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兵部尚书盛承赞的祖源世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3收藏

汉朝的兵部尚书盛承赞的祖源世系?,第1张

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魏晋南北朝置五兵尚书、七兵尚书,掌军事枢务,十六国后燕、西秦、北凉所置则称兵部尚书,为尚书省兵部曹长官。西魏尚书省分十二部,改七兵为兵部,或说置尚书。西魏末、北周改置兵部中大夫,属夏官府。隋、唐置此为尚书省兵部长官,正三品。唐朝多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渐成虚衔,不治部务。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随本部先后改名司戎太常伯、夏官尚书、武部尚书,寻各复旧。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不预本部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二品。南宋与侍郎往往不并置。辽朝为南面朝官。金初与尚书省左、右司通署,熙宗天眷三年 (1140) 始分置,正三品。元初或与刑、工部合署,员额不等,后分置,定置三员,隶中书省,正三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1380)罢中书省,遂直隶皇帝,管理军政,职权颇重。置一员,景泰(1450—1456)中增设一员,协理部事,天顺(1457—1464)初罢。或令协理京营戎政。又常特派出征,为总督军务大臣。初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建文 (1399—1402) 改正一品,永乐 (1403—1424) 复改正二品。清朝顺治元年 (1644) 改承政置,满、汉各一员,职权较明为轻。总督例加此衔。初满员正一品,汉员正二品,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康熙六年 (1677) 复旧,九年复改皆正二品,雍正八年 (1730) 皆升从一品。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兵部改名陆军部,遂废。

官名。为兵部最高长官,负责全国军事,相当现在的国防部长。夏朝、商朝称司马;周朝称大司马卿;两汉不置;曹魏称五兵尚书;晋设五兵尚书和驾部尚书;南朝宋齐梁陈设五兵尚书;北魏与晋同;北齐只设五兵尚书;后周称大司马;隋称兵部尚书;唐朝曾几度更名,初称兵部尚书,高宗时曾改称司戎太常伯、夏官尚书,还曾改称武部尚书;五代和宋称兵部尚书;辽代没北院枢密使等,金、元、明、清称兵部尚书。历代几乎都设此官,除名称不尽相同外,职权也不一样,唐朝掌管天下军卫武官选授等,在明朝,兵部尚书常作为督兵大臣的加衔。见《历代职官表·第十表》、《新唐书·百官一·兵部》。

词语分解
兵部的解释 古时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长官为兵部尚书,有时称为武部,清末改为陆军部详细解释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魏 置五兵尚书,至 隋 改兵部尚书,历代
尚书的解释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历史官职推荐:主父
君主之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传位给其子赵惠文王,而自称主父。《史记·赵世家》:“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是为惠文王”“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汉朝的兵部尚书盛承赞的祖源世系?

历史词典解释官名。魏晋南北朝置五兵尚书、七兵尚书,掌军事枢务,十六国后燕、西秦、北凉所置则称兵部尚书,为尚书省兵部曹长官。西魏尚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