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姓氏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3收藏

散文姓氏由来,第1张

我们为什么姓火?

火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的祖先究竟在哪里?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以至心心系念,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确定感。

小的时候,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火,所以自己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走出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村子。

上大学时,代我写作课的宁夏大学教授张海滨先生,一次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评语:“语言流畅,表达清楚明白,只是下次要注意,课堂上的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尽量不要用笔名。”那篇作文被张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进行了朗读、点评。那篇作文当然很快被人们遗忘了。人们记住的,似乎只是作文后面的那句特别评语:“注意,以后不要用笔名。”

大二时,教我古代文学的是杜桂林教授。杜先生一直在北京某中学教书,调入宁大后,其教学方式仍沿袭着中学时期的习惯,每教完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他总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这往往是我们最不情愿也最忌惮的。他提问时,常常会把眼镜摘下来,挪开一点,然后手指顺着花名册往下滑,滑到谁,就叫谁。他点名的学生往往是名字有些特点的,如“马应驰”“马笑”等。一次他的指头就滑到了我的名字,似乎是停顿了一下。“火会亮,废话。”他这么一嘀咕,我们班里的同学就哄一声笑了。他认为我的名字太直白,不够含蓄。这个笑话被我的大学同学一直“传颂”至今。

慢慢地我感觉到,自己的这个姓氏确实有些特别,但究竟怎样特别、特别在哪儿,自己还是不甚了了。

但自己因此招徕的格外关注却是明显的、确切的。

比如办什么证件,或在外住宿,需要登记姓名,我说我叫某某某,登记的人便抬起头,问:“是哪个huo?贺龙的贺,还是霍元甲的霍?”我说:“火柴的火,火光冲天的火。”登记的人便停住手,目光有些异样地看我一看,同时指头在空中划上几划:“是这个火吗?”我点点头。登记的人便笑了,边笑边写我的名字:“真是怪,世上还有姓这个的。”同时也不忘追问一句:“什么民族?是回族吗?”我说是汉族。登记的人将信将疑,边看我的身份证边自言自语:“还真是汉族。”似乎我的姓名存在着某种疑点似的。

大学毕业后,我先在一所乡下中学教书,后调入报社当编辑。因为名字常常被挂在报纸的一角,注意的人便渐渐多起来。

后来一位本地学者告诉我说,据他考证,姓我们这个姓的,祖上应该是蒙古人。

“你们的祖上应该是一位将军,他随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一路南下,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功成名就,回到内蒙古草原,得到一块封地。封地叫火,你们的姓氏自然也就是火了。”

这位将军的名字叫火力虎达。

那么我们为什么流落到了现在的宁夏西吉县呢?

他讲起了我们那个村子的来历――

他说,很早以前,我们的村子并没有人住,是一片放马的草场,到了宋代,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袭扰,朝廷下令在这里运土筑寨,以作兵营。城筑好后,最早的名字叫羊牧隆,后来改叫隆德寨,都是希望这里发达昌盛的意思。后来这里真就打了一仗,是西夏人和宋朝人打的,那场战事史书有载,叫好水川之战。这场战争非常惨烈,西夏人赢了,宋朝人连兵带将死了一万余人,尸横遍野,哭声震天。李元昊占了土城后,曾和他的丞相张元到城中巡游,路过土城脚下的土地庙时,诗兴大发,为贺大捷,曾于庙前照壁题反讽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夏竦和韩琦是当时驻防固原的两员大将,与他们共事的正是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宿范仲淹。到了南宋,金人又攻占了寨子,并以此为据点,与宋兵对峙。据传,《岳飞传》中“牧羊城盗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率军攻伐西夏,在占领了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后,不久就攻克了当时金人把守的隆德寨,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南进攻平凉。蒙古人掌权后,隆德寨周边已住满了人,当时北方业已统一,忽必烈认为,“隆德”已无险可守,无敌可防,而六盘山附近正当其紧,遂颁诏迁城――这就是现在隆德县城的前身。

“我想,你们的先人原来就是在古城当兵吃粮的,时间一长,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迁城以后,大约他们也不愿再四处奔波,于是就定居在这里,成了第二故乡。老城虽迁,但边贸集市犹在,久而久之,这里就改叫火家集了。”

“这就是你们先人的来历。”

听学者说完,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古城中那些至今犹用的名字:大衙门、二衙门、大教场、小教场、杀人圈、马圈、马豁口……这些名字狼烟滚滚,杀气腾腾,似乎在无声地描摹着我家先人早年间的生活图景。

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生活在大草原上?

我们当真就是蒙古人的后裔吗?

我想起了我们村子里一些人的独特相貌:细眼、高颧骨、锣槌鼻子、骨架粗大的身材……尽管彼此融合了许多代,但细究起来,蒙古人的影子还在他们身上依稀可辨。

没有家谱,没有史志,也没有祖上流传下来的金辔银蹬。

我曾经问过村子里最年老的老人。

老人充满迷茫地说:“咱们的先人嘛,听说都是从大槐树那边过来的。”

和张王李赵家的说法几近相同。

我的叔父也一直在做着这样的考证。他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风雨隆德寨》,写的是他对古城历史的梳理与追溯。后来还写过一篇文章,叫《阿拉善联宗》,写他与内蒙古左旗一家火姓人家的奇特交谊,只可惜那家人的祖上不是内蒙古,而是山东。那家人照样对他们的来历充满迷惑。他们几乎逢“火”必问。他们不但通过某报社联系到了我叔父,还用通信的方式联系到了好几个“火”姓名人。如他们曾去信问过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的火华,此人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词作家、书法家,河北大学毕业,祖籍北京怀柔,后来回信道:“我不姓火,本名郑桂富,火华只是我的笔名。”还问过当红歌星火风,知情的人告诉他,那也是个艺名,人家姓霍,名叫霍风。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姓火的与另一个姓火的相认,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碰到在固原**院工作的火耀学兄,他说,他家在彭阳新集大火,住在他们那个村子的人,十有八九都姓火,而且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村里人的名字,几乎出奇地一样。

