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封建王朝,总伴随着一种分封制,皇帝将自己的兄弟功臣们分封为王侯,给他们土地,给他们权力,以此来展示自己对他们的看重与嘉奖。
可是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被分封镇守四方的诸王与皇帝的关系总是从亲密出发,却多以斗争动乱结束。似乎历史上的封王,都逃不过一个不好的下场。
可是在明朝的云南,却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封王王府,它的主人并不姓朱,却能够世袭坐镇云南200多年,是什么让它可以延续如此之久?而在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来头呢?
01沐王府奠基人沐英要讲沐王府,我们便一定要讲到沐英——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可以说,没有沐英,就不会有沐王府的存在,也更不可能会有世袭200年的恢宏伟绩存在。
沐英的一生,并不是一路平坦,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早早地便去世了,母亲将他带大,贫寒艰辛。
而幼年的不幸还在继续,当沐英八岁,民间爆发了起义,在起义的暴乱洪流中,沐英的母亲不幸去世,年幼的沐英独自流亡。直到他遇见了农民起义的将领朱元璋,被尚且无子的朱元璋夫妇收养为了义子。
在被收为义子之后,沐英被冠以朱姓。朱元璋也对他极好,教他读书写字,军事谋略,而这些,便为沐英未来征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一个清晰地知道自己父母双亡,前路渺茫的人,沐英对朱元璋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真挚与忠诚。
关于忠诚,这里还曾有过这样一则趣闻。
明人李绍文在他的《皇明世说新语》中写道,一次,朱元璋唤来沐英,问他:“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即便朱元璋当时并没有任何恶意,可沐英却给了他这样的答案:我就是皇帝陛下的孩子,深沐皇帝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但朱元璋并未罢休,再次询问,可沐英还是同样的答案。
这样的问答循环好几次,最终,朱元璋无奈中带着点欣慰地妥协了,他告诉沐英,沐英是自己的养子,再跟着自己姓,并不太合适,既然沐英一直强调着深沐皇恩,那就赐他“沐”姓,从此,朱英便是沐英。
当然,除了趣闻,沐英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贡献,更能体现他的忠诚。
沐英从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而朱元璋也十分看重他,在沐英十八岁,他便被授予了帐前都尉,参与军事活动。而从军生涯当中,他从都尉到指挥使,再到大将军,他在每一个职位都留下了辉煌的功绩,这让朱元璋的信任没有白费,也为他未来在云南立府铺下积淀。
02征战云南曾有人这样形容沐英——“手定云南之经营,未十年百务具举。”
公元1381年,元朝残部逃往云南,朱元璋便派遣傅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前去平乱。
在这平乱过程当中,沐英又发挥了他重大的贡献。当时的情况是明军与元朝残部分列一江两岸,傅友德认为应该立即渡江,击败残部,可沐英却仔细查看了江边情况,认为对方早已控制江面,这样强渡完全不可取。于是他便一边命令士兵假装要渡江的样子,另一边悄悄潜渡,最终突然出现在元朝残部面前,让他们慌乱失措,为明朝部队所消灭。
元朝残部被消灭之后,本该是班师还朝之际。只是,朱元璋却只让傅友德、蓝玉回朝,将沐英留在了云南。
作为朱元璋养子,又是极富才能的将领,而更重要的是,他还对朱元璋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一切都告诉朱元璋,他可以将云南交给沐英打理,于是,沐英便成为了云南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
03长久的沐王府沐英成为沐王府第一任主人,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除开元朝残部,云南境内还存在着很多其它叛乱,比如云南丽江土官思伦举兵东侵。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场叛乱,但沐英沉着应对,他带领三万士兵迎战对方传言三十万的大军,发明三行火铳战法,最终破了对方的巨象阵,平定叛乱。
在平定大大小小的叛乱之间,沐英还做了许多造福云南的事。沐英刚刚统治云南时,发现这是一个“人卒流亡,内无宿储,外绝饷运”的贫瘠之处。于是沐英便采取了驻军屯田、移民垦殖、招民垦种等多种屯垦政策,促进云南的经济增长;他也重视云南交通、手工业、商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整个云南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有关教育,他更是不忽视,他兴学办校,让云南人民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除开这一系列为云南发展的为政措施,沐英还毫不忘对家庭的影响。沐英用自己的优良习性带给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时常习读儒家经卷,腹有诗书,富有学识。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个着实有大功劳的将领,精通武事,谋略深远。他的文韬武略带给后代的是同样的文武并重。也正因此,他的后代忠君,能干,可以一直延续长达200年。
