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姓的智姓先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1收藏

智姓的智姓先祖,第1张

智庄子(约前635年—前583年)讳首,字季,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荀林父之弟,逝敖之子,荀息之孙。因智氏源出荀氏,故多称荀首,智氏始祖。

晋成公时,智首受封于智(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智首是稳健的政治家,后担任中军佐,智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执政,智首也顺势进入晋国政坛,担任下军大夫。并参加了当年的晋楚邲之战。先縠带领所部擅自南渡黄河,智首就分析这支军队要出危险。

智首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 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 否藏, 凶。’ 执事顺成为藏, 逆为否。众散为弱, 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天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 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 必有大咎,”

晋军溃败,智首得知智罃被俘后,率领着亲兵冲入楚军阵中,智首亲手射杀楚国的连尹襄老,射伤公子縠臣,带着生俘与死尸,撤退而去,为日后换回智罃攒下本钱。此战中虽然晋军遭到惨败,但智首作战英勇,成为晋军在兵败阴霾之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前596年,先榖败亡,先氏家族被灭,荀林父利用职务之便,顺势将弟弟智首拉入六卿行列,为下军将,自此中行氏与智氏同为六卿。前594年智庄子辅助赵朔,升任上军佐。直至前591年,士会告老,郤克执政,智首将上军。就在几个月后,时任中军佐的赵朔猝死,智首也代替赵朔为中军佐,辅助中军将郤克。

前587年,郤克将死,临终前安排栾书为中军将。但是栾氏一直地位不高,必须依靠荀氏家族的支持才能在执政宝座上坐稳。中军佐智首和上军将荀庚成为栾书内阁的积极拥护者,自此晋国“栾氏当国,政出二荀”。

前583年,智首死于任上,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智氏良驹智罃继立,是为智武子,智氏家族的强盛气焰逐渐燃起。 智武子(约前618年—前560年)讳罃[yīng],字子羽,智庄子之子,谥号“武”,史称智武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罃,智氏二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政治家、军事统帅,智氏家族的第一位正卿,晋国霸业复兴的最著功勋之臣。

前597年,年轻的智罃同在下军服役,跟随着伯父荀林父与父亲智首参加邲之战。这时晋军阵中,赵旃、魏锜以和谈为名要前往楚军,荀林父应允,后又担心二人捣乱,急忙派侄儿智罃去将赵旃、魏锜接回。智罃来晚了,赵旃、魏锜二人在楚军阵前出丑卖乖,激怒了楚庄王。这时楚军的哨兵望见智罃率领的接人部队,以为是晋军发起了进攻,楚庄王下令,全军攻击,智罃因寡不敌众,被楚公子负羁生擒。

大约在前590年,晋国中军佐赵朔突然死亡,智罃的父亲智首升任中军佐。前588年,智首通过郤至提出,用连尹襄老的尸体并楚公子縠臣换回智罃。楚共王很爽快的答应了。

临行前,智罃与楚共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楚共王:“你怨恨我吗?”

智罃:“两军交兵,我没有本事,被你们俘虏,你们没有将我用来祭旗,而使我回国领罪,这已经是对我的恩惠了!被俘虏是我的无能,哪里还敢怨恨谁呢?”

楚共王:“那你感激我吗?”

智罃:“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百姓得到安宁,各自抑制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未曾与谋,又感激谁呢?”

楚共王:“你回去,打算怎么报答我?”

智罃:“下臣无所谓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既没怨恨,也没恩德,我不知道如何报答!”

楚共王:“尽管这样,我还是要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智罃:“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晋国,寡君如果要诛杀我,我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我,把我赐给您的外臣智首,智首向我们的国君请求,而把我杀死在智氏宗庙里,我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诛杀的命令,而且让我继承为智氏宗子,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务,率领一部分军队以保卫边疆,虽然碰到了君王的左右,我也不敢违背礼仪回避,要竭尽全力以至于战死,没有二心,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所报答于君王的。”