这大约就是我至今知道的火姓人家最多的另一个地方了。

查互联网“百度”,在“火姓”辞条下有这样的解释:

火姓之说有七种起源,第一说源于燧人氏,出自远古时期发明火的三皇之首燧人氏,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第二说源于口传历史,出自远古时期人类朴素自然的辩证思维,属于以五行中的火字为氏;第三说源于苗族,出自东汉末期罗匐(即南蛮)人的首领火济,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四说源于姬姓;第五说源于回族;第六说源于蒙古族;第七说源于锡伯族。

这七种说法每条下面都有详尽的解释。

我又查找到第六说中的“源于蒙古族”。这种说法称火姓出自蒙古族郭尔罗斯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这种说法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原为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族中人多为执法官或执政官,世居察哈尔及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世居沾河。后改汉字单姓为火氏、郭氏。

第二种,在今上海市浦东闵行区、南汇区,有火氏一族的聚居村。据火氏后人称,他们原不属汉族,属蒙古族,姓也不是火,是蒙古氏,他们的祖上即为开国元勋蒙古直脱儿。蒙古直脱儿因其父蒙古阿察儿征战有功,被封为博尔赤(掌管御膳的官),故以赤为姓氏。赤脱儿在元曾历四朝,立有大功,后被封为昭毅大将军、镇国上将军淮东宣慰使,后又在南方任过嘉议大夫行御史台中丞、资善大夫福建行省左丞、江淮行省左丞等职,最后卒于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任上。由于其后来在江浙行省做官,因而其后裔中不少人定居江南。元朝末年,义军纷起,蒙古后裔受到较大冲击,赤氏一族因此被逼上流亡之路,其中一个支系流亡到了现在的上海南汇。据称,当时他们一路隐姓埋名,朝行暮宿,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盘诘。一天,义军又来查问,不过他们这次不问大人,而问少不更事的小孩。他们问一个正帮母亲在灶下烧火的小孩:“你姓啥?”孩子当时有些发懵,不知如何回答,此时突然灶中火起,小孩便边添柴边大声地说:“火、火、火”。因此顺利躲过盘查。后来他们便改蒙古赤氏为火姓,定居于百曲村,即今上海南汇区金汇镇百曲港一带。火氏定居后,渐渐融合于汉族,至清乾嘉年间已成为该地区重要姓氏之一。该支火氏中最早成名的是火观若和火始然父子,他们同为上海南汇区秀才,学识渊博,且善诗赋,对冯金伯辑成《海曲诗抄》颇多贡献。自火始然后,其弟火锦纹、火金涛、火光大,及火光大之子火文焕等亦为南汇知名人士,喜作文,好诗赋,其中火文焕在清咸丰年间曾继冯金伯之后编《海曲诗抄续集》,名气颇大。

那么,我们流落到宁夏的这一支火姓,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关于家族

听老一辈人说,我们这个家族曾经有过一个家谱,但不是书,不是写在纸上,而是用毛笔在一面绸缎上写了,像锦旗一样高高地挂在某一家的神案上,供后人祭奠、瞻仰。家谱就等于我们这个家族的神牌。过年过节,或是谁家有红白喜事,便要将这面锦旗请到家里,供全村子的人去烧香,去祭奠。家谱虽然简单,但也一目了然,谁谁家是哪一支、哪一派,锦缎上标注得一清二楚。当然,一旦名字出现在这面旗上,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故去,已不在人世了。一般来说,往这一面锦旗上写字的,肯定是家族里最有文化也最具威望的老者了。比如谁谁家的人故去,首先要报告给这一位老者,得到大家的肯定与确认,再由老者将名字书写于后,这位故去的人才算真正登堂入室,成为这个大家族中的正式一员。

老一辈人说,这个家谱存在了数百年之久,上面的名字写得密密麻麻。后来“破四旧”,家谱被当作“封建迷信”一把火烧掉,于是我们这个家族从此犹如断线的风筝,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根了。

但我们村里的人却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划分族系的方法,就是用居住位置来代替族系分支,如住在庙台子下面的,就叫“庙底下”;住在古城原先饭馆一带的,就叫“馆子呢(里)”;住在城墙下面高台上的,就叫“台台子上”;依次还有“火家堡子”“湾儿呢(里)”……等等。我家先人原先可能在村子的北边住着,所以他们便称我们这一门人为“北头子”。

北头子老大――这是村里人对我爷爷生前的称谓。

我太爷是一位老实本份的农民,勤俭持家,平顺度日,他一生最为人称道的豪举就是一连生了四个虎头虎脑的儿子。我爷爷是老大,其次还有二爷爷、三爷爷、四爷爷。四个爷爷长大成人后,赤条条四条汉子,村里谁家也得高看一眼,于是我太爷便成为村里少有的受人尊抬的人。他老人家治家大约也是有一些办法的,因为在他不幸谢世后,他的四个儿子并没有因此打得头破血流,而是仍奉先祖遗训,率领着各自的谱系分支,在一个香案上焚香升表,祭奠先人,至今也没有分开。如此算来,我们这个家族的人,从我太爷开始,到我爷爷这一辈、父亲这一辈、我们这一辈、我们的下一辈、我们的下下一辈,总数已超过了一百余口。

