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的人物年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蒋先云的人物年谱,第1张

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 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

1913年 蒋先云入本村保合小学读书。

1917年 蒋先云以优异成绩越级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18年夏 蒋先云联络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一班学生夏明翰等秘密组织群众团体“学友互助会”。主编《嶷麓警钟》月刊,宣传新文化运动。

1919年6月17日 蒋先云发起成立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明、改造社会”为宗旨的湘南学生联合会,当选为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并与夏明翰、黄静源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个县的学生罢课运动。

1920年8月 蒋先云与蒋啸青负责创办了“三师书报贩卖部”。用马克思主义启迪教育学生。

冬 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蒋先云与黄静源等在长沙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3月 蒋先云发起组织衡阳爱国学生的革命团体“心社”。“心社”章程明确规定以“牺牲个人乐利,图谋群众幸福”“改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为宗旨。

10月 蒋先云经毛泽东介绍,与夏明翰、黄静源、蒋啸青等第一批加入中国***。

1922年1月 蒋先云受中共湘区委指派到江西安源协助李立三从事工人运动。

5月1日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俱乐部主任,蒋先云任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

9月上旬 蒋先云向毛泽东汇报了“五一”游行情况,俱乐部前段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人要求罢工的激昂情绪。毛泽东对罢工的组织准备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14日凌晨 蒋先云同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迫使局方在18日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3条要求,取得了罢工斗争的巨大胜利。

11月22日 应水口山矿工人代表的邀请,蒋先云受中共湘区委指派与谢怀德从安源到常宁水口山矿开展工人运动。

27日 水口山3000多工人集会庆祝俱乐部成立,蒋先云任党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

12月5日 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爆发,蒋先云担任同矿局谈判的全权代表。罢工持续了22天,矿局于26日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18条要求。

1924年3月 经中共湘区委推荐,蒋先云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4月28日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学考试放榜,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00名,蒋先云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编入学生第一队。

8月初 蒋先云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

11月30日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考试,蒋先云取得第一名。被选派黄埔教导一团一连任党代表。

1925年2月1日 以“联合军人,挽救时局”为宗旨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大会,蒋先云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即主任委员)。

2月上旬 蒋先云跟随周恩来出师东征,负责政治处宣传及组织民众的工作,争取了地方农民自卫队的有力支持。3月底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重大胜利。

5月 蒋先云调任蒋介石侍从参谋。

6月 蒋先云兼任国民革命军一师二团二营代理营长。

20日 蒋先云奉命率部回师广州,参加镇压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23日 蒋先云奉命率部参加广州各界人民援助上海“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亲历“沙基惨案”,愤怒地写下了《6月23日沙基惨案报告》,在《中国军人》刊物上公开发表,以铁的事实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9月28日 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

10月 蒋先云奉命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城大战中,组织并带领敢死队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的第一天险——惠州城。

冬 蒋先云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 蒋先云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月 蒋介石许以高官,再三诱令蒋先云退出***。蒋先云毅然答道:“我是***员,永做***员,头可断,而***籍不可牺牲!”

5月10日 第三次全国劳动暨广东省农民协会、教育代表大会代表千余人到黄埔军校参观。军校为三会代表举行盛大欢迎会。会上,蒋介石致欢迎词,蒋先云代表军校同学致答词。

23日 军校选举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及监察委员,蒋介石为主席,蒋先云、张治中等九人为执行委员。

30日 黄埔军校派出师生参加广州东校场举行的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蒋先云在会上发表演说。

6月16日 黄埔军校校友会举行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及东江阵亡烈士墓落成典礼。蒋介石在会上发表演说,蒋先云作《本校烈士事略》报告。

27日 黄埔同学会成立,蒋介石任会长,曾扩情为秘书,蒋先云为监察委员。

7月9日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典礼在广州北校场举行。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总司令部颁发的宣言和文告,多系先云手笔。

蒋先云被授陆军少将军衔。

8月 蒋先云因患目疾回新田诊治。期间,他一面养病,一面组织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多次在大坪塘和县城发表演说,亲自点燃了新田南乡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

