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现在有那些名人(详细资料)
历史名人
1、官办学校第一人——西汉教育家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史有“李冰治水,文翁化蜀”之称。为纪念文翁,在枫香树村附近原文冲小学现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2、风流大度的三国军事家——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为孙吴基业,三分鼎立格局,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相貌魁伟,气度恢弘,志向远大,虽生逢乱世,却以廓清天下为己任。孙坚兴兵讨董卓时,移家舒城,与周瑜一家住在一起,周瑜将路南大宅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母,与孙策结为异姓兄弟。
3、宋代第一丹青妙手——李公麟
李公麟(1040~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其父李虚一,曾任大理寺丞,喜收藏书法名画,因此,李公麟自幼即深受艺术熏陶。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第,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等地方官员,后入京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因病退归隐家乡龙眠山庄。李公麟作为一名文人画家活跃于北宋画坛。现存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像》(传)、《免胄图》(传)及《圣贤图》(南宋石到本)等流传于世。
4、明代廉吏——秦民悦
秦民悦(1436—1512),字邦约,一字崇化,安徽舒城县人。明朝天顺元年登进士。历任广平知府、南京吏部尚书。秦民悦家贫好学,无书不读,每日作文千言,二十岁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举人考试得第一名叫解元),天顺元年(1457)进士。
历史名人
1、官办学校第一人——西汉教育家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史有“李冰治水,文翁化蜀”之称。为纪念文翁,在枫香树村附近原文冲小学现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2、风流大度的三国军事家——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为孙吴基业,三分鼎立格局,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相貌魁伟,气度恢弘,志向远大,虽生逢乱世,却以廓清天下为己任。孙坚兴兵讨董卓时,移家舒城,与周瑜一家住在一起,周瑜将路南大宅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母,与孙策结为异姓兄弟。
3、宋代第一丹青妙手——李公麟
李公麟(1040~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其父李虚一,曾任大理寺丞,喜收藏书法名画,因此,李公麟自幼即深受艺术熏陶。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第,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等地方官员,后入京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因病退归隐家乡龙眠山庄。李公麟作为一名文人画家活跃于北宋画坛。现存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像》(传)、《免胄图》(传)及《圣贤图》(南宋石到本)等流传于世。
4、明代廉吏——秦民悦
秦民悦(1436—1512),字邦约,一字崇化,安徽舒城县人。明朝天顺元年登进士。历任广平知府、南京吏部尚书。秦民悦家贫好学,无书不读,每日作文千言,二十岁乡试中取得第一名,(举人考试得第一名叫解元),天顺元年(1457)进士。