我小的时候,我的四个爷爷都还健在,他们一律戴瓜皮小帽,留修剪得很讲究的三绺长须,对门襟褂子,大裆裤。

我爷爷生于清朝末年,他的脑后至死都留着向后梳的剪发,这大约是某个民间帮派的某种特殊标记吧。

记得最热闹的时候是大年初一,我的四个爷爷都在各自的家里坐了,然后由我的伯父叔父们带领着,一家挨一家地去拜年。一大股子人忽隆隆走在路上,地上的雪也被踩踏得扬起了粉尘。我的四个爷爷坐在自家的炕上,看着一大群儿孙忽啦啦趴倒在地,整齐划一地磕头、作揖,脸上不禁微微笑了。之后便从炕橱里取出香烟、核桃、枣儿,边给大家散边说:“上炕上炕,先暖和暖和嘛。”

但谁也不会真去上炕。

得了核桃枣儿,大家又袖着手,急急忙忙赶往下一家。

我的爷爷们去世后,我的伯父们看上去明显地老了。

我父亲弟兄、家门兄弟共十一人,他们按照年龄的大小都进行了长幼排序,我父亲排行老五。叔父火仲舫排行老八,他是我二爷爷的次子。不管是伯父还是叔父,我们一律称大大,再在前面冠以他们各自的排位序号。如大伯父,我们叫他爹爹,二伯父叫二大大,三伯父叫三大大,四伯父叫四大大……依此类推。

我的最小的十一大大只比我大一岁。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这个家族真正过得有些样子的时候,还是在包产到户之后。那时家家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红火起来。不知怎么的,家族里就兴起了吃年饭。吃年饭是轮着来的,一年一次,一次一家。吃年饭的这一天,往往就是杀年猪的时候或大年初一。这一天,准备年饭的人家是最忙碌的,他们往往会在几天前就做一些准备工作,如买烟、买酒、买配菜用的粉条和大料,猪杀倒以后,大人们在门前拔毛洗下水,孩子们则已经开始奉命去各家各户请叔叔伯伯。人到齐后,年饭很快就端上来了,是猪肉片子炒粉条。肉片子足有一■厚,白花花地苫在粉条上,看一眼都让人馋涎欲滴。吃完肉,自然要喝酒,这时候主人便要像吃席那样一盅一盅给大家倒。酒是很便宜的本地烧酒,酒盅只有拇指盖大小,倒过两三轮,已经有人捂着酒盅嚷叫“醉了醉了”,便不再喝。那时候,一瓶酒就可以把一炕人喝得很高兴,下了炕个个脸红脖子粗。

年饭吃了十年左右,后来不知怎么又不吃了。

1985年,我们家族在村里出了一次大名。那一年,包括我在内,我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堂兄,我们四人一起上了大学。虽不是什么名牌,但由于是同一年的同一时间入学,于是在村里很是掀起了一些波澜,被人们戏称为“一门四进士”。

由于这种好风气的带动,后来上大学的人就更多了,到我这一辈,和我们的下一辈,读大学的人少说也有十多个。

我这一辈亲堂弟兄共二十一人。由于年龄的差别和人数过多,其亲密程度已大不如前,说到下一辈,有些甚至连名字也叫不出来。只是在谁家有了丧事出门牌告示(即讣告,是阴阳写在一张大纸上以晓喻亲朋好友的,它往往张贴在一块卸了的门板上,内容为亡人的生平及子嗣情况)时,大家才一一对号,这时大家不免有些伤感,边对号边自言自语:“噢,这是谁谁家的老二么,这娃都长了这么大了么……”

之后长长叹息一声。

驾车路线:全程约1005公里

起点:曲村

1孟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

2) 行驶320米,过谷旦桥,左后方转弯进入X044

3) 沿X044行驶55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常付路

2沿常付路行驶12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谷黄线

3沿谷黄线行驶259公里,右转进入S237

4沿S237行驶101公里,朝连霍高速/郑州方向,左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6沿连霍高速行驶580公里,在花园路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花园路立交桥

7郑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花园路立交桥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花园北路

2) 沿花园北路行驶450米,调头进入花园北路

3) 沿花园北路行驶110米,到达终点

终点:郑州客运北站

454750 城内所有街道及单位 化工镇西孟港村 河雍街三道沟村 河雍街斗鸡台村 河雍街小坡掌村 河雍街堤北头村 城关镇马桥村 城关镇赵唐村 城关镇廉桥村 河雍街南贺庄 城关镇钱唐村 城关镇梧桐村 河雍街韩西村 化工镇东孟港 城关镇北何庄 河雍街南关村 河雍街竹园村 河雍街冯园村 河雍街中曹村 河雍街柳湾村 城关镇北韩庄 城关镇西何庄 化工镇南开仪 河雍街韩东村 城关镇将台村 城关镇关唐村 赵和镇兰爻村 化工镇谢庄村 河雍街陈湾村 河雍街东曹村 化工镇北开仪 化工镇杜庄� 谷旦镇后录 河雍街富村 河雍街钱庄 河雍街寺村 城关镇许村 谷旦镇前录 河雍街宋村 谷旦镇王庙 河雍街侯庄 谷旦镇太子 化工镇海头 化工镇后街 化工镇东光 谷旦镇中录 城关镇贺庄 城关镇