9月 蒋先云离别家乡回到北伐军总司令部(时驻长沙)兼任第五补充团团长。

11月 蒋先云随军攻克南昌,期间,蒋先云率警卫团冒死救出蒋介石后,蒋介石又以“第一师中将师长”的高官诱令蒋先云退出***,遭蒋先云拒绝。

26日 蒋先云到上海向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汇报工作。

28日 撰写了《给蒋介石的信》,转述陈独秀意见,劝说蒋介石认清革命前途,不要怀疑***。要十分信任***。免使国共联合战线继续遭受损失。

1927年2月12日 武汉分校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6000余人参加的开学典礼。邓演达、宋庆龄、董必武、吴玉章、孙科等出席了大会,蒋介石委派蒋先云到会致训词。

3月 蒋先云毅然与蒋介石不辞而别,离开南昌来到当时革命中心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

在武汉期间,蒋介石多次派人和电邀蒋先云回南昌,封官许愿,被先云严词回绝道:“官可以不作,而命不可不革”。

4月23日 武昌阅马场举行30万人参加的讨蒋大会,蒋先云以大会主席的身份作报告、历诉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声讨蒋介石。

5月7日 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蒋先云由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

同日 蒋先云向全国发表《敬告本团官佐》的公开信,阐述他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的要求和能坚忍、能牺牲的精神。

中旬 蒋先云率全团官兵,离开武汉开赴河南。

28日 北伐军与奉军主力决战于河南临颍。是日,北伐军全线出击,蒋先云身先士卒,率全团官兵冲锋在前,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英勇牺牲。

蒋先云牺牲后被追谥为中将军衔。

6月8日 周恩来亲自在武汉主持蒋先云烈士追悼大会,恽代英亲致悼词。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蒋家桥镇下辖村委会包括蒋家桥居委会、新江居委会、祖山湾村委会、三角塘村委会、腊元村委会、小坪村委会、新岭村委会、罗塘村委会、新堂坪村委会、山水村委会、龙兴村委会、双元村委会、西湖村委会、胡坪村委会。

说到蒋琬这个人在历史上还真的不是一般人,是真的非常厉害的人,是蜀国的四相只要,诸葛亮死了之后接替诸葛亮的就是蒋琬了,其实蒋琬这个人最开始并不喜欢当官,做小官的时候就是经常性的不理朝政的,后来差点被刘备砍了头,好在诸葛亮求情,最后被提拔重用,所以蒋琬这个人也是不简单的一个人,那么蒋琬死后他的庙在什么地方呢?蒋琬墓的具体位置是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蒋琬庙话说到现在还是没有确定的,毕竟史料还是太少,但是在桂北全州县有一位对文史研究比较深刻的蒋咸喜表示,他觉得蒋琬的故里在全州县永岁梅潭村,他说他有一定的史料,他如今正在抓紧研究。笔者不也断定蒋琬的故里就在全州,但有些资料似乎证明他的故里在全州。

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是全州大多数蒋姓的始祖。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20岁时便与泉陵的外弟刘敏都很有名了。蒋琬以书佐随刘备入蜀,任广都长。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逝世后,蒋琬执政,为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死后葬于四川涪城,谥恭侯。清道光地二十九年(1849年)绵州牧李象丙(长沙人)重修琬祠墓,挥毫题目:一代名臣留片址,千秋知己属同乡,零陵公辅长沙守,南国文光信有光。

关于他的籍贯,(晋)陈寿《三国志》说: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对于蒋琬是零陵湘乡人,没有人异议,但陈寿所说的零陵湘乡是指何处,经笔者了解,还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且都有一定的依据,至今仍难分真伪。

说法一,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人。《双峰县志》载:三国时,蜀丞相蒋琬家族集居于此,亦农亦商,俨然街市,故名蒋市,是境内最早设立墟场之地。现为井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今井字街原名蒋市街,当地人认为是以蒋琬姓氏命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夜暴雨,千年古镇蒋市街毁于一旦。蒋市街人在废墟上建起了一个井字型的新镇。所以,蒋市街成为按当地方言谐音的井字街,始易今名。今县域内黄龙大山有蒋峰岭,岭上仍存一古寺——蒋峰寺,当地人说此乃蒋琬少时读书养性之所。当地有一些蒋琬的传说,如蒋琬老年辞官还乡,在伊家湾栽桑种麻,养鱼做菜,与乡邻们同甘共苦。其实,蒋琬病死于涪城。

