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茂的人物经历
1943年至1948年,在天津拜常宝堃为师,艺名苏伯光。转年随常连安赴京,在启明茶社边学徒边演出,于俊波、黄鹤来等为其捧哏,至1948年止。
1945年夏第一次回津,演出《打白朗》(常宝堃为其捧哏),获得成功,从此演出使用学名“苏文茂”。
1948年4月出师。1949年曾与康立本、高元钧等搭档,互为捧逗。1951年起与常宝华搭档,以常逗哏为主,合作三年。9月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
1953年,文化部第一次组织文艺界的赴朝鲜慰问演出的队伍,苏文茂随队前往。他与常宝华搭档表演了《灯谜》、《八扇屏》、《酒令》等节目。在朝鲜演出了5个月,直到停战以后,苏文茂才回到祖国。
1953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五个月之久。9月加入天津市曲艺团。
1954年起与全长保搭档。
1956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贼说话》等,以及新相声《美名远扬》、《学习光复道》、《光复道上红旗飘》等,形成了以文雅、深沉为特色,具有书卷气的“文哏”风格。
1960年转入天津市曲艺团,1961年在挖掘传统曲目的工作中,排演了七段久未上演的曲目,即《打白朗》、《卖五器》、《铃铛谱》等。
1977年与马志存合作,在整理传统相声的同时,演出了《学习张士珍》、《废品翻身记》、《高贵的女人》、《新局长到来之后》、《红楼百科》、《爸爸儿子》等,均成为新时期相声曲目的代表作。
1983年8月份当选为天津市相声研究会副会长。 2005年7月29日(农历乙酉年六月廿四日)晚,出席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曲艺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亮相。
2006年9月21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九日)晚,出席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三场。
2007年1月6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十八日)出席京韵大鼓名家陆倚琴收黄薇为徒出席了收徒仪式。1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四日)下午,天津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孙福海携新作《逗你没商量——相声界的奇闻趣事》在天津图书大厦首层举行签售会,苏文茂出席了签售仪式。 2015年5月3日中午12时许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高英培和苏文茂没能成为相声大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辈分太低,存在感太弱,单论能耐,这两位都够相声大师的资格,但是评选相声大师得看综合影响,建国之后真正能称为相声大师的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但这丝毫不影响高英培和苏文茂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许在无数喜欢他们的关中心中,这两位就是相声大师。
相声大师的评选标准相声这个行当,大师的评选相当苛刻,虽然侯耀文为了否定马季的相声大师,提出了相声大师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简直就是为侯宝林大师量身定做的,按照这个标准,马三立也不能算大师,只有侯宝林够格,因此这个标准并不通用。
建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大师的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这两位的共同点就是辈分高、影响大,其实辈分高一定程度上就会有影响,比如马三立晚年是唯一在世的寿字辈(于老姑的辈分很多时候都被忽略),在相声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相声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重,侯宝林大师辈分也高,是宝字辈辈分,而且侯宝林大师的影响力比较大,牵头组织相声改进小组,进中南海说相声等等。
因此,要想成为相声大师,不仅自身的相声功底要过硬,更重要的是辈分要高、影响要大,如果辈分这关没过去,自然就无缘相声大师,例如马季先生去世后,弟子们想给马季先生一个相声大师的荣誉,就受到不少人的阻挠,最终也没能成行。
高英培和苏文茂辈分吃亏高英培和苏文茂都属于相声文字辈演员,在辈分上太吃亏,在解放前都是晚辈,即便在解放后,其上面也有宝字辈和寿字辈,所以辈分不高,地位影响就会弱,这也是这两位没成为相声大师比较吃亏的地方。
高英培师承赵佩茹,苏文茂师承常宝堃,单说能耐,这两位都是顶尖水平,丝毫不亚于马三立和侯宝林,而名师出高徒,高英培和苏文茂的相声也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其相声功底在同辈之中绝对是前几的存在。
高英培以相声火爆著称,每次登台表演,都是掌声雷动;苏文茂擅长文哏相声,是文哏相声大师,将文哏相声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单从相声技艺来说,两位可以都够大师级别,但是因为辈分,这两位也都不能成为相声大师。
宝字辈之后不会再有相声大师宝字辈之后的文字辈可以说是相声名家荟萃,李伯祥、苏文茂、高英培、马季、侯耀文等等都是绝对的大牛,但是碍于辈分问题,这几位在解放后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而马季作为文字辈影响最大的一位,也无缘相声大师。
所以,从宝字辈之后就不会再有相声大师,但是观众心中有杆秤,对于观众而言,也许深受喜爱的高英培和苏文茂这些相声名家就是相声大师。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天津名流茶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津名流茶馆孟庆龙相声视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水平如何?