454761 谷旦镇西大义村 谷旦镇王大义村 谷旦镇康大义村 谷旦镇中录村 谷旦镇北那村 谷旦镇新屯村 谷旦镇王庙村 谷旦镇堰底村 谷旦镇后录村 谷旦镇禹寺村 谷旦镇前进村 谷旦镇南那村 谷旦镇长店村 谷旦镇张连村 谷旦镇后进村 谷旦镇张营村 谷旦镇古城村 谷旦镇洪道村 谷旦镇柿园村 谷旦镇太子村 谷旦镇卢村 谷旦镇吴村 谷旦镇李村 谷旦镇呈庄 谷旦镇薛村 谷旦镇曲村 谷旦镇赵村 谷旦镇马庄 谷旦镇米庄 谷旦镇张村 谷旦镇董村 谷旦镇 谷旦村

454762 缑村镇河阳酒精厂 河阳街东水运村 河阳街大和村 河阳街上段村 河阳街新城村 河阳街段东村 河阳街东葛村 河阳街东韩村 河阳街西葛村 河阳街中龙村 河阳街前龙村 河阳街庙底村 河阳街四联村 河阳街后龙村 河阳街函丈村 河阳街上作村 河阳街段西村 河阳街刘庄 河阳街胡庄 河阳街缑村 河阳街梁村 河阳街

454763 城伯镇西武章村 城伯镇西后津村 城伯镇东武章村 城伯镇东后津村 城伯镇子昌村 城伯镇罗状村 城伯镇吴寨村 城伯镇武桥村 城伯镇岳师村 城伯镇相逢村 城伯镇南董村 城伯镇后姚村 城伯镇前姚村 城伯镇西姚村 城伯镇北董村 城伯镇立义村 城伯镇罗状堡 城伯镇赵庄 城伯镇宋庄 城伯镇张庄 城伯镇中村 城伯镇岑村 城伯村 城伯镇

454771 南庄镇南庄三村 南庄镇殷家洼村 南庄镇下口二村 南庄镇南庄二村 南庄镇下口一村 南庄镇蒿子沟村 南庄镇王家沟村 南庄镇南庄一村 南庄镇上口村 南庄镇下官村 南庄镇南社村 南庄镇田寺村 南庄镇上官村 南庄镇盐西村 南庄镇沿河村 南庄镇桑坡村 南庄镇附马庄 南庄镇南扣村 南庄镇塔地村 南庄镇小村 南庄镇张庄 南庄镇里村 南庄镇北庄 南庄镇司庄 南庄镇杜村 南庄镇谢庄 南庄镇黄庄 南庄镇

454781 化工镇东孟港村 化工镇南开仪村 化工镇北开仪村 化工镇云水村 化工镇后街村 化工镇高桥村 化工镇中化村 化工镇横山村 化工镇石井村 化工镇南刘庄 化工镇海头村 化工镇新北村 化工镇东光村 化工镇段庄 化工镇贺庄 化工镇杜庄 化工镇高庄 化工镇谢庄 化工镇晁庄

454791 西虢镇落驾头村 西虢镇干沟桥村 西虢镇西窑村 西虢镇西沃村 西虢镇戍楼村 西虢镇顺涧村 西虢镇高崖村 西虢镇店上村 西虢镇西逯村 西虢镇张厚村 西虢镇全义村 西虢镇赵坡村 西虢镇义井村 西虢镇莫沟村 西虢镇路家庄 西虢镇东窑村 西虢镇寺上村 西虢镇梁庄 西虢镇姚庄 西虢镇韩庄 西虢镇湾村 西虢村 西虢镇

454792 槐树乡袁圪套村 槐树乡下汤沟村 槐树乡马吉岭村 槐树乡沟北头村 槐树乡油坊头村 槐树乡芹菜沟村 槐树乡王庄村 槐树乡石庄村 槐树乡上河村 槐树乡耿沟村 槐树乡卫山村 槐树乡后尖庄 槐树乡小石庄 槐树乡雷山村 槐树乡北杨村 槐树乡钱沟村 槐树乡元沟村 槐树乡寨上庄 槐树乡前尖庄 槐树乡西坡村 槐树乡岩山村 槐树乡关沟村 槐树乡焦庄 槐树乡刘庄 槐树乡贾庄 槐树乡祝庄

454793 赵和镇雷圪塔村 赵和镇东小仇村 赵和镇东田丈村 赵和镇司家沟村 赵和镇西田丈村 赵和镇西小仇村 赵和镇大仇村 赵和镇小宋庄 赵和镇上寨村 赵和镇马窑村 赵和镇兰窑村 赵和镇水运村 赵和镇大宋庄 赵和镇陈庄 赵和镇廉庄 赵和镇王庄 赵和镇胡庄 赵和镇车村 赵和镇仇庄 赵和镇孙村

454794 槐树乡上汤沟村 槐树乡大张嘴村 槐树乡史家沟村 槐树乡张洼村 槐树乡汤庙村 槐树乡龙台村 槐树乡涧东村 槐树乡涧西村 槐树乡燕沟村 槐树乡西孟庄 槐树乡崔沟村 槐树乡东孟庄 槐树乡南嘴村 槐树乡杨洼村 槐树乡刘庄村 槐树乡桑洼村 槐树乡杨庄 槐树乡毛庄

454795 赵和镇东赵和村 赵和镇小马沟村 赵和镇大马沟村 赵和镇柴河村 赵和镇秦沟村 赵和镇行庄村 赵和镇上坡村 赵和镇下坡村 赵和镇璩沟村 赵和镇西庄村 赵和镇石沟村 赵和镇范庄 赵和镇苏庄 赵和镇冯庄 西赵和村

454796 赵和镇新白墙村 赵和镇青龙沟村 赵和镇南临泉村 赵和镇北临泉村 赵和镇中临泉村 赵和镇北冶墙村 赵和镇冶墙村 赵和镇还封村 赵和镇西冶村 赵和镇坡掌村 赵和镇赵顺庄 赵和镇田旺村 赵和镇白墙村

