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鸿章的家训是什么 李鸿章后人在哪
李鸿章的家训:
一、修养篇
1、天资聪明还需勤奋配
2、铁面无私对恶人
3、巧治恶人手段高
4、身处高位不忘修德
5、不取不义之财
6、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7、友情超越国界
8、勤俭节约弃浮华
9、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10、饮食起居重养生
二、进取篇
1、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敢学商鞅冒死变法
3、、核心技术需要自己掌握
4、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克敌制胜
5、经济是行动的后盾
6、冲破阻力的根本来源
7、用科学手段致富
8、用敌人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9、跨出国门求富强
三、学识篇
1、付出汗水才会换得成功
2、大树底下好乘凉
3、敌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
4、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5、学习要从娃娃抓起
6、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7、三顾茅庐只为人才
8、提携后辈甘当人梯
9、不拘一格用人才
四、处事篇
1、与人打交道要有自主性
2、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3、弱国力争有外交
4、合纵连横护颜面
5、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6、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7、间接路线以退为进
8、成大事者能伸亦能屈
9、宽仁之心对他人
李鸿章后人,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
他的3个儿子都从事外交。过继来的长子李经方是职业外交官,在他死后出任驻欧洲的大使,;次子李经述韬光养晦准备接李鸿章的班;庶出的三子李经迈曾任钦差出使奥国。子孙中还有驻日、驻英、驻美、驻奥、驻比、驻秘鲁、驻墨西哥、驻缅甸的公使。
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是张爱玲的祖母,嫁的时候有一座老房子陪嫁,也就是在这栋老房子里,张爱玲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作品。
李鸿章之重孙,李家瓛先生是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文教员,2002年病故于上海。
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李道增是学术最高的一位,目前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
扩展资料: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家训
-李鸿章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二)
励双杰
第二部,勉帅李兴锐《浏东六碓李氏家谱》
湖南浏阳《浏东六碓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兴灿等纂修,十二册。
勉帅李兴锐,有资料这样介绍: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卒,谥勤恪。
从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连《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都说他“字勉林”,但家谱世系记载:“兴锐,字晋初,号勉林”,应是号而并非字。修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时,李兴锐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说:“道光甲午始叙次宗谱,勒为成书,爰议嗣后每阅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时也。兴锐方驰驱王命,未获躬与其役”,是没有参与这次修谱,但他又说:“昨庚子冬,兴锐奉巡抚江西之命,取道里门,展修祀事”,说明在修谱的前一年,他回过一次家,参与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总不至于连他的字、号都会搞错,象这样一个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没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说,仅这一点,也可显示这部家谱的那么一点重要来,现正在重修《清史》,《浏阳六碓李氏家谱》略可补前人所误。
李兴锐元配萧氏,继配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萧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昌濬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同乡、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的儿子刘瑞浺。
说到李兴锐,顺便还可以再说一下同族的李鸿球。李鸿球虽与李兴锐同族,却已在五服之外,从辈份上排,李鸿球是李兴锐的孙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修谱之时,虚岁三岁。
李鸿球,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早年习经济,好收藏。去台湾前曾在北平、汉口、郑州、上海等地供职于银行及信托公司,任经理等职。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曾居欧洲数年。著有《天涯浪迹记》、海棠书屋力学杂录/诗存》《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介绍该馆藏品时说:“本馆藏有中国历代钱币甚丰,计自上古原贝、骨贝、铜贝、刀币、布币、圜钱、纸钞、银锭、元宝、银洋、铜币共三万余件。其来源有各界人士捐赠者,有向收藏家价购者,政府拨交拨赠者,而民国八十三年本馆价购李鸿球先生遗藏古钱一七八三件,使本馆钱币收藏更趋完整,成为中国钱币收藏之重镇,而侪名于世界搜藏中国钱币最富的博物馆之一。本馆所藏古代钱币之中,有周代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即为原李鸿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为耸肩、尖足、圆档;此布币的首部有銎,是为空首。此件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时代布币,属于大型布钱,形制完美,造型古朴,极具苍浑之美。”可见李鸿球藏品不但丰富,而且质量极高!
