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这个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陈友谅后代去哪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1收藏

陈友谅这个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陈友谅后代去哪了?,第1张

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建立了大汉政权,成为了推翻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最终败给了朱元璋,但有关他的英雄事迹却一直广泛流传。有网友会问,历史上真有陈友谅这个人么?如果真有其人,他的后代去哪了?本文为您揭秘。

历史上有陈友谅这个人么

关于陈友谅的事迹在史料《朱元璋系年要录》、《明史》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现实中,由于他领导的农名起义加剧了元朝的灭亡,推动历史进步,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仍保存有他的墓地,位置在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是现今武汉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

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3年,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出生渔民世家,在家乡沔阳组织过揭竿起义。后来投靠了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因上过几天私塾,在军中先是做了参谋,后战功显赫升为左副元帅。再后来,趁着天完政权内讧之机,先后杀害大元帅倪文俊、皇帝徐寿辉,吞并了他们的部下,于采石矶自封为王,建立大汉,定年号大义。此后,一面继续反元,一面进攻另一反元势力朱元璋。由于陈的手下多是天完旧属,对他的篡权夺位很不满,进攻过程中相继倒戈归降了朱。公元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败给朱元璋,他也在突围时被流箭射死,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陈友谅后代去哪了

600多年来,陈友谅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组织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军,直到建立大汉政权,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被后人铭记。陈友谅输给朱元璋后,当时许多姓陈的人皆受到牵连,被朱元璋冠以陈友谅后人的名义追杀,最后他们被迫改名换姓,东躲 。那么,陈友谅后代去哪了?

据资料记载,朱与陈为了争夺天下,在鄱阳湖决战。结果陈友谅输了,战死沙场,他的部下也都被俘虏。朱元璋称帝后,将他的部属贬为贱民,并押送到浙江严州府(今建德市境内),流放于新安江,规定他们不准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上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于是,数百年来,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只能在船上生活,以打鱼为业。

安徽怀宁陈氏家谱字辈: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姓陈氏家谱字辈: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霍邱临淮陈氏家谱字辈: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湖南湘潭陈氏家谱字辈: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沅江陈氏家谱字辈: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家谱字辈: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扩展资料: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

,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族谱

朱元璋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意思是说只要消灭了陈友谅,那么一统天下将易如反掌。陈友谅建立的陈汉政权与朱元璋的西吴政权、张士诚的东吴政权并称为元末江南三大割据政权,其中陈汉政权以占地最广,兵员最多而著称。鄱阳湖水战,陈友谅战死

陈友谅占据长江上游的湖北、江西,地处长江下游的应天(今南京)是其必争之地。不幸的是,朱元璋正是以应天为根据地,占据着附近的五府三十余县。因此陈友谅把朱元璋视为头号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倾巢而出,集结60万大军向应天发动攻击,朱元璋被迫应战,组织20余万人马,在江西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激烈交战,史称鄱阳湖水战。朱元璋利用小船发动火攻,重创铁索连阵的陈友谅军,被困在湖中长达一个多月,军粮耗尽,只能选择突围。在突围过程中,陈友谅突中流矢,贯穿头颅,当场毙命,军心顿时大乱,朱元璋大军趁机狠狠剿杀,还顺带俘虏了陈友谅的长子陈善儿。太尉张定边带着次子陈理和陈友谅的尸体仓皇逃回武昌。

再度亲征,陈理请降

陈理回到武昌,继承帝位,改元德寿,做起了陈汉皇帝。朱元璋一心要先收拾掉陈汉政权,于至正二十四年二月(1364年)再度亲征,兵锋直指武昌。年仅14岁的陈理惊惶失措,急召各地将领勤王,猛将张必先从岳州发兵救援,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在洪山击败并擒获,陈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此消失。朱元璋派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前去劝降,无计可施的陈理只好到辕门献表投降。朱元璋见到年幼的陈理跪地请降,亲手扶他起来并说:“我不会怪罪你的!”府库内的财物任由他挑拣,回到南京后,封陈理为归德侯。

太祖见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库财物恣理取,旋应天,授爵归德侯。——《明史·列传》

不仅陈理被授予侯爵,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受封承恩侯,大哥陈友富受封归仁伯,二哥陈友直受封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待陈友谅的家人和后代可谓不薄。

口出怨言,迁居高丽

陈理住在南京时经常口出怨言,被人告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说:“这是小孩受人蛊惑而说出的话,为了让他牢记朕的恩德,应该远离京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归德侯陈理和归义侯明升(大夏政权明玉珍的儿子)一起迁居高丽,并赏赐给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同时,朱元璋令承恩侯陈普才迁居滁阳(今滁州)。陈理和明升到达高丽后受到高丽王的接见,被封为陈王。虽为王爵,但生活上却过得非常艰苦。高丽恭愍王和后来的朝鲜国王李芳远曾先后赏赐给他一些田地,一名婢女和米、酒、布等生活物品。永乐六年(1408年),陈理病逝,享年58岁,育有一子陈明善,并在朝鲜开枝散叶。现在的陈姓是韩国大姓,其中有很多是陈友谅的后代,每年都有很多韩国陈姓宗亲特地赶到陈友谅的陵墓前祭拜,以求认祖归宗。

乙丑,陈理、明升等男妇共二十七人入京,理升诣阙。王出御报平厅,理升拜于阶上,王坐受之。礼讫坐于使臣之下, 升年十八,理年二十二。——《高丽史·世家》

总而言之,朱元璋对待陈友谅的后人虽说不上优厚,但也没有刻意加害。迁居别处是有意让他们自生自灭,这对于一向嫉恶如仇的朱元璋来说算得上是宽大为怀了。毕竟,诸多开国功臣都死在朱元璋屠刀之下,陈友谅的后人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至于陈友谅的长子陈善儿,被俘后再无记载和踪迹可寻,极有可能是被朱元璋一刀咔嚓掉了。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扩展资料

陈友谅鄱阳湖之战落败而死: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陈友谅

不是

其实关于陈祖义的后人是没有任何记载的,但是有人说这个陈祖义很有可能是陈友谅的后代,但是其实稍微分析一下会发现都是谬论的,陈友谅的后代都是去了棒子国发展的,并没有去南洋这些地方。

其实我们还可见继续的分析分析陈祖义的后代问题,话说陈祖义先是在马六甲盘踞的,而且长达十几年,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有不少他

不是

俗话说:“天下陈氏出义门”。准确地说,应该是旺自义门,从旺公开始,如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仍有江州义门陈祖堂和旺公陵园。唐僖宗李儇巡游江南时曾经诗赞义门:“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知唯有义门陈。”对于这个“江南第一家”,1993年国家发行的百家姓《陈》姓光碟上推介过,2005年省邮政监制的挂历中展示过,2006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德安八景的故事”中传说过,200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德安》一书中系统发表过。义门陈的人文资源博大精深,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据《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陈友谅(1320—1363),元末红巾军领袖,本姓谢,湖北监利人,渔民出身,(其父入)赘于陈氏,改姓陈。江州义门陈人一贯把他作为宗亲,进入家谱,并极力扶持他建立朝廷“汉”,定都江州(今九江)。陈友谅把年号定为“大义”,即是光大义门之意。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陈友谅这个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陈友谅后代去哪了?

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建立了大汉政权,成为了推翻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最终败给了朱元璋,但有关他的英雄事迹却一直广泛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