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门家训,不收藏可惜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8浏览:40收藏

历代名门家训,不收藏可惜了,第1张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训也可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自汉初起,家训随着朝代的演变。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治家良策,“修身”、“齐家”。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如颜氏家训、增广贤文等。

 1

 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2

 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3

 正直清廉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10、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13、丈失一生,廉耻为重。(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4

 诚实可信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

 5

 俭朴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6

 立志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7

 勤学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8

 惜时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9

 勤劳进取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治家格言)

 2、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3、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4、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10

 修养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续小儿语)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文贤文》)

 20、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文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1关于家谱的诗句

============

找你家谱(FindU)

============

1、《水调歌头·家谱几时有》

家谱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找你”家谱,何时伴我还?

我欲修谱立传,又恐繁琐复杂,学问不精专。

低头录亲友,往事浮眼前?

寻祖宗,聚亲友,思无限。

不应遗忘,一亲二表三代乱!

人有亲疏远近,谱有新旧毁损,此事古难全。

但愿有“找你”,代代永相传!

——找你家谱

2、《修谱赋》

修古续今寻旧缘,

找你家谱志方贤;

同根同族一脉牵,

同宗同姓字相连!

——找你家谱

3、《修谱行》

行修谱之道

怀有谱之人

寻认谱之亲

做靠谱之事

——找你家谱

2关于家谱的诗句有哪些

一、由朱永璋先生主修的《朱氏东大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人黄琼歌咏董潭的一首诗《采莲歌》: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随着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高,一望无际。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香。

东方月亮渐渐升高,一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采莲的男男女女,一边撑船一边哼着小调,有声有色,好一幅董家潭的美景。

二、湖西赵氏家谱是钱白平老先生帮助修的,钱白平先生写了一首诗载入谱中,《济元元》: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水源流万古漩。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一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子女贤。赵氏儿孙争上进,宏图大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老百姓。天水,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甘谷县一带,是赵氏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人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该诗不但歌颂赵氏先祖,而且激励赵氏后人读书敬业、积德存仁、力求上进、造福百姓。

对一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修谱要寻找、研读老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人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立新的字辈排行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面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而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高邮的姓氏家谱中存有大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人们的情感,家谱又因诗词增加了它的文化分量。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赞美家乡家谱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史册,也是一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氏所居之处的自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有的以文、有的以诗来描述。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3让后人好好的珍惜家谱的诗句应该怎么写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提问,我们并不清楚楼主需要在什么具体的情况下让人仔细。所以只能给你找一下资料,请参考以下诗句:

……………………………………………………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辛弃疾

赖有君谟,为传家谱,不弃青黄绿。——郑域

此真是,交梨火枣传家谱。——许有壬

不须握手论家谱。——陈造

位崇家谱。——释正觉

国香不欲论家谱。——郑清之

………………………………………………

《虚构的家谱》

作者:西川

以梦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

时间穿过我的躯体。时间像一盒火柴

有时会突然全部燃烧

我分明看到一条大河无始无终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我来到世间定有些缘由

我的手脚是以谁的手脚为原型?

一只鸟落在我的头顶,以为我是岩石

如果我将它挥去,它又会落向

谁的头顶,并回头张望我的行踪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73639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一些闲话被埋葬于夜晚的萧声

繁衍。繁衍。家谱被续写

生命的铁链哗哗作响

谁将最终沉默,作为它的结束

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

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很难说我不是他:谨慎的性格

使他一生平安他:很难说

他不是代替我忙于生计,委曲逢迎

他很少谈及我的祖父。我只约略记得

一个老人在烟草中和进昂贵的香油

遥远的夏季,一个老人被往事纠缠

上溯300年是几个男人在豪饮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数口在耕种

从大海的一滴水到山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江苏一份薄产到今夜我的台灯

那么多人活着:文盲、秀才

土匪、小业主……什么样的婚姻

传下了我,我是否游荡过汉代的皇宫?