我是安徽舒城的,怎么说安徽舒城没有名人啊,看看参考资料!
罗家乡廖家村地处龙南山区罗家乡东南,与社阳乡相邻,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393户,人口1208人。山林面积8717亩,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耕地面积611亩。现有0正式党员42名, 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3名,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成员6名,低收入农户289户,低收入农户占总农户数735%,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山林承包上交,年收入仅02万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毛竹加工、茶叶、外出打工为主,也是罗家竹加工专业村,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面貌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下步产业规划:
一、竹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竹产业,在原“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亩的基础上,开发种植毛竹200亩,续建 “一竹三笋”示范林500余亩,做大做强村竹产业,鼓励农户走竹加工致富门路,新发展竹加工农户15户。
二、培育生猪养殖基地
全村现有生猪规模养殖户8户,生猪存栏近2000头,也是我村农户发家致富的一条主主渠道,培育规模养殖户6户,创建罗家乡生猪养殖基地。
近年村两委准备办的实事:
一、争取浇筑廖家至枫树底2公里自然村道路。
二、争取上级支持
廖家村与缪家村、荷村村、席家村、马府墩村、姜家村、芰塘金村、陆村村、岭根村、罗家村相邻。
2020年12月4日,廖家村入选2020年浙江省卫生村名单。
廖家村附近有芰塘金金氏宗祠、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龙天红木小镇、畲竹社里等旅游景点,有龙游乌猪、志棠白莲、龙游小辣椒、龙游发糕、金棠黄花梨等特产。
地表水
一、水 系
三明市溪河甚多,河网密度大于013公里/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有90多条,多数属闽江水系,少数属汀江、九龙江和江西省琴江水系。河流干流大致顺构造线发育,走向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但支流大多与构造线成正交或斜交。因各山地东南坡一般较西北坡和缓,所以各干流左侧支流均较右侧支流长,构成不对称的树枝状或格子状水系。仅明溪、清流等县花岗岩分布区常有放射状和环状水系。
三明市河流受地形起伏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流程短,切割较深,比降大,河床裂点多。(2)水流湍急,多峡谷险滩。(3)含沙量少。河流自然落差多在万分之五以上,如沙溪干流平均坡度为08%。河谷多为盆地,峡谷相间的串珠状排列,其形状多数为“V”型谷,少数为“U”型谷。河流中、上游多险滩急流。《福建通志·渠志》载:“沙溪……,其水滩碛甚多,内有梦龙、伤龙、安龙、三龙、长龙、马龙、三吾龙、五日龙等滩”,“沙源水水势悬峻,声殷如雷,险戏如龙门过”,即是对沙溪中、上游深切河谷的真实写照。下游略宽广,间有心滩和沙洲。
各水系均以天然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
(一)闽江水系
1沙 溪
沙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河之一,沙溪发源于建宁县均口乡严峰山南麓,向南经宁化、清流、永安、三明、沙县至南平市沙溪口与富屯溪汇合,注入闽江。沙溪是三明市主要河流之一,在三明市境内流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干流总长322公里。通常将贡川镇以上河段称九龙溪,贡川镇以下河段称为沙溪。
