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纸什么时候发明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棉纸什么时候发明的,第1张

  中国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纱纸 (又叫苟皮纸、棉纸、皮纸)云龙纸,是继承和发扬本地民间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纱纸、云龙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为原料,其生产工艺完全沿用古代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纱纸具有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无毒、环保、耐用,细嫩、防虫注,清香味,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存年代久,对人体有镇惊安神作用的特性,成为历代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的用纸及各类包装、工艺用纸。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可保存千年不变质 。

  贡川村民间作坊生产的纱纸(又叫苟皮纸、棉纸、皮纸)、云龙纸,自明朝起就民间生产,当时上至皇宫贵族到州郡衙门下至百姓人家广泛使用。贡川村纱纸(又叫苟皮纸、棉纸、皮纸)云龙纸,原料取之于构树皮、纱树皮等,制成的纸张纤维长,柔韧性好,张力强,光滑度高,其纸质具有洁白、细嫩、防虫注,清香味,吸墨性强,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保存年代久,成为历代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佛教道教经文用纸及茶叶包装、茶饼、茶砖、药材、人参、鹿茸、参茸、食品包装用纸。按不同类型,纱纸、云龙纸等广泛适用于茶叶包装、茶饼、茶砖、药材、人参、鹿茸、参茸、食品、包装用纸等其它各类包装专用纸及工艺、书画、书籍、灯笼、伞业、灯罩、纸扇 、风筝、防潮防虫、工艺品包装、精密电子包装、工艺礼盒包装,扫坟佛教道教祭事纱纸、契约家谱纱纸等多种行业用途。

中国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纱纸 (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云龙纸、绵纸,是继承和发扬祖传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纱纸、云龙纸、绵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为原料,其生产工艺完全沿用古代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制成的纸张纤维长,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纱纸具有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无毒、环保、耐用,细嫩、防虫注,清香味,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存年代久,对人体有镇惊安神作用的特性,成为历代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的用纸及各类包装、工艺用纸。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蛀,可保存千年不变质 。该产品销往区内外,还转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及欧州、西欧、非州一带;本厂目前共有手工和机械制造加工两条生产线,并生产其他纸品,产品经国家卫生、质量监测部门检测合格。符合食品包装要求,欢迎选购。 贡川村民间作坊生产的纱纸(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云龙纸、绵纸,自明朝起就民间生产,当时上至皇宫贵族到州郡衙门下至百姓人家广泛使用。成为历代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佛教道教经文用纸和各类茶叶包装、茶饼茶砖、药材、人参、鹿茸、参茸、食品等包装用纸以及其它各类工艺、书画、书籍、灯笼、伞业、灯罩、纸扇 、风筝、工艺品包装、精密电子包装、工艺礼盒包装、契约家谱纱纸棉纸等多种行业用途。国家已将该产品作为非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马健执笔) 供应:纱纸(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绵纸、食品药材包装棉纸 、各种拷贝纸、卷筒拷贝纸、茶叶包装棉纸、普洱茶饼包装棉纸、 卷筒棉纸、人参、鹿茸、参茸包装用纸、五色纱纸、彩色纱纸、云龙纸(颜色可选)卷筒云龙纸、灯笼纸、灯罩纸、伞业纸、扇纸、工艺纸、书画纸、风筝纸、防潮纸、银行专用捆钞条、烟花爆竹引线、迷信扫坟祭事纱纸、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书纱纸棉纸等民间传统用纸。

求采纳

  母亲叫冉崇莲,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本来很方便,但我没有去考证。在旧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姓什名谁,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毫无自主权。我的 外婆就是例证。外婆姓“邢”,嫁给外公姓“冉”,她的名字就叫“冉邢氏”。直到解放后,外婆有了自己的名字,户口簿上才反映出她做人的尊严。

 母亲取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崇”是母亲的辈分。天下大凡姓“冉”的人,基本上循规蹈矩,从不乱派。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说到“冉”氏, 都可以“广、贞、瑞、崇、隆”的说下去,从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特别是现在热衷修家谱,“福广填四川”,哪一支,哪一派,刨根问底,弄它个水落石出。

 母亲的辈分为“崇”,在现实生活中,她经常以“老辈子”的身份,展现在晚辈面前,这让母亲乐不可支。“崇”者,高也。如“崇山峻岭”之“崇”。取其 义,“崇高”一词,属同义复合词。这也与母亲当前在“冉氏”家族中的`位置不谋而合。“崇”还有“尊重”的意思。我想这个义项更为重要。母亲尊重“莲花”。

 历代文人墨客诵“莲”之作,不胜枚举。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的爱物,既爱它的风姿绰约的外表,更爱它高洁傲岸的节操。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写莲 诵莲的作品,其中不乏堪称精品之作,但写得最好的,当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通过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对现实中的各类人物进行了褒贬。 通过歌颂莲花,同而歌颂了现实生活中的正人君子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人品,也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不慕荣华富贵、不入世俗、淡泊名利、恬静、寡欲的生活态 度和处世孤高的品性!可谓是立意深远,不同凡响!正人君子——莲花的形象,无论是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从母亲一生的为人处世中,也看得出,母亲不但崇尚莲花,而且时时处处以莲花的高洁品质为榜样,要求自己。

 母亲性格傲岸,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为争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母亲锲而不舍,手持上级文件,多次走访相关部门。她成为“上一访专家”,让所在单位 领导头痛,因为这涉及到单位的年终考评,和领导的升迁问题,“一票否决制”,非同小可。母亲像战国时期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冯谖一样,带着一伙命运相同的朋 友,经常靠在领导的办公室门前,集体“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她如此再三,终于感动“上帝”,政策一一得到落实,从此母亲“不复歌”。