一个个刀剑之夜。贩运之夜

死亡也未能阻止喘息的黎明

我虚构出众多祖先的名字,逐一呼喊

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在应答;但我

看不见他们,就像我看不见自己的面孔

4怎么样理解家谱这个词的含义

family tree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5说明家族重要的诗句

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哭胡十八遇(唐代:张籍)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

译文: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3送沈居士还太原(唐代:皎然)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译文: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4授马氏女诗(唐代:黄冠野夫)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

译文: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5把酒(唐代:白居易)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译文: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6宿荥阳(唐代:白居易)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译文: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7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唐代:杜甫)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译文: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8玩郡斋海榴(唐代:宋之问)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译文: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9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0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6家谱的阅读理解答案,求答案,谢谢

是不是父亲的家谱啊1)BC(B项,文章中间提到过“因为我的到来,陈星伍有了儿子”,参见11段;且“设置悬念”不合理C项“小时候假装为自己的家庭感到羞愧”错误,参见第7段,“少年陈星伍说起“我爸是陈启煜”的时候,应该多少怀着某种复杂的羞愧”) (2)①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受到羞辱而退学,上山挖草药维持困顿的生活;②80年代初获得“补缺”的机会成为一名医生;③儿子出生后兼职做起了生意赚了不少钱,又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被甩在后面,安度晚年(每点2分) (3)①家谱指父亲的出身,祖父的身份是影响父亲一生的重要因素,②家谱指父亲半生起起落落的经历,③家谱也指通过父亲经历反映出的社会时代的变迁(每点2分) (4)示例①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里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新闻价值②严肃并非指地位崇高的人和影响重大的事件,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积极态度③父亲的生活是平凡的,他却以自己的辛劳支撑起生活,以乐观和坚韧教育儿子,这正是一个普通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刘氏家风家训对联为:“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

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之中,“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既是刘家的家风家训,也是刘家的备份排行。据相关刘氏族谱记载,刘开七的先祖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封第八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广东兴宁县《刘氏族谱》中说,刘备是刘胜的后裔。

扩展资料:

时间进入清朝康熙帝当政时期。康熙33年(1694),康熙帝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后,正式颁布“招民填川”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15年后的康熙48年(1709),住在梅州的刘开七后裔刘运先、刘运开、刘运昌三兄弟响应朝廷号召,举家入川。刘运先落业在简州义七甲火烧桥附近(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刘运开落业在金堂县,刘运昌待了一年后,返回广东老家。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刘运先的后裔都联系不上刘运开、刘运昌的后裔。

刘运先的家境应该是比较殷实的,入川的当年,他就修建了刘氏宗祠。刘氏宗祠的建立,表明了刘运先立志扎根四川、开创新家园的决心,同时也是开宗立派的一大标志。

参考资料:

凤凰网—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中

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2、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3、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4、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7、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10、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2、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13、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4、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15、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6、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17、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20、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篇二

1、刻薄成家、骄奢*逸,就是败家相。

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6、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9、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10、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1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6、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18、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一

1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4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5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6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7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8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9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10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13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15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16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17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1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9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2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二

21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2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

23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24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2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26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28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就应发扬光大。

29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30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3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32爱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习惯,长大不易收。导之以礼仪,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业,服务人民周。

33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

34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

35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36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

37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38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

39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40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经典家训家规名言篇三

41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42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

43刻薄成家、骄奢*逸,就是败家相。

44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45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46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47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48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49长者是一家的天德星,应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平和一家的错。

50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51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5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53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54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5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56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57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58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59和于邻里,睦于亲切,言必择善,行必和缓,食但充口,毋贪美味,非礼勿取,量力节俭。

60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精选一:

1、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2、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3、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4、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5、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7、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8、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精选二:

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12、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13、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14、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15、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6、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德 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17、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8、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9、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20、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翻译_家风家训

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翻译_家风家训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孝友堂家训》。

1.礼者天理之节文。

问:礼是天理中行之有度的礼仪,到底是突出严,还是突出和呢?回答说:礼离开和就失去了真诚,和离开礼就没有节制。

礼仪的制定出自天理,礼与和就不能分成两个不相关的东西。

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一章中可以看出,圣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遵循了几千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几乎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但是,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它却成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鞭挞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当其冲的突破口,认为它制造等级观念、束缚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而用封建一词把包括礼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盘否定与埋葬。

