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溃堤——秦朝的最大悲剧:一个宦官毁掉了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2收藏

蝼蚁溃堤——秦朝的最大悲剧:一个宦官毁掉了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第1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到他病逝,短短的十一年间,共出巡五次(一说六次),平均每两年出巡一次。现代有人调侃他为“ 旅游 达人”。其实,秦始皇出巡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赏心悦目,而是为了“示疆威,服海内”,彰显功德,震慑六国贵族,稳定新生政权。

千古一帝秦始皇

那时候的巡游可是一件苦差事,道路崎岖,舟车简陋,秦始皇的座驾也不过是四匹马拉着的马车。除了要承受路途颠簸、冷热寒暑之外,还要时时防备被灭亡的六国贵族的暗杀,可谓巡游之路危机重重,远不如待在宫中安逸快乐。 仅就这一点来说,秦始皇也不愧为是一个勤勉、勤政的皇帝,堪为后世皇帝的榜样。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始皇的最后一次出巡却成了他的夺命之路,成了大秦帝国覆灭的催命符。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随行人员包括赵高、李斯和胡亥。这三个人就是摧毁大秦帝国基业的“三剑客”,也有人称为“三大祸害”。为了说明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暴死后三人合伙密谋篡位过程中的作用和心理活动,先对三人分别做一简要介绍。

(01)

赵高原是赵国宗室贵族的后裔,其父身世不详,其母有被刑戮之案底,赵高生于“隐官”,即其母服刑之地。史载赵高一族被赵国贵族“疏远”,“世世卑贱”。赵高长大后为求生存,自愿入秦宫做一宦者,后因“秦王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书府令”。中书府令是秦代九卿之一的太仆的属官。太仆的职责是掌管皇室的车马出行。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赵高便以中车府令的身份随从管理秦始皇的车马。在皇帝出巡途中,中车府令无疑是皇帝身边重要的侍从官员。

赵高被任命为中书府令后,发现秦始皇很宠爱少子胡亥,认为有机可乘,便以教习胡亥律法为名,接近讨好胡亥。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史书无载是何罪),“罪当处死”。但秦始皇碍于赵高和胡亥的关系,以及赵高一贯的表现,赦免了赵高的罪过,并官复原职,为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操弄矫诏篡位埋下了隐患。

(02)

李斯,楚国上蔡人,布衣出身,自西行入秦后,深受秦王嬴政的赏识,由客卿而为廷尉,秦帝国建立后擢为丞相。 秦始皇不仅是李斯的伯乐,还是李斯的知己和恩人。

李斯的政治主张和秦始皇一致,特别是在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上,遭到了封建制下既得利益的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李斯以丞相职权力排众议,力主实行并建立起了郡县制,倍受秦始皇信任。毋庸置疑,李斯是秦始皇及秦帝国的第一功臣。但是否是忠臣,还有的一说。

李斯在西行入秦前夕,向他的老师荀况辞行时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可见,李斯西行入秦的最终目的就是摆脱卑贱和穷困,追求的是荣华富贵。而为秦帝国建功立业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所以有评论说李斯“平日专以揣摩人主好恶为务,实为一势力富贵之徒也”,而这一点与赵高又何其相似。如果李斯能够忠于秦始皇,忠于大秦帝国,他以丞相之职权,是完全可以制止并惩治赵高矫诏的大逆不道的。

李斯:秦始皇巡游会稽石刻

对于李斯的不忠,秦始皇也有所察觉,但是,秦始皇对李斯的需要大于疑虑,而未解除他的职权,从而埋下了又一隐患。秦始皇暴死后,在赵高游说下,李斯没有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没有顾及秦帝国的江山社稷,首先考虑的是他的个人得失。李斯曾经自言:我已富贵至极,日后哪里才是我的归宿?所以在他找不到归宿的时候,经不住赵高的游说,两人能够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仅葬送了大秦江山,最终也把自己推上了不归路。这也是李斯个人信仰合乎逻辑的发展。

(03)

最后说说胡亥。秦始皇有三十三个子女,其中二十三个儿子,十个女儿。但见于史书的只有大儿子扶苏和第十八子胡亥。

扶苏形象

在秦始皇的众多子女中,只有扶苏被委以重任,说明秦始皇有意让他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以便日后担起守卫大秦江山的重任。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山有扶苏”,意思是山川草木茂盛兴旺的样子,取大秦江山万世兴旺的意思,可见秦始皇对扶苏寄予厚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秦始皇一直未正式册立扶苏为太子,这就为赵高矫诏提供了可乘之机。

