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内容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
阎宝仲认为,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序言、姓的起源、氏族世系表、氏族文化、名人介绍和后记等部分。
姓的起源。中国人的姓,绝大多数是因时、因地、因史而产生,很多姓的背后都有复杂曲折的故事。历史上有多种这方面的书籍,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篆》为基础,其它大多雷同。
氏族世系表。这个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对这些内容要分析、鉴别,抛弃其过时的糟粕,依据现实的文化精神,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使每部家谱都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材。
名人介绍。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这部分,要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方便阅读尽量语言通俗,并加注解。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不妄加评论。所列名人介绍按年代排列。
家谱的主要内容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家谱有哪些基本内容?有哪些基本常识?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
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
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 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
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
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候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
不同 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 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 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
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 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 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 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 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 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 旧序能多达数十篇。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 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
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 “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 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 围,。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五、谱论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七、家训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九、传记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
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十一、领谱字号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
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中国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续修家谱包括些什么内容?
家谱或曰族谱,系对诸如家乘、谱牒、宗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的泛称。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血亲密码。它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以特殊形式记载本家族世系和人物事迹的史书。
近些年来续修家谱进入 ,有些家谱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像史志一样包括很广,内容包括姓氏始源、得姓始祖、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
家谱主要是为了:“知源流、明世系、敬宗收族,使昭穆不紊、宗系不乱、尊祖敬宗,使后人不忘祖先。”增强家族凝聚力。
更增强民族的向心力。族谱连着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心。
因为同是中国人。续修家谱一般三十年一小续,六十年一大修。
相隔时间太远会“积远成谜,积谜成废。”每次续修家谱,一般由一人或数人协商发起。
成立续谱筹备委员会和总编常设办公机构,制定倡议书,续修家谱是本族的一件大事,须充分发动本族群众,然后制定续谱条例。有关各县、各村成立续谱小组,负责本村或本支系续谱工作,并按人口筹集经费。
经过一段时间,各处将谱系和续谱经费汇集到总编处,由总编处汇总编排。修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1、序言;2、凡例;3、恩荣题词;4、姓氏渊源;5、祖宗遗像;6、宗规族约与祖训家法;7、宗族世系图谱;8、家传;9、宗族史迹、史料、文献;10、字辈;11、宗族艺文目录;12、风土人情;13、捐款人员名单;14、修谱主要人员简介;15、题跋。
现在有些家谱还记载女子出嫁的村庄和丈夫的名子。创修续修家谱是一项家族的重要活动,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需要有明白人、有才学和对宗族状况熟悉的人,发起人和负责人要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和号召力;通过运作、筹集资金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根本保障;需要一定时间;还需发动一批实干的人,这些人要热心修谱工作,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和任真负责态度。
由2jiapu,爱家谱整理得来。
yunjiapu-8495-查氏-毘陵查氏宗谱二十卷-毘陵查氏宗谱二十卷,二十卷,(清)查氏族人,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江苏常州,清容堂,,
yunjiapu-8496-查氏-毘陵查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毘陵查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二十四卷,(民国)查师春等,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江苏常州,清容堂,,
yunjiapu-8501-查氏-海宁查氏族谱十六卷世系五卷末一卷-海宁查氏族谱十六卷世系五卷末一卷,十六卷世系五卷末一卷,(清)查燕绪等,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浙江海宁,,,
yunjiapu-8502-查氏-泾上查氏宗谱五卷-泾上查氏宗谱五卷,五卷,(明)查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木刻本,安徽泾县,,,
yunjiapu-8506-查氏-黟北查氏族谱二卷-黟北查氏族谱二卷,二卷,(民国)查必达,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安徽黟县,,,
yunjiapu-8508-查氏-婺源查氏十一修族谱八卷首二卷末十二卷-婺源查氏十一修族谱八卷首二卷末十二卷,十一修族谱八卷首二卷末十二卷,(清)查庆曾,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江西婺源,,,
yunjiapu-22225-查氏-海宁查氏族谱二十卷-海宁查氏族谱二十卷,二十卷,(清)查元偁,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浙江海宁,,,
yunjiapu-14316-察氏-讷音富察氏家乘-讷音富察氏家乘,,(清)恒敬,清嘉庆十二年(1807),钞本,辽宁沈阳,,,
yunjiapu-11791-常氏-延令常氏宗谱八卷-延令常氏宗谱八卷,八卷,(民国)常羡之等,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中国,三省堂,,
yunjiapu-2-陈氏-陈氏族谱四卷-陈氏族谱四卷,四卷,(民国)陈万豫,民国六年(1917),刻本,广东南海,贻燕堂,,
yunjiapu-10293-陈氏-陈氏宗谱-陈氏宗谱,,(清)陈嘉谟,清嘉庆十一年(1806),钞本,河北阜平,,,
yunjiapu-10309-陈氏-潍邑陈氏族谱十二卷-潍邑陈氏族谱十二卷,十二卷,(清)陈翮,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江苏扬州,祠堂,,
yunjiapu-10312-陈氏-陈氏家谱-陈氏家谱,,(民国)陈延禩,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江苏扬州,北京和济印刷局,,
yunjiapu-10313-陈氏-维扬江都陈氏重修族谱八卷-维扬江都陈氏重修族谱八卷,八卷,(民国)陈世炆等,民国十六年(1927),活字本,江苏扬州,德星堂,,
yunjiapu-10324-陈氏-京口朱方陈氏续修族谱八卷-京口朱方陈氏续修族谱八卷,八卷,(清)陈昌焕,清嘉庆十六年(1811),活字本,江苏镇江,,,
