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何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寻找何氏家谱?,第1张

何姓的一支

黄帝为一世(最前面的数是代数,"-"后的数是兄弟的次序)

62韩厘王咎,23年卒,B295-273

63-1韩桓惠王,34年卒,B272-239

64韩王安,9年秦虏王安,韩亡,B238-231,子孙居江淮间读韩为”HE”

63-2韩瑊祖,秦灭韩,携妣姜氏隐居庐江府,葬东乡

何姓始→

64-2何适

64-3何过

64-1何通,兄弟合垦千亩

65-3何齐

65-1何采

65-2何亮

66-2何叔森

66-3何叔尧

66-1何叔玉,汉吴刘濞时,迁居湖南 徙桂汉郡(桂阳)

67-1何惧

67-2何怀

68-2何绍韩

68-3何绍献

68-1何绍姬,妻芊氏,迁祯阳(英德)大庆坊

69-2何筹锡字禹祥

69-3何筹鉴字禹

69-1何筹钟字禹祯

70何丹字伯张,汉成帝鸿嘉(B20)举茂才政政官,中散大夫

71-2何统71-3何结71-4何弦

71-1何犹

72-2何云

72-1何岳

73-2何显

73-1何禺字维为,妻邓氏,东汉荆州主部,徙阳山

74-2何勖

74-1何旦

75-2何准

75-1何睢

76-2何珙

76-3何珰

76-1何瑷

77-1何观

77-2何靓

78何苗

79何载

80-2何鲟

80-3何鳟

80-4何鲸

80-1何鲂字时美,南雄法曹

81何天民

82-2何景嘉

82-3何景哲

82-1何景道

83何原忠,妻刘氏

84-2何长锁

84-3何长琦

84-4何长瑞

84-1何长瑜字伯润,南朝宋增城县令

85何三就

86-2何邮

86-1何郭

87何朝臣

88-2何承先

88-1何承本

89何牧字养民,妻吴氏

90-2何信

90-3何偕

90-4何修

90-1何亨

91-2何光昭

91-3何光颜

91-1何光述字传甫

92何梦寿

93-2何何谋

93-1何言字子宣,650唐高宗云浮镇将

94-2何攸,守云浮

94-1何徽(661-)字子宏,又名泰一郎,妻杨\黄\姚氏,镇守云浮,迁宁化(福建武平)\梅州\徙增城旧居

95-1何昌期

95-2何昌佑字伯吉,妻容氏

96-1何鸣瑁,妻李氏

97何如兰

96-2何鸣环,妻莫氏

97何如惠

96-3何鸣晋,妻聂氏

97何如瑞

96-4何鸣玑,妻王氏

97何如珠

96-5何鸣璇妻张氏

97何如清

95-3何昌熙字伯治,妻李氏

96何鸣臻,妻黄氏

97-1何二郎

97-2何四郎

97-3何五郎

97-4何六郎

97-5何八郎

97何仙姑

95-1昌期字伯泰,号朝阳,妻侯氏(英州人),755安禄山之乱,卫尉将军\上将军\宁国伯\建阳山大宗祠

96-2鸣瑀字子栗,妻张氏

97何庭办

96-3何鸣(),妻刘氏

97何庭捍

96-4何鸣珪字子衡,妻冯氏

97何庭选

96-5何鸣瑾字子信,妻冯氏

97何庭操

96-6何鸣璋字子玉,妻岑氏

97何庭候

96-1何鸣珦字子和,妻张氏,曲江人,坟在凤径山(连山县)

97何庭扬字朝显

98-2何旬

98-1何甸字邦辅,妻唐氏,曲江人

99-2何国礼

99-3何国祯

99-4何国祥

99-1何国祚字懋廷,妻侯氏,迁徙曲江定居

100何楷字仲端,迁番禺,太和初应进士

101何鼎字邦器,妻唐\刘氏,847进士\营管经略使,重修宗牒,坟抱旗龙州(沙湾)

102-2何溉

102-3何灌

102-4何渍

102-1何泽字君泽妻妣容氏,番禺人,923后唐同光元年登进士

103-2何旭

103-1何昶字名楚,妻载氏

104-2何迈字超,,妻游氏

104-1何迥字子逸妻谭氏葬于嵩秀山

105-1何著

105-2何存

105-3何模

105-4何范

106何弼字时佐妻苏氏,葬于小瘦岭

107何任重,妻赵\张氏

108-1何伯逢

108-2何伯达字道行,妻毕氏,葬何村水口山遂溪(德庆)