楚共王:“晋国啊,不可与之争衡了!”于是加重礼仪,将智罃放回晋国。

智罃回到晋国后,在智首之后继承为智氏家主。公元前583年,智首去世后,智罃则接替父亲,入八卿,为下军佐。

公元前574年,士燮去世,郤至等三郤被诛杀,智罃由下军佐进升为上军佐。

公元前573年,中军佐中行偃和中军将栾书一起弑杀晋厉公后,智罃到成周迎立晋襄公之孙周为晋悼公。后来,栾书去世,中行偃降级,智罃晋升为中军佐。

公元前571年,智罃联合鲁、齐、宋军攻打郑国,郑成公刚刚去世。智罃听从鲁国孟献子进言,在郑国边境近筑虎牢城,威胁郑国,郑国不战而归附晋国。

面对郑国人一贯望风使舵,晋悼公召集四军八卿汇聚一堂,智罃提议以上军、下军、新军为基础,将中军一分为三,编入以上三军中,分立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一旦楚军进犯中原,晋第一军出征中原;中原再有战事,晋第二军出征;中原又有战事,晋第三军出征,周而复始。这样,晋只有一军在中原应战,而有两军在国内休整。然则每有战事,楚全军出征中原,长此下去,必然疲惫。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楚国欲战不能,拖垮楚军。

公元前566年,为了让智罃毫无妨碍的实现他的计划,韩厥让贤,主动提出告老,中军佐智罃继承中军将,成为荀氏家族第二位、智氏家族第一位正卿。就在智罃要实现他“三驾疲楚”时,智罃的嫡子智朔不幸早逝,好在在智朔留有一子智盈。

前560年,晋国一代贤臣智罃功德圆满后,寿终正寝,国人赞之,谥之曰“武”,故史称智武子。 智朔(约前592年—前566年)智武子之子,智庄子之孙。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朔,智氏三世祖。

前566年,儿子智盈出生不久后,智朔不幸英年早逝,无谥号。 智悼子(前566年—前533年)讳盈,子伯夙,智朔之子,智武子之孙,谥号曰“悼”,史称智悼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盈,智氏四世祖。

智盈刚刚出生,其父智朔不幸英年早逝。前560年,智武子寿终,智氏地位大跌,幸得伯父中行偃护佑,才得以茁壮成长。因智盈尚未成年,智氏之卿位由同出于荀氏的程郑代理。

前548年,智盈继程郑为下军佐,复入六卿。智盈为人温和、低调,与执政赵武、韩起等人关系亲密,并多次出访各国,智氏渐有复兴之势。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33年,年仅30余岁的智盈病重身亡,只留下一个十余岁的孩子智跞,智氏家族在晋国的崛起再度搁浅。 智文子(前548年—前493年)讳跞,字文伯,智悼子之子,谥号曰“文”,史称智文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跞,智氏五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官至中军将,智文子是智氏家族的第二位正卿,智氏家族复兴的奠基人。

前533年,智盈早亡,晋平公为加强公族,欲废黜智氏卿爵,幸智跞的堂伯中行吴念及同宗之情,多加呵护,使尚未成年的智跞担任下军佐。智氏由于智朔、智盈两代人的过早夭折,步履维艰,年幼的智跞依靠着中行氏,才得以保全。

前519年,伯父中行吴辞世,智跞孤苦伶仃,深恐被赶出六卿行列,在晋国六卿当中始终保持低调,不与其余强族进行明刀明枪的争斗。直到公元前501年,正卿士鞅死去,智跞荣登执政,智氏时隔60年再次执政晋国。

前497年,赵氏发生内乱,赵氏与旁支邯郸氏火拼,中行寅与士吉射反叛,围攻赵鞅于晋阳。智跞审时度势,联合魏侈、韩不信奉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救赵氏于倒悬。

公元前493年,智跞去世,谥号为文,史称智文子。经历过智跞长达40年的政治拼斗,智氏才得以在晋国复兴,为他的孙子智瑶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宣子

智宣子(约前529—前483年)讳申,智文子之子,谥号曰“宣”,史称智宣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申,智氏六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智跞去世后,智申继承智氏之位,担任下军佐。

智宣子喜欢儿子智瑶,立智瑶为继承人时。智申去世后,谥号曰“宣”,史称智宣子。

智果

智果(生卒年月不详)智文子之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称其荀果。春秋晋国大夫,智氏家族军师,智氏六世祖。因别族于太史而为辅氏。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智果为人多智,颇有政治远见,看人看事入木三分。智氏宗主——智宣子智申召集族人,选举智氏家族的接班人。智申已经有了好的人选,那就是次子智瑶,这是智氏的族人智果表示反对:“智瑶不如智宵!”智申反驳:“智宵面相凶狠。”

智果解释:“智宵狠在表面,而智瑶是狠在内心,不如立智宵比较好。智瑶有五大优点:智瑶,须髯飘逸,身材高大;擅长弓箭,力能驾车;技能出众,才艺超群;能言善辩,文辞流畅;坚强果断,恒毅勇敢,此五贤别人无法能比,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不用仁德去施政,而用以上五贤才能去强行统治,谁能拥护他?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然有灭门之祸!”