李鸿球去台湾后曾在“民国六十年”编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启后册》平装一册,台湾家谱收藏家廖庆六先生的“万万斋”有藏。这册名为《承先启后册》的家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旧家谱续编的。以我的猜想,当年李鸿球匆匆忙忙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带上家谱的可能性比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谱,几乎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个迷,以后有机会得请廖庆六先生来破了。
相比之下,咱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陆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别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后上下左右大陆人民提起家谱是谈虎色变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还是得到了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说,再过六天就要过年,给我送谱来的湖南浏阳老黄,雄纠纠气昂昂的背来五部家谱共一百零几册,结好账我要送他走,却发现火车票、汽车票啥的都是爆满,买不到了,飞到长沙的飞机票倒还有,可老黄不干,说我这次的利润也就够一张机票钱,总不能白干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你得给我想办法,可不能不管我。讹上我了。我没办法,只好四处打听,恰好有一个搞运输的朋友手下还有一个司机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货,醴陵跟浏阳不远,最后老黄是跟着那货车走的。老黄回到家,打来电话千恩万谢,说你那朋友不但白让我坐车,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没要我钱,你得代我谢谢他。敢尽这次是净收入净利润,瞧把老黄乐的。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0 页: 李兴锐,字勉林,浏阳人,素治湘军军需,廉勤为曾国藩所赏,洊授知府,奏调直隶差遗。勉之为循吏,后赞日本使事,擢道台,历桂、赣等省藩皋。庚子擢赣,擢移粤、晋、闽督,卒于两江任。兴锐当官无赫赫名,而直实,每奉命按事,未尝代同官复掩。能饮,日尽百觞,予尝问以变法利弊,兴锐曰,此官此人变,犹不变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颂帅卞宝第《江都卞氏族谱》
江苏扬州、仪征《江都卞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册。
“卞”姓的家谱比较少见,2007年孔网曾出现过一部三十八册的近年新修江阴《卞氏》,原四函,因为少了二个函套,被我以较廉的价格买到。这事被江苏江阴的一位家谱收藏家知道,以为我是经过我的江苏朋友阿风才搞到手的,打电话责备阿风“人家卖国你卖省”,几乎把阿风气得吐血。这话说得极有杀伤力,基本达到了柔道红带、围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没想过孔网是天下人的孔网,人人都可以参与,用不着别人帮忙。何况出省又非出国,既然流到了市场,只要还在中华大地上,谁藏都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收藏近几年新修的家谱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见姓的家谱,如果碰上也偶尔笑纳一、二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卞氏谱》入藏,得这一部江阴《卞氏》,也是聊胜于无罢了。后来才意识到江阴《卞氏》只是个先声,没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庙得到了这部缺了二册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谱》。
上海图书馆有此本递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绪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册,其目录如下:“卷首一、二载忠贞世纂、卷首三初辑谱牒、卷首四徵述录,卷一荣赠录(诰命、旌奖、题赠),卷二规范录(条约、宗规、格言、宗法、宗训、家训等),卷三源流录,卷四祠墓录,卷五继美录(修谱旧序、旧例、义例、凡例、历修总目、杂记、书札、书後、後跋),卷六显著录,卷七世德录(列祖传赞铭状),卷八清芬录(贞孝节烈),卷九里居录(迁徙侨寄),卷十世守录(发祥录、衍庆录、归化录等),卷十一同宗纪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阳湖三族纪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谱因缺卷首一,已无目录。此本所存卷首二为“忠贞世纂续编”,可知卷首一即为“忠贞世纂”;卷一与卷三合装一册,而卷二有二册,我所藏本卷三为“规范录”,卷二才为“源流录”,可知光绪本与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内容对调;卷四“祠墓录”缺。余除卷数不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略有增删而已。