秦始皇没有授予胡亥任何职权,但对胡亥相较其他皇子却有所偏爱,因此总是有事没事的把他带在身边。这样,其他人见了胡亥都要高看一眼,而以胡亥的老师自居的赵高更是兴奋不已,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秦始皇,影响胡亥。

秦始皇的这次巡游,先是下江南,游会稽,然后渡江北上至琅琊。同年七月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自己已感觉生病,便命加快脚步回咸阳。

当车驾到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时,秦始皇病危,便暂停歇息。据《史记 李斯传》记载:秦始皇在沙丘平台病危期间,自知大限已到,这才考虑后事。 他命赵高代笔赐书给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就是秦始皇死前所留下的十二字遗诏。 意即命扶苏将兵权交于蒙恬,立即回咸阳主持皇帝的葬礼。古时都是太子主持皇帝葬礼, 诏书表明,秦始皇决定立扶苏为太子,即秦朝二世皇帝之位。

赵高受命写完遗诏,加盖皇帝玺印,然后封缄待发。然而使者尚未出发,秦始皇便闭上了眼睛,命归西天了。

当时知道秦始皇已死的人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及秦始皇身边的五六个近侍。李斯等人决定封锁消息,取道九原从直道回咸阳。

七月天气炎热,秦始皇尸体很快腐烂变臭,于是后车装一石腐烂的鲍鱼来掩盖尸体的腐臭,让沿途臣民不知秦始皇已死。

就在这回咸阳的途中,一场改变中国 历史 走向的、骇人听闻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主谋就是中车府令赵高。

秦始皇的12字遗诏,赵高当然有准确地理解,也深知发到扶苏手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一天,遗诏就必须发出,他也不敢不发。但 秦始皇死了,遗诏还在赵高手里,并且皇帝玺印也为赵高掌管,这对赵高施展阴谋可真是天赐良机。

赵高通过深思熟虑后,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方案已成竹在胸,于是他决定先游说胡亥。

天子之位,天下有多少人觊觎,更况离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的皇子们。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古往今来,为了这权力,发生了多少宫廷政变,演绎了多少腥风血雨,有多少皇家子弟反目成仇,甚至不惜弑父杀兄,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按照赵高的策划,对大秦寸功未立,又无德无能的胡亥就可以一步登天,这可是他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这么大的一个馅饼居然会砸到他的头上,现在上天竟然给了他这样一个触手可及的当皇帝机会,除非胡亥是傻子,或是君子,否则他怎么会放过呢?

胡亥不是傻子,更不是君子 ,所以他先是言不由衷地假惺惺地一番推辞,然后说出来他的担心:若丞相李斯不答应,便大事难成。赵高说服了胡亥,阴谋就成功了大半,接着便出马游说李斯。

前面说过,李斯本就是一个势力之人,在赵高向他分析了时局和扶苏登基以后与自己的利害关系以后,觉得也只有扶持胡亥上台,自己才可能保住丞相的地位和权势,否则不仅会危及自身,还会祸及子孙。秦始皇对他的恩德,秦朝对他厚待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赵高游说李斯成功,二人便坐在一起谋划篡改遗诏的具体事宜。

先是毁掉秦始皇的12字遗诏,另起草一书, 诈称是秦始皇给李斯的诏书 ,称立胡亥为太子,由胡亥以太子身份主持始皇葬礼,为胡亥即皇帝位铺平道路。

另伪造一封写给扶苏的赐书, 以扶苏“为人子不孝”,蒙恬“为人臣不忠”为罪名,赐扶苏、蒙恬自裁。

蒙恬将军像

面对盖有父皇玺印的赐书,不禁泪如雨下,进入内舍自杀身亡。而蒙恬觉得事情来得突兀,怀疑有诈,不肯自杀,被囚禁在阳周狱中,等候发落(胡亥即位后,蒙氏兄弟被赐死,蒙恬吞药自杀)。不久,皇帝车驾回到都城咸阳,立胡亥为太子,葬秦始皇于骊山,胡亥即二世皇帝位。