“沐王府”其实正确的叫法应是“黔国公府”,因黔国公府的掌权者沐氏世代以总兵官挂征南将军印的身份,镇守云南等地,且在朝堂上黔国公府的沐氏先祖沐英乃是洪武帝朱元璋的义子,所以久而久之百姓就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
“沐王府”第一任主人就是刚才所说的沐英。沐英在8岁时,因朱元璋与马氏膝下无子,所以就被收养为义子,改姓为朱。从12岁开始沐英就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18岁的沐英因战功被提拔为帐前都尉,开始主掌一方之兵事,也开始了他为明朝征战一生的历史。后在不到3年的时间,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并开始独当一面,负责江西重镇广信的守备任务。
1367年,23岁的沐英独自领兵攻克了横亘在江西、福建交接的要地分水关,随后占领了崇安与闽溪十八寨,并俘虏了陈友定手下大将冯谷保。之后立下大功的沐英被朱元璋调往福建重镇建宁,负责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不过在此时沐英虽受到重用,但因各种原因,再加上朱元璋已有子嗣,且已登基称帝,所以此时作为义子的沐英被命令恢复沐姓。如此沐英与朱元璋的关系有父子变成单纯的君臣关系。
1370年,沐英升任镇国将军,次年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开始负责处理全国的兵马事务。1377年,在进攻川藏的战役中,沐英因功被晋封为西平侯,并赐予世袭凭证。1383年,沐英、傅友德、蓝玉等人平定云南全境,班师回朝时,沐英被朱元璋下令就地负责镇守云南,自此沐氏开启了长达277年的镇守云南的历史。
1386年,沐英在昆明砖城建造“西平侯府”,而这就是“沐王府”的前身。当然很多人都不明白,刚才不是说沐王府是黔国公府吗?怎么现在却是西平侯府?公爵府跟侯爵府可是差了一个等级哎!别急,接下来我们就要说“沐王府”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沐晟。就是他让西平侯府得以变成黔国公府的。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1399年继承西平侯的爵位。他是西平侯府的第三任家主,也是让沐家的地位由侯爵升为公爵的关键性人物。1406年,沐晟作为征夷左副将军协同大将军张辅进攻交趾,并与同年攻占交趾国,生擒伪王黎季犛。也就是凭借着这等封狼居胥的大功,沐晟被晋爵为黔国公,自从曾经的西平侯府就变成了黔国公府。
而之后因沐氏并非是皇族后裔,国公已是明朝异姓所能晋升的最高爵位,因此此后沐氏的爵位未再有变化。但是因沐氏的先祖沐英曾是朱元璋的义子,再加上沐氏一门皆是忠臣,所以明朝历代皇帝都放心的让沐氏世代镇守云南,因此云南几乎就成了沐氏专有的地盘。虽然曾有明朝的藩王被封到云南,但就连藩王都需要仰仗沐氏,且皇帝也默认沐氏在云南的权威。
如永乐时期的岷王,他在被分封于云南的时候,就受沐晟的牵制,可是岷王却几乎拿他没有任何的办法。他能做的就是拼命地跟永乐帝说沐晟的坏话,可是永乐帝给他的答复却是“称其父功,毋督过”就是说他父亲有大功,你不要得罪他。从这句话我们大概就可以知道,沐氏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而从侧面我们也可知沐王府在云南的地位。
“沐王府”在云南的地位可谓是超然的,而造就这种地位的原因就是“沐王府”的来头。先不说沐王府第一代主人是朱元璋的义子,虽然后来被命令改姓,但无论如何这个关系都还得在的,毕竟沐英8岁就被朱元璋领养,12岁就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再怎样地位就在哪里。再者即使沐英不是朱元璋的义子,以他的功绩,再加上后世子孙沐晟等人的封狼居胥之功,足以让沐王府在云南得到非常高的地位。
所以简单地说沐王府的来头很大,开府先祖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更是明朝少有的几个死后被追封王的主。沐英之子沐晟是永乐时期封狼居胥,开扩交趾的大功臣,也就是凭借这两个沐氏子孙的功劳,沐王府在云南的地位就注定是超然的。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
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
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
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
稍迁指挥使,守广信。
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
始命复姓。
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
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
