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姓起源及简介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汤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姓氏,据记载,它最早发源于今河南境内。当代汉族汤姓的人口250万,为全国第九十位姓氏。
汤姓起源及简介
汉族汤姓出自成汤。成汤即商汤,先商族为黄帝之裔帝喾之后,始祖契的氏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是东夷化的一支氏族,子姓。据说,契是发明刻木记事之人,从契开始,我国的世袭部落的方式改为男系传递。契氏族始居河北平山,后南迁河南安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时期。履字汤,也称武汤、武王、天乙,为商开国君主,系黄帝曾孙高辛氏之子契裔十四世孙。甲骨文中又称唐、大乙、高祖己。原为夏时方伯,商族领袖,专管征伐之事。与有莘氏通婚,建都于亳,在今山东曹县南,往用伊尹和仲虺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国葛和夏的联盟韦、顾、昆吾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的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成汤之后以先祖的名为氏。子姓汤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历史上汤族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移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入台湾。 。
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36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当代汉族汤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0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汤姓人口由19万增到200余万,近11倍,汤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汤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汤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汤姓总人I=I的45%,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安徽、广东、江西,这五省的汤姓又集中了27%。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汤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和四川的移动成为汤姓迁移的主流。
历史上姓汤的名人
历史上涌现出汤姓的重要人物有:南朝宋诗人汤惠休;五代后唐岚州刺史汤群;南宋宰相汤思退,大臣汤鹏举,学者汤千,画家汤正仲;明朝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戏曲作家兼文学家汤显祖,破倭寇名将汤克宽,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朝礼部尚书汤斌,学者汤球,世袭云骑尉、画家汤贻汾;清末云南按察使、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汤寿潜,近代立宪派人士、民国段内阁内务总长汤化龙,历任南京卫戍总司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当代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作家汤道耕(艾芜),畜牧学家汤逸人,工艺家汤子博,原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汤秉达。
姓汤的男明星
汤非、汤镇业、汤剑庭、汤广仁等等。
姓汤的女明星
汤唯、汤灿、汤敏、汤盈盈、汤怡、汤加丽、汤嬿等等。
关于汤姓历史来源的探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姓汤,把以我就查阅汤姓的起源和来源。
二、调查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汤姓名人故事。
2、网络查阅。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网络查阅
汤姓来源
源出子姓。
帝喾之子契,为子姓,其14代孙名履、字汤,宋代列全国第97位大姓
网络查阅
历史的汤姓名人,汤姓的人口。
汤宽,汤锡铸,汤秉达,全国约250万人。
爷爷讲述
汤姓族谱
在乐清市内族谱约30卷。
三、结论
汤姓来源:(1)源出子姓。
帝喾之子契,为子姓,其14代孙名履、字汤,经11次征战,于前公元1600年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史称商汤。
其后人以他的名字为氏。
(2)周武王灭商,封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
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管建筑),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
(3)避祸避讳改姓。
宋国末代君主子偃,其侄子隆,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改为汤氏。
五代南唐右仆射殷崇义,国亡奔宋,避赵匡胤父亲之名讳,全族改姓汤。
郡望:中山郡(今河北定县)、范阳郡(今河北涿县)。
宋代列全国第97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16%,约12万余人;当今列为全国第90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19%,约250万人。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在中原地区。
汉朝东移江苏。
唐朝南下移民到皖浙赣湘川闽。
明朝进两广。
清初入台湾。
铜盂创业 汤姓自明代进入广东,现为广东第74位大姓。
汤氏入潮开基祖之汤江南,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于明朝中叶迁徙入潮,落籍于潮阳县贵山都嘉定岐南村(今铜盂镇)。
明末其裔孙分居海门等地。
潮汕汤姓人口约1.93万人。
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约3500人;潮阳区1100多人,分布铜盂、海门、棉城等镇;潮阳区约20人;澄海区约100人,分布澄城、隆都等镇;南澳约100人。
饶平约1万人,聚居柘林、黄冈,分布三饶、大埕等镇。
揭阳市区200多人;揭东2500多人,分布新亨、玉湖、锡场等镇;普宁1500多人,分布下架、流沙、麒麟等镇;惠来隆江等镇约300人。
文才武将 汤宽,字寿侯(?-1729),潮阳县海门人。
幼年丧父,事母至孝。
成年后入伍海门营,由行伍提拔为海门守备。
行动敏捷,谙熟水性。
清康熙51年(1712),南澳总兵黄龙率师出海,时值飓风骤起,有战船沉没。
汤宽跳入海中,奋不顾身救起百多名落水士卒,所有官兵为之赞叹!后调任广海守备。
汤姓很古老,多民族,多渊源,这也就算了,更麻烦的是,跟前面讲的费姓一样,它也有两种读音,一种读tang,一种读yang,而且严格说来,恐伯读yang才是正确的。现在姓tang的后人,大概自己也不分了,都说我姓tang,其实他恐怕是姓yang的。这两种发音的渊源是什么呢?