胡亥即位后,赵高升任郎中令(郎中令,秦朝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接受百官奏事、谏议、迎宾、接待受职官员),为架空皇帝、制衡百官、独揽朝政创造了条件,这也正是赵高所要达到的目的。李斯已经位极人臣,无法再升,仍任丞相。

秦二世元年, 历史 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为秦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大泽山起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赵高欺上瞒下,借秦二世之手,相继除掉了几位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将相。秦二世有感于赵高将自己扶上了皇位,对赵高言听计从,甚至不敢不听不从,成了赵高排除异己、独断专行的工具, 秦二世成了傀儡皇帝,秦朝成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宦官专制的朝廷,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眼下能够制约赵高的也只有丞相李斯、冯去疾等人,只要能够夺得相权,秦朝的天下就是他的了。于是,赵高加快了夺权步伐。

大泽山起义爆发后,被秦灭亡的原六国贵族纷纷宣布独立, 朝廷百官忧心忡忡,秦二世依然安居深宫,纵情声色。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屡次要求晋见,均被拒绝。反而传话说:“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于是 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下令将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逮捕治罪。二冯“将相不辱”,自杀身亡。李斯及其子李由以谋反罪下狱, 并由赵高负责审讯。李斯又被赵高耍弄了一次。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俱五刑”、“夷三族”,被腰斩于咸阳 。这位秦始皇的第一功臣,背离人主,助纣为虐,最终被权宦小人和自己拥立的皇帝送上了断头台,可悲可叹!李斯在受刑之前对儿子悲叹道:“吾欲与若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从此,“上蔡黄犬”成为后世当权者们的重要鉴戒。

李斯死后,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赵高是宦官,又是丞相,故称“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 赵高专权兼有宦官专权和权臣专权的特点,所以危害更大。 现在的赵高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还不满足,还想做皇帝。为了控制秦二世,他施展了一系列计谋。先是“ 指鹿为马 ”,秦二世说“鹿也”,赵高及左右皆谓“马”,与胡亥一起说真话的正直的大臣被治罪,甚至遭灭门之祸,二世大惊。

又一日,二世游猎,打死一行人,赵高说:“ 天子无故杀人,天将降灾,当避宫以禳之。 ”胡亥中计,“乃出居望夷之宫”。

几天后,赵高假称有盗贼袭宫,调兵数千人,命其女婿咸阳令阎乐率众攻 入望夷宫,诛杀胡亥。 胡亥先是请求“愿得一郡为王”,又求“为万户侯”均不得,最后请求“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亦为阎乐拒绝,被逼自杀。杀兄篡位、倒行逆施的胡亥终于得到了报应。

胡亥已死,赵高急于加冕称帝。他佩戴皇帝的玉玺,欲行登基大典,可是“左右百官莫从”,应者寥寥。据说他来到大殿时,宫殿居然摇摇欲坠,令他惊骇不已。他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不得不放弃皇帝梦,另寻继承人。赵高确定让胡亥侄子子婴上位。

赵高说:“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不可再以空名称帝,宜为王如故。” 于是子婴被立为秦王,所以 历史 上多称秦朝“二世而亡 ”。子婴深知赵高不除,秦难不已。于是他与儿子合谋刺杀赵高于斋宫,灭三族,赵高也得到了报应。子婴仅登王位四十六天,刘邦率兵攻至霸上,子婴奉天子玺符投降。

又一个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其中将秦地一分为三,号曰“三秦”。项羽“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煌煌大秦帝国彻底灭亡,距秦始皇死亡仅仅过了四年。 随之,中国 历史 又进入了一段“楚汉相争”的乱世。

纵使有一统六国,名震华夏之效,秦始皇或是无法抵抗岁月的消逝,结果在东巡路上重病而亡。赵高是少爷秦三世的老师,再加上秦三世性格懦弱,非常容易操纵,赵高就协同宰相李斯发动了沙漠之变,帮扶秦三世上台,仿冒谕旨杖毙了秦三世和蒙恬等。

实际上,针对秦三世走上王位的合理合法,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多数人称之为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帮扶秦三世上台,其实真正的秦二世该是扶苏公子。秦始皇留下来的诏书是让蒙恬把握军权,协助扶苏公子申请办理自已的后事,结论扶苏公子和蒙恬不久后也魂游阴曹地府了。

假如蒙恬没死,或许真的可以拯救大秦天下,假如蒙恬强势一些,阻拦秦三世自杀,帮扶他上台,蒙恬手里的兵权再加上毓文中学也有不少重臣都支持扶苏公子,或许也能牢固大秦天下河山,不用说承传千秋万载,起码不容易二世而亡。

