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贯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评书贯口,第1张

网络收集资源和从评书中听到的,喜欢的人可以练习,所谓技多不压身,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气炸心肝肺,挫碎口中牙;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云生从龙,风生从虎;点子厉害,风紧扯呼;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底连天;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没有打虎艺,哪敢上山岗,没有擒龙功,哪敢下海洋;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整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拦裙,周身上下,紧陈利落嚓愣愣,按崩簧宝剑出鞘,晃双掌跳入圈内 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 闪绽腾挪,窜蹦跳跃,身形嘀溜乱转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往下一哈腰,施展陆地飞腾法,十二字的跑字功,磕膝盖碰前胸,脚后跟踢屁股蛋儿。

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瓦罐难离井沿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太阳穴鼓鼓着,腮帮子驽努努着,胸脯舔舔着,屁股蛋子都翻翻着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雷烟火炮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镰槊棒鞭锏锤爪,拐子流星,带尖儿的,带刃儿的,麻花儿的,拧紧儿的。

高来高去陆地飞腾,走高楼越大厦如履平地,横跳江河竖跳海是万丈高楼脚下踩

1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2.    大将保名主,俊鸟登高枝。

3.    挖下深坑擒虎豹,挂上长线钓金鳌。

4.    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5.    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6.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竹节虽高节节是空。

7.    衙门口朝南开,要打官司拿钱来。

8.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

9.    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

10.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1.    人为一口气,佛为一柱香。

12.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13.    风借火势,火借风威。

14.    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15.    上有天,下有地,离地三尺有神灵。

16.    指佛穿衣,赖佛吃饭。

17.    伸手不让步,举手不留情。

18.    慈悲为本,善念为怀。

19.    刀枪似麦穗,剑戟若麻林。

20.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21.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2.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23.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4.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25.    闷踏三山,闲走五岳。

26.    爬在山头观虎斗,站在桥头望水流。

27.    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

28.    气炸连肝肺,锉碎口中牙。

29.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30.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31.    当面锣,对面鼓。

32.    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

33.    花开花落,云舒云卷,潮起又潮落。

34.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35.    光棍一点就透,眼子棒打不悔。

36.    胳膊肘往外拐,调炮往里揍。

37.    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

38.    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

39.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40.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41.    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人上一万,无边无延。

42.    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把子亲。

43.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4.    母子连心,父子通性。

45.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46.    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47.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

48.    要知心腹事,单听背后言。

49.    挨着金銮殿能长灵芝草,靠着屎尿坑只长狗尿苔。

50.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51.    有心乏术,无力回天。

52.    人前显圣,傲里多尊。

53.    听人劝,吃饱饭。

54.    不毒不狠不丈夫。

55.    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56.    话是开心锁。

57.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58.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59.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60.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61.    不亲假亲,不近假近。

62.    话好说,事难办。

63.    人前显圣,傲里多尊。

64.    红毡铺地,净水泼街,悬灯结彩,两廊动乐。

65.    阎王叫你三更死,哪个敢留到五更。

66.    堆土为炉,插草为香,对天盟誓, 磕头拜把。

67.    生有处,死有地。

68.    伸手五指令,拳手就要命。

69.    乱世出英豪,国难显忠良。

70.    一招棋走错,满盘皆是空。

71.    受人点水恩,须当涌泉报。

72.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73.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74.    精师不到,学艺不高。

75.    万丈高楼一脚登空,扬子江心断缆船翻。

76.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

77.    碰着的死,挨着的亡。

78.    条条透风,根根露肉。

79.    大将军,不怕千刀,只怕寸铁。

80.    明枪易躲真易躲,暗箭难防好难防。

8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2.    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83.    屋漏偏缝连阴雨。

84.    马弱了人骑,人弱了人欺。

85.    人挪活,树挪死。

86.    酒后吐真言。

87.    知情就怕局内,泄底就怕老乡。

88.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89.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90.    三分不像人,七分好象鬼。

91.    高人一头,乍人一臂。

92.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93.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94.    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

9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96.    山连山,岭连岭,山岭重迭,怪石横生。

97.    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9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9.    翻板旋板连环板,脏坑净坑梅花坑。

100.  浪子回头,回头是岸。

101.抹肩头,拢二臂。

102.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臭八百里。

103.盔歪甲斜,带懒袍松。

104.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105.僧道妇幼不可临敌,若临敌必有特殊之技。

106.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107.酒过三巡,莱过五味。

108.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109.名门之后,将门虎子。

110.亲者痛,仇者快。

111.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中跑开船。

112.高人传授,名人指点。

113.私凭文书官凭印。

114.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115.烧鸡大窝脖。

116.三分不像人,七分好象鬼。

117.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对头。

118.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

119.刀刀斩尽,刃刃诛绝。

120.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12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存。

122.有家难回,有国难投。

123.高来高去,陆地飞腾,横跳江河竖跳海,万丈高楼脚下踩。

124.风卷残云,沟满壑平。

125.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126.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7.功高莫过救驾,计狠莫过绝粮。

128.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129.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里鲜。

130.高门不娶,低门不就。

131.芳心乱跳,玉体不安。

132.放虎归山必要伤人。

133.良心丧于困地。

134.乍穿靴子高抬腿。

135.国家刀快不斩无罪之人。

136.屈死好人,笑死鬼。

137.人是木桩,不打不雕;人是苦虫,不打不行。

138.油烹肺腑,剑扎肝心。

139.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140.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

141.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八个碗。

142.三声金鼓响,五声玉鼓催。

143.祸打根头起。

14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45.万恶*为首,百善孝当先。

146.走五官,通七窍。

147.割袍断义,划地绝交。

148.甩蹬离鞍,跳下坐骑。

149.龙眼无恩,伴君伴虎。

150.兵似兵山,将似将海。

151.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152.文官动动笔,武官跑死马。

153.天大地大君王大。

154.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155.捶打前心,扒撒后背。

156.福大命大造化大。

157.野鸡没名,草鞋没号。

158.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

159.耗子动刀窝里反。

160.没心没肺,吃饱就睡。

161.且息雷霆之怒,莫发虎狼之威。

162.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163.人心似铁非似铁,官场如炉真如炉。

164.龙陷沟壑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165.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池中有鱼钩不钓,山前买鸟放长生。

写风:

狂风大作真是:呜呜直叫,尘土多高大树低头,小树折腰越刮越大,地动山摇河水翻波,三尺余高房上茅草,随风直飘鸡犬乱叫,牲口发毛小船拢岸,大船抛锚,山中走兽,虎啸狼嚎飞砂走石,四处乱抛;人怕房倒,鸟怕端巢往日也见大风刮,哪象今日这一遭