相当的高,而且实力远远超过知名度那种高。
郭德纲在《我叫郭德纲》里面,说他在八十年代准备承包天津第一家相声剧场,结果经营不善失败了,导致他不得不再次北上,后来在北京成功复苏了剧场相声。
这个段子被德云社粉丝当圣经一样天天背诵,并且作为郭德纲拯救相声的铁证夜夜讴歌。
天津人看到后一脸问号,天津没有相声剧场,那我们天天泡的是嘛玩意儿?人家取个名字叫茶馆,你就真拿它不当剧场吗?
名流茶馆跟谦祥益文苑,都算得上是天津的地标剧场,因为里面有天津人最爱的相声,而且演员水平都是顶级的。不过谦祥益老先生多,表扬风格比较吃功夫,适合相声老炮儿进去体验寸劲儿。名流茶馆年轻人多,而且经常出新段子,适合比较年轻的相声爱好者,马军盛伟以前就在名流茶馆当底,这两人也时常被一些观众刨,要知道天津观众刨起来,比德云女孩厉害多了,马军有一次从开场被刨到底,最后来个坐地上撒泼的现挂,才把观众炸了场子。
马军盛伟已经是年轻人中的翘楚,在名流茶馆都如此艰难,可见天津小剧场真的就是年轻演员的修罗场,如果能熬出来必成大器。
观众都是魔鬼一般,那相声演员如果不努力提升技艺,没准就被观众超过了,到时候别说刨,直接把你轰下去,自己整一段都能引爆全场,那场面比开除家谱还寒碜。
就这么高水平,而且观众也天天练级的场子,价格也就几十块,可见在天津这地方要靠相声吃饭,那真是难上加难。而能够靠相声吃饱饭的,那就是名家了,一点悬念都没有。
有个很出名的段子,天津相声电台的主持人,水平能打爆德云社二线演员,茶馆里面说相声的水平,除了郭德纲于谦谁都不服。
那么愿意花钱买票听相声的观众,胃口基本上就被撑到跟黑洞一样了,德云社即使现在追星粉一大堆,但以那帮青年演员的相声实力,估计本地相声爱好者是没兴趣的,如果可以刷文化惠民卡入场的话,应该有一些专业观众会去天津德云社听个新鲜,然后把那些年轻演员撅死在台上过把瘾就走。
很多德云社粉丝都在YY,觉得天津德云社一开张,像名流茶馆这些场子就死翘翘了。感觉德云社要组织一支敢死队,顶着炸药包去把这些本地茶馆给端了一样。
其实完全两码事,听名流茶馆的观众,跟德云社的追星女孩是两拨人,一丁点重合都没有。如果郭德纲本人亲自空降天津,并且长期驻扎在这里,兴趣能够卷走一部分本地观众,但以他现在那种划水的实力,能抢走多少本地观众也是未知数。而且名流茶馆现在镇场子的老先生,比如佟有为马树春,他们的实力就不在郭德纲于谦之下,而且是0506年的郭德纲于谦,不是现在的划水大宗师。
天津市南开区名流茶馆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燕乐茶社
地址:南市荣吉大街64号,离中华很近
名流茶馆(电话27116382)
地址:哈尔滨道与新华路交口和平文化宫二楼
中华曲苑(电话27333974)
地址:和平路72号,和燕乐茶社相距一百米,老美华鞋点旁边。
谦祥益
地址:大胡同估衣街
中国大戏院小剧场
地址:哈尔滨道和平路交口
明月茶楼
地址:建国道民生路口明月酒楼2楼,电话:24464478
这些地方都有大鼓/相声/戏曲专场,你不妨去看看。
天津盛产相声演员,对于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水平到底怎么样?
