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荣氏家族谱的信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3收藏

谁能给我荣氏家族谱的信息,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荣(Róng)姓源出有三:

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此支荣姓的望族出于上谷。古代时的上谷,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的中部及西部等地方,《姓氏考略》上记载“荣氏望出上谷”。因此,上谷正是荣氏的发源之地。

2、以食邑地名为氏。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以荣为氏,望族出于乐安。又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这一支荣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荣伯,最初聚居于乐安一带,古代的乐安郡就在现在的山东境内,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

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使荣氏的家族阵容更加庞大。在改姓为荣的满洲人中,最为有名的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等。

得姓始祖:荣援(荣将)。荣姓的始祖,乃是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或称为荣授,因此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至少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在《吕氏春秋》有记载,据说荣授曾经奉黄帝之命,与伶伦共铸十二钟,以和五音,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始祖,也是荣后人尊为荣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荣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荣姓人口的33%。(余略)

三、历史名人

荣氏的杰出子弟在历史上不断涌现。隋朝时,河北无终(今蓟县)有荣建绪、荣毗兄弟;金朝时有棣州人荣楫;明朝时琼州有荣王、荣王兄弟。清朝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近代有荣宝岩、荣元恺、荣瑞馨荣月泉……等。

荣广:字王孙,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荣毗: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父权,魏兵部尚书。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释褐汉王记室,转内史下士。开皇中,累迁殿内监。时以华阴多盗贼,妙选长吏,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毗答曰:“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素笑曰:“前言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

荣瑄:明朝琼州人。荣琇之弟,早孤,与兄荣琇事母以孝闻。

荣禄:清末大臣。字仲华(1836-1903),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荣庆:清末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字华卿(1859-1917),号实夫。生于四川。历任侍读学士,山东学政,擢刑部、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崇实录馆总裁等职。著作有《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荣庆日记》等传世。

荣启期:春秋时期的学者。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

荣成伯:即荣驾鹅,又名栾。春秋鲁国大夫,左传》载:鲁襄工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省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欲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必或耻之。”季孙又欲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

荣宗敬:又名宗锦,字宗敬(1873-1938),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荣毅仁之叔,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

荣德生:又名宗铨(1875-1952),号乐农居士。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宗敬之胞弟,荣毅仁之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北洋政府时期,历任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

荣毅仁:字继曾,江苏省无锡人,其父为荣德生,叔为荣宗敬,开创了中国棉纱和面粉的民族工业。历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改革开放后,受邓小平之命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首富。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

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2、堂号

  荣姓是中国传统古老姓氏,距今至少有5000年 历史 ,荣姓的始祖乃是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他也是荣姓的得姓始祖。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荣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荣姓起源

 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此支荣姓的望族出于上谷。

 2、以食邑地名为氏。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以荣为氏,望族出于乐安。又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这一支荣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荣伯,最初聚居于乐安一带,古代的乐安郡就在山东境内,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周公彝记载,荣氏为周公后代。

 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使荣氏的家族阵容更加庞大。在改姓为荣的满洲人中,最为有名的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

荣姓迁徙分布

 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荣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荣姓人口的33%。

荣姓家族 文化

 郡望

 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

 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

 三乐堂:以言立堂。明编《汶上县志》记载:荣启期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而为三乐堂。

 霸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合堂:资料有待补充。

 旺相堂:广西三江六甲人荣氏所用族文化

荣姓名人

 荣禄

 清末大臣,晚清 政治 家。字仲华,号略园(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生平 事迹 详见百度词条。

 荣宗敬

 又名宗锦,字宗敬(1873-1938),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荣毅仁之叔,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37年 抗日战争 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

 荣德生

 又名宗铨(1875-1952),号乐农居士。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宗敬之胞弟,荣毅仁之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北洋政府时期,历任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时期,历任 工商 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

 荣毅仁

 字继曾,江苏省无锡人,其父为荣德生,叔为荣宗敬,开创了中国棉纱和面粉的民族工业。历任上海市副、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改革开放后,受邓小平之命创办中国 国际 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首富。

