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王朝陈家坐”原文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1收藏

“蒋家王朝陈家坐”原文是什么?,第1张

原文: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是“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他们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如今陈家辉煌不再,后人远离政治,在台湾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力了。

陈立夫有3个儿子1个女儿,而陈果夫只有1个女儿,为了让自己哥哥的香火延续下去,陈立夫将自己的大儿子陈泽安过继给了陈果夫。现在陈家自陈立夫、陈果夫算起,已经有了第四代,家族人口众多。

陈家除了陈立夫的小儿子还居住在台湾以外,其他人都在美国生活。在陈家后代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二陈”共同的儿子陈泽安了。他是美国一家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陈家是四大家族中较穷的一个。陈果夫、陈立夫一生没有多少积蓄,死后并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再加上“二陈”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就已被蒋介石赶出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因此陈家子弟一直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并没有多少名门望族的感觉。

陈家子弟在岛内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前不久岛内有人要拆除陈立夫在台北市的故居。陈立夫的儿媳妇林颖曾虽然一再恳求对方“手下留情”,建议将陈立夫的故居改成陈立夫的文物纪念馆,但最终房子还是被拆除。在拆迁现场,独自抗争的林颖曾只好拿出相机,伤感地拍下照片留念。

童年是人生的摇篮,也是心性养成的哺育时期,由于先天禀赋与少小经历的不同,陈氏兄弟看上去并不相像。陈果夫矮小瘦弱,相貌清癯;陈立夫稍壮,神采奕奕,陈果夫多思少言,稳重老成;陈立夫活泼开朗,敏言捷行。在待人做事方面,陈果夫举轻若重、外冷内热;陈立夫举重若轻,外热内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个性上,家兄比我重感情,我是较重理智的”。

至于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的分别,更多地表现在两兄弟不同的处事方式上。陈果夫聪明及不上弟弟,靠的是毅力恒心、勤奋专一,他做任何工作,无论大小粗细,都是全力以赴,从不半途而废。有人见他过分劳心,常以小事不必认真相劝。陈果夫慨叹道:“余之性格,要放弃小事,极难办到。因余所见所识,均自格物功夫上来。”凡事一经手做,无论大小,“便是有味。若都没有用心过,任说出血来,亦只看是清水”。陈立夫则天资极高,通常犯难的事,他总能处置得十分自如,倘若撇开内容看过程,他似乎是那种不需要吃苦耐劳就能收获的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资本,可遇不可求,应用失当了,也会滋生惰性。陈立夫常以大哥为镜子,暗暗提醒自己,聪明莫被聪明误。

陈果夫上的学比弟弟少,聪明也不及弟弟,但一生锲而不舍,著书不辍,收获甚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礼俗、医药卫生,洋洋洒洒,几近二百万字。陈立夫学历天资比兄长高,学问上的成就略逊一筹,差别在哪里呢?陈立夫晚年对此作出总结,他说:“我的大哥果夫,虽然未受过太多的教育,但他有一个特点,使我非常敬佩,那就是他除了买书外,从不喜欢买别的东西,即使他身上只有一块钱,也一定是用来买书的。他从不逛百货公司,只逛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或旧书摊,无论早晚晨昏,他都勤于读书,此外他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甚至连看**都没什么兴趣。我也很喜欢读书,不过不像他那样的勤奋专一,我对**和运动也很爱好,我的兴趣可说是多方面的。”

陈氏兄弟脾性迥异,相处却十分融洽。小时候,两人就很少争吵,长大了更是互敬互让。陈立夫将和睦的原因,归结为大哥长了自己八岁,“总以大人的态度爱护着自己”。其实,他对大哥的深情也非同寻常。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两兄弟的志同道合。抽象到思想信仰、具体到人生道。

作者简介:

陈廷一,现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传记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十佳”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人物。作品《孙中山大传》和《宋氏三姐妹》分别荣获1999年和2003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许世友传奇》荣获河北省作协文学金牛奖;《共和之路——孙中山传》荣获2012年首届华侨文学奖纪实类最佳作品奖。

内容简介: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当年曾对蒋介石的最初 发迹,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大陆长达22年之久的 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当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果夫更被誉 “国民党之教父”;陈氏家族亦由此脐身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列。 本书首次以实录角度并在大量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 及其整个陈氏家族,包括陈氏兄弟的出身、人品、个性、学问、文章以及最后 的进退荣辱等,作了堪说全面的描述。书中尤为引人兴趣的是,还披露了迄今 健在的陈立夫先生在台晚年景况及其情系故乡、倡言统一的主张。本书作者文 笔娴熟、生动,对人物的把握亦冷静、客观,故使本书有较大的历史内涵和可读性。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激起经济的动荡,人民对中央失去信心,这成为国民党顿失政权的最大原因。