智申听不进去,仍然立智瑶为嗣卿。忠言逆耳的智果已经预感到智氏危亡的来临,为了保全智氏,带领着自己的一小部分族人到晋国太史那注册,改智氏为辅氏,表示脱离智氏,另立宗庙,因此建立辅氏家族。

秦朝统一六国后,有部分族人恢复智姓,世居山西榆次县,在宋金壬子年(公元1132年)自榆次县徙居元氏县北范村,历居四世有祖智进者自北范徙居北岩村,发展成当今的北岩智氏。

也有部分族人恢复智姓,祖居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明朝定鼎中原,先祖智福奉旨迁至山西太原府太谷县北郭村,发展成当今的太谷智氏。

智徐吾

智徐吾(生卒年月不详)智文子之子,因“智”古文同“知”,所以也多称知徐吾,春秋晋国大夫,智氏六世祖。

前514年,晋国的祁氏和羊舌氏被六卿消灭。中军将魏献子将祁氏的封邑分为七个县,魏献子认为智徐吾是卿的庶子中不失职、能够保住家业的人,提拔他担任涂水大夫。智徐吾后裔以涂为氏,别为涂氏。 智宵

智宵(?-前453年)智宣子长子,智襄子之兄,智氏七世祖,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公元前455年,智瑶遣其兄智宵求蔡皋狼之地于赵氏,赵氏不许,智伯奏请晋出公,和韩氏、魏氏一起发兵讨伐赵氏。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宵亡于晋阳之战。

智襄子

智襄子(前506-前453)讳瑶,智宣子之子,智文子之孙,谥号曰“襄”,史称智襄子,后世多称智伯、智伯瑶,由于智氏出于荀氏,故又称之荀瑶,智氏七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智瑶是继智罃、智跞之后,是智氏家族的第三位正卿 。

智瑶继位后,在晋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师伐齐,发动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智瑶第二次攻击郑国,郑向齐求援。齐国援军刚至,晋国撤退。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率军灭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属国,成为智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专门设计的有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钟铸好后,请夙繇国的国君派人来取,夙繇命人开路取钟。结果此路一修通,智瑶就率领晋军攻破夙繇国,夙繇灭亡,智瑶并其地而有之。

前458年,智氏联合赵氏、魏氏、韩氏三大夫,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智氏占领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居晋国四大卿之首,并自称“伯”。在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联合韩氏、魏氏两卿,攻打赵氏,赵襄子不敌,退守晋阳,到了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三月丙戌日,韩氏、魏氏临阵反水,联合赵氏大败智氏,智襄子兵败身亡。赵襄子还将智襄子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 智国

智国(?-前453年)智宵长子,智氏八世祖,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前457年,智伯瑶与韩康子虎、魏桓子驹在蓝台举行宴会,智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韩氏家臣段规。智国请求智伯多加提防,智伯不听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智国举出郤氏遭受车辕之难,赵氏被孟姬进谗言致死,栾盈被母亲叔祁诉说他想作乱,范氏、中行氏在亟治被杀害的例子。说连蚊子、蚂蚁、黄蜂、蝎子(蜹蚁蜂虿)都能害人,更何况是君主、国相呢。

前453年,段规帮助韩氏背叛智瑶,韩魏联合赵氏,击杀了智瑶,是为三家灭智。在晋阳之战中,智国为保护智瑶,溺水而亡。

智宽

智宽(生卒年月不详)智宵次子,智氏八世祖,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伯瑶被杀。智宽依靠自己的封邑抵御韩赵魏三家入侵。