汤姓第一支源于子姓,是商朝的建立者成汤之后,因为定都于河南商丘,所以又称商汤。在他的后代中,就有以“汤”为姓的,是为河南汤氏,称为汤氏正宗。问题是,这一支本应该读yang,成汤恐怕也应该读成yang,可是到现在都读tang了。
第二支也是源于子姓。西周初期有个毫国,国君叫汤子偃。据说,汤子偃曾有子孙跑到西边的夷狄中去了,所以他还是西部各个兄弟民族的始祖。
隋唐的时候,吐蕃的将帅当中出现了一批姓汤的,比如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等。其实这些汤姓都是是汤子偃的后代,只不过早就融入了当地吐蕃族。
这里面的一支后来还形成了藏族里边的汤姓,其姓念tang,不念 yang。
第三支,出于荡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家族,叫荡姓家族,后来把草字头给去掉了。当时楚国有一个大臣叫荡原,就是证明。比如江苏苏州有一部汤氏家谱,里面就有记载:“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氏,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改汤。”其实这个“荡”姓今天还有,在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每个省都发现了十几户姓荡的人家,成为非常军见的姓氏。荡姓家族这支汤姓应该读yang,不读tang
第四支源于风姓,是远古伏羲氏的儿子汤的后代。传说伏羲与妹妹女娲成婚,育有十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暘”。所以这一支实际上是写讹了的,最早是日字旁、右边繁体字的那个“暘”,现在则逐渐写成了“汤”。现在的汤姓当中有几支就是以伏羲、女娲为始祖的。这支也应该念yang,不念tang。
第五支还是源于子姓,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之后。周初,以商朝遗民为基础,微子启曾建立了宋国。传到末代君主子偃时,宋国被齐国联合魏、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
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汤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01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
汤姓形成时间,一般认为在商代。汤姓在商代就遍布在中原地区。汤姓有一支形成在秦代的宋国遗民中。宋国是周成王时所封的子姓诸侯国,建都现在的河南商丘南。
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
一、来源有二。
1、出自成汤。
成汤即商汤,先商族为黄帝之裔帝喾之后,始祖契的氏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是东夷化的一支氏族,子姓。据说,契是发明刻木记事之人,从契开始,我国的世袭部落的方式改为男系传递。契氏族始居河北平山,后南迁河南安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时期。履字汤,也称武汤、武王、天乙,为商开国君主,系黄帝曾孙高辛氏之子契裔十四世孙。甲骨文中又称唐、大乙、高祖己。原为夏时方伯,商族领袖,专管征伐之事。与有莘氏通婚,建都于亳,在今山东曹县南,往用伊尹和仲虺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国葛和夏的联盟韦、顾、昆吾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的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成汤之后以先祖的名为氏。子姓汤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2、外族基因的流入。
商朝自成汤至盘庚,传十代,迁都5次。大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由山东曲阜迁都于殷,在今河南安阳,这以后的商朝史称殷商,也是商朝后期的开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武王大封同姓和异姓诸侯国,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于宋,以奉汤祀,不得封的殷商子孙以商、殷为氏。所以,汤、殷、商为同一血统的三个不同支系的姓氏。北宋是我国避讳最严重的朝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之名讳,命改殷姓为商姓或汤姓。五代南唐的右仆射殷崇义,安徽人,南唐亡后投奔宋,全族改姓汤。汤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清朝时开始发生与外族基因互相交流的事件,清初世居辽宁沈阳的满洲八旗有汤姓,满族的汤姓原系汉人入旗所带进的姓,后满化成为满族的一员,进入清朝后,与汉人混居后又汉化为汉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移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36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汤姓的著名堂号有临川、玉茗等。“临川”和“玉茗”堂号均出自明朝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所以后人以此为堂号。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为族人作为堂号。汤显祖性格直爽,敢于向皇上提出和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此而被罢了官。归田后致力于戏剧,著有《玉茗堂集》,成为一代名家。
四、当代汤姓的分布
当代汉族汤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汤姓人口由19万增到200余万,近11倍,汤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汤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汤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汤姓总人I=I的45%,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安徽、广东、江西,这五省的汤姓又集中了27%。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汤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和四川的移动成为汤姓迁移的主流。
湘赣浙沪、闽台、皖苏南部、湖北大部、广东大部、云南大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汤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7%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7%,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7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3%的汤姓人群。在皖苏北部、山东东部、河南南部、湖北西北、陕甘南部、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川渝贵、云南西部、广西、广东西部、海南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吉林、辽宁东部,汤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9%—027%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2%的汤姓人群。
汤姓起源及简介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11-17 14:3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