 母亲不慕虚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她不喜欢报纸、电台歌舞升平地吹嘘现实,母亲喜欢实话实说。现在,她最高兴的是每年加一次工资,因为那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能够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母亲不喜欢用“银联卡”,只有书本状的存折最好,因为那一笔一笔的收支,一目了然,十分清楚。母亲看着大家使用手 机,她非常羡慕。后来她也跟风,买了一只“诺基亚”牌的手机。母亲拨一弄手机很费力,她认为只要能够“听话”“说话”就行了,干啥搞那么多功能,不利于老年 人使用。家里转换了“数字电视”,母亲认为没有原来的方便,但是,母亲感到无可奈何。

 母亲从不贪心,淡泊名利。逢年过节,生辰满日,她拒绝请客送礼。凡是媳妇给她赠送的衣物,她悄悄地退回商场,又以种种“不合适”的理由,将现金完璧归 赵。母亲生活十分节俭,在家里,常常二俩面条敷衍一顿生活。她舍不得随意抛弃各种包装纸盒,积少成多,然后背到废品店处理,母亲算是“低碳生活”的楷模。 母亲对自己的后人,却从不吝啬。她把自己辛苦一生攒下的钱,落落大方地交给自己的子女保管,并从不过问存款利率的增减。母亲最喜欢歌曲《常回家看看》,她 不但喜欢唱这首歌,而且希望成为现实。

 母亲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里;无论是亲戚,还是外人,母亲很容易融入社会,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她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一点, 可能与“莲花”的性格不符。但是,母亲一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取名为“莲”,做人是“莲”,名副而其实,一点不夸张。

 2011年3月16日,是母亲79岁的生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礼物,献给母亲。

 衷心地祝福母亲生日快乐!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

家庭春节联欢晚会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家举行了一场家庭春节联欢晚会。来参加我们晚会的有:爷爷、姥姥、奶奶、大姨、姨爹、爸爸、妈妈、舅舅、舅妈、李璟姐姐、萍萍姐姐和不到一岁的一诺表妹。

晚会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自己设计晚会节目单,我还为晚会准备了15条脑筋急转弯和谜语,并把脑筋急转弯写在象的太阳一样的红色卡片上,把谜语写在象好吃的桃子一样的红色卡片上。晚会由爸爸妈妈担任主持。第一个节目是:畅谈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自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工作,更上一层楼。在表演唱歌的节目中,最好笑的是:姨爹正在唱歌,舅舅用卫生纸做了一个长长的哈达戴在姨爹脖子上。我表演的节目是:讲两个笑话和弹两首钢琴曲,我讲的笑话都让大家捧腹大笑。最后一个节目是抽奖,特等奖是一百元钱,一等奖是钱币纪念册,二等奖是包装盒里的韩国小娃娃,三等奖是……。

晚会结束后,爷爷说:“今年的春节真快乐呀!”妈妈说:“你是一个制造快乐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这场晚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啊。

春节

春节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是那么的喜庆呀。

今天是春节的前一个晚上--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我也和主持人一样大声地数着倒计时5。4。3。2。1。紧接着鞭炮声响彻了整个小区,大人和小孩脸上都喜笑颜开,欢欢喜喜过新年。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走亲访友,我会向长辈们说一些祝福他们的语言,祝福他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长辈们给压岁钱的同时,也会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期盼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

这个小城虽然不大,但是无论你走到那里,都可以看到人们喜气洋洋,熙熙攮攮的广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小朋友们有的在放鞭炮和烟花,有的在参加春节游园活动。每一个人欢乐的笑声都在每一个角落回荡着。

过年真快乐呀,好玩呀!

快乐的春节

快乐的春节

春节有很多让人高兴的事情。最让我高兴的就是我和弟弟去楼下放鞭炮。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团圆饭,我和弟弟像飞一样地跑了下去,到了小花园中,我就琢磨着怎样更好玩。终于,我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弟弟用一根铁棒将土挖开,然后,我将一个点燃的“地雷”扔了进去,弟弟快速地把土埋上。然后,我们就躲到一棵大树后面,等我们还未完侍藏好,只听见后面“嘭!”的一声巨响,我和弟弟身上都有是泥,我们先是吓得一怔,然后被彼此的模样乐地“哈哈”大笑。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我们手中的炮放完,而我们也变成“泥娃娃”了,才停下来。接着,我们又放了冲天炮,老鼠炮……。我们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飞出去的时候还“吱吱”地发出声响。就像是在说:“我要上天!我要上天啰!”可爱又淘气。

在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之际,黑暗的天空中开始到处燃放起了烟火,看那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色中像一朵朵鲜花竞相绽放,我和弟弟都兴奋得在那里大喊大叫了起来……

春节,是孩子们玩的日子,还是大人们访亲探友的日子。妈妈带着我走东家、窜西家,与亲朋好友渡过了不少美好的时光。

春节,多么令人难忘啊!

