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范什么什么字是怎么来的?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2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3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4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5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6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7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8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19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0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1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22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3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4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5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6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7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
为什么姓氏的“范”不能用繁体字的“范”?
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很多范氏的名片为了庄重,把字体印成繁体字,而且把姓氏的“范”字也印成繁体字“范”;许多文章文献中把作为姓氏及地名的“范”字写成繁体的“范”字;还有的是有些范氏宗祠的匾也为了仿古把“范氏宗祠”写成“范氏宗祠”;还有许多新修的《范氏族谱》为了复古及庄重写成《范氏族谱》。这是错误的!或者说是非常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姓氏的“范”字是不能用繁体字的“范”,为什么呢?这得从范氏的起源说起。
范氏,出自祁姓,以邑为氏,距今两千六百多年。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迁之杜邑(陜西西安东南),时称杜伯。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封与随(今山西介休)称随会,后来又封与范(今河南范县)称范会。士会去世后,追溢武子,以封地为氏,故在《春秋》史书中称他为随季、随会、随武子,又称范会、范武子。士会的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范氏,范氏尊士会为范氏的得姓始zu 。
范邑(今河南范县),《说文》曰:“艸也。从艸氾声。”“范”字本义为一种草。范草具体指什么草已经难以考证,“范”字用作地名是否因该地长有范草更是无从考证了。而“范”姓从地名演进而来应是确信无疑的。范氏的图腾为蛇龙图腾。所附图文解释是这样的:“从水、从草,为从草、从水之蛇龙”。范氏起源于春秋时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晋国大臣士会平定了周王室内乱,周定王赐以诸侯之礼,封于范邑,赐姓范,史称范武子,是为范氏之源。而时名为范邑的地方即为今河南范县,而此地有水名曰“范水”,故而有此名。
范氏之“范”,自古以来就并没有简体和繁体之分,自作为姓氏的“范”诞生那一刻起用的就是这个“范”字,而非另一“范”字。所以,如果细心的朋友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会发现,繁体“范”字的意义所标条目不包含姓氏用字。之所以出现混用,原因在于简化字将“范”字简化之后使用了同“范”一样的字形,但是两者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字典(简体)
申集上艸部范·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5
《唐韵》防鋄切《集韵》父鋄切《正韵》房啖切,音犯。《说文》草也。
又蠭也。《礼·檀弓》笵则冠,而蝉有緌。《内则》爵鷃蜩范。《梁元帝·玄览赋》范飞冠而吐密。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东郡范涿郡范阳。
又宫名。《竹书纪年》穆王十四年作范宫。
又台名。《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又门名。《左传·哀七年》秋,伐邾,及范门。《注》邾郭门也。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范氏,其后也。《潜夫论》帝尧之后有范氏。《广韵》随会为晋大夫,食采于范,其后氏焉。
又通軓。《少仪》祭左右轨范。
又通范。《扬子·太玄经》矩范之动,成败之效也。 《正字通》从弓,音颔。
康熙字典(繁体)
未集上竹部范·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9
《广韵》防鋄切《集韵》《韵会》父鋄切《正韵》房啖切,音犯。《广韵》法也,式也,模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疏》范谓模范。《书·洪范疏》武王克殷,访道于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乃作《洪范》。《尔雅·释诂》范,常也。《疏》范者,模法之常也。
“笵”字
《说文》曰:“法也。从竹,竹,简书也;氾声,古法有竹刑。”《说文》对“笵”字的解释其实只是它的引申义,其本义应是竹制模子的意思。我们来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通俗文》日:‘规模日笵。’玄应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别也,说与许合。”因为各种模子的材料不同,而“笵”是竹模子,从竹。“笵”由具体的模子义引申为抽象的模范、标准、法度等义。
那么繁体字“范”字时什么意思呢?
