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东莱阳从山西大槐树迁到登州府的任氏宗谱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寻山东莱阳从山西大槐树迁到登州府的任氏宗谱家谱,第1张

春秋代序,中华崛起,任氏家族更是兴旺发达。山水有源,落叶归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上有祖宗,下有后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任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在自己的大家庭中都拥有自己的位置 。

清代康熙年间,先祖任科夫妇携家自山东登州莱阳大槐树底下辗转迁居承德湾子村,后代又分支居住于槽碾沟村,后沟村,柴河窄道沟村。历时三百余载,族传十四代,先祖为后世设定家族承传字辈,以中间字为序,分别为自、绍、焕、国、先、作、受、万、久、长十代,迁居承德后又排出延、兆、文、书、显、克、井、治、家、昌十辈。并修族谱,立家规,以传后人。

族谱图表上书有一副对联:以清白贻子孙何必矜夸阀阅,唯诗书绵世泽尚祈勿坠萁裘。在这里,先祖勉励子孙要以清白忠厚为本,不能颓废堕落,以诗书孝悌为先,不可骄奢*逸。

适逢盛世,为缅怀先辈,传承优良家风,培养家族美德,发扬家国情怀,先有任长珍细化分支,重整家谱

QQ:576479403

冯家庄村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23104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123。邮政编码为03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58 ,车牌号码为晋J。冯家庄村与张家湾村、吕家湾村、北西洼村、任家湾村、川口村、碧村村、西坪村、石阴村、黑峪口村、高家村、苏家塔村、唐家吉村、西吉村、桑俄村相邻。

冯家庄村附近有碧村遗址、晋绥日报社旧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交楼申仙人洞、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等旅游景点,有兴县冒汤、兴县油枣、抿尖、金丝饼、兴县黄豆等特产。

任家村是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纪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78311122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783。邮政编码为26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6,车牌号码为鲁G。任家村与孙家村、西曹村、后曹村、周家村、韩家村、孟家官庄村、小王家村、东刘家庄子村、冉家村、魏家官庄村、赵家村、南李家官庄村、青邱村、西刘村相邻。

任家村附近有寨子村汉墓、纪西刘汉墓、纪台龙兴寺遗址、冯家庄墓、王桥墓、安致远晚读堂等旅游景点,有羊口咸蟹子、寿光胡萝卜、桂河芹菜、老河口狗光鱼、寿光海盐等特产。

        要讲任家人物,首先一定得讲讲我们公认的始祖。在前面小白我发过的《你知道任姓是怎么来的吗?》一文中,我说到了任姓的四大来源。虽然四种说法都是靠谱的,但最为老任家人认可的还是被华夏始祖黄帝赐姓的禺阳。不过,由于历史太过久远,上古之时又没有文字,所以关于禺阳的记载并不多。根据《姓源》《姓纂》《山海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相关资料,对禺阳有这样一些表述:

        禺阳,《山海经》等典籍上叫他为“禺阳”,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称他为“禹阳”。其实,这两个名字都没都没有问题。因为上古时侯还没有文字,人名也都是口口相传的,所以“禺阳”“禹阳”都是他。但根据后世大部分人的写法,我们把他写成“禺阳”。顺便说一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所以会把任姓列入,是因为唐朝出了一位任姓的宰相,名叫任雅相。这是一位因军功而拜相的将军,曾与大将苏定方一起征讨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立下大功。

        史籍上有说禺阳是黄帝的长子,也有的说他是黄帝的少子,还有的说他是黄帝的孙子高阳(颛顼帝)的儿子。到底是长子还是少子或者是曾孙,现在当然都无法考证,但他是黄帝嫡系子孙,这是无法否定的。

      我们采信《新唐书》的说法,禺阳是黄帝的少子。据说,黄帝至少有二十五个儿子,生禺阳的时候,黄帝的年龄应该不小了。黄帝老来得子,对禺阳应该非常疼爱。黄帝一共娶有四位老婆。大老婆(正妃)叫嫘祖,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有三个小老婆(次妃),一个叫方雷氏,一个叫彤鱼氏,还有一个叫嫫母。方雷氏没有儿子(也有记载说玄嚣是方雷氏所生),彤鱼氏生了一个儿子,叫夷鼓。那么,黄帝的其他儿子都是嫫母所生了。