九龙溪 因其中游有著名的九龙十八滩而得名。其源头河——水茜溪发源于建宁县严峰山南麓,向南流至建宁县溪口与泉湖溪汇合后称东溪,后向西南流至宁化县合水口与西溪汇合后称九龙溪。九龙溪自合水口向东南流经鱼龙、横锁、肖家、南岐、东华、嵩口、沙芜、安砂、燕江镇,折向东北流至贡川镇,长约209公里,其中自源头至合水口长约598公里。通常将清流沙芜以上河段称为九龙溪上游,其中宁化翠城—肖家河段称翠江,清流县峰头—嵩口河段称龙津河,沙芜至永安安砂为九龙溪中游。1970年,在九龙口筑坝修建安砂水库,该河段现为安砂水库库区;安砂以下至贡川镇为下游,其中燕江镇西门—兴平河段又称燕江。
沙溪 自贡川镇向北流经黄沙口、莘口镇、三明市区、洋口仔、凤岗镇、高砂、青州镇至南平沙溪口,注入闽江。干流在三明市区内长约113公里。河床自然落差约50米,沿途多滩碛、沙洲。南宋时李纲曾以太史贬官谪居沙县,故三明市区、沙溪河段古称太史溪。
沙溪两岸支流甚多,其中河流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
泉湖溪 发源于宁化县泉上乡联群,经泉上、泉永、店上至溪口入东溪,长约568公里。
中沙溪 发源于宁化县河龙乡仙脑山麓,经河龙、下伊、沙坪、楼家、中沙、下沙、廖家、饭罗墩汇入东溪,长228公里。
西溪 发源于宁化县禾口枫树排之大小漈,经江口、南田、石壁、禾口、翠城至合水口注入九龙溪,长425公里。
嵩溪溪 发源于清流县林畲乡黄连地,经嵩溪至嵩口汇入九龙溪,长约34公里。
罗口溪 发源于长汀县童坊乡林屋,流经连城县北团镇、清流县的灵地镇至田源乡田口村注入安砂库区。三明市境内河道干流长约48公里。
文昌溪 发源于清流县赖坊寨下塘,流入安砂库区,长16公里。
罗坊溪 发源于永安市罗坊高畲,经溪源、罗坊、吴坊、桥头汇入九龙溪,长205公里。其支流有丰山源、横溪、左拔溪、垅安坑溪。
罗峰溪 发源于明溪县胡坊乡,流经清流县林畲、莒林至曹田注入九龙溪,长21公里。
拔溪 发源于永安市安砂罗岗,经石碧、小江坊、曹田注入九龙溪,长149公里。
小苔溪 发源于永安市罗坊乡上半村,经苔茹至马枯岭流入九龙溪,长288公里。
文川溪 发源于连城县曲溪乡,经永安市小陶至燕江镇的吉山叉溪口汇入九龙溪,长约68公里。
南溪 发源于永安市西洋坑,沿途纳岭头、吉岭、内炉、小螺、蚌口、桂溪、洛溪、永浆等小溪,至永安市区下桥尾注入九龙溪,长314公里。
后溪 发源于永安市上坪乡,沿途纳大家坊、小梅、漈下三条小溪,至龟山入九龙溪,长162公里。
益溪 发源于永安市大湖乡李坊,经吴坊、魏坊、上甲、坂头、百叶车、益溪、飞桥至益口入九龙溪,长285公里。
胡贡溪 发源于明溪县胡坊乡,经永安市大湖、新洋、新冲,至贡川镇会清桥注入沙溪,长268公里。
溪源溪 发源于明溪县秋竹岭,流经三元区增坊、星桥、楼源,至溪口注入沙溪。主河道长34公里,其支流有田沙溪。
黄沙溪 发源于明溪县五顶嶂,流经雪峰、沙溪、三元区吉口、岩前,至黄沙口注入沙溪,长825公里。自源头至明溪县瑶奢河段又叫渔塘溪。主要支流有夏阳溪、瀚仙溪、田丰垄溪。
薯沙溪 又叫上坪溪,发源于永安市十八,流经莘口镇的后溪、沙阳至莘口镇汇入沙溪,长23公里。
台溪 发源于明溪县紫云台,经台溪台镜头汇入沙溪,长23公里。
东牙溪 发源于大田县时大峰,经三元区中村、富兴堡入沙溪,长247公里。
碧溪 发源于明溪县黄连地,流经碧溪、陈大,至碧口注入沙溪,长23公里。
洋溪 发源于梅列区洋溪乡吕峰,至洋口仔注入沙溪,长10公里。
垄东溪 发源于沙县垄东岩山寨,经垄东、水尾汇入沙溪,长10公里。
洛溪 发源于尤溪县黄山头,至洛溪桥注入沙溪,长417公里。
洛阳溪 发源于沙县罗岩,经琅口注入沙溪,长22公里。
沙县东溪 发源于沙县夏茂镇,经水头、官庄、漈口注入沙溪,长60公里。主要支流有佑溪、高桥溪、西霞溪等。
鸬鹚溪 发源于沙县西霞乡莲花山,至高砂乡龙慈村鸬口坑注入沙溪,长10公里。
玉溪 发源于沙县百丈漈,经玉口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高溪 发源于沙县高溪,至高砂迎仙桥注入沙溪,长12公里。
杨溪 发源于沙县天湖山,经下洋口仔注入沙溪,长15公里。
渔溪 发源于沙县上柳源,经渔溪湾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筼筜溪 发源于沙县郑湖乡黄洋溪,至马铺桥注入沙溪,长20公里。
涌溪 发源于沙县天湖山,经涌溪桥注入沙溪,长10公里。
澄江楼溪 发源于沙县郑湖乡上洋村,经青州镇流至澄江楼注入沙溪,长30公里。
洽湖溪 发源于沙县高桥乡正地村,流经潩洲至洽湖桥注入沙溪,长约15公里。
2金 溪