范《说文》曰:“范軷也。从车,笵省声。读与犯同。”那么“軷”是什么意思呢?《说文》是这样解释的:“出,将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坛四通,树茅以依神,为軷。旣祭軷,轢於牲而行,为范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出车在外,一定要祭告那里的路神,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堆土为坛,树立茅束以为路神凭依,以犬、羊等为祭牲,置土坛之上,祝祷后,驾车辗过土坛祭牲,作为奠祭。以此象征与神结成了契约关系,此后便会道路平坦,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克服。其实“范”字本意即为范軷,是一种祭祀路神的仪式。因为祭祀过程,车是主要的祭祀工具,且车辗过祭牲为主要关节,故“范”字、“軷”字之形符为“车”。由此可见偏旁部首对界定字义类属所体现的科学性。
由此可见“范”、“笵”和“范”其本义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我们“范”“范”“笵”不分的呢?
是近代汉字简化运动造成的,简体字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都书写简体。经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为后来采用(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第38页)。太平天国最有名的简化字是「囯」(王是玉的本字,囯内少一点,字体左右对称,寓意太平。太平军打到哪里,囯字就用到哪里),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文字简化运动也停止。太平天国是东亚第一个进行系统性汉字简化的政权,甚至影响到后来的民guo以及新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建国后,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也成为协会研究的目标之一。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直到此时,简体字的研究和选定工作才真正开始。1956年2月1日,第一批230个简体字和30个类推偏旁正式公布。在民间已经应用了千百年的俗体字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196 si 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
从这时候开始,“范”“范”通写为“范”,这也是建国后出生的人在接受知识和书写时都使用简体字“范”。在现代许多人在使用“范”字时,为了仿古或者出于庄重的需要把姓氏的“范”字书写成繁体的“范”字,这是错误的,这是没有了解姓氏“范”字的文化历史和来源,错误的把繁体的“范”当成姓氏的“范”字了。
当然错误的不止这些,有些错误还出现在正版的字典或者刊物中,比如在广州音字典里,就错误把繁体字“范”当成姓氏的“范”。还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在给范氏题字时为了仿古或者庄重的需要,会错误的把姓氏的“范”书写成繁体“范”,这种情况还出现在范氏发源地范县,比如范县宾馆的“范县宾馆”四个题字就出自名家之手,字写得不错,可惜的是把“范”错写成“范”了。至于有些新修的范氏宗祠、范氏族谱有很多人为了仿古或者庄重的需要错误的写成“范氏宗祠”、“范氏家谱”,这不是给人改姓了吗?这是错误的。
作为姓氏的汉字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如战斗的斗和北斗的斗,“甯”与姓氏 “宁”,在没有简化之前其实是不一样的。还有于、余、姜、卜、朴、叶、曲、朱、向、沈、谷、郁、胡、种、党、岳、游等姓氏也是同样的情况。
那么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在使用繁体字,比如台湾省、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他们当中有许多范氏,比如台湾就有数万范氏,这些海外的范氏基本还在使用繁体字,他们是如何使用用“范”、“笵”和“范”的呢?
当然这些tai湾同胞、港ao同胞、海外同胞中的范氏是不会把繁体字的“范”当成姓氏的“范”,对于他们来说姓氏的“范”和繁体字的“范”是完全不同的,是不会混淆的,是不会把姓氏的“范”书写成繁体的“范”。大家不妨查看一下台湾的国语字典,“范”、“笵”和“范”的解释是完全不一样的,“范”字的解释就是姓氏。
tai湾国语字典字典解释“范”“范”
如果大家看古书籍的时候有留意,你就会看到用作姓氏和地名时都是使用“范”,除外的就是使用“范”字。还有就是许多民国以前立的碑文或者牌匾关于姓氏和地名的“范”字都是使用“范”而不会是繁体的“范”,大家有空去下河南伊川的范仲淹墓园或者苏州的天平山,哪里有许多碑文刻字,看看姓氏的“范”字是如何书写的。
或者查看一下民国以前出版的《范氏族谱》,看一下“范”、“笵”和“范”是怎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的老族谱是不会把姓氏的“范”书写成繁体的“范”。
由此可见,作为姓氏的“范”与模范的“范”在简化前两字是不一致的,“范”当作为地名和姓氏时,繁体字和简体字相同的“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简化。现在因为大家快节奏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对于词典和传统文化的淡忘,所以在社会的文字使用中甚至某些范氏宗亲的思想中会出现两字相混淆的情况,望此文帮助大家改正错误,勿把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范”字写成繁体的“范”字
家谱中,范什么什么字是怎么来的?
本文2023-11-17 14:07: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