写山:沥泉山连绵起伏数千里,山连山,山套山,青松翠柏,树木交杂,榆柳桑槐,甩手无边,运看青山桑翠,近看碧水荡漾.往上看巨石堆垒,壁插云霄,往下看立石如虎,卧石如刀,好一座沥泉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写火:浓烟滚滚,烈焰飞腾。风伯助威、火神纵横。火起处,呼喇喇金蛇狂舞;烟发时,黑沉沉遮天蔽空。抬头看,火龙飞起三千太,低头瞧,烈焰狂奔天地红。听声音,呼呼呼如千龙闹海,观陈势,走闪电似万马奔腾。火蛇缠绕,铜墙铁壁纷纷倒,火龙吐舌,碧瓦雕檐顿时倾。四面八方齐呐喊,长安城里万民惊。

写雨:

龙神下急令,雷元帅忙行动,云童布黑云,风伯在发疯,沉雷响,云雾生,山摇地动刮大风,先是雨点淅沥沥,接着瓢泼大雨哗哗往下冲。

明朝长安城傍晚一片热闹景象:卖酒的卖饭的,单挑卖馄饨面的;卖乳鸡的,切肉片的,卖烧饼的带加茶鸡蛋的,炸油条串成串的,水煎包子外带卖绿豆稀饭的,喝茶的赶宴的,还有肯活腿带嚼大蒜的,有吃的有看的,抢劫的张碗要饭的,坑蒙的拐骗的,三只手偷你看不见的。唱曲的混饭的,五个钱听一段要给欠的,推车的流汗的,还有叫人打扇的,叫街的气快断的,扯着喉咙喊着老爷太太行善的,聊天的扯蛋的还有喝醉了酒躺在大街上装蒜的。鼻子烂的,骨头贱的,赌博输了巾壁站的,腰里空的把气叹的,赶考的住店的,念文章念的天晕地暗的,来衙门口东游西逛闲看的,哎呀这可热闹透了。  

但只见: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僧门两道,回汉两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做买做卖,骑马坐骄,推车的,担担的,锯锅的,补罐的,卖针的卖线的,卖葱的卖蒜的,应有尽有。  

但只见:这条蟒,十丈长,斑斑点点闪寒光。张嘴吐芯惊人胆,左右寻食令人慌。往前一蹿似闪电,草抖树摇石头晃,有人落入它的口,十拿九准一命亡。

你若喝酒:有十国公,状元红,葡萄露,老白干,山东带过来的五凤头,汴梁产的高梁烧。你若吃菜:有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河里螃蟹去了爪,煎炒熘炸样样全。你若吃饭:有花卷馒头七星饼,麻花油条大米饭,面条饺子水煎包,馄饨火烧削面片。反正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棵里蹦的,水捞的,锅蒸的,干炸的,火烧的,无一不有,样样味美价廉。

描写罗成葬礼

高搭灵棚三丈六,

上面俱用芦席蒙。

把门的狮子分左右,

守护的将军列西东。

糊金桥有银桥两边排摆,

糊金山有银山绕眼光明,

糊金童有玉女两旁站立,

糊纸人赛真人一样般同。

左金童托宝盖面带笑脸,

右玉女指黄旙面带愁容。

青竹竿挑着绣球几对,

在上面挂着几对白纱宫灯。

头一对,扫地休伤蝼蚁命,

第二对,爱惜飞蛾纱罩灯,

第三对,池中有鱼钩不钓,

第四对,山前买鸟放长生。

白毛毡铺在地,遮住尘土,

黑板凳俱用白布蒙,

有一张六仙桌灵堂摆,

在上面,有一桌五供风磨铜,

在桌上摆着八碗菜,

四碗素来四碗腥,

摆的是大八件小八件南洋脆饼,

有槽糕有栗容还有几盘落花生,

桌案上摆着灯一盏,

似着不着,似明不明,

起名就叫引魂灯,

白布帘镶青边银钩倒挂,

衬一对对联写的清:

上联写,青是山绿是水无人作主,

下联写,落了花又啼鸟痛泪伤情。

横批上倒有四个字:

呜呼哀哉贴当中。

杉木的棺椁柏木套,

灵牌上写的是亡者罗成。

100回铁伞怪侠82回11分50秒 秦桧老婆王氏写给金兀术的信

宗弼殿下惠鉴:

捧读圣谕,诚惶诚恐。

所嘱之事,敢不从命。

殿下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贱妾曰:缚虎容易,放虎难。

造金牌,朱仙镇假传圣命,

莫须有,风波亭酷施毒刑。

虽然是,害岳飞秦桧得手,

小妾我,定计谋也有大功。

将星落地,岳飞升天,

一事告成,两地心安。

惆怅怅,回首往事,心甜忆荡,

恨悠悠,望穿秋水,坐卧不安。

陪二帝,流至贵国,难料生死,

叹终身,两地相思,谁问苦甜。

岁月漫长,无算日,

痛苦折磨,不计年。

我夫妻,望洋兴叹空流泪,

殿下你,深谋远虑设机关。

予施小惠,占妾有夫之体,

为报大恩,床上倒凤巅鸾。

与郎相亲,不辞风寒露冷,

与郎相亲,强忍碎语闲言。

实指望,乌鸦脱胎变彩凤,

哪曾想,睡倒巫山梦不圆。

殿下定计,遣我夫妻归国,

小妾奉命,只得舍爱离欢。

十里长亭,你把妾嘱,千言万语,

百般温情,五次三番。

在途中,关山怎阻,牵肠挂肚,

回临安,楼台难锁,意马心猿。

云雨时,易把丑夫当殿下,

饮茶时,错把梅香唤心肝。

殿下你,总为公事断私事,

痴女子,愿以旧缘结新缘。

春蚕未死丝不净,

蜡烛正燃泪怎干?

祝苍天,保我宗弼登大宝,

传圣旨,宣我昭阳掌大权。

凤冠霞帔戴一日,

王氏宗族上九天。

情长纸短,书不尽言。

望赐明教,早日团圆。

小妾王氏泣书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

吕布赞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72分钟

跳下马来,

平顶身高,

按现在的话说,

能有一米九的个头。

细腰窄背,双肩抱拢,

扇子面的身材,

长的是面赛敷粉,

两道利剑眉,一对大豹子眼,

通贯鼻梁,方海阔口,

那真是长的帅呆了那是。

再看他的穿戴,

狮子盔张口吞天,

朱雀铠虎体遮严,

素罗袍藏龙戏水,

八宝带富贵长绵。

胸前挂护心宝镜,

肋下悬玉把龙泉,

梅针箭密排孔雀眼,

犀牛弓半边月弯。

凤凰裙双遮马面,

鱼踏尾钩挂连环。

掌中戟神鬼怕见,

胯下马走海登山,

他好像哪吒三太子,

翻身跳下九重天!