 荣智健

在荣姓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出现了三位关键人物。

正是这三位先哲,支撑起

荣氏源流的历史框架。

第一位荣公。

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封姬霞公爵,食采于河南荣錡涧,称荣

公。

荣公及其后裔虽为荣氏但仍为姬姓。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第二位荣叔。

荣叔是荣公后裔,当然是荣氏姬姓,其被周王赐上谷大夫。

庄王四年,荣叔奉周王命使鲁,获赐汶阳之地,遂迁居山东汶上。

荣叔后裔皆为

荣姓,如荣黄、荣驾鹅、荣启期、荣旂等。

荣公是荣氏第一人,荣叔是荣姓第一人。

然而秦汉以来,姓与氏的区别逐渐

模糊,到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姓和氏已经完全等同了。

所以我们才可以说,荣

公是我们的得姓始祖。

《春秋》记载经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周庄王四年,鲁国君主姬允

去世,姬同继位。

周庄王命荣叔赴鲁国追赐姬允谥号“桓公”。

这一年为鲁庄公

元年,荣叔获赐汶阳之地,遂定居山东汶上。

嗣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

春秋时

期著名学者荣启期和孔子弟子荣旂皆为荣叔后人。

荣启期,字昌伯。

生于周定王 12 年(公元前 595 年),卒于周敬王 20 年(前

500 年),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

荣启期“值衰世季末,王道颓凌,遂隐居穷处,

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

”据《孔子家语》、《列子天瑞篇》等记载:孔子

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

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

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死者

人之终,处常待终,当何忧哉。

”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

”缘时代局限,

所说虽不尽合理,然三乐名言备受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推崇

另外,南京博物院现存有南朝模印砖画《荣启期与竹林七贤》,陕西省博物

馆存有唐代铜镜《启期答孔子问》,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

此也是荣氏堂号“三乐社”之由来。

荣启期之后,荣旂是荣氏另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荣旂字子祺,生于周景王

三年(前 542 年),卒于周元王六年(前 470 年),终年 73 岁,葬于昙山厌次岭

(今汶上县白石乡昙山西北麓)。

子祺先生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直接得到孔子的

教诲和传授,对《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的编辑修订做了大量工作,

共同维护儒家学说不至遗失,名列圣人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中。

老年秉持公正之心,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持守正道,存心养性,以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