颂帅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咸丰辛亥举人。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清史稿》说卞宝第“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滑,扶植良愿,民尤感之”。有“公敬历内外,管领封疆,关于国计民生,先后政迹,昭垂国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无所受,人莫敢干以私。为地方兴学兴利。著有《方岳采风录》、《闽浙猷轩录》各一卷,《抚湘公牍》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宝第故居犹存。
卞宝第生于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谱纂修之时,他还不过七岁,详卷二十三中关于他的世系记载极简:“宝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时。聘高氏”,唯一有价格的信息是已经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而他父亲卞士云的世系记载就较详:“士云,行贤,原名荣贤,新盘公子,仪封公孙,时敏公曾孙(此亦为本家谱特色之一,从曾祖、祖、父记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号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时,道光癸未科进士,诰授奉直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戊子科四川典试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吴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时,诰封宜人,例晋封恭人。生二子:宝书、宝第”。卞士云虽没有参与修谱,但谱中关于他的文篇收录了不少,仅在卷五《继美录》,就有《松泉寄光河书》及《光河覆松泉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卞孝萱先生也是这于这个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实《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中说:“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家世渊源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卞氏于东晋时避乱南迁,传承过程中,代有名人。远的不说,清末扬州卞氏就有‘两世开府’之称。两世指我的族祖卞士云、卞宝第两代。”只是修谱之时,他远未出世,谱中自是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不过,他曾利用光绪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谱》做过一些研究,他说:“我还写过一篇《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家族文化个案研究之一》……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谱》,解答了人们心存已久的疑惑。”
现在想来,还有一桩极巧合的事,那天我刚到南京文庙,就接到了江苏常州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先生的电话,他说已跟卞(孝萱)老通过电话,卞老同意给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再写篇文章,言下极为开心。我才挂了电话,就看到摆在地摊上的这部《江都卞氏族谱》,因为缺了二册,摊主底气不足,并没有开出高价,稍一还价即就成交。文庙我去过也就三、四次,没买到过一部家谱,只有这一次,才把颂帅、卞教授家族的家谱捧了来,有时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数,不是你的,强求都是无用;是你的,她就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别人想带都带不走。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7 页: 卞宝第,字颂臣,扬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监司,擢疆圻,终于闽浙总督任。宝第强毅,官台谏日,强击不避贵要。及为疆吏,颇偏听执拗,有谮建宁令者,谓其衰颓,属藩司易人,藩司谓令方壮,人言弗足信,不纳,以履历陈览曰,是必捏书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谒,则一翩翩一少年。宝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罢之,其横若此。故人称之曰“卡(当为‘卞’字误)牛”。颇嫉李鸿章,遇海防事,辄云,此合肥老儿言,何足道。
