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若不亡,明朝可能也不会亡,抗清绝对是主力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3收藏

这个家族若不亡,明朝可能也不会亡,抗清绝对是主力军,第1张

播州杨家是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家族是地方土司,就是土皇帝。这个家族传承了七百年,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长久。周朝那就不要说了,都不是自己说了算,都被分了。而杨氏家族确是实实在在掌权七百余年。若是这个家族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估计清军也不是他的对手,可能明朝可以挡住清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这个家族为何能占据播州七百余年呢? 永镇斯土 唐朝末年,南诏入侵,唐朝没有足够的兵力和钱财来打仗。因为唐朝刚经历了较大的农民起义,唐朝为了平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很疲惫了,为了能有更多的力量对抗南诏,除了出兵抵抗外,还发出了一道诏令。那就是招募人马自行前去播州作战,如果能收复播州,就可以永镇斯土,就是世代管理这个地方。杨端带领家族前去播州,经过血战,打退了南诏。杨家也被唐朝授予播州侯的爵位,可以统领播州。 但是即使是这样,杨氏一族也是经历了多代的努力才真正地占据了播州全境。因为朱温篡位,大唐没了,当地的家族势力也不再和杨家和睦相处。播州本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与杨家风俗习惯不同,而且在那个地方,作为汉族的杨氏家族才是少数的。唐朝灭亡,南诏又趁机入侵。此时,当地的家族势力也想赶走杨家,杨氏一族又陷入血战。家主杨端在去世前做出了一个挽救家族的决定,与当地人融合,可以通婚,可以学习当地习俗,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存活下来。最终经过七代人的战斗,杨家终于站稳了,存活了下来,并打下了整个播州。占地七万多平方公里。杨氏一族向北宋献地,归附了北宋。之后,杨氏一族也继续传承并管理着自己打下来的地盘。 大战蒙古 杨家的平静被蒙古的入侵打破了。蒙军入侵,杨家没有坐视不理。家主杨价带领播州士兵参战,与蒙军大战,给南宋军解围。为了阻挡蒙军,杨价主动前往阳平关驻防。播州军防守严密,作战勇猛,蒙古攻城一个月也没有攻破,最终无奈撤兵。杨价带领播州军与蒙军大战多次,多次挫败蒙军。但是杨价也走到了生命尽头,家主传给了儿子杨文。杨文继续率播州军与蒙古作战,并贡献了保蜀三策。最终宋军采取中策,在险要之地筑城防守。杨文推荐了两兄弟,冉氏两兄弟献策,在四川合川建城,最终这座城命名为钓鱼城。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就知道杨氏家族对南宋抗蒙做出多大贡献了。蒙哥就是在此城下终结的。蒙哥打了半年都没打下来,最终还把命搭上了。因为蒙哥去世,忽必烈把前线的十万大军撤回,争夺汗位。这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十四年后,蒙古军绕道,经过大理进入播州。杨文选择合适地点,修建了海龙屯,以此来防御蒙古。以海龙屯为中心,修建了规模庞大的 山城防御体系。但是蒙军并没有把矛头对准播州,而是饶了过去,到川东地区。蒙军是想先打好打的,不想再和播州军交战了。蒙军是认可了播州军的战斗力。杨文的墓碑已经出土,记载了播州军和蒙军的对战,都是播州军取胜。最难得的是,南宋已经灭亡,而元朝的版图上还有个窟窿,还没能打下来,就是播州。忽必烈很佩服杨氏一族,他也不想再打了,希望播州可以归降。最终杨氏家主为了播州不受战火,归降了蒙古。因为南宋已经灭亡,播州已经孤立无援了。播州归降,仍由杨氏家族治理。忽必烈还追封杨文为播国公,谥号崇德。蒙古对播州军也是十分敬佩的。 杨氏末路 杨氏一族传到第二十九代时,走到了尽头。此时已是明朝的万历年间。领主杨应龙欺压当地的小土司,下土司们联合起来上书状告杨应龙。但是皇帝并没有惩罚杨应龙,因为朝廷需要杨应龙平定西部。杨应龙多次帮助朝廷平乱,皇帝也是念及他的功勋。还有一点,要想动杨应龙,就要打仗,播州军在战斗力前面已经说了,朝廷也不好轻易动手。过了两年,这事又闹大了。贵州的官员也弹劾杨应龙,因为贵州想拉拢告状的土司,贵州想把这些土司的土地划归到贵州。当时的贵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半,而且比价贫困,贵州官员想争取这些与杨应龙不和的土司。但是因为日本入侵朝鲜,明军入朝作战,杨应龙出钱,还要出兵入朝。朝廷也不是不想再多一事,就又宽容了杨应龙。杨应龙也把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重庆。 本来时期也要平息了,可是杨应龙之子突然死亡,明朝官员又不能给杨应龙一个合理的解释,杨应龙十分气愤,发兵在周边劫掠。皇帝也终于忍不住了,决定灭了杨应龙。此战打得十分惨烈,是万历三大征中规模最大的一场。而且杨氏的战斗力非常强,明军初期连吃败仗。后来明军终于将杨应龙逼进了海龙屯,这是杨氏最后的防线。海龙屯的坚固前面已经说了,蒙古打了半年也没打下来。明军也是损失巨大,始终攻不下来。明军最终能攻进去,也是化车给播州军送补给的水西军的模样,最终打了进去,否则,强攻是绝对攻不下来的。杨应龙自杀,海龙屯也被大火焚毁。此战伤亡十余万人。耗银三百万两。 抗清预测 若是没有这场战争,明朝不会损失如此巨大,不会加重百姓负担。最重要的是,以播州军的战力,若是对抗清军,应该是有很大胜算的。即使清军打了进来,有海龙屯在,也是能扛很久的。此战没有赢家,杨氏一族没了,海龙屯没了,明朝损失惨重,加重百姓负担。若是没有发生,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播州军一直不停地作战,战斗力从未衰减,如果抗清,一定是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杨氏一族经营了七百余年,有深厚的家底,不花朝廷的钱,明朝不用为经费粮食发愁。即使是清军打到了播州,也会像当年蒙古一样失败。因为清军也是以骑兵见长,而西南地区多山地,作战不适合用骑兵,再加上播州有庞大是山城防御体系,清军定会吃不少苦头。可惜,两败俱伤,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总结 这场仗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播州杨氏灭亡,杨应龙是有很大责任的。朝廷也不得不做出抉择。其实土司制度对朝廷来说是不好的。所以后来清朝的时候进行改土归流。南宋时期,为了国家,播州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和家主如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家主的错误决定,会毁掉一个家族。土司制度在本质上不利于国家,但是播州杨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有实力,也立下很多战功,留着有用,除掉可惜,还要付出巨大代价。但是杨应龙把事情做绝了,朝廷不得不动手。明朝灭亡,播州之役有很大的责任。 同样是嫁给父子两人,为何武则天能封后,杨贵妃不能? 雍正朝最红的人——鄂尔泰 万历三大战役中,这场仗最不该打,十分亏本