109-1何勋

109-2何煦

109-4何然

109-3何照

110何西杰字周英,妻区氏

111何明允,妻杨氏棠(又名曰集)

112-1何棠,宋政和七年(乙末)进士,妻杨氏

113-1何德临

113-2何德栽

113-3何德延

113-4何德全

113-5何德高

113-6何德御

113-7何德容

113-8何德方

113-9何德洪

112-2何栗(1089-)字文缜,号北齐,宋政和乙末年中状元\尚书令\右丞相\中侍郎,妻赵氏

113-1何雍

113-2何熙

112-3何榘,宋政和乙末年进士,后裔分居黄连\马宁\梅乡诸地者多

113何禹

吕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武城吕氏字辈:“连元岭一宝春化福云昭”。

山东莱州吕氏字辈:“诜希宝臣峰启泽永康长绍堂志兴润桂占金清绪世再延香”。

山东青岛吕氏字辈:“维贤可继世”。

山东沂水、莱芜吕氏字辈:“纪文全志兴”。

山东曹县吕氏字辈:“法付太亦”。

山东烟台吕氏字辈:“应瑞永道贻序兆”。

山东日照吕氏字辈:

一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二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三支派:“京东海青秀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其他源流说:

源于任姓,属于任氏分封之国,据《左传》: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任姓,黄帝最小儿子之姓,分封在任国,任氏势力扩张,建立起来十个小国,毕为其中之一。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甘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氏族的显赫。

得姓始祖: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以上内容参考  吕氏

1、魏氏统一字辈:天启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2、四川成都、江西安源:满贵府宗文奇史四国自德卫贤潮善君享荣,轩府左盛朝芳名满德,祖府余英豪远少极秋业。

3、四川一:明安其文化乡永俊良学中先泽Denshi远孝友一个家的遗产。

4、湖北长阳:七时镇应长毛万年兴宗开大仙山远连科登,正大奇仙得永兴昌。

扩展资料:

魏姓源流:

1、源流一

魏姓魏。夏商时期,一个西北部落联名的魏部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即魏。卫卫国被毁,其后裔到国,姓卫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2、源流程二

魏的姓是吉的姓。商朝末年,周文王取代了冀国,封住了他的人民。武王灭了商朝后,赐给他的弟弟毕公为毕国,现在在陕西咸阳的北边。

魏被迁到山西芮城的东北部。春秋时期,毕功高的后代毕万辅佐晋献公。公元前661年,他灭了庚、霍、魏等小国,姓吉。晋献公赐比万为卫国,并建立另一个国家,姓冀。

从公元前445年到公元12年孙维,他分裂了晋国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他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帝之一。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了魏国,他的子孙以魏国为家。魏记家族已有3100年的历史,史称魏政宗。

唐山毕氏集团家族成员有毕胜友、毕经安等。

北毕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唐山永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下设六个子公司:唐山市丰南区钱家营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唐山市丰南区经安钢铁有限公司、唐山北阳洗煤炼焦有限公司、唐山国义特钢有限公司、内蒙古托克托县蒙丰特钢有限公司(股份制)、青龙满族自治县安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本公司是目前最大的民营选矿企业)。

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发电、洗煤、炼焦、炼铁、炼钢、轧钢、选矿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10亿元,员工18000人,年产钢500万吨,炼焦300万吨,年发电量3亿度,年选矿360万吨,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10亿元。

毕氏集团与唐山市人民同心抗疫:

河北毕氏集团下设6个子公司,在丰南、青龙、内蒙和印尼等都有公司。主要经营电力、钢铁、化工、矿山和房地产等行业。日前,该集团旗下唐山市丰南区经安钢铁有限公司积极扛起社会责任,已于2月4日向丰南区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元作为丰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费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冯文孙纪念馆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的冯氏祖祠。每年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冯氏宗亲到此祭祖。

据专家考证,海南岛最早设置郡县,是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后来由于官吏的暴虐统治,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到了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珠崖郡,使海南实际成为“域外之地”。三国时,孙权曾派兵三万,企图在海南岛重新恢复政权,但未能成功。梁朝大同时期,冯宝及其夫人(冼夫人)请命于朝廷,在海南设立崖州,使自汉元帝时起脱离大陆656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统治,从梁大同初年至唐天宝年间约200年,冯冼家族及其子孙为海南地方的实际统治者。