清官册98回13分50秒,说到千里独行张景龙,独自搜寻万宝珍珠衫。

东西南北中,

东方甲乙木,

西方庚辛金,

南方丙丁火,

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

封神演义120回版 第11回7分20秒 姜皇后劝说纣王

窃闻,

仁君有道,贱惑而贵德,去谗而远色,此仁君自省之宝也。

若所谓,天有宝,日月星辰;

地有宝,五谷园林;

国有宝,忠臣良将;

家有宝,孝子贤孙。

封神演义120回版 第64回13分25秒 鲁雄阐述为将之道

为将行军,

要先察天时,

后观地利,

中晓人和。

用之以文,

激之以武,

守之以静,

发之以动,

亡而能存,

死而能生,

弱而能强,

柔而能刚,

危而能安,

祸而能福。

机变不测,才能决胜千里。

我不是自夸其能,身为大将,

要自天知上,由地知下,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十万之众,无往而不利。

凡属攻城取县,各尽其妙,此乃自然之理。

决胜负之机,伸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这才叫为将之道。

太平洋大海战第3回第11分第25秒描述山本五十六

见此人,个子低,

踩着板凳才一米七。

光头顶,四方脸,

天生一对豺狼眼,

酒糟鼻子趴又扁,

两边全是黑斑点。

一字嘴,厚嘴唇,

两扇大耳没耳轮,

麻花眉,拧着劲,

满脸都是大皱纹。

青面皮,哭丧脸,

满脑门子是尿碱。

肚子大,四肢短,

脖子细,肩膀宽,

两只眼里闪蓝光,

奸诈狡猾又阴险。

手又黑,心又狠,

真是个杀人魔王降凡尘。

薛家将25回16分

院里面高搭着灵棚三丈六

上边俱用芦席蒙

把门的狮子左右立

纸糊的将军列西东

左金童右玉女两旁列摆

纸糊的人跟真人是一样相同

糊金童横宝盖缩头缩脑

糊玉女执黄蕃满面笑容

他看她她看他越看越爱

真好似各有思凡情

再一看,白毛毡铺在地遮住尘土

红板凳俱用白布蒙

青竹竿挑着绣球几对

在上面挂着几对白纱宫灯

头一对写的是扫地休伤蝼蚁命

第二对爱惜飞蛾纱罩灯

第三对池中有鱼钩不钓

第四对山前买鸟放长生

正中央放着张六仙桌

在上面点着一盏似暗不暗似明不明的引魂灯

白布帘镶青边银钩倒挂

配着一副对联写的清

上联写 青是山绿是水无人做主

下联配 落了花又啼鸟落泪伤情

横批上四个字 呜呼哀哉 写的清

再一看杉木(莎木)的棺椁柏木套

在当中供的是平辽王薛仁贵死者的亡灵

大唐惊雷第17回11分03秒描写小白猿侯君集

再看此人,长得是身材矮小,瘦小枯干,

长得是尖头顶、尖下壳、窄叶了盖,炸脑门儿,两腮无肉,骨瘦如柴,

鸡鼻子,雷公嘴,一嘴的芝麻粒牙,俩锥子把儿的耳朵,

头上戴着马尾过凉透风巾,在头前搭了个拱手高挽象鼻子疙瘩,

左鬓边,

戴一百单八颗里里珠穿就的十二连城绣八宝一朵守正戒*花,

英雄不动它也不动,英雄一动突突乱颤,上碰额角,下打肩头。

往身上看,

穿青挂皂,寸排骨头纽,捺领捺袖捺边捺扣,排扣到底,金线盘花,

上绣万字不到头,

黄宫绦勒着十字袢,灯笼穗,前头一扔,背后一掖,左右一搭,

腰中系着,

一巴掌宽五色丝鸾板带,在头前挽个猫耳朵,上头一提拉,下头一耷拉,

往下身看,

穿着青缎十三肥的裤子,挑三针,捺妹针,捺着万字不到头,打着半截鱼鳞裹腿,

蹬着一双祥留里疙瘩底,翘斑尖,鹦哥嘴,带尾巴的小洒鞋。

斜挎百宝囊,

背背一把三叉鬼头刀,

英雄敞脱下来,麻花扣背在身后。

往脸上看,

狗油胡儿,七根朝上,八根朝下,

一对黄眼珠子滴留留乱转,往那一站是一团足壮的精气神。

大明演义第28回第04分35秒 岳伦给张兴祖宝枪,对宝枪的描写

发现这条枪,上下是银妆,

外面用银裹,内里是夹钢。

扎出去,梅花千朵,

撤回来,冷气飞扬,

枪缨一乍,光闪闪,

五把钢钩内里藏。

扎前心,专吃人血,

扎软肋,破肚开膛。

趴凉铺,睡凉床,

撇妻子,闪爹娘,

有人遇见这条枪,

十有八九命必亡!

他把大枪抖三抖,颤三颤,

发现在枪杆之上錾(zan)着字,

錾的是“八宝驼龙”。

大明演义 第154回2分40秒,描写驼金龙的九凤朝阳刀

就看驼金龙这把刀,

上下翻飞,寒光闪闪。

咱们前文书说过,他这口刀,叫九凤朝阳,

切金断玉,销铁如泥。

这把刀,真奥妙,

老君炉,把它造。

刀尖儿尖,刀把儿牢,

刀背儿厚,刀刃儿薄,

推出去,赛云片,

撤出来,放光毫,

有人遇见这口刀,

十有八九命难逃!

大明演义 第190回20分45秒,描写田再彪出世

见此人,跳下马来身高八尺五寸挂零,

细腰乍背,双肩抱拢,扇子面的身躯。

面如冠玉,眉分八彩,这对大眼睛水汪汪的放光。

鼻似悬胆,如意阔口,大耳朝怀。

这小伙儿看意思,也不超过二十五岁。

狮子盔,张口吞天,

朱雀铠,虎体遮严。

素罗袍,藏龙戏水,

八宝带,富贵长绵。

胸前挂,护心宝镜,

肋下悬,玉把龙泉,

梅针箭,密排孔雀眼,

犀牛弓,半边月弯。

凤凰裙,双遮马面,

鱼踏尾,钩挂连环。

掌中枪,人鬼怕见,

跨下马,走海登山。

他好比,哪吒三太子,

翻身跳下九重天!