 你知道姓冉的在中国历史上当过最大的“官”是谁,又是什么职位吗?我来告诉你: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人物生平

  一战成名

 冉闵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闵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3] 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石虎回到邺城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苻洪因功授任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为西平郡公。冉闵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驻屯在都城近处,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以安定国家。”石虎说:“我正倚仗他们父子攻取东吴和巴蜀,为何要杀死他们!”便没有除掉苻洪,反而给苻洪的待遇愈加优厚。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 冉闵后来打败梁犊,威望更高,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拘杀石遵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废石世自立为帝。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情成功后,让你做太子。”不久却立石衍为皇太子,冉闵颇感失望,自认为功高一时,企图掌握朝政,石遵顾忌这一点而不能任用他。冉闵担任都督后,总管内外兵权,便安抚殿中将士和原东宫的高力一万余人,把他们都申报为殿中员外将军,进爵为关外侯,赐给他们宫女,树立自己的恩德。石遵并不惧怕他,而更改了题名及其褒贬评价来抑制冉闵的势力,很多人都产生了怨气。又采取了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的计策,对冉闵有几分疑惧,渐渐夺取他的兵权。冉闵更加流露出不满,孟准等人都劝谏石遵杀掉冉闵。同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石鉴等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议论此事,都请求杀冉闵。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若无冉闵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不可动辄杀他。”石鉴出宫后,派宦官杨环驰马 报告 冉闵,冉闵旋即劫持了李农及右卫王基,密谋废黜石遵。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虎第三子石鉴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当月(349年十一月),石鉴派遣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杀掉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9] 此时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友好往来,集结了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任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几路讨伐石祗等人。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冉闵、李农把他们杀害。