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古
洪武洪武九年命乘传诣关、陕,抵熙河,问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闻。
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卫国公邓愈讨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
功多,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拜征西将军,讨西番,败之土门峡。
径洮州,获其长阿昌失纳,筑城东笼山,击擒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平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乃班师。
元国公脱火赤等屯和林,数扰边。
十三年命英总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黄河,登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
分四翼夜击之,而自以骁骑冲其中坚。
擒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获其全部以归。
明年,又从大将军北征,异道出塞,略公主山长寨,克全宁四部,度胪朐河,执知院李宣,尽俘其众。
斋
寻拜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
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
英乘雾趋白石江。
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
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
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元兵惊扰。
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
军却,师毕济。
鏖战良久,复纵铁骑,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
长驱入云南,梁王走死,右丞观音保以城降,属郡皆下。
独大理倚点苍山、洱海,扼龙首、龙尾二关。
关故南诏筑,土酋段世守之。
英自将抵下关,遣王弼由洱水东趋上关,胡海由石门间道渡河,扳点苍山而上,立旗帜。
英乱流斩关进,山上军亦驰下,夹击,擒段世,遂拔大理。
分兵收未附诸蛮,设官立卫守之。
回军,与友德会滇池,分道平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立乌撒、毕节二卫。
土酋杨苴等复煽诸蛮二十余万围云南城。
英驰救,蛮溃窜山谷中,分兵捕灭之,斩级六万。
明年诏友德及玉班师,而留英镇滇中。
斋
十七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乱,讨降之。
因定普定、广南诸蛮,通田州粮道。
二十年平浪穹蛮,奉诏自永宁至大理,六十里设一堡,留军屯田。
明年,百夷思伦发叛,诱群蛮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击破之。
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
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劲弩为三行。
蛮驱百象,被甲荷栏盾,左右挟大竹为筒,筒置标枪,锐甚。
英分军为三,都督冯诚将前军,甯正将左,都指挥同知汤昭将右。
将战,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因乘风大呼,驳弩并发,象皆反走。
昔剌亦者,寇枭将也,殊死斗,左军小却。
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
左帅见一人握刀驰下,恐,奋呼突阵。
大军乘之,斩馘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象,余象尽殪。
贼渠帅各被百余矢,伏象背以死。
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惧,麓川始不复梗。
已,会颖国公傅友德讨平东川蛮,又平越州酋阿资及广西阿赤部。
是年冬,入朝,赐宴奉天殿,赉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两、钞五百锭、彩币百疋,遣还。
陛辞,帝亲拊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还镇,再败百夷于景东。
思伦发乞降,贡方物。
阿资又叛,击降之。
南中悉定。
使使以兵威谕降诸番,番部有重译入贡者。
知
二十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
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
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
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主
