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的殷商大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4收藏

商容的殷商大臣,第1张

这个故事仅见于《韩诗外传》卷二:“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化)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常(尝)冯(凭)于马徒,欲以伐(化)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商先生之谓也。”

大意是说,商容是主管礼乐的大臣,曾经执着跳舞的羽和乐器的籥,跟随着纣王的马夫,想以礼乐教化纣,却失败了。于是离开了殷商,到太行山隐居起来。武王克殷当了天子之后,想封商容为三公。商容推辞说:“我曾经跟随着马夫想教化纣而没能做到,说明我很无能;没有诤谏而归隐山林,说明我很没勇气。无能又无勇,不足以担当三公这个重任。”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君子听说这事后评价说:“商容可算是能自我反省而不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了,这是真正的君子啊!远远地脱离了吃白饭这个错误了!《诗经》里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就是说商先生这样的人啊!” 《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六《兵部七·良将下》引《六韬》曰:“兵入殷郊,见太公,曰:‘是吾新君也。’而商容曰:‘非也。其人虎据而鹰峙,威怒自副,见利欲发,进不顾前。’后见武王,曰:‘是新君也,见敌不怒。’”

《帝王世纪》曰:“商容及殷民观周军之入,见毕公至,殷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视其为人严乎将有急色,故君子临事而惧。’见太公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视其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於进退。’见周公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视其为人忻忻休休,志在除贼,是非天子,则周之相国也,故圣人临众知之。’见武王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然,圣人为海内讨恶,见恶不怒,见善不喜,颜色相副,是以知之。’”

《续博物志》卷十曰:“商容与殷民观周师之入。见毕公,曰:‘吾新主也。’容曰:‘非也。其人将有急色。君子临亊而惧。’见太公,曰:‘吾新君也。’容曰:‘非也。其人虎踞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于进退。’见周公,曰:‘吾新君也。’容曰:‘非也。其为人忻忻行休,志在除贼。是非天子,则周之相国。故圣人临众知之。’见武王,曰:‘吾新君也。’容曰:“然!圣人为海内讨恶,见恶不怒,见善不喜,颜色相副,以是知之。”

这个故事当是出自《六韬》,为《帝王世纪》、《续博物志》所本。大意是说:

周武王战胜了殷纣王,带兵进入殷商的国郊,商容和殷商的百姓一起观看周的军队进入。

看见毕公高走过来,殷民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国君了!”

商容说:“不是他。看他好像着急的样子,这是位面临大事时心怀畏惧的君子罢了。”

看见太公吕望,殷民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国君了!”

商容说:“不是他。这个人蹲在那里象猛虎,站在那里象雄鹰,面对敌人、率领军队,会有加倍的威严。他看见利益就拼命向前,不顾其后。所以他只是个能统领军队、进退果敢的君子罢了。”

看见周公,殷民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国君了!”

商容说:“不是他。看他的为人很乐意作好事,志在于剪除祸害。他不是天子,也是周的相国,他是个一出现大家就能看出来的圣人!”

看见武王,殷民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国君了!”

商容说:“对,是他!圣人为天下讨伐恶人,看见恶不暴怒,看见善不喜悦,面容和表情相符,因此能知道他就是国君。” 未知? 饰 商容(梁丽版《封神榜》)

乔奇 饰 商容(傅艺伟版《封神榜》)

午马 饰 商容(范冰冰版《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张弓 饰 商容 (张馨予版《封神英雄榜》)

商朝丞相商容向纣王进谏,被污反遭祸患,惨死

楚国大夫屈原向楚王进谏勿信秦国,反被罢免

三国时袁绍著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进谏,反遭祸患,入狱

宋朝的岳飞进言收复失地,最后惨死

明朝时著名的海瑞向皇帝进言,入狱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

比干。

姬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一般人们提起他就会联想到纣王剖人心的恶行。不过我倒觉得有些历史真相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的。所以按大多数人认同的历史去记吧。

中国道教国神文化,是“日识月云时”的文化财富。民富国强,民族团结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