  屠胡灭石

 冉闵塑像当时,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也想杀掉冉闵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石鉴说:“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我从台上观望着你,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迅速招来冉闵、李农,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士卒,在御龙观看守石鉴,食物都悬吊着给他吃。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永和六年(后赵青龙元年,350年)正月,冉闵想彻底消除石氏,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辞,便更改国号为卫,改姓李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石琨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冉闵带领千余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冉闵手执两刃矛,飞驰进攻,对手应刃而败,斩杀首级三千。 冉闵与李农带领三万骑兵到石渎讨伐张贺度。闰二月,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冉闵、李农驰马速归,废黜石鉴并杀了他,又杀害石虎孙三十八人,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

 建立冉魏同年(350年),冉闵杀死石鉴后,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执意让给李农,李农以死来坚决请求冉闵为帝,于是冉闵于南郊僭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封为齐王,李农诸子都封为县公。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为王。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级。派人持节赦免各地聚众闹事者,都不归从。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便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僭位称帝,各夷据守州郡拥有兵力的头领纷纷响应。冉闵派遣使者到长江岸边报告东晋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朝廷没有答覆。冉闵诛杀李农及其三子,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东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拘捕了南蛮校尉桑坦,把百姓迁离而返回。大败而回

 四月,石祗派其相国石琨带领十万士众攻打邺城,进兵据守邯郸。石祗的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与石琨会合。冉闵于邯郸大败石琨,死者数以万计。刘国退驻繁阳。苻健从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合,将要进攻邺城。冉闵派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任行台都督,派他的部将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领十二万步骑在黄城宿营,冉闵亲自统率精兵八万作为他们的后继,在苍亭展开激战。张贺度等部大败,死者达两万八千,靳豚被追击并斩杀于阴安,冉闵部将悉数俘虏了靳豚的士众,整军而归。冉闵拥有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延百余里,即使在石氏鼎盛时期也没有这般威势。冉闵自苍亭回到邺宫,行饮至之礼,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儒学后人多数得到显赫的官职,一时境内安宁和顺,可比作魏、晋之初。 十一月,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把一千名归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呈上言辞激切的谏书,冉闵阅后大怒,杀了韦謏及其子孙。永和七年(冉魏永兴二年,351年)二月,冉闵攻打襄国长达百余日,挖地道、垒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石祗非常恐惧,除去自封的皇帝之号,称为赵王,派出使者到慕容儁、姚弋仲那里请求援军。适逢石琨自冀州前来援救石祗,姚弋仲又遣其子姚襄率领三万八干骑兵自滆头前来,慕容儁派遣将军悦绾率领三万甲卒自龙城赶到,三方强劲的士卒共计十余万。冉闵遣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抵挡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防守石琨,都被敌方打败,士卒几乎被消灭尽净,胡睦、孙威单枪匹马逃回。石琨等部即将来到,冉闵打算出兵进击,卫将军王泰劝谏说:“陷于困境之敌顽固,寄希望于外援。眼下强大的救兵四方云集,想引诱我们出兵交战,以便从腹背两个方向攻打我们。我们应该加固营垒不出兵,静观态势而行动,用这种战术挫败他们的计谋。现在陛下亲自临战,一旦没有万全之策,我们的宏业就会丧失。请谨慎勿出,我请求率诸将为陛下去消灭他们。”冉闵想要听从他的谏言,道士法饶进言说:“太白星行经昴宿,当杀胡王,一战百胜,不能失去这个时机。”冉闵捋起衣袖高声宣布:“我出战已定,谁再敢进谏就杀了他!”于是集合起全部士众出战。姚襄、悦绾、石琨等部三面夹击,石祗猛攻其后,冉闵军大败。冉闵潜伏在襄国行宫,舆十余名骑士逃往邺城。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收捕了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给石祗,石祗把他们全都杀了。死者共十余万人,其中包括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及诸将士,一时人尽物绝。贼盗蜂拥而起,司、冀二州饥荒严重,人人相食。自石虎末年起,冉闵已把仓库积储散发净尽,用以树立自己的恩德。此时与羌胡作战,没有一个月不交锋。青、雍、幽、荆各州迁徙百姓及诸氐、羌、胡、蛮共数百余万人,各自归回本土,在道路上相遇,互相杀害劫掠,加之因饥饿、疾病等死亡,能够抵达家乡的仅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各地一片混乱,无人再从事农耕。冉闵对此感到懊悔,杀了法饶父子,肢解其尸体,追赠韦诐为大司徒。