因上游产砂金而得名,属三明市第二大河流,也是闽江上游富屯溪重要的支流之一。其源头有二:一为宁溪,发源于宁化县安远乡武夷山麓;二是澜溪,发源于建宁县客坊乡中畲,自源头至沙洲河段称都溪,沙洲至合水口河段称为澜溪。二溪自合水口汇合后始为金溪。金溪自合水口向东北经濉城镇、器村、袁庄入泰宁县,后流经茅店、池潭(水库)、杉城镇、八里桥,将乐县的万全、黄潭、蛟湖、城关、高唐至顺昌县注入富屯溪。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245公里,流域面积约6920平方公里。习惯上将建宁县濉城镇以下金溪河段称为濉溪。
主要支流有:
里沙溪 发源于建宁县里心乡武夷山麓,经里心至沙洲汇入都溪,长346公里。
桂阳溪 发源于建宁县客坊乡九龙头峰,流经桂阳、贤河、石舍注入都溪,长约20公里。
伊家溪 发源于建宁县伊家乡隘上,经伊家至罗坊注入澜溪,长约10公里。
富田溪 发源于建宁县溪口乡狐狸隘、百丈隘,经兰陂水库、溪枫、杨林、枧头,注入濉溪,长34公里。杨林以上河段亦叫黄溪。
开山溪 发源于建宁县朝风隘珠坊,经紫岭、安寅、马源、桐源,注入濉溪,长约218公里。
黄坊溪 发源于黄桑畲、茶庵隘、马头峰、薯岭、坊家寮、石排、饶家源和高坊多条小溪流,先后于上龚家、黄坊、仍田、横口汇为黄坊溪,流经武调、洋源,纳九流磜、樟溪、稠坪之水,流至小溪口注入濉溪。流域面积1878平方公里,河道长355公里。
楚溪 发源于建宁县溪源乡叶竹隘山麓,经梨树丘、溪源、泰宁县大田、谙下,注入池潭水库,长664公里。楚溪在泰宁县境内又叫大田溪。支流有大田西溪、料坊溪等。
杉溪 由朱溪、北溪、黄溪于杉城汇合而为杉溪,经南会、水漈注入池潭水库,长约248公里。朱溪源头有二:一为龙湖溪,发源于邵武道峰山,经游源、龙湖、官田至交胜,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292公里;二为交溪,发源于邵武市大埠岗加洲,经黄厝、神下、渠高、洋发至交胜,在三明境内河道长245公里。两溪于泰宁县交胜汇合为朱溪,经梅林、朱口、音山于杉城东入杉溪,长21公里。北溪发源于泰宁县新桥乡茶花隘,经大源、新桥、丘洪、梅桥入杉溪,长37公里。黄溪发源于将乐县隆兴、洋源,经东石、八里桥入杉溪,长215公里。黄溪在将乐县境内河段称梅溪。
大渠溪 发源于泰宁县宝阁峰和将乐县张源,经上渠、下渠、渠口、大湖、拥坑、梅口(旧洋地)入金溪,长46公里。
仁寿溪 发源于泰宁县下渠乡王坑,经大坑、云内坊入池潭水库,长18公里。
大布溪 发源于建宁县官常,经泰宁县双坪、大布入池潭水库,长335公里。
开善溪 发源于泰宁县九峰山,经余源、余上、儒仿、洋坑至将乐县竹丹入金溪,长17公里。
盖洋溪 发源于明溪县雪峰镇沙坑寨,流经画桥、盖洋、楼前、水口隘、泰宁县角溪、狮子岩,入池潭水库,长631公里。主要支流为枫溪、夏坊溪、温庄溪、城岗溪。
常溪 发源于将乐县万全乡圣水岩,经陇源、阳源、常安入金溪,长27公里。
将溪 发源于将乐县龙栖山南麓,经马带、将溪入金溪,长33公里。
漠口溪 发源于将乐县九峰山,经上峰、漠口入金溪,长约12公里。
龙池溪 发源于将乐县光明乡,经永吉、张公、城关入金溪,长30公里。
安福口溪 发源于将乐县安仁乡羊角峰,经大源、万安、积善入金溪,长50公里。其中自源头—大源河段又叫石帆溪。
赖地溪 发源于将乐县高唐乡陈地,经廖坊、赖地、赖口入金溪,长15公里。
常口溪 发源于将乐县高唐乡常源,经村尾、常口入金溪,长10公里。
漠村溪 亦叫漠源溪,发源于将乐县漠源乡,经坑口、漠源、下村入金溪,长25公里。
池湖溪 亦叫白莲溪,发源于将乐县白莲乡铜岭,经白莲、上仰、温坊、南口入金溪,长40公里。主要支流为水口溪。
3尤 溪
尤溪别称沈溪,是闽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其上游有二:一为均溪,发源于大田县南部,由屏山溪、武陵溪、小湖溪于石牌汇合后向北流经大田县城关(岩城)、京口、嵩才、尤溪县街面、下尾村,长49公里;二是文江溪,发源于永安市青水乡南部山间,流经槐南,大田县文江、德州、沧州至尤溪县下尾村,长70公里(文江溪在尤溪县境内河段又叫赤目溪)。均溪、文江溪在下尾村汇合后始称尤溪。尤溪由南向东北流经坂面、沈城、梅仙、西滨和尤溪口,注入闽江,长171公里,流域面积5436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
和平溪 发源于德化县境内戴云山西麓,流经大田县大儒、京口入均溪,长27公里。红坑—石头坑河段为大田、德化两县界河。和平溪支流有仙峰溪、美阳溪。
铭溪 发源于大田县斗峰,北洋崎东麓,经东景、铭溪入文江溪,长175公里。