春节记事

今天是除夕,这一天,我是在我的老家博白东平度过的。

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晚上,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我们可忙了,奶奶把屋子打扫干净,爷爷在门口贴对联,妈妈帮摆碗筷,爸爸在和别人下棋,我在旁边当观众,每个人都忙着。我们吃了一顿团圆饭,远在他乡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吃这顿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岁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做这些事情时,还是不时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在准备到新年时,我和爸爸、哥哥、姐姐一起拿了许多烟花,然后一口气冲到楼顶。爸爸拿着打火机,一个个把烟花点着了,远处也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这些烟花,各种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正在看电视的人都出来了,连在被窝里的人们也被爆竹声、烟花声、欢笑声惊醒了,都纷纷穿上衣服出来观赏,这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当、当、当……”新年的是钟敲响了,烟花和报主便齐鸣起来,这时,整个大地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过了许久,烟花终于停了下来,我们一家也依依不舍的从楼顶回到了楼下。

我想:新年的第一天这么热闹,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热闹的春节

送走了令人回忆的2005年,迎来了快乐的2006年的1月28日,这一天中,人们快乐无比,街上热闹非凡。

大街上,人山人海,喜气洋洋,映衬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有霓虹灯,一闪一闪;汽车灯,光亮耀眼,各种各样,好看极了!新大街上,车辆拥挤,两旁,摊主们正卖着那漂亮的气球,颜色不一:有红、黄、蓝、绿、紫……。形态也各异:有的吹成长条弯弯曲曲,像一条蛇,有的像人们眉开眼笑的脸蛋,还有各种形状的。人们的车辆也与平常不同,车上有着不同的装饰,像气球,彩带,花等等。楼房上,张灯结彩,装饰一新,从外面里面,生意忙个不停。天空中,飘一只只彩色气球翩翩起舞,给春节增添了欢快的气氛。最使人高兴的那美丽的烟花,鞭炮。广场上,兴致勃勃的人们放着七彩的烟花,那最大的最精彩,一炮一炮地射上空中,散开出一朵花。还有那地上开花,别看它小,威力也是挺大的,一点燃,立刻旋转起来,发出了光芒,开出了一朵小花。那含笑引蝶,简直像真的一样,飞上天旋转,然后翩翩起舞,最后毕毕剥剥地炸开了。声音震耳欲聋,烟花竞相开放,美丽极了!

过年是快乐的,春节是喜庆的,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越来越好。

高高兴兴过春节

记得去年春节那天,我穿上节日的服装,带上鲜艳的红领巾,和妈妈、姐姐一起坐车去动物园游玩。

到了动物园,我们看到了门口挂着四只大红灯笼,灯笼上的“欢度春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门两旁摆放着美丽的大花篮,一派节日的景象。

动物园里人真多,人们都穿着好看的节日服装,个个眉飞色舞,高高兴兴地看各种动物表演。顽皮的小猴子在假山上跳上跳下;大象的鼻子甩来甩去;老虎躺在笼子里睡大觉,这么多的人围观着,它理也不理;最逗人的是贪吃的黑狗熊,它为了贪吃,给人们打滚、转圈、投球、敬礼,观众为它鼓掌……

动物园里实在太美了,这个春节使我觉得有趣,黑狗熊的印象一直在我脑海里。

永康的春节习俗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欢度春节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今年的春节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放烟花

在今年的春节里,我过得最开心的事与过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我与姐姐还有表弟在院子里放烟花了,现在我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

那一天,我们三个忍痛割爱把我们宝贵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了一大袋各种各样的烟花,准备留到晚上再放。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我们三个却还没有一丝睡意,兴致勃勃地来到院子的一块空地上。我们正在想要放什么时,眼前突然冒出一点火花,接着“砰”的一声,把我们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表弟偷偷拿了一盒滑炮放了起来。接着,我与姐姐各拿了四根仙女棒,点燃后,仙女棒立刻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火花。我们拿着仙女棒挥来挥去,在空地上奔跑,这时,仙女棒像一朵朵正在飞翔地七彩的蒲公英。我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根20多厘米长的绿色绳子,而且没有引线。我就把它当纸烧了,谁知一点燃后,它立刻发出了接连不断的巨响声,我还没回过神来,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谁知它又在我手里跳来跳去,我心想:这东西不好惹!扔了吧!我往远处一丢,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只见它像是一条尾巴着火的青蛇,在那里蹦来跳去,发出的声音好像蛇在尖叫,像是发火了。我惊慌得不知所措,心想:天哪!今天我见鬼了……“表哥,不是那样放!”表弟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说着,他又拿出一根这种叫做“响雷”的东西给我做示范,这时,他手里的烟花好像被他驯服了,再看看表弟,他面带笑容,看不出一点紧张。“轰隆隆”,几声巨响过后,汽车的警笛声接踵而来,原来姐姐放了几个“声惊天”,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顿时,警笛声,爆炸声,与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无名交响曲,在院子里回荡,久久不愿散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烟花也在慢慢地减少。正当还剩最后一种烟花——冲天炮时,我们三人一起握住这根冲天炮时,共同住愿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几颗珍珠炮上天后,又爆炸了,变成无数的火花,我相信,我们的心愿已经传到了全国人们的心里。

这次放烟花,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许多色彩,也增添了许多快乐。我相信,这次放烟花将成为我们三个心中永远的不忘!

春节见闻

新年到!新年到!今年我带着好奇心跟爸爸到潮汕老家过年。

火车上,爸爸说潮汕是一个平原,我们老家就在平原上的一个村子里。我一路想象着,家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不知不觉,火车到站了。三叔叫来一辆车把我们送回家。一进村子,呀!这里虽然是农村,却高楼林立。车在凹凸不平的泥泞小道上行驶,我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新对联,挂着红灯笼,吊着吉祥物,屋内欢声笑语,使我感觉一种浓厚的春节气氛。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初三那天的拜年,记得我们出发前,三婶提了四个潮洲柑,每到一户人家,主人就收下两个,换上两个更甜的潮洲柑,这样换来换去,最终,提回去的还是四个潮洲柑,挺特别的,我想:“这可能代表着乡亲们之间的亲情吧!”而每到一户人家,主人们都热情地招待客人。这个拿来椅子请坐下,那个忙着请吃糖!有的还拿出自家做的家乡特产给你品尝呢!最后,主人还泡功夫茶给你喝呢。只见主人先用开水把每个茶杯烫过一次,然后把焖好茶的茶壶均匀地把茶往茶杯里倒,接着主人用双手捧着盛满香茶的茶杯恭恭敬敬地给客人品尝。要是不小心烫着你了,还用手巾帮你擦一下,并问你有没有事,痛不痛。我一边喝茶,一边吃着家乡特产,听着爸爸和长辈们嘀滴咕咕地说着什么,不时还发出阵阵笑声,室内热闹极了。如果我也会说家乡话,就知道爸爸和长辈们说什么了,那该多好啊!