 焚首叛逃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出郊祀,以此安定众心,冉闵听从了这个建议,讹传才止息了。刘显到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冉闵心中恐惧,召来卫将军王泰商议此事。王泰怨恨当初冉闵不听从自己的计谋,以患疮不愈而推辞。冉闵亲临探望,王泰执意声称疾病严重。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左右的人说:“巴奴,我难道要你救命吗!关键要先灭群胡,退而斩掉王泰。”于是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刘显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请求杀了石祗来作为报效,冉闵整顿师旅而返回。适逢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冉闵大怒,杀王泰,灭他三族。刘显果然杀了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把石祗的首级传送到邺城,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生命。骠骑将军石宁逃往柏人。冉闵下令在大路口焚烧石祗首级。 五月(351年),石祗的兖州刺史刘启以鄄城归顺东晋。七月,刘显又率领士众攻打邺城,冉闵击败了他们的进攻。刘显返回襄国称帝。八月,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堡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了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慕容彪攻陷中山,杀掉冉闵的宁北白同、幽州刺史刘准,向前燕皇帝慕容儁投降。

 诛杀刘显永和八年(冉魏永兴三年,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难。冉闵留下手下的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刘显委任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以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他们剩余的部众,攻击刘显并打败了他,追击逃兵直至襄国。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便进入襄国,冉闵诛杀了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刘显的领军将军范路带领千余士众,斩关出城逃往枋头。

 亡国被杀同年四月(352年),慕容儁已攻下幽、蓟二州,侵占土地已达到冀州。冉闵带领骑兵抵抗他,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对他说:“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请回避一下再增添他们的盛气,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他们,便可以取胜。”冉闵生气地说:“我集合起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便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了对手。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刚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阵前进。冉闵所乘的赤马名叫朱龙,日行千里,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顷刻间燕地骑兵蜂拥而至,重重包围住冉闵。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二十余里,马无缘无故地死去,冉闵被慕容恪擒获,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蓟城(今天津蓟县)。慕容儁让冉闵站在面前而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庙廷。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遣慕容评率众围攻邺城。刘宁及其弟刘崇率领三千胡骑逃向晋阳,苏亥丢弃常山逃往新兴。邺城城中饥荒,人吃人,石虎时的宫人几乎被吃尽。冉智年龄尚幼,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东晋,并到东晋请求援军。东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出发,到棘津,制止住刘猹,不让他继续前进,向他索要传国玺。刘猗随派缪嵩返回邺城报告,蒋干沉吟未决,戴施便率领一百余名壮士进入邺城,协助镇守三台,骗蒋干说:“姑且拿出玺来交给我。眼下凶寇在外,道路不通,不敢去送信。如果得玺,我会驰马去禀告天子。天子听说玺已在我这里,相信你绝对忠诚,一定会派出足够的军粮来接济你们。”蒋干信以为真,便拿出玺交给戴施。戴施宣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军粮,私下命令何融怀揣玺印送往京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戴施、蒋干用绳索悬垂着下了城墙,逃向仓垣。慕容评把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遣送到蓟城。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 五月初三日(352年6月1日),冉闵被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谥号武悼天王。

   轶事 典故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 大雪 。

  历史评价

 慕容恪:①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②闵性轻锐。[《晋书》:①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②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③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司马光:闵骁勇善战,多策略。虎爱之,比于诸孙。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张大龄:当勒追越柩於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闵尽灭羯胡,而曰:“吾属故晋人,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虽非果有效顺之诚,然虑赵人之不忘中国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称闵功德,谓晋人远窜江左而不足戴,然后闵无所复忌而僭以成。呜呼![31] 蔡东藩:冉闵乘石氏之敝,起灭石氏,扫尽羯胡,僭帝号,复原姓,说者谓其志不忘晋,临江呼助,设晋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亚。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刘琨,吾犹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厌次数言

 吕思勉评冉闵,遂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余廕,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吕思勉: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33] 范文 澜:①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②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③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四川宣汉冉氏重修宗谱四卷,(清)冉正本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四川酉阳冉氏家谱十三卷,(清)冉肇庭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敬简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四川酉阳冉氏家谱两卷,首一卷,(清)冉学续修,清朝年间冉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河南中牟冉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中牟县档案馆。

四川云阳冉氏家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冉广逵等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湖北咸丰冉氏续修家谱十卷,(民国)冉崇文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

1冉姓在中国历史上做过皇帝吗

冉闵和谢安是大家一定要记住的两个人,没有他们两个,中华文明可能就会从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东晋时期北方后赵帝国大将,后来冉闵推翻赵,建立魏国,史称“冉魏”。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在异族控制之下,冉闵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两年之后冉闵被慕容鲜卑的燕军(就是慕容复的祖先)杀害。冉魏大臣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 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由于冉魏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所以当时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