汉章帝元

和二年(公元 85 年)下诏命绘像于太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追封

雩娄伯,并配享孔庙,牌位列东庑第二十位;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加

封厌次侯;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 年)追称先贤荣子;清康熙皇帝下圣旨“钦

赐奉祀生四员,蠲免一切差徭”;同治年间兖州地方官员将荣氏三乐社与孔子、

孟子后裔圣泽、亚圣社号并列。

荣子获赠最高爵位为侯爵,大中祥符二年五月被封厌次侯,这是华夏荣氏的

莫大荣耀。

以济州任城荣宗范为首的荣氏先贤,以荣子封侯为契机,以荣旂为第

一世祖,启动了荣姓世系的征考,这也就是肇修荣氏宗谱的发端。

由于历史跨度太大,肇修宗谱的艰难可想而知,没有一个学识渊博,威望极

高的人担纲,是不可能完成的。

直到荣諲公举进士担任集贤殿修撰秘书监,荣氏

宗亲的愿望才得以最终实现。

这是荣氏最早的一部宗谱,使得荣氏世系得以一辈

辈衔接下来。

所以荣諲公算得上荣氏家族历史上第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荣氏家史得以流

传下来的关键人物。

他首次修撰荣氏宗谱,确认荣氏出自荣公:“荣氏出自荣公,

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确立启期公为荣氏鼻祖,子祺公为第一始祖,“荣氏今

修家乘则叙自启期老为鼻祖,以嗣出孔子弟子、国朝加封厌次侯、先贤子祺为第

一始祖”。

《宋史·列传》有荣諲传:荣諲,字仲思,济州任城人。

父宗范,知信州铅

山县。

诏罢县募民采铜,民散为盗,宗范请复如故。

真宗嘉异,擢提点江、浙诸

路银铜坑冶,历官九年。

諲举进士,至盐铁判官。

晋州产矾,京城大豪岁输铁五万缗,颛其利,諲请

榷于官,自是数入四倍。

为广东转运使。

广有板步古河路绝险,林箐瘴毒。

諲开

真阳峡,至洸口古径,作栈道七十间抵清远,趋广州,遂为夷涂。

复入为开封府判官。

太康民事浮屠法,相聚祈禳,号“白衣会”,县捕数十

人送府。

尹贾黯疑为妖,请杀其为首者而流其余,諲持不从,各具议上之。

中书

是諲议,但流其首而杖余人。

加直史馆、知澶州。

改京东转运使。

莱阳产银砂,

民有私采者,事露,安抚使欲论以劫盗。

諲曰:“山泽之利,人得有之,所盗者

岂民财耶?”贷免甚众。

又使成都府路,召为户部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洪州。

以疾故,徙舒州,未至而卒。

累官秘书监,年六十五。

本(徙居左家营)

尚义——衍淮——清逸(徙居汶上白石镇)

—衍汶——意诚(徙居汶上东皋村)

荣子后裔迁徙考

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使得人们对外交流很少,包括迁徙。

由于战乱、灾荒、落后的医疗,人口增长缓慢,居住地扩张的压力不大。

即使是

逃荒、避难,人们也到不了很远的地方。

这也就是汶上及周围相邻省、县荣氏村

落密度较大的原因。

如 38 世祖荣助公因设教授徒,由汶上迁居任城八里店;47

世祖荣公及其后人因战乱辗转迁河南睢州;47 世荣碌公迁曹县砖庙;55 世荣

好贤避水患迁峄州荣庄。

但是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异地做官,二是从军征战,使汶上荣氏遍布全国

各地。

南北朝时期,31 世荣诗言公于永元年被授北平护军,定居北平无终。

这一

支系屡出战将,远途征战,徙居各地。

迁居北平无终的荣氏宗亲,历世久远,由

此外迁各地的必定很多,可惜大都没有记载下来。

可以设想,凡是较早从河北迁

出的宗亲,都有可能是这一支系的后裔。

唐高祖时荣泰公,因军务过江西萍北,爱其地皆纯良之士,择其里有仁厚之

风,遂迁其家人而居之。

其后世再迁外地形成桐木、栗市、安山、洲田及醴陵、

攸县、岳阳等支。

55 世荣好施公从军到达陕西,于是定居蓝田。

南宋末年荣道奇公任户部侍郎,其子三捷公抵抗金兵入侵,后居南京马州船

埠。

汶上 43 世祖荣烔公生于唐宣宗大中八年。

唐天佑二年粤西昭州(今桂林市

平乐县)发生动乱,朝廷封荣烔为征南将军平定南蛮。

时值朱温篡唐,荣烔留守

昭州,落籍于今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荣家村。

46 世荣諲公因官南迁湖广鄂诸(现今湖北武昌),其后裔迁江苏南京、安徽

安庆、江苏无锡、河北霸州等地,形成较大支系。

元时,礼学公被朝廷派遣芝城任永州别驾。

礼学公偕其祖父孝凯公、父友泽

公莅任。

若干年后礼学公之子智浩公迁居东安大坪,是为湖南东安支系。

其后裔

迁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59 世荣堂公,洪武年间从军有功,以军功授庐州督粮指挥使,后又督军取

淮右至淠北,爱其土地肥美风俗敦厚,遂安家安徽六安。

以上宗亲皆因为官或从军迁往各地。

若论平民大迁徙,规模最大的应属明代。

元朝末年,持续 17 年的元末农民

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朱元璋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

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快速恢复劳动力的办法就是移民。

明初移民席

卷全国,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时,山东、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 200 万,而