但是作为秦始皇信任的将领,蒙恬并没有这么做,反倒选择放弃愚忠究竟,立即自杀而亡,而蒙恬一死,也直接断送了大秦的希望。蒙恬、扶苏公子到死也不知,他们只是赵高颠覆大秦帝国的替罪羊,而非她们自认为的那样,就是为了尽忠而亡。

蒙恬为了不有辱先祖的教诲,成全自己的忠肝义胆而选择自杀丧命,遗憾亲子早教一族为大秦作出这么多的奉献,结果却落个这般结局,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悲哀呀。

但是,蒙恬在太史公的书中都没有落个哪些好名声,说自己咎由自取,做为秦始皇手底下份量很重的历史名将,蒙氏兄弟并没有进谏君王轻晃地方税,反倒听从君王的心意,“阿意兴功”,这哪是哪些挖断地脉的错,这是他们自作自受。

但是,秦始皇做为进行一统盛业的千古一帝,即便蒙氏兄弟上谏劝诫,秦始皇便会从谏如流吗?效果很可能不会,终究建造长城功在当代,秦始皇不会轻易更改建造长城的心思,只能说蒙氏兄弟太冤了。

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

人物简介

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始皇帝嫡长孙子婴即皇帝位。

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子婴即位五天后,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并诛杀赵高全家。

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生平事迹

拥立为君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宠信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

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始皇孙子子婴即皇帝位,并将玉玺交给他。其后不久,赵高声称民变四起,秦地比统一前更小,建议子婴称王而不称帝,子婴依赵高,废帝号,改称秦王。

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第一部

主要写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并穿插回顾秦早期历史与六国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与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截止于车裂商鞅;以旧贵族复辟势力抬头、秦国命运重新陷入危机为结构悬念,引出第二部。(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看“同名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的“故事梗概”)

第二部

是秦国东出与六国纵横争雄史。以商地民众按古老习俗厚葬商君为序幕,秦惠王重新与变法势力结盟,铁腕镇压旧贵族叛乱,并整肃朝局,破格起用忠实于新法的年轻官吏,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一代权力,全力准备东出中原。神秘的鬼谷子门下又有两位刚学成的新一代名士出山,苏秦、张仪的名字已经悄悄传到了秦国的公府。

春日,洛阳王城郊外的苏氏别庄来了一位客人,张仪风尘仆仆从安邑赶来,拜访同窗七年、情同手足的师兄苏秦。双杰聚酒评点天下,各谋大国,并约定:苏秦谋秦,张仪谋魏、齐、楚,相互援手,共担艰危。在苏秦兴冲冲准备入秦,向父亲辞行的时候,一生经商的老父只给了他一句话:母国为根,理根为先。苏秦知道,这是老父要他在出山前向天下昭示气节。他改变初衷,先入衰败破落的洛阳王宫去见周显王。周显王赐苏秦一辆王车,让他去游说战国,为周人争光。苏秦与一位美丽神秘的宫廷女官燕姬一见钟情。对献给魏王的霸业对策已成竹在胸的张仪求见魏王,适逢路过大梁的孟子作客王宫,张仪舌战孟子,惹恼魏王,游说受挫。苏秦离周后再入秦,张仪先游齐再说楚,均遭受重大挫折而一时铩羽。

七国乱象大混战,秦国新军连续大胜,对山东六国构成强大威胁。苏秦忍辱苦修三年,洞察天下大势,重新入世提出合纵抗秦大战略,在已成为燕国王后燕姬的帮助下,被燕文公封为武信君。从燕国突破,成功游说六国结盟,被任为六国丞相,与战国四公子合力组成六国联军,对秦国形成强大压力。秦国危难觅贤,巧妙运动已经对破解合纵成竹在胸的张仪入秦为相。张仪提出连横大战略,主持秦国与山东六国展开了纵横大争。并赢得了秦国公主、执掌秘密机构“黑冰台”的嬴华和侍女绯云两个奇女子的爱情。