后来拓跋鲜卑统治北方,北魏的史学家大骂冉闵。另外,在当时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冉闵颁布了《杀胡令》,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所以,他一直被某些御用史官污蔑,史料被篡改,因此正史上一直颇受争议。

2古代有姓冉的皇帝吗

冉 一、姓氏起源 1、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

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

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

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冉姓名人中有一位皇帝。冉闵: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晋朝将军。

以善战著名。他父亲冉瞻就是当时有名的将军,勇猛善战,冲锋在前。

冉闵除继承父亲勇猛的武艺外,还善用计策,智勇双全,曾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季龙败于昌黎,闵军独全。

及败梁犊后,威名弥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公元350—352年在位。

在位两年多,为慕容恪所擒,诛死。时有羯胡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之举(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后有夺汉女四万入后宫肆意 之行。

汉儿冉闵为羯主石虎之义子,忍辱偷生三十载,一朝得机,旦夕间尽灭羯胡二十余万,及至遭群胡围攻,其首战以一千汉骑破胡骑七万,再战以汉军八万破众胡联军十二万,三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三万,四战又有以步卒八千敌慕容鲜卑铁骑十万竟十战十捷之绩!廉台决战,冉闵骑朱龙,持矛戟,冲入鲜卑重军,手刃三百余人,及至马倒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鲜卑王慕容俊斩闵首于遏陉山,慕容俊遣使祭祀,追谥闵为武悼天王。

3冉闵皇帝是冉姓皇帝

是冉姓皇帝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家族成员:祖父:冉隆,追尊为元皇帝。父母父亲,冉良(冉瞻、石瞻),追尊为烈祖高皇帝。

母亲,太后王氏(王太后)。后妃皇后董氏(董皇后)。

仇氏,殿中侍御史仇嵩长女,冉闵死后改嫁卢豚。儿子冉智,皇太子。

冉胤,封太原王。冉明,封彭城王。

冉裕,封武兴王。冉操冉睿,前燕散骑常侍、海冥县侯。

4中国历史上的冉闵皇帝的历史情况

这个人不得了,真的不得了。

汉族的英雄,但其灭掉了好几个民族。 冉闵异常英勇,正如《晋书》对他的描述“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

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

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资治通鉴》、《二石传》原文“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晋书》中的《石季龙载记》(鲜卑前燕官文献,后被收入《十六国春秋》)记载为“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

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

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

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 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

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 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

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漫画版冉闵(12张)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

  一、姓氏源流

  冉(R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是帝告之后,帝告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邑名为氏。据《姓氏寻源》记载,文王第十子季戴,武王封之于[冉阝](Nuó 音挪,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一带)邑,称[冉阝]季戴,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冉阝”为姓,后去邑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以父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父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得姓始祖:季载。据《姓氏寻源》记载,周文王的儿子季载被封于[冉阝Nuó]邑,他的子孙后代以地名去邑旁为氏,称为冉氏。而《元和姓纂》则记载说,冉氏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的后代。我国公认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载。根据史书的记载,武王驾崩,年幼的成王继位,辅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载举为司空,同心协力辅佐年幼的侄子,冉季载的贤名传遍天下。冉氏于周朝初年得姓以后,主要活动于琅琊一带,即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春秋时代就有许多姓冉的人出于鲁国。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溆浦县南。故季载是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冉姓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个儿子名叫季载,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的哥哥周武王打败纣王,建立西周以后分封天下各路诸侯,将他封在[冉阝]邑(亦做冉,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一带),称为冉季载。冉季载的后代就以封地名[冉阝]去邑旁作为姓氏,称为冉氏,世代相传,是今天冉姓的最早起源。春秋时候楚国有个人叫叔山冉,在朝廷里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叔山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为姓氏,这是今天冉姓的又一起源。

  三、历史名人

  冉 求:中国儒学者,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少于孔子29岁,列孔门政事科。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称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又说“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唐开元年间封“徐侯”,宋又封“彭城公”,后又改称“徐公”。

  冉 雍:中国儒学者,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鲁人,列于孔门德行科。父为贱人,但雍极有德行,孔子称为“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极称雍曰:“雍也可使南面。”唐开元年间封“薛侯”,宋隔又封“下邳公”,后又改称“薛公”。

  冉 耕:字伯牛。春秋莫鲁国人,孔子弟子。唐开元年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冉 孺:孔子弟子。姓冉,名孺,字子鲁,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50岁。唐开元年间封“纪伯”,宋又封“临沂侯”。