山西的人口竟达 400 多万。

这得益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

朱元璋决定将“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迁徙大潮,由此展开,

并持续了 100 多年。

仅在洪武年间,就从洪洞一带迁出几十万人。

他们有的直接

分布到冀、鲁、豫、皖等省,有的间接分到川、滇、黔以及东北、内蒙等地。

代迁往山西的荣氏宗亲参与了这次大迁徙,在大迁徙 时,60 世荣成、荣春、

荣思贤、荣宏亮、荣敬、荣宏道、荣宏渠、荣宏亮、荣宏溪、荣清、荣温、荣作

等分别迁入山东的桓台、聊城、菏泽、郓城和河北枣强、江苏丰县、河南夏邑、

安徽、浙江等地;以后也陆陆续续有人迁出,如 61 世荣利公由洪洞县迁居安徽

淮北,64 世荣尚宏公徙居山东齐河,65 世荣光考公徙居河南省濮阳县荣家村。

近现代以来,交通条件好了些,人民的交流方便了,直接迁徙到远地已不是

很大困难。

汶上及其各支系后人或因异地为官,或因生活逼迫,或因从军戍边,

或因越洋求学,或因投身革命,或因经商创业,别井离乡,辗转迁徙,现在荣氏

后裔已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据旧谱,陆陆续续迁徙国内各地的有:

13 世於濂公外徙不详;

13 世於澄公外徙不详;

15 世进爵公外徙不详;

21 世赓陶公外徙不详;

31 世师言公由厌次村迁居北平无终;

32 世廷相由厌次村徙居汶上城北大庄堤口;

32 世廷升、廷卿公外徙不详;

35 世得邦公外徙不详;

38 世助公由大庄堤口迁往济州任城;

40 世可教公外徙不详;

43 世烔公徙居广西桂林平乐;

45 世誾公外徙不详;

45 世谏公外徙不详;

46 世諲公因官徙居湖广鄂诸;

47 世碌公徙居曹南砖庙南菜园荣庄;

47 世公徙居河南省睢县荣凸村;

48 世士英公自湖广徙居江苏金坛;

53 世迎嘉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山西交城坡底村;

52 世允公由湖广徙居江苏常熟;

54 世希仲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宁阳县城西荣家庄;

55 世好谋公由大庄堤口徙居汶上城东周村;

55 世好施公由北平无终徙居陕西蓝田;

55 世好贤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峄州荣庄;

56 世仰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6 世什公由蓝田荣家沟迁蓝田王河村;

56 世春湄公由常熟徙居黄沙港;

56 世春渭公由常熟徙居黄沙港;

56 世春江公由常熟徙居陕西蓝田;

57 世启宗公徙居安徽安庆;

57 世方文公由蓝田荣家沟徙居安徽省界首;

58 世铭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未详;

58 世铜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

58 世钢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

59 世暰公由山西交城徙居盂县;

59 世世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9 世档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9 世明公徙居福建省未详;

59 世明公(山西交城支铸子)徙居江西省未详;

59 世暇公由周村徙居汶上荣氏村今称刁集村;

59 世昀公外徙不详;

59 世柱公外徙不详;

59 世道公由山西洪洞徙居河北邢台;

59 世水濂公由南京金坛徙居江南无锡;

59 世磬公由南京水西门外徙居河北霸州;

60 世敬公由平阳府徙居直隶枣强县郭吕卷村;

60 世思贤公由平阳府徙居东昌府堂邑县荣庄;

60 世春公由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徙居桓台县荆家庄;

60 世成公由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徙居桓台县崔楼庄;

60 世宏亮公由周村徙居单县荣庄;

60 世宏道公由周村徙居山东诸城;

60 世宏江公由周村徙居阳谷县八里庙;

60 世宏渠公由周村徙居江苏丰县;

60 世宏溪公由周村徙居郓城柳条圈;

60 世清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北荣庙;

60 世温公由周村徙居安徽省未详;

60 世作公由周村徙居浙江省未详;

60 世国公外徙不详;

61 世士彦公由曹县荣菜园徙居城南沿荣庄;

61 世士廉公由荣菜园迁往曹县城东猪毛刘庄,后来易名荣楼村;