楚怀王头脑简单且刚愎自用。任用昭睢一群旧世族。宠幸贪财纵欲的王妃郑袖,排斥主张变法强国的大夫屈原。任命无能的子兰为合纵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攻秦,几经较量,六国终因根基不稳内讧多出而频频失利,合纵宣告失败。苏秦为避祸回到燕国。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是楚国,楚王恼羞成怒,归罪于张仪。遂重新起用屈原掌握兵权,发誓向秦国复仇。春申君立即北上燕国,请苏秦入楚,准备发动第二次合纵。

刚刚经过大战的秦国遣国书使割地求和。谁知楚怀王看了拍案大叫:不要割地,只要张仪!正当秦国准备举国一战之时,刚从燕国出使归来的张仪却自请入楚。邦交如战场,张仪与嬴华冷静周旋于楚国,终于化险为夷。刚刚恢复了大司马职务的屈原从楚国变法与合纵的利益出发,派兵暗杀张仪未遂,却险些造成张仪与苏秦这两个生死朋友间的误会。在秦国的离间下,屈原再次被贬斥,壮心酷烈的屈原私自调集八万楚国新军,在楚国屈氏家族的支持下,贸然与秦军决战。兵败,全军覆没。回到燕国的苏秦险被野心家子之卷入阴谋泥沼,遂离燕入齐。几经周折终于在齐推开全面变法。神秘退隐的燕姬也历尽艰难追随苏秦潜入齐国,两人终获团圆。

正当张仪游说六国,成功推行连横亲秦战略的关键之时,秦惠王身患不明原因的“暮疯症”,张仪入齐寻求方士,恰遇苏秦被旧贵族买凶杀害,两兄弟生死相别。安葬苏秦后悲痛而归,秦国内政已经发生了奇怪变化;狂暴太子与长史甘茂结谋排斥异己,上将军司马错被迫卸职隐退,张仪为免遭罢黜而径自挂冠离秦退隐江湖。尚武狂秦武王率领大军欲图东灭雒阳,将秦国再度推向危险的境地……

第三部

以秦军东进,雒阳周天子君臣惊慌迎接为序幕。连续展开两场冲突:一为秦军东进开道的宜阳之战,千夫长白起崭露头角;二为秦武王进军雒阳,举鼎暴死。

白起奉秦武王遗诏,率一千铁骑从阴山北上秘密进入燕国,克难克险,设计迎回在燕国做人质的少年王子稷;甘茂与魏冉、白起等将士结盟,合力粉碎公子离的夺位政变,拥立公子稷(秦昭王)继位;燕国主政大臣乐毅说服燕昭王结好秦国,送回公子稷生母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拨乱反正廓清朝局,破格起用族弟魏冉为丞相,亲自摄政稳定秦国。

号称“东海青蛟”的齐闵王欲图霸天下,鼓动山东六国连兵六十万先机灭秦。秦国危难关头,宣太后一力破格起用白起为将,鏊兵中原,大破六国联军。燕国密谋攻齐复仇,白起统兵趁机再度东出,冬季大举进攻河内,拔魏韩城三十余座,秦设河内郡。鲁仲连为保全齐国,南下楚国寻求结盟抗秦。白起水陆并进奇袭楚国,夺夷陵,攻陷郢都,楚国被迫北迁,秦设南郡,一举成为战国超强霸主。燕国秘密联结五国,组成以名将乐毅为统帅的联军大举攻齐,齐军连败,暴虐的齐闵王被乱民活剐!联军攻陷临淄,五国回兵,燕军独占齐国全境,惟余即墨、莒城两城坚守。名将田单即墨抗燕六年,终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恢复齐国,齐燕一齐衰落。

其后魏冉贪功,不顾白起反对,派秦军大将胡伤率军十万攻赵,被赵奢第一次击败,宣太后谢罪自裁,秦国君臣猛醒。赵国崛起的内幕揭开,赵武灵王强国变法的传奇故事“胡服骑射”一一展现,秦国与赵国开始了长期认真地斡旋;饱受奸佞陷害的名士范雎入秦,助秦昭王罢黜魏冉,襄助秦昭王亲政,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赵国与韩魏合谋,接受韩国飞地上党,欲居高临下压制秦国,引起秦国警觉,秘密制定与赵国决战上党,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层层展开,赵国全部精锐五十余万一战覆灭。战后秦昭王进入晚年,逼白起自杀,范雎心怀忧惧,更难者在于太子孱弱多病且无嫡子,诸王子皆平庸无能,连选贤另立的可能都很渺茫,秦国王室第一次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从而引出第四部。