英沉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
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
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
疏节阔目,民以便安。
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惟英在西南勋最大。
子春、晟、昂皆镇云南。
昕驸马都尉,尚成祖女常宁公主。
古
春,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
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
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
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
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英卒,命嗣爵,镇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
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
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
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
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
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贼困甚。
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
越州遂平。
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
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主
三十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
来奔。
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
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
不应。
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回军击景罕寨。
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春帅五百骑救之。
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
乘胜击崆峒寨,亦溃。
前后降者七万人。
将士欲屠之,春不可。
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
末发而春卒,年三十六。
谥惠襄。
斋
春在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无子,弟晟嗣。
知
晟,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读书。
太祖爱之。
历官后军左都督。
建文元年嗣侯。
比就镇,而何福已破擒刀干孟,归思伦发。
亡何,思伦发死,诸蛮分据其地,晟讨平之。
以其地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又于怒江西置屯卫千户所戍之,麓川遂定。
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
成祖即位。
遣归籓,益骄恣。
晟稍持之。
王怒,谮晟。
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
古
永乐永乐三年,八百大甸寇边,遏贡使,晟会车里、木邦讨定之。
明年大发兵讨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张辅异道自云南入。
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夺猛烈、掤华诸关隘。
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与辅会师。
共破多邦城,捣其东西二都,荡诸巢,擒伪王黎季犛,语在《辅传》。
论功封黔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
斋
交址交址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
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
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
辅复出帅师会晟,穷追至占城,获季扩,乃班师,晟亦受上赏。
十七年,富州蛮叛,晟引兵临之,弗攻,使人譬晓,竟下之。
斋
仁宗仁宗立,加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