分享:
李鸿章一生历经清朝四代皇帝,更是清末四大重臣之一。李鸿章曾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的一生中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他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也让李鸿章被千夫所指,背上了千古骂名。照片中就是李鸿章。
照片中就是李鸿章的母亲李氏。李氏是李鸿章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李文安的原配妻子。李氏与李文安成婚后为其诞下六子两女。其中,晚清重臣李鸿章与清朝两广总督李瀚章就是李氏的亲生儿子。李氏活到83了岁,在其去世后被清朝追赠一品诰命夫人,之后又晋为一品伯夫人。
照片中就是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与女儿李经璹(小名李菊耦)。赵小莲,安徽太湖人,清末进士赵畇之女。在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病故后,24岁的赵小莲嫁给李鸿章为继室。婚后,赵小莲为李鸿章生了一子李经述、一女李经璹(李菊藕)。李菊藕后来嫁给了同治时期的进士张佩纶,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就是其孙女。
照片中就是李鸿章的小妾冬梅。李鸿章一生的妻室一共有4人,第一位就是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但是在1861年周氏因病去世。在周氏去世后,李鸿章又迎娶了第二位妻子,出身于安徽省太湖县的名门望族的赵家,也就是清末进士赵畇之女——赵小莲。另外李鸿章还有一位侧室莫氏和一名侍妾冬梅。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6年,李鸿章与哥哥李瀚章以及李家后辈们的合影。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一生有六子,分别是:李瀚章(清朝两广总督)、李鸿章(清末重臣)、李鹤章(光禄大夫)、李蕴章(荣禄大夫)、李凤章(荣禄大夫)、李昭庆(太常寺卿,赠一品封典)。在这六人中,三人做了总督,其他三人非富即贵。
照片中就是李鸿章与孙儿。李鸿章一生有四子一女,分别是:李经方,历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国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后补;李经迈,曾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其善理财,遂使资产万贯;李经溥;女儿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后嫁给同治时期的进士张佩纶。
李氏经嘉庆以来的经营发展,至清末成为平遥县的首富之家。从光绪末年起,李氏的各商号、票号、钱庄已经出现亏赔。辛亥革命后,亏赔愈益严重,债主已逼上李财东的家门。当时,主持李家商号和家业的是李五峰。他怕债主逼债,便把家里藏的许多财物寄放到内兄赵鸿猷家中,自己也躲藏起来不见人。后来,逼债的风势减弱,李五峰便向赵氏索取寄存财物,不想赵氏抵赖不承认有寄存一事。李五峰气急败坏,要到衙门告状,又怕招来债主逼债。不得已只好忍气吞声,吃了暗亏。最后,显赫一时的日升昌票号财东李氏,只落了个穷困潦倒的下场。
所以应该没有。
李岗村的李长明曾听爷爷说,家里人本来也姓许,后来因为李鸿章姓李,并且李鸿章的先人是从许家过继给李家的,因此爷爷的爷爷就将姓改成了李。当然,那时由许姓改为李姓的,并非李长明的先人一个;此外,也有一些李姓人家把姓改成了许。 李长明说,改来改去有些乱。他爷爷在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父亲要认祖归宗,以后的子孙要改回许姓。因此,李长明决定让孩子姓许。 村庄里有座古祠堂 在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有一个叫「 ”许漕坊”的村庄,村子中央有一处古旧建筑。 李长明的孩子为啥要姓许,还要从这座古建筑说起。 在这栋古建筑的门口,写着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报恩祠(由于区划调整,目前这里已属于新站区)。「 ”这个祠堂是我们的许氏宗祠,叫报恩祠。”有村民说。 在祠堂一个最高的梁上刻着许多字,上面记录着这座祠堂修建的日期和修建人的姓名。站上去仔细辨认,能看到「 ”兵部尚书、太子太傅”「 ”李鸿章、李鹤章”等字样。 不错,这个古祠堂的出资者正是李鸿章和李鹤章。 「 ”从合肥市来看,这是目前规格最高的一座祠堂。出资建设者是李鸿章。”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李鸿章将它命名为「 ”报恩祠”,并亲笔写下祠堂名。他说,该祠堂原为三进七开间,现为两进七开间。在清代,三开间或五开间是民间祠堂的规格,只有官至一定级别,才有资格修建七开间。 为何这俩姓李的要给姓许的建祠堂呢?姓许的又是何许高人?又有何恩要报? 几个村的姓氏奥秘 和许漕坊村紧邻的村庄是李岗村和许庙村。这三个村庄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许漕坊和许庙村,自然是以许姓居多。