固然,礼的道德思想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乏一些被推到极端的恶例,但是它的主旨仍然是为了宣扬和建立一种报答亲情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秩序,其中有些部分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万世不移的传统美德。

回归不等于倒退,重建要比鲁莽的批判艰难百倍。

2.齐家之难.难于治国平天下。

问:齐家难,比治国平天下还难。

家近天下远,家亲天下疏,怎么会难呢?回答说:家正因为近,所以在感情上容易互相排斥;家正因为亲,所以难用法度治理。

治家之所以要用齐字做标准,就是要求父要慈,子要孝,兄要友爱,弟要恭敬,丈夫要刚健,妻子要柔顺,违背这个标准,就会发生父子相伤、夫妻反目为仇、兄弟互相打斗的局面,逐渐积累到最后,终于发展到子杀父、妻子毒害丈夫、兄弟互相仇杀的地步,使厅堂、闱房及床席都变成仇敌世界。

自古以来平治天下的伟大人物,都在这方面忍住性情、开动脑筋,是因为法制在这里没有约束作用,禁令在这里也不能推行。

从这些来思考治家之难,其难就能够知道了。

古人治家之难,难在面对骨肉之情不能动用刑法的手段子以强制,却要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达到一定的道德标准,率先在家庭培训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今人治家早已淡化了治的因素,多半用分居形式化解了家庭矛盾;但是由于传统道德规范的早已凋残不堪,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夫妇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深藏在众多幸福家庭内部的不治之症。

倒是那些古风淳厚的家庭,常常充满着令人艳羡的友爱与温馨。

3.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

对诸位幼小的子孙训示:孩提时代知道爱,稍长一点知道敬,这是天性中生出的良知。

识事之后就被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的品性走向,容易失去本性中最初的良知。

古人注重启蒙以养育正气,非常注重孩子所形成的生活习惯,目的在于使他们不丧失最初的天性。

今天的幼童转眼间就要长大成人,现在的启蒙和教育如果不端正,一旦让习惯形成禀性,再想来补救就晚了。

家运兴衰,究竟有哪些规律呢?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一家人坚固团结.从而达到家道昌隆,这是不必占卜气数就能知道的结果。

父不父、子不予、兄不兄、弟不弟,人人互相欺侮相争,各人都怀有私心,其家衰败之势,立刻就可以看到,也是不必通过占卜气数就能知道的结果。

端正启蒙教育,是家庭中第一要事,各位孩子的父亲,都要在这件事上勉励自己。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是在他们识事之前的蒙稚阶段;教育的内容暂时主要不是文化知识,而是要教孩子学会爱人敬人并形成优良的习惯;家长本人身体力行地肩负着充当施教者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中华文化在学校教育之外实施社会教育的最初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赖以薪火代传的全面的民间渠道。

现代的家长虽然也很重视家教,但更多的是协助学校老师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但在教育孩子做人和形成良好习惯方面,显然不是今胜于昔了。

4.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士大夫教育后代是第一件重要的事。

后代如果不做好人,富贵恰能助他作恶;后代若能自立自强,贫贱越发能巩固他的节操。

自古以来的圣贤君子,多半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富贵的人,只要能够安守清贫守住本分,就是贤人君子一类人。

如果不能安于清贫守住本分,毕生经营,舍去容易的而去贪图难以得到的,到头来富贵不仅不能通过贪求而得到,而且白白浪费了许多生命的时光。

我认为,在童蒙时期,就要淡化喜好奢华的念头。

子弟中得到一个贤人,胜过得到几个权贵。

不是贤明的父兄,哪能享受拥有美善子弟的快乐呢?