yunjiapu-10330-陈氏-澜东圌南陈氏重修族谱二卷-澜东圌南陈氏重修族谱二卷,二卷,,清道光十一年(1831),木活字本,江苏镇江,,,
yunjiapu-10332-陈氏-京江陈氏族谱六卷-京江陈氏族谱六卷,六卷,(清)陈善之,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江苏镇江,,,
yunjiapu-10334-陈氏-陈氏宗谱七卷-陈氏宗谱七卷,七卷,(民国)陈联第,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江苏镇江,,,
yunjiapu-10352-陈氏-毗陵陈氏续修宗谱三十二卷-毗陵陈氏续修宗谱三十二卷,三十二卷,(清)陈耀宗,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江苏武进,映山堂,,
yunjiapu-10358-陈氏-毗陵小南门陈氏宗谱十二卷-毗陵小南门陈氏宗谱十二卷,十二卷,(民国)陈宜仁,民国五年(1916),活字本,江苏武进,德星堂,,
yunjiapu-10368-陈氏-毗陵陈氏宗谱八卷-毗陵陈氏宗谱八卷,八卷,(民国)陈礼宾等,民国十七年(1928),刊本,江苏武进,忠节堂,,
yunjiapu-10373-陈氏-续修陈氏君实公支谱首编三卷前编七卷今编二十三卷-续修陈氏君实公支谱首编三卷前编七卷今编二十三卷,首[编]三卷前[编]七卷今[编]二十三卷,(清)陈云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活字本,江苏无锡,报本堂,,
yunjiapu-10374-陈氏-锡山陈氏家乘十八卷-锡山陈氏家乘十八卷,十八卷,(清)陈省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活字本,江苏无锡,如在堂,,
yunjiapu-10376-陈氏-锡山陈氏宗谱十二卷-锡山陈氏宗谱十二卷,十二卷,(民国)陈兰轩,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江苏无锡,序伦堂,,
yunjiapu-10383-陈氏-陈桥陈氏宗谱十卷末一卷-陈桥陈氏宗谱十卷末一卷,十卷末一卷,(民国)陈世球,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江苏宜兴,光裕堂,,
yunjiapu-10385-陈氏-陈氏家乘十卷首一卷-陈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十卷首一卷,(清)陈星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江苏常熟,西安佐暑,,
yunjiapu-10387-陈氏-官礼陈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官礼陈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十二卷首一卷,(清)陈攀贵等,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江苏吴县,叙伦堂,,
yunjiapu-10388-陈氏-陈氏世谱四卷首一卷-陈氏世谱四卷首一卷,四卷首一卷,(清)陈宗浩,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江苏吴县,家祠,,
yunjiapu-10396-陈氏-蚬江陈氏家谱八卷-蚬江陈氏家谱八卷,八卷,(民国)陈去病,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江苏吴江,松陵陈明善堂,,
yunjiapu-10406-陈氏-儒桥陈氏宗谱六卷-儒桥陈氏宗谱六卷,六卷,(清)陈楫总局,清光绪十六年(1890),活字本,浙江建德,衍庆堂,,
yunjiapu-10407-陈氏-涝湖陈氏宗谱十卷-涝湖陈氏宗谱十卷,十卷,(清)陈士朝,清道光六年(1826),木活字本,浙江萧山,推己堂,,
yunjiapu-10409-陈氏-唐里陈氏宗谱-唐里陈氏宗谱,,(清)陈粲等,清道光十六年(1836),活字本,浙江江山,六望堂,,
yunjiapu-10410-陈氏-唐里陈氏宗谱不分卷-唐里陈氏宗谱不分卷,不分卷,(清)陈应元等,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浙江萧山,六望堂,,
yunjiapu-10412-陈氏-萧山长浜陈氏宗谱八卷-萧山长浜陈氏宗谱八卷,八卷,(清)陈锡钧,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浙江萧山,敬睦堂,,
yunjiapu-10417-陈氏-遂安陈氏宗谱十六卷-遂安陈氏宗谱十六卷,十六卷,(民国)陈锡森等,民国八年(1919),活字本,浙江淳安,世德堂,,
yunjiapu-10424-陈氏-姚江四堡陈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姚江四堡陈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六卷首一卷,(清)陈仁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浙江余姚,地心堂,,
yunjiapu-10430-陈氏-生姜漕陈氏宗谱七卷首一卷-生姜漕陈氏宗谱七卷首一卷,七卷首一卷,(清)陈富教,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浙江鄞县,崇本堂,,
yunjiapu-10456-陈氏-乡贤陈氏族谱不分卷-乡贤陈氏族谱不分卷,不分卷,(民国)陈世泽,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浙江平阳,,,
