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详细的吴姓氏族谱吗?
5695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写本八册现存:日本\美国 5696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刻本五册
现存:北图福建图 5697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八册现存:北图;福建师大注:始辑於宋绍兴二十九年。
祖姓族谱拼图祖氏远祖世系:
少典公---轩辕公---玄嚣公---蟜极公---俊(去人)公[夔]------往下 契公[卨(「改人)]---昭明公[王吴]---相土公[土]---昌若公[羔]---曹圉公[根圉]------往下 冥公[季]---核公[王亥]---微公[上甲]---报丁公[报乙]---报乙公[报丙]------往下 报丙公[报丁]---主壬公[示壬]---主癸公[示癸]---履公(又名天乙、成汤)[太乙、唐、成]---?公[太丁]------往下 至公[太甲]---辨公[太庚]---密公[太戊]---整公(河亶甲)[戋甲]---滕公[祖乙]------往下 旦公[祖辛]---新公[祖丁]---歛公[小乙]---昭公[武丁]---曜公[祖庚] 载公[祖甲] ?公(孝己)[祖己] 内的文字是甲骨文所记的商王庙号,而商王之名则从竹书纪年中得知,而且又更正了史书的错误。
已经知道的部分分支族谱顺序有以下几个片段: ——尚——学——仪——智——章——兴——克——秉——言——立——俞——国——绪——民——昌——
这一支是祖大寿的族人。祖宗可能是祖大成,祖大寿的兄弟。
——世——大——再——建——用——尚——学——仪——智——章——兴——克——秉——龙——凤——朝——献——庆——丰——祥—— ——宝——庭——时—— ——占——立——希—— ——学——国——朝——恩——锡(习)——庆—— ——更——书——克——明—— (祖大寿的后代) ——良————汉——林——同——连——金——春——(——同——林[连]——金——) ——发——因——丕——志——刚—— ——远————世————占——敬—— ——文——朝——仕——颜——家——登——大——学—— ——仲——清——正—— ——志——长——兆——丙——传——吉——光——林——玉——庆——凡——祥—— ——贤——兴——先——后—— ——文——祥————贤——兴——先—— 厚——同——继——美
安徽枞阳县、安庆市东郊老峰镇
——文——武——西——庆——圣——恩——功——德——传——永——长————德(桂)——恒——传————善——丕——基——可——成——
河南商丘祖姓宗族辈份:
——建——三——凤——文——大——希——永——修——国——颜——庆——祥——叶——字——茂管——道——行——福——胜——自——崇——发——孟——英——吕——世——童——文——章——学——士——孔——贤——兴——先——后——同——积——美——久——元——正——庭——银
这是安徽枞阳白云与安庆老峰镇的族谱中的完整的辈份排行
安溪吴氏源远流长,历代编修的家谱、宗谱、族谱等保存着珍贵的家族史料,但以明清以后居多。 长坑三村吴氏族谱。现存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编修本与民国35年(1946年)编修本。其旧谱的字行为:
毓秀盛元宗,子孙克绍隆。丰功伟烈大,祖德永享扬。
固业开基广,仲恩垂裕长。云礽高隽发,奕世启文章。
民国35年(1946年),订立全族的讳、字行,从三十五世起启用:
讳行:钦汝材照圻,金淮植燿坤,铨渊桂灼圭。
字行:坊钢源椿熙,墉钧清椒煴,基钊济松煇。 祥华乡祥地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35年(1946年)先后重修,其昭穆如下:
三世起讳行:江奇宇增锡,添懋耿城铭,澄杨炜墀钦,汝材照圻金,淮植燿坤铨,渊桂灼圭。
一世起字行:宦怀东畿曰乃,子钟淑本烈,培鋐衍树勋,坊钢源椿熙,墉钧清椒煴,基钊济松煇。
十一世起号行:万世派昌盛,百代衍流芳,诗书绳祖德,礼仪昭宗功。 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吴道轩、吴心弁始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续修。咸丰十年
(1860年)三修,主要参加者为吴焕章、吴允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吴逢昌、吴宗岱主持四修。