安贫守分、立志为贤,是夏峰先生对子孙后代的最高要求。

这或许对子孙后代勇于竞争和追求物质文明形成了一种阻抑。

但夏峰先生是一个饱读诗书、历经朝代更替和大起大落的人生跌宕的人.比起那些对金钱和权力争夺得暗无天日的人们,他对亲生骨肉的劝诫,想必更有深一层的意义。

5.尔等读书,须求识字。

你们读书,一定要追求认识文字。

有人说:哪有读书还不认识文字的人呢?我说:读到一个孝字,就要做到孝顺双亲,读一个悌,字,就要做到敬爱兄长。

自从进入私塾之时,没有人不认识这些字,谁能在自己身上一一体验,追求实用并化为行动呢?孩童时就学过,头白了还不开悟,读书纵然破万卷,也只能说还是不识字。

王汝止讲关于良知的学问,认为不身体力行就不算知。

有个打柴人在墙洞偷听已久,忽然有所顿悟,唱道: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

像这个打柴人,就是我所称道的识字的人。

所谓识字,就是要求学以致用。

古人强调的学以致用,具体是指把教人崇德修业的圣贤之学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足见古人进行道德建设不仅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家到人,而且还有催人奋进的理论力量。

今人也强调学以致用,但重点不在道德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把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动手能力。

把古人的道德建设和今天的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并付之社会实践,才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6.人生第一吃紧.只不可见人有不是。

人生第一件最要紧的事,就是不要一味盯住别人的错处。

一旦盯住别人的错处不放,就是对别人进行要求和限制,那么无论亲疏远近,乃至僮仆鸡犬,到处都令人憎恶,整天就把自己置身于怨怒的土坑和壕沟之中爬不出来了。

臣杀君、子杀父,也只是盯着君和父的错处不放罢了,可怕啊!

自身追求完美,最容易发现他人的不足。

看准别人的缺陷并非坏事,可怕的是专门生就狭小的双眼,触目之处都是别人的不足,这就让别人的缺陷把自己包围起来、封闭起来,使自己沦为一个众叛亲离终生愤懑的孤家寡人。

这种人只能自食其力,不能成为能够博采众长和群雄拥戴的大业开创者。

7.枯寂收敛.约则鲜失。

对奏雅等说:眼界要放宽,胸襟要扩大。

但事情一旦取得成功,立刻要收心敛手,约束自己就能减少过失。

愿你们一起注重此中含义,大得之时要防大失,多忧的目的是为了多求,这句话可以为约字作注释。

眼界和胸襟要无限放开,这样才能做到腹有良谋,量包天下。

但事情一经得手之后就要让欲望立刻枯萎、断灭,心静如止水,给成功打一个收束的死结,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和享受成功。

事情总是如一滩动荡不停的瞬息万变的潮水,稍不小心就会弄得鸡飞蛋打、功败垂成。

许多人在股市上的受挫,就是缺乏这种枯寂收敛

的功夫。

只有把成功一个一个地打成死结,人生才能矗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的里程碑。

8.保身于身所大欲,德人于人所不知。

保身的关键在于要守住自己欲望最大的方面;施德于人重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守志要在志向还没实现的时候;轻蔑世俗要在世俗生活没有遭受惊恐的时候;热爱生命要在生存所依托之处多下工夫;珍惜幸福要在幸福过头的时候还能懂得珍惜;诚心谦让要体现在谦让难以忍受的时刻;祈福于天要在天意还未决定的阶段。

这是真正的名言呀!

要把它抄录在座右,早晚咀嚼品玩,并把它展示给我的子孙使之一起来珍视这些告诫。

当一种强烈的欲望开始发生并且炽烈得难以抑制的时候,就得幡然醒悟:这会不会招致灭身之祸?施德于人却又避免为人所知,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道德真正扩大和提高到纯粹的境界。

当世遭逢大难之际,决不可轻发傲世狂言,否则就是不识时务且暴虐天良!

对于安身立命之本尚且不知珍惜,又如何谈得上热爱生命?

