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山海经》故事:大禹劈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3收藏

趣读《山海经》故事:大禹劈山,第1张

舜帝在位时,黄河水泛滥,天下百姓饱受洪荒之苦。舜帝命他手下的臣子鲧治理水患。鲧用围堵的方法,企图把黄河水泛滥的源头堵住,但是不见成效,百姓依然遭受着洪水带来的灾难。舜帝一怒之下,下令斩了鲧。鲧死后,舜帝又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亲的官职,继续治理水患。

      禹把洪水所流经的地方都视察了一遍,之后决定用疏导的方法,让黄河水顺流而下,由西向东流入大海。

      于是禹和他手下工匠们从黄河的源头,一路疏导下来,在水流到龙门山时,却被这座高耸巍峨的大山阻住了去路。结果黄河水又逆流而上,把上流的孟门关淹没了,洪水冲倒了无数的房屋和建筑,毁坏了许多田地和庄稼,两岸的百姓苦不堪言。

大禹愁眉不展,冥思苦想了几天之后,决心挖开这座大山,从山的中间挖出一条山洞,从山洞中把水流引出去。他和手下的工匠们每天起早贪晚,挖个不停,可是水神共工故意和他作对,每天晚上,共工都会把禹和工匠们辛辛苦苦开凿下来的石头吞入口中,咀嚼成碎石再喷向白天被挖出的坑洞。这些被喷回坑洞的碎石牢牢地吸附在山体上,比未开凿时还要坚硬。

就这样挖了填,填了挖,反复几次以后,挖山洞的工作毫无进展。大禹被水神共工激怒了,他凝聚了自己所有的神力,一声大吼,抡开手臂,如同一把巨斧,闪耀着刺眼的光芒,劈向龙门山,只听得“咔嚓”一声巨响,像春雷惊醒大地,龙门山被劈成了两半。被劈开的山体形成了一座陡峭的门,后来世人把它称作龙门。黄河水从龙门的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浪花滚滚,一路向东奔腾而去。

此后,龙门也成了一座附有神力的门。相传,无论哪条江河的鲤鱼,只要能跳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腾云驾雾,翻云覆雨。于是,每年的三月初三,就会有成千上万条鲤鱼从别处的江河、溪流、川泽中络绎不绝地游到龙门来,争先恐后地要跃过龙门。但是,一年中只有七十二条鲤鱼会跃过龙门,化身为飞龙。

再说水神共工,自从龙门山被劈开以后,他无处藏身,只好顺着黄河水流到荆涂山。大禹带领着治水的工匠顺着水流来到荆涂山,准备把荆涂山也凿开一条山洞。水神共工为了阻止大禹,在水底下兴风作浪,掀起了狂风巨浪,唤来了暴雨。大雨下了三天三夜,黄河两岸无数生灵涂炭。

龙神知道这件事后,送给大禹一把开山神斧。大禹用这把神斧劈向荆涂山,只见山崩地裂,荆涂山被一分为二,从此荆山在西,涂山在东,再也不能合在一起了。黄河水流入了东海,百姓再也不用受洪水泛滥之苦了。

更新1:

我最主要的问题是 为什么我的家谱(我姓欧阳)为什么最上面会有大禹?接着就是他儿子启然后到桀然后一直下去,这是为什么?

