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姓的由来和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陆姓的由来和历史,第1张

陆氏是由 战国 时期 齐宣王 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

陆姓在 宋版 《 百家姓 》中排第198位。 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 [1] ,总人口大约近420万。 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2] 中文名 陆姓 郡 望 河南郡 平原郡 吴郡 堂 号 新语堂 怀橘堂 仰贤堂 三听堂 姓氏名望 陆游 、 陆九渊 、 陆定一 、 陆毅 得姓地 山东 平原

目录1 主要源流 2 迁徙传播 

3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宗祠对联 姓氏图腾 家谱文献 

4 人口分布 空间分布 民族分布 

5 姓氏名望 名人频率 古代名人 近现代名人 主要源流 播报 始祖陆通公像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

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

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

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

「陆」源出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此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鲜卑有很多鲜卑人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堂号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 陆蠡传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陆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其堂号。

迁徙分布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陆姓在台湾地区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内排列序为第108位,户数为439。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 陆通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较多之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陆姓的由来

  陆姓源出有三:1、相传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子孙有以陆为姓的,称陆氏。2、战国时,齐宣王有个小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陆邑(今山东平原县一带),子孙称陆氏。3、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今河南嵩县东北),子孙以陆为姓,也称陆氏;北魏步陆孤氏改为陆氏。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百家姓》注居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东北30里)。

  陆姓家族专用楹联

  陆姓家族常用以下5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陆姓之后。

  剑南万卷(陆游),云间二龙(陆机、陆云)。

  烟波一叟(陆龟蒙),桑艹宁半旗(陆羽)。

  陆姓家族名人之最

  南宋最杰出的诗人是陆游。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从小受亲友中爱国思相的熏陶,参加礼部考试时,被秦桧罢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通判,后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僚,投身军旅,在政治上属抵抗派,主张抗金,充实军务,增加富人大商的捐税,所以长期受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一直不忘收复中原失地,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9000多首。许多诗歌为世所传诵。爱情生活不幸,与唐氏的第一次婚姻被母亲拆散,他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是陆姓名人中的寿星。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茶道专家,“茶神”是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此人诙谐风趣,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诗人地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对茶道很有研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

  陆姓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陆王学派的鼻祖陆九渊,南宋人,又称象山先生。其学与兄陆九韶,陆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在哲学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著名命题,主张书不必多读,只要悟得本心,他的学说由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

  中国第一位到外国当洋教士的人是陆徵祥,江苏上海人,同文馆毕业,任驻荷、俄公使,1912年任国务总理、外交总长,参与《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签订。1919年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国人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后辞职。1927年入比利时圣安德修道院,1946年任圣彼伯铎禄修道院名誉院长。

姓氏寻源》、《通志·氏族略》载,陆终出自人名,颛顼之孙吴回有子陆终,其支庶子以陆终为姓。后陆终姓氏从简有陆氏。  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之子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为五帝之一。《世本·帝系》篇载,颛顼娶邹屠氏之姓八子,为苍舒、聩鼓、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颛顼又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子卷章,卷章名老童。老童部族又发展为重黎和吴回。重黎时为管火正的祝融官,受命与在南方的共工氏进行战斗,但没有取得胜利,帝喾以平叛不力杀了重黎,让其弟吴回袭任火正祝融之职,吴回继续与南方的共工氏战斗,取得胜利后返回中原。  吴回的儿子叫陆终,他们的部落以捕食善跳动物著称,并以此为图腾,活动在中原一带,山西平陆、河南大陆(吴泽),是他们活动的遗迹称名。大陆(吴泽)在今河南获嘉、修武、辉县至孟州、温县、武陟一带,这里上古陆终部落时,为太行山至黄河之间的地带,内有沁河、济河穿越,沟岭成壑、泽水成潭,今天称为湿地。陆终部落在此捕猎、打渔、耕种等。温县清风岭陆庄处,传说陆终在此栖息过,他的后裔以陆为氏,世代住在这里,村名以陆为称。  陆姓祖根在今河南温县陆庄,今日海内外陆姓可到此寻根。