天津名流茶馆在天津相声界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无论它在老估衣街还是乔迁新址,都挡不住相声迷的捧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名流茶馆是一代回忆名流茶馆是天津最早恢复茶馆相声、曲艺演出的园子,老板酷爱传统艺术,虽然多有曲折,甚至几度经营受挫,但痴心不改,不仅为天津曲艺观众保留了一个欣赏老玩意儿的园地,更为重要的是为那些即将消亡的艺人和传统节目提供了一个保留和重生的舞台,当茶馆相声再望辉煌后,回首名流茶馆做出的贡献,不禁令人佩服,所以赢得曲艺界的尊重,也不为怪。
名流茶馆的舞台,不光保留了天津相声、曲艺老一辈的好玩艺儿,更多的是为天津相声界培养了一大批青壮年的演员,这些艺人传统活基础厚实,同时善于吸收其它艺术品种的优点,将天津相声的传统发扬光大,名流茶馆功不可没。
如今想听正宗的茶馆相声,还是到天津来
和现在流行的那些趋炎附势的新相声比较,天津茶馆相声还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相声中的那份厚重,那份含而不露又意味深长的幽默。
相声从地摊儿到舞台上的表演,应该有质的变化。因舞台剧场的表演,他的受众面大,从电视上也可以看到相声的表演。它的受众群体从儿童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以说相声的内容要健康,要有娱教于乐的作用。在开心快乐的同时,又得到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不应该是粗俗的逗个乐这么简单,让相声真正的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所在。
从时代发展看,他们的水平不行,但是不代表以前不行
天津相声喜欢自娱自乐在小圈子里玩,他们的格局太小了以至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换句话说他们找不到大舞台,更可能是大舞台不喜欢他们,总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几十年不发光正常,相声火了十多年还不发光肯定现在还不是金子。
说到相声功力,作为外行人感觉老先生们老段子多,卖力不出彩,年轻人倒是相当不错,新段子比较结合现代。
名流茶馆对比德云社,像05年之前的德云社,比较接地气,还是推荐对相声喜欢的朋友,去天津一定要去看看,毕竟现场相声的感觉跟网上看视频相差太大了。
天津名流茶馆的介绍
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将相声重新引进茶馆,为相声回归小剧场开辟先河的茶馆;亦是天津目前演艺茶馆行业中唯一连锁经营的茶馆,共有四家分号,且日平均接待本乡及外地观众千余人次,成为天津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被誉为“天津新文化品牌”。骆玉笙、马三立、尚长荣、苏文茂、王毓宝、关学曾、魏文亮、田立禾、杨少华、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献艺。2013年7月,名流茶馆第四家分号“多伦道店”隆重开业。
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普遍水平怎么样?
郭德纲在《我叫郭德纲》里边,说他在八十年代预备承揽天津第一家相声剧场,效果运营不善失利了,导致他不得不再次北上,后来在北京成功复苏了剧场相声。这个段子被德云社粉丝当圣经相同天天背诵,而且作为郭德纲挽救相声的铁证夜夜歌颂。天津人看到后一脸问号,天津没有相声剧场,那我们天天泡的是嘛玩意儿?人家取个名字叫茶馆,你就真拿它不妥剧场吗?
名人茶馆年青人多,而且常常出新段子
名人茶馆跟谦祥益文苑,都算得上是天津的地标剧场,因为里边有天津人最爱的相声,而且演员水平都是顶级的。不过谦祥益老先生多,表彰风格比较吃功夫,合适相声老炮儿进去体会寸劲儿。名人茶馆年青人多,而且常常出新段子,合适比较年青的相声爱好者,马军盛伟曾经就在名人茶馆当底,这两人也时常被一些观众刨,要知道天津观众刨起来,比德云女孩厉害多了,马军有一次从开场被刨终究,最后来个坐地上撒泼的现挂,才把观众炸了场子。
马军盛伟已经是年青人中的俊彦,在名人茶馆都如此困难,可见天津小剧场真的就是年青演员的修罗场,假如能熬出来必成大器。观众都是魔鬼一般,那相声演员假如不努力提升技艺,没准就被观众超过了,到时候甭说刨,直接把你轰下去,自己整一段都能引爆全场,那局势比开除家谱还寒碜。
在天津这当地要靠相声吃饭,那真是难上加难