说法二,永州芝山区人。《零陵县志》作泉陵即今永州芝山区人;光绪《湖广通志·方外志》载,龙兴寺本汉蒋琬故宅,该寺在永州芝山区千秋岭。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政府驻地不变。故千秋岭现为零陵区。此地有蒋琬祠,唐代所建,传为其旧居地。此祠于日军沦陷永州时被炸毁。《零陵县志》将蒋琬列为人物传第一人。

说法三,湖南祁东人。他们提供的史料较为充足。湘乡指何处?砖塘《蒋氏宗谱》载:以仕蜀琬,字公炎,从父佐公,官宰零陵历居湘乡之曲静(且时湘乡,祁阳洮阳,泉陵营道春陵都,属零陵郡,故三国志谓琬公零陵人也)。此族谱所指的湘乡包括了当时零陵郡的祁阳、洮阳(今全州)、泉陵、营道、春陵。祁东人认为,蒋琬故里并非今零陵芝山,也并非今湖南湘乡,而是古零陵泉陵县。即今衡阳市祁东县砖塘镇。《湖南省地图册》1987年12月版,祁东县简介载:‘砖塘’位于砖塘乡,为三国蜀尚书蒋琬故里。《祁东县志》载:蒋琬(168—248)字公炎,今祁东砖塘乡人。但把蒋琬出生年份搞错了,全州蒋氏族谱载,蒋琬生于公元193年,卒于公元246年,其父蒋昕生于生于东汉灵帝熹平五年丙辰(公元176年),殁于西晋武帝泰始五年己丑(公元269年),葬零陵石燕山。《永州志》载:蒋琬是零陵郡泉陵县人。《祁东县志》载:三国时吴孙皓元兴元年(公元264年)分泉陵立祁阳、永昌两县,县治遗址分别在祁东金兰桥,祁东砖塘两地。祁东人说,且死后又葬于此,其七十二穴。这种说法,反而让本来有的史实变得不大真实了。不说蒋琬是否生于此地,但肯定不是葬于此地。众所公认他的墓地位于涪县西山之巅凤凰山(今绵阳西山公园)。

说法四,湖南祁阳人。清同治《祁阳县志·人物卷》载:旧府志旧县志俱载,蒋琬是祁阳人,查祁阳北隅砖塘(烟合岭)系永昌县故址,遗迹犹存,有古碣镌‘蒋琬故里’四字,其为祁人无疑。祁阳人与祁东的理论类似。《康熙永州府志》载:三国蒋琬,字公琰。泉陵人。该书将蒋琬人物传置于祁阳县名下。可见该书支持蒋琬是祁阳人的说法。

说法五,蒋琬是湖南宁乡县灰汤镇人。宁乡人认为,蒋琬原是零陵郡湘乡人。但其后,蒋出生地划入宁乡。民国《宁乡县志》载:蒋琬故宅在宁乡县北,古名伏虎庙,其祠有二处,一在县北,一在灰汤。另有相公潭、相公桥(以桥北为汉相蒋琬故里,故名)。相传是蒋琬当年垂钓、洗马故地。宁乡县今还有蒋琬路。当地还有蒋琬庙,相传是蒋琬故里。

说法六,今湖南湘乡市人。因有陈寿《三国志》说蒋琬零陵湘乡人也。现在多数人都将蒋琬零陵湘乡人注释为今湖南省湘乡县(或市)人。湘乡市人认为,蒋琬是今湘乡市北正街人。但中国湘乡网介绍湘乡名人时,虽然将蒋琬排在第一,却只知道蒋琬死于246年,弄不清蒋琬出生于哪一年。汉代湘乡曾属零陵郡,虽现在又名湘乡,但湘乡三国时便属于衡阳郡,晋也属于衡阳郡,而不在零陵郡管辖了。故说今湘乡为陈寿所说的零陵湘乡,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便会反对:晋代陈寿如果在《三国志》将衡阳郡的湘乡前面冠以为零陵郡似乎无此可能。有人还提出其它反驳理由:据蒋氏家谱载,琬父昕公居零陵,葬石燕山。并非今湘乡市。不可能蒋琬和父亲一个居湘乡,一个住在零陵。古零陵有两处石燕山,都不在今湘乡市,一处在衡阳市祁东县石亭子镇五一村朱家湾对面,江有一小山,名石燕岗,也叫石燕山;另一处在桂林全州县,明内阁首辅蒋冕有年年拜先垄,路出石燕岗的诗句就是指此处,在全州县城西十五里,为龙水镇桥渡村玉屏山的左翼,与龙隐岩相邻,地产石燕,遇雨则飞,故名石燕岗,也叫石燕山。祁东县砖塘的《蒋氏宗谱》也载明了零陵营道即今湘乡,查东汉三国地图营道,也并非是现今的湖南湘乡位置,而是古祁阳、洮阳(今全州)。有人说:琬公的外弟刘敏是泉陵人,泉陵县即今永州城北的零陵区,永州距全州八十来公里。鉴于当时的交通,表兄弟不可能相距千里,几十公里才符合情理。由此可以断定琬公绝非是今湘乡市人。至于说琬公的故里在其他地方,更不值得一辩,虽说是有寺,有庙,有街,有砖,不足为据,这只能说是琬公的后人为纪念琬公所为。现在网上还有人说,琬公年老还乡在双峰伊家湾载桑种麻,养鱼做菜,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琬公墓在涪县凤凰山。不过,湘乡市人为了纪念蒋琬,2015年9月,开工建了一个蒋琬广场,看样子挺有气派。