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
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势炽,诏晟会安远侯柳升进讨。
升败死,晟亦退兵。
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
正统三年,麓川思任发反。
晟抵金齿,与弟昂及都督方政会兵。
政为前锋,破贼沿江诸寨,大军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
明年复破其旧寨。
政中伏死,官军败绩。
晟引还,惭惧发病,至楚雄卒。
赠定远王,谥忠敬。
主
晟席晟席父兄业,用兵非所长,战数不利。
朝廷以其绝远,且世将,宽假之。
而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
片楮下,土酋具威仪出郭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晟久镇,置田园三百六十区,资财充牣,善事朝贵,赂遗不绝,以故得中外声。
晟有子斌,字文辉,幼嗣公爵,居京师,而以昂代镇。
主
昂,昂,字景高,初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
成祖将使晟南讨,乃擢昂都指挥同知,领云南都司,累迁至右都督。
正统四年佩将印,讨麓川,抵金齿。
畏贼盛,迁延者久之。
参将张荣前驱至芒部败,昂不救,引还,贬秩二级。
已,思任发入寇,击却之,又捕斩师宗反者。
六年,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将大军讨思任发,昂主馈运。
贼破,复昂职,命督军捕思任发,不能得。
十年,昂卒。
赠定边伯,谥武襄。
古
斌始斌始之镇,会缅甸执思任发送京师,其子思机发来袭,斌击却之。
思机发复据孟养。
十三年复大发兵,使骥等讨之,而斌为后拒,督饷无乏。
卒,赠太傅,谥荣康。
知
子琮子琮幼,景泰初,命昂孙璘以都督同知代镇。
璘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号令肃然不可犯,天顺初卒。
琮犹幼,擢璘弟锦衣副千户瓒为都督同知,往代。
居七年,先后讨平沾禄诸寨及土官之构兵者,降思卜发,勒还诸蛮侵地。
功多,然颇黩货。
知
成化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镇,而以瓒为副总兵,移镇金齿。
琮字廷芳,通经义,能词章,属夷馈贽无所受。
寻甸酋杀兄子,求为守,琮捕诛之。
广西土官虐,所部为乱,琮请更设流官,民大便。
以次讨平马龙、丽江、剑川、顺宁、罗雄诸叛蛮,捕擒桥甸、南窝反者。
卒,赠太师,谥武僖。
无子,以瓒孙昆嗣。
知
昆字昆字元中,初袭锦衣指挥佥事。
琮抚为子,朝议以昆西平侯裔孙当嗣侯,而守臣争之,谓滇人知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为所轻。
孝宗以为然,令嗣公,佩印如故。
弘治十二年平龟山、竹箐诸蛮,又平普安贼,再益岁禄。
正德二年,师宗民阿本作乱,与都御史吴文度督兵分三道进。
一出师宗,一出罗雄,一出弥勒,而别遣一军伏盘江,截贼巢,遂大破之。
七年,安南长官司那代争袭,杀土官,复与都御史顾源讨擒之,再加太子太傅。
昆初喜文学,自矜厉,其后通赂权近,所请无不得。
浸骄,凌三司,使从角门入。
诸言官论劾者,辄得罪去。
卒,赠太师,谥庄襄。
知
子绍子绍勋嗣。
寻甸土舍安铨叛,都御史傅习讨之,败绩。
武定土舍凤朝文亦叛,与铨连兵攻云南,大扰。
世宗遣尚书伍文定将大军征之。
未至,而绍勋督所部先进,告土官子弟当袭者,先予冠带,破贼后当为请。
众多奋战,贼大败。
朝文绝普渡河走,追斩之东川。
铨还寻甸,列砦数十,官军攻破之,擒铨于芒部。
先后擒贼党千余人,俘斩无算。
时嘉靖七年也。
捷闻,加太子太傅,益岁禄。
而是时老挝、木邦、孟养、缅甸、孟密相仇杀,师宗、纳楼、思陀、八寨皆乱,久不解。
绍勋使使者遍历诸蛮,讽以武定、寻甸事,皆慑伏,愿还侵地,而木邦、孟养俱贡方物谢罪。
南中悉定。
绍勋有勇略,用兵辄胜。
卒,赠太师,谥敏靖。
知
子朝子朝辅嗣。
都御史刘渠索赂,朝辅与之,因上章言:“臣家世守兹土,上下相承。
今有司纷更典制,关臣职守,率不与闻,接见不循故例。
臣疏远孤危,动作掣肘,无以弹压蛮方。
乞申敕诸臣,悉如其旧。”诏许之。
给事中万虞恺劾朝辅,并论渠。
诏罢渠而令朝辅治事如故。
卒,赠太保,谥恭僖。
知
二子二子融、巩皆幼。
诏视琮、璘故事,令融嗣公,给半禄,而授朝辅弟朝弼都督佥事,佩印代镇。
居三年,融卒,巩当嗣,朝弼心害之,于是朝弼嫡母李请护巩居京师,待其长而还镇。
报可。
巩未至京卒,朝弼遂得嗣。
嘉靖三十年,元江土舍那鉴叛。
诏朝弼与都御史石简讨之,分五军薄其城。
城垂拔,以瘴发引还。
诏罢简,将再出师。
鉴惧仰药死,乃已。
四十四年讨擒叛蛮阿方李向阳。
隆庆初,平武定叛酋凤继祖,破贼巢三十余。
朝弼素骄,事母嫂不如礼,夺兄田宅,匿罪人蒋旭等,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
乃罢朝弼,以其子昌祚嗣,给半禄。
朝弼怏怏,益放纵。
葬母至南京,都御史请留之。
诏许还滇,毋得预滇事。
朝弼恚,欲杀昌祚。
抚按交章言状,并发其杀人通番诸不法事,逮系诏狱论死。
援功,锢之南京,卒。
斋
昌祚昌祚初以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久之嗣公爵。
万历元年,姚安蛮罗思等叛,杀郡守。
昌祚与都御史邹应龙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