  冉 季:孔子弟子。姓冉,名季,字子产,春秋末鲁国人。唐开元年间封“东平伯”,宋又封“诸城侯”。

  冉 闵:字永曾,东晋十六国晋朝将军,魏国(公元350-352年)的建立者。他父亲冉瞻就是当时有名的将军,勇猛善战,冲锋在前。冉闵除继承父亲勇猛的武艺外,还善用计策,智勇双全,曾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季龙败于昌黎,闵军独全。及败梁犊后,威名弥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在位两年多,为慕容恪所擒,诛死。

  冉 泽:四川省江北县(现重庆市江北区)人,1912年出生。父亲是贫苦农民,他7岁开始打猪草、喂猪 、拾柴、挖树根、采野菜。8岁父亲到重庆一家小饭店当烧火工,冉泽和母亲也到了重庆,他白天拾破烂,晚上跟父亲学做篾制品。 13岁时,他在中共办的一间贫民夜校读了两年书。后来冉泽在一家鞋店当学徒,因不堪师傅的欺辱,离开了鞋店。他向亲戚借了些钱,当上了走乡串镇的货郎。1933年,他在卖货的路上,遇到红9军和四川军阀打仗,他扔下货物,和红军战士一起冲进敌阵,凭一根扁担,缴获了一支步枪,参加了红军,在红9军27师81团3营当战士。冉泽历任排长、中队长、营长、团长、作战科长、军分区参谋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围攻长春时,他是东野独立9师的参谋长,作为我方代表之一,两次和长春守敌代表谈判,终于兵不刃血。他后来担任42军155师参谋长 。建国后,冉泽任广西军区后勤部长,他曾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担任41军副军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冉泽1964年晋为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冉。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

  冉觐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举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对理学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阳书院期间,讲解他自己所作的《为学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图》,学者云集。后以进士授检讨,归主请见书院,卒年82岁。著有《五经四书评说》、《诗文杂著》等20余种。

  此外,冉姓名人还有:春秋时代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就有冉姓弟子,像冉求、冉季、冉耕、冉雍等人。除孔子弟子之外。清代有经学家冉永光……等,都是出类拔粹的。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

  魏 郡:汉高帝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气量宽宏,沉默重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风度,“可使南面”。

  迎圣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谦逊,多才多艺,知兵,任左统帅,大败齐师,将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鲁国。

  ============================================================

  冉姓宗祠通用对联

  〖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帝喾;

  望出武陵。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冉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勤学好问;

  多艺博闻。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冉孺,字子鲁,孔子弟子,少孔子50岁,以勤学好问闻名。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居政事科。孔子曾说他:“冉求多才多艺,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后做大夫季氏的家宰。

  谠篪奏响;

  恶画图形。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屡次征召,都不愿做官。后来,余玠任四川安抚使,筑招贤馆以礼贤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谒,被任为郎官,为余玠所信任、依赖。“篪”(Chí 音池),古管乐器名,用竹子制成,单管横吹,用于雅乐。

  -----------------------------------------------------------------

  〖冉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圣门五贤士;

  蜀郡两郎官。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见上题头《三、历史名人》介绍)。下联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事典(见上一联联释)。

  鸣琴答空谷;

  散步卧松林。

  ——清·冉正岳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冉正岳《清溪纳凉》诗集句联。冉正岳,四川酉阳人。

  -----------------------------------------------------------------

  〖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通毅谋深,威望弥振;

  政通人和,颂声懋奕。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游击将军冉闵,字永曾,善谋策,通力绝人。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威声弥振。宿将莫不惮之。下联典指宋代内江令冉虚中,取前令善政次第举行之。政通人和,颂声懋奕。

  尔公尔侯,济济圣门高弟;

  允文允武,彬彬贤馆异才。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有冉雍等圣五贤。皆孔子的得意门生。下联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琎兄弟闻之,谒玠,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

  拜将封侯,父子韬略齐备;

  献策不仕,兄弟文武双全。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都督冉瞻,骁猛多力,历官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其子冉闵,位游击将军,见注1。下联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事典。

  ============================================================

  附录一:冉氏家规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孙玷辱祖宗,必须公同告庙出族,以全清白家风。然系万不得已之事,须郑重,慎经率。各 开后:

  大不孝者,出。如骂詈父母、夺产、养之类 大不悌者,出。如骂伯叔、殴辱兄嫂、凌虐弟侄之类为盗贼者,出。 为奴仆者,出。 为优伶者,出。 为皂录者,出。妻女*乱不制者,出。 盗卖祭产者,出。 盗卖荫树坟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长传单通知合族会集,告于祖庙,吊齐各谱,削去名字,祠墓不得与祭。但须确有实据,众论佥同,方准出族。如其传影响,总宜容隐。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凡有过失,另当酌其轻重,以示罚。