前448年,晋阳之战六年后,智宽率他的邑人逃奔秦国,秦厉共公接纳他。

智颜

智颜(生卒年月不详)智瑶长子,智氏家族继承人,智氏八世祖。

智襄子打算攻打卫国,让儿子太子颜假装流亡卫国。南文子对卫敬公说,太子颜是智伯的爱子,没有大罪而逃亡,一定有缘故。派人到边境迎接,吩咐来人超过五辆车,就不要接纳。智伯听说了,就停止了计划。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颜流亡郑国。

智开

智开(生卒年月不详)智瑶次子,智氏八世祖。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伯瑶被杀,智开守卫智氏封邑,抵御韩赵魏三家入侵。

前452年(晋出公二十三年、秦厉共公二十五年),智开率他的邑人逃奔秦国,秦厉共公接纳了他,居南阳郡。

智镗

智镗(?-前453年)智瑶三子,智氏八世祖。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镗亡于晋阳之战。

智欣

智欣(?-前453年)智瑶四子,智氏八世祖。

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欣亡于晋阳之战。

智珏

智珏[jué](生卒年月不详)智瑶五子,智氏八世祖。

智珏母亲为赵娣,是赵襄子的妹妹。公元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智氏家臣豫让受命护卫幼主,将智珏藏于北山后川,智氏得以延续。

北山后川在山西定襄县柏树岭,又名漆郎山,山上有豫让庙一座,庙前有对联一副:

伏桥如厕守主德,漆身吞炭报君恩。

山西定襄智氏老家谱记载,智珏传五十二代至智兴:

智珏 智里 智胜 智珩 智冲 智璡 智堰 智武 智璎 智虞 智赢

智松 智遂 智膑 智嗣 智煜 智聪 智盾 智斐 智珣 智琰 智璿

智琩 智乾 智弘 智厥 智双 智邝 智璵 智墉 智贤 智巍 智煦

智裴 智重 智虎 智克 智孝 智礼 智佶 智渊 智享 智卿 智儒

智通 智玄 智臻 智坤 智嶶 智晟 智泽 智兴

智嗣:智氏二十二代,曾任西汉零陵郡太守。

智兴:智氏五十九代,在定襄开谱立宗,为定襄智氏始祖,至今已延续32代。 春秋晋国智氏家族世系表智庄子关系周文王先祖姬原叔(文王十六子)  远祖荀息(原黯,姬原叔十四世)始祖之祖父荀逝敖始祖之父长子荀林父

中行桓子(中行氏) 次子荀骓

程文子(程氏) 幼子荀首

智庄子(智氏) 始祖

第一代 中行宣子 荀庚程驩子 程季 智武子荀罃第二代中行献子荀偃程季子 程郑智朔荀朔第三代中行穆子荀吴 智悼子 荀盈第四代中行文子荀寅子华子程本智文子荀跞 第五代 智宣子 荀申智果(辅氏) 智徐吾(涂氏)第六代荀子

荀氏八龙 智宵智襄子 荀瑶 第七代智国智宽智颜智开智镗智欣智珏第八代

没有

辅姓属于罕见姓氏

得姓始祖是晋国大夫,智家军军师智果 距今2400多年

智家六世祖(名字忘了)立儿子智瑶为家主

智果指出智瑶不如六世祖另一个儿子智宵,旁人认为智宵面相凶狠,智果指出一个是狠在表面,一个狠在内心,智瑶才艺超群唯独没有仁心。德才之间六世祖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才

智果随后向晋国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另立辅氏。

后来就是智瑶兵败灭门,智果一支因改姓避免

这个在《郑通志》《左传》有记载如果要具体的我可以去翻翻原文,不过百家姓是没有收录辅姓的

一、姓氏源流

侯(Hóu)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建立侯国,子孙以国(地)名为氏,称为侯氏。

2、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以爵位为氏。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4、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古口引氏、侯奴氏、古引氏等姓氏改姓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赐姓侯伏,继而姓贺屯,最后改姓侯;随魏文帝南迁洛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得姓始祖:缗侯。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侯姓发源于山西,河南。汉朝初年,共叔段的后代迁到上谷,逐渐形成望族。上谷也成为侯姓的一个郡望。由于侯姓多起源于郑国王族共叔段和晋国王族晋缗侯,因此,侯姓起源于姬姓。侯方域,明末清初文人,河南省商丘(今商丘县)人。他年轻时即有文才,撰文师法《史记》,并组织“复社”、“几社”,为当时文人所推崇。他与方以智、陈贞慧、冒囊并称“四公子”。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并不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望族。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当今侯姓在大陆是第八十二大姓,在台湾是第五十七大姓。