啊!这次回乡下过年比任何一年的收获都多!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亲情却是无处不在的。

简评:小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特色的生活素材。通过描写家乡亲人之间拜年时“换柑桔”与“泡功夫茶”的独特风俗,表现了潮汕人的热情好客。

春节趣闻

早已习惯于大年三十在乡下老家度过。在乡下总能使你感到质朴的民风,浓厚的年味,亲人的团聚和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返朴归真的原始感受……这些都是喧嚣的都市所没有的。何况今年二叔第一次带着婶子、弟弟从呼和浩特赶回老家过年,更是我们全家的大团圆!

一大早,全家便忙活起来,同样还是我起的最晚。二叔特勤快,不愧为武警。人家一吃完饭就开始干活了。只穿件单衣,挽起袖子,那起抹布,端起水盆就开始擦呀。一直干到中午,把十二扇门窗擦得一尘不染。而老爸再这期间的工作就是写春联。我们家可是书香门地,爷爷写的一手好字,所以一到过年,家里的红纸就堆成山,找爷爷写春联的人可多了。但是,今年爷爷得病了,没法再写春联了,也没人找爷爷写春联了,但是我家的春联还的写呀。这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平时总爱吹嘘自己字写的好的老爸。别看他平时总爱吹,可一下笔还真是那麽回事,一看这字就不是吹出来的,没个七八年的工夫哪能写出这字?全家看了都连声叫好呢!这些春联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比擦门窗轻快,这一点儿连我我都受益非浅。老爸虽不是什麽书法大腕儿,但是,还的让几个人伺候着才写。没办法,但还得让几个人伺候着才肯写。没办法,弟弟跟妹妹裁纸,我只能当个镇纸,来给爸爸按着纸,一直工作到下午。弄得我按纸的手指头染上那红纸的颜色,像流着血似的,通红通红。春联写好之后,就放到太阳底下晾干。这时候奶奶就忙起来了,忙着熬粥。我们那而贴春联不用胶水、双面胶,都用粥。把粥熬得稠稠的,很有粘性,再大的风美丽也吹不烂,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的意义。这粥熬好了,春联也就晾干了。粥凉了就该贴春联了。春联们都对号入座,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老爸写的许多大小不一的“福”字也都派上了用场,贴到了玻璃上、墙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傍晚6点种。奶奶摆好家谱、筷子、供品后,我和大叔、妹妹、两个弟弟拿着6根点燃的香去村头的一个特定的地方“请家堂”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好几拨请家堂的人,和他们一道同行没几分钟就到了村西头,把三根香插到地里,磕三个头,拿着另外三根香回到家里,插在早已准备好的香炉里,“请家堂”这个程序就算完毕了。全家吃完晚饭后,奶奶、大婶、二婶、妈妈就要忙活起来了

——赶着包饺子。而我们这些小孩就忙着点花炮。在城市里不让点炮,到了乡下,一年就这么一次,可要玩个痛快。为了这个,我在集市买了一百多块钱的花炮,旧等着着几天那。大的,小的,半大的,应有尽有。有刺花的,有响炮的,有边刺花边响炮的……在漆黑的夜里点起来,照得整个院子亮堂堂的,那景象可想而知。遇到带响的,吓得小弟弟躲进屋里,紧闭门窗,直喊“别响炮,别响炮……”除夕之夜当然少不了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伴随着那欢笑声,不知不觉就到了12点,由爸爸点着了一串九千九百九十九响的大炮,响了好一会儿呢!院里点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屋里弟弟的哭喊声“稀里哗啦、稀里哗啦”,但是我们仍然觉得非常非常快乐,可热闹了。点完炮之后就要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真是幸福。吃完饭马上就得收拾一下,很快就得来一拨拨的拜年的人。瞧,这就来了一拨,二话没说,先给磕头,真乃吓煞我也,折煞我也。因为我们家辈分大,没办法,三十多岁的人还得叫我姑奶奶呢!嗬!这景象真壮观。十几个人一齐跪下磕头,从屋里一直排到了院子里,那阵势,不亚于《还珠格格》里百官给格格磕头的阵势,也让我过足了格格瘾……

我是在凌晨2点写下这篇日记的,这时候人们还正在欢天喜地地闹大年。这一天真实回味无穷,好象有很多写不完的事。就写到这里吧!我不禁要再为它添上一笔:今夜无人入睡!

春节的街头

快要过年了,你快乐吗?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我带你去看一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对联,它象征着下一年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摊主面带笑容,为我们推销对联。

然后是精美绝伦的壁画,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样样都有,让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一张好,真漂亮! 接着,就是那活泼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白鲢鱼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浑身发亮。春节的街头不仅仅是这些,最显眼的是吉祥物-——鸡;花灯发着五彩的光芒;水果挺着大肚子,更不少的人们,也忙碌地买这买那:有的人嘴上乐开了花;有的人因买的太多,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可热闹了! 春节马上到了,你准备咋样?

春节新见闻

早上醒上,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历上,2月9日,春节!