61 世富公由任城徙居肥城小店;

61 世頄公由八里庙徙居荣家道沟;

61 世祯公由任城徙居安徽省未详;

61 世利公由山西洪洞徙居安徽淮北;

61 世样公外徙不详;

61 世梁公由山西交城徙居山东德州荣家寨;

61 世唯高公自金坛徙居寺泾港;

62 世徵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太原府;

62 世义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榆次县六堡镇;

62 世南湖公由刁集村徙居汶上城西荣家店;

62 世贞节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2 世贞忠公由周村徙居曹县荣华店;

62 世正公迁居湖北汉口;

62 世仲华、季英由曹县城东荣楼徙居城南荣楼;

63 世镜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范县北关;

63 世成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原武县中磁村;

63 世上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范县城西三里营;

63 世祥公由山西洪洞徙居山东齐河荣庄;

63 世尚信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士伦公由荣庄徙居小店;

63 世立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宗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䄘公迁居河南焦作;

63 世万年公由崔楼迁居广饶城南荣家庄;

63 世思让公由崔楼迁居河南柘城安平荣楼;

64 世士贤公由崔楼经临淄曹村辗转迁至登州府文登荣家庄;

64 世泰公由崔楼徙居桓台荣家庄;

64 世花富公迁居江苏沭阳县城北华冲集;

64 世英公迁居山东昌乐荣家杨阜;

64 世尚宏公由山西洪洞县徙居山东齐河荣庄;

64 世可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大桥庄;

64 世原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赵庄;

64 世成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赵庄;

64 世斯威公由浙江于城徙居山西阳曲县马庄;

64 世时甯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介休;

64 世继斗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浑源县新裴村;

64 世继升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浑源县新裴村;

64 世继瑞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浑源县旧裴村;

64 世自强公由山西省交城徙居聊城北东吕村;

64 世学曾公由八里庙徙居田家庄;

64 世学孟公由八里庙徙居穆家庄;

65 世登公由八里庙徙居马铁炉;

65 世山公由八里庙徙居岔河;

65 世崇公由八里庙徙居张秋镇;

65 世光考公徙居直隶濮阳县荣家村;

65 世贵公由广饶迁居临淄荣家庄;

65 世志仁公由刁集村徙居濮县荣家庄;

65 世心诚公由刁集村徙居汶上县城西开河镇;

65 世振诚公由刁集村徙居范县荣家堂;

65 世一本公由刁村徙居范县左家营;

65 世清逸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北白石镇;

65 世意诚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南东皋村;

66 世光先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东演马村;

66 世光里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西演马村;

66 世彦英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北林家庙;

66 世彦俊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西刁家集;

66 世龙公由周村徙居郓城东荣家庄;

66 世虎公由周村徙居范县西荣家庄;

66 世麒公徙居陕西省未详;

66 世麟公徙居四川省未详;

66 世阁公徙居湖南省未详;

66 世寿、福公由曹县沿荣庄徙居黄庙荣庄;

66 世鸿公由龚楼北荣楼徙居曹县城南荣楼;

66 世坤绣公由宁阳荣庄徙居东疏街;

66 世鸿由城东荣楼徙居城南荣楼;

67 世正起公徙居巨野县荣庄;

67 世正裔公外徙不详;

67 世正修公外徙不详;

67 世正取公外徙不详;

67 世璠公由八里庙徙居陈柳头;

67 世章公、芹公由八里庙徙居玉皇庙;

67 世胤贤公由开河镇徙居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

67 世胤恩公由开河镇徙居河南省濮阳市白衣阁;

67 世胤长公由开河镇徙居河南省范县双狮子李;

67 世胤儒公由开河镇徙居郓城县水堡集;

67 世仰起、仰成公由开河镇外徙未详;

67 世安公由桓台荣家庄迁居长山县大牛王庄;

67 世圣公由黄庙荣庄徙居老林东林楼。

68 世考安公由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后张村;

68 世考邦公由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韩家堂;

