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谐音对联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于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新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无情)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下联: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新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无情)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新联:家谱四五笔,上书老子。(无情)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注: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
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注: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
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注: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
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新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无情)
新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无情)
新联:进北京献白金白金藏北京百斤白金(本原)
注: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注: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二、四、七字读zhang
下联一、三、五、六字读hang。二、四、七字读xing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上联: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下联;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下联;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上联: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下联;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上联: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下联;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上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下联; 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联: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下联;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上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下联; 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新联:罪客勿来醉客来。(无情)
上联: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下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上联: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下联;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上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下联;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下联: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下联;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上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下联;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上联: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上联: 孔子生于舟(周)未。
下联; 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上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
下联;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注:此联为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诸葛亮),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关羽, 张飞。
上联: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注:“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三国人物: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源于# 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
到曲阜看孔庙,是我去年就有的愿望。
由于新冠病毒的原因,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去年的整整一年之内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城市。目前,新冠病毒仍然未被完全消灭。山东省官方早已发布通告,要求大多数人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留在山东省之内。
于是,我准备抽出一段相对而言不太忙的时间,去看一看山东省之内的著名景点。
在此之前,除我生活的青岛之外,我只去过济南、淄博和烟台这三座省内的城市。而且,我去烟台还仅仅是为了参加卡牌游戏比赛。
既然我生长在齐鲁大地,就肯定要尽可能地了解它。尤其是要更多地了解几乎可以称为中华文化根源之一的曲阜。
出门之前,我才知道,曲阜是隶属于济宁的县城,就好像胶州是隶属于青岛的县城一样。
下火车之后,我实打实地见识到,什么是县城。整个曲阜东站看上去像是个还没完全盖好的半拉子工程一样,连通往出租车上客点的手扶梯都是还没完全修好的。满打满算,在从火车站到距离孔庙只有一公里左右的酒店的路程里,我看到的与我坐的出租车在同一条马路上行驶的轿车几乎不超过十辆。酒店门前的那一条只有两排车道的马路上连红绿灯都几乎看不见几架,平均每隔至少十几秒才可能会有一辆车开过。
不过,酒店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还带有一定的文化气息,让我感到很满意。被酒店大楼围住的内部庭院也很幽雅,满是书卷气息。
在我走向孔庙正南门前方的售票处的过程之中,至少有三个骑着载客三轮车的大叔要拉我过去。一看到我,他们都像是好久都没捕到猎物的饿狼一样,一拥而上,像是恨不得直接把我吃进肚子里一般。当我穿过售票处前方的几排树林的时候,一位阿姨又跟到我身边,问我是否需要导游。在我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听她讲解之后,她仍然锲而不舍地紧跟着我一路走到售票处,还反复地说“现在游客太少,我们挣钱不容易啊,解说的原价是一百,你给三十就行啦”,以及“自己一个人看多没意思啊”之类的话。在我买完票并终于摆脱这位口才堪比外交部发言人的阿姨之后,我又看到,围在入口处的城墙前方的游客稀稀拉拉的,像是撒在整只烧鸡上面的椒盐粒一般。即使把所有拍照的游客都排成整齐的队伍,都很难完全填满入口处的城门洞。正式排队入场的过程也几乎没花费多少时间,因为,所有入场的游客全加起来都排不满迷宫一样的入场通道。被无数网友抱怨过无数次的“去哪儿都只能看人头”现象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算是亲眼见识到新冠病毒对旅游业的摧残有多么巨大。
最先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城墙之后的三座牌坊。三座牌坊之间的距离都不远,上面的题字也都是不同的字体。在穿过第一道牌坊“棂星门”时,我听到被一群男游客围住的一位女导游说:“棂星门”这三个字,是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由于古代帝王把祭祀孔子等同于祭天,所以要用“棂星”来指代孔子。不过,听到这一段介绍之后,我却想起有关于乾隆皇帝的另外一个故事。据说,这位特别爱题字的皇帝曾经为一座寺庙题字,却刚拿起笔便写错第一个字。但是,皇帝哪能随便承认自己写错字呢?于是,他就直接把自己本来要写的字改成“云林禅寺”,还胡扯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这样的蹩脚借口。紧随其后的太和元气坊基本没有什么可说的,显得中规中矩。排第三的至圣庙坊则令人感到十分好奇。我记得,一旁的导游好像说过,至圣庙坊中的“至”字之所以没有顶端的那一横,是为了颂扬孔子的学问与智识没有尽头。在孔庙中,这种含有特殊寓意的字体变形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牌坊上,还是在对联上。