就这么高水平,而且观众也天天练级的场子,价格也就几十块,可见在天津这当地要靠相声吃饭,那真是难上加难。而能够靠相声吃饱饭的,那就是名家了,一点悬念都没有。有个很出名的段子,天津相声电台的主持人,水平能打爆德云社二线演员,茶馆里边说相声的水平,除了郭德纲于谦谁都不服。
那么愿意花钱买票听相声的观众,食欲基本上就被撑到跟黑洞相同了,德云社即便现在追星粉一大堆,但以那帮青年演员的相声实力,估量本地相声爱好者是没兴趣的,假如能够刷文明惠民卡进场的话,应该有一些专业观众会去天津德云社听个新鲜,然后把那些年青演员撅死在台上过把瘾就走。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天津名人茶馆在天津相声界有不行撼动的地位,无论它在老估衣街仍是搬家新址,都挡不住相声迷的助威,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 名人茶馆是天津最早恢复茶馆相声、曲艺表演的园子,老板热爱传统艺术,虽然多有弯曲,甚至几度运营受挫,但痴心不改,不仅为天津曲艺观众保存了一个赏识老玩艺儿的园地,更为重要的是为那些即将消亡的艺人和传统节目提供了一个保留和重生的舞台,当茶馆相声再望辉煌后,回首名流茶馆做出的贡献,不禁令人佩服,所以赢得曲艺界的尊重,也不为怪。
二 名人茶馆的舞台,不但保存了天津相声、曲艺老一辈的好玩艺儿,更多的是为天津相声界培养了一大批青壮年的演员,这些演员传统活根底扎实,一同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种类的利益,将天津相声的传统发扬光大,名人茶馆功不行没。
苏文茂相声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1234
苏文茂热门相声曲目: 《文章会》《苏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大办喜事》等;
先说结论:苏文茂和高英培都不算相声大师,但他们必定在相声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声大师没那么烂大街,也就现在这个浮躁而且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动不动就给人安上大师的头衔,弄得好像满大街都是大师一样。
真正的大师,不是比谁挣钱多,更不是比谁粉丝多,谁更能炒作自己。每个行业的大师,都是由行业内部公推,至少大多数同行服气而且毫无争议的,如果单单比谁有钱,谁更能买水军操纵舆论,那种大师只适合去搞X销。
比如侯耀华去给某商家站台,背后写着“相声大师”,你觉得有几个同行会认他,有几个权威媒体会认他?
郭德纲给某火腿肠代言,二话不说就上一个“相声大师”的头衔,除了他那帮教徒,有谁会认他的大师身份。跑去央视当《金牌喜剧班》,还不是直接一个“相声演员”标签就打发了,大师?姥姥~~
就因为这种沽名钓誉,又没真能耐,但又特别能蹦跶擅长炒作的货色多了,才让一个行业浑浊不堪鸡飞狗跳,而外界对于一个行业充满了负面印象,那么真正的大师也就被埋没了。
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教授认为,相声界公认的大师只有四个:
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这四人对相声行业的贡献都是独一份的,张寿臣整理发布的传统段子跟笑话大全,马三立创立的马派,侯宝林对相声的改进和净化,刘宝瑞在单口领域的造诣,这四位大师放到任何时代,都是相声界无可取代的巨人。
而马季先生这种新派相声的集大成者,让相声在电视领域站稳脚跟,并且跟弟子们开创了相声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牛人,也只能算半个大师。
而苏文茂跟高英培先生,算是文字辈相声艺人中的佼佼者,论能耐妥妥前五的存在。但如果要论大师的话,这二位还是差点意思。
如果寿字辈宝字辈除了不少神人,那么在文字辈这一代,相声演员的整体实力达到了历代之巅,中央广播说唱团、铁路文工团、天津曲艺团等各大团体的中坚力量,基本上都是文字辈的。
马季、唐杰忠、侯耀文、石富宽、苏文茂、王佩元、高英培、范振钰、李伯祥、杜国芝、刘文亨、佟守本、赵振铎、赵世忠、杨志刚、杨志光等,个顶个都是牛人,他们自己牛不说,还培养了一大批明字辈的新人,也就是现阶段活跃在电视舞台和小剧场,以及网络热搜上的那些相声大V,都是文字辈的门生。
苏文茂跟高英培能在这一大群牛人中拔尖,足以说明他们天纵奇才了,至于大师之名,没必要再去强求。