十一年,陇川贼岳凤叛附缅甸,挟其兵侵旁近土司。
昌祚壁洱海,督裨将邓子龙、刘綎等斩木邦叛酋罕虔,以暑瘴退师。
明年复攻罕虔故巢,三道并入,擒其酋罕招等,又破缅兵于猛脸。
岳凤降。
论功加太子太保,悉食故禄。
复以次平罗雄诸叛蛮,再赐银币。
缅兵攻猛广,昌祚会师壁永昌,缅人遁,追击至那莫江,瘴作而还。
二十一年,缅人复入寇,昌祚逐之。
连战俱捷,遂傅于缅,会群蛮内乱乃还。
斋
沐氏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
昌祚出,佥事杨寅秋不避道,昌祚笞其舆人。
寅秋诉于朝,下诏切责。
已,以病,命子睿代镇。
武定土酋阿克叛,攻会城,胁府印去。
睿被逮下狱,昌祚复理镇事。
卒,孙启元嗣。
卒,子天波嗣。
十余年而土司沙定洲作乱,天波奔永昌。
乱定,复归于滇。
永明王由榔入滇,天波任职如故。
已,从奔缅甸。
缅人欲劫之,不屈死。
初,沙定洲之乱,天波母陈氏、妻焦氏自焚死。
后天波奔缅,妾夏氏不及从,自缢死。
逾数十日收葬,支体不坏,人以为节义所感焉。
古
赞曰赞曰: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
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
亲莫如岐阳,旧莫如东瓯,而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
汗马宣劳,纯勤不二,旗常炳耀,洵无愧矣。
岐阳敦诗说礼,以儒雅见重,东瓯乞身归第,以明哲自全,皆卓然非人所能及。
独黔宁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勋名与明相始终。
而宁河尽瘁驰驱,功高龄促,后嗣亦少所表见。
论者谓诸王之遗泽,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寿,与岐阳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无遗憾。
荣遇之弗齐,亦安见其有幸有不幸哉。
明朝灭亡之后,沐王府的延续也中断了,现在应该没有直系的后代了。
沐英是云南沐家的一代目,他出身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贫苦人家出来。
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一家贫苦农家。父母早亡,年幼的沐英只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父亲早逝,而母亲也在和他躲避元朝与红巾军之间的战乱之时,也去世了。那年他也不过7岁。无依无靠,人为草芥的战乱年代,大人都尚不能自保,更不用说一个孩子,于是他便开始四处流浪,乞讨为生
古代士兵
1352年时,8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这时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加入郭子兴的部队,收到郭子兴的赏识,视为心腹,还将义女马氏许配与他。朱元璋不知道怎么碰到了沐英,相似的遭遇让朱元璋起了怜悯之心,收沐英为义子。
沐英是朱元璋众多义子的一个,后来朱元璋自己儿子出生之后,就让这些义子改回本姓。
沐英墓
沐英在朱元璋手下立下很多战功,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1370年沐英因功被授予镇国将军,后又担任大都督府同知。在任上处事果决,深受朱元璋倚重。
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讨伐奉元朝为正朔的云南梁王。面对列阵以待的梁王,沐英以几十人偷渡过河,虚实之间大破梁王军队,随后又将原割据大理的段氏打败,迅速平定云南。
平定云南之后,朱元璋让沐英镇守云南。
沐英像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沐英备受打击,二个月后便因悲伤过度而病逝,年仅48岁。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黔宁王,配享太庙,子孙世袭罔替。
后来靖难之役,沐晟在明成祖朱棣时助力攻破安南,被擢升为黔国公,历经十世十三代。
1644年明朝灭亡,永历帝朱由榔被迫逃亡缅甸,沐家最后一代家主沐天波随行。缅甸人将永历帝和沐天波等人悉数杀掉,由此云南沐家也就中断了。
沐王府是个神奇的存在,坐镇云南,威慑南亚200余年,与明王朝同寿,沐姓从首任黔国公沐晟到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共传承18位。但是打下这片基业的并不是这18个黔国公,而是被追封为“黔宁王”的沐晟的父亲沐英,也就是朱元璋的养子。
一、备受器重沐英原本是个孤儿,8岁时父母双亡,流落街头当小乞丐,当沐英流落到濠州时,遇到了一生的贵人朱重八。朱元璋自己是苦孩子出身,也做过流浪儿,在乱世中九死一生,受尽战争饥荒之苦,所以对于沐英感同身受。从此,朱元璋和马氏对他视如己出,倾心抚育。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收养沐英,有将他培养为接班人的想法。
不过后来朱元璋又陆续收养了好几个孩子,再加上朱标朱棣等亲生儿子的出生,沐英不再被朱元璋视为继承人对待。但不管怎么说,沐英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最早,这让他在朱元璋身边学到的东西也最多,再加上他与马皇后和朱标的关系极好,都让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