  -----------------------------------------------------------------

  附录二:冉氏族规十条

  以下十条,不过仅举大略。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言语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之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尝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

  -----------------------------------------------------------------

  附录三:冉氏族禁六条

  以下六条,仅就其大者言之,皆断断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妇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节为贵。然此非可强自他人,惟既经改醮,即非本族之妇,古人所谓“出则与庙绝者”也。虽有子孙,谱中必削其名氏。续修之日,概不许刊入。其余亦概以族禁为准。至于乱宗一事,关系尤重。查《例》载:“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许择立远房为嗣。”又有“于昭穆相当亲族内,择贤择爱,听从其便”之例。是立嗣,总以同宗为准。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归宗”之律。吾族二百余年以来,尚末闻有此弊端,自当永远为法。如有螟蛉乞养、出自异姓者,虽不能绝其往来,而其名及所后子孙,则概不入谱。嗣后修谱时,务当严守勿易。倘徇情迁就,即属不肖子孙,必遭祖宗阴殛。慎之,志之。

  禁当差

  皂、快、壮各班,门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统名之曰“隶”,例不准考,本族子孙不得充当。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为匪

  盗必干诛,窃亦罹罪,诱拐等事,均犯科条,辱宗甚大。族中子孙,不得有犯。违者,预行逐出,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入会

  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飘、结盟、拈香,皆匪徒所为,显干法纪。族中子孙,不得听其引诱,致罹重咎。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从教

  白莲、闻香、灯花等名目,屡奉严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实繁有徒。或传自远方,或起自内地,总之不可学习、信从。族中子孙,惟宜守孔孟之规,勿为邪说所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出家

  释老之宗,流传虽久,而为僧、为道,则已弃父母,何论祖宗。族中子孙,不得甘于削发、易服。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自贱

  优伶等诸乐户、生、旦、净、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无论矣。族中子孙,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冉氏家族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本来应该被重重描上一笔的家族——冉氏家族却由于诸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几将被历史淹没了,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作为冉氏后人不仅对此感到悲哀,也更被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压得几乎喘不出气来,不是拿自己曾经辉煌的先祖们在人们面前炫耀借此沾光,也不是为了编造一段子虚乌有的家族史为自己贴金,我仅想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多年来家族史研究方面所获取的点滴知识让大家有所了解。

  冉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在春秋战国时代,冉氏先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其二,中国历史上最豪勇最杰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闵,在汉民族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东晋末年,汉族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对汉民族的延续作出的历史贡献。虽然第二个贡献最大,但是由于冉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汉民族被一些凶悍的少数民族残杀到无法生存(包括江南东晋统治区),人员大幅度减少,几乎过半,北方和中原地区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人沦为奴隶,土地被掠夺,家园被毁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民族韧杀政策,让整个最强悍的中原地区势力最强大的胡羯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原因是他先随父亲被后赵的石勒俘虏暂获生存积蓄力量有违中华民族正史上虚伪的节烈宣教,又被那些虚荣的历史学家以不迎合所谓的汉民族固有的宽容性列入另类;还因为他出生低微,又是敢于背叛最高统治者的代表人物,以后的中国历史上那些忘本的统治阶层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愚民政策对他不仅不加褒扬,还对他采取丑化和弱化影响的手段,以至于在中国历史上少了他应有的几页,仅仅作了一些简单介绍,关于这些,我计划将来搜集够充分的资料,专门写一本书详细介绍,在这里,先介绍第一个方面。

  冉氏家族

  如果上溯冉氏起源,据说源自周文王十子,从姬姓,传十七代,封为曹叔(负责治理今山东菏泽地区的行政长官,有待考证),封地在冉,自此取冉为姓。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十多人师从孔子,最著名的五人,他们分别是冉耕(字伯牛、长门祖)、冉雍(字仲弓、二门祖)、冉求(字子有、三门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长子)、冉季(字子产,冉雍次子,笔者二世祖),另外还有冉孟(一说冉猛、冉雍长子)、冉烈等,他们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儒家学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自此,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结缘。在过去,人们根据儒家典籍和有关历史记载,将儒家学派的先人这样描述:最高层次:孔子;第二层次:四圣,颜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第三层次:十二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贡、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参、子张,十二哲包括四圣中二圣,其实是孔子学生中最出色的,他们是儒家诸多典籍编写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过去文庙中列孔子左右。第三层次:二十四贤,也就是比较著名的儒家弟子,对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分别被后世统治者追封过先贤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产被封为先贤冉子。这些人多被后世统治者追封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为临沂侯,明代追封为公爵。他们位列十二哲之后,居文庙东西庑。第五层次:有名者七十二人,其实近百人,分别在典籍中或历史资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配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所以,冉氏家族的祖庙中多有这样的对联: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