68 世考德公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徐州;

68 世东江、东泗公由桓台荣家庄迁居马家庄;

68 世兴琳公由东皋徙居辛店;

68 世兴绍公由东皋徙居本县城北侯家村;

68 世大典由商丘赵庄徙居王寨;

68 世文智公之孙凤栖、凤峨由黄庙荣庄迁入老林东荣楼;

69 世君公由后荣庄迁居河南虞城王集邻关庄;

69 世臣公随兄由后荣庄迁居虞城后又迁居单县高韦庄西南荣庄,以姓为村;

69 世朝钦公由宁阳荣家庄徙居柴家庄;

69 世广安公之孙天作、天仕、天位,由曹县沿荣庄徙居河底井;

69 世世禄公之孙思信、思贵、思田由黄庙荣庄徙居河南省楚庙袁庄;

69 世钦祥公长子明广、次子明纲由城南荣楼徙居河南园子村;

70 世教公由荣家庄迁居北岭村;

70 世实颖公由荣家庄迁居长山严家庄;

70 世昌明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西袁口镇;

70 世昌贵公由西演马徙居冠县;

70 世思孝公由柳条圈徙居汶上东演马;

70 世传宗公偕二子由白石东营徙居江苏萧县;

70 世业公由后荣庄迁居单县曹庄乡前荣庄;

71 世自运(后改贯伦)公由柳条圈徙居鄄城县荣堂村;

71 世际章公由西演马徙居白塔;

71 世光宗公由林家坝徙居汶上城东北白石镇东营;

71 世钦公长子广含、次子广砺由梁山刁家集徙居东平古台寺;

71 世尚素由濮县荣家庄徙居左家营;

71 世廷祥公偕二子怀邦、怀重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河南淮阳县;

71 世文祥公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庐庄;

71 世廷祥公偕五子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江苏丰县金柳寨;

71 世乐公由后荣庄迁居谢家集北四里荣庄;

71 世乐圣公由后荣庄迁居谢家集西南各庄;

71 世思田公由黄庙荣庄徙居老林东荣楼;

71 世本真由城东北荣楼徙居刘井;

71 世思连居毛庄;

71 世思用居陕西咸阳;

71 世本兴居白庄;

71 世本原居五庄集;

71 世思九居安许楼;

71 世本清公徙居小潘庄;

71 世本田公由城东北荣楼徙居陕西关口;

71 世均平由城东北荣楼徙居柏树园;

71 世均亭由城东北荣楼徙居袁韩楼;

71 世思温、思存由城南荣楼徙居河南园子村;

71 世玉河居仵瓦房;

72 世广臣公由大渚潭西荣家庄徙居江苏丰县南三十里梁寨;

72 世广全公由大渚潭西荣家庄徙居江苏沛县五子楼;

72 世圣言公由白石东营徙居本县小秦村;

72 世林之公由东疏街徙居宁阳北关;

72 世安稳公由城东北荣楼徙居四川成都;

72 世安恕公徙居河南郑州;

72 世安礼公徙居山东单县;

73 世旺公由白石镇徙居滋阳韩家楼;

73 世庆才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西张保庄;

73 世庆益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东北陈家堂;

73 世安新公由袁口镇徙居馆驿乡侯庄;

73 世东月公居住河南虞城贾寨郭庄;

73 世心义公由前荣庄迁居河南商丘东北双八镇石庄村;

73 世心奉公由后荣庄迁居李半庄邻五道楼;

73 世心会公居住河南虞城李老家宋庄;

73 世润由岔河徙居河南台前县林家坝;

74 世继安公由巨野城西荣家庄徙居江苏沛县尹庄;

74 世目冻公由后荣庄徙居李半庄乡大许河村;

74 世兰起公徙居河南省虞城县李老家乡王庄村;

74 世目贤公居住河南虞城李老家乡白蜡院村;

74 世目训由后荣庄徙居黑龙江省桦南县阎家乡振兴村;

74 世目楼由后荣庄外徙未详;

74 世目信由前荣徙居黑龙江不详;