我的印象中 舜帝对治水工作小组 给予封赏 其中大禹被赐姓"姒" 后来创立大夏 距今约4000多年 中国仍对上古时代进行考证 至于有没有大夏 目前也说不上 但我的看法 偏向有 且我认为 当时仍是部落社会 而大夏是当然的最大部落 从古到今 我们的存在 确实是因为祖先们的存在 先圣先贤所留下宝贵的经验 是我们必须继续传承的文化 这上下混5千年 可不是白混的 至于曹操的DNA说 听听就算了 不必太认真 我连我高祖父叫什么名 也记不得 虽然我曾看过族谱 另外 张姓与廖姓 是我记错了吗 他们不是兄弟吗 当然 张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已经很久了 想 当时元朝不是广杀张姓吗 所以 离乡背井 改名换姓 很正常 也就是说 很多张姓同胞 改了很多姓氏 就我所知 台湾廖姓同胞 有一所谓"双廖" 他们生是廖姓人 死后都会改姓张 就是墓碑都会刻姓为张 提供给你参考 2010-08-23 19:00:39 补充: 是了 关于你家族谱 你知道吗 后来大禹葬在会稽山 我先说说我们大多的台湾人吧 我们是属 但是 是百越一支 你说桀之后有句(音为勾) 从前有一个人叫句践 就是越王啦 越人都称自己是禹王的后代 你们家(大家都是)经过千百年的中国社会 有战争 有迁徙 在那些年代里 改名换姓 大有人在 很多也已不可考 只能说 有一个寻根的你 想要了解自己从哪来 这是好事 表示你是不忘本的人 补充这段给你参考 谢谢 2010-08-25 00:17:19 补充: 天啊 我昨天打了一堆 那么辛苦 居然没有了 你看 连我昨天打的资料都会流失 更何况两三千年前 我凭记忆 为你再做解答 是了 你问到 你们家怎么和大禹有关系 后来又有一些奇怪的姓氏 包括句 这个句 音要念做勾 也就是卧薪尝胆的那个句践的句 你知道吗 据说大禹后来是葬在会稽山的 而我们江南 包括台湾 是属百越一族 当然 后来也是汉族 不过 话说回来 以现在的角度 亚洲 都属蒙古亚种 可能世界 有很多老外 还是铁木真的子孙呢 越国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应该是有道理的 2010-08-25 00:18:51 补充: 至于 你家族谱写的我认为 你这么关心你的由来 这是好事 表示你不忘本 族谱也是要告诉后人 祖先是怎样奋斗 怎样生存下来的 你要知道 这千百年来 多少天灾人祸 战争 斗争 我们存在着 那是因为这一支直系的祖先曾经存在着 他们 是多么不易啊 我们也要将这份传统 再传承下去(我昨天好像没打那么多 哈哈) 好让后人也能有最初的那份赤子之心 给你参考 谢谢

哈。其实大禹后代有好多的姓呢。 我也是大禹的后代。我姓娄。也是绍兴人啊。 姒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大禹。 历史上姒姓人物有:大禹、夫谭、允常和句践等。 明清时期,姒氏后裔从浙江陆续迁到台湾定居。 在浙江绍兴有个大禹林,因为大禹是绍兴人,如今,在绍兴市,姒姓后裔大约有150户人家,400多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姒姓后裔,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禹陵乡的禹陵村。 2010-08-28 09:11:03 补充: 大禹宗族的八十九姓氏。据文献记载,我国的一些古老姓氏 ,世代相传,绵延至今。明代陈士元撰《姓希》和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刊印于嘉靖年间(1522—1566),被称为“历代姓书之集大成者”。其中《姓希》收录姓氏3635个,而涉及大禹宗族的姓氏共84个。根据《史记》增加夏后氏,《越绝书》补入梅氏,《新唐书》补入娄氏,侯氏,《辞源》补区氏,共5个姓。在大禹宗族89个姓氏中,一是最早的姓氏4个,崇(父鲧封于崇)、苡(母女嬉食薏苡生禹)、姒(大禹本姓)、虹(尧初禹封于虹)。二是夏朝用国为姓13个,有夏后、有扈、有男、斟寻、彤城、褒、费、杞、曾、辛、冥、斟、戈等姓氏。 2010-08-28 09:11:08 补充: 三是夏后氏衍生的姓氏13个,有观、窦、毒、纶、东楼、楼、偻、杞、夏、把、夏侯、娄、侯等姓氏。四是由大禹葬地会稽衍生的姓氏30个,有会稽、稽、嵇、越、植、坦、戒州、诸、诸稽、余、乌、余不、乌余、欧阳、欧、区、欧羊、欧候、闽、沤、瓯、摇、讴、驺、多、杭、疆、灵姑、梅、畴等姓氏。五是其他衍生的姓氏29个。有扈、户、男、斟戈、灌、彤城、彤、币、弗、莘、弋、成功、功、弓、雍丘、司空、题、禹、雨、鲍、寝、计、沛、郁厘、泊、阳、庐、寻、似等姓氏

夏朝是否存在都还有争议,夏朝末代的桀也不知道尸骨在哪里?更何况禹?一些学者认为禹是上古传说的人物(还有人说他是一条虫),哪里会有什么DNA可以验?