说法七,全州人。由于陈寿《三国志》说了蒋琬零陵湘乡人也。笔者从来没有想过将蒋琬的籍贯与全州扯在一起。2012年中国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痕迹》,里面有《全州蒋氏与毛氏夫人》,该书在引用《三国志》时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全州)人也。这是笔者第一次看到有人将蒋琬籍贯湘乡注解为全州。笔者对此感到有所怀疑,怀疑其出处是否可靠。

后来,全州城北新区搞文化公园邀请当地行家对当地历史人物进行筛选会议时,笔者有幸参与这一工作。当时有人提议,蒋姓是全州大姓,又多是蒋琬后裔,咱们把曾担任丞相的蒋琬放入文化公园,但马上遭到另外一些人的人反对,他们认为蒋琬不是全州人,故这样做不妥当。后来笔者又看到了一些行家对蒋琬出生地考证的文稿,他们认为蒋琬是全州人。

全州蒋氏源流卷一载明代大学士文定公蒋冕所撰蒋氏宗谱序·蒋氏受姓之地并吾宗所自出考》云:今湘源(全州唐代时的县名)之蒋,皆相传以为出自蜀相安阳候琬之系。考三国志,琬零陵湘乡人。……今诸郡邑蒋氏独多于他方,而湘源尤盛。再考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汉永建三年更名湘乡,其地西至湘源仅百四十里而近,今湘源蒋氏俗所谓十大房者,世指为安阳候之的派。有人以此为据,认为陈寿《三国志》里的零陵湘乡人就是指全州人。若此结论准确,汉永建三年更名的此湘乡应该是今咸水与凤凰之地,今全州咸水梅子坳与凤凰和平村都有汉代古墓群,此两处疑为古县城。两地距全州大约40里,与其地西至湘源仅百四十里而近相符(百在古汉语里有接近、大约的意思)。

宋端平元年礼部尚书蒋满撰石龙潭碑志记载蒋琬到全州置产及徙居全州永岁乡梅潭的事:始祖原姓姬,后稷之裔。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今南京建康蒋山并蒋山寺乃其地,子孙因以为氏。后代徙居山东。汉有讳琬者,事蜀,因置产于零陵之湘源(全州古县名)。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注:即公元227年,也是蜀汉建兴五年),因徙居于北乡二十五里石龙潭而居焉。石龙潭也名龙潭,就是永岁乡梅潭村,是全州蒋姓的最主要发源地。明·悔斋《龙潭记》记载了了龙潭之名的来历及更名梅潭的原因:龙气蟠结,有吉地穴于潭底,因谓之。龙潭之得名缘此之故。至其易名曰梅潭,则又有命之义焉,昔潭之南,吾宗有九大房(注:应是十大房),屋宅后老梅数株,临于水浒,枝干扶疏,炎夏系阴复被,客舟每憩其下;隆冬梅花开甚,落英浮于水面,凡舟人之过而来者,既爱其潭水之清,复玩其梅花之异。由是因物纪胜,遂兢传为梅潭,至今仍之。因为蒋琬在全州永岁梅潭置有田地产业,从常理分析,他的家应该在全州或附近。所以蜀汉建兴五年,他干脆将家迁移到梅潭了。祁东县砖塘的《蒋氏宗谱》所指的湘乡包含洮阳(今全州),三国地图湘乡也是指古祁阳、洮阳(全州)。