“日月丽乎天,百毂草木丽乎土”。国神比干主管万物生长规律的文化图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合一,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国神比干身后有 雯华 ,雯华管赤昙和素雯。“雯”,云文也。又石文似云,亦曰雯华。《集韵·二十文》:“云成章曰雯”;《古三坟·爻卦大象》:“日云赤昙,月云素雯。”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即“雯”,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雯华管寿年神,赤昙管日春神,素雯管月财神。年神、春神、财神称为吉星。国神管彩云,彩云管吉星。可见尊神比干兼于三官并掌管年神、春神、财神、文财神、准财神等,并以金圣孔雀为座骑的财源主神。

天官文财尊神乃殷商末丞相,昏君纣王之皇叔比干公也。比干丞相生於公元前 1029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 1092年冬 10月 26日享年 63岁,比干丞相乃当代大忠臣无辜为妲己所害挖心而死。据说比干丞相升天後玉帝悯其忠心无辜而死,赐封为掌管天下财库之职并享受人间香火,文财尊神为其封号也。有关天官文财尊神之事迹甚多,不胜枚举,兹简录封神榜中之一段作为天官文财神尊神之简介 :殷商六百年间,每朝代都甚为崇拜天神女娲娘娘,纣王即位後亦不例外。女娲娘娘之诞辰为农历三月十五日,有一年女娲娘娘诞辰,忠臣商容建议纣王依例到女娲娘娘宫参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纣王竟为神像姿色著迷,便在墙壁题诗表示爱慕之意,而得罪女娲娘娘,女娲娘娘令千年狐狸精及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变成美女入宫迷惑纣王直到亡国。 姑且不谈。纣王自从看到女娲娘娘神像回京後,日思夜想心情闷闷不乐,朝中两位诡计多端小人费仲与尤浑,居然利用纣王思念美女机会,怂恿纣王下令各方诸侯物色美女进京侍候纣王。

当纣王下此命令时,四方哗然。忠臣商容乃以国家为重劝阻,因此得罪奸臣费仲而被迫辞官退职还乡。

冀州侯苏护闻悉纣王沈迷女色亦进京晋见劝阻,因未送礼给费仲与尤浑,使二位奸臣不满,便向纣王进言推介苏护女儿妲己,谓妲己天姿国色,贤淑聪慧堪为王妃,纣王信言下令苏护送女儿进京服侍。苏护不从因而引起一场干戈,後经西伯侯姬昌劝说苏护始服从将女儿送上京城,妲己知自己要被送到京城心中十分哀伤但亦无力抗拒,只好随父赶路,当晚住宿客栈,半夜妲己便被千年狐狸精附身而以姿色入宫迷惑昏君纣王。从此国内各诸侯,不是被杀便是逃,王后亦因妲己而被挖眼烤手酷刑而死。

太子殷郊、因洪亦被害得无处容身,若非太华山赤精子道长相救传艺,实难逃杀劫。皇叔比干丞相亦因经常为诸侯求情而得罪狐狸精附身之妲己,加上比干丞相令姜子牙打死玉石琵琶精益增狐狸精妲己之仇恨,决心为妹妹报仇非致比干丞相死不可,并计画谋害姜子牙,派其监造鹿仙台及酒池,姜子牙屈指一算知厄运临头即刻写好锦囊放砚台下,然後交代比干丞相大难临头时打开锦囊依示进行,而後逃往西岐城。此时各地诸侯亦纷纷投靠西岐而昏君纣王竟仍然醉生梦死,沈迷酒色之中。经三年馀建好鹿仙台,妲己向纣王谎称,鹿仙台造好後自有仙女下凡跳舞,妲己为使鹿仙台真有仙女下降跳舞,半夜到荒郊寻找众妖精帮助,众妖选择十五夜下降鹿仙台,纣王知後令皇书比干丞相负责陪酒,是夜果然降下一群仙女个个如花似玉在鹿仙台又歌又舞十分美妙。 比干丞相陪酒周旋于众仙女之间,却闻到一股狐骚味及发现部份仙女长出狐狸尾巴,比干丞相发现後不动声色等待众妖离去随後跟踪,见众妖钻进轩辕坟边之洞中才返回。路上遇见黄飞虎将军告知上情,黄飞虎知情後带三百名部下将妖洞四周放置木柴放火烧洞,众妖被火烧死并剥下死狐狸皮缝成一件皮衣,到冬天比干丞相便将此皮衣献给纣王。