上垂首是一匹污锥战马,在马上端坐一位胖大的和尚,这和尚要是跳下马来,晃荡荡呵泱泱就得身高过丈,前胸宽臂膀厚是肚大腰憨,这张大脸蛋子是黑中透亮,亮中透黑,两道扫帚眉是斜入天苍,插入鬓角,这两只眼睛,我滴个天呐,白眼仁青嘘嘘黑眼仁黄佼佼,这还有个名叫金睛迭爆,狮子鼻火盆口大耳朝怀鸭耳毫毛拧着劲的往上长,身上穿着原青色的僧袍,白户领白水袖腰系丝绦,底下是胖袜云鞋,左肋下挎着长把戒刀,右手提月牙方便连环铲,在胸前斜肩产背,背着一十八颗青铜骷髅。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故事:

在汉高祖死了以后,吕后专权,虐杀戚姬。吕后去世之后,家族被“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戚姬是个可怜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就是削去四肢。

薄姬是魏王豹的女人,后来魏王豹被杀,薄姬没入战俘,后被高祖宠幸,但是并不得宠

-----------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薄皇后是汉景帝奶奶薄姬的亲戚,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王皇后是汉武帝的母亲,

栗姬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

故事:金屋藏娇和太子之位

一开始的时候,栗姬得宠,她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但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巴解自己的弟弟,就给景帝送了不少妃子。这让栗姬非常不满。而馆陶长公主刘嫖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栗姬不答应。两人结下怨恨。刘嫖转而向当时的王夫人后来的王皇后示好,在汉景帝的面前表扬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嫖又和王夫人结姻,当时的小孩子刘彻说出了:“当做金屋以储阿娇。”的话。

-----------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故事

长门宫的哀怨:陈皇后仗着自己是刘彻登上皇位的重要助力,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后来因为巫蛊祠祭祝诅事发被废,居长门宫。后来化大价钱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试图感动武帝。无用,数年后,死。

卫氏的辉煌:卫子夫受宠之后,其兄卫长君、弟卫青均见用。元朔元年生男据,被立为后。卫青以外戚得宠重用,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并娶原来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

刘据的叛乱: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卫氏悉灭。

“倾国倾城”和“姗姗来迟” 的李夫人:汉宫中有位李姓乐师,善诗词歌赋,尤以音律见长。一日,他在殿上赋诗奏乐给武帝听:“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帝听完为之一振:世上难道真有此倾国倾城的尤物?乐师退下后,有好事者奏明武帝:乐师所指乃其妹妹。取之,果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武帝其后虽没有“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李夫人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可好景不长,李夫人身染重病。武帝命太医抓紧治病,并时常探望,这李夫人也怪:每次武帝去探望时,她总以被蒙脸。开始武帝并未在意,但眼见病入膏肓,武帝强烈要求见她的面容,和以前吃“蒙面羹”一样,“帝怒,拂袖而去”。旁边的侍女问夫人这是何苦?皇帝要看你一眼都不行。李夫人说,我之所以得到武帝宠幸是因为我漂亮,现在病的快要死了,已是容貌枯槁,此时若是让皇帝见到,吓着他不说,他还会忘了我以前漂亮的容貌,以后再也不会想我了;反过来,他只会对我更加思念,也会好好对待我的家人。 不久,武帝加封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死后,武帝下令她所住宫殿照生前一样摆设,宫女所需用度也照常。武帝经常来此吊念。有吕姓方士说他有办法招来夫人的魂魄,让武帝看到李夫人,条件是武帝只能看,不能说话。隔着一层白幔,武帝等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幔上晃动,举手投足一如李夫人生前,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扶不起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不过,这个李广利可没有同为外戚的卫青那两下子(这时候卫青早死了),不论是打匈奴,还是征西域,他带出去的兵,10个里头能回来2个都算多的了,不过,还好,尽管人员损失很大,每一仗还是勉勉强强都算赢了。

没当上太后的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子,取名弗陵,武帝视为掌上明珠。常对人夸耀:“弗陵类我”。遂萌废立太子之意。 武帝带钩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画工画周公负成王图,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为太子的意图,又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便以“屡件圣意”为由,把钩弋夫人囚禁于云阳宫。后元元年(前88年) 钩弋夫人忧困而死,葬于甘泉南。

-----------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故事:

微时故剑: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汉武帝时昌邑王郎中,有罪被阉为太监。广汉之女平君在宣帝微贱之时嫁给宣帝,夫妻二人感情极好。宣帝登基后,立许平君为婕妤。后来议立皇后的时候,众大臣推荐在汉宣帝等级过程中立下极大功勋的霍光的孙女,汉宣帝不同意下诏说:“我要找我贫贱之时的那把宝剑”,以此预示自己的选择。于是众臣上书立许婕妤为皇后。

许后之死:霍光的夫人想立自己的女儿为后,对于许后十分不满。后许后因怀孕身体不适,霍夫人就趁机排自己的亲信,女医生淳于衍趁医治的时候下毒把许皇后毒死。霍光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利用权势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同时把自己的女儿成君立为皇后,这就是霍皇后。

霍氏的灭亡:在许平君死后三年,也就是霍皇后得立之后三年,霍光去世。此时得太子是许皇后的儿子,霍显想让自己的外孙为太子,就让霍皇后把太子毒死,没有成功。后毒杀许后事泄,霍氏家族谋反,失败,霍皇后也因此被废。

谨慎王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奉光,是汉宣帝没登基前的老朋友。奉光女儿在几次嫁人之前,夫家都死掉。后来宣帝继位,王氏入宫为婕妤,得宠,但是没有儿子。后来汉宣帝想给许皇后的儿子找个谨慎无子的后妈,王氏入选,得立为皇后,但是自从为后之后,汉宣帝就不宠幸于她了。。一直到汉成帝的时候,汉宣王皇后才去世,由于汉成帝的母亲也姓王,就称汉宣王皇后为邛成太后(父奉光为邛成侯)。

-----------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在汉朝外戚当中盛极一时,共有十侯,分别是王政君的同母哥哥王凤,同母弟弟王崇,五个同父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堂弟王音,侄子王莽,外甥淳于长。其中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先后任大司马,执掌朝政。在汉成帝和汉哀帝早期以及整个汉平帝时期,王氏都是代主执政的身份,最后由王莽篡权。

