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氏家族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1收藏

三国曹氏家族的族谱,第1张

一、长辈:

1、养祖父:曹腾  

2、养祖母:吴氏  

3、父:曹嵩  

4、母:丁

二、妻妾:

1、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无子女。

2、卞夫人,曹操继配夫人,武宣卞皇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

3、刘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昂、曹铄二子。

4、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曹冲、曹据、曹宇三子。

5、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林、曹衮二子。

6、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玹、曹峻二子。

7、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矩。

8、王昭仪,曹操之妾,曹干养母。

9、陈姬,曹操之妾,生曹干。

10、孙姬,曹操之妾,生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11、李姬,曹操之妾,生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12、周姬,曹操之妾,生曹均。

13、刘姬,曹操之妾,生曹棘。

14、宋姬,曹操之妾,生曹徽。

15、赵姬,曹操之妾,生曹茂。

16、某氏,张济遗孀,《三国演义》中为邹夫人。

三、子女:

儿子(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曹操儿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为序。):

1、曹丕,魏文帝

2、曹彰,任城威王

3、曹植,陈思王

4、曹熊,萧怀王

5、曹昂,丰愍王,长子

6、曹铄,相殇王

7、曹冲,邓哀王

8、曹据,彭城王

9、曹宇,燕王

10、曹林,沛穆王

11、曹衮,中山恭王

12、曹玹,济阳怀王

13、曹峻,陈留恭王

14、曹矩,范阳闵王

15、曹干,赵王,末子

16、曹上,临邑殇公子

17、曹彪,楚王

18、曹勤,刚殇公子

19、曹乘,谷城殇公子

20、曹整,郿戴公

21、曹京,灵殇公子

22、曹均,樊安公

23、曹棘,广宗殇公子

24、曹徽,东平灵王

25、曹茂,乐陵王

女儿(可考证者6位):

1、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

2、曹宪,汉献帝贵人

3、曹节,汉献帝皇后

4、曹华,汉献帝贵人

5、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6、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养子(可考证者3位):

1、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貌美而无行,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

2、秦朗

3、曹真。

四、旁系:

1、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祖父曹褒,父曹炽

2、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

3、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

4、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祖父曹鼎曾为吴郡太守

5、夏侯惇,字元让。

6、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从弟,曹操连襟,娶丁夫人之妹

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

五、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僧旻也自称曹操后人。

参考资料:

--曹操

同宗亲人你好,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家谱排字,应该是:作德永昌,积善余庆,功命富贵,福寿康宁。

你说的你家爷爷那辈是昌字辈的,最后一个字还得是金字旁,你父亲是善字辈的,最后一个字是木字旁,你这辈不是玉,是余,原来家谱是繁体字,左边有个偏旁是食字旁,现在简化了,你应该是火字旁,我们家是按照五行相生来做最后一个字的。我们家老祖宗应该是从云南,或者是四川那边迁移来的,具体是叫小四川,我也记不准,老辈子说得,口音重我也听不准。我家有老爷爷在关里家走时,带的手抄家谱。我们家是先到的山东乳山河南村,后来迁到烟台曹家村,还是曹家庄,反正因为后代人丁兴旺,分的,祖先三兄弟去世后,一个埋在西小茔,一个埋在老虎尾,一个埋在那我记不住了,我没回去过家乡,只是听我爷爷说得,不知道烟台曹家那规划改造以后还有没有这些地方了。

一 辈: 曹 昌,耒阳县人(今属湖南省衡阳市),乙巳年授附,丙午年除百户,洪武四年授世袭,三十年马解安马事发,松门卫中所马事充军;

二 辈: 曹福华,未袭职,曹 昌之子;

三 辈: 曹 英,洪武三十三年六月,袭授太仓卫吴淞江千户,镇西卫前所世袭百户,,曹福华之子;

四 辈: 曹 全,宣德五年五月,曹 英嫡长男;

五 辈: 曹 振,天顺六年四月,曹 全嫡长男;

六 辈: 曹 宣,成化二十年六月,曹 振嫡长男;

七 辈: 曹 钦,正德十年八月,曹 宣嫡长男;

八 辈: 曹 铎,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年38岁,曹 钦亲弟;

九 辈: 曹应禄,万历十五年十月,年18岁,曹 铎嫡长男;