广平溪 发源于大田县龙宫岬、铁钉岩,经万宅、丰庄、广平入文江溪,长125公里。
朱坂溪 发源于大田县上京镇上平,经太华乡上坂、龙潭、琼口、朱坂入文江溪,长46公里。
新桥溪 发源于尤溪县管前东上村,经上地、池田、下桥、夏阳、中洋村入文江溪,长15公里。
清溪 发源于尤溪县中仙乡牛角岩,经小坂面、清溪、下川入尤溪,长38公里。
青印溪 发源于尤溪县八字桥乡玳瑁山北麓,经坑头、八字桥、洪田、柳塘水库、湆头、团结、沈城入尤溪,长55公里。团结乡大坪以上河段又叫湆头溪。主要支流为西溪口溪、管前溪、文峰溪、东村溪、七尺溪。
吉木溪 发源于尤溪县联合乡莲花山,经联合、吉木入尤溪,长16公里。
华兰溪 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北山岩,流经光明、下井、黄林、安阳、华兰、雍口入尤溪,长32公里。主要支流有纲纪溪、后楼溪、汤川溪。
际后溪 发源于尤溪县西滨乡彩城,经厚丰、际后、西洋入尤溪,长14公里。
古迹口溪 发源于德化县十八灶,经古迹口入尤溪,长11公里。
京口溪 发源于尤溪县坂面乡棋盘顶、九阜山,经京口、坂面入尤溪,长18公里。
4洋中溪
洋中溪是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上洋,经溪滨、后庄、漈下、洋中、漈口至南平市樟湖坂、溪口入闽江,长32公里。支流有桂峰溪、洪坑溪、山重溪、西碧溪、自漈溪。
5高洲溪
高洲溪为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山岭,经山兜、溪尾、上塘至古田县湾口入闽江。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24公里。
6大樟溪
大樟溪是闽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珠峰,经珠建、吉安、岭下、华仙入永泰县。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约24公里。
(二)其它水系
1属于韩江水系的河流
下坪溪 又称奄香溪,发源于宁化县治平乡赖家山,经下坪、扬屋流入汀江,是韩江的上游。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约15公里。
叶公岭溪 发源于宁化县治平乡田畲、杨梅岭,流经北坑、叶公岭出境。
2属于九龙江水系的河流
冷水溪 发源于永安市小陶乡吴地,经张家山、上长坂、下长坂入漳平县石寮溪。在永安市境内河道长约155公里。
桃源溪 发源于大田县桃源乡,由高星、桂洋、上车坂等6条小溪汇合后,经桃源、赤头坂入漳平县。在大田县境内河道长415公里。
上京溪 发源于大田县上京,经溪尾、丰田电站入漳平县新桥溪。
梅溪 发源于大田县上京,流入漳平新桥溪。
3属于赣江水系的河流
横江 横江是江西省赣江支流琴江的上游。它发源于宁化县泗溪,经桥下水库、小朱坊,沿武夷山流入琴江。在三明市境内河道长约20公里。
米子迳溪 发源于宁化县淮土塘家山,经米子迳出宁化县边界入横江。
二、水文特征
(一)水 位
沙溪多年平均水位3~57米,金溪为177~318米,尤溪上游均溪大田站为365米。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具暴涨暴落特征。通常每年5、6月份水位最高,11月至翌年2月水位最低,相差1~2米,甚至11~12米(如尤溪)。据1950~1980年有关水文站观测,沙溪三明市区河段最高水位1565米(1964年6月16日),最低水位仅32米(1980年1月26日),相差1254米。尤溪城关河段最高水位(1960年6月10日)达海拔113561米;极端最低水位为海拔101811米(1963年5月26日),相差1165米。
(二)径 流
三明市地表径流丰富,多年平均水量约21583亿立方米。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丰水年(P=10%)29737亿立方米,平水年(P=50%)20988亿立方米,偏枯年(P=75%)171亿立方米,枯水年(P=90%)14186亿立方米。
三明市径流深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多年平均径流深800~1150毫米;径流系数05~062。河谷地带和河流下游较小,山地及河流上游较大。径流深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与枯水年的比值为19~23。受降水影响,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汛期,特别是3~6月或4~7月连续4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