拦惊熊:汉元帝去观看斗兽表演,后宫美女都陪坐在他旁边。意外事件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熊突然从圈里跑出来,攀着栏干要冲上观众席,“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这里特别提到了傅昭仪,在以后这可是个关系冯昭仪性命的人物。面对突发事件,冯婕妤(当时还不是昭仪)也不知是本能反应还是有所考虑,反正她就在那几秒钟之内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直接上前站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为左右武士格杀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元帝颇为感慨,对这位小女子加倍敬重,傅昭仪等人很惭愧。 也就和冯婕妤结下仇恨。后来傅昭仪当上了太后(当时有四位太后,哀帝的母亲、祖母,成帝的母亲,成帝的赵皇后)。“当熊”的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傅老太太心上的阴影一直没有消除。偏巧有人诬陷中山太后(就是那位当熊的冯女士)诅咒皇帝和傅太后,傅老太太可算找到了收拾冯老太太(都已经不是当年的美女了)的机会,经过一番番审讯,整死不少人,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后来,傅太后派人去责问冯太后:“熊上殿的时候你表现得何其勇敢啊!今天怎么害怕了?”冯老太太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傅昭仪报复的时候到了,于是饮药自杀。

-----------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许皇后在得立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自己的父亲很快被王凤架空。许后先后生过一男一女,但是都夭折了。后来因为许后的用度过于奢华,为汉成帝不喜。又因为有媚道祝诅后宫之事,被废。

贤惠的班婕妤:班婕妤以贤惠之名得闻于历史,曾数次劝谏汉成帝不合礼仪之举。曾经把自己得侍女进献给汉成帝,就是卫婕妤。后来赵氏姐妹得宠,班婕妤主动退位,要求侍养太后。得以善终。

无双飞燕:本长安宫人,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的时候,见到了飞燕,召入宫,大幸。妹妹赵合德也被诏入宫中,都被封为婕妤。宠幸冠绝一时。凭借淳于长的努力,封赵飞燕为后。姐妹专宠十余年,无子。而且野史之中多有姐妹二人*乱之语。后姐妹二人因汉成帝暴卒被废,旋被杀。

-----------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傅丁联合: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生子定陶恭王刘欣;丁太后是刘欣的老婆。哀帝登基之后,就想立自己的奶奶和母亲为太后,但是被当时的大臣阻止。后来走王政君的路子,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随即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不久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此时汉宫四个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成帝妻赵飞燕为皇太后。丁氏的母亲是傅氏的妹妹,所以两家联合非常紧密。初入朝之时,傅丁两家联合排挤王氏,当时的大司马王莽因此被迫辞官,退守新都。两家权势大增,总有八侯三大司马,和王氏差不多。后来王莽在哀帝驾崩之后重新得势,就将傅丁两家的所有头衔全部削去,皇后傅氏也被废。

--------------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最惨的外戚:汉平帝是汉宣帝的后代,血缘关系颇远。但是王莽因为想找一个小孩子做傀儡,所以选了他。他的母亲是卫尉卫子豪的女儿,号卫姬。王莽吸取了傅丁专权的教训,下令卫氏宗亲不得进京。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当时的平帝只有9岁,母子远隔天边,“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尽管王莽的儿子帮忙,进京之事也依然没有成功。后来王莽篡位,废卫后为庶人。

烈女王氏:王莽在立平帝之后,依然不放心自己,趁着为汉平帝立后的机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立为皇后。后王莽篡位,皇后年方18,王莽不欲她守寡,想将她嫁给别人,将她的称呼改为“黄皇室主”。王氏大怒,不肯。后王莽事败,王氏说:“何面目以见汉家!”自焚而死。

  东晋郗鉴有两个儿子

  郗愔、郗昙。

  读晋朝历史,有时会让人感慨现在的流行风尚,往往也是“古已有之”,绝不像新新人类自以为的那样完全割断传统、自创天地。

  比如晋代就有超级偶像。现代的刘德华、古巨基之流的帅哥走到大街上,就能聚拢一帮人围观,站在台上就能引起小姑娘一片尖叫。在晋朝,这样的偶像巨星也不乏其人。

  比如西晋有名的才子潘岳,我们在《如何过日子是更重要的问题》一章里引用过他的一份奏折。他不仅能用优美文体撰写奏章辞赋,更兼生就了一副好皮囊。他容貌俊美、身姿修长,有玉树临风之态、飘逸飒爽之姿。洛阳城里的女士虽然未必会仔细阅读他的华丽文字,但看其曼妙风姿,就毫不犹豫地将他视为偶像巨星。当潘岳手持弹弓,周游于洛阳城中的时候,女士们往往蜂拥而至,而且见到偶像后情绪非常激动,手拉着手把这个帅小伙围在中间,向他温柔地抛掷新鲜水果。潘岳此时的神态想来和戴个墨镜被粉丝们团团围住的明星相仿:几分矜持,几分自豪,又兼有少许紧张。不要再迷信什么古代女人都为礼法所拘,洛阳城的女士们偏不信邪,她们大大方方地向自己的偶像投掷水果示爱。她们的情郎、丈夫,想来也和现在的男人想法接近:反正这些偶像高高在上,你再喜欢人家也够不着,不至于有出轨之虞,自可大度地容忍。

  潘岳出门,往往满载新鲜水果而归。洛阳城中的另一位才子左思看潘岳如此受女人青睐,非常羡慕,他也打点成潘岳的模样,夹了个弹弓出游。但是左思很不幸,他长了个猪头。他固然也很有才华,写出来的文章不比潘岳差,但对于一个丑八怪来说,文笔好实在算不得什么。洛阳城中的女士们并没有贪图他的心灵美,看到这个丑八怪居然模仿潘岳,纷纷怒火中烧。更有一群坏老太太一边喊着“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一边冲上去啐他。左思“委顿而返”。

  这些偶像很能反映社会的审美趋向。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年轻人把高仓健当成偶像,流行装酷,一个个沉默寡言,一脸坚毅状,大家看了都说好,帅呆了,但这样的人在晋朝可是吃不开的。晋朝流行的偶像普遍女性化,容貌秀丽,按照现在的说法是比较奶油相。而且这些偶像一般都比较嘴碎,爱说话,最喜爱的娱乐就是聊天。沉默寡言的黑脸汉子在晋朝不受欢迎。