能在福气充盈得无以复加之际还懂得珍惜幸福,才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在忍无可忍之际还能坚持忍让,才是人间大丈夫。

9.言语忌说尽,聪明忌露尽。

话忌说尽,才忌露尽,好事最忌被一人全部占尽。

不仅奇特的福分一人难以承受,而且天地也憎恨盈满,如果不在这三件事上留有余地,人们就会对你侧目而视了。

话若说尽,无异于自织罗网,一层层地限制住自己的行动自由;才华是人生的华彩,如果倾巢而出地一味炫耀,不仅让自己一览无余,而且最容易夺去他人的光辉,把出色的才华变成了一种浮躁。

好事一旦被一人占尽,这人不仅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在运动的周期上已经濒临颓势。

要学会运用适度含蓄和保留的艺术,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立于不败,并能给兼顾均衡与持久留下余地。

10.志气从此立,学问从此充。

对韵雅说:你幼小时料理家务,我曾担心你会荒废学业。

但先贤陆象山曾当家三年,自己说学问有所长进。

米盐一类零杂的家用,都是非常细碎的事情,如果把它们安排料理得有方,也就是学问。

至于长幼尊卑、家内家外的男人和女人,处境和个性都不相同,喜好和厌恶各不一样。

努力使富有的人和贫乏的人都能安心乐意,这种境界不是至仁至义的人难以做到的。

志气可以从这里开始树立,学问从这里可以得到充实。

虚心学习,身体力行,就会得到其中的真髓。

能够把柴米油盐一类家庭琐事综理得错落有致,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智慧;能够把家庭内外各种具体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置得其乐融融,也足以显现出一个人的仁心与才能。

儒家文化是一种能够深入具体事务并在具体事务中得到提升的学问。

这是一种率先在家庭中贯彻、落实进而推广到社会的大利家国、经世致用的学问。

一些受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人应尽的人伦义务视为制造等级观念,把人自幼开始锻练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视为压抑人性和限制人的自由,这其实就是主张中国人拒绝艰苦的学习和抛弃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观点不仅不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文明,反而是对已经成熟的中华文明的瓦解。

家训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也成为了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和“修身”、“齐家”之典范。今天看来仍脍炙人口、有着积极意义。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原文: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译文:

教育孩子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这五点,缺一不可。培养子弟就好像养植芝兰一样,既要积累学识来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来滋润它。

宋·司马光《家范》

原文: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译文:

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爱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古人说:“慈母败子。”母亲溺爱子女却不能教育子女,使子女沦为坏人,陷入恶迹劣行,最终受到惩罚,引出祸乱,自取灭亡。毁他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做母亲的害了他。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可胜数。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原文: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译文:

从前我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第二个注意洁净,第三是不忘扫墓,第四个善待亲戚邻居。所有亲戚邻居来家里,都要恭敬接待,有急事要接济他,有诉讼会帮他排解,有喜事一定庆贺的,有病一定要问候,有丧事一定要去。除此四件事以外,在读书种菜等事,尤其要刻刻留心。

宋·包拯《包拯集》

原文: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译文:

后代子孙做官官员有犯贪赃罪者,不能放回老家;死了之后,不得葬在大墓中,没有我这些好的志向,便不是我的子孙。将这段话上工刊石,竖在堂屋东壁,以令后世。

清·李毓秀《弟子规》

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谨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不努力去做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的事,只读书,只会增长浮华不实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果只是努力地去做,不读书学习,听凭自己的见识做事,就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明事理。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本书还没读完,就不能开始读另一本书。读书要有计划,读一本书要有宽裕的时限,一计划好就要赶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有疑难的问题,随时用纸记下来,向师长请教,以求得真实的答案。书房要整洁,四周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笔、墨、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把墨条磨偏了,这是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字写得不严肃,这是思想浮躁,心定不下来。排列书籍,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归还原处。即使遇到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不是圣贤的书籍,就要排除在外不看,别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清·张履祥《张园先生全集》

原文:

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

译文:

忠信笃敬,这一辈子做人根本。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不信奉父兄;在学校,不信奉师友,欺诈行为傲慢,习以成性,希望他读书明事理,向后长进,太难了。

历代名门家训,不收藏可惜了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训也可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自汉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