人口:约37万人

人口密度:684人/km2

拼音:Mengzhou Shi

邮编:454750

代码:410883

区号:0391

车牌号:豫H

地理位置: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总面积:541平方千米。

总人口:37万人(2006年)。

基本概况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北和沁阳市、济源市毗邻而遥望太行山,东以猪龙河为基本分界与温县隔河相望,西跟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并靠接壤,南以黄河为界,同孟津县、偃师市、巩义市隔河凝眸眺望。地理坐标东经112°33’— 112°55’,北纬34°50’— 35°02’,东西最长处33公里,南北最宽处2575公里,全市总面积54161平方公里。2000年底,市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辖6镇1乡4个办事处,273个行政村,人口37万。古称孟涂国,秦置河雍县,汉称河阳县,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河阳为孟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孟县,1996年撤县设市,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

2006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站在新起点、描绘新蓝图、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和谐安市、环境立市”六大战略,以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工作重点,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工作创新,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孟州。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8亿元,出口创汇完成14亿美元,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居第14位,先后荣获了“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文化先进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河南省园林城市”、“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60多项。

风土人情

孟州市系太行山前丘陵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区,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由3059米降到1085米,境内由西向东有明显的低山—丘陵—平原的过渡特征,是华北平原的西部边陲。

全市土壤由褐土、潮土两大部分组成,褐土下分立黄土、垆土、红土等8个土种,分布在西部丘岭地区;潮土下分两合土、砂土等6个土种,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黄河滩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频,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矿藏资源缺乏,仅有上水石、石灰石、青石、油页石、河砂、粘土和少量烟煤,而河砂、粘土尤其品质纯净,是周围县市范围内建筑用材最好的资源。

市境内地表水有黄河、蟒河、改道蟒河、猪龙河4条河流和引沁济蟒渠,多年来地面径流量平均071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75%。其中黄河从市境南流过,长26公里,这里是中下游的结合处,黄河水面放宽,大量泥沙觉积,开始成为“悬河”,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左岸)就从孟境东曹大王庙筑起,自古就有“千里黄河大堤始于孟县”之说。90年代由于小浪底水库建设,黄河水势得到有效控制,“害河”已经变成“利河”。1995年后从新安到迁来的移民全部安置于黄河滩区,生活稳定。

市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刺猬、狐狸、黄鼠狼、松鼠等,野生植物有野生地、地骨皮、大蓟、节节草、米蒿、马齿菜、艾蒿、牵牛花、狗尾草、狗牙根、蒲公英、猪毛菜、柴胡、酸枣等160多种。

旅游资源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总面积541平方公里,辖6镇1乡4个办事处,273个行政村,37万人,毗邻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洛常路、新孟路、207国道穿境而过,洛阳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分布东西两侧,与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相连。

孟州历史悠久,秦为河雍,汉置河阳,唐为孟州,明称孟县,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孟州市。境内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还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故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都曾到此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党和国家***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乔石、吴阶平、孙孚凌、李铁映等先后视察和拜竭韩愈陵园,江泽民主席亲自为韩愈陵园题写了园名。

支柱产业

孟州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手工业,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原始积累和九十年代的规模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尤其是机械加工业、皮毛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和电力化工业四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大幅提高,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对该市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该市四大支柱产业共有企业239家,2005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增加值30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11%,其中:机械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98%;粮食加工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14%;皮毛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312%;电力化工业完成增加值3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88 %;这些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可带动众多关联产业的蓬勃兴起,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

花生加工业:该市现有花生加工户100余家,其中:以化工镇海头村,东西孟港村,西虢镇为主年生产花生米将近7万余吨。2006年以来各个加工户通过中国花生商务网信息手段查看花生价格行情通过花生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亿人民币,花生米远销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广东,山东,东北,广西以及山西运城最大的存宝花生米公司。目前该市已经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生加工基地和集散地以及国际关注的价格行情中心。

机械加工业:该市现有机械加工企业42家,以中原内配公司为龙头,包括嘉陵嘉鹏摩托、活塞公司、起重控制电器厂等19家限额以上企业和23家限额以下企业。2006年实现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389%,完成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354%。从业人员达7099人,具备年产1500万只气缸套、20万辆嘉陵嘉鹏摩托、15000台采暖炉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有内燃机配件、三轮摩托、制动器、防爆开关、阀门、皮毛机械、暖通设备、钢球、铸件等。其中中原内配公司的主导产品“河阳牌”气缸套产销量连续18年蝉联中国市场产销量第一,连续10年蝉联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河阳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电力化工业:该市现有电力化工企业27家,以金山公司为龙头,包括电力股份公司、电力公司等7家限额以上企业和20家限额以下企业。从业人员达3489人。主要产品有纯碱、氯化铵、三聚氰氨、电石等,2006年完成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产值1645亿元,同比增长224%。

粮食加工业:该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91家,以金玉米公司、河阳酒精公司为龙头,包括华兴公司、粮食局面粉厂等26家限额以上企业和65家限额以下企业。从业人员达10931人,具有年产5万吨植物油、20万吨食用酒精、8万吨精制麦芽糊精、9万吨优质面粉、10万吨饲料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酒精、麦芽糊精、麦精粉、淀粉、高麦芽糖浆、异麦芽低聚糖、精饲料、非油炸营养方便面、面粉等,其中酒精、麦芽糊精等主要产品的销售区域遍布全国各地。按照设计生产能力,全市年可加工转化玉米100万吨,加工小麦25万吨。2006年,完成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291%。

