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太康各乡镇名称的来历,第1张

1、 常营镇:朱元璋名将常遇春在此扎营,故名。1952年建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常营公社,1983年改为常营乡,1986年改为常营镇。 

2、马头镇:原名许尤镇,北宋时运粮河经此,村东设码头,后改村名为马头。1950年改为太康县十二区,1958年成立马头公社,1983年改为马头乡,1981年改称马头镇。

3、板桥镇: 唐末,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河东,为方便过河,建一座木板桥,故名。1965年由逊母口公社、常营公社析置板桥公社,1983年改为板桥乡,1998年撤乡建镇。

4、 城关镇:1956年设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复城关镇,1983年改为城关回族镇。

5、城郊乡:乡境在县城郊区,故名。1958年成立城郊公社,1983年改为城郊乡。

6、毛庄镇:明末,毛姓在此建村而得名。曾经是初级社、大队、村委会驻地。1995年由城郊、符草楼、大许寨3个乡析置毛庄镇。

7、老冢镇: 原名枣子集,相传隋朝末年一起义军将领战败牺牲,下葬于此,其冢如丘,故而得名,1958年成立老冢公社,1983年改为老冢乡,1986年改为老冢镇。

8、符草楼:原名小王庄,曾名符套楼、符大楼。明末符姓建楼,并在楼顶套建一小楼,故称“符套楼”后演变今名。1961年成立符草楼公社,1983年改为符草楼乡,1998年撤乡建镇。

9、张集镇: 原名邱岗集,后因张姓增多,清咸丰年间,改名张集,1947年后,先后建立过中心乡、作业管理站、小公社、大队等。1975年由符草楼公社、马厂公社析置张集公社。1983年改为张集乡,2008年5月撤乡建镇。

10、大许寨: 原名土桥寺,清道光年间筑寨,多为许姓,且村庄规模较大,故名。1958年建立大队属老冢公社,1965年成立四柳树公社,1966年由四柳树公社改为大许寨村,1983年改为大许寨乡。

11、逊母口:原名兴隆镇,相传运粮河经此设有渡口,晋陶侃寻母曾到此,故名“寻母口”,后演变为今名。1949年为太康县第七区,1958年成立逊母口公社。1984年改为逊母口镇。

12、五里口:相传,该村北距白坡寺五华里,宋时运粮河经此,设渡口,故名。(另一说,村舍沿河东岸延伸五里)。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8建大队属老冢公社,1975年由逊母口、大许寨、老冢三个公社析置五里口公社,1983年年改为五里口乡。

13、马厂镇:原名白秋集。明末,李自成在此安营扎寨,养马数百,故名马场,后演变为马厂。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改为马厂乡,1998年撤乡建镇。

14、朱口镇:北宋运粮河经此有渡口,因摆渡者名朱华,称朱华村,后成集称朱家口集,简称今名。1949年为太康县第九区,1958年成立朱口公社,1983年改为朱口乡,1986年改称朱口镇。

15、高朗乡:原名双阁,清咸丰年间高朗集毁于水患,集迁于此,双阁改名高朗。1965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高朗乡。

16、杨庙乡:宋代杨姓在此建有一座大庙,取名杨家庙,后简称杨庙。1958年成立杨庙公社,1983年改为杨庙乡。

17、转楼乡:原名“黄土岭”,清初村西南建一座转角楼,称转香楼,又称转角楼,后简称今名。1976年由杨庙公社和马头公社析置转楼公社,1983年改为转楼乡。

18、王集乡: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王姓人迁此,后举集,故称王集。1949年为太康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王集公社,1983年改为王集乡。

19、龙曲镇:宋时,村西北有水渠,水清渠深,弯弯曲曲好似一条龙,人们以“渠”、“曲”的谐音定名为龙曲。1975年由王集公社、高贤公社析置龙曲公社,1983年改为龙曲乡,1997年撤乡建镇。

20、高贤乡:据史书记载,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字子羔)系春秋时魏国人,因魏国内乱,子羔逃难至此,以教学讲学为主,死后葬此,故改村名为高贤。1949年为太康县第四区,1958年成立高贤公社,1983年改为高贤乡。