蒋琬卒于后汉帝延熈九年(公元246年)丙寅岁,寿54岁。公元263年蜀汉亡。蒋琬的妻毛氏带着儿子几经周折,最后回到蒋琬早在227年就已经迁居梅潭的故居定居。《全州蒋氏源流·全州蒋氏概述》载:琬生三子,长名斌,次名显,三名

。斌、显皆仕蜀,同时死于蜀难。

第三子与斌子珩,随母毛氏夫人还居零陵湘乡,依其叔阳羡侯瑜公抚育成人。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毛氏夫人携第三子,徙居零陵洮阳县城北二十五里之石龙潭,即今全州之梅潭。而珩公及其子恭仍居零陵。即毛夫人回到了蒋琬原来迁居的地方。

清朝顺天府尹蒋琦龄撰第三次续修大冈族谱序》记载了蒋氏的来历及蒋琬夫人毛氏死后有墓家在城北有田地的事:吾族出自蜀汉安阳恭候琬,为零陵湘乡人。夫人毛氏之迁于洮阳,有墓;其居城北,有地。有人在全州县文桥镇文桥村委梅岭头村附近寻找到了毛氏夫人墓地。

墓碑是由毛氏夫人的裔孙全州宗祠董事蒋氏八贤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清明日所立,墓碑上遒劲有力地书写着:汉封成国夫人始祖妣蒋母毛氏夫人之墓。墓碑上再次重述了《安阳侯一品夫人毛氏墓志》。

宣和进士南宋胡致堂,曾任徽猷阁直学士,因与秦桧斗争,被贬,绍兴二年流寓全州,他曾给兴安高尚乡江东村蒋允济(任邕州知州兼邕管安抚使)的父亲蒋熙墓题碑说:蒋氏之在永桂间者,儒衣仕版相望,大抵出于蜀相公琰。也就是说,在永州零陵至桂林之间,多数蒋姓都是蒋琬的后人。按一般的逻辑思维,蒋琬的后人应该在蒋琬的故居或置产不太远的地方,如果全州咸水或凤凰也是有可能的。蒋伯英,曾任四川省内江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华蒋氏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四川蒋琬文化研究会顾问、《蒋氏西南联谱》顾问。他对蒋氏源流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对蒋琬籍贯进行了考证:他认为:今广西全州,古称零陵达811年之久,是琬公一脉的祖根地。据2010年编纂的《湘粤桂川六甲蒋氏通谱》继承的旧谱载:‘夫贯者,琬之季子也。又琬岀自昕,昕者彦光。晋仕桐州刺史离任后从西乡迁湘乡卜居湘山脚下街市(注:全州有湘山,而‘湘乡’又在洮阳、零陵)。’又据西粤全邑恭侯祠世叙碑记载:‘恭侯岀生于斯,又季子兴家发祥之地故立宗庙于斯’。这一珍贵史实证明:蒋琬系古零陵湘乡今广西全州县及附近地区人。具体地点有待进一步考证。他还提议:《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指的零陵湘乡,是现在的全州县及附近地区。建议《辞海》、琬公纪念馆将‘三囯零陵湘乡(今属湖南)’更正为‘今属广西全州’。如果蒋伯英的资料可靠,那么就说明蒋琬的父亲蒋彦光就已经迁居到全州湘山脚下定居,而蒋琬到全州永岁梅潭置田产,那儿离这儿不远,这就不难理解了。

石岗村曾任明工部右侍郎蒋淦(也有资料说是曾任康熙丁卯科举人任魏县知县的蒋芾),曾在蒋氏宗祠写有一幅对联,上联:期思漆水亦辽城,既乐且安,何再徙杜曲逡遒,无乃九侯宜兴云阳,裔属都相;下联: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即旧宅龙潭江浦,从此十房分析虔公,起石冈宗。全郡即全州。从零陵湘乡本全郡殊名同地一句即可明白,零陵湘乡便是全州。

从上述资料看,(晋)陈寿《三国志》所说的零陵湘乡也极有可能是指洮阳或古零陵县,它们都曾是全州的古县名。但因为历史上的地名变化过于频繁,以致后人渐渐将湘乡与全州分开了。故说蒋琬是全州人也是有一定根据的。若此说成立,蒋琬当是广西第一位宰相也就不容置疑了。