yunjiapu-10464-陈氏-海宁渤海陈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终一卷-海宁渤海陈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终一卷,二十八卷首一卷终一卷,(民国)陈赓笙,民国二年至七年(1913—1918),刻本,浙江海宁,陈氏义庄,,
yunjiapu-10466-陈氏-温陵陈氏分支海盐宗谱一卷-温陵陈氏分支海盐宗谱一卷,一卷,(清)陈教远,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浙江海盐,文圃堂苏州,,
yunjiapu-10484-陈氏-东浦陈氏怀十房宗谱十二卷首一卷-东浦陈氏怀十房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陈燮枢,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浙江绍兴,,,
yunjiapu-10486-陈氏-下方桥陈氏宗谱二十卷-下方桥陈氏宗谱二十卷,二十卷,(民国)陈星衍,民国十五年(l926),铅印本,浙江绍兴,顾予堂,,
yunjiapu-10491-陈氏-暨阳陈氏宗谱十六卷-暨阳陈氏宗谱十六卷,十六卷,(清)陈传经等,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浙江诸暨,聚星堂,,
yunjiapu-10494-陈氏-暨阳陈氏宗谱四卷-暨阳陈氏宗谱四卷,四卷,(民国)陈长生等,民国五年(1916),活字本,浙江诸暨,存义堂,,
yunjiapu-10498-陈氏-义门陈氏宗谱一百卷-义门陈氏宗谱一百卷,一百卷,(民国)陈复生,民国三十八年(1949),活字本,浙江诸暨,聚原堂,,
yunjiapu-10500-陈氏-古虞梁湖陈氏宗谱-古虞梁湖陈氏宗谱,,(清)陈永言等,清嘉庆十八年(1813),木活字本,浙江上虞,陈氏庆余堂,,
yunjiapu-10503-陈氏-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十二卷首一卷,(清)陈松泉等,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浙江上虞,旌义堂,,
yunjiapu-10508-陈氏-虞邑郭渎陈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虞邑郭渎陈氏宗谱四卷首一卷,四卷首一卷,(清)陈钟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浙江上虞,怀德堂,,
yunjiapu-10509-陈氏-横山陈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横山陈氏宗谱七卷首一卷,七卷首一卷,(清)陈锡圭,清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浙江上虞,仁趾堂,,
yunjiapu-10541-陈氏-倍磊陈氏宗谱前集十四卷-倍磊陈氏宗谱前集十四卷,十四卷,(民国)陈氏族人,民国元年(1912),活字本,浙江义乌,,,
yunjiapu-10570-陈氏-镇海蛟河陈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镇海蛟河陈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十卷首一卷,(民国)陈行钧,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浙江宁波,光裕堂,,
yunjiapu-10599-陈氏-文堂陈氏宗谱六卷-文堂陈氏宗谱六卷,六卷,(清)陈淦,清道光八年(1828),活字本,安徽祁门,,,
yunjiapu-10600-陈氏-文堂陈氏家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文堂陈氏家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德郊,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安徽祁门,培德堂,,
yunjiapu-10601-陈氏-祁西桃源陈氏通公家谱四卷-祁西桃源陈氏通公家谱四卷,四卷,(清)陈正森等,清同治元年(1862),活字本,安徽祁门,崇正堂,,
yunjiapu-10613-陈氏-螺江陈氏家谱不分卷-螺江陈氏家谱不分卷,不分卷,(清)陈若霖,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福建福州,,,
yunjiapu-10614-陈氏-螺江陈氏家谱不分卷-螺江陈氏家谱不分卷,不分卷,(民国)陈宝琛,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福建福州,,,
yunjiapu-10616-陈氏-颍川陈氏族谱十卷-颍川陈氏族谱十卷,十卷,(民国)陈尔履,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福建福州,,,
yunjiapu-10637-陈氏-莆田浮山东洋陈氏族谱十六卷卷首一卷-莆田浮山东洋陈氏族谱十六卷卷首一卷,十六卷卷首一卷,(清)陈云章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刻本,福建莆田,,,
yunjiapu-10650-陈氏-浦城陈氏家谱四卷-浦城陈氏家谱四卷,四卷,(民国)陈模,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福建浦城,集贤堂,,