我连忙翻身起床,整理衣裳,洗梳完毕后便打开大门.一阵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好凉爽!心里的感觉好凉来,一道和熙的阳光射进小屋.我微微张开朦胧睡眼,不经意将视线转到墙上的日爽!"啪!啪!啪!"大街上的鞭炮敲响了新年的时钟,震耳欲聋,洋溢着喜气.小孩子们纷纷放起了爆竹.鞭炮爆竹声混成一团儿,冲破云霄.哈!今天可真特别,没想到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么快就来了.这一天,大家特别忙,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挂灯笼,露出新年的喜讯.

今天的心情特别愉快,大街上的人都喜气洋洋,焕发着光彩.春节的广告到处都有,时时提醒着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弟弟妹妹在一旁拽着我的衣角,调皮地扑闪着大眼睛,"姐,压岁钱!"一家人毫无顾及地玩耍开玩笑,连年老的爷爷也像个小孩子,在一旁憨笑着.

夜幕降临了,开始四合.晚上也是新年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大家都吃着团圆饭,桌子上放满了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当然,也有传统的饺子.我们沉浸在一桌子的美味中,赞不绝口,真是"美味佳肴铺满桌,人间能得几回尝?"饭后,家里便举行了小小的联欢晚会.每个人都必须说吉祥话,若没接上要被淘汰.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从我开始:"鸡年大吉!""龙马精神!""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美梦成真!"....."吉......吉......吉什么呀?"到弟弟这儿就断气了."你被淘啦!"大家异口同声,呵!可谓一呼百应!弟弟摇头晃脑地说:"什么呀?我没听到!不知者无罪!""你是不是在练摇头功哇?"不知是谁插上了一句.全家人都被逗乐了,开怀大笑.

晚上8点,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我们正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这年的晚会真实别出新裁.精彩的相声,宛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使人回味无穷.

离正12点只有十秒了."十,九,八,七......""轰!"家家户户都放着烟花,绚丽多姿,像仙女散花般美丽无穷.大家都真心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永远幸福......

春节印象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呼~~~~终于完成了,自己挑选吧。

望采纳!

cad复制进来的东西是倒过来的,是设置错误造成的,解决方法如下:

1、首先在电脑中打开cad软件,然后点击左侧工具栏中的复制图标。

2、接下来命令栏显示选择对象,点击选择所要复制的对象即可,右键结束。

3、可以看到下方命令栏出现指定基点,也可以输入d输入复制图像的距离,或者输入o进行模式选择,即多个复制还是单个复制。

4、这里没有输入其它选项直接选取了五边形的一个点作为基点,拖动。

5、最后直接拖动到所需要的位置即可,到这里CAD复制就完成了。

贴春联的散文1

又到大年三十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要打上一碗糨糊,把去年残余的已经褪成灰白色的旧春联撕下来,换上崭新的红底金字的新春联。做好这件事,就意味着过去一年的结束,而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总把新桃换旧符,想想古人那时候是够麻烦的了,还是现代人省劲,几张红纸就算是应景了。

春联就像春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大不如前了,在过去的岁月里,贴春联绝对是件大事。而且还绝对要有规矩,必须是初一清晨贴。故旧传言,谁家贴得早,谁家的运气就好。于是乎每到初一这一天,我们那几家邻居都要起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已经在屋里抹好了浆糊,再飞快地跑出去贴上。有时候看到别人家也在贴,我们更要笑嘻嘻地加快速度,其实未必是希望好运真的到来,只是有个争强好胜心吧。

春联是必须跑着贴的,一方面有上述这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东北太冷。当年的气候,要比现在冷上十几度,春节的时候经常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要是跑慢一点,没等到门口,春联上的浆糊就冻成了硬块,还得现拿进屋里来,在炉火上烤一会儿才行。

当年的春联是很讲究的,不只要应时,还要应景,只要是个门,就要贴上。卧室、客厅、厨房,有时候连放柴火的仓房门,也要贴上一副。这还不算,墙上要有抬头见喜,窗户上还要贴挂签,就是一种剪纸,上面剪着些吉祥的图案,红红绿绿的迎风飘扬,煞是好看。福字也是和春联一样重要的吉祥物,大门口的福字必须是倒着贴的,取其谐音“福到了。”

而今这一切繁文缛节,已经越来越远了,象征性地贴上春联,再也不用等到初一清晨了,也不必争先恐后了。特别是住在楼里的人们,楼洞狭窄,有时候一起出来贴春联,施展不开,总有一方会笑着谦让,您先来,我一会儿贴。

由此可见,春联的意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随着一些传统的东西,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人们似乎也在深思,怎么能把一个春节过得有年味,是复古还是创新?这一切,都有待我们思索。

贴春联的散文2

贴春联是过年的头等大事,各家各户,都绝不马虎。

农村的老房子没有拆迁的时候,我们把院子里东、西、正房所有的门窗和所有的物件儿都贴上喜庆的春联,需要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屋里的房梁、隔扇和大门外别人家的后墙上,年年都一样,前者贴“抬头见喜”,后者贴“出门见喜”。接着,鸡窝和羊圈上贴“六畜兴旺”,水井和树干上贴“春光无限”,院墙上,是“紫气东来”和“吉庆有余”,就连倒垃圾的手推车,也要贴上一联,或“除旧迎新”,或“四季平安”。

那时,所有的春联,都出自父亲之手;遒劲的笔力,把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全概括在了长长方方的红纸上。每天出出进进的那扇门,头上是“吉星高照”,两边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能过的安安稳稳,顺顺当当,且小有进步,便足矣。

旺火是垒在当院,正对院门的那侧,贴着“旺气冲天”。三十儿晚上,开始接神,浇了油的大碳不一会儿就着得通红,辞旧岁的声声爆竹中,你旺我旺家家旺,年的气氛,算是达到了真正的热火朝天。