21、清集乡:相传,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清冢村,住在一棵清香树下,后兴集,称“清香集”,简称今名,1958年建立大队,1962年建小公社,1975年由常营、独塘、逊母口三公社析置清集公社,1983年改为清集乡。

22、芝麻洼:原名董安镇(曾名吕洼),因地势低洼,盛产芝麻故名。1965年成立芝麻洼公社,1983年改为芝麻洼乡。

23、独塘乡:相传明朝初年,该村有一水塘,雷、宋、潘三姓居此,水塘权均不属三姓所管,人称独塘,并作村名。1955年建立中心乡,1958年成立独塘公社,1983年改为独塘乡。

扩展资料:

太康县辖6个镇、17个乡:城关回族镇、老冢镇、逊母口镇、马头镇、常营镇、朱口镇、高贤乡、高朗乡、城郊乡、转楼乡、杨庙乡、板桥乡、王集乡、张集乡、芝麻洼乡、符草楼乡、大许寨乡、独塘乡、马厂镇、清集乡、龙曲乡、毛庄乡、五里口乡。  

2000年,太康县辖10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54680人,

其中:城关回族镇67503人、常营镇59063人、逊母口镇64294人、老冢镇61988人、朱口镇80139人、马头镇79877人、龙曲镇36754人、板桥镇54565人、符草楼镇46300人、马厂镇75026人、城郊乡35287人、杨庙乡47640人、王集乡53850人。

高贤乡49408人、芝麻洼乡49702人、清集乡49994人、独塘乡42311人、大许寨乡49645人、五里口乡42633人、张集乡53062人、高朗乡56798人、转楼乡46608人、毛庄乡52233人。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太康县辖11个镇、12个乡:

城关回族镇、常营镇、马头镇、朱口镇、老冢镇、逊母口镇、龙曲镇、马厂镇、板桥镇、符草楼镇、毛庄镇;城郊乡、五里口乡、大许寨乡、独塘乡、芝麻洼乡、高贤乡、王集乡、转楼乡、杨庙乡、张集乡、清集乡、高朗乡。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城关镇西关村

邮编:476200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铁关乡罗庄村

邮编:476233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安平镇李楼村

邮编:47623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余老家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苇子园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范庄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杜庄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铁关乡后岗村

邮编:476233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安平镇冯庄村

邮编:47623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安平镇杨庄村

邮编:47623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铁关乡花庄村

邮编:476233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董庄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元兵马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铁关乡张庄村

邮编:476233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余双楼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王双庙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大张旗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赵楼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远襄镇权庄村

邮编:476211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城关镇东关村

邮编:476200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柘城县城关镇下辖村委会包括长乐居委会、中原居委会、平等居委会、文庙居委会、祥和居委会、民主居委会、常青居委会、春水居委会、兴华居委会、团结居委会、向阳居委会、崇阳居委会、黄山居委会、兴中居委会、文昌居委会、西湖居委会、鑫城社区、北湖社区。

毛姓家谱文献

谱名 编者 编纂方式

江西上饶清漾毛氏族谱四卷 毛光春修 同治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谱三册 著者待考 道光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谱三册 著者待考 民国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江西玉山双溪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安徽合肥毛氏宗谱 毛开运等修 民国五年九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另存有三册本

浙江江山兴贤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同治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上庄毛氏宗谱二卷 著者待考 道光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江山棠峰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另存有一册本

浙江江山邑前毛氏宗谱 毛云鹏修 宣统三年本二册

浙江江山邑前毛氏宗谱 毛继善修 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三十六册

浙江江山龙底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清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常山龙川毛氏宗谱二卷 黄庚吉重修 光绪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龙川毛氏宗谱二卷 黄庚吉重修 民国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

浙江龙游毛氏宗谱 毛启东等修辑 咸丰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浙江兰溪毛氏宗谱三卷 章萼纂修 民国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兰溪汤溪毛氏宗谱四卷 镐颍重纂 民国七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兰溪沐澄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民国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绍兴会稽达郭毛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毛乙笙、毛子芗修 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 毛云祥等纂 光绪三十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 毛启周等续修 民国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浙江余姚毛氏永思堂族谱 毛廷枋等修 道光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浙江余姚毛氏永思堂族谱 毛廷枋等修 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余姚双河毛氏宗谱二十一卷 著者待考 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残存两册