        所以,禺阳的母亲是嫫母。据史书上记载,嫫母长得很丑,还曾被后世无聊文人评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之一。嫫母虽然人长得丑,但心灵却很美,而且管理能力很强,深得黄帝的信赖。黄帝外出巡视征伐时,部落里的事务都交给嫫母来打理。她总是把部落管理得井井有条。屈原在《九歌》里歌颂她:“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虽然也羡慕嫉妒那些漂亮女人的美艳芬芳,但嫫母内心也有自己的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里也说:“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可见,嫫母的德行是被后世充分认可的。所谓“娘疼满崽”,禺阳自然从小就会受到母亲的爱护,也会受到很好的教育。

      禺阳很有德行。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有十四个因为有德而得姓,里面就包括禺阳。他被封在“任”这个地方,建立任国,从此就以“任”为姓。任国究竟在哪里呢?一种说法是在现在的河北省任丘市的西北。任丘,按字面意义,就是任姓人的一座大坟。西汉扬雄的《方言》上说:“冢,小者谓之塿,大者谓之丘。”所以任丘自然是与任姓有关的一个地方。另一种说法是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市的任泽区。任泽区就是以前的任县,任县以前又曾叫过任邑,一直没离开过“任”,这个地名肯定也与我们任姓有关系。后来,任国又继续东移南迁,到了现在的山东济宁一带,与当时的少数民族东夷族为邻,成为一个颇有实力的诸侯国。现在,山东济宁市有任城区,就是当年禺阳家族迁徙到的地方。

        关于禺阳,还有一些传说。

        一是说禺阳曾得过一场大病,差点早夭,黄帝十分悲痛。是中国医药的祖师爷俞跗救了他。当时,俞跗在黄帝手下当差,得知禺阳的病情后,他剖开了禺阳的肚子,把他的内脏进行了清洗,从而救活了他。有人问俞跗:要是万一救不活,你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俞跗说:当医者就要忘掉自己,全心身放在患者身上,哪能想着要承担罪责就不去救人呢?——这是俞氏族谱上讲的故事。

        二是说禺阳“南采阮俞之竹,为黄钟之管。”这是说禺阳发明了“黄钟之管”。这“黄钟之管”究竟是什么呢?“黄钟”在后世多指一种打击乐器,是一种高尚的乐器,多用于庙堂之上,汉语里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样一个成语。这“黄钟之管”是不是就是一种乐器?——这是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的说法。

        三是说禺阳曾担任“海司”之职,他去世后被封为“东海之神”。他的儿子禺强去世后被封为“北海之神”。后来的汉族海氏得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知道,上古的这些大人物死后都会被“封神”的,古代还有一本《封神榜》的演义小说,早些年还被拍成了**电视剧,都是小白从小就爱看的。——这是海氏族谱上的说法。

        关于我们的始祖禺阳,小白能说的也就是上面这些了。你喜欢吗?快来给我小白点个赞吧!

查到了,明朝行政区划有三级,“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所在地区是

第一级行政区划(省)   明朝:浙江行省(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

第二级行政区划(府)   明朝:   台州府(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临海市区、台州市黄岩区

第三级行政区划(县)   明朝:   临海县(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临海市的一部分

这三级行政区划都是明朝开国之初即设立的,到了万历年间,就算范围有细微变动也不会大幅度更改。而且根据信息,三级区划确实在明朝一直不曾取消。

根据“中国历史地名查询系统”和“明朝台州府介绍”可知:

台州府作为明朝的二级行政区域范围包括今天的临海市区、台州市黄岩区、天台县、温岭市等;而临海县作为明朝的三级行政区域则在今天的临海市范围内。因为两者是互相隶属的关系(临海县属于台州府),所以把两者的范围重合起来,可得出:题主所问地区就在今天的临海市市区

至于临海市任家,我查找任氏族谱,确实有很多任氏宗族在浙江,但没有找到”临海任氏“,请见浙江任氏族谱。

“临海任氏”倒是很早就有了,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临海人就姓任,是《晋书·隐逸传》中记载的任旭。但晋朝与明朝相隔将近一千年,除了如孔家这样举世显赫的大家,很少有宗族能传承一千年以上,能传承四百年在古代就值得一提了,更何况上千,所以任旭对你要找的”明朝万历年间临海任氏”可能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有,也基本难以查询。