挂在房檐下头的,是一溜儿在风中唰啦啦作响的五颜六色的“大字”。“大字”是春联的一种,纸大逾尺,每纸一字,多为四字成语。我从小就喜欢念“大字”:一元复始。大地回春。鸟语花香。万象更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自力更生。财源广进。诗一般的流畅,念着念着,就念出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念着念着,就把童年念成了少年,把少年念成了成年。

至今,还记得贴在我家老宅院内那些大大小小的“福”字和“春”字。“春”是生长和希望,“福”是顺利和如意,能拥有和珍惜这两个字的人,一辈子,都会过得喜气洋洋。院门上贴的呢,是“向阳庭院花开早,勤劳人家喜事多”。父亲在普天同庆的春节,也不忘用红纸黑字告诫我们,脚踏实地和勤勤恳恳,才是拥有快乐生活的保证。

听说,某年,舅舅的舅舅,因为生活总也难有改善,春节的时候,就写了一幅原创的七字联贴在家里,上联是“年年接神年年穷”,下联是“今年不接行不行”,最妙的是横批那三个字——“问财神”。

似水流年,春联里的日子,谁能说,不是了然于目。

如今,住在高高的楼房里,门,只有一个,春联,也只需贴一幅。贴什么?就贴“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吧,你说呢?

贴春联的散文3

迈进腊月的门槛儿,大年,便在冰天雪地里迎风破土、萌发绿芽;年味,也像水面鼓泡般咕嘟咕嘟窜出来、越冒越浓;特别是过了腊八节,年味更是黏糊浓郁……

走在城区街道,但见港城逐渐变成红色的海洋:大红灯笼开始不断登场,单位、居民门口挂的,露天市场、街边地摊卖的;四处可见的福字、囍字、门联、年画、吉祥饰品物件,门上贴的、街边市面摆的,一片片一排排;各种年货摊位、吃的用的、点心美酒一摞摞一行行,其包装盒镀金烫银大红大绿;随处可见的鞭炮摊店,时不时燃放几挂招徕顾客;街边孩子们乱放鞭炮,捂着耳朵围着炸响起哄叽哇上蹿下跳……

改革开放后的富民政策,使中国大地一派繁荣、旧貌换新颜。

置身闹市,我想起昨天、过去的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远远没有这么红火、富丽的年景。农家过年可欢气了,但是物质极其贫乏;大街小巷不断飘来欢歌笑语,连普通的聊天和打招呼,也变得喜滋滋、乐淘淘,整个村庄喜气洋洋。然而,乡亲们心里不免有几分忧虑、沉重、惆怅,为这“穷过度”苦日子发愁。为过大年,农家可是抻断腰筋奔济努力,才准备出这一点可怜巴巴的过节饭菜。

在爸爸妈妈的安排下,多日来我们一直在忙活收拾卫生、做过节的准备。妈妈和姐姐,赶乡村大集买吃的穿的用的。爸爸也从城里买来一部分。等到妈妈彻底打扫完屋子卫生,和我们一起把屋里墙壁天棚用报纸裱糊一新,再蒸出几锅雪白的大团圆饽饽;我们也把院里院外打扫、归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再把水缸挑得满满的。年底也如期而至了。家里家外都收拾停当,到腊月二十九傍黑,我烧灶火,妈妈在大锅里熬出糨糊,我和哥哥便开始贴春联。

春联、福字都是爸爸顺便从县城买的,大红纸上有黑字有金字。按农村的传统习俗,家里家外到处都要贴春联、喜帖、福字。街门上的春联最重要,要先贴。我和哥哥在门上用做饭的草扎炊帚刷上糨糊,一个比划、一个掌眼看方位偏正。如果贴歪了或者一高一低,是不吉利的!仔仔细细比量好了高度和左右竖直,才正式把春联按到门板上压实贴紧。内容常见的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吉星高照”;“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是“喜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春满人间”之类。贴门联非常隆重而严肃,这个仪式的成败优劣,简直就是象征着、决定了全家一年的`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贴好,站在门前一看,立时,红彤彤的春联一下子就把年味、过年的气氛渲染出来了。心中马上增多了几分喜乐。贴好了街门再贴房门,贴过道门、外屋门、东西厢房门等。内容类似,都是吉祥如意、平安发财、快乐幸福一类。

街门外,对面别人家的墙上要贴上“出门见喜”“出门吉祥”;如果门外有自家的树木或他人的树木,以及路旁电线杆上,都要贴“出门见喜”或“出门吉祥”;屋正门的对面院内墙上,也要贴“出门见喜”;院里院外的粮囤上也要贴对联,至少要贴福字或单帖,如“五谷丰登”“粮米满仓”“年年有余”;院里果树干上贴“瓜果丰登”或“平安吉祥”;鸡窝、鸭舍、兔子窝边,贴一个“金鸡鸣春”或“鸡鸭满笼”“玉兔呈祥”;猪圈墙上要贴“肥猪满圈”或“六畜兴旺”;小推车创在院子里,它也要过年啊!贴“进出吉祥”或“车人平安”;大咸菜缸外面贴“菜丰足食”;茅房里外,也要贴“抬头见喜”“泰康人寿”等吉祥帖……反正到处都要贴,物、事、人大家结伴一起欢天喜地过大年、迎新春、秀幸福!

