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王姓的来历,本人姓王,想了解一下家谱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浙江王姓的来历,本人姓王,想了解一下家谱啊。,第1张

楼姓是黄帝裔孙中的一支。那么为什么黄帝姓姬而我们却姓楼呢?这里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据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姬,原为有熊国君,其母姜氏生帝于轩辕,故又称有熊氏或轩辕氏。帝娶姚王女为后,四妃25子,得姓者24人。传至五世孙禹(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尧帝禹为姓,号夏后氏。后因治水功高,舜帝把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即位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至黄帝的18世孙履癸即夏桀,因在位不道,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其子仲和、仲礼,为避乱,讳姓,驾娄姓,隐会稽依禹陵而居,并严遵祖训:子孙誓不仕商,商朝600多年中,娄姓无一人为官。商亡周兴,周成王祚位,求先王夏禹之后,币聘隐居会稽的禹祖之27世孙云衢归朝,添一木于娄傍,改娄姓为楼姓,称东楼氏,号东楼公,封于杞国,拜议齐侯。故云衢祖为我楼氏得姓之鼻祖。逾352年,云衢公的9世孙天凤祖,从周平王东迁洛阳为都,君号东周,臣得东楼,封为洛阳郡公,亦号东楼公,然此非得姓之东楼也。有人以为自己姓东楼,这是一种误解。至此,楼姓,先由姬而,由而娄、由娄而楼,已四易其姓了。与此同时,随着居住地域的变迁等原因,楼姓之郡望也多有变化,由最早的谯国郡(因夏朝建都于安邑,一说谯城)而会稽,而杞国,而洛阳,又因楼氏聚居东阳(相当于今金华辖区)众多而称东阳郡者。南宋绍兴年间,图南祖受封为祥符开国男,嗣后,东门一支又称为祥符郡了。上述经过说明,每个姓氏及其郡名的由来和发展,都有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规律的。

楼姓迁徒略述

自周成王云衢祖为楼姓,爵封邑双后,楼姓后裔除了迁居杞国外,仍聚居于会稽,由会稽分迁外地者甚众。如商外丙4年,天才祖由会稽迁居于暨阳街亭,后来天才祖的16世孙天鸾公父子也于平王16年迁至街亭,其后裔又迁至东阳磉子;周慎靓王5年(前316年)宝祖迁居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汉元帝永光3年(前41年),会稽大公父子迁居萧山县。重玉祖于汉永建6年(公元131年)御葬乌伤香山之原以后,其次子良祖于汉桓帝延熹之癸卯(163年)自会稽来乌伤庐墓定居。自良祖定居乌伤以来的1840多年中,楼氏子孙枝繁叶茂、瓜秩绵绵,因种种原由迁徒各地者不胜枚举。据不完全正确的统计,迁往省外的就有23支,迁至省内各县、市的有82支,至于市内分迁的则多达178支,目前全市楼姓聚居的自然村有150多个(不含零星散居者),全市做宗谱的大族就有22家。具体迁徒情况,可参阅《义乌楼姓境内迁徒简表》和《义乌楼姓境外迁徒简表》,具体恕不赘述。关于分迁的原因,可从中归纳出如下几种:

一、为发展生产而拓宽进取者;

二、因工作(含为官、经商等)而就地定居者;

三、因婚姻而迁居者;

四、为避乱而迁居者;

五、留恋祖居而回迁者也屡见不鲜;

六、其他原因。

具体原因因《简表》上多有注明,故不细述。

楼与娄的关系浅析

楼姓原为娄姓,自周成王云衢祖改娄姓为楼姓已有3100多年了,但其后裔中至今仍有姓娄的,这并不奇怪。如尧帝禹祖为姓迄今已4000多年了,可是绍兴市郊现在不是还有一个1000多人姓村吗?同样,周成王云衢祖“娄旁添木为楼”以后,一部分人仍以娄为姓就不足为奇了。另据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百家姓》中记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于(古县名,故址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杞国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县西南),遂以地名为姓,称娄氏”。或云,杞国被楚国兼并而亡以后,许多楼氏子孙复改为娄姓而散居各地,此说亦不无道理。

人们对自己的姓氏历来是十分严肃的,但古人也有“姓随人便”之说,这在我们楼姓中就有两个突出的例子。唐长寿2年(693),由宰相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的娄师德,是鄞县楼仲书祖的11世孙,而仲书祖是重玉公的11世孙,于南朝宋大明6年(462)从义乌迁往鄞县的。师德因官从鄞县迁居县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后称娄姓,彼处娄姓聚居甚众,有《开封通许县娄氏宗谱》可证。另据嘉庆《义乌县志》载:“娄幼瑜,一名嘉,字季玉。吴侍中(楼)元6世孙。聚徒教授,不应征辟,为临川王映所叹赏。著《礼记捃拾》三十卷,《礼记摭遗别记》一卷,《文集》六十六卷“,堪笔名义乌一代文宗。幼瑜祖明明是楼氏后裔却成为娄姓了。关于这个问题,宋宣献公钥祖在《挽娄忠简公机诗》中,有“得姓共东楼”句,可见在宋前辈,原以楼、娄为同姓也。至于邾娄国之后的娄,与我们东楼后裔的楼或娄不可混为一谈。对此,我楼氏先贤已多有阐述。

浙江王姓的来历,本人姓王,想了解一下家谱啊。

楼姓是黄帝裔孙中的一支。那么为什么黄帝姓姬而我们却姓楼呢?这里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据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姬,原为有熊国君,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