三、历史名人

侯 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 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 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梦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临武尉,改桂林丞。廉谨俭约,取与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有同年生访之,舆从绮丽,友彰饭以蔬粝。客去,其子以贫约为羞,友彰以“寇准位兼将相,而宅无楼台”诲之,并作诗有“遗汝不如廉”之句,为人传诵。

侯外庐: 山西平遥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历史学家。1922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翌年,在旅欧支部加入中国***。1930年回国,失掉党组织关系(1951年重新入党)。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开始翻译《资本论》(后与王思华合译)。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界想学说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等,与杜国庠等合写有《中国思想通史》,主编有《中国哲学简史》等。

侯喜瑞:字霭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回族,京剧演员。从名净李连仲习架子花脸。15岁出科,19岁又拜黄润甫为师。先后与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阳平关》、《闹江州》、《法门寺》等。40岁后与郝寿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后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的时候治所在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县:秦置丹徒县,既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2、堂号

却币堂和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一个同一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 ,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此外,侯姓宗祠主要堂号还有:“勤慎堂”等。

====================================================================

侯姓宗祠通用对联

〖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李文郑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战国时魏国隐士侯嬴,七十岁时任大梁夷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后来,秦军围攻赵国,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屯兵不敢前进。他为信陵君献计,设法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又推荐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下联典指东汉初河南省密县人侯霸,字君房,曾跟从九江太守房风学《毂梁春秋》。新莽时,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诛杀豪强,抑止权贵,为民众信服,更始政权征他为官时,淮平百姓扶老携幼挽留他,甚至当路而卧。刘秀建东汉,他被任为尚书令(宰相),因熟知旧制,便选择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条奏上,多得以实施。后官大司徒,封关内侯。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唐代人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Ní 音泥)龙啊!”后官节度使。下联典指唐代芮城人侯道华,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霓龙节度;

巨鹿经生。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侯弘实事典。下联典指西汉·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魏·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

〖侯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郭沫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

〖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佚名撰山西省翼城县西阎镇十字河村侯氏家庙联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清·侯荫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清·侯禅甫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

〖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下联说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气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

附录:侯姓典故、趣事

〖遇见尊贤〗

侯白经常与尚书令杨素在一起谈天说地,戏弄玩耍,尽欢极乐,往往从早晨一直谈到晚上才能回家。

一天晚上,侯白刚走出尚书省大门,恰逢杨素之子杨玄感。玄感一把拉住侯白的手,央求道:“侯秀才请跟我来,到府中给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侯白被留无奈,想走出也走不成,便给杨玄感编造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猛虎,到山野去觅食,忽然发现一个刺猬仰卧在地上。它以为是一个肉团,便伸口去衔,冷不防被刺猬卷住了鼻子,吓得掉头就跑。紧跑慢跑,来到山中。一路奔跑跳踉,早已累得困乏无比,不觉昏昏欲睡。刺猬见老虎睡着了,这才放开了它的鼻子。老虎顿觉轻松,便欢天喜地地蹦了起来。走到一棵大橡树下,低头看到橡斗,吓得侧着身子对橡斗说:‘早晨遇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

〖燕窝与牛犊〗

侯白后来做了唐朝的官员,经常跟人们在一块猜谜语,侯白先对众人约法三章:“所猜之物,一、必须是能看见的实物;二、不能虚作解释,迷惑众人;三、如果解释完了,却见不到此物,就应受罚。”接着他先出谜面:“背与屋一样大,肚与枕(车后横木)一样大,口与杯子一样大。”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都说:“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样大而背却和屋一样大的物件?定无此物,你必须跟我们大家打个赌。”侯白跟众人打完赌,解释说:“这是燕子窝。”众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个大型宴会。席间,大家都让他作个谜语助兴。所猜之物,既不能怪僻难识,又不能抽象不实。侯白应声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这是何物?”众人竞相猜个不停,有的说是獐子,有的说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便让侯白说出谜底。侯白哈哈大笑道:“这是个牛犊。”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智姓的智姓先祖

智庄子(约前635年—前583年)讳首,字季,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荀林父之弟,逝敖之子,荀息之孙。因智氏源出荀氏,故多称荀首,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