而李岗村则是李姓居多。据许漕坊村的老人介绍,李家以前是磨豆腐的,而许家则是酿酒的,许与李经常一起赶集,卖酒、卖豆腐。散集后,两人一起吃茶喝酒,虽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李家的豆腐生意越做越好,许家的酿酒日子却并不好过。 村里老人说,李请许去家中吃饭,用四个元宝垫桌子;而许回请李时,由于家中贫寒,无法用金银垫桌子,于是让四个儿子抬桌子,另两个儿子端菜。 然而李见此情此景却哭着说:「 ”我有钱又有何用,又无子嗣继承。”许则大方地说:「 ”我们俩是兄弟,我的儿子便是你的儿子。” 这个故事在今天的许漕坊、许庙和李岗村几乎人人都知道。 当然这个故事怎么看都像是杜撰出来的,但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许家确实过继了一个孩子给李家当儿子。这个孩子叫李慎所,而李慎所的第八代子嗣便是著名的晚清重臣——李鸿章。 李鸿章的七世祖许稹所过继给李家后更名李慎所,侍奉李心庄夫妇至孝,后生有四子。之后,李氏家族人丁逐渐兴旺,支派增多。 到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一代,这支李姓仍然兼祧李、许两姓。不过在李文安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不能以双姓报考,最终舍许从李。道光癸未年(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合肥东乡,也就是后来的磨店乡。随着李文安中举,之后李鸿章大紫大红,李姓家族开始了飞黄腾达。 随着李鸿章的发达,在李鸿章出生地(现在的群治村)建起了「 ”李氏宗祠”。而在现在的许漕坊和许庙村,为了报答许姓祖先,光绪二年(1876年)由李鸿章及兄弟们出钱修建「 ”报恩祠”。三进七开间,整个祠堂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曾引村民变换姓氏 曾任磨店乡群治小学校长的许高海告诉记者,村里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李鸿章母亲死后,慈禧了解到李鸿章的母亲也姓李,觉得奇怪,询问李鸿章为何父母皆姓李?同姓结婚,这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李鸿章告知慈禧,自己姓许。于是又有好事者说,李鸿章曾一度想把自己的姓改回本来的「 ”许”姓,但最终由于名声在外,就没有改了。 但这之后发生的姓氏变化是李鸿章没有料想的。 首先,许多许姓在李鸿章出名后皆改成了李姓,并且修改了家谱,这使得姓李的人口激增。而有一些姓李的人则开始改姓许,尤其是一些李岗村以外的李姓人,纷纷改姓许。因为李鸿章本姓许,这样才能做真正的「 ”李鸿章族人”,和李鸿章扯上关系。 「 ”主要发生在李鸿章和李鸿章后面那一代人身上,李鸿章的家族辈份是‘文章经国,家道永昌’;而在许姓上,李鸿章又有许姓的辈份。所以整体上就比较混乱。”许高海介绍说,时人甚至对「 ”李氏宗祠”和「 ”许氏宗祠”都乱拜。 开始回归本源姓氏 对于许姓和李姓的故事,李长明当然耳熟能详。「 ”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许多次。”李长明告诉记者,他听爷爷说,家里人本来也姓许,后来就是因为李鸿章姓李,爷爷的爷爷就将自己的许姓改为了李姓。 前些年,无论是许姓还是李姓都在重修家谱,而李长明告诉记者,由于家中是从许姓改为李姓的,所以从辈份上来说就比较混乱。「 ”改革开放后,一位从香港来的李姓后人到村子里来认祖归宗,拜报恩祠。知道许多人改李姓后,这个老人家就对他父亲说,一定要让孩子改回来,不然真乱了。”李长明说,将孩子改为许姓,这也是家族里的意思。李长明的爷爷临死前,甚至对李长明的父亲说,还是要认祖归宗的,以后的子孙还是改回来吧。 「 ”现在我们许多许姓、李姓的后代都在外面打拼,也陆续听到有人把姓改回来的。所以这次上户口,就想把姓改回来。”李长明说。
李鸿章后代有: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女儿:李经璹,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儿子:
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
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兄长之女张氏。
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
女儿:
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并没有给他生下孩子,所以他从宗族里过继了一位子侄。他续娶了赵氏之后,赵氏为他生下了一男两女。嫡子李经述,继承了一等侯爵之位。诗人,三品参赞官。侧室莫氏生子李经迈,出事奥国钦差大臣。
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侄女张氏。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刘氏姐妹,系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还有一子名李经溥,资料不详。三女分别适郭恩垕、任德和、张佩纶。李经璹嫁张佩纶系同治进士。孙女就是张爱玲。
揭秘李鸿章的家训是什么 李鸿章后人在哪
本文2023-11-17 12:46: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