皮毛加工业:该市现有皮毛加工企业79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30家,从业人员达23522人。2006年,实现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533%,完成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533%。具有年加工皮毛2000万张的能力,皮毛加工以生产羊剪绒系列产品为主,生产出口的高档汽车坐垫、沙发坐垫、床毯、拖鞋、服装、毛革两用皮手套、刷子等30多种裘皮系列产品畅销亚欧等国。目前,该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以及世界关注的销售中心。

行政区划

孟州市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大定街道、会昌街道、河阳街道、河雍街道、化工镇、南庄镇、城伯镇、谷旦镇、西虢镇、赵和镇、槐树乡。市人民政府驻大定南路280号。

大定街道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万余人代码:410883001

地处孟州市区。2006年,辖4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花封居委会、迎秀居委会、鼓楼居委会、平山园居委会、北街村、南街村、东关村、东街村、马桥村、柳湾村、韩东村、韩西村、宋村、陈湾村、北开仪村、段西村、段东村、上作村、东韩村、庙底村、新城村、胡庄村、水运村。

会昌街道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59862人邮编:代码:410883002

2006年,辖8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梅花园居委会、双桥居委会、商贸城居委会、明珠居委会、龙湾居委会、坛西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处坛东居委会、廉桥村、西街村、红星村、许村、北韩庄村、西何庄村、将台街村、小坡掌村、堤北头村、斗鸡台村、南贺庄村、冯园村、三道沟村、中曹村、东曹村、侯庄村、南关村、竹园村、寺村、大宋庄村、张厚村。办事处驻会昌路中段路西。

因唐会昌三年升河阳县为孟州,而取名“会昌”。办事处成立于1998年4月,位于孟州城区西部,东与大定办事处接壤,西至小铁路与东小仇镇相联,北与谷旦镇相联,南与城关镇毗邻。总面积115平方千米。农业人口10140人,市民21335人。辖北韩庄、西街、红星、廉桥、将台、西何、许村、关唐、钱唐、赵唐10个行政村和明珠、华鑫、祥和苑等8个居委会。2005年行政区域发生变化。

河雍街道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16623人代码:410883003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华鑫居委会、关耿村、赵唐村、钱唐村、富村、钱庄村、东田丈村、西田丈村、陈庄村、马窑村、兰窑村、小宋庄村、王庄村、王庙村、太子村。办事处驻韩愈大街中段。

成立于2005年11月23日。辖关耿唐村、钱唐村、赵唐村、太子村、王庙村、东田丈村、西田丈村、陈庄村、马窑村、小宋庄村、兰窑村、东王庄村、富村、钱庄、华鑫居委会、育新居委会,共1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河阳街道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27317人邮编:454762代码:410883004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怡园居委会、缑村、函丈村、前龙村、中龙村、后龙村、梁村、上段村、东各村、西各村、刘庄村、四联村、大和村、北何村、梧桐村、中录村、后录村、长店村。

附:原城关镇位于孟州市效区,南濒黄河,北与会昌、大定两办事处为邻,西同西虢镇接壤,东与化工、缑村镇相连。金、元为孟州治所,明初因之,洪武十年(1377)改县,清属还初里,中华民国时置第一区,区公所驻县城,1947年7月解放后,为第一区,区人民政府驻县城,1954年建城关乡,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乡,1990年改城关镇。总面积45平方千米,总户数6622户,25076人。辖柳湾、韩东、韩西、宋村、南关、三道沟、东曹、中曹、侯庄、冯园、南贺庄、斗鸡台、堤北头、小坡掌、富村、钱庄、陈湾、竹园、寺村19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

附:原缑村镇位于孟州东北部,南与化工镇为邻,北同城伯镇接壤,东与南庄镇相接,西和大定办事处、谷旦镇毗邻。清分属太平立义里,中华民国分属一、二区;1947年7月解放后仍之;1950年2月19日属六区;区人民政府驻缑村;1958年建人民公社,驻缑村;1983年底社改乡;驻缑村;1991年8月3日乡改镇,驻缑村。总面积207平方千米,3万余人。辖缑村、四联、函丈、大伙、前龙、中龙、后龙、上段、段东、段西、上作、东韩、新城、庙底、胡庄、水运、梁村、西葛、东葛、北刘庄等20个行政村,182个村民小组。

2005年,撤销城关镇、缑村镇,成立河雍街道办事处、河阳街道办事处。

化工镇面积:4825平方千米人口:37077人邮编:454781代码:410883100

位于市区东南8千米处,南濒黄河,西邻城关,东北与南庄、缑村二镇接壤。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刘庄村、中化村、高庄村、谢庄村、杜庄村、后街村、高桥村、贺庄村、段庄村、东光村、海头村、东孟港村、西孟港村、南开仪村、新北村、晁庄村、横山村、云水村、石井村、许庄村。镇政府驻刘庄村。

据传,宋时有一对青年夫妇居于此,夫背弓打猎不务正业后听妻劝,挂弓种田;日后子孙繁衍,形成村庄,取名挂弓;年深日久,感到挂弓无用,取而烧之,故改化弓;后因“弓”、“工”同音,书作“化工”;1919年,行政区划时,把化工诸村分为东、中、西化工。清属立义、立仁里;中华民国分属一、二区;1947年7月解放后,为二、六区;1958年建立化工人民公社,驻西化工;1981年改为化工公社管委会,1983年12月改为化工乡,1996年10月乡改镇。原辖高庄、段庄、南刘庄、中化工、贺庄、杜庄、后街、谢庄、高桥、东光、海头、东孟港、西孟港、南开仪、北开仪、横山、云水、庄、石井等19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