  过去评书里称赞人的相貌往往说:“眼见此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四方阔口,豹眼圆睁,鼻如悬胆,目似朗星。端的一个好相貌!”但对晋朝大众偶像这么说就不客观了,应该改成:“眼见此人肤如凝脂,唇赛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口嘘兰麝,体溢芳香,端的一个好皮囊!”这话用在貂禅身上,固然恰当,用在魏晋男偶像身上,也无不妥。

  我这么说绝不是胡编乱造,空穴来风。晋张翰曾作过一首《周小史》,如此赞美一个美丽少年:“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这是一个相当女性化的形象。这个周小史未必存在,很有可能是张翰按照自己的理想杜撰出的美少年。

  如果我们看看现在的**电视,这样“香肤柔泽,素质参红”风格的帅哥也大有人在。周小史倘若活到现在,估计也能混进娱乐圈,当个偶像明星。这充分说明一千多年来,人们审美眼光的变化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翻翻《晋书》,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按照当时的评价标准,帅哥首先要白,最好比女的还白。比如王导的皮肤就非常白皙,手拿白玉柄麈尾,手和玉浑然一体,大家看了都很羡慕。称赞起男人,也往往用“玉人”表扬其白皙。许多玉人或者想当玉人的男人,就坚持在脸上抹粉,前面说的何晏,就是一个典型。抹粉的风气相当流行,按照当时的说法是这些男人“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有点体香也不错。前面提到的韩寿,就拿着情人馈赠的香料猛用,周身香喷喷的,觉得很潇洒。像韩寿这样的香男子绝非少数,比如指挥淝水之战的大将军谢玄,年轻的时候也特别喜欢香料,天天手里拿个香囊。后来还是他叔叔谢安有些看不惯,但又不想当面训斥他,怕伤了他的自尊心,就和他赌博,把香囊给赢了过来,然后一把火烧了。看来代沟问题在晋朝就已存在,而谢安的处理办法确实也比现在一般长辈做得好,否则一通猛训,谢玄就此成了一个问题青年也说不定。这些长辈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没荒唐过,谢玄的从伯父谢尚年轻时就特别喜欢穿花裤子,招摇过市,以为自己的样子酷毙了。就像谢玄一样,谢尚也是被叔伯们一顿纠正,才放弃了自己的嗜好。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年轻人都是这么从荒唐中过来的。

  如果能再柔弱几分,那就更妙了。晋朝人觉得男子如果慵软无力,就能平添三分优美,“弱不胜衣”并非为女子所独擅,它也是帅哥的美德。

  卫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美男子,在他身上集中了晋代美男偶像的一切重要特征:美貌、白皙、优雅的谈吐以及淡淡的冷漠与哀伤。卫又在最灿烂的年华里死去,这使他在人们心目中逃脱了岁月的罗网,永远是那个清秀俊美的青年。死得适逢其时实在也是一种资本,倘若卫两鬓斑白、偻腰躬背之时才溘然辞世,他的形象也就会大打折扣。

  卫被晋朝人视为偶像的极致,直到多年以后,人们称赞人秀美的时候还以他为标准。很多年后,出过另外一个小帅哥杜又,此人“面如凝脂,眼如点漆”,也是神仙中人,飘逸洒脱那是不消说了。但是评价者说:“嘁,他怎么配和卫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卫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卫乃是西晋权臣,还因为曾斩杀邓艾,在《三国演义》里亮过相。卫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着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时,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真是“玉人”,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玉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边有一颗明珠,把自己映衬得像个猪头。

  光是俊美,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偶像巨星。现在小帅哥要想成为大众偶像,总要会唱两嗓子才好,晋朝人不像现代人那样迷恋流行歌曲,他们更喜欢凑在一起聊天,所以晋朝的偶像一定要会夸夸其谈。卫就很会谈天,说得非常动听,而且似乎有和别人畅谈人生哲理的瘾。但他身体非常虚弱,是古代病才子的典型,话说多了都能病倒。他母亲为他的身体担忧,不许他和人随便聊天。碰到特别隆重的日子,大家凑在一起,恭请他破例发言,他俯顺众情,当当当一通说,听众无不欢喜赞叹,歌迷们听刘德华现场演唱《忘情水》,其喜悦之情也无以逾之。名士琅邪王澄,也是个谈玄说道的高手,听到卫一通侃侃而谈,就当场“叹息绝倒”。

  但卫的命运却也充满坎坷,小小年纪就感受过生死变幻。由于祖父卫卷入宫廷纷争,被楚王带军杀入府中,男子被尽数诛戮。卫和一个哥哥当时凑巧住在大夫家,才幸免于难。两天后楚王又被杀,卫一家又被平反,但这已经挽回不了卫父兄的生命。卫喜怒不形于色,也许就源于一夜之间与亲人阴阳永隔的经历,那是一种落落寡合的孤傲。

  后来西晋沦亡,中原大地成了尸山血海,卫和母亲避难南下,经过一番辗转,来到了建康城。这一下建康可轰动了。这还了得?卫来了!就是那个帅得没法说、说起话来勾人魂魄的卫啊!建康城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围了个水泄不通。卫就在那里不断地向大家挥挥手,讲两句,场景酷似现在的演唱会。大家都知道,一场演唱会下来,偶像的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在举办演唱会之前,往往要提前好几周做体能训练,怕到时候吃不消。如今卫这个男版林黛玉平日就病歪歪的,连谈天都得限制,又如何架得住这众多“粉丝”的围堵追捧?当即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当时人都说卫是被“粉丝”们活活看死的,芳龄只有二十八岁。

  晋朝人的审美观在我们看来可能太过文弱委靡,但是如果反观自己的时代,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审美的中性化也无处不存。美国粗犷的“牛仔”形象在中国一向不大吃香,有人说这是中国“尚文轻武”的结果。也许是这样,但这种审美的中性化并非一无足取。如果我们不断强调男子的强壮有力、女子的温柔娇美,本身就是对男女的一种僵化的社会定位,不但对人的自由天性是一种束缚,而且容易将女性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

  郗鉴为何会与王导交好

  这个要明白 郗鉴 陶侃 王导 之间的关系

  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晋书》卷七三《庾亮传》:“时(案在咸康中)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纲,不拘细目。委任赵胤、贾宁等诸将,并不奉法,大臣患之。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而鉴又不许。”郗鉴两次不同意藩镇起兵废黜王导之谋,是这一阶段东晋政局得以相对稳定,内战未再发生的关键所在。

  王导为政“务存大纲,不拘细目”,是他一贯作风,晚年更是如此。《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丞相末年”就是指咸康中,也就是庾、王对峙最为紧张的时候。王导愦愦为政,主要目的是和辑士族,求得彼此利益的均衡,特别是使庾、王之间相安无事。