陆氏 历史来源 「陆」源出: 一、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 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陆氏。 三、据《陈留风俗传》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其后亦为陆氏。 家族名人 陆景、陆机、陆晔 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 陆游(西元1125-1210年) 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著有《剑南氏稿》等。 陆陇其(西元1630-1692年) 字稼书,清代平湖人。进士出身,历官嘉定、灵寿二知县,政绩显著,升为御史。 陆九龄(西元1132-1180年) 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 陆修静(西元406-477年) 字元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 陆龟蒙(西元?-881年) 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 陆羽(西元733-804年) 字渐鸿,第一个为茶叶著书,有《茶经》三篇,后被民间尊为茶神。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 陆凯 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西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西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2006-12-20 19:27:50 补充: 中华百家姓一览greatchinese/surname/surname 2006-12-20 19:28:09 补充: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2006-12-20 19:28:29 补充: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2006-12-20 19:28:46 补充: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参考: 中华百家姓一览-陆氏 greatchinese/surname/198

陆姓是中国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8位。2006年陆姓人口排名第60。 [编辑] 名人 陆逊:三国将军。 陆九渊:中国文学家。 陆秀夫:宋朝政治人物 陆定一:中国政治人物。 陆羽:唐朝诗人。 陆文夫:中国文学家。 陆游:宋朝爱国将军,诗人,词人。 陆毅:中国艺人。 陆恭蕙:中国香港政治人物

陆氏 198 历史来源 「陆」源出: 一、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 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陆氏。 三、据《陈留风俗传》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其后亦为陆氏。 家族名人 陆景、陆机、陆晔 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 陆游(西元1125-1210年) 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著有《剑南氏稿》等。 陆陇其(西元1630-1692年) 字稼书,清代平湖人。进士出身,历官嘉定、灵寿二知县,政绩显著,升为御史。 陆九龄(西元1132-1180年) 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 陆修静(西元406-477年) 字元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 陆龟蒙(西元?-881年) 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 陆羽(西元733-804年) 字渐鸿,第一个为茶叶著书,有《茶经》三篇,后被民间尊为茶神。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 陆凯 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西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西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610740

陆姓是中国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8位。2006年陆姓人口排名第60。 名人 陆逊:三国将军。 陆九渊:中国文学家。 陆秀夫:宋朝政治人物 陆定一:中国政治人物。 陆羽:唐朝诗人。 陆文夫:中国文学家。 陆游:宋朝爱国将军,诗人,词人。 陆毅:中国艺人。 陆恭蕙:中国香港政治人物

参考:

陆道!

一、 姓氏起源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在陆乡一带,称陆终。其后代以陆为姓,为山东陆氏的起源。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孙子名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也为山东陆氏的起源。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为晋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北鲜卑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二、 迁徙分布 陆氏的发源地有多处。从繁衍的大致情况看,历代路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浙江、江苏六个省为主要分布的地方。分布于这些地方的陆姓大多为战国时宣王的儿子陆通之后。 陆姓早就兴盛于江浙一带,据史料记载,陆通有子陆发任齐为大夫,子孙后来又有迁徙至荆州、丹徒的。汉末三国鼎立的时候,位于江东的东吴,陆氏人才辈出,著名的如孙权手下的陆逊、陆逊的儿子陆抗、孙子陆机和陆云,可见当时陆氏在此地的兴旺。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各地的陆氏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之后,陆氏遍布全国各地。 

三、 郡望堂号

郡望:1 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2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3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治所在禹县。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4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5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移至野王。

堂号:1、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2、黜霸堂:汉朝时,陆贾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有《新语》送给高祖,要义是崇王黜霸; 3、翰英堂:目前上海陆姓的一支,起源待考; 4、陆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其堂号。

。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陆姓最早发源地为山东,早期陆姓亦是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陆姓的由来和历史

陆氏是由 战国 时期 齐宣王 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