南庄镇面积:4475平方千米人口:38934人邮编:454771代码:410883101

位于城东10千米处,东与温县招贤乡相连,西和西南与缑村镇、化工镇连接,南濒黄河,北与城伯镇接壤。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南庄一村、南庄二村、南庄三村、谢庄村、桑坡村、南社村、南扣村、司庄村、北庄村、殷家洼村、驸马庄村、杜村、里村、田寺村、上官村、下官村、上口村、下口一村、下口二村、_河村、黄庄村、张庄村、盐西村、塔地村、王家沟村、蒿子沟村、小村,(18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南庄村。

据传:宋初陈桥兵变,柴王大败,两员大将护卫小王逃此一带,一将居南,一将居北,日久成庄,故名南将庄,省称南庄。清朝时期分属立礼里、立义里、立信里、太平里。民国时置第二区,区公所设南庄;1947年至1949年仍为第二区。1951年孟县由5个区变为6个区时,将本区的水运,海头等8个自然村划归第六区。1954年成立乡,分化出蟒河南的东化乡、西化乡。1956年并乡时成立南庄中心乡,辖4个高级社。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建立南庄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南庄乡,1992年9月撤乡建立南庄镇。

城伯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2315人邮编:454763代码:410883102

位于市区东北8千米处,东濒猪龙河与温县交界,西与谷旦镇相接,南与南庄、缑村二镇接壤,北与沁阳市崇义镇毗邻。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城伯村、张庄村、宋庄村、西武村、东武村、相逢村、西后津村、东后津村、中村、武桥村、子昌村、岳师村、岑村、赵庄村、南董村、北董村、罗状村、罗状堡村、吴寨村、前姚村、后姚村、西姚村、立义村,(31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城伯村。

古名“成白村”,有住民苏宋王三姓人,商议认为有成无土不为城,有城无人是空城,非吉象,将“成”、“白”二字分别加上“土”、“人”旁,即今名。1954年本地区分别没乡,1955年冬成立集体农庄,1956年春又变为高级社,1957年高级社下放,每个村为一个分社,1958年初成立,城伯乡,1996年改为城伯镇。

谷旦镇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8000人邮编:代码:410883103

位于城北75千米处,东与城伯镇为邻,南与会昌办事处接壤,西与赵和乡毗邻,北与沁阳市崇义镇相接。2006年,辖29个村委会:谷旦村、曲村、洪道村、赵改村、前进村、后进村、米庄村、马庄村、董村、李村、杨村、古城村、赵村、薛村、吴村、堰底村、卢村、张村、南那村、北那村、呈庄村、柿园村、新屯村、王大义村、禹寺村、康大义村、西大义村、张营村、张连村。镇政府驻谷旦村。

据传,唐武德三年,武帝官级为谷,在此建城,今有遗址,后称谷旦县,谷旦延名至今。清分属太顺里、太宁里、永康里。民国时期属第三区。解放后,仍属第三区,后并入第一区的太子、王庙、前逯村、中逯村、后逯5个村。1954年置谷旦乡、逯太乡、曲洪乡、禹寺乡等,1956年并为禹寺和谷旦中心乡,1983年12月改为谷旦乡,1992年撤乡建镇。原辖谷旦、曲村、洪道、赵改、米庄、长店、后逯、中逯、太子、王庙、堰底、吴村、卢村、马庄、李村、董村、前进、后进、张村、杨村、赵村、薛村、西大义、王大义、康大义、古城、柿园、程庄、南那、北那、禹寺、张营、张连、新屯等34个行政村,221个村民小组。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将太子、王庙、中逯村、后逯村、长店5个村划出。

赵和镇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36039人邮编:454795代码:410883104

2005年11月24日,撤销赵和乡、东小仇镇,新设置赵和镇,辖原赵和乡、东小仇镇的行政区域,赵和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西赵和村。2006年,辖38个村委会:西赵和村、东赵和村、行庄村、冯庄村、范庄村、苏庄村、冶墙村、还封村、白墙村、田旺村、西冶村、坡掌村、北冶墙村、青龙沟村、南临泉村、中临泉村、北临泉村、西庄村、璩沟村、大马沟村、小马沟村、秦沟村、柴河村、石沟村、上坡村、下坡村、东小仇村、胡庄村、水运村、孙村、司家沟村、西小仇村、大仇村、上寨村、雷疙瘩村、廉庄村、车村、仇庄村。

附:原东小仇镇位于城西北部的半岭区。东邻会昌办事处和谷旦镇,西接槐树乡,南与西虢镇为邻,北与赵和乡接壤,面积323平方千米,4765户,17650人。辖东小仇、东田丈、西田丈、陈庄、胡村、东王庄、兰窑、西水运、孙村、司家沟、仇庄、西小仇、大仇、上寨、雷圪塔、廉庄、车村、小宋庄、大宋庄、马窑等20个行政村。

附:原赵和乡位于孟州市西北部,东与谷旦镇相连,南与东小分镇、槐树乡毗邻,西和济源轵城、梨林镇接壤,北隔蟒河与沁阳柏香镇相望。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为河南府河阳太平乡。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为怀孟路孟州河阳县第六部。清乾隆元年(1736年)为孟县西北路。清未民国初属永安里;民国16年(1927年)属第四区,区公所驻清凉寺;1947年7月解放后,为第四区,区人民政府驻西赵和;1956年为赵和乡;1958年成立赵和人民公社;1983年底社改乡。总面积524平方千米。辖东赵和、西赵和、苏庄、行庄、冯庄、范庄、冶墙、田旺、白墙、还封、坡掌、北治墙、青龙沟、西冶、南临泉、中临泉、北临泉、西庄、璩沟、上坡、下坡、秦沟、石沟、大马沟、小马沟、柴河等26个行政村,165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和2个片村。