  冉氏族谱跟孔氏族谱一样,是至今保留最为完好的族谱之一,每一代男性后裔全部入谱,除了少数因战乱迁徙或者因灾避难无法取得联系的之外,没有任何的间隔和遗漏,辈分一点不乱,并且明确规定冉姓后裔决不允许通婚,包括冉姓子孙因出继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详细记载。据我们的家的家谱记载,我们是二门冉雍的后代,因有典籍中写有这样一句:子曰:雍者,简也。所以,我们的堂号叫“敬简堂”,一方面表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要崇尚节约,也表示我们是二门冉雍的后代。据记载我们的六十五世(到我为七十五世,到现在已有八十三世人出生)之前多为儒生(从教)和从政,也算是儒学传家吧。

  因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的源缘,冉姓各堂长门多次随孔孟曾颜几大家族被统治册封,到清代为世袭五经博士、翰林学士,至今我们河南夏邑一支还保留有皇帝封赠的杏黄旗一面,出视该旗可以免征皇粮和不拉兵车、不出徭役,据说在解放前还可以用呢,就是那些强梁好汉见了我们的旗子也不敢下手,在民国初期,我们这一带土匪横行,到现在流传着其他姓氏“借旗”之说。我们二门冉姓跟山东曲阜孔家和山东邹城孟家一样,我们有我们的冉府、冉林、冉庙,在山东菏泽西南十五华里有仲公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山东菏泽城郊有冉府遗迹,毁坏时间较早;山东定陶(属荷泽地区)有冉林,多次遭战火和人祸破坏,文革中被挖掘,现在比较荒凉,保护不好。

  冉氏后人在全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有,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长门冉伯牛后裔多南迁,四川冉姓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众多;二门冉仲弓之后多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三门冉子有后裔多在山东、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过,由于太多原因,冉姓各堂子孙散居全国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经说不清自己的堂号和世系,最近一个多世纪,海外冉姓后裔也不少。

  冉姓子孙为了保持姓氏的纯正,冉姓所用任何杂役仆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样随冉姓,所以,冉姓不象其他姓氏一样有太多的杂支。在历史上,冉姓曾遭两次重创,其一,由于冉姓后裔多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闵所帅部队多为家乡子弟兵,而且在那个时代姓氏的号召力相当重要,冉姓子弟参军太多,失败后自然遭到杀戮过多。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冉氏后裔总人数不是太多,近一百万人。

  冉氏家族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但是,元明以后没有多少人因在政治和学术上有一定成就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不甘寂寞勇于进取的冉姓子孙们在努力着奋进着。

  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

  同为败落贵族后裔,同是鲁国人,为冉氏父子跟孔子历史性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冉伯牛和冉仲弓应该跟孔子年龄几乎同龄,学术上的差别让他们走进孔子学生的行列,两人性情敦厚谦逊,虚心好学,修为高,所以,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他们两人比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众多文献典籍的记载中,孔子很少把他们当学生看,对他们的一些学术见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众多弟子中间学术造诣很高,这是历史记载中认定了的,而且,孔子让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足见孔子对他的器重。子孺和子产作为三兄弟的后辈,自然比孔子小许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品行,他们也成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至于他们的交往,我略举一些事例如下:

  典籍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看重)

  典籍载:子曰:雍者,简也。(褒扬)冉姓二门称为“敬简堂”。

  典籍载: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问答子有最佳。(曲阜孔子精华苑有载)

  典籍载:颜子可以举一反十,子孺可以举一反三,樊迟只能举三反一,由于子孺天资聪慧,又爱好睡觉,就出现了一个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庙孔子一生活动简介石碑栽:子产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博学多闻,品德高尚,威信相当高,人们很尊重他,虽然他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很尊重他,由于他三十多岁就死了,孔子很悲伤,亲自撰

这个家族若不亡,明朝可能也不会亡,抗清绝对是主力军

播州杨家是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家族是地方土司,就是土皇帝。这个家族传承了七百年,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长久。周朝那就不要说了,都不是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