浙江鄞县西河毛氏宗谱四卷 王谦和、毛履洛等修 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西河毛氏宗谱 毛显榆、毛守铫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鄞县毛氏宗谱十卷 姜炳璋、毛异修 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鄞县宝峰毛氏宗谱四卷 应廷赓、毛履邦等修 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城西锡山毛氏宗谱四卷 毛显常修 咸丰七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新南毛氏宗谱 毛宗斌、周昌祚等修 手抄本二册

宁波日湖毛氏宗谱 谢辅卿、张传芳等修 光绪三十二年稿本、清光绪三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黄岩田上洋毛氏谱四卷 毛宗澄修 民国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遂昌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另有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遂昌关川毛氏族谱二十五卷 毛世汉修 宣统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重编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一公等编 万历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存礼编 正德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守勤编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遂安续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十四卷 毛际可修 康熙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复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二十卷 毛绍睿修 乾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遵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二十二卷 毛允元修 道光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遵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 毛庆麟修 同治九年,(清),清(公元1870年)

遂安童沂毛氏续修宗谱 毛文成主修 民国十二年志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义乌绣川毛氏宗谱十三卷 毛伯超修 嘉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世系图;另有一册载艺文

浙江义乌绣川毛氏宗谱 毛仍掬修 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

暨阳毛氏宗谱二卷 毛元成修 嘉庆二十年忠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暨阳西河毛氏宗谱十六卷 毛凤翰修 同治七年文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萧山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道光二十六年爵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江苏西河毛氏宗谱二十卷 毛可仪修 光绪二十二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江苏溧水水西毛氏宗谱二十二卷 毛凤池纂 民国二十三年敦诗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刘村毛氏世谱 毛颐域纂 道光二十五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无锡毛氏家谱 毛鉴修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一册

常熟汲古毛氏家谱一卷 毛桂撰 道光十九年撰,民国钱大成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海门毛氏宗谱 毛廷儒修 同治十一年四诗堂木刻活字印本

云阳新埭毛氏重修家乘五十二卷 毛凤翔修 民国三十六年铅印本四十八册

韶山毛氏房谱四卷 毛祥迪、毛祥鲲等修 同治七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韶山毛氏房谱六卷 毛际膺、毛祖文纂修 嘉庆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至二卷

湖南长沙毛氏族谱十七卷 毛拔修 民国五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湖南岳阳毛氏重修族谱 著者待考 咸丰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九卷

平江毛氏族谱 毛朝杰总纂 光绪二十四年荥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湖南汉寿铁桥毛氏五修族谱 著者待考 民国三十五年石印本,今仅存卷首

湖南常德、益阳、安化毛氏五修族谱 传诗堂撰 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四川仁寿毛氏族谱 毛登鑫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石印本,今仅存三册

江西瑞金县毛氏族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残本一册

答案有用请采纳,谢谢!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二、毛姓变迁

南北朝时期,毛姓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这就是《姓氏·考略》所说的:“又氐酋有毛氏,苻键将有毛贵,见《后秦录》。” 世居北方的毛氏,南迁江南各地,据后来的学者考证,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迁居今江西吉州龙城(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明朝立国之后,毛太华又率长子毛清一、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挢(今湘乡火车站附近)。十余年后,毛清一、毛清四又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在此定居下来。不久,又有一支毛姓人在毛命传的带领下迁到这里。从此,上述两支毛姓人便在今湖南韶山一带生息繁衍,辛勤劳作,默默耕耘,直到由毛太华下传20代,才出了一位改写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毛泽东。

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毛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76位。

三、毛姓名人

最早的毛姓名人当推家喻户晓的谋士--毛遂。毛遂为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历来不受器重。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得要领。关键时刻,毛遂按剑而上,直说厉害,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平原君赵胜由此叹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从此脱颖而出,被平原君待为上宾。