假如任氏确实是大宗并且传衍了下来,那么早已人口众多、枝叶广布,查到了也意义不大;而如果是小宗则可能族谱已经失传,子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明朝时就有当官的先祖。

具体的查询,可以参照我给出的网站,或者其他网上族谱的发布地址。如果明朝时“临海任氏”确实延续了下来,但不把族谱发布到网上,也很正常。这种情况就很难找到了。

个人履历

任 (fǎng)(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南朝梁文学家。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年四十九岁。

汉初御史大夫任敖之后也。父遥,南朝齐中散大夫。未生时,其母尝昼寝,梦有彩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裴怀中,心悸动,既而有娠,生。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夸他“吾家千里驹也。”南朝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齐为王俭所重,任丹阳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记室参军,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南朝梁时历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县)、新安(今浙江淳安县)太守。一生仕宋、齐、梁三代,为官清廉,仁爱恤民,离开义兴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监七年(508年)卒于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

任从小孝友纯至,幼而好学,容貌甚伟。被族中长辈、交好贵族所称道,16岁,任丹阳尹刘秉主簿,旋即转任奉朝请,举南兖州秀才第一,除征北行参军,结识江淹。17岁,拜太学博士,19岁,为王俭所赏,入王俭幕府。25岁,辟卫将军丹阳尹王俭主簿。26岁,辟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迁司徒刑狱参军事,入为尚书殿中郎,与宗同接魏使,以父忧去职。除父忧服,复遭母忧。31岁,除文惠太子步兵校尉,管东宫书记。为仪曹郎。32岁,除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39岁,除齐明帝朝中书侍郎,除仪曹郎,与刘共掌秘阁四部。41岁,除齐废帝东昏侯中书郎。42岁为骠骑大将军晋安王宝义司徒右长史,除萧衍骠骑记室,与沈约同掌霸府文笔。43岁,梁台建,禅让文诰,多所具;除大司马记室参军,拜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掌著作郎。44岁,除御史中丞,出为义兴太守。45岁,重除吏部郎,参掌大选,居职不称,除御史中丞,秘书监。47岁,除御史中丞,寻转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48岁至49岁,出为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任写文章时擅长表、奏、书、启等文体,文格壮丽,“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约以诗著称,时人称“任笔沈诗”。沈约称任“心为学府,辞同锦肆”。王融“自谓无对当时”,可是一见任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与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任、王融、谢、沈约、陆、范云、萧琛、萧衍)。作《奏弹范镇》文,他反对范缜的“神灭论”。

著有《述异记》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地记》、《杂传》等近500卷,均佚。今传明人辑《任彦升集》。另,《文章缘起》一书,旧题任撰。

任对父母及其孝顺,每次伺候得病的父母,睡觉从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说话时眼泪一起流下来,汤药、饮食一定要先亲自品尝(试探热冷)。被推荐为兖州秀才,任命为太学博士,

因为文才被世人了解。永明(南北朝齐武帝年号)初期,卫将军王俭担任丹阳尹,聘请任为主簿(官职名)。王俭每次见到任的文章,必定多次夸奖,认为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后来任因为父亲去世辞官,痛哭以至于眼中流血,如此三年,拄着拐杖才能起来,任一向身体强壮,腰带很长,守孝完毕后让人都认不出来了。任奉养叔父、叔母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哥哥嫂嫂非常恭敬小心。亲戚贫困,他一直供养接济他们。所得的薪水,四处馈赠,都分散给了亲属、亲戚,当天就用光了。生性通达洒脱,不讲究着装打扮,喜怒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车马服饰也不鲜明出众。 后来,任调出京度担任宜兴太守。当地的人生孩子却不抚养,任严厉申明法律,生子不养和杀人同罪。对待怀孕的人,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任上所得的公田、俸禄共八百多石,任分成五份分给下级,剩下的全部资助别人,儿女、妻妾只吃麦子而已。 后又调任为新安太守,在任上不修边幅,普通人一样拄着拐杖,在乡间、城里徒步行走。见到有人纠纷、打官司的,就地裁决处理。他做官清廉节俭,下级官吏在他面前都很随便。在任上去世,遗产只有桃花米二十石,家人没有能力办丧事。他遗言说不许家人拿新安郡的一件东西回京城。任家里不置产业,以至于没有宅屋府第。当时有人嘲笑他经常借贷,借贷来的钱也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东海人王僧孺曾经评论他,认为“任以别人快乐为乐,以别人忧愁而忧,不带家产上任,赢得百姓敬仰回来,不顾贫穷,抛去吝啬的性格,他的行为可以激励当地风俗,他的气节可以教化人伦关系,能让贪婪的人不贪图钱财,让怯懦的人有自立的勇气”。任被推崇,达到了这种地步。 仕途经历