邳州曹氏祖源及各支系关系探讨

一、目前生活在邳州曹氏分为四支系

1、过满山 2、邳城 3、堌子庄 4、碾庄

二、各支系的祖源、历史、世系

1、过满山:现存的旧族谱有道光26年谱,民国二十二年修续的八义集族谱,道光26年,民国二十年河涯支谱,民国三十一年大林家谱等。

2、祖源:

(1)根据道光二十六年李玉清的八义集谱序中龙章公语:“吾族之籍邳,不知始自何代,而支派繁衍已千有余家……其分支在五世以前者,明知皆吾一脉而其源莫考……”。邳治西南六十里有过满山曹氏环而居之,不知几世矣,后有迁于山迤西之八义集者。说明八义集是从过满山迁居的,过满山曹氏祖籍是邳州某地的。

(2)依据河涯支谱道光丙午年八世孙鸿轩的谱序记载:“自前明卜居于邳邑过满山随家焉”。迁居到过满山是明朝时期,而不是祖居。

(3)大林家支谱记载,吾始祖曹叔之裔号曰振铎,原籍山西太原府曲沃县,自明朝末年吾祖负携东迁。

三、历史及世系:

(一)过满山

(1)八义集辅祖三兄弟于清初康熙年间自过满山迁居八义集,迄今340年左右,传16世。

(2)河涯鸿轩公:道光丙午年(1846年)为八世孙谱记:旧谱不意偶灾于火,遂失传,迄今二百年有余。河涯一世祖为1646年左右起计世,至今约370年左右,传 世。

(3)赵墩大林家曹氏自明朝末年从过满山竹林社迁居至今约380年传 世。

(二)邳城

邳城:邳城曹氏一直采用港上曹福远1992年编修的家谱资料,并和山东蒙阴谱有关联,祖源来自山西曲沃华塔,始祖为汉君公,汉君公长子北奎于明初迁至彭城东古邳红土庙,后又分居于邳城、港上、八路等地,迄今约580年,传23世。邳城西曹场曹二公“英”于康熙年间迁至邳城,迄今310年左右。

(三)堌子庄

(1)堌子庄曹氏:乾隆年间,五世孙太安公在序文中记录:“惟我曹氏溯源由来,先祖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而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也”。“余先世邳州堌子庄后遂高祖西渡汴塘有家焉,至康熙年,吾祖复迁纪家渡口以南,又寨子渡口以东有黄墩居住,有茸山居住者,散处各方,往来断绝,旧谱之失矣”。

(2)堌子庄曹氏的祖茔碑文:我曹氏祖籍山东滕县,世居西湾、白山两处,宗支繁衍,明盛时迁邳之堌子庄。

(3)光绪辛巳年(1881年),九世孙廷聘序文:“我曹氏自滕来邳历今三百年”。光绪辛已年为公元1881年,可确定来邳的初始时间为1580年前后,迄今436年左右,传世 年。

(四)碾庄

碾庄曹氏现存无谱,主要依据各分支的世序史实作以考证,各支系对碾庄的祖源历史不以为然。幸于2016年4月得睢宁高集曹氏支谱记载,乾隆丙午年(1786年)丁字山三世孙曹镛所序文:“吾家世居睢邑,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康熙六年先太祖避世丁字山,隐居自号南圃。”曹镛在世系图说提到,自南宋间迁下邳……始祖避世前,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亦无法查考。又有黄墩湖曹绪刚提供的窑湾1928年支谱记载“祖居山西洪桐县,自明朝万历年间迁居邳州地名岔河,生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始祖卒于岔河,仓祖留守祭祀,全祖、金祖迁于宿迁县安八图骆马湖城西居住。”碾庄虽未与睢宁高集对接,但谱序明确了丁字山始祖源于邳西圩里。经碾庄修谱委员会讨论分析论证,乾隆年间的邳州城就是现在的邳城,位于邳西的圩子里,就是现在的碾庄圩,因为只有碾庄圩才具备符合谱序中记载的曹氏条件。依据谱记碾庄曹氏应于南宋时期迁居邳西圩子里的。迄今700多年,传30世左右。

四、各支系堂号及分支情况

1、过满山:

(1)八义集:民国二十二年,河涯民国二十年家族分别印有敦本堂、守法堂。

(2)分支情况:据河涯谱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从1931年至今有85年,可以计算出过满山曹氏历史约有580年左右。其分支广泛,主要有河涯,又分曹楼、曹庄、高桥、房亭等。山后,又分至赵墩城河、巡庄、高宅;竹林社又分至赵墩大林家;八义集辅祖三兄弟,同时还有分迁到单庄、睢宁、铜山、贾汪、淮阴及安徽萧县等地。

2、邳城:堂号采用振铎堂。其祖源为古邳曹河湾红土庙,清康熙年间迁至邳城东西曹场、八路及港上。

3、堌子庄:现采用“安寓堂”,其分支 有汴塘、茸山、大曹家、耿集、大黄山 王可乐等。

4、碾庄:堂号“振铎堂”,其分支有岔河西桥头、铁富响墩、炮车圩北,又从岔河分支苍山斜沟,宿迁黄墩湖等地,睢宁高集谱记为邳西圩子里曹氏迁居的。

五、疑问解答

1、过满山

(1)关于过满山祖源是从何而来?

八义集印昌伯父说从汉朝时期来的,依据不充足。过满山的山名由南北朝时期,约公元600年前后,梁王路过过满山时而得名,迄今有一千四五百年,民国二十年河山后谱序文中记载吾族迁居过满山近500年,过满山曹氏祖源迁居时,应在明朝的初期。

(2)何为“三房分序”?

有谱文记载:道光丙午年,河涯谱八世孙鸿轩公“余因详其体制,三房分序,别其派也。”道光丙午年,八集六世孙步蟾在序文中写道“自八义集发迹之始,辅祖三人按房分序,自成一谱”。过满山老三房指的是:河涯、山后、八集。新三房是辅祖三兄弟。

(3)过满山“六泉祖”是否属实?

不确定!过满山在民国二十二年,1986年以及1999年堌子版的家谱中都是以六泉祖为主脉线,根据新发现的文史材料考证,“六泉祖”可能存在,但绝不是同一辈人。理由如下:

一是根据睢宁高集的谱序记载:“时访得过满山沟西二房同宗叔祖文烈公,年已八十余,扶杖而起”。当时时间为乾隆丙午年,即1786年,文烈公80多岁,依次上推,文烈公应出生于1700年,其父亲为廷任祖,假设代差为30年,廷任祖出生日期应为1670年,1986年、1999年都把辅祖三兄弟的父亲列为奉泉祖,奉泉祖出生的时间为1640年,然而在过满山的墓碑记载,奉泉祖在1629年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与新谱记载中的时差太大。所以奉泉祖是辅祖三兄弟的父辈不成立。

二是根据睢宁白塘河前徐社区曹庄“长泉祖”的世系繁衍计算,“长泉祖”出生于清康熙年间,也与新谱中的“六泉祖”时间不符。

三是临泉祖86年被定六泉祖为老大,但是依据临泉祖的碑刻确定为老六。谨此三条,足以证明六泉祖不是同一辈人。

(4)关于墓碑的时间?

为何过满山多墓碑碣:主要原因,当时山上作为墓葬的主要安放地,就象今天的公墓一样,谁家的老人去世了,都往老陵地集中安葬,久而久之,聚少成多,形成了有规模的墓葬群。现发现最早的墓碑有曹大公碑,立于1598年,临泉祖奉泉祖墓碑立于1629年,阁老碑曹炳立于1622年。虽然曹三公碑和临泉祖、奉泉祖的碑用料都是一样的,临、奉二祖有立碑时间,而曹三公碑却没有,说明后人对曹三公的生卒时间,因年代久远,找不清是哪一支先祖,也不知道子孙是谁,只知道是一位先祖,应该是各房各支给树的碑。再者,曹三公的墓是安葬在山根处,靠近曹照清的房子和场面,西北东南向。其他先祖的墓都是自山二漫坡往上安葬的。从而证明南门曹三公是早于过满山各个立碑时间的先祖。

(5)何为“老泉”谱?

现代人没见过,只是光绪六年魏邦庆在为八义集写谱序中提到过。这里只能做个假设推算,依据墓碑推算:临泉、奉泉祖的高辈为南门曹三公,临泉祖作为过满山曹氏先祖六房,奉泉祖作为二房,两支后裔修续成谱,于明末毁于大火,致使各支后裔再修续谱时,只能从明末清初的先祖作为一世祖记世了。

(6)曹炳公的后裔哪去了?