到汉元帝时,出了一名画家,名毛延寿。传说,汉元帝妃子太多,于是命令毛延寿等人将宫女们的形象画出来,以供皇上选择;众多宫女都争相贿赂画工,以求元帝宠幸,只有王嫱王昭君不肯干这样的事,结果她未能见到天子。后来,汉与匈奴和亲,王昭君被选中,准备前往塞北为匈奴王之妻,临行时元帝召见,发现其貌为宫人之最,但既已答应匈奴,却也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元帝仔细侦查此事,遂将毛延寿等人统统斩首,弃于街市。

西汉时,还出现了两位诗学家毛亨和毛苌。毛亨一说为西汉鲁人(郡治今山东曲阜一带),另一说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据传他为古文经学“毛诗派”的开创者,曾作《毛诗故训传》,以授毛苌,史称“大毛公”。毛苌为西汉赵(郡治今河北邯郸西南)人,据称其诗学传自毛亨,曾任河间献王博士,史称“小毛公”。

元朝末年,毛姓出了位农民起义军将领毛贵(?~1359年)。龙凤三年(1357年)春,他率部连克胶州、莱州(今山东掖县),继由海道攻入益都。夏季刘福通分三路扫北,他率东路军,次年克青州、沧州、长芦、济南等地,立宾兴院,选用官吏;兴办屯田,规定官民田十征其二,以充军需。转而攻克蓟州(治今天津市蓟县),锋芒直指元都,朝廷大震。后被赵均用杀害。

明朝有个藏书家叫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其数量几与后来毛泽东先生的藏书相埒。毛晋藏书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钞”,著有《隐湖题跋》,并编有《毛诗陆疏广要》。

拿《明史》与《宋史》相较。《明史》中的毛姓名人比宋史多得多,由此可知毛姓愈到后来愈发达,几成簪笏蝉联,前后辉美之势。兹就《明史》所载其他重要毛姓名人胪举如下,以窥就里:

毛玉:云南右卫军家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多有政绩,死于狱中,赠光禄少卿。其先祖当为元末从吉州避往云南省,有可能是毛太华之后,因毛太华迁湘时,只有两个儿子随往。

毛伯温:安汝厉,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毛恺:浙江江山(属衢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御史,太子太保。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年轻时替人看相谋生,习孙吴兵法,好谈兵事。 天启元年五月率军丁将近二百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将佟养真父子于镇江,一举收复辽东数百里江山,史称“镇江大捷”。后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大战时毛文龙袭击永宁,迫使后金回师沈阳。天启七年(1627年)宁锦大战时毛文龙袭击昌城、辽阳,皇太极被迫撤军。他所创建的东江镇巍然屹立于敌后,成了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一颗钉子,长期制约着后金南侵的步伐。

毛士龙: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还有湖北公安县的毛羽健,浙江余姚的毛吉,河南邓县的毛弘,江苏昆山的毛澄,山东掖县的毛纪等等,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在朝廷里任过要职。

到清朝,毛姓涌现了好几位有影响的文学家。

毛先舒(1620~1688),清初文学家。字稚黄,又名,字驰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明亡之后不求仕进。曾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有《潠书》、《思古堂集》、《诗辨坻》、《韵学通指》、《南曲正韵》等。

毛奇龄(1623~1713),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四书改错》,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毛宗岗:清初小说评点家,字序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评刻《三国演义》,将罗贯中原本,加以修订;整顿回目,改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成为今日流行的120回本。在其修改及评语中,依据朱熹《通鉴纲目》,增强了尊刘黜曹的封建正统观念,艺术分析也多八股文作法,不脱当时评点派的习气。

从以上列举的毛姓名人来看,宋代以前的毛姓名人多出自黄河流域的陕西一带,宋至清代毛姓名人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在中国的历史上,毛姓并不是一个大姓,但十分活跃。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姓氏的迁徙,人才重心也在不断变化。

迄近代,迁居到湖南的毛姓经历数百年的发展,灵秀郁积而磅礴,终于在时势的推涌下乘时而起,出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太康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1、 常营镇:朱元璋名将常遇春在此扎营,故名。1952年建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常营公社,1983年改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