yunjiapu-10660-陈氏-七闽陈氏世系不分卷-七闽陈氏世系不分卷,不分卷,(民国)陈登澥,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福建,七闽陈氏,,
yunjiapu-10663-陈氏-陈文正公家乘四卷首一卷-陈文正公家乘四卷首一卷,四卷首一卷,(清)陈文典,道光三年(1823),活字本,江西弋阳,,,
yunjiapu-10671-陈氏-新城颍川陈氏支谱-新城颍川陈氏支谱,,,,钞本,江西黎川,,,
yunjiapu-10680-陈氏-陈氏家乘-陈氏家乘,,(民国)陈明侯等,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山东昌邑,山东印刷公司,,
yunjiapu-10684-陈氏-仙源百樾山陈氏族谱四卷-仙源百樾山陈氏族谱四卷,四卷,(民国)陈家务,民国十五年(1926),活字本,安徽黄山,渐庆堂,,
yunjiapu-10691-陈氏-西平县权寨镇陈氏家乘六卷续编二卷风土志一卷-西平县权寨镇陈氏家乘六卷续编二卷风土志一卷,六卷[续编]二卷风土志一卷,(民国)陈铭鉴,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河南西平,,,
yunjiapu-10692-陈氏-正阳陈家楼陈氏宗谱四卷-正阳陈家楼陈氏宗谱四卷,四卷,(民国)陈守谦,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河南,上海国光印书局,,
yunjiapu-10744-陈氏-中湘白汑陈氏六修族谱二十卷-中湘白汑陈氏六修族谱二十卷,二十卷,(清)陈煜,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湖南湘潭,德星堂,,
yunjiapu-10749-陈氏-陈氏泉塘富房支谱十五卷首一卷-陈氏泉塘富房支谱十五卷首一卷,十五卷首一卷,(清)陈崇篮等,清同治元年(1862),活字本,湖南湘潭,聚星堂,,
yunjiapu-10750-陈氏-陈氏泉塘伦房续修支谱十六卷首一卷-陈氏泉塘伦房续修支谱十六卷首一卷,十六卷首一卷,(清)陈宣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湖南湘潭,德星堂,,
yunjiapu-10755-陈氏-陈氏族谱八卷-陈氏族谱八卷,八卷,(清)陈天阳,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湖南湘潭,颍川堂,,
yunjiapu-10758-陈氏-陈氏八修持族谱二十八卷-陈氏八修持族谱二十八卷,二十八卷,(民国)陈鉴庭,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湖南湘潭,绍德堂,,
yunjiapu-10759-陈氏-中湘陈氏族谱八卷-中湘陈氏族谱八卷,八卷,(清)陈才夫等,清道光十年(1830),活字本,湖南湘潭,务本堂,,
yunjiapu-10761-陈氏-湘潭长丰陈氏三修族谱八卷-湘潭长丰陈氏三修族谱八卷,八卷,(民国)陈秀藻,民国二十一年(1932),刻本,湖南湘潭,务本堂,,
yunjiapu-10763-陈氏-中湘陈氏族谱三十二卷-中湘陈氏族谱三十二卷,三十二卷,(民国)陈伯巍,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湖南湘潭,敦本堂,,
yunjiapu-10809-陈氏-陈氏族谱不分卷-陈氏族谱不分卷,不分卷,(清)陈起孝,清同治三年(1864),活字本,湖南郴州,德星堂,,
yunjiapu-10811-陈氏-陈氏族谱-陈氏族谱,,(清)建业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刻本,广东广州,建业堂,,
yunjiapu-10867-陈氏-绣川陈氏宗谱四十三卷-绣川陈氏宗谱四十三卷,四十三卷,(民国)陈锵,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中国,,,
yunjiapu-10899-陈氏-甘陈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甘陈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倜,清,木活字印本,甘肃张掖,,,
yunjiapu-10912-陈氏-陈氏族谱不分卷-陈氏族谱不分卷,十二卷,(清)陈启汉等,清咸丰元年(1851),活字本,中国,,,
yunjiapu-10913-陈氏-宅埠陈氏宗谱二十八卷-宅埠陈氏宗谱二十八卷,二十八卷,(清)陈志域等,清同治五年(1866),活字本,中国,萃渔堂,,
yunjiapu-10914-陈氏-河西陈氏家乘-河西陈氏家乘,,(清)陈锡祺,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中国,青田署斋,,
yunjiapu-10915-陈氏-陈氏族谱四卷-陈氏族谱四卷,四卷,(清)卞金城,清光绪二年(1876),活字本,中国,,,
yunjiapu-10918-陈氏-陈氏族谱不分卷-陈氏族谱不分卷,十六卷,(清)陈荣琮等,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本,中国,德星堂,,
yunjiapu-10919-陈氏-陈氏族谱六卷-陈氏族谱六卷,六卷,(清)陈召南,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中国,德星堂,,
yunjiapu-10923-陈氏-南北陈氏宗谱十四卷-南北陈氏宗谱十四卷,十四卷,(清)陈增淼等,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活字本,中国,光远堂,,
