这个邻居吗?

“毛大爷,您的信!北京来的!”

事实是毛主席非但没忘记他,更没忘记他们家对自己家的恩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奉献。

很快毛主席在收到信后,让人经过了一番调查,最后得出结果,并亲自写了一封回信:

“爱桂先生:

来信收到。令兄爱堂于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广东曾见过一面,以后即未见过。

有人说已牺牲了,极为可惜。这是为国牺牲的,是光荣的。”

看到这封信,毛爱桂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20多年没有音信,他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结果。但毛主席的信证实了这一结果,还是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失声痛哭起来。

他打心底里感谢毛主席了却了他多年的心事,也感谢毛主席没有忘记他这个平凡的人。

之后在毛主席帮助下毛爱堂也被追为烈士。

这封回信也让毛爱桂与毛主席在20多年后重新建立起了“情缘”。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新中国成立后,打着乡亲父老、亲朋好友为名义给毛主席写求职信的人不在少数,无一例外地都被主席婉拒。

毛爱桂当然知道求毛主席难,可他现在的生活更难。

家里原本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如今自己身患残疾,眼睛快要失明,唯一的顶梁柱就要倒塌,家人又该如何生存?

在想到毛岸英上次对自己说的话,需要困难上的帮助都可以写信给毛主席,他心中就多了几分底气,认为可以一试。便再次找人帮忙给主席写了一封为儿子求职的信:

“我是毛竹平之子毛爱桂,家里六人吃茶饭,就我一人劳动。我眼睛又不好,只有一点亮,没钱医治。其实,有钱治好的话,我还是可以参加劳动的,免得增加国家的负担……我有一个儿子,已有14岁了,读过初小四年、高小二年。我想培养他出来为国家做点事情,可惜没有能力。感谢你老人家的关怀,如果有机会学习,你介绍他出去学习几年好吗?”

当毛主席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抽着香烟,眉头紧锁,心里也犯起了难……

毛主席一向秉承大公无私的原则,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

“我们***的章法,决不能像老蒋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官了,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

毛泽东曾收到过一封来自于 杨开智 的信。希望毛主席能帮他打听一下女儿的消息;而另一方面,他请求毛主席为他在北京找一份工作。

杨开智是毛主席的“大舅哥”,在妹妹 杨开慧 壮烈牺牲后,杨开智和 妻子李崇德 不顾自身安危,救出了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女儿杨展,也在1941年壮烈牺牲。

而毛主席的回信中,告知了他女儿杨展的死讯后,却以 “不要让政府为难” 为由拒绝了在北京为杨开智找工作的要求。

用九派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2、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