  冼夫人因为帮助隋朝统一岭南立下了汗马功劳。隋朝皇帝对冯冼家族大加封赐。因其孙冯魂帅众迎隋使入广州,故封为仪同三司。不久,隋文帝又拜其孙冯盎为高州剌史,孙冯暄为罗州剌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调拨部落六州兵马,镇守岭南。后来,隋文帝又赠其子冯仆(已逝)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从隋帝对冯冼家族的赐封来看,说明隋朝时,海南岛是冯冼家族的封地,冯冼家族是海南的直接管理者和统治者。特别是要派出自己族人和士兵、奴婢常驻临振县(今三亚市),经营并收取封地租税。这些迁驻海南的冯冼族人和和士兵、奴婢后来定居海南便成为海南人。据古人世代相传,冯宝、冼夫人及其子孙曾多次率军从澄迈县石(石矍)港(今老城一带)登岛,并曾在琼山的梁沙坡、高坡(今海口城西)和石(石矍)港带安营扎寨,维护海南社会安定,并教化民众,传播先进文化与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海南的部族割据、互相残杀、茹毛饮血的原始落后局面,使海南社会得到了安定和经济得到了发展。

  海南各支系《冯氏族(家)谱》记载,冯宝、冼夫人是海南冯氏开基肇始之祖,冯盎系渡琼始祖,冯智戴为迁琼先祖。冯宝、冯仆、冯盎、冯智戴等,都曾到过海南,为开发海南作过贡献。

  据冯氏谱牒载,冯盎共生男30人,女6人。他把儿女分散到广东西江以南和海南一带,成为当时一个庞大的冯氏家族。海南自南朝梁以来,都由冯冼家族治理,唐初实际由冯盎管治,终唐一代,海南不少州县地方官都是冯盎的后裔担任,整个海南都属其管辖的地盘。据海南《冯氏家谱·世纪系》载,“唐武德初,盎又事高祖,立儋、崖、振八州,有地二千余里,为总管,以故子孙世为南越君长,家于琼崖。琼崖之有冯氏,盖自此始云。盎公为冯氏入琼之祖也。”

  冯智戴初为春州(治在今广东阳春)剌史,勇而有谋,得众士心,峒帅乐附。唐贞观二十年,侍奉太宗,父盎卒,被封为卫尉少卿,能善其职。后迁左武卫大将军,任岭南八州总管。卒赠洪州都督。据海南部分冯氏家谱记载,冯智戴于唐太宗时,被任命到到海南当官,随后立籍海南,聚族于海南,曾住在琼山冯来溪畔,后迁居澄迈石(石矍)村,为海南冯氏之祖。

  据清光绪《冯氏家谱》记载,冯宝、冼夫人之孙,冯盎之弟冯背。曾任广东连州通判,后入琼任琼州通判,是冯氏入琼“鼻祖”。其子冯世禧唐代授任总兵,镇抚万、陵、崖,定居会邑(原乐会县,今属琼海市)肇泉仙塘村。元朝至顺四年,原籍福建莆田的冯永辉入琼,任琼山知县,择籍乐会,同族叔祖冯背同村而居。冯背后裔与冯永辉支系后裔,早已融为一体。

  此外,宋代迁琼的冯元、冯文(亻甫)、冯细歌等人被部分冯氏人认为先祖。冯元系福建莆田人,北宋大中祥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卒赠户部尚书。其子冯佳任琼州通判、冯雀任澄迈知县;冯文(亻甫),宋宁宗年间(公元1195-1224年),原籍福建,任海南卫副将,率军来琼平乱,落籍琼山桥头村。

  据介绍,目前海南冯姓,同祖同宗,同根同藤,都是冯宝和冼夫人的后代,散居于全省各地,主要居住在海口(含琼山)、文昌、澄迈、定安、琼海、万宁、琼中、屯昌、儋州、临高等市县。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四、五百个村庄。

  冼夫人:冯门巾帼名传天下

  研究海南冯氏家族和研究冼夫人是分不开的。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岭南圣母),南北朝至隋初岭南俚族首领,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出生于广东高凉(今广东电白,一说阳江)一个世代为南越首领的家庭,公元602年于海南巡视途中辞世,后按家乡风俗(俚族风俗)归葬于故里娘家的广东电白山兜丁村。

  冼夫人与海南的关系,最早见之于《隋书》的记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而冼夫人对海南的最大贡献,在于她于梁朝梁武帝时期“请命于朝,置崖州”,恢复海南与中央政权直接联系,从而结束了海南多年“久乱不统”的历史。

