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姓的相关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8收藏

关于龙姓的相关资料,第1张

  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龙 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龙 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龙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龙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龙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龙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年),终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龙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龙述为山都长,山都是南阳郡的一个县。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最新调查,村庄二百多条,人口10万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龙近天, 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遗安堂字派;(见粤中龙氏族谱)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谱牒

  全国:福建泉州龙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粤中龙氏族谱二卷, 顺德大良龙氏族谱十七卷, 花县大坳龙氏族谱不分卷, 花县南溪龙氏族谱, 东莞龙屋基龙氏族, 德庆大宁龙氏族谱, 高要金山龙氏族谱, 广州白云区大田庙边龙氏族谱,

  浙江:兰溪龙舒宗谱六卷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1782,卷数不清)、万载江塘龙氏族谱(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1812,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39)、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76)、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义井龙氏族谱

  湖南:配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茶陵云杨龙氏族谱不分卷、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湘乡城南龙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湘乡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城南龙氏四修族谱五十二卷首四卷

  重庆:大足县<龙氏宗谱>不分卷(2002) 。大足县高升镇<龙氏家谱>全一册(1980)。

  六、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贵州省麻江县龙氏族谱:再正通胜秀继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帮

四川宜宾:“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

四川达州:“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

四川自贡: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四川宜宾长宁:"忠孝传家本,诗书振国梁。祖宗辉可继,万代有荣昌"

四川泸州:“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

四川泸州:世天世泽启,安邦定国祥。

四川乐山市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运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四川乐山市:海尙文明、碧达帝廷、圣朝俊秀、世寿显云。

四川遂宁市:“君仕礼仪重,明德永远兴,安定朝庭内,居保太平春”。

四川达州市:明正治世玉 ,海国思云崇 ,为能培万代 ,图会智朝忠。

重庆大足:“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光(本)耀(圣)先(贤)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国昌”。

重庆大足:“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重庆开县:“海滕登文正绍启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荣华志立宗”。

湖南长沙:福归志思永太兴,国安民正定乾坤,英贤蔚起文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浏阳:福必添潮思正丹,献兴应民尹泰馥,承绶世泽焕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湘潭:1(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鸿章名世,振起炳图,家声克继,泰运景开,良士欣际,盛泽永昌,显扬先绪。

湖南湘潭:2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湖南湘乡城南:(自二十四世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湖南湘乡凹头:(自二十三世起)浤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维忠孝,敦厚振家声。

湖南攸县梅城:(以清公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来自永新,世传理学,廷显良臣,泽承先正,光启后昆,忠信为本,谦和乃珍,星辉霞灿,柏茂松荣,家训同佩,吉庆长臻。

湖南安仁东城:子开绪乃定,景运渐光昌,诗礼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声炳蔚,霞印积芬芳,吉水渊源远,熊山厚泽长。

湖南华容: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湖南益阳:通贞象福明,绍联荣攀公,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启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湖南新化:云腾开泰运,雨化兆昌期,盛达鸿勤业,传家泽远垂,修齐绵统绪,群议续前规,翰彩辉如许,廉威振本支,昔贤师项秀,延助重根基。

湖南永州:“胤相贤继天恩克绍伊寻沅索”。

湖南常德安乡县:星兴朗升德,伯玉绍正邦。文应人尚道,门大风云集。名望治安才,观国宏恩开。传家祖泽远,作福自天来。

湖北宜都:先德宪芳显,扬明盛世昌,宏文开圣化,厚道兆家祥,祖公千年在,忠兴万载香,礼法传远代,善心助贤良,福财前造定,廉科永终长。

湖北监利县: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湖北沔阳:作述传芳,敦慎贤良,家庆国瑞,世代显扬。(堂号:敦厚堂)

湖北麻城孝感乡: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湖北嘉鱼:世德光昌远,云从泽孔长。。。(待考)(堂号:敦厚堂)

湖北恩施建始:金水廷必玉,有德世克昌,忠孝传家远,敦厚衍庆长,盛代仁恩广,熙朝治道光,培植昭永久,万禩毓祯祥。

江西宜春万载:“文章华国诗礼傅家诒哲方来垂徽及远”。

江西樟树:“仕道德佳升继永昌洪明正远起焕文章先泽镒厚成芳有光”。

江西奉新:“汝惟宗隆万世昌 起瑞发祥邦家光 勋业煕升承祖德 後昆蕃盛有馀芳 宏开景运生清福 富贵荣华定显扬 玉树联辉长衍庆 文章济美毓贤良”。

安徽桐城:“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国其道大光眷深秩显功沛泽长世绵代远万众民香”。

贵州惠水:汉镇腾怀,继祚永康,慰卿安泰,宝鼎呈祥,天赐福荫,景星庆云,家声兆瑞,功懋朝廷,纲纪伦常,纬武经文。(唐末龙德寿公后裔)

贵州清镇:1淑 配 礼 纯 先。

贵州清镇、龙里:2显首云天应,德年祖光廷(元),明朝富贵启,亮海照四方。。。(待考)(龙桂山<天鳌>公后裔)

贵州毕节:启镇在云腾,廷士连文元,万支同一本,先后德维馨。

贵州黔西: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启发祥瑞,天朝永其昌。贵生书学海,洪仁显兴扬,玉沛泽中华,先志定国章。(龙锦贵公支字派)

江苏徐州:“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江苏连云港赣榆:德国贤良,方直齐昌,孝友为政,文武经邦,家修廷献,业盛名彰,永锡尔极,长发其祥,子孙千亿,兰桂重香。

山东滕州(古滕阳):在为嗣宗 世克尚同 应宜振兴 敦厚周慎 肇开允昌 钟淑毓秀 衍庆继长 云海腾启 华国文祥。

广东广州、广东东莞:天胜武振、永远家声、贤开文润、福禄荣登。

广东番禺:“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广东肇庆怀集:华树枝秀茂,旭日照乾坤;浩源长清沛,泽沼添新凤;文高智慧博,武仕显声威;翰林书馨杰,巍松瑞春荣;民安能定国,飞燕震中邦。

广东三水: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 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 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扩展资料:

姓氏源流:

龙姓,在宋朝排名256位,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05%;而在2016年人口统计中列第85位,人口280万有余,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3%。

龙姓的源流清晰,历代少有赐姓,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商朝甲骨文及先秦金文等),可考的主要是源自黄帝的姬姓,少皞氏或太皞氏的嬴姓,和帝喾的子姓。

源流一:

出自姬姓。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和刘姓同源。

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御龙氏后裔多在晋国为官,魏国大将军龙贾当出此支。

-龙姓

关于龙姓的相关资料

  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