曹氏祠堂内,曹炳公的安放的位置是错误的,当时安放的时候,景昌伯父就提出反对意见,现存的支谱中惟有曹炳公的后人没有记载,人到底哪去了?

一是有可能去了河南,因为曹炳公的碑是河南一太守给立的,后人有可能投奔了他。

二是有可能迁到赵墩大林家,因曹炳碑上记载居竹林社,而大林家谱记是竹林社迁过去的。

2、邳城。

(1)邳城的世系代数为何比汉君祖要多?

依据邳城整理的曹氏世序发现,邳城比汉君祖的世序要高出一两辈,这与港上支谱记载的港上、邳城皆从古邳红土庙迁出的世序有冲突,应重新考证。

(2)港上支谱记载的“四顺”之子田、密,到底是哪一支的后裔?

依据谱记,汉君祖的重孙曹田、曹密分别分支迁到岔河和过满山。但史实是,岔河的曹氏是由碾庄二房分出去的,而且岔河谨此一家曹姓,又与黄墩湖曹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过满山上有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而且大家一致认同南门曹三公为碾庄三房的一支先祖迁出的。现在邳城把曹密和曹田列为四顺之子,说明邳城支系应与碾庄祖源有着待解的关联。

3、堌子庄:

(1)堂号“安寓堂”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没合谱之前,山东滕阳蒋集曹氏支谱所载:始祖为曹叔振铎。1999年在修谱时,为提高曹氏的影响力,认为堂号越老越受人尊重,年代越远,越能证明祖源历史悠久,殊不知“安寓堂”和“振铎堂”虽属一曹姓,实质为两大主脉,不应随意更改,建议延用“振铎堂”号。

(2)关于谱序、碑记的史料有无错误?

依据乾隆年间太安公:先自山右始迁临城,后乃移居西湾。六世孙永织公:余先世堌子庄自太高祖始迁汴塘,至曾祖又迁纪家渡南嗣,复有寨里渡以东居住者,有黄墩与新城北枣庄居住者。以及光绪十年的曹氏祖茔碑文叙述,堌子庄曹氏养坡祖的爷爷怡二公,于明嘉靖1570年前后迁到堌子庄,从堌子庄又迁到汴塘,康熙年间又复迁至纪家渡寨里河、黄墩等地,始迁堌子庄到明末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何以繁衍成堌子庄望族?再者始祖迁到堌子庄后又迁出堌子庄,光绪年间为何还要立曹氏祖茔碑?

(3)堌子庄打过“响场”吗?

堌子庄曹氏何年何月打的响场?听到只是老辈的传说,无文献资料,如果存在,为什么历次修谱中没有记录?始祖从嘉靖年间迁入堌子庄,即使没有外迁,至明末清初所繁衍的人口也没有具备打响场的条件。所以堌子庄打响场只是个传说。

(4)堌子庄的地名如何确定?

“堌”字,新华字典解释为“堤,筑堌而居”的意思,假设始祖来到堌子庄后,开圩筑堤而居的话,为什么现在的堌子庄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留下了场面,堌子庄没有一家曹姓居住,从而说明,谱序中的堌子庄指的并不是现在堌子庄。现在的堌子庄当时只能算作场。

(5)“九兄弟”的疑问?

1999年版堌子家谱,后记:“明嘉靖年间,五世怡二公由山东滕阳临城大旺庄东迁邳之堌子庄,迨明季迭遭兵燹后,八世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九兄弟各奔东西,泉公六兄弟与养坡,养浩,自祖是堂兄弟,,养坡与养浩是叔兄弟。1999年续合谱时,堌子庄与腾阳蒋集曹氏对接文献依据不足。养坡养浩祖都是明末清初人,而临泉、奉泉在1629年之前就去世了,所谓的堂兄弟关系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遭兵燹各奔东西了。

4、碾庄

(1)碾庄以前的地名叫什么名字?