走过圣时门之后,便是又一条笔直向前的大道。这条大道通往明朝弘治年间初建的璧水桥,以及紧随其后的弘道门。大道两侧种满笔直冲天的柏树,两排树木整整齐齐地对仗而立。在阳光的照射下,茂盛的枝叶投射出重重叠叠的树影。无数道树影在大路表面来回交错。根据导游的介绍,栽种在孔庙之内的树木按照树龄分为三级。三级树木为一百年到三百年之间,二级树木为三百年到五百年之间,一级树木为五百年以上。几乎每一片树林周围都竖立着“请勿随意触碰树木”之类的告示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一本百科全书上面看到过: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中平均寿命最长的物种,便是树。包括人在内,大多数的动物的寿命都远远比不上寿命最长的树种。也就是说,当我们一代代人前往孔庙、祭拜先贤之时,与其说是我们在看它们,反而不如说它们在看我们。我们在不停地变化,它们却始终在这里。就连我们的先辈修建的大中门和弘道门,也像我们一代代人一样,其作用先后被后人所新修建的大门取代。
穿过大中门后,便是明朝历代皇帝所建立的碑。不过,最先映入我眼中的,反而不是石碑,而是位于石碑斜前方的一株几乎快要歪倒在地的大树。这一株大树与它周围的其他树木完全不同,树干歪斜到和地面呈接近四十五度角,最低端和枝叶几乎快要触碰到地面上。但是,这株大树却丝毫没有衰朽或者枯萎的迹象,仍显得生命力旺盛。绕过它之后,我便来到弘治皇帝所下令建立的弘治碑之前。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就读过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明孝宗弘治皇帝的评价极高:他既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地读过一些讲述“弘治中兴”那一段时期的史料。石碑上的原文早已显得模糊不清,但竖立在一旁的告示牌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辨识出来的碑文。碑文中,弘治皇帝不仅尊孔子为“天纵之圣”,还说“虽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亦未尝或废”。这一句话点明的道理十分简单,却又十分重要。即便是统治过中原的非汉族政权,也就是俗称的“胡人”、“蛮夷”掌握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进行否定,甚至是摧毁。这是足以证明中华文化从未彻底断代、彻底变质过的一句话。与弘治碑相对的一座碑,则是弘治皇帝之父、明宪宗成化皇帝所下令建立的成化碑。在史书上,成化皇帝的口碑一向不好,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史官都斥他为昏君。不过,他在位初期同样下令修缮孔庙并立碑,且在碑文中提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再往后,便是最为高大雄伟的洪武碑,以及与其相对的永乐碑。或许是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开国皇帝身份,从外表上看,他的子孙后代所下令建立的石碑都不如他下令建立的石碑高大。在距离洪武碑不远的地方,同样生长着一株尤为高大、挺拔笔直的柏树。它的树干笔直冲天,丝毫没有任何歪曲或者倾斜,和地面几乎形成标准的直角。它的树冠同样显得格外繁茂,也格外紧凑,从远方看上去,似乎有些像是皇冠的样子。包括我在内,好几位游客都忍不住为这一株柏树拍照。
位于明代石碑之后的,是用于藏书的奎文阁。分别建立于金代、元代等不同朝代的十三碑亭分布在它后方的大片空地之中。从表面上看,这十三座碑亭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别之处,样式和体积都大同小异。不过,我在它们之间发现一块造型十分奇特的、断掉的树根。这块树根不算太矮,也不算宽,虽然接近正圆形,却无法让一个成年人坐上去。它的顶端几乎没有多少毛刺,像是被电锯之类的工具干净利落地截断的。但是,它却没有被彻底清除。或许,这一代的管理者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重生。毕竟,根据“先师手植桧”一处的记载,据说为孔子亲手栽种的那一株树木已经过多次枯荣。
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的杏坛位于通往大成殿的大路中央。大路的两侧分别是西庑和东庑,其中供奉着许多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文化大家的排位。西庑中的牌位有程颐、董仲舒、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陆九渊、陆秀夫、王守仁、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东庑中的牌位则有周敦颐、诸葛亮、韩愈、文天祥、方孝孺、黄宗羲等人。时至今日,这些伟大的先贤仍然在用他们创造出来、传承下去的东西影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他们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知识,有的是思想,还有的是精神和气节。正是以他们为优秀代表的一代代中华儿女,构成从未彻底断代的中华文化,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穿过大路,绕过杏坛,便是孔庙中的核心——大成殿。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帝王加给孔子的尊号,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大成殿,便是因此得名。整座大殿不仅比之前的所有建筑都要更加庞大,建筑外形及其所散发出的气势更是恢弘,几乎可以与故宫中的大殿相媲美。大殿门口的广场前方设有香案和跪拜的垫子,广场一侧还有悬挂祈福签的木栏。不过,由于游客太少,几乎没有几个人到香案前方去跪拜。正殿中的陈设更是金碧辉煌。整整四大块匾额的边缘同时发出金光,位于中央的“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无比醒目。帝王般的黄龙帐隐约遮挡住塑像的头顶和脸庞,香案前方排成拱形的七件金属器皿更是闪闪发光。我记得,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里好像有过这样一句台词:武只能安邦一时,文却可治国万世。至少,这句话对孔子而言,再合适不过。无论时间经过多少年,无论这片土地上更换过多少个朝代,他始终被无数人尊崇,他的思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一次,我去崔叔的诊所看病时,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文化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比如说,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道”,都没有明确而清晰的定义,是这样吗?崔叔就对我说:这不是模糊。正是因为没有单一而固定的定义,“仁”、“义”、“道”等诸多概念才能够持续地自我丰富并发展下去。或许,这就是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源头的思想长河仍然能够汹涌奔流的原因。
对我而言,最后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给我一定启发的景点,是孔子家谱碑。和其他所有石碑一样,家谱碑表面的文字同样因为年代久远而难以直接辨认,只能通过一旁的告示牌来阅读。告示牌上清晰地标示出,孔氏家族前八代均为单传,直到第九代才有多个子孙。我记得,在介绍这件事的时候,一位年纪稍微有点大的导游用的是有些可惜的语气。不过,我注意到,在告示牌的下半部分里,第四十三代孙子被加上一个“中兴祖”的尊号。单从告示牌上面看,他获得这个尊号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子孙繁盛。我想,一个家族是如此,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国家,目前仅仅已经废除强制一胎政策,尚未完全开放生育。特定的特殊时期被迫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对我国的人口结构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更对好几代人当中大部分的思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国家能够及时地调整人口政策,并实施和生育有关的相关福利配套设施,让多数天天喊着“生不起、养不起孩子”的人能够获得顺利地生养多个子女的条件,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如果连人都没有,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202134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
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1上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横批:自由恋爱
2上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横批:自由恋爱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3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人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横批:此联管罢
4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横批:别有滋味
5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6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横批:别有滋味
谐音对联:
1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3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急求!谐音对联
本文2023-11-17 22:35: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