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制作方法及组成有知道的吗?
有三种制作方法:
1族内老人编纂
这个很好理解。找族内年龄比较大,对族内人员结构比较清楚地人来完善编修。
2电子书籍
想要做电子家谱通常是需要下载一个app进行家族人员信息的填写,最后自动生成为固定的家谱格式,听起来比较便捷省时,但弊端也存在。例如最主要的这两点:
(1)电子家谱app的使用上比较复杂,修谱人大多年龄偏高,对手机功能不是很了解,研究很久研究不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专业家谱编印机构做传统纸质家谱。
(2)电子家谱通常家谱格式为固定的几种,只能从其选择一种,并按照其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信息,有些家庭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些固定格式,或想要改变一些内容,都是实现不了的,最终,也是会选择专业家谱编印机构进行定制化的家谱排版。
3传统纸质家谱
听起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实际上传统纸质的家谱进步在细节,例如:
(1)纸质,都知道宣纸印刷是最好的纸质保存材料,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很是不容易,但当今社会的进步,把宣纸的质量进行了升级,能够满足存放百年的需求。
(2)排版,家谱排版方式可以根据家族人员需求,或信息资料的整理不同,进行排版格式的小改动,更人性化,更易于老师们的家谱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服务,修家谱不是一件快速上手的事情,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家谱编印工作,传统纸质家谱印刷公司通常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编修指导服务,例如锦秋文谱|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即是如此,服务这一点,是电子家谱做不到的。
以上综合,电子家谱和纸质家谱各有优缺点,个人比较倾向传统纸质家谱,纸质家谱更加庄重,比电子家谱更有仪式感,敬重感。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家谱组成部分:
1、谱名、版次录
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3、谱序、题词
4、凡例
5、谱论
6、祖先像赞、遗像、
7、目录
8、姓氏源流
9、恩荣录、碑文
10、历代修谱名录
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12、字辈
13、世系图表
14、家风、家训、家规
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16、风俗礼仪
17、契约、族产
18、家族文献、杂记
19、功德榜、事迹介绍
20、领谱字号
21、附记、后记、留余录
北宋元丰及明弘治年间所修的孔氏族谱,久已亡佚,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天启、康熙、乾隆和民国所修的四部。从这四部族谱的纂修人员的设置来看,可以发现,随着世代推移,修谱机构的设置规模逐渐扩大。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衍圣公府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1744年)修谱时,设立鉴定一人,由衍圣公担任;监修二人,由三品执事官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提调二人,由正一品荫生候选员外郎和曲阜县世职知县担任;以下编次、掌收、校阅、誉录、督刊、收发等职,也是各由四品执事官、候选州同知之类有官职者及有科名的人员担任。到民国时期最后一次大修时,衍圣公孔德成主持,专门设立了“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古时称:“纂局”),孔德成任总裁,由族长孔传蜻等三人主持日常工作,谱馆有职员66名,另有一些勤杂员役。修谱时,衍圣公府要先行制订条规、颁布榜示,制订统一格册和修谱誓词。然后择吉日举行仪式,告庙致祭后,各执事人员进入修谱的专设机构纂局内办公。族谱纂修完成,要在孔庙举行隆重的告祭仪式。各户族众按规定领到新谱后,即将旧谱交至族长,立即焚瘗。如有失落旧谱者,即声明,该户头户举出具证明,刻附谱后。
仔细翻阅家谱时能发现,家谱中的内容都是一些正向的事情,家族中的违法乱纪以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记入谱中的,这也是与家谱所含的“教化原则”有关。
不会被列进家谱,分别是:弃祖。不孝不悌,不尊重祖先的都视为弃祖;叛党。
忌盲目合异致宗脉混乱像是在元代的家谱中,可能会出现和母亲、妻族异姓为一谱的问题,而这合异的结果和形式即为通谱,“通”就容易出现追远冒祖。
要修好一次家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
一、组织;
通俗说就是由谁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
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热心的提倡者,修谱也不例外。通常由
1、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
2、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3、经济较富裕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
有人提议之后,就会召开修谱筹备会议。参加的人员一定是在族内或当地知名的人物。
1、各房各支代表;
2、各地代表;
3、当地知名人士,从政、从商人物。
组织家谱编修委员会。
二、经费;
经费是修谱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经费的来源是家族捐助。这是修谱的经济来源,通常都是由经济比较富裕的族人来拿出一大部分。当然少不了热心的族人先站出来捐款。
在筹集经费前,要先做一个经费预算,综合家谱新入谱人员多少、其他活动经费:寻亲,吃住行费用、修谱完成后的颁谱仪式费用等,算出经费需要大概多少。
在进行筹集后,还需要专门找人管理经费的支出,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完善开支计划,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序,定期公开明细账目,让族人放心。
三、编辑;
一般的家谱格式分为苏式和欧式,具体的要根据老谱的样式和家谱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欧式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体”,依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在编另一支的五代,以此类推。苏式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然后第二世,第三世。
编辑需要先懂格式,再懂家谱。而且这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记忆力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所以现在,找锦秋文谱,进行编修家谱,快,质量好。完全没问题。
四、校对
家谱的校对人员必不可少,且重要非凡。校对员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家谱的文字质量。修谱无小事,每个文字都需要认真校对,尊重家族历史。家谱校对是解决在排录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现今家谱校对员一般为家谱编修委员会的成员,如果是通谱,则校对情况会是各支系校对各支系的相关内容。
修谱的工作每一步都必不可少,编委会要保持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应掺杂个人情感在其中,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修出好谱,传世家谱。
家谱族谱格式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苏式、欧式、牒记式、和宝塔式。
1、苏式家谱格式
苏氏家谱格式,通常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2、欧式家谱格式
欧式家谱格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3、牒记式家谱格式
牒记式家谱格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4、宝塔式家谱格式
顾名思义,宝塔式家谱格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族谱制作方法及组成有知道的吗?
本文2023-11-17 19:14: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