yunjiapu-10925-陈氏-颍川支谱二十卷首一卷-颍川支谱二十卷首一卷,二十卷首一卷,(清)陈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中国,,,
yunjiapu-10926-陈氏-陈氏宗谱四卷-陈氏宗谱四卷,四卷,(清)陈宏裕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活字本,中国,绳德堂,,
yunjiapu-10929-陈氏-陈氏宗谱八卷-陈氏宗谱八卷,八卷,(清)陈藩,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中国,崇德堂,,
yunjiapu-10934-陈氏-皁湖陈氏宗谱六卷-皁湖陈氏宗谱六卷,六卷,(民国)陈敬文等,民国二年(1913),活字本,中国,一本堂,,
yunjiapu-10935-陈氏-陈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二卷-陈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二卷,十七卷首一卷末二卷,(民国)陈济等,民国四年(1915),活字本,中国,德星堂,,
yunjiapu-10936-陈氏-义门陈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义门陈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晓山,民国四年(1915),活字本,中国,树德堂,,
yunjiapu-10937-陈氏-儒慕陈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儒慕陈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金根等,民国七年(1918),活字本,中国,崇本堂,,
yunjiapu-10939-陈氏-陈氏六修族谱三十一卷末一卷-陈氏六修族谱三十一卷末一卷,三十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咸韵等,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中国,双桂堂,,
yunjiapu-10943-陈氏-陈氏宗谱六卷-陈氏宗谱六卷,六卷,(民国)陈盘庆等,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中国,庆余堂,,
yunjiapu-10944-陈氏-陈氏续修宗谱二十卷-陈氏续修宗谱二十卷,二十卷,(民国)陈绳祖,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中国,三义堂,,
yunjiapu-10945-陈氏-陈氏族谱-陈氏族谱,,(民国)陈昌远,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中国,,,
yunjiapu-10946-陈氏-陈氏家乘-陈氏家乘,,(民国)陈志喆,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中国,德星堂,,
yunjiapu-10948-陈氏-陈氏族谱十八卷-陈氏族谱十八卷,十八卷,(民国)陈贞祥等,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中国,,,
yunjiapu-10956-陈氏-陈氏宗谱四卷-陈氏宗谱四卷,四卷,(民国)陈盛海,民国二十九年(1940),活字本,中国,聚星堂,,
yunjiapu-10957-陈氏-陈氏宗谱八卷-陈氏宗谱八卷,八卷,(民国)陈献瑞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活字本,中国,德星堂,,
yunjiapu-10958-陈氏-东城陈氏宗谱十卷-东城陈氏宗谱十卷,十卷,(民国)陈巨江,民国三十年(1941),活字本,中国,光裕堂,,
yunjiapu-23824-陈氏-陈氏宗谱十卷-陈氏宗谱十卷,十卷,陈广渊,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江苏江都,,,
yunjiapu-24110-陈氏-湘乡陈氏三修支谱五卷-湘乡陈氏三修支谱五卷,五卷,(清)陈启藩,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湖南湘乡,义门堂,,(明)天祥
yunjiapu-24161-陈氏-四明仓基陈氏家谱二卷-四明仓基陈氏家谱二卷,二卷,陈祖确,民国二十三年(1934),木活字本,浙江鄞县,遗忠堂,矜,
yunjiapu-29795-陈氏-义门陈氏大同宗谱-义门陈氏大同宗谱,十六卷,陈雪涛纂修,2001,影印本,江西九江,,,
yunjiapu-29796-陈氏-义门陈氏大同宗谱彝陵分谱-义门陈氏大同宗谱彝陵分谱,十二卷,陈雪涛纂修,2001,影印本,江西九江,,,
yunjiapu-29818-陈氏-天台妙山陈氏宗谱-天台妙山陈氏宗谱,六十九卷,陈恩蓉纂修,2001,影印本,浙江天台,,,
yunjiapu-29842-陈氏-越城江桥陈氏宗谱-越城江桥陈氏宗谱,四卷,陈壬一修,2001,影印本,浙江绍兴,,,
yunjiapu-30583-陈氏-颖川陈氏近谱-颖川陈氏近谱,,(清)陈阶琛等,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江苏吴江,,,
yunjiapu-30597-陈氏-蓬莱陈氏大忠祠考-蓬莱陈氏大忠祠考,,(清)陈礼门,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山东蓬莱,,,
yunjiapu-30610-陈氏-陈氏大成宗谱三十三卷-陈氏大成宗谱三十三卷,三十三卷,(清)陈子席等,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河南许昌,德星堂,,