西虢镇面积:8387平方千米人口:32568人邮编:454791代码:410883105

位于城西8千米处,东邻城关镇,西连洛阳市吉利区,南濒黄河,北与槐树乡、东小仇镇接壤。2006年,辖21个村委会:西虢村、义井村、戍楼村、落驾头村、韩庄村、东窑村、西窑村、赵坡村、路家庄村、西逯村、干沟桥村、姚庄村、莫沟村、顺涧村、湾村、店上村、全义村、西沃村、寺上村、高崖村、梁庄村。镇政府驻。

原辖西虢、张厚、义井、戌楼、落驾头、韩庄、东窑、西窑、赵坡、路家庄、西逯、干沟桥、姚庄、莫沟、顺涧、湾村、店上、全义、高崖、寺上、梁庄、西沃等22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

据传曾称太平庄,因虢王葬此,又因村位城西,故名。1958年成立西虢公社,1983年冬社改乡,1996年乡改为镇。

槐树乡面积:704平方千米人口:23000人邮编:454794代码:410883201

2005年,撤销石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槐树乡管辖,槐树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6年,辖44个村委会:汤庙村、杨洼村、龙台村、毛庄村、燕沟村、西孟庄村、东孟庄村、张洼村、史家沟村、涧西村、南嘴村、上汤沟村、刘庄村、崔沟村、涧东村、杨庄村、桑洼村、张嘴村、石庄村、雷山村、油坊头村、元圪套村、沟北头村、关沟村、下汤沟村、岩山村、祝庄村、贾庄村、后尖庄村、前尖庄村、王庄村、元沟村、北杨村、焦庄村、钱沟村、后刘庄村、上河村、小石庄村、寨上庄村、耿沟村、卫山村、芹菜沟村、西坡村、马吉岭村。镇政府驻。

附:原槐树乡位于孟州市西北岭区,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东小仇、西虢、石庄相邻,北与赵和乡和济源市轵城乡接壤。过去是个路口叫槐树口,有集市于此,1954年始以槐树命名槐树乡,辖汤庙、刘庄东西孟庄,1958年并成槐树乡。总面积344平方千米,3200户,11950人。辖汤庙、史农沟、杨洼、刘庄、西孟庄、东孟庄、张洼、张咀、涧东、涧西、崔沟、燕沟、桑洼、龙台、杨庄、毛庄、南嘴和汤沟18个行政村。

附:原石庄乡位于孟州市西部的北邙山腹地,西北与济源市的坡头乡、轵城乡为邻,南与洛阳市吉利区接壤,东与槐树乡隔沟相望。总面积36平方千米,2700户,10500人。辖石庄、雷山、油坊头、袁圪套、沟北头、关沟、下汤沟、岩山、祝庄、贾庄、前尖庄、后尖庄、西王庄、源沟、北杨村、焦庄、钱沟、后刘庄、上河、小石庄、寨上庄、卫山、耿沟、芹菜沟、西坡、马吉岭等26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孟州古称孟涂国,《河南通志》记载:“唐古为孟涂国”,虞舜分卫水为并州,此属并。禹王导河积石又东至于孟津,即此。武王伐纣会诸侯歃血于孟津,故后有盟津之称。

春秋属晋,为河阳。战国属魏,为河雍。秦置河雍县。汉武置河阳县,属河内郡。新改河亭。东汉复治,三国魏、晋因之。元魏为河阳县,属河内郡,后为北中府。高齐废县为为河阳关。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河阳县,属河内郡。唐初为大基层,寻复河阳,属孟州。五代因之。宋,孟州置河阳三城节度使。政和二年(1112年),属济源郡。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孟州因河患,北向十五里筑今城为上孟州,原城为下孟州。元初治下孟州。元宪宗八年(1254年),迁上孟州,属怀庆路。

明洪武十年(1377)改州为县,始称孟县,属怀庆府。清因之。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豫北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河南省,后改属河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7月8日解放后,建立孟县人民政府,属太岳行署四专区。1949年8月15日平原省成立,属平原省新乡专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54年为孟县人民委员会。仍属新乡专区。1967年12月30日为孟县革命委员会,属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复孟县人民政府,属河南省新乡行署。1986年1月18日,划属焦作市。

1996年6月撤县设市(4月29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30号文件批复)。

2000年,孟州市辖2个街道、8个镇、3个乡:会昌街道、大定街道、城关镇、西虢镇、东小仇镇、缑村镇、南庄镇、化工镇、城伯镇、谷旦镇、槐树乡、赵和乡、石庄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54302人,其中:大定街道 21976人、会昌街道 30265人、城关镇 26620人、化工镇 35522人、南庄镇 38853人、缑村镇 31082人、城伯镇 32535人、谷旦镇 36624人、东小仇镇 18900人、西虢镇 35257人、赵和乡 23985人、槐树乡 12146人、石庄乡 10537人。

孟州市原辖13个乡镇办事处,273个行政村。2005年,孟州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石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槐树乡管辖,槐树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辖区面积682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撤销赵和乡、东小仇镇,新设置赵和镇,辖原赵和乡、东小仇镇的行政区域,赵和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西赵和村;撤销城关镇、缑村镇,成立河雍街道办事处、河阳街道办事处。11月22日,孟州市乡镇机构改革结束,原有的13个乡镇办事处被合并为11个。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孟州市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河阳街道(新增)、河雍街道(新增)、大定街道、会昌街道;谷旦镇、南庄镇、城伯镇、西虢镇、化工镇、赵和镇;槐树乡。

2021年1月15日,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散文姓氏由来

我们为什么姓火? 火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的祖先究竟在哪里?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以至心心系念,有一种莫名其妙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