沙溪在石桥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92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9617亿吨,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07升/秒·平方公里。6月份径流量最大,为74667立方米/秒;12月份最小,为11752立方米/秒。多年极端最大径流量为4730立方米/秒(1973年6月4日);多年极端最小径流量为36立方米/秒(1972年3月20日)。
尤溪在西洋站控制流域面积540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4621亿立方米。3~9月径流量约占年总径流量的85%。10月至翌年2月径流量约占年总径流量的15%。
金溪在将乐站控制流域面积585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6379亿吨。历年最枯月平均径流量5323立方米/秒,径流模数918升/秒·平方公里。
(三)地表水质
1水质情况
三明市各水系在枯水期主要以地下水补给,其水化学特征基本上与流域内地下水类似。据各水文站观测基本上为淡绿、黄绿色、透明、无臭的中性、弱酸性软水(表2-6)。水质类型为Hco3-CaNa(或NaCa)型。但因各水系所流经的地层、土壤、植被及人为经济活动有所不同,各水系水质亦有所差异。
三明各水系上游源头区域流经人烟稀少和工矿企业较少的溪、涧,水质较好,受污染程度轻,往中下游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沙溪以永安、三明、沙县河段污染较重。据1981年观测,全市废水年排放量达22405万吨,全部排入三条水系。其中沙溪河污径比是00476,即每立方米径流量含废水476吨,为全省之冠。水质污染事故(如毒死鱼等)时有发生,若按水质评价11项主要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A2)和综合污染评价值,可将沙溪流域分为下列三种:
A轻度污染断面(A2≤10、B≤20):永安安砂水库、九龙溪文洲渡口、沙溪莘口、沙溪口公路桥、文川溪口、燕江溪口、黄沙溪口、东芽溪口、碧溪口、东溪口、豆士溪口、马铺溪口属之,含有微量的汞和砷,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
B中等污染断面(10<A2<20,20<B<40):包括碧溪口下游4公里到沙溪口河段,后溪、薯沙溪、台溪、碧溪、东溪、豆士溪及清流的嵩溪、文昌溪、罗峰溪、罗口溪、长潭河等,水中析出汞、酚、氰化物和氨氮等,且部分已超标,水质较差,应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处理后才可供饮用。
C严重污染断面(A2>20,B>40):九龙溪龙津镇东门桥,嵩口氨厂下方、沙溪三明下洋浮桥、列东水厂断面、益溪口、胡贡溪口、溪源溪口属之,有毒物质含量较高,汞最高含量达18毫克/升,砷最高含量达0092毫克/升,氨氮最高含量达072毫克/升及酚,大量细菌、大肠杆菌等污染,水质差。
应指出的是,沙溪干流八个断面监测表明,永安市河段主要受砷、酚、汞的污染;沙县河段主要受氰化物、砷、酚、汞等污染。上述河段已全部遭到大肠杆菌、其它细菌及氨氮的污染。同时,氟离子含量也偏低。这些河段污染程度亦随季节而变化。
2含沙量
三明市河流一般含沙量较少。据沙溪梅列站1958~1964年观测,最大输沙量500万吨,最小为755万吨。最大年侵蚀模数为532吨/平方公里,最小年侵蚀模数为795吨/平方公里。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为312公斤/平方米,最小断面平均含沙量为零。尤溪西洋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29公斤/立方米,平均年泥沙侵蚀模数为250~400吨/平方公里。金溪将乐站测得断面最大平均含沙量121公斤/平方米。