八世起讳行:开景承延,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立志奋为,名振朝班。
九世起字行:公侯伯子男,君卿大夫士,丕谟钦厚烈,佑启我苗昆。 蓬莱镇福山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仅有一本,约15万字。其字行为:
宾奕钟鼎,开耿承延,居仁由义,孝友睦姻,敬循懿训,世泽连绵,贞元旋转,裕后光前。 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同治九年(1870年)、民国5年(1916年)五次续修。
字行为:建文开仕第,立礼兆祯祥。祖德光明远,孙谋翼燕长。 始修不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续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36年(1947年)两次再修。
字行:朱伯文克土锡,诗书立世端。 龙涓乡石塔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十二世孙吴显瑞作序。
讳行:孟仲叔孙季,运亨登国选。
字行:公侯伯子男,文炳振家声。 感德镇潘田村吴氏族谱。历史上曾多次编修,现存为1996年修纂本。昭穆:
内祖字行前五字为:维天敦培锡。
外祖字行前五字为:善仁丕培锡。
二十一世起字辈统一为:清树炳基遐,开派源流远,盛时颂瓞瓜。 首修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后三十年为一修,1995年再次续修。自十一世起讳行为:
祖宗世承,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石门通族字行原为:源棨火 鼎在,锺淳懋 火 享。培锡清树,炳基钜浩。
自十六世起重编昭穆:
字行:维天敦培锡,清树炳基遐,开派源流远,盛时颂瓞瓜。
讳行: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号行:亭,圃国园囿囗于,江淮河汉满。佳作仁似仙,珍珠珀琅。 清道光、光绪年间各修纂一次,最近一次修于1997年。其讳行为:
祖宗世承,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历代编修数次,现存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编撰本,自八世起昭穆:
讳行:鸣钟洪懋焞,墀名淑植耀,培锡沃机炯。增鋐滋本焻,坚钰淯桢炜,基锟润柏煇。
字行:宪廷允式克,肇衍世侯卿,孝友成家道,子孙继泽长,济时饶俊彦,华国焕新章。 历朝均有编修,现无存。字辈为:
积建文中新,兆为国家瑞。公侯伯子男,卿夫奕世贵,
智仁信义礼,孝友兼睦渊,传芳有盖宝,日启自多贤。 感德尾厝吴氏族谱。编修于民国31年(1942年)。自二世起昭穆为:
简斯而泽,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元善安敦,本为秉性,懋昭大德,永裕长贻。 历朝多次与南安仑苍吴氏合修谱牒,最近一次编修于2003年。自吴启衷开基南安仑苍始字行:
启斋圣秉钦,于德景宗伯。
后世再以七言为律编写昭穆,具体如下:
榜名行:欣兹国运逢隆日,心慕云鹏崇笃实,涵养文章博雅时,联翩直上真超轶。
字 行:天子卿如侯爵位,禄丰职重名嘉瑞,分标等列任飞升,得志称为经济器。
考 号:自仕南崖潮海居,诒谋燕翼秩宗舒,箕裘克绍来程远,昭穆双清庆有余。
讳 行:世光祖武永传芳,基业敬承信彦通,惟冀孙曾敦道学,朝廷应举显明堂。
妣 行:安贞柔正德诚良,恬静温和性善藏,淑慎端庄容妙美,琼芝萱草兆呈祥。
女讳行:石韫渊怀宝俟开,青莹皎洁本胚胎,既全覆载钟英质,好贮瑶宫鉴化栽。 湖头前山吴氏族谱,清道光元年(1821年)修纂,自十世起字行为:
邦国文章重,卿侯礼乐华,宣尔子孙懋,永念孝思佳。 剑斗吴氏族谱。始修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崇祯三年(1630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乾隆四年(1739年)、同治七年(1868年)、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32年(1943年)六次续修。1993年八修,共38卷。
其昭穆一至五世为:文仁义礼新。
六世起续编昭穆为:
讳行:承先要道忠和孝,启后良图读与耕。剑水文明欣大振,厚安德业卷长兴。