纣王龙心大喜,邀比干丞相同桌共饮,妲己亦知此皮衣之来历,伤心之馀便积极计划谋害比干丞相,为众妖姐妹报仇。为找帮手,妲己又来到轩辕坟边洞找雉鸡精,变成一位比妲己更美丽之仙女入宫迷惑纣王。某日妲己正与纣王在仙台散步时,见时机已到,假装心疼并对纣王说医治心疼必需有﹝玲珑心﹞配药才能奏效,而玲珑心在京城朝歌,只有比干丞相有此心,别人则无。纣王听後便下令比干丞相前来挖心,比干丞相为一位忠肝义胆之忠臣,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知大难临头取出姜子牙所留锦囊打开取出灵符焚化成灵水喝进肚里,一切依指示行事。比干丞相抵达鹿仙台後自己动手,破肚挖出一个鲜红呈给纣王为妲己治病,自己用衣袍盖住胸膛上马赶回丞相府。半路遇一位卖空心菜之妇女 (此女子为狐狸精妲己所变 )比干丞相听到叫卖空心菜之声音後十分讶异,问道:菜无心能长,人若无心变成怎样该妇回答:人若无心必死,比干丞相听後唉呀一声从马上摔下而死。一缕忠魂直冲九霄,正逢天庭徵选掌管天下财库之神,玉皇认为比干丞相为国尽忠无辜被害,而心已挖出无法贪心,为最适当之选,乃封其为掌管天下财库之神职,赐旨封为天官文财尊神称号。

傅说是商朝人士,曾当过泥瓦匠,最后当上丞相辅佐武丁成就了一番大业。傅说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军事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个实践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就了一番大业。傅说曾是风靡一时的政治家,其历史也永在人们心中铭记。傅说读音是fù yuè,商朝丞相,是山西平陆人,是商朝武丁的心腹。关于傅说这一人,其最大的关联就是武丁了,从傅说这里也可以看出武王是一代明君。傅说是一名政治家,辅佐武丁从事政事。傅说是一名思想家,武丁在其政治理论下影响颇深,这对商朝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傅说更是一名建筑家,傅说在成为一名宰相之前从事的是建筑行业,是一名水泥工。傅说确实没被武王看错,其治国方略,复兴了商朝,改变了商朝没落形式;傅说在当水泥工之时,其发明的建筑之术给今后的建筑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傅说不仅才能出众,其人格魅力也很大,品德高尚,智慧超群。

傅说辅佐商王的时候,言语精辟深刻,提出的所有想法意见都亲自实践,在此期间,傅说辅佐商王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生活,并全面将国力军队战斗力全面提高,富国强兵。傅说还是个军事家,调兵遣将,组织军队征伐来侵的部落,不断扩宽商朝的疆土,在他的帮助下,商朝达到了最顶峰。傅说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深受人们的喜爱。傅说的故事发生在傅说落魄之时,傅说出身不好,但是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勤奋好学,有自己的主见。傅说当过水泥工,工作期间遇见了武丁,那时候的武丁扮成平民混在工友中。两人就这样相识了,傅说经常讲故事,剖析时事,而且敢于指出不好之处,见解独到,语言犀利却道出真相。武丁对傅说很欣赏,从傅说身上学了很多东西,对武丁的影响也很大,两人成为了朋友。前武王去世,武丁即位,他找到了这位昔日好友傅说,并让其辅佐自己完成复兴大计。傅说同意后为武丁出谋划策,整治朝纲,推行新政,打击贪官污吏,在傅说的努力下国内井然有序。傅说同时还注重外交,与邻国建立友好邦交,对于进犯的国家进行了还击,让商朝变得越来越强大。

另外一种说法是武丁当上君主后,打算对商朝复兴,但是身边没有个能臣。一日做梦梦见了一个圣人,名字中有一个说字。于是武丁并开始寻找傅说,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傅说,那时候的傅说正在服刑,当建筑工人,官差将傅说带到武丁面前。武丁一看就认定是傅说,通过与之交流更加确定其就是自己要的人,于是委以重任,封其为宰相,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关于傅说简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什么意思?傅说担任商朝宰相,是一代圣人,辅佐武丁成就大业。