二、镇守边陲后来在朱元璋创立明朝后,沐英被封为西平侯,这时的朱元璋仍然相信沐英,而且对他委以重任,沐英也自然也会全力以赴。当时由于元朝宽松政治制度,云南在明朝前就不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有多股不稳定的势力。而为了保证偏远地区的稳定,朱元璋派沐英等大将率30万军队平定云南残元势力。
在云南平定后,为了有效控制此地,沐英被选派为名臣重望者去镇守云南,执行中央政策,由此开启了他的第一代沐王府时代,此后沐家人一直在云南边锤戍守了近300年之久,一直尽忠职守到明朝灭亡,可说与明朝政权相始终。
第一次听说明朝的沐氏家族是看《鹿鼎记》的时候,里面的云南沐王府是反清复明势力之一。其实沐氏是明代世袭黔国公,只不过因为世代镇守云南,威权日盛犹如皇族亲王,因此百姓尊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咱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对开国功臣相当严苛的人,用杀戮严防权臣的出现,那么像沐王府这种权势家族是怎么来的?这里面就不得不提沐王府的开创者沐英,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就是沐英打下的基业。
沐英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老乡,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沐英的父母都死于战乱,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沐英四处流浪,1352年,8岁的沐英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刚刚结婚没有孩子,因此收养沐英为养子,让沐英改姓朱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教育,从此沐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无数,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要说朱元璋养子不少,大都被他诛杀,为什么独独厚待沐英呢?
1、沐英是朱元璋夫妻第一个养育的孩子,相识于微末,感情深厚。沐英和朱元璋其他的养子不同,两人相识的时候一方面沐英才8岁,心思单纯;另一方面朱元璋当时只是一个红巾军小头目,远没有后来的权势,因此这对父子相认的目的很单纯。另外朱元璋夫妻一直到1355年才有了亲生儿子朱标,在这之间的3年沐英受到了这对夫妻的所有关爱,这种感情基础是其他养子甚至于朱元璋的亲儿子比不了的。
2、沐英摆的正自己的位置,知道感恩。1367年时天下形势已经明朗,朱元璋称帝在即,这个时候立谁为太子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为了给亲儿子朱标铺路,就让名义上的长子、养子朱英改回叫沐英,实际上就是将沐英排除在了皇族之外。沐英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依然将朱元璋和马皇后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尊敬,将朱标等人当成弟弟一样爱护,但是在外人面前沐英从不炫耀和朱元璋的关系。后来沐英年仅48岁就病逝,主要就是因为马皇后和朱标先后去世,悲伤过度所致。
3、沐英确实功勋卓著。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沐英是和蓝玉齐名的后起之秀,18岁就已经成为坐镇一方的将军,在平定江西、福建、关陕、甘肃、青藏等地的战斗中屡建奇功;1381年,沐英随大将军徐达北征蒙元,独当一面,可以说论战功沐英是徐达、常遇春之下有数的几人之一了。
4、明朝云南特殊的形势需要有能做主的人坐镇。明朝初年云南地区蒙元残余、大理段氏、番王土司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叛乱时有发生。而云南远离当时的明朝统治中心,等出事再派人镇压就全晚了,必须有能镇得住的人在此地掌控军政大权,和朱元璋关系亲密的沐英就成了最好的人选。从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沐英镇守云南期间先后平定安抚威服曲靖、广南两府之乱,浪穹等地变乱,土著首领思伦发叛乱,东川土酋之乱,贵州普安、云南临安之变等等,几乎是一年一场大战,沐英都完美的解决了。
1382年,沐英因为养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吐血伤了身体;1392年,又因为好兄弟太子朱标去世,沐英身体彻底垮了,不久病逝。当沐英的遗体运到南京后,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配享太庙,从此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
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本文2023-11-17 22:23: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