90年代初,因上游森林过量砍伐,开矿、基建等,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致使河流含沙量有所增加。
第一世(始迁)文友 相传为旺公之子雅好孔子春秋元末避乱隐于巢湖之滨诗书教子不求闻达实高尚之流也因子永安永忠功赐封侯爵妣□氏子五人长永清次永坚三永宁四永安五永忠
第二世永清 文友公长子元至正年间举人明洪武初以本生子升贵赠明威将军公笃嗜诗书隐居不仕妣邵氏封大德人相传其后嗣多半徙居苏州枫桥及湖北武昌府
第二世永坚 文友公次子巢湖水军主要指挥者之一后投奔陈友谅仕汉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前四子迁回湖北其余子尚居湘阴
第二世永宁 文友公三子元至正进士候补县丞明初后裔迁回湖北
第二世永安 生于1320年卒于1366年字彦敬文友公四子洪武初封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妣林氏龚氏无子以长兄永清公子升承嗣祥
第二世永忠 文友公五子生于1323年卒于1375年妣王氏一子权又妣何氏一子志广(见广东南雄廖氏族谱)明初封德庆侯后裔散布湖北、湖南长沙、广东南雄、广西等地据传江西、四川临水县也有其裔
第三世升 永安公继子生于1335年卒于1426年荫封指挥使妣夏氏子四人长基次垕三矶四垣建文四年受侄儿镛,铭案牵连发配广西戍边公元1225年获赦还乡湖北
第三世权 永忠公子生于1347年卒于1385年妣徐氏花氏王氏明初以功臣子为散骑舍人洪武九年从冯胜练兵西安十一年从御史大夫丁玉征松叠等州克之十三年袭封德庆侯十四年从颖州侯傅友德征云南十五年领兵守毕郡寻守泸州十六年夏五月召还十七年夏四月癸已以疾卒子四人长镛次铭三钺四钟
第四世基 升公长子妣□氏子三人长子承庆次子善庆三子余庆
第四世垕 升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矶 升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垣 升公四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镛 权公长子生于1367年卒于1402年袭封德庆侯官至都督妣方氏据《廖姓史话》载其孙廖垂远从江西迁湖南长沙按公与弟铭同受学于方正学先生先生被难二公笃师弟谊收其尸瘗于聚宝门外山上遂同坐死并追去所赐铁卷金章母女谪发浣衣局子侄俱发充奉义金山两卫军史称被逮时母王夫人泣送之曰今日之事皆好读书所致此后家人切勿读书二子泣顾曰此事非读书人不能作传语后代儿孙益当读书云厥后金陵建方正学先生祠二公皆配享焉
第四世铭 权公次子事略同镛公妣李氏后世迁湖北潜邑黄中垸
第四世钺 权公三子袭封指挥使死于广西戍所妣□氏子嗣无考
第四世钟 权公四子隐居湖南华容
第五世承庆 基公长子袭封指挥使妣□氏子三人长奉次春三泰按公以方正学先生案株连发充广西奉义卫军田宅金章铁卷尽被追去宣德时观察某奏请清勾靖难罪名旋赦还复官职公在戍日夜哭泣竟以瞽废辞不仕复触朝廷怒发守凤阳陵寻卒
第五世善庆 基公次子卒于广西奉义卫军戍所子嗣失考
第五世余庆 基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奉 承庆公长子妣□氏一子赞
第六世春 承庆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泰 承庆公三子正统举人官山东钜野县教谕升河南河间府教授妣□氏子三人长许次谊三让按廖氏自元末迁巢湖户族流离谱牒失传公始搜订之承先启后实有大功焉
第七世赞 奉公子子嗣失考
第七世许 泰公长子妣□氏子二人长世兴次世华
第七世谊 泰公次子明廪膳生妣向氏子一人世昌
第七世让 泰公三子后裔徙居寿县安丰圹廖家老圩(详见寿春廖氏宗谱)
第八世世兴 许公长子妣□氏一子伏亨
第八世世华 许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八世世昌 谊公子明庠生妣韩氏子三人长伏初次伏元三伏思
第九世伏亨 世兴公子妣□氏子嗣失考
第九世伏初 世昌公长子妣□氏一子自勉
第九世伏元 世昌公次子字柳溪明庠生著有柳溪集公自凤阳陵戍所迁居寿县东乡王叶巷坊因以廖家湾名葬于本村前卯乙过峡转巽卯山酉向妣宋氏合墓一子自新
第九世伏思 世昌公三子妣□氏子二人长自成次自功
第十世自勉 伏初公子妣□氏二子长必登次必选
第十世自新 伏元公子字守畦明庠生附葬伏元公墓左侧妣刘氏合墓子三人长严次秀三实
第十世自成 伏思公长子妣□氏一子必春移居怀远廖家巷
第十世自功 伏思公次子子嗣失考