字行:时学如夫元若献,卿公侯辅世为家。田畴庭宇皆盈泰,顺则近光晋紫霞。 凤城东门外吴氏族谱。历史上共修纂六次,前五次均与晋江龟湖后垵祖地宗亲合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首修,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乾隆十年(1745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光绪七年(1881年)五次续修。
讳行:尚绳皇祖武,道义必恭遵,得遂青云志,荣华显子孙,笃睦垂其训,敦源绍乃曾。
字行:懋学朝天子,士彦为公卿,孝友宗世德,文章振家声,诗书应继起,谋烈显丕承。 凤城南街荣安堂吴氏族谱。编修于1997年,为该支派首次系统编纂,自十二世起字行沿用泉州黄龙通族64字行:
洪维我宗,生民自周,记序世家,端为之首,至德所贻,实庶且永,
代钟哲人,在君左右,允文亦武,亮节高风,辉煌典策,蔚焉国桢,
丕嗣徽音,望诸贤裔,凡亿孙曾,尚其懋哉。 编纂情况不明。昭穆:
讳行:继仸宗法公永文学兴元志朝诒茂燕美恢复祖武振传荣名
四世起字行:弘志试雅其奕代相承克绍芳声新建鸿基长发呈祥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休宁《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
励双杰
康熙二十一年刻本,吴应迁辑,男光官、光室,孙献吉、旋吉、申吉、凝吉、遇吉仝敬梓,不分卷一册。
商山吴氏为休宁巨族,有谚云“歙县两溪南,抵不上休宁一商山”,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又号南溟,安徽歙县人)更以对比的手法极状商山吴氏之富:“故都以南,则吾徽雄诸郡,休宁雄诸邑,吴雄诸姓,商山雄诸吴”,明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也曾提到“徽州府有名的商山吴家”。今国家图书馆有《历代帝王历祚考》八卷《音释》一卷《历代绍运国系之图》一卷《历代年号考同》一卷《历代绍统年表》一卷,题作“明吴继安撰,明万历二十九年吴氏商山家垫刻本,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可为“吴雄诸姓”的商山吴氏作一注脚。
现商山乡政府办公地即在原为 商山吴氏的“文肃公祠”内,院内两棵千年古圆柏,干直虚怀、微倾颔首、枝节盘曲,针锥绿叶,堪称国宝。
商山吴氏家族的家谱,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商山吴氏族谱》二卷,宋吴浩纂修,明吴士彦等续辑,明崇祯十六年家刻本,一册;明万历钞本《商山吴氏宗法规条》一卷一册;安徽图书馆有明钞本,明吴士信修,钞明化本一册。而与此康熙二十一年同一版本的《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国图也藏有一部。
另外,在“故纸收藏论坛”上有网友“皕明契斋”于07年9月15日发“大清康熙年徽州休宁商山吴氏谱”一帖,出示的亦为本谱。从上看,书脊处略有损,品相比我藏本稍逊,但其最末一叶完整,我藏本这一叶已有开裂霉变的迹象,而且他的是白棉纸,我的是黄棉纸,又比我藏本为胜。
此最末一叶印有“此传惟本支诸公领取珍藏,以贻后世,子孙俾明历世所自之源,异晓前人善迹贻谋,慎勿遗落外人,恐藉此为渎宗泣墓之柄,吾宗幸甚,后裔幸甚。康熙 年 月 日。宋显祖国录公 世孙 领藏一部,以遗后裔”。“皕明契斋”所藏本此处仍为空白,而我藏本中已分别用毛笔填上“康熙(伍拾)年(秋捌)月(初八)日。宋显祖国录公(廿)世孙(山麟)领藏一部”,是在谱成之后的三十年才写上去的。
“皕明契斋”给这部《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开了一个22000元的价位,并说:“关于此词谱序的版本情况及收藏情况可上百度搜索一下。此谱词序最大的价值在于全是名人写的贺词,序,商山吴氏家族清以前的历史,人力资源情况等,很有研究价值。原装,极初印,白绵纸,一册全。”按说徽州地区刻谱,以精良闻名于世,要这个价,也是情理之中,不算太过份。不过我这一部,是2005年在乐清一家旧书店购得,价仅为2400元。
分享:
我们四川吴姓起源于明,明大将,张献忠绞四川,把原本四川人杀光了,然后才有湖光填四川一说,即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人,迁到四川,吴姓老祖宗,吴福需,于湖北孝感迁入,当时孝感是乡,现在是市!