民国三年,零陵倒知事赵开勲为永州市零陵区屏湘镇《蒋氏家谱》写的序言:零陵即湘源也。汉武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信全县地。《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更名湘乡。故陈寿称湘乡然则琬之生于零陵石角,必在全零地界。据《宗绩辰府志》谓:石角,距县东北五里,柳子厚所命名曰:琬宅。

综上所述,蒋琬的故里在全州是非常有可能的,但若要下定论为外界各方所接受,仍需要大量的资料考证。笔者认为,不管蒋琬的故里在全州或是其他地方,真实是最重要的,希望主张方能拿出为各地蒋姓所能接受的依据来就行。

蒋家桥社区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蒋家桥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04261170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426。邮政编码为42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34 ,车牌号码为湘D。蒋家桥社区与新江社区、祖山湾村、三角塘村、腊元村、小坪村、新岭村、罗塘村、新堂坪村、山水村、龙兴村、双元村、西湖村、胡坪村相邻。

蒋家桥社区附近有王如痴故居、曹炎烈士墓、周旭公祠、四明山森林公园、唐家窑等旅游景点,有祁东酥脆枣、祁东黄花菜、祁东槟榔芋、祁东烧豆腐、祁东鱼冻等特产。

安徽定远蒋姓族谱:克宏尔尚允,存思孝其正,大华邦国,长太耀门庭

安徽无为蒋姓辈分:知同则道一、家声其克昌、尚承同世德、切义永怀芳

河南南阳蒋姓族谱:万世永怀,志心德月,敬宗吉昌

江苏沛县蒋姓族谱:均立正贵恒

蒋家桥镇位于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距南中国交通中心、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中心城区42公里的祁东县西部地界,蒋家桥镇风光秀丽,人杰地灵。镇西北山峦起伏延绵,泉水源远流长。

位于衡阳市西南部。

蒋家桥,又名广仁桥。跨严家廊下、陆家埭西市河。梁式石桥,东西走向。清乾隆十三年(1748),里人朱东发等募资重建。此桥在“T”字形河道交汇处,紧贴民居,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水乡画卷,誉为“小桥、流水、人家”之典范。2001年4月,由国家邮政局发行《水乡古镇》系列特种邮票,其中同里以此桥作为代表上邮票版面发行。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以保护。

姓氏起源: 关于蒋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自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迁往山东东莱郡。另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西汉哀帝时,又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蒋翊被封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个儿子避难四方,待帝省悟后,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后在福建安家落户。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人(今广东高州县东北)。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温州)蒋允文避乱移居闽中。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 蒋姓是台湾的第六十六大著名大姓,其地位的显赫,自不待访问说。蒋氏家族的源头,史书上记载为:“系承伯龄,望出蒋乡”。蒋氏迁台,始于明末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当时,有位叫做蒋毅庵的人,跟随郑成功父子在台湾高举义旗,反清复明,并且当了郑氏军队的副总。蒋毅庵死后,就葬于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同时期,还有一位姓蒋郑氏部属,入垦港东中里西势庄。这两 位追随郑成功来台的蒋姓人士,已被公认为蒋氏移台的始祖。另据史籍记载,台湾的蒋氏,主要来自福建的泉州。从《福建通史》可知,泉州的蒋氏的始祖,是南宋的大学者蒋邕,他是仙游人,在南宋绍兴年间,到泉州教书,后来就定居下来,成为蒋氏在闽南的开山祖。由此推断,台湾蒋氏的祖先,应该也是来自中原的蒋邕。 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三、堂号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健康(今南京)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了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封他为蒋侯,专门派人奉祀他。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就被王莽杀害了。光武帝中兴汉室后,蒋诩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历史名人 蒋介石:名中正。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后在上海经营交易所失败,投靠孙中山。1924年,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蒋介石表示拥护,得到孙中山信任派去原苏联学习。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顿党务案",排斥***人,乘机取得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掌握了军政大权。1948年他召开国大会议,通过宪法,他被推选为总统。1949年冬,他率领国民挡部分高级官员和残余部队退至台湾。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势,终年88岁。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攻魏时,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诸葛亮称他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 蒋廷锡: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 蒋植: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16种。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先云的人物年谱

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 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1913年 蒋先云入本村保合小学读书。1917年 蒋先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