室内房梁上不贴对联,但要贴“抬头见喜”或”“吉祥如意”条幅;屋内各间墙上要贴大大的方帖福字,而且字头朝下,寓意“福到了”!土炕两边的墙上,除了大胖娃娃年画,画旁边还要贴对联;各间屋内房门边的里外两面,也贴上小一点的门联,或者贴几个单帖,如“抬头见喜”“快乐如意”“丰衣足食”等,单帖的上方要贴个福字;院里压水井要贴上“水井吉祥”“井水丰源”竖条帖;水缸上贴“细水长流”“风水宝地”;石磨边要贴“粮丰足食”;面缸、面盆、菜坛子、盆盆罐罐都要贴小号的福字或单条帖;衣柜、箱子、柜橱也要贴福字或单帖。反正,家里家外所有物品都要沾点红色,一同过年,红色象征着喜气、鸿运、吉祥、幸福。

还要供奉灶神,把灶神的画像贴在锅台后墙上,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灶神上天叙职时说好话、保证来年丰衣足食。

年三十晚上,在自家堂屋墙上贴家谱,供奉本族祖先,家谱两边也贴对联“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或“丰衣足食,富贵荣华”。等待年三十半夜,点香、摆上果盘、饭菜、点心供奉祖先,祈求先祖呵护保佑,全家人平安吉祥、富贵荣华。

室内,窗户两边也要贴对联和横批,左右联的顶上还要贴个小号福字。木棂窗户上要贴剪纸画幅,内容也是连(莲子)年吉祥、年年有余(鱼)、平安吉祥等。所有的帖、联都是大红色!

春联中,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气。红红的对联,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愿和希望,满含乡亲们追慕富裕吉祥安康的朴素愿景。乡亲们热切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能吃饱、穿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红彤彤的门对儿都就位了。红红火火的对联、福字、喜帖贴遍了房前屋后墙角、树干、电线杆。大街小巷已经被红色所装饰渲染,点燃了欢乐幸福的气氛、欢庆喜悦的节日情绪。小小的村庄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几天来,已经有孩子们不时地点响鞭炮,乡村已经有了一些芳香熏人的鞭炮火药味……

但是,过大年最红火、最隆重、最神圣的仪式,是要等到大年初一零点00:00:00,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竹炸响,作为引子、前导,新的一年才会姗姗迟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就绪,让我们用心静静地欢呼、期待春节——大年的正式登场吧!

贴春联的散文4

贴春联,在我们这里民间也叫贴对子,是每一个中国人过年的习俗,不论家境贫富,不论文化深浅,都要把自己对来年的美好憧憬化作抑扬顿挫的对偶句式贴在自己家的门楣和门边。

小的时候在老家,只要有门的地方都要贴上,就连风箱、灶台、水缸、床头、猪舍、鸡窝、农具都要贴上鲜红的春联,只不过这些地方内容基本是固定的,如风箱上贴的是“风声如雷”,灶台上贴“香气扑鼻”,水缸上贴“川流不息”,床头贴“身体健康”,猪舍贴“肥猪满圈”等。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围着长条桌一起轮流写春联。为了能够掂起毛笔,那个时候都很喜欢上毛笔课,已进入腊月,就开始找地方练习了,或者石头上,或者报纸木板上,或者空中。对联的内容都是一家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想出来的,至于格式是否符合平仄对称,倒是没有注意,只要是喜庆吉祥的内容就行。

我的印象中,贴春联往往是接近傍晚,天气很冷,一个人端着浆糊,一个人拿着笤帚和春联,挨门挨物把一幅幅或俊或丑、或大或小、或正或斜、或长或短,字体各异的春联贴在早已想好的位置上。然后两个人都搓着已经被春联染红抹黑、冻得有些发痛是小手,站在远处看看贴的是否端正,不行的话,揭下来重贴。都贴好了,总会叫上家人对每幅对联的内容品评一番。一家人看到满院都是红红火火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对联时,心里总是很开心,很开心。

那个时候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贴完春联的第二天一大早都要呼朋唤友挨家看,看谁家的春联写的字好或者内容好。如果有自己写的了,还一定要让伙伴们进院里到自己写的春联面前“欣赏”。那个时候我们就都挺会讲话的,如果字写的不好看,就说内容写的好;如果内容不好,就说字写的好,反正都是好。我们也知道这不是实话,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快乐。

大学毕业进城了,尤其是在城市安家了之后,春节依然是贴春联。不过这个时候的春联,比起我在老家的春联光鲜了很多,这里的春联不是用墨汁写的,是用金粉,金光闪闪的。也不是自己提笔写的,是机器印刷的,看起来很是整洁干净,字体也在本本儿,比我们写的好看多了。就连贴春联的方式也不一样,不用打浆糊,只需要用透明胶布一粘就行。贴完春联,手上也不会弄得染红带黑了。我感觉城里过年还就是比乡下好,比如贴春联。

孩子大了一点,大年初一我帯孩子到小区和大街上去转转,看看哪家的对联写的好。孩子愉快的接受了任务,还拿了一个小本子,说是见到好的就可以记下来。一开始孩子的兴趣还很高,记了几幅对联,转悠了有半个小时后,孩子就不愿意转悠了,说要回家。我说为啥啊,不是要欣赏春联吗?孩子说,爸爸你真是个近视眼啊,你没有看到每家的都差不多吗?内容差不多,字体也差不多,都是印刷的,没意思。然后,孩子头也不回的就回家了。我自己站在那里环顾了一下,还真是这样,自己也就悻悻的跟在后面回家了。我感觉好像是欠了孩子似,从此再也没有给孩子这样的任务了。每年的贴春联就成了我自己的任务,孩子很少伸手帮忙。