依据睢宁丁字山乾隆丙午年曹镛的序文,原聚居于邳西圩子里,据此分析,位于新邳州城以西有曹姓居住的地方,只有碾庄符合,先祖至此,人无庄,地无名,开圩筑堤而居,遂称之为圩子,此称呼至今还在延用。后来曹氏子孙开了家油坊,置了两盘大碾,久而久之,这两盘大碾成为了这个地方的标志,也就产生了庄名——碾庄,也称碾庄圩。

(2)如何确定睢宁高集谱序中的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地理位置,在康熙年间的邳城西方,并且有圩子有庄;二是必须有曹姓聚居于此;三是必须有从该地迁出的曹氏子孙。如果历史上没有迁出的史实,也形成不了丁字山的家谱,所以可以确定,邳西圩子里就是今天的碾庄圩。

(3)如何确立碾庄的祖源来自何人何地,和其分支的后裔情况?

碾庄曹氏旧时无谱,无据可考,幸得丁字山谱序,其世系图说详细介绍了邳西圩子里(即碾庄圩)的先祖情况,先祖系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武惠王后裔四支十八房,同时处迁,碾庄就是其中的一支。其分支情况:依据岔河西桥头的祖墓论证,分支岔河的时间大约为1530年,也就是明嘉靖年间,传20世,该支先祖到岔河后以驮河为生,二世单传,三世有三子,守仓、守全、守金;守全、守金外迁至现在的黄墩湖。长房守仓祖又生三子,也就是今天西桥头的老三房。清朝年间,分支铁富响墩,四户、炮车圩北等地。南门曹三公应于明、正统年间由碾庄三房迁居过满山的。

(4)碾庄、城河历史上为何有争老祖之说?

没有文献记载,只是老辈口传,事实应该存在,起因主要是过满山上山老祖和下山老祖的区分,上山祖为南门曹三公,下山祖为少三公,少三公的后裔,从过满山迁居城河,后将先祖墓从山上迁至城河,碾庄人以为迁的是上山的老三公墓;遂与城河产生了老祖之争,其实老三公和少三公之间不知相差了几代人。

(5)为何各支后人都到碾庄添陵祭扫?

碾庄老官光祖茔规模之大,邳州少有,这都是后人祭扫添陵的结果,而其他地方的祖茔都没有超过碾庄祖茔的,说明大家认可碾庄先祖的,再者后世子孙的墓茔是不能超越先祖的。

(6)碾庄曹氏与其他各支系有关联吗?

一.是与过满山的关联。主要是山上的南门曹三公的墓和碑,根据历史对照和世系繁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也是和从始祖到现在的世系相吻合的。

二是和邳城的关联。依据邳州汉君公世系中的文献记载,四顺长子密,次子田分别迁居过满山和岔河的记录。应该是碾庄的世系记录,因为历史事实是人为改不了的,现已明确迁往过满山的是南门曹三公,迁居岔河的是碾庄二房一支。

三是堌子庄与碾庄以往关系最为密切,来往最频繁,按照丁字山谱序,应是圩子里曹氏祖上在干涸之地开垦种粮,成为富豪,导致后来打响场。先祖为避祸,三房字辈三字起,目的是为了保全家人。解放前,碾庄圩主还在加口现合并为邳城镇谢湖有场面和粮仓。

六、小结

各支系存在同工异曲之处,其祖源地皆始自山西,始祖皆为曹叔振铎,虽然堂号不一,其祖源是一致的,不必在堂号上计较,综以上所述,邳州各支都是在一条主脉线上的,只是各支按照各支的先祖进行修续谱的,没能思想统一,希望大家放弃前嫌,坐到一起,心平气和地进行商讨确定,本着越续越亲,越续越团结的精神,依据文献资料和史实,按照“尊重先祖,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开展邳州的修续谱工作。我现在把我们碾庄的世系图解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请提出批评指正。