  梁大同(535-546)初年,冼夫人嫁与高凉太守冯宝,辅佐冯处理政务,诫约俚人守法遵礼,改造旧俗。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亲自领兵平乱,安抚百姓。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数郡共举冼夫人为主,尊奉为“圣母”,由其保境安民。隋文帝遣使安抚岭南,示以陈后主遗书和她所赠陈后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确知陈亡后,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然后派其孙冯魂迎使入广州,岭南归附隋朝。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番禺俚人王仲宣叛隋,冼夫人又出兵平叛,而“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平息叛乱后,将近七十岁的冼太夫人又骑着骏马,张着锦伞,带着骑兵,护卫隋朝派员巡抚诸州,所到之处,各地首领都来拜谒和受爵,从此使岭南地区完全得到了安定。隋文帝对冼夫人大为惊异,表其功,册封为“谯国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马权和很多赐物。在冼夫人将近80岁高龄时,还请示朝廷查办了番州(今广州)总管赵讷,并亲持诏旨巡历了十几个州安抚慰俚、僚各族人,使之归附。隋文帝因此赐予临振县(今三亚)1500户作为“汤沐邑”(意即将全县1500户的赋税收入作为她梳洗化妆的费用),并追赠其子冯仆为崖州总管。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动乱之险,但忠心报国之心不变,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被岭南人民奉为“圣母”。民间对冼夫人的怀念和崇拜逐渐变成了一种信仰,冼夫人也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变成了民间信仰的神灵,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遍及茂名、雷州半岛、海南岛乃至东南亚,无论政府或者民间每年都举行几次盛大的纪念活动。军坡节是海南民间纪念冼夫人的节日,也是海南最独特最典型的民间节日,而海口新坡的军坡节在海南影响最大。

  海南冯姓第一村——石(石矍)村

  据古人世代相传,冼夫人及其子孙曾多次率军从澄迈县石(石矍)港(今老城一带)登岛。冯宝、冼夫人曾孙冯智戴迁琼,唐初曾住在琼山冯来溪畔,后迁居澄迈县石(石矍)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今全村300多户,1500多人,全部姓冯,其家谱称是冯宝、冼夫人的后裔,有“海南冯姓第一村”之称。

  该村现存有冯氏进勇公等祖坟数十座和冼太夫人衣冠冢一座。村中现存古庙五座,其中阳夏侯庙、冯氏大宗祠已列入县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据当地冯氏族谱记载,隋仁寿初年,80多岁高龄的冼夫人巡视海南,不幸患重病,于农历一月十八日在当地病逝。由于当时海上风大浪高,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时无法将遗体运回故里,只能就地安葬。数年后,冯家后裔派人来琼清理,按俚人习俗将遗骸运回广东电白山兜归葬娘家。迁出时,将其衣冠埋入原墓,立为衣冠冢。元代,其后裔将衣冠冢整修成石墓,底八角形顶部圆形,用石块雕刻迭垒而成,规模较大。墓碑、望柱、动物石雕群和围墙在“文革”时期被毁,今仅存石墓。

  在该村文林冯公祠内,有块“流芳万世”碑,上书:我渡琼始祖定南知寨进勇公,宋末元初,由闽入琼,始家澄之石(石矍)里,继迁于琼,迁于临,亦同邑而异都,不及悉载。这里的冯进勇,系冯宝、冼夫人之第35世孙。

  冯姓源流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得姓始祖为冯文孙。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后汉书》、《元和姓纂》和《广韵》等记载:“冯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城,因氏焉。”冯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他因随其兄周武王克商立下功劳,受封于“毕”地(今陕西省长安县),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

  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公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任魏大夫。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了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毕万后裔魏文侯与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毕万的一支孙长卿(即冯文孙),周安王时受封于冯城(一说是今陕西省大荔县的冯翊城,一说是今河南省荥阳县西)。于是长卿及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之始平,故冯氏祖居之神龛多以“始平堂”名之。

  二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简子之后”。郑国著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

  冯姓族人自得姓以来,历经繁衍发展而不断壮大。如今,冯姓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地。冯姓人口众多,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寻找何氏家谱?

何姓的一支黄帝为一世(最前面的数是代数,"-"后的数是兄弟的次序)62韩厘王咎,23年卒,B295-27363-1韩桓惠王,34年卒,B272-23964韩王安,9年秦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