安徽萧县钢叉楼的。 我是‘信’字辈的。我爸爸是‘孝’字辈的。我爷爷是‘忠’字辈的。 堂号--延陵堂。家谱:文 武 功 德 忠 孝 信 义 贞 祥 和 顺 承 康 继 续 世 祖 延长 。 我知道的就这些,还是听我老爸说的。
吴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
寻根溯源
1、《通志�6�1氏族略》、《史记�6�1周本纪》、《元和姓 纂》《丹阳吴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为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
3、据有关资料所载,出自远古时代部落有虞氏的后裔。
4、出自夏代少康时著名弓箭手吴贺的后代。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 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 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 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 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吴姓发源于我国南方,在秦汉时期,是得姓以后第一个发 展时期。吴亡国后,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汉初,吴 姓族人参加起义,因功,多被封王,出现多个名门望族,如南阳吴氏、陈留吴氏、河南吴氏 等,荣极一时,为吴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 展,由于吴姓有女在汉末嫁于吴国君主,成为皇族,生孙权、孙策等人,并在吴亡后,入仕 于两晋,屡出名人,知名于世。南朝时,“延陵季子”之后的吴姓人发展至湖北中部一带,逐渐兴旺,同时形成了著名的武昌郡望。在秦汉时期迁居山东等地的吴姓族人,有一部分迁 居四川成都一带,仕蜀后逐渐成为当地名门。至隋唐时期,吴姓先后出现了陈留、濮阳、渤 海三支著名家族,陈留望族起源于迁居山东吴姓一支,东汉末年以后,虽历经战乱,但仍作 为当地的大族得以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以《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为代表的一批名人。濮阳 吴姓为东汉大司马吴汉之后,历汉魏两晋南北朝,由于始终为皇亲,名人佳人辈出,所以濮 阳吴姓盛极一时,地位一直显赫。同时渤海吴姓也由于名人不断而著称于世。到了宋元时期 ,吴姓族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北方吴姓大量南迁并在南方大发展的情况,因此北方吴姓 渐衰,南方渐旺,并且在此时期,“延陵季子”的后人,咸阳吴姓、绍兴吴姓等一大批族人 ,逐渐显贵,历代为官,家族不断扩大兴旺,并在以后逐渐分出安徽宁国,浙江嘉兴等望族 。到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吴姓名人大量涌现,家族分布进一步广泛,人口增多,还出现了除 大陆以外,向东南亚及海外广泛迁徙的现象。吴姓分布极广,现以江南一带为多,华东各省吴姓人口比率均占各省人口百分之二以上,尤 以福建省为高,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五。
郡望堂号
吴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有关资料 所载,主要有八个:
1、延陵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
2、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3、渤海郡 ,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
4、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5、吴兴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
6、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7、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
8、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
堂号:
“源远”、“至德”、“思敬”、“怡德”、“有秩”、“三让”、“崇礼”、 “让德”、“思让”、“均安”、“履成”、“敦厚”、“德让”、“源德”、“树德”、 “世德”、“观乐”、“双合”、“思源”、“崇本”、“瑞本”、“听彝”、“种德”、 “延陵”等。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 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名人精粹
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时著名的兵家,善于用兵,曾 为鲁将与魏将,在楚国主持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发展。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于秦二世元年在蕲 县率队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被害。吴芮:西汉初诸侯王,秦时任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县令,秦末率兵起 义,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沙王。吴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司马,为南阳吴氏代表人物,因助汉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为广平侯,使其家族成为东汉初吴姓中最为显赫的家族。吴均: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文学家,官奉朝请。通史 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时称“吴均体”。 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史学家,官至卫尉少卿兼修文 馆学士,著有《武后实录》、《贞观政要》等书。吴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他所作人物、鬼 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于世。后人奉为“画圣”。吴镇:嘉兴(今属浙江)人,元代杰出画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称,为 “元四家”之一。吴承恩:明代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而著称于世。吴三桂:江苏高邮人,清代平西王,明末任总兵驻防山海关,因引清兵 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后在康熙年间因叛乱被杀。吴敬梓:清代安徽全椒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著称于世的杰出讽刺作 家,其书从多方面揭露当时社会丑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和书法,尤精篆 刻。吴沃尧:广东南海(今广州)人,清代著名小说家,所著小说影响最大 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有训:江西高安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参与了近代量子物理学诞 生和发展,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等职。
以湖南为例子: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扩展资料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清朝属惠来县龙溪都梅田楼,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吴姓
有详细的吴姓氏族谱吗?
本文2023-11-17 06:46: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