  王导在建康执政,必须有相当的武力留在身边以为支持,因而不得不罗致武将赵胤、贾宁辈。《晋书》卷五七《赵诱传》,谓赵胤父赵诱“淮南人也,世以将显”,父子历事王敦、王导,为琅邪王氏故旧。《晋书》卷七八《孔愉传》,王导“将以赵胤为护军,愉谓导曰:‘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应思远(詹)耳。今诚乏才,岂宜以赵胤居之邪?’导不从。”贾宁事迹见《世说新语赏誉》“何次道尝送东人”条注引《晋阳秋》及《魏书》卷九六《司马睿传》。贾为长乐人,初自结于王敦所属王应、诸葛瑶,后投苏峻为其谋主,又降王导。看来贾宁也是琅邪王氏故旧,他虽曾与人共劝苏峻杀王导等诸大臣,但降王导后仍被重用。王导所保全的降将,还有路永、匡术、匡孝等人。温峤曾反对王导褒显降人之事,见《温峤传》。王导欲引用匡孝,《王蒙传》谓王蒙致笺王导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不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会稽孔愉与从子孔群本与匡术有隙,王导为了保全匡术,令匡术于座劝孔群酒以释孔氏之嫌。凡此诸事,都说明王导兄弟辈死亡既尽,实力已衰,不得不蓄意庇护武人、降将,以供驱使,虽受到士族名士的强烈反对亦在所不顾。这些人客观上都起了支持琅邪王氏家族地位的作用。其中的路永投降石虎,但那是王导死后的事。

  王导虽以武人、降将为爪牙,但是在战略上所依恃的,却是以京口为屯兵之所的郗鉴。陶侃、庾亮欲起兵废黜王导,都要咨之于郗鉴,而郗鉴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否决之权。陶侃、庾亮如果逆郗鉴之意而勉强行事,势必形成内战,当权之辈饱受王敦、苏峻之祸,是不敢贸然一试的。

  陶侃、庾亮起兵废黜王导之谋,其情况分别如下:

  关于陶侃起兵之谋《庾亮传》亮与郗鉴笺曰:“昔于芜湖反覆,谓彼(案指王导)罪虽重,而时弊国危,且令方岳道胜,亦足有所镇压,故共隐忍,解释陶公。自兹迄今,曾无悛改。”案庾亮以咸和四年(329年)镇芜湖,至咸和九年陶侃死,始并有陶侃的荆、江之地而改镇武昌。“芜湖反覆”云云,自指庾亮于其旧治与郗鉴往复商酌陶侃欲废王导之事。庾、郗终于以“时弊国危”为词,劝阻陶侃;又以“方岳道胜”相约,即方镇联合,以制中枢。当其任的方镇,当然是指居武昌的荆州刺史陶侃,居芜湖的豫州刺史庾亮,居京口的徐州刺史都鉴。这次废王导之谋,是陶侃发动,郗鉴反对,庾亮居中斡旋。

  此事具体时间,当在咸和五年(330年),即庾亮居芜湖的次年,也就是郭默擅杀江州刺史刘胤,王导循势以郭默为江州刺史的时候。据《陶侃传》,陶侃致书王导曰:“郭默杀方州,即用为方州;害宰相,便为宰相乎?”陶侃居然以“害宰相”为喻,杀气腾腾。王导仍曲为解释说:“默居上流之势,加有船舰成资,故苞含隐忍,使其有地。一月潜严,足下军到,是以得风化相赴,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耶?”陶省书笑曰:“是乃遵养时贼也。”陶侃遂自起兵斩郭默,兼领荆、江。陶侃既不惜与中枢相抗而弄兵,估计有可能以攻郭默之师顺流下都。下都必经豫州庾亮地界,故有庾、郗“芜湖反覆”之事。庾亮与郗鉴笺续谓“主上自八九岁以及成人”云云。案陶侃杀郭默之年,即咸和五年,成帝正九岁,这是陶侃谋废王导在咸和五年的旁证。而所谓“以及成人”的时候,则是庾亮谋废王导之年,即咸康四至五年,时成帝十七岁至十八岁。

  陶侃之谋未遂,郗鉴坚持反对当然是主要原因。庾亮不充分支持陶侃之谋,不给予充分合作,也是原因之一。庾、陶二人在苏峻乱前本不协调,积怨颇深,赖温峤弥合其间,始得共平苏峻。苏峻乱平后,庾、陶在共抗王导的问题上形成了某种共同利益,但庾、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陶侃居上游所形成的军事压力,既然可以压王导,自然也可以压庾亮。而且由于庾亮的豫州毗邻江、荆,所感压力比扬州更甚。《陶侃传》侃“潜有窥箭之志”,如果此志得酬,庾亮未必能保全自己。可以说,庾亮无宁是为了自保,才不得不对陶侃废黜王导之谋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

  庾亮虽对陶侃“外事推崇”,但陶侃毕竟“望非世族”,自知东晋门阀政治樊篱不是他所能突破的,所以“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曾请逊位还长沙国,死前又要求归葬长沙,并移寻阳父母墓于封国之内,以示谦退。但是陶侃死后,庾亮终于蓄意消灭陶氏后人,咸康五年又杀陶侃子陶称。《真诰》卷一六《阐幽微第二》原注:庾亮咸康六年于镇病亡,“未病时乃独见陶侃乘舆来让之,于此得病而亡。”颜之推《还冤记》:“晋时庾亮诛陶称后,咸康五年冬节会,文武数十人忽然悉起,向阶拜揖。庾惊问故,并云陶公来。陶公是称父侃也。庾亦起迎陶公扶(此字疑衍)。两人悉是旧怨。传诏左右数十人皆操伏戈。陶公谓庾曰:‘老仆举君自代,不图此恩,反戮其孤,故来相问陶称何罪,身已得诉于帝矣。’庾不得一言,遂寝疾,八(六)年〔正月〕一日死。”《真诰》与《还冤记》中神怪情节自不足信,但是其中反映庾、陶宿怨以及陶侃季年希图弥合并荐庾亮代镇荆、江之事,当是可信的,可以补充正史。

  陶侃废王导之谋,王导自然知情,所以他除了依靠京口郗鉴之助以外,还力图加强自己在建康的实力,以备不虞。这又是王导重用降将的背景。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死,庾亮加督江、荆等州,自芜湖移镇武昌。庾亮离芜湖,建康暂释重负,王导获得部署力量的机会。咸康元年(335年)四月,发生了石虎寇历阳之事。此事疑点甚多,实际内容当是王导利用时机,制造口实,以便进行军事调遣,加强自己在建康的地位。