苏文茂先生师承小蘑菇常宝堃,从小接受师父耳濡目染,常宝堃在师承方面摒弃传统,不要苏先生遵从那些有的没的封建糟粕,不收拜师费也不签生死合约,更不弄什么三年学徒五年效力,反而倒贴钱养着苏文茂。这种门风也传给了苏先生和徒弟们,苏先生就不准徒弟以任何形式给他送礼和庆生之类,跟那些让徒弟给自己磕头送礼为荣光的网红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苏文茂被称为文哏大师,台风优雅潇洒,段子里从不带任何荤腥和伦理梗。当年他说《文章会》,因为在段子里提到了“蔡元培”的名字,结果北大方面找人来建议删掉,觉得那是不尊重蔡元培,于是苏文茂立刻改成了周德山,效果也更好了。这就是大家风范,任何意见都接受并且改进,而不是用“有本事你告我”去呛火。
苏先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哏作品,怹还让相声段子“靴子落地”成为跨界的爆款,从相声到股市,这就是相声幽默语言的魅力所在。
高英培先生是十大笑星之一,年纪轻轻就成了台柱子,得到高层极大重视。高英培先生不但自己技艺高超,而且对于舞台极为敬重,这也得益于怹的师父赵佩茹严格教导。当年高先生在一个节目中无意中用了天津倒口,而且跟节目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为了卖派,结果被赵佩茹先生骂了几个小时。
有这么严格的师父,徒弟自然就精益求精了。高先生台风跟苏文茂相反,苏先生温文尔雅,高先生就是一个字“爆”。高先生嗓子亮而且脆,什么时候一张口,你都觉得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精气神十足。高先生擅长塑造那种坏里带怂,怂里带奸的小人物,配合怹丰富的表情,让人一看就捧腹。
高英培先生的《钓鱼》,是少有能超越原版的改编作,而且还是超越马三立的原版,这在整个相声界都是足以称道的成绩。
高范的经典之作《不正之风》《教训》《石厂长》《扯皮》都是传世精品,里面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万精油坐地炮等,都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这才是真正的好相声。
所以苏文茂也好,高英培也好,大师之名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的作品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而现在某些跳梁小丑网红大咖,把大师这种虚名给他的粉丝自嗨就可以了。
1,生活中的穆祥凤是相声演员穆祥林的弟弟,非常有趣,曾在一个国有工厂上班,人缘非常好,与马叁立先生很熟悉,马先生在塑造这一人物时,直接把他用上了。 (百度搜来的)
2檀香树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果期长,檀香果熟期较长为8—11月。 (百度来的)
3,那两句应该是讲的颜色,不是酒的名字啊(我自己的认为)
4,不知道了
接上期
虽然是一个悲哀的总结,毕竟也是对这些相声演员的追思。
第一位,殷文硕(1943-1993年)
刘宝瑞大师的高足和继承者,回族,北京人。他有三大头衔: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理论家,曲艺教育家。
他作为刘宝瑞大师的徒弟一直坚持说老师的作品,当然其表演水准和同门师兄弟邢文昭差不太多,差强人意。
殷文硕作为相声曲艺理论家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他整理出版了《相声师承关系总表》,这个版本的相声家谱再加上马三立整理的那一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权威的相声谱系了。
第二他整理出版了师父的代表作《官场斗》(《满汉斗》《君臣斗》同名),他的版本在业界称为殷本,和邢文昭的邢本区别。两个版本侧重点不一样,殷本重于表演,邢本重于文献。
殷文硕作为曲艺教育家则是因为他将相声带到了西北新疆,在那里扎根并且带出了一大批新疆相声演员,功莫大焉。
殷文硕的死因笔者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由于砸破了半截手指导致破伤风而死。
第二位,牛振华(1956-2004年)
这位牛哥师承是著名女相声演员回婉华,所以他是文字辈的。
牛振华演艺生涯前期主要是创作相声小品为主,后期则和冯巩一样投身于影视圈,而且他还和冯巩一起演了不少小品和影视剧。所以,很多人一想起来牛振华总觉得他好像没怎么说过相声一样。
牛振华进入影视圈是受冯巩提携,出演了冯巩代表作《那五》,而作为影视演员他也是很成功,和冯巩一样也是拿过大奖的。
更有意思的,他拿奖的 那部** 是《站直喽别趴下》,这部**的主演之一是冯巩,当时导演黄建新想不起来别人给他推荐的另一个主演叫什么了,只是说叫什么华的胖子。冯巩接了一句牛振华吧。等牛振华来了黄建新很满意,这么敲定了两个相声演员当主演。
之后才知道,别人推荐给黄建新的那个胖子其实是梁冠华!(元芳你怎么看呢?)