哥们我回来了,看来还在等我的答案呢,先谢谢了。

1、关于文王被囚禁开始年份,信史没有记载,但是《今本竹书纪年》中记载“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根据我的推断应该是在帝辛八年,文王三十五年。(我原来研究的专题就是先秦年代学)

而文王被囚禁的年数一般没有什么争议,都是七年。《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归国时间在帝辛“二十九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

2、关于商容,信史中只有《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这里没有说明商容的职务,首相一说本是小说家言。

太师名疵、少师名强,这一点可以从《周本纪》查到:“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

箕子:应该是一个贵族但是没有具体职务,据记载箕子是商代箕国的国君,后来周朝建立后,奔赴朝鲜,建立了朝鲜的箕氏王朝。

比干:根据《周本纪》称之为“王子比干”,说明比干的父亲应该是商王,如果那样的话,他有可能是纣王的叔祖(武乙之子)或叔叔(文丁之子)或兄弟(帝乙之子)或儿子,更高的辈分就不大可能了,活不到那个时候。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比干是纣王的叔叔(比如部分林氏后人),但是根据比干的称呼分析,尚未有封号,殷代分封一般为父封子或者兄封弟,作为商王之子,比干不可能经历了两代商王以后仍然没有受封。另外我曾经专门考察过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商朝为少子承统,帝辛既然是少子,那么比干就只能是他的哥哥或者儿子了。

微子:纣王之兄,名启,被封于微(今山东聊城),后来武王伐纣时和弟弟衍背负宗庙牌位归顺周朝,所以被周朝封在宋(今河南商丘),分别被称为微子、微仲。《封神演义》小说里把原来历史上的二人变为了三人:微子、微子启、微子衍,并且把微子称为纣王的叔叔,完全是对历史的一种曲解。

祖伊:商朝贵族,根据我的研究商朝是二元制君主国,按乙丁分为两大血缘派系,隔代相传(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中也有论述)。帝辛是丁系,下一任应该来自于乙系,祖伊很有可能是乙系的代表,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正史只提到祖伊是纣王的大臣,并无其他记载。

首相一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明代,由于实行了内阁,内阁大学士在私下都被大臣们称为宰相,内阁大学士中有一位首席,被称为“首辅”或“首相”。

太师、少师都是主管乐器的官员,先秦时期认为乐官很重要,主要是因为一般祭祀时会用到他们,在商代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国家两大事务之一,所以乐官的地位也就很高了。

3、《左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昭公十二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据此可知纣王此时确实跟东夷打仗了,此前纣曾经杀掉过九侯(即《封神演义》中姜桓楚的原型)九侯是东夷九黎的首领,九侯被杀,纣王接着搜寻其余党,这样自然会引起东夷部落的叛乱,这就是“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之后纣王纠集全国军队对抗东夷,因为东夷部落比较强大,而且还跟商朝同源,所以从前的商王都是笼络,但是纣王这次闹翻了,只能是倾举国之兵。然而在东夷战场胜利的同时,周武王出兵伐纣,由于精兵都在东夷,所以纣王只能把奴隶和犯人拉出来打仗,结果这些人反戈一击,这就是“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也正是因为他的主力军在东夷,所以后来周成王的时候,周公又进行了三年的东征战斗。这在正史里能够找得到。

4、战马出现于战国的说法不正确。首先春秋时期的伯乐是相马专家,可见当时战马已经十分普遍;然后根据《史记》记载秦赵两国的祖先造父为周穆王驾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又把战马历史追溯到了西周中期;《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又把战马的历史提前到了商末周初;甲骨文中出现了记载骑兵作战的事例,说明商代就有了战马。如果根据传说的话:黄帝时代的指南车应该也是马拉的。

总而言之,商代已经有了战马。甚至有了四马共驾:《史记·周本纪》记载:“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这里的有熊九驷的驷,就是四马共驾的意思。

至于你认为的战国时代,不知是不是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

商容的殷商大臣

这个故事仅见于《韩诗外传》卷二:“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化)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