今年的春节到了,又是贴春联的时候了,我对已是高三的女儿说,今年的春联咋弄啊?孩子说,您上街买一付或者到银行营业厅取一副不就行了,反正就是一个形式。我说那样感觉没意思,我们搞个有意思的咋样?孩子问有啥创意。我知道孩子也上过书法课,就说我们自己写。孩子问谁写啊?我说我、你妈妈、还有你啊,我们家就一个门,内容我们自己想。孩子怯怯的问,我能行吗?我说咋不能啊,最少不会写错字吧,只要写的有意义,只要我们开心就行。我的提议得到她妈妈的赞同,孩子看我们都同意了,就也说试试吧。

我找出了尘封已久的毛笔和红纸,麻利的裁好,铺在了餐桌上。家里没有墨水,女儿飞快的去了文具店里买了回来。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争先空后的凑内容了,最后是她妈妈出了上句,叫“龙年龙子居龙地”,女儿问有啥讲究啊?妈妈说,因为你爸爸是龙年生的,属龙,也就是龙子,现在咱住在石龙区,所以叫“龙年龙子居龙地”。女儿出的是下联,叫“凤生凤女飞凤窝”。问孩子这个有啥讲究?她说,妈妈属鸡的,鸡也就是凤,我又是她的女儿,也就是凤生凤女了,明年我又要高考,希望能一举考中,走出去,离开爸妈的怀抱去开始自己的生活,不是飞出了凤窝吗,所以叫“凤生凤女飞凤窝”。我听到这里忙说有道理,也算工整,那我凑个横批,就叫“万事如意”吧。

内容出来对了,下面就是写了。她妈妈提笔写了上联,我写了下联。而女儿还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写过毛笔字呢,今天有些害羞,不过最后还是把横批写出来了。我和她妈妈仔细端详了孩子写的字,有点像孩子本人端庄秀丽,最后说,嗯,不错。女儿在我们审视她的毛笔字的时候,才开始还有点紧张,看我们评价挺好,就得意的说,最少没有一个错字。女儿话音刚落,我们一家三口就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来。最后女儿说,还得有一个门字,这个我来吧。说完郑重的把一张四四方方的红纸按对角线折叠了一下,对角写了一个大大的“福”。我和她妈妈看着这个“福”字,高兴的说,我们家的福是孩子带来的,我们多么有福啊。说完,又是一阵欢快的笑声。

春联晾干了,我们一家三口共同把它们贴到了我们家的门口。女儿在贴那个“福”字的时候,专门把那个大大的“福”字给倒了过来,说这叫福到咱家了。我和她妈妈忙说,孩子知道的还不少呢!女儿听到我们夸奖,连忙冲着我们做了一个鬼脸,第一个走进了“福”中。

春联贴完了,接下来,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愉快的春节生活。

贴春联的散文5

不知道为什么,春节期间当我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望着家家户户贴着一张张印刷精美的春联,总感到一种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年味却是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于是便想起儿时在农村过年贴春联的情景,那浓浓的年味儿,一切都是那么温馨那么从容……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鲁中地区的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对于辛劳一年的农家人来讲,过年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不仅预示着生活的改善,同时也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家庭的团圆与幸福。自然在春节前夕贴春联是农村过年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也是喜迎新春的重头戏之一。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从这天开始,到腊月30贴春联成了农家人的重要事项之一。(当然,当年有人去世的人家是不贴春联的,因为吃“孝”的缘故,在我们那里要三年以后才能张贴。)那时的春联都是手工书写,不像现在有着速成的印刷品,并且装潢高档内容别致。印象中,我的伯父就是本村有名的书法家,他的毛笔字写的工整秀气,深受大家好评,正因为如此,几乎全村的人都拿着红纸找伯父写春联。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五、六,左邻右舍有的拿着大红纸,有的拿着毛笔带着墨汁,便三三两两来到伯父家,请他写春联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家庭幸福。每到这时,年过七旬的伯父都会戴上花镜,捋着长长的胡须,在大家的拥簇下,拿着备好的笔墨纸砚及小刀、木尺,认真裁纸,做好前提准备工作。我则站在一旁规矩地做些按纸、晾晒的服务工作。在乡亲们的围观下,伯父手拿毛笔,气运丹田,蘸满浓浓的墨汁后,悬腕提笔在裁好的大红纸上写下对新春的祝福。不一会,一幅幅带着墨香的诸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春联犹如红霞满地铺满了整个室内、院外……这时伯父稍微休息片刻,如同立功的将军,捋着他那长长的胡须,来回踱着八字步,巡视着自己的书写成果,有时点点头表示满意,有时摇摇头感慨万千……

贴春联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大年三十这一天上午,我会起个大早,如同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端着母亲熬好的浆糊,同哥哥姐姐一道,拿着写好的对联,筹划着每个门口逐个张贴……面对大门口的院墙,我们会贴上一个大大的“招财进宝”条幅,在小推车上贴“出入平安”,在粮囤上贴上“五谷丰登”,牲口屋内贴上“六畜兴旺”,就连院内的墙上、树上也贴上了“春回大地”、“春光满园”。不长时间,春联便全部贴完了,看着院内、门上花花绿绿焕然一新煞是好看,我们便说着笑着,相互簇拥,奔走于各家门口之间,不知天高地厚地评论着谁家的春联好看,那种愉悦的心情现在想来依旧在眼前回荡……是啊,农村的春节,正是在这红红的春联面前,洋溢着节日的快乐。

然而随着经济的好转,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写春联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街摆挂的印刷精美的春联,在那火热的叫卖声中,我总会想起儿时伯父写春联的情景,以及贴春联其中的乐趣,那种美好的回忆让我终生难忘。

棉纸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纱纸 (又叫苟皮纸、棉纸、皮纸)云龙纸,是继承和发扬本地民间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持了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