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家谱 我是戴氏家族的一员 希望追溯根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1收藏

戴氏家谱 我是戴氏家族的一员 希望追溯根源,第1张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

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

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

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

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

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

。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

“戴”为氏。

3、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

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我们家谱就有兴字辈,不知道你可是我们家谱相同,我只知道从第十世有富公长子良万升开始字辈,

良万忠尚仁,文振光宗德,贤亲裕远昆,承家以诗礼,应运定竒英,邦国遵周道,遐方颂圣恩,士农宜世笃,奕代永隆兴,在十多年前又修一次家谱新字辈

春华增福寿,神州岁常新,孔孟师传旺,乾坤盛弘平

湖南湘潭鹤岭戴氏六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戴朝先主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资阳戴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戴人贵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榷岭戴氏五修族谱二十四卷,(清)榷光晋等主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上戴氏四修族谱六十卷,(民国)戴海鲲受等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

戴氏九修族谱二十七卷,首三卷,(民国)戴树人等撰修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湘上戴氏三修族谱三十六卷,(清)戴东堂等主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戴氏续修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戴氏续修支谱八卷,(清)戴洪炳等主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邵东戴氏三修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民国)戴祖咏等主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邵东戴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清)戴耀陵主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戴墅高氏宗谱三十四卷,(清)高步瀛纂辑,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毗陵高氏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存三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西万戴王氏族谱,(清)王文杰等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安徽屯溪戴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戴文炳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刻本二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徽州戴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东溪戴氏配崇祀录,(清)戴文炳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戴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前后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迁杭戴氏族谱,(民国)戴兆田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本复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浦江浦阳埽溪戴氏宗谱二十三卷,(民国)戴财金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缺十四、十五、十六、二十卷。

武进昆陵戴墅高氏宗谱二十八卷,(清)高明善主修,高步瀛纂辑,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二十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锡山戴氏宗谱八卷,(清)戴云龙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华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京江赐礼戴氏重修家乘六卷,(清)戴□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赐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戴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戴儒彬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邑萝戴氏宗谱十卷,(民国)戴介生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荣席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作为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下落一直是谜,至今没有明确解释。然而,在不久前的江苏江阴,专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文字令人不解,因为明确记载了建文帝出家为僧。 客观的说,建文帝出家为僧之说并不稀奇,早已有之,只是以往的碑刻比较模糊,都没有明确提到「 ”建文帝”或相关文字,绝大多数已经被专家否定,其他的几乎都不靠谱。那么,这一石碑上记载的建文帝做了和尚,是不是真实的呢?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推测。 一,朱棣攻陷南京之后,朱允炆自焚而死。《明实录》中记载,朱棣发布诏书云,「 ”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 二,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未死,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留下了「 ”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三,朱允炆没有自焚,而是逃了出来,此后出家为僧。在明朝时期,这一说法就已存在,主要有湖南龙池寺遗址碑刻,和浙江东明寺传闻,但前者被证实涉嫌造假,后者无法确认。 万历《钱塘县志》等记载,「 ”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 ”,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之缺乏直接遗物留下,所以如今很难判断。 不过,由于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朱允炆,因此建文帝应该逃了出来,具体逃到何方,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但出家为僧之说最为盛行。 总之,虽说传言很多,但很多碑文或资料上,都没有直接或比较直接的提到「 ”朱允炆建文帝”这些文字,因此多数可能只是后人将之附会建文帝身上。令人意外的是,在江阴发现的这一块石碑,与众不同,因为上面直接提到「 ”建文帝”这三个字。 经过测量,石碑长169厘米,宽77厘米,厚21厘米。正中间为「 ”寺田录传”四个篆体大字,两侧浅刻蟠龙祥云图,碑边缘为精美的缠枝莲花纹,正文为楷体字。 在《寺田录传》碑刻中,最显眼的是开头一行字,就明确提到了建文帝丹阳妙觉寺剃度出家。 吾阳有妙觉寺者创自西晋,迄今业垂千秋,诒我皇明传为建文帝剃度地…… 不过,这块碑刻却存在一个问题,即碑文作者是明朝晚期官员姜士昌,所作的《寺田录传》,不是为了讲述建文帝,而是为了介绍丹阳妙觉寺的变迁历史。从明初到晚明,已经过去200余年,姜士昌未必不是道听途说建文帝的下落。 既然如此,能不能就此否定「 ”建文帝丹阳妙觉寺剃度”?其实,丹阳发现的一本家谱,以及丹阳县志的记载,或许佐证了《寺田录传》碑。 2013年,镇江丹阳发现一本戴氏家谱,上面有一篇墓志铭,即《东山公墓志铭》。当时,一个叫戴瑞珊的明朝官员,经过30年寻找,最终在「 ”穹浪山”中找到建文帝。 殆三十年始得见帝穹浪山中,时公已病,帝见公憔悴,甚怜之,慰劳交至,命之亟归。 更为诡异的是,建文帝活的朱棣还长,因为朱棣在1424年去世,而戴瑞珊在1432年还见到建文帝;另外,戴瑞珊是浙江人,找到建文帝之后,却让两个儿子一个回到浙江,一个留在丹阳。 当然,尽管《东山公墓志铭》中没有提到建文帝出家,但建文帝隐居于「 ”穹浪山”中,也说明很可能是做了和尚或道士。 而且,在《丹阳县志·寺观》这一卷中,关于丹阳妙觉寺的记载还提到,「 ”俗传,建文帝披剃于此”,当地至今还有建文帝在妙觉寺剃度做和尚的传闻。 令人不解的是,朱棣谋士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著名的黑衣宰相,本身就是一个和尚,在苏南寺庙影响力很大,既然如此为何朱允炆还会在苏南一带出家,这不是很容易被姚广孝知道吗? 而且,明史说朱棣派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以这么执着、规模浩大的举动,甚至还有神鬼莫测的锦衣卫,怎么会在丹阳或周边没有发现一点建文帝线索,反而让戴瑞珊历时30年找到了?显然不合逻辑。 可见,无论是朱棣,还是姚广孝,对朱允炆的真实态度,可能未必史书记载的那样。或许,他们对建文帝是死是活,其实已经不太注意了。毕竟,即便朱允炆活着,又能怎样?

戴氏家谱 我是戴氏家族的一员 希望追溯根源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 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