(一):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飞往台湾,永远离开了大陆。在逃往台湾之后,国民党朝野上下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失败?回想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之时,国民党政权被看作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人们广泛地向国民党政府发出欢呼。蒋介石被看成是“民族英雄”。这时的国民党政权可谓风光一时。与此同时,美国支援的大量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在威望上、实力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国民党政权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与***的较量中失败。1947年6月,蒋介石还曾经自夸:“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技术或经验,***不如我们;至于军需补给,如粮食弹药等,我们也比***丰富十倍。”但是,为什么仅仅短短的四年,国民党就被赶出了中国大陆?对于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他们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却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腐败。无论是蒋介石的盟友美国,还是国民党政权中的高级官员,包括蒋介石父子,都认为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是它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腐败如此严重,可谓触目惊心。进一步追问下去,为什么国民党统治集团会如此的腐败?事实上,在专制独裁的体制下,腐败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只要社会中存在着不受监督的特权,社会中就会存在腐败。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1949年前后,蒋介石在国民党政权内的独裁有加强的趋势。“中国的领导权仅仅由一个人也就是蒋介石把持着,他唯一的弱点就是嗜权,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全和扩大权力。因此,他一方面采取措施,压制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另一方面在自己周围只用些愿意充当工具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在考虑军政领导岗位的人选时,更多的是注重其“忠诚”,而不是能力。可见,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政权实际上的最高***,对国民党的腐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腐败现象,国民党政权显然无能为力。因此,腐败就如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毒瘤”,越长越大,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经济上的失败

四大家族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抗战胜利以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即从四川赶到沿海大城市,以“没收敌产”为名,获取了大量财富,以此构成了四大家族经济的基础,随着他们对美帝国主义的投靠,和内战对“美援”的依赖,使中国的经济日益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不断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的生活则每况愈下的贫困化。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国统区,物价的飞涨简直是难以置信的,一样商品的价格涨上几十倍几百倍是家常便饭,甚至看了价钱回家拿钱,再到店里买东西价钱又涨了。物价飞涨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怨恨所在。  这些都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只考虑了极少数富人(主要是四大家族)的福祉,蔑视和践踏大多数穷人的利益,最终结果只能是蒋家王朝被大多数民众所抛弃。

(三)民心的丢失

 1948年11月4日,国民党的官方喉舌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大声疾呼:赶快收拾民心!作为一向为国民党政府歌功颂德的报纸,能发表这样的文章,说明这一时期国民党丧失民心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文章写道:“国家在这样风雨飘摇之秋,老百姓在这样痛苦的时分,安慰在哪里呢?希望又在哪里呢?享有特权的人享有特权如故,人民莫可如何。靠着私人或政治关系而发横财之辈,不是逍遥海外,即是倚势豪强如故。对于这辈人民公敌,***的最大助手,不用说到现在还没有人替老百姓施用政治力量强制他们捐输资财以戡乱救民,甚至不曾用指甲轻弹他们一下。人事上也偏私如故,似乎没有国人置喙的余地。国事弄成这个样子,老百姓人人装着一肚子闷气,我们该将怎么做呢?若不再为四万万国家主人翁抒发这股闷气的万分之一,何以对毕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父在天之灵?何以对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生命的千万烈士之魂?更何以对全国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赶快收人心,只有这一个机会了。以上报刊发表的有关“人心”的文章,从本义上说,他们是想劝说国民党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从而拿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非常遗憾,国民党政府面对这一问题,它的表现是“束手无策”。因为“民心危机”是国民党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它的根源是国民党的内战政策。1949年,经过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盼望安定的政治、稳定的生活。但是,国民党为了保持自己的独裁统治,一意孤行打内战,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只要内战不停止,“民心”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

蒋家王朝从兴旺到凋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终结点应属1988年蒋经国的去世。蒋经国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蒋经国对自己的孩子的管教非常严,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把蒋家的天下交给他们,可惜三个儿子都不成器,而且命还很短。

蒋孝文作为蒋经国的长子。蒋经国对其非常重视。但蒋孝文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校的成绩非常差,表现恶劣。后来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打伤了警卫员。为了保护蒋孝文,无奈之下把蒋孝文送去了美国。从美国回台湾后,蒋经国让他在电力公司上班,但蒋孝文的生活作风还是没有改变,喜欢飙车喝酒与夜生活。在1970年,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外加酗酒,记忆力衰退。后来蒋经国的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他的身体变得更加不好,在1989年,因为咽喉癌去世。

蒋孝章作为蒋经国的唯一的女儿,相貌出众,蒋经国对其也是非常宠爱的。但她并不参与政权。在去美国求学时,认识了俞扬和。后来甚至不顾蒋经国的反对,嫁给了比她大14岁且离过俩次婚的俞扬和。后来便定居在美国。

蒋孝武是蒋经国的二儿子,本来蒋孝武的仕途走的挺顺利的,但就在蒋孝武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发生了江南命案,外界都传蒋孝武是幕后操作者。为了平定这场风波,让蒋孝武的形象不受损,蒋经国只能下令蒋孝武不在继承总统。后来蒋孝武也担任了其他权利比较大的职位。但蒋经国去世后,因为没有蒋家这座大山,他在政治上没办法再风声水起。

第三个儿子蒋孝勇就读于军校,喜欢舞刀弄剑,本以为蒋家能出个将军,但事与愿违,后来蒋孝勇在训练时不小心把脚扭伤,动了手术,只能离开军队。蒋经国便安排他从事经济领域,蒋孝勇没有让蒋经国失望,他的生意做的很好,还娶了方智怡为妻,对蒋孝勇的帮助很大。后来移民到加拿大。蒋家在台湾的政权地位也宣告结束。

“蒋家王朝陈家坐”原文是什么?

原文: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是“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他们曾经替蒋介石负责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权力极大,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