我在网路上有看到说曹操的DNA跟大禹的吻合 这百分之百是虎烂的 第一个 那个曹操墓是否为真 还有争议 第二 没有大禹墓 何来DNA 第三 网路上的消息 当笑话看就好 不要太认真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传统上《山海经》被认为是大禹及其助手益所作,如《论衡》、《吴越春秋》及刘歆的《上山海经表》所说。另外一些人表示怀疑,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已发现:《山海经》编书稀于白名是耳陆解日金准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

        北齐的颜之推注意到了书中出现的汉代地名,认为是在秦代焚书之后或董卓所加,此后随着考古学与辨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对《山海经》中的《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山川于周秦汉间最详最合。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战国后期。

        《山海经》中内容关于植物、矿物、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内容。同时也保留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分《五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其中《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

      《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尤为可贵。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典籍,内容包括了古代的地理、历史、传说、神话等方面的记载。而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则主要出现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在《西山经》卷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描绘了大禹***民克服了洪水灾害的艰辛历程和最终胜利的场景。但是,《山海经》是一部由多个版本组成的古籍,不同版本的内容和章节有所不同,因此无法确定大禹治水在《山海经》的哪一集中出现。

现存的《山海经》是原版吗最早的《山海经》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型的古籍,展现了古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对《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感到好奇,很多影视创作也会借鉴《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过现存的《山海经》并非是最早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和战国时期的版本并不相同。其实《山海经》并非由一人完成,而是 了多人的文稿才凑成这本奇书。那最早一版的内容又会是什么样呢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

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在于在三万一千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神怪畏兽。

《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矿产、动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因为它开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谲多姿,形象地反映在山海经图中。

古代印刷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大多有图有文,《山海经》也不例外。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晋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在畏兽画中,今图作赤鸟”的文字,可知晋代《山海经》尚有图。

而且,在《山海经》的经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动作的记叙,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图象的说明。如《大荒东经》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又如《海外西经》:“开明兽…东向立昆仑上”等等)。

可惜这种有图有真相的陶的山海经图并没有流传下来,早已经失佚。除了知道最初的《山海经》有图以外,如今的《山海经》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难辨真假。

根据现代专家分析,认为原版《山海经》海外经和海内经所说之图是禹鼎图;大荒经以下五篇为汉所传图;这两种古图略有不同。但到了晋代郭璞注此经时并没有看到此图;上面只有畏兽仙人,缺少了很多图。而在南朝时期张僧繇绘画,宋代舒雅校理完成《山海经图》。一共十卷与郭、陶所见的山海图也不相同。

综上所述,其次目前见到有图版本《山海经》都是清朝之后添加,而宋代以及明清古本中的《山海经图》都不相同。

真的《山海图经》到底在哪呢

自古以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地理书,《山海图》是地图。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水,明帝赐景以《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可知《山海经》在当时确曾被看作地理书。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推测山海图“当是据周职方氏所掌天下之图而编纂”,与中世纪欧洲的古地图相类。他在《山海经考》中说:“西汉之间,有山海图与经文并行,后世图失而经独存……。“

当代中国学者认为《山海经》有图有经,先有图,后有经;图为地图,经是图的说明。

其次《山海经图》为地理图,该图显示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所在之地——古昆仑一带的概貌。

根据《山海经》记载的三种地理现象。北面有“冬夏有雪”之山,西南有“炎火之山”,又有“正立无景”的寿麻国,可证此古昆仑在云南两部。《山海经》记载的是云南西部远古时期的地理。

按照专家的说法,《山海经图》上的怪物是象形图画,是地图符号。以“地图符号”而不是以“怪物”的形貌去解读,才是是打开此书宝库的钥匙。

《山海经图》的制作时代当在大禹之世。该图为一人所作,而《山海经》则为多人写成;原始的《山海经图》在周朝末年已失传。所以有关《山海经》的秘密有待考古发现和科学的验证。

趣读《山海经》故事:大禹劈山

舜帝在位时,黄河水泛滥,天下百姓饱受洪荒之苦。舜帝命他手下的臣子鲧治理水患。鲧用围堵的方法,企图把黄河水泛滥的源头堵住,但是不见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