牛振华的死因很著名,醉驾,开大奔,追尾大货车。如果换做网络发达的现在,不知道要惹起多大的舆论浪潮。
第三位,戴少甫(1912-1944年)
这是一位曾经和小蘑菇常宝堃齐名的相声名家。
戴少甫,北京人,回族,年少家境不错,非常喜欢曲艺。后来家道中落下海说了相声,26岁和于俊波合作在北京开始走红,27岁被天津燕乐升平茶园聘请到天津说相声,一炮而红成为五档相声之一,和常宝堃赵佩茹齐名。而此时还是票友的他为了立足拜了张寿臣为师,算是有了名分。
戴少甫有文化,能改编段子,而且和侯宝林一样坚持说文明相声。他在天津走红之后,成为侯宝林之前第三位能攒底的相声演员,之前只有李德钖张寿臣攒过底,他是第三位。
戴少甫拿手的段子有《数来宝》《打白朗》等,尤其《数来宝》是他精心改编也是他的代表作。
戴少甫的死因一直有多种说法,不论哪种说法肯定是和袁文会有关。至于是否有常家的原因,笔者之后会单开一篇分析戴少甫之死。
第四位,常宝堃(1922-1951年)
一说起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很多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小蘑菇常宝堃。
关于他的介绍太多了,笔者不再赘述。说几个笔者觉得有意思的,首先,他的艺名小蘑菇据说并不是由于可爱,而是他从小要钱的本事。常连安撂地变戏法,每到底儿的时候都是由少年的常宝堃去要钱,他生来能说会道,能做到不给钱不让你走还不让你急眼,所以得名小蘑菇。
其次,常家最先学相声的不是他爹常连安,而是常宝堃。他拜师张寿臣之后,张寿臣这才代拉常连安进门。而常宝堃第一任捧哏正是常连安。
常连安作为相声演员水平一般,但其鉴赏能力惊人,正是他发现了赵佩茹,特意邀请过来给常宝堃捧哏,这哥俩一下子红透相声界。之后的白全福也是这么来的。
常宝堃在朝鲜是遭受了美军飞机的轰炸扫射牺牲的,同时牺牲的还有京韵大鼓名家程树棠,赵佩茹则是负伤。
常宝堃的徒弟只有两人,大徒弟李伯仁退出,苏文茂则成名。
第五位,马桂元(1911-1940年)
万人迷李德钖的徒弟,马三立的大哥,冯宝华的师父。代表作有《三近视》、《贾行家》,对口《吃元宵》、《醋点灯》、《学四省话》。
马桂元师父是李德钖,父亲是马德禄,相声八德他占了俩。而马桂元也是博采众长,擅长文哏颇像乃父,冷面滑稽又颇像师父。
马三立的启蒙和调教都是由马桂元完成,据一些老艺人回忆马桂元的水平远在马三立之上,这一点马三立也是承认的。马桂元的儿子马敬伯也是相声名家,他的相声技艺都是由马三立传授。
至于马桂元的死因,多数说法都是抽大烟过量,这一点和其师父李德钖又是同命。
第六位,洛桑
洛桑·尼玛(1968年9月9日-1995年10月2日),藏族,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
洛桑从小就表现出曲艺天赋,尤其是口技和模仿,他凭借科班出身的舞蹈才能18岁考入全总文工团歌舞团,彼时还主要是负责捡场和拉大幕,和他一起干活的还有一个小黑胖子—郭德纲。
21岁的时候,一起干杂活的郭德纲回天津了,而洛桑则遇上了尹博林。此时的洛桑也很苦恼,他由于发胖不太适合继续当舞蹈演员。尹博林此时是歌舞团的演员,他偶然发现洛桑的天赋非常适合说相声,所以干脆收他为徒开始相声表演,这就是在《曲苑杂坛》里红透全国的《洛桑学艺》。
严格说来,洛桑的相声演员身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的老师尹博林并没有师承关系,虽然尹博林的弟弟尹卓林是马季的关门弟子,可尹博林一直是歌舞团的演员。
不过不论有没有正式师承,洛桑当年和尹博林表演的还就是相声,起码比冯巩后来那些相声剧名正言顺多了。
洛桑的死因和牛振华一样,酒驾,撞击货车尾部,地点都在白石桥附近。
十二位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介绍完毕。
其实还是少了一个,万人迷李德钖,他去世的时候也才45岁,所以笔者最后借用一下万人迷李德钖的葬礼作为结尾:
李德钖的葬礼由沈阳的第一代相声演员朱凤岐主祭。他瞟了一眼凛冽的北风,用手接了接纷飞起舞的雪,看了看前来助葬的观众,指了指东陵山上的皇陵,用幽默的相声语言作了一首祭文诗:
风神爷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众亲友前来送行,阎王爷派人接他。
送葬的观众异口同声的“量活”:“好啊,阎王爷也爱听他说相声啊!”
十二位英年早逝相声演员(上)—郭德纲师爷赵佩茹一门多有不幸
苏文茂的人物经历
本文2023-11-17 08:26: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