yunjiapu-30622-陈氏-金华陈氏续纂族谱五卷卷首一卷-金华陈氏续纂族谱五卷卷首一卷,五卷卷首一卷,陈培庆,清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浙江金华,,,
yunjiapu-30631-陈氏-陈氏宗谱-陈氏宗谱,十卷,(清)陈德旺等修,清光绪13年[1887],木活字,江苏扬州,九鼎堂,,
yunjiapu-30633-陈氏-陈氏清芬录-陈氏清芬录,二卷,(清)陈文騄辑,清光绪16年[1890],刻本,湖南祁阳,素园,,
yunjiapu-30634-陈氏-石埭陈氏先德录-石埭陈氏先德录,,陈澹然等撰,民国间[1912-1949],石印本,中国,,,
yunjiapu-30657-陈氏-义门陈氏大成宗谱-义门陈氏大成宗谱,二十卷卷首三卷,陈出新等纂修,民国10年[1921],木活字,江西铜鼓,江西铜鼓陈氏聚星堂,,
yunjiapu-30679-陈氏-陈氏四修族谱-陈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卷首三卷,陈宜乾隆等纂修,民国32年[1943],木活字,湖南邵阳,德星堂,,
yunjiapu-30680-陈氏-衡西陈氏四修族谱-衡西陈氏四修族谱,十卷,陈沅浦等修,民国20年[1931],木活字,湖南衡州,聚星堂,,
yunjiapu-30681-陈氏-陈氏五修支谱-陈氏五修支谱,二十卷,陈忠安等修,民国35年[1946],木活字,湖南益阳,惇裕堂,,
yunjiapu-30682-陈氏-益阳义门陈氏五修族谱-益阳义门陈氏五修族谱,十三卷卷末一卷,陈泽宣修,民国26年[1937],木活字,湖南益阳,遵义堂,,
yunjiapu-30683-陈氏-花田陈氏三修族谱-花田陈氏三修族谱,十四卷卷首一卷,陈崇琛纂修,民国19年(1930),木活字,湖南攸县,敦睦堂,,
yunjiapu-30684-陈氏-泉塘三蕡陈氏族谱-泉塘三蕡陈氏族谱,六卷,陈惟壁等修,民国25年(1936),石印本,湖南长沙,颍川堂,,
yunjiapu-30685-陈氏-陈氏四修族谱-陈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陈和坤等修,民国37年[1948],木活字,湖南沅江,德星堂,,
yunjiapu-30686-陈氏-陈氏四修族谱-陈氏四修族谱,三十八卷卷首三卷,陈昌澍等修,民国33年[1944],木活字,湖南湘乡,德星堂,,
yunjiapu-30687-陈氏-上湘陈氏三修族谱-上湘陈氏三修族谱,八卷卷首三卷,陈鉴菊等修,民国19年(1930),木活字,湖南湘潭,颍川堂,,
yunjiapu-30689-陈氏-邵东陈氏四修房谱-邵东陈氏四修房谱,不分卷,陈经等修,民国38年[1949],木活字,湖南邵阳,陈氏星聚堂,,
yunjiapu-30690-陈氏-湘南陈氏四修族谱-湘南陈氏四修族谱,四十九卷卷首一卷附卷一卷,陈道江等修,民国21年[1932],木活字,湖南湘乡,尚义堂,,
yunjiapu-30733-陈氏-筠川陈氏宗谱-筠川陈氏宗谱,四卷,陈丙喜等纂修,民国24年[1935],木活字,浙江缙云,,,
yunjiapu-30777-陈氏-海宁渤海陈氏宗谱-海宁渤海陈氏宗谱,二十八卷卷首一卷卷终一卷,(清)陈敬懋纂修,清光绪8-22年[1882-1896],刻本,浙江海宁,海宁陈氏宗祠,,
yunjiapu-30778-陈氏-乍浦东陈族谱稿补遗-乍浦东陈族谱稿补遗,四卷,陈振麟辑,陈甸抄,1978,抄本,浙江乍浦,,,
yunjiapu-30779-陈氏-颍川陈氏族谱-颍川陈氏族谱,十卷卷首一卷,陈尔履纂修,民国6年[1917],铅印本,河南迁福建候官,,,
yunjiapu-30780-陈氏-陈氏三修族谱-陈氏三修族谱,二十一卷卷首一卷,陈诗涛等纂修,民国7年(1918),木活字,湖南邵阳,陈氏德寿堂,,
yunjiapu-30838-陈氏-陈氏族谱-陈氏族谱,十六卷,陈良心等,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湖南澧阳,颖川堂,,
yunjiapu-30839-陈氏-陈氏源公九修族谱-陈氏源公九修族谱,八卷卷首二卷,陈翼星等,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湖南新化,颍川堂,,
yunjiapu-30840-陈氏-搏上陈氏六修族谱-搏上陈氏六修族谱,,陈起述等,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湖南茶陵,敦本堂,,
yunjiapu-30841-陈氏-宝庆墨溪陈氏四修族谱-宝庆墨溪陈氏四修族谱,二十八卷卷首一卷,陈代溢等,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湖南宝庆,,,
yunjiapu-30842-陈氏-陈氏续修家谱-陈氏续修家谱,七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陈远翎等,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湖南新化,,,
yunjiapu-30843-陈氏-石岭陈氏族谱-石岭陈氏族谱,七十卷,陈声镇等,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湖南长沙,雍睦堂,,
yunjiapu-30844-陈氏-扶槎陈氏四修族谱-扶槎陈氏四修族谱,三十五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陈声琳等,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湖南湘乡,敦伦堂,,
云家谱中心,
一个您分享家族文化, 寻根问源,认祖归宗的地方。整理 百家姓氏家谱族谱资料!