任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他16岁那年,就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请为府中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

齐武帝永明初年,官拜尚书殿中郎、太子步兵校尉等,主管东宫书记。

齐武帝死,王融“戎服灾身”谋拥立萧子良为帝,而萧鸾则矫诏拥萧昭业夺取了帝位。萧子良因遭禁锢,王融赐死。任作为萧子良的文友对于这次宫廷政变,借父丧写《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明确表示不与萧鸾取合作的态度。可是萧鸾待任畴服丧期满,又强行征辟任为东宫书记,欲借任为他的篡弑活动服务。然而任在《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中,却议萧鸾直接承担萧昭业“获罪宣法”的责任,并且着重申述齐武帝临终的重托,实是表述了任对萧鸾有失佐臣之职的谴责。至于任于表中追述萧道成、萧颐对于萧鸾的慈爱、友谊,更旨在让萧鸾恪守为臣之道,以德报恩。尤其表中所说的“且陵土未干,训誓在耳,家国 之事,一至于此”,鲜明的见出任对于萧鸾的讽谏之意。该表的写作,寓有深意而又堂堂正正,使萧鸾为之无可奈何。即使在萧鸾称帝之后,也不能更改任于表中所现出的憨直面目,可见任的机智。

任职义兴

任在义兴(今无锡宜兴)郡当太守时,为民办了许多好事;他对义兴也很有感情,卸任后长期寓居今天的丁蜀镇。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任以吏部郎中出任义兴太守,有一年遇到大灾荒,许多乡民外出逃荒,任便把自己的俸米烧成粥,施舍给贫困灾民,救活了2000多人。由于灾年,老百姓生了小孩往往将其溺死,任严禁,保护和救活了一大批婴儿。任还资助贫困学生读书。当时,任在义兴得到一片公田,作为他的俸秩,每年达800余石,而任只取其五分之一,其余的用来救济贫苦乡民。而他的妻子儿女则食粗粮。任任满离开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义兴百姓赞其贤,都非常爱戴任,在临津建生祠太守庙祭祀。

任在义兴任职,公余之暇,喜欢到西之滨散步、垂钓,观赏山光水色,吟诗遣兴,任作《落日泛舟东溪》诗云:“黝黝桑柘繁,麻麦盛。交柯溪易阴,反景澄余映。吾生虽有待,乐天庶知命。不学梁父吟,惟识沧浪泳。田荒我有役,秩满余谢病”。为了纪念任在义兴的德政,后人便在他经常垂钓的西之滨筑台,称之为“任公钓台”,为三、四丈高的土丘,丘上建有小亭。登台极目四眺,水光山色,气象万千。明代邑人沈学文《任公钓台》诗云:“烟水苍茫绕钓矶,西风台上景依稀。空留遗迹人何在 白鸟双飞带落晖”。“任公钓台”列为全国十大钓台之一,是宜兴悠久历史文化的胜迹。

任酷爱义兴山水,在卸任以后,于画溪北岸建别墅,长期寓居,这便是今天丁蜀镇“任墅”村得名的由来。任和隐居查林的到溉、到洽兄弟两人,极相友好,吟诗唱和,往来甚密。他还在任墅和查林两村之间建了一座小桥,名“彦升桥”,大大方便了行人。

当时的写作有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有韵,也不求文采,只需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便于实用。凡表、奏、书、檄皆称笔,它也有一定的格式,多以四字一句,类似于近代的文牍。擅长拟写公文者,时称手笔,任就是其中佼佼者,沈约以诗出名,故时称“沈诗任笔”。他才思无穷,凡起草文书不加点窜,挥笔即成,当时王公大臣的表、奏多请他拟写,朝廷的制、诏也多出其手。

寻山东莱阳从山西大槐树迁到登州府的任氏宗谱家谱

春秋代序,中华崛起,任氏家族更是兴旺发达。山水有源,落叶归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上有祖宗,下有后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任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