74 世宪镰由八里庙徙居三教堂;

74 世树言由岔河徙居江苏宿迁;

75 世金起公由高韦庄镇荣庄村迁居曹县南李集邻老杨庄;

75 世心喜公由前荣庄迁居黑龙江不详。

这只是旧谱有记载的,还有很多不见于谱,以及后期外迁的,更是不计其数。

期待将来编纂全国通谱时能好好梳理一下。

荣姓起源

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为周成王的卿士荣伯之后,受封于荣邑(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其后有荣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为荣(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其后亦有荣氏 又春秋时鲁国亦有荣氏。孔子有弟子荣旗

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

河北省西北部 历史名人

荣成伯:即荣驾鹅,又名栾。春秋鲁国大夫,公孙婴齐之子。据《左传》载:鲁襄工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欲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后必或耻之。"季孙又欲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 荣广:字王孙,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曾行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语孔子,以德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为三乐 荣毗:字子谌,遂代无终人,刚鲠有局量,官至侍御史,立朝侃然正色,百僚惮之

  一、姓氏来源

  一是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为黄帝铸造了12铜钟,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

  二是上古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巩县一带),称为荣伯,子孙以邑为姓,相传姓荣。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谷郡,现在河北省保定市。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三、历代名人 荣启期——春秋时期的学者。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