碾庄曹氏始祖曹叔振铎,始迁祖为武惠王曹彬之后,南宋时自山西曲沃迁居于此,开圩筑崮为居,以农为主,二世分三房,后有异姓逐渐迁入,该地名称之为圩子,明朝正统年间,南门三房一支曹三公迁居过满山,其后裔散居山后河涯、八集、竹林社等明嘉靖年间,约1530年,北门二房一支迁居岔河,后东迁至西桥头,二世单传,三世分三房,长房留守祭祀,二房三房迁至骆马湖安八图城西;清朝年间东门小五房一支迁居炮车圩北,南门三房一支迁居铁佛响墩。康熙六年,一支迁至睢宁丁字山;碾庄圩子里有祖先碑碣文刻,遗扎谱牒,于康熙七年,没于黄水,此后无法考证,致使在以后的修续谱中存在意见和分歧,特别是民国二十二年,各支系都有支谱完成,惟碾庄无谱,1986年和1999年修的谱,除人员信息准确外,“六泉祖”及支系间的关系,都有很大出入,今日所整理的资料,全部参阅了各支的谱记、文刻、史料,老辈的言传,衷心祝愿我们邳州曹氏能精诚团结,修谱工作早日完成。

关於曹姓的起源,历代史书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

《元和姓纂》:“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於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锋,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隋书》:“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

可以看出,曹姓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颛顼帝蠃姓的后代。 黄帝姬姓的后代。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开创曹氏,为黄帝姬姓嫡系的后裔,与黄帝世系关系密切。公元前11世纪,叔振铎被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成为始封之君,也成为曹氏的始祖。

由邾姓改姓为曹。朱姓源於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元孙陆终生有6子,其中第5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在今湖北黄风县)。古之邾国的贵族一直以国为氏。邾国后为楚国所灭后,安之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复姓为曹。

古代曹国人入居中土之后,以曹为姓。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史书上颇有记载,在历史上,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北史》、《隋书》、《新唐书·西域列传》将其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出於对中士文明的景仰,古曹国中先后有数万人通过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线的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定居之后,就以曹为姓。

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

寻根溯源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周武王之弟振铎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地,其子孙以国为氏。2、据《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颛顼帝之后裔曹安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其后子孙被改封于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邾国被楚所灭后,邾人有以曹为氏者。3、其他源流。据《晋书》所载,后汉人曹嵩,改夏侯姓为曹姓。又据《新唐书》所载,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国人有以曹为氏者。另外,女真族粤屯氏,满族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拉祜族劳朝氏、普米族本牙海氏及布朗、彝、阿昌、哈尼、蒙古、纳西、回、锡伯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姓者。

得姓始祖 曹振铎。颛顼的后代曹安最初被封在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把他的弟弟振铎封在了曹,而把曹安的后代改封在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振铎在他的封地曹建立了曹国,定都于陶丘。曹振铎建立的曹国于公元前四八七年为宋景公所灭,其后代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为曹姓。曹振铎也就被视为曹姓始祖。

繁衍播迁 曹姓的最早发源地是山东,山东曹姓成为后世曹姓繁衍播迁的主要源头。先秦时期,曹姓分布点以山东及江苏沛县为主。秦汉时期,是曹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成为曹姓主要聚居点,以致于后来曹姓发展史中四大郡望(谯郡、彭城郡、高平郡、巨野郡)皆出于这些地区。另外,陕西、湖北、甘肃、浙江在秦汉时期也有曹姓散居点。据载,秦末沛县(今属江苏)人曹参西汉时被封为平阳侯,其子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北)。魏晋南北朝之际,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南迁,与此同时,北方曹魏政权的建立,也使曹姓得以在北方较好的发展,以致于后来曹姓在黄淮流域分布最为集中。隋唐时期,曹姓在规模、数量上又有大的发展。福建、广西等地始有曹姓入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开漳,亦有曹姓将佐。”宋元至明清时期,曹姓已广布我国各地。据载,明代有福建曹姓一支徙居广东梅州,又雍正年间有福建曹姓入居台湾,进而迁徙海外。今日曹姓以黄淮流域分布最为集中,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人口为多。

郡望堂号 曹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许多郡望,最著名的当数:1、谯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亳县);2、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3、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4、巨野县,治所在今山东巨野。

堂号:“谯国”、“敬思”、“崇孝”、“宁寿”、“清靖”、“无为”等。�

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如曹振甲所修《曹氏族谱》中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行为:“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曹汝祥所续修《曹氏支谱》中山东曹姓一支字行为:“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剑,庄敬贤,忠孝悌。”曹少甫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三国曹氏家族的族谱

一、长辈:1、养祖父:曹腾  2、养祖母:吴氏  3、父:曹嵩  4、母:丁二、妻妾:1、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无子女。2、卞夫人,曹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