第四部

第四部是秦国连续度过三次交接危机的惊险低谷史。以蔡泽入秦路遇相学名家唐举预言命运拉开序幕,故事迭次展开:蔡泽错以急流勇退的自保之道说范雎,反遭范雎蔑视,唐举密见老友,介绍蔡泽的计然富国才能,范雎上书举荐蔡泽为相,决然辞官隐退,与鲁仲连路途相遇一起南下游历;鲁仲连领引范雎在陈城结识吕不韦,引出吕不韦的商旅人生;吕不韦北上邯郸,巧遇秦国人质王孙异人而雄心大动,最终决意弃商从政,吕氏传奇由此展开。

吕不韦以雄厚资财入咸阳周旋,使王孙异人成为太子嫡子;赵国平原君警觉人质逃走率军追杀,吕不韦得百名义士血战掩护,方与异人归秦。秦昭王病逝,老太子柱(秦孝文王)继位一年又病逝,异人(秦庄襄王)继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推行新政;庄襄王在位三年病逝,此前已经迎回的十三岁少子赵政继位,吕不韦以“相邦”、“仲父”身份与太后共同摄政;期间吕不韦两次主持交接大局、稳定朝野、拓展国土,声望大增,但与太后赵姬之暧昧纠葛却惹来王族元老非议;吕不韦以非常手段解脱自己,使胡人嫪毐与赵姬私通,赵姬以摄政太后权力封嫪毐为长信侯,专权*乱宫闱,蓄谋政变夺位,酿成秦国历史上的最大丑闻。

少年秦始皇与吕不韦联合,一举铲除嫪毐叛乱势力,贬黜太后回赵国原籍;秦始皇二十一岁亲政,吕不韦为消弭秦国法制的峻猛重刑,召集门客作《吕氏春秋》确立杂家治国方略;个性强悍的秦始皇坚持商鞅法制,与吕不韦政见严重对立;吕不韦决意公布《吕氏春秋》,欲以朝野公议决定治国方略;秦王政面临巨大压力,与青年李斯、王翦、蒙恬等新锐势力结成护法同盟,图谋对抗吕不韦集团,秦国又一次面临转折危机,引出第五部。

第五部

第五部是故事容量最饱满的一部,也是全书最高潮。

以吕不韦于咸阳四门张挂《吕氏春秋》,公然悬赏改一字赐千金拉开序幕,李斯、蒙恬与吕不韦门客城下论战,公开驳斥《吕氏春秋》,引发朝野大论争;秦王政以“坏法乱政,蛊惑国人”之罪罢黜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雒阳。

此后正式拉开帝国创建大幕,展开四大阶段故事:第一阶段整肃军政,超拔新锐,一大批年轻将领与主政大臣形成新生代势力,同时大力建设秦国腹地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川成天府之国;第二阶段展开统一中国的连绵大战,展开六国逐一灭亡的故事;第三阶段 ,统一架构华夏文明体系,发动彻底驱赶匈奴的阴山大战,建立万里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阶段秦始皇嬴政巡视天下,积劳成疾而依赖方士奇术救治,深感人生苦短,遂生求仙长生之心,第六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引出第六部。

第六部

秦始皇骤然客死沙丘拉开序幕,赵高、胡亥密谋政变,总领国政的功勋丞相李斯被利诱挟持加入密谋,终使人才济济久经锤炼的秦帝国最高层权力发生巨大分裂。

其后扶苏被逼自杀,掌握军权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称帝,赵高领政,秦帝国权力倏忽发生质变。二世集团残杀帝国功臣元勋,铲除皇室异己势力,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秦始皇时期潜藏的各种社会矛盾。

其后陈胜与吴广大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势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势。帝国对农民军作战胜利,但对以六国旧贵族为根基的反秦势力却反攻失败。随后刘邦与项羽皆进入咸阳,风雨飘摇的帝国宫廷再次政变,胡亥赵高集团一朝覆灭;恢复秦王称号的子婴投降,秦帝国政权终结。项羽大军将帝国财货掳掠净尽,而后大火焚烧咸阳宫三月不灭,整个关中成为八百里废墟,大秦帝国骤然灰飞烟灭。

蝼蚁溃堤——秦朝的最大悲剧:一个宦官毁掉了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到他病逝,短短的十一年间,共出巡五次(一说六次),平均每两年出巡一次。现代有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