如果您想分享您的家族故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或者直接对话五更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需要你提供 你家族的祖籍 发源地 或者祖先的名讳 迁徙才好查询 我这里能够查询的就有
东广 顺德卢氏族谱 清光绪年
东广 顺德 卢氏族谱 : 1911年
广东 新会潮连芦鞭卢氏族谱 26卷1947年
广东 新会 范阳卢氏族谱 1928年
广西 藤县 范阳郡卢氏族谱 1996年
海南 文昌 卢氏族谱 :1998年
海南卢氏族谱 34卷 , 1989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160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1卷 188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4卷 1931年
湖南 安化 卢氏五修族谱 17卷 1932年
湖南 醴陵 卢氏支谱 4卷 1940年
湖南 醴陵 卢氏支谱 11卷, 附卷1 1898年
湖南 浏阳 甘塘卢氏族谱 12卷 1908年
湖南 浏阳 卢氏支谱 4卷 1940年
湖南 浏阳 卢氏族谱 18卷 1854年
湖南 宁乡 宁乡卢氏六修族谱 9卷 1924年
湖南 宁乡 宁乡卢氏重修族谱 9卷 1891年
湖南 宁乡 卢氏族谱 8卷 1820年
湖南 汝城 汝城卢氏族谱 4卷1948年
湖南 湘潭 卢氏族谱 18卷 1940年
湖南 湘乡 卢氏族谱 18卷 1854年
湖南 益阳卢氏族谱 14卷1947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1600年
湖北 黄冈 卢氏宗谱 12卷 2001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1卷 1880年
湖北 麻城 卢氏宗谱 14卷 1931年
江蘇 宝应 宝应卢氏家谱 8卷 1915年
江蘇 武进 卢氏宗谱 14卷 1892年
江蘇 镇江 润州开沙卢氏六修宗谱 12卷 1921年
江西 江西卢氏通谱 : 3册, 1932年
江西 南康 塘江卢氏族谱 6卷 1900年
江西 宁都 宁都南云卢氏民籍十修族谱 不分卷 2册, 1995年
江西 万载 墨溪卢氏族谱 : 7册, 1819年
山西 偏关 卢氏家谱 : 1册 1991年
浙江 缙云 白竹卢氏宗谱 上下卷 1999年
浙江 缙云 白陇卢氏族志 : 3册 1999年
浙江 缙云 卢氏家乘 28卷 1940年
浙江 桐乡 青镇卢氏宗谱 9卷 1935年
浙江 鄞县 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 4卷 1903年
浙江 鄞县 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 8卷 1947年
浙江 义乌 雪溪卢氏宗谱 4卷 1894年
浙江 永嘉 溪南卢氏宗谱 8册 1985年
浙江 永康 古山志 : 2册, 1997年
浙江 永康 卢後山卢氏宗谱 卷1 1917年
浙江 馀姚 馀姚梅川卢氏宗谱 2卷 1893年
浙江 诸暨 暨阳梓越岭卢氏宗谱 4卷 1867年
我这里存的就有以上这些 不知道你要查哪一部?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家谱内容
本文2023-11-17 15:47: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