  《晋书》卷七《成帝记》于石虎入寇下记:“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御之。……遣将军刘仕救历阳,平西将军赵胤屯慈湖,龙骤将军路永戍牛诸,建武将军工允之戍芜湖。”案此诸人,赵胤为王导亲信,路永为降将,刘仕亦武将为王导所信者,王允之则为王舒之子、王导之侄。他们各自率军,同时溯流而上,把庾亮豫州治所附近要地夺取到手。更值得注意的是《成帝纪》续云:“司空郗鉴使广陵相陈光帅众卫京师。”陈光其它事迹,尚见于《晋书》卷七七《蔡谟传》,曰:蔡谟代郗鉴刺徐州镇京口,“时左卫将军陈光上疏请伐胡,诏令攻寿阳。谟上疏曰:‘……今征军五千,皆王都精锐之众。又光为左卫,远近闻之,名为殿中之军……。’”陈光,《晋书》只此二见。他本为郗鉴部属,奉派入卫建康,王导不疑而用之,遂成为殿中精锐之师,没有再回归郗鉴徐州建制。由此可见,王导利用时机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郗鉴的大力支持。

  关于庾亮起兵之谋《庾亮传》庾亮致郗鉴笺云:“主上自八九岁以及成人,入则在宫人之手,出则唯武官小人,读书无从受音句(疑章句之误),顾问未尝遇君子……。主之少也,不登进贤哲以辅导圣躬;春秋既盛,宜复子明辟,不稽首归政。甫居师傅之尊,成人之主,方受师臣之悖。主上知君臣之道不可以然,而不得不行殊礼之事……。”案:“武官小人”,指赵胤、贾宁、匡孝之辈,已见前。“春秋既盛,宜复子明辟,不稽首归政”云云,指咸康元年(335年)成帝加元服后王导犹不归政于成帝。“师傅之尊”,指咸康四年五月王导为太傅事。“行殊礼”,则成帝一朝多有。排比上述诸事年月,知庾亮所谋废黜王导之事,当在咸康四年五月王导为太傅至咸康五年七月王导死前。

  庾亮致郗鉴笺,《通鉴》系于咸康四年六月,是由于此月王导拜丞相,故以王导它事连类及之。我认为庾亮谋废王导,事体甚大,当有某种机遇可以利用或有某种行动为之准备,像陶侃发兵诛郭默而有顺流以废王导之谋一样。而咸康四年史籍所载,上下游之间并无特殊情况发生。第二年,即咸康五年,庾亮突然从梁州魏兴撤出其弟庾怿所部,千里疾行,远屯江州之半洲,增强了庾氏对建康的顺流之势。这一异常事态,疑与庾亮废王导之谋有关。所以系庾亮此谋于咸康五年,似更近实。

  庾、王矛盾,风传甚广。《王导传》:“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始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趋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世说新语雅量》“有往来者云”条记此事,注引《中兴书》曰:“于是风尘自消,内外缉穆”;《王导传》亦有“于是谗间始息”之说。这些断语,虽不甚符合历史实际,但庾、王矛盾转缓则是事实。

  庾亮废王导之谋不遂,如《庾亮传》之说,也是郗鉴起了决定作用。郗鉴以外,还有不赞同的人士,甚至庾亮征西府内,也有反对意见。征西长史孙盛曾密谏庾亮。《晋书》卷八二《孙盛传》:“时丞相王导执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盛密谏亮曰:‘王公神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耶?此必佞邪之徒,欲间内外耳。’亮纳之。”孙盛所谓王导不肯为“凡人事”,当是庾亮以王导有篡晋之举为起兵口实,而孙盛为之剖辩,庾亮因而纳之。由此推测,庾亮致郗鉴笺谓“彼(王导)罪虽重”之语,除隐寓王导曾助长王敦乱事以外,似尚特有所指。此外,王导在庾亮自芜湖移镇武昌后,已经不失时机地加强了建康上游的防御力量,也使庾亮未得轻举妄动。

  庾、王交恶,当时人所共知。王导老谋深算,不事声张,并图杜绝“悠悠之口”,这是王导“善处兴废”的一种表现。但是只靠王导的政治才能并不足以息庾亮之谋。郗鉴拥兵京口,力拒庾亮而助王导,才使咸康政局未生大变,使琅邪王氏地位不坠。《庾亮传》史臣曰:“……向使郗鉴协从,必且戎车犯顺,则〔庾亮〕与夫台、产、安、桀,亦何以异哉!”咸康五年七月至咸康六年一月,王导、郗鉴、庾亮相继死亡,倾轧始告结束。

  论述郗鉴、王导关系时,不能不注意郗鉴在护卫王导之外,还有规王导所短的事实。唐写本《世说新语规箴》:郗鉴“以王丞相未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当还镇,故命驾诣丞相,翘鬓厉色,上坐便言:‘方当永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溜。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瞋,冰矜(矜)而出,不得一言。”王导末年愦愦,颇有乱政,郗鉴厉色进言,必有纠其愦愦之政的具体意见。这正是郗鉴不在其位,旁观者清以及郗鉴处乱世而有其方的表现,是王导所不能及的。

  东晋初年政局,三五年一大变,变则干戈扰攘,台城丘墟。社会的重心在门阀士族,一族强则思压倒它族,遂成乱阶。本非门阀士族的流民帅,亦思凭借际遇,起兵谋利。螳螂在前,黄雀随后,胜利者要想稳操政柄,是十分困难的。长此以往,江左抗胡政权,势必在内乱中冰消瓦解。所以郗鉴引流民帅以平王敦,助王导以抗衡陶侃、庾亮,得利者不仅在司马家及琅邪王氏而已。苏峻乱平后,江左相对安定,无内战七十年,遂得以拒胡族于淮汉,息斯民于江左,郗鉴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曰:“东晋之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为郗公乎!”大臣之任,不重在操持庶政,而重在执道经邦,东晋皇权不振,大臣更应如此。郗鉴南来后,最重要的邦国大计,莫过于协调当权诸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杜绝觊觎,以稳定一个抗胡政权,使人民得以生存。郗鉴在这方面的作为,与其它门阀士族之居位者相比较,可称述者较多,可指责者较少。王夫之所论,是有道理的。

评书贯口

网络收集资源和从评书中听到的,喜欢的人可以练习,所谓技多不压身,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