  荣瑄——明朝琼州人。荣琇弟,早孤,与兄荣琇事母以孝闻。

  荣德生——名宗铨。江苏无锡人。早年与其兄宗敬经营钱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福新、茂新面粉厂和振新、申新纺织厂。至民国11年(1922年),有面粉厂12个,纱厂4个,后申新增至9个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民国7年至民国10年先后当过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党政府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一、姓氏来源 一是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为黄帝铸造了12铜钟,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 二是上古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巩县一带),称为荣伯,子孙以邑为姓,相传姓荣。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谷郡,现在河北省保定市。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三、历代名人 荣启期——春秋时期的学者。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 荣瑄——明朝琼州人。荣琇弟,早孤,与兄荣琇事母以孝闻。 荣德生——名宗铨。江苏无锡人。早年与其兄宗敬经营钱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福新、茂新面粉厂和振新、申新纺织厂。至民国11年(1922年),有面粉厂12个,纱厂4个,后申新增至9个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民国7年至民国10年先后当过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党政府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荣氏企业是旧中国资力最雄厚、规模最宏大的民族企业集团,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极令人注目的家族。因其当时在面粉业和棉纺业雄届首位,而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之称。 荣氏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兴旺发达起来,关键在于他们善于“育己育人”。 在荣氏家族中,每个人的个人修养与素质几乎各有千秋,但又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爱国,有气魄,有能力的民族实业家,都走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 荣宗敬,荣氏企业缔造者之一,他与弟弟荣德生共同把荣氏企业发展成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的民族企业。荣宗敬(1873—1938),7岁进私塾。14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因病回乡,15岁到钱庄习业,19岁师满到上海森泰蓉钱庄做跑街,承担包揽生意,联系客户业务。他求知心切,专心研究业务,勤奋诚恳,且办事认真细心,并掌握了不少资金的调拨运用和棉麦产销方面的知识,为日后自办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他是家中长子,胆略大,善于冒险,有魄力,为以后控制荣氏企业总系统做了坚实的铺垫。荣宗敬领导时期的荣氏企业中,他的地位是任何荣氏家族之中的人不能相比的。他办事认真,精通业务,从经营第一个面粉厂到荣居荣氏企业总经理的近20年中,他的企业经营能力、经营策略、经营思想,使企业获得巨大发展。 他有胆有识,1917年他竟以40万元冒险买下旧机较多的恒昌源纱厂,后来盈利颇丰。他的领导能力极强,使全系统的管理极为统一,在人才的管理、利用、培养方面他也做了明智的决定。 荣德生(1875一1952),荣氏企业缔造者之一。因4岁才学话,邻人称他“二木头”。他9岁入私塾,15岁由兄荐到上海钱庄学艺。而父笃信书中“四十五岁有子入拌池”之说,一心望他苦读学优做官。可荣德生认为“回去读不成,被人窃笑,不如学商,当留心,亦可上进”。于是,他刻苦学徒,钻研业务,深得老板器重。18岁时到父所在厘金局任帮账房,他得此美差更孜孜工作,发奋自学,为后来经营企业做了充分积存。荣德生经营才能出众,有远见。他专心致志地把毕生精力投入自己的事业。荣德生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又进行灵活的改革,尤其在利用企业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虽然身为资本家,但他却能“对于工人已有相当之谅解”。荣德生的“大量生产”的经营战略,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中,总是将企业的资本积累用于扩建新厂、购买新机器之用,用“滚雪球”的方式挣取大量金银。他和哥哥成功地运用“粉纱互补互济”的经营策略,把荣氏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荣德生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又愤恨国民党的统治,与民众一起参加反帝、反封、反官僚运动。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企业迁厂外逃,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解放。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优秀的工业企业家之一。 李国伟,是荣氏企业中杰出的实业家。他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起初是普通绘图员,但其工作认真勤奋,诚实好学,被荣氏兄弟看中,荣德生把自己女儿荣慕蕴配与他为妻,使其超人的才智、丰富的经营管理策略得以充分发挥。1938年,他不顾丈人荣德生反对,把“申四福五”迁入内地,开始形成自己的“申四福五”系统。内迁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证明了内迁是成功的。同时,李国伟在内地设分厂解决空袭和电力不足问题。他自制机器,开办建成面粉厂,创办煤矿,用于工业供应;利用纺织废料,开办宏文造纸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策略,形成荣氏企业实力重大的派系——申四福五系统。他积极配合荣德生参与企业改革,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此外,李国伟很爱国,又积极支持新中国建设,1951年后他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把一大批外地荣氏企业迁回变成公私合营,实现了他一生中认为最快乐的大愿望。李国伟是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年轻有为、爱国开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荣鸿元,“大房系统”的***,他继承父亲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举世瞩目的企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持者。 荣尔仁,是荣德生二子,经过专业学习后到公司任领导职务,管理“申二、五”时,改进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方针。抗战后他经营的“申二”和“申九”高额盈余,还清了战前申新总公司所有债务,在荣氏企业地位日益显要。1946年,他积极在内地筹备企业的恢复工作,拟订了一个一揽子大规模的“大申新”计划,使企业曾出现了一时的战后景气。荣尔仁继承了父辈的经营传统,成了一名优秀的实业家。 荣氏企业以其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资金而雄居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史上。它颇具民族代表性,有着与其他民族企业所共有的特点,更有着与其他民族企业所不同的特色,他们正是利用这些经营特点和特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的。50多年风风雨雨,荣氏企业始终百折不挠、竭尽全力去发展民族企业。荣氏企业发展史是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史的典型,荣氏企业的每一位***都是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解放后的荣氏企业,在中国***的领导下,迈开大步走向新生,得到了企业发展的合理保障,抛掉了企业的旧枷锁,从此面目焕然一新。荣氏企业在祖国建设方面给予了更大的支持,企业经过调整改组,相继成为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企业。其中荣毅仁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荣氏家族不仅注重自身的修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培养人才。 人才,是每个企业成功及发展的要素。没有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以人才为重,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以人才为本。滚滚金银缔造者最终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荣氏企业系统的实业家,正是以重视企业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为经营宗旨而使企业成功发展的。在企业人才利用和发展方面的经营思想,从荣氏兄弟到他们的于婿都是积极的、先进的。荣德生曾把人才看作企业成功的根本、基石,足见其程度非同一般。企业初建,荣氏兄弟深受人才桎梏和刺激,萌发了合理使用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的信心与坚定决心。对人才的管理、重视方面,荣宗敬、荣德生、荣鸿元、李国伟等都有远见卓识。

谁能给我荣氏家族谱的信息

一、姓氏源流 荣(Róng)姓源出有三: 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