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林则徐》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第1张

人物名字:林则徐

拼音:LIN ZEXU

字号: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竢村老人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1785—1850

籍贯: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人物简介:清代官吏、政治家。嘉庆十六年进士。历官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嘉庆十九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限期命外商缴烟,在虎门公开销毁237万余斤,后被革职,谪戍伊犁,历任陕甘、云贵总督。林则徐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信及录》、《云左山房诗文钞》等。林则徐苏州石刻像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二十六日,杨文荪正书赞,周秉锠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林则徐肖像为清画家李岳云摹。林文忠公遗像取自上海1934年铅印本《青鹤》第二卷十三期。

林则徐 真实历史人物

妈祖 南方水神 传说人物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1]。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左宗棠是林则徐的接班人,左宗棠和林则徐算是亦师亦友。

184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去见林则徐是在夜里。37岁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动,一脚踏空,落入水中。林则徐笑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

林则徐将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之会

公元1850年1月3日夜,林公则徐自滇返闽途中,于长沙湘江舟次邀晤左公宗棠。后左宗棠忆之曰:“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

谈及新疆形势,林公云:“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遂将在新疆所积地图资料尽付左公。

此为林左两公唯一相见。时林公甫卸任云贵总督,年65岁,左公为在籍举人,年37岁。林公于当年11月22日即逝,遗折中犹力荐左公于清廷。左公有挽林公联云: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道光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是嘉庆帝选择的继任者。嘉庆帝在位期间,因为乾隆末年出现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国力衰退的情况,也为此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可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道光帝作为嘉庆的继位者,上位之后,同样开始面对这些问题。同样的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等。他本人还提倡节俭,但社会和朝政积弊严重,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夹带着清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在道光帝为政期间,最大的功绩,应当就是平定了回部的张格尔叛乱。为国家的安定统一,以及今日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应当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听从大臣建议,主动安抚,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当时的'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广袤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最开始的时候也尝试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但在中外贸易当中,英国一直处于下位处,他们的纺织品和其他生活用具,在中国并没有打开市场。而相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却在欧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因此为了扭转这种格局。英国开始进行鸦片贸易,这种能使人上瘾的毒品,瞬间扭转了格局。英国每年能通过此举,从中国携带走大量的金银钱财。

面对这种格局,道光帝最开始是严厉禁止的。对于鸦片,他下达了一系列的条例,并且还启用林则徐,清剿鸦片。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他所编撰的《海国图志》,为晚清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于鸦片这种,乱人心智,攫取肉体精力的东西,林则徐是极为抗拒的。在晚晴,许多八旗子弟沉迷于鸦片中,使得本就国力衰退,军事上远落后于英国的大清,兵力更为不堪。这些吸食了鸦片的军士,基本不能当用。林则徐从中看出了鸦片的巨大危害,知道若是仍由如此下去,大清必定会走向灭亡。因此他上奏道光皇帝: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道光帝就是看到了这则奏折,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派林则徐进行禁烟。

1839年,受道光帝之命,前往广东禁烟的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收缴的鸦片全部聚集起来,在虎门销毁,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虎门销烟。但此次林则徐强悍硝烟的行为,给了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并因此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此次中英交战中,大清惨败。道光帝骇于英国的军事实力,再加上有主和大臣的劝解,主动安抚英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林则徐也被他问罪,可叹这位强硬的民族英雄,就这样被革职查办。

在我看来,道光帝和他父亲嘉庆帝一样,是一个极为平庸的皇帝。虽然想力挽清朝衰败的狂澜,但是却没有拥有实际的能力,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无功无过的皇帝。不过本应该在历史长流中湮没无闻的道光帝,却因为一场鸦片战争,看出了他的弊端。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而在禁烟期间,他在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也让人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不足。

道光帝还是一个极为借鉴的皇帝,作为皇帝他的工资不高。甚至在裤子坏了的时候,也只打个补丁,继续穿。可惜这么一个想要挽救颓势的皇帝,最终还是没有挽救清朝的颓势。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后来,林则徐在其著文《先妣事略》中忆述:

逾年,家君入学,旋食廪饩。此后馆谷虽稍充,而食指渐繁,贫如故。先妣工针凿,又善翦彩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于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数十缗,遂资其值,以佐家计。不孝姊妹八人,皆以先慈之教,备传其妙。不孝幼随家君之塾,每夕归,则敝庐四壁,短几一檠,读书于斯,女红亦于斯。不孝夜分就寝,而先妣率诸姊妹勤于所事,往往漏尽鸡呜尚未假寝。其他困苦之状,类非恒情所能堪者。不孝见而愀然,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辄正色曰:‘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

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1]。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2、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3、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林则徐 拼音:LIN ZEXU 字号: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竢村老人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1785—1850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