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社会地位最高;第二等是中亚细亚人(色目人),社会地位次之;第三等是汉人,即原属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第四等是宋王朝的遗民,蒙古贵族称之为“南人”,地位最低。铁木真曾规定:凡杀死豪古人的,须偿命;杀死色目人的,罚80两白银;杀死一个汉人或南人的,只要交一头毛驴就可以了。蒙古贵族统治者将“汉人”和“南人”每20户编为一“甲”,首长叫“甲主”,由元“政府”派蒙古人担任,这20户人就是“甲主”的奴隶,财产和妇女任由“甲主”享用。蒙古统治者还禁止“汉人”和“南人”打猎,不准“汉人”和“南人”练武术和持有兵器,连赶集做买卖、拜佛集会、夜间出门行走也被禁止。蒙古贵族又特别崇拜喇嘛,任他们为所欲为,于是这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活佛”,却是“汉人”和“南人”的灾难。他们所到之处,随从如云,或强占民宅,或强占民女,或勒索财物,或挖掘坟墓**金银珠宝……。为避乱,文友公举家辗转来到巢湖水边。适值江淮大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反抗元鞑的暴虐统治,也为保一方平安,文友公五子永清、永坚、永宁、永安、永忠在巢湖建立水寨,训练水兵,扯起义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5月,朱元璋义军驻和阳,欲渡江发展而苦无舟楫。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相约投奔朱元璋,元璋大喜,曰“天助我也!”亲自迎接永安等于巢湖水寨。得到这千余艘战船,万余名水兵,特别是永安兄弟和俞通海兄弟皆才勇之将,长于水战(明史称永安为水杰),朱元璋的起义军如虎添翼,声威大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终于摆脱“高筑墙、广积粮”的被动防守局面,转入积极进攻阶段。
从1355年到1368年的十三年中,永安、永忠任正、副水军统帅(永安陷吴后,永忠任水军统帅),协同徐达、常遇春、汤和等陆军将领先后打败元中丞蛮子海牙,灭掉汉陈友琼、吴张士诚,又讨降方国珍、陈友定进克福州。使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朱元璋的势力范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洪武元年(1368年)永忠拜征南大将军,由海路取广东。东莞伯何真归降,至广州又降元将卢左丞,擒海寇邵宗愚而杀之,广人大悦,广东悉平。接着进军广西,在梧州降元达鲁花赤拜住,继而攻克南宁、象州,广西悉平。洪武三年,永忠从徐达北征,攻克察汗脑儿。洪武四年,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败夔府守将郭兴,智取瞿塘关,擒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继而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蜀主明升投降,又招谕成都守将戴寿、向大亨等归降,蜀地悉平。洪武五年,从徐达北征,收复和林。洪武六年帅舟师扫荡盘据在沿海岛屿上的倭寇(日本海盗)大胜而归。
由是可见,永安、永忠兄弟的战迹几乎遍中国,尤其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诸省战功最为显著,堪为开国元勋。朱元璋曾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悬于门上。又在“平蜀文”中褒其功,有“一傅二廖”之语(傅是傅友德、廖即廖永忠)。洪武初封永安为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封永忠为德庆侯。一时廖家成为应天(南京)的名门豪族。
事态有变。永安攻打张士诚部和徐达攻克宜兴,乘胜深入太湖与吴将吕珍战时,战船搁浅,后续部队迟来一步,永安被俘。张士诚爱永安文武全才,欲招降之,不从而被囚,八年后死于吴,吴平后,灵柩运回南京,太祖迎祭于郊。葬于钟山,因功配享太庙。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永忠“功超群臣”,为何不封公爵而只封了次一级的侯爵呢?
先前,朱元璋起义初期,因羽翼未丰,多次得到明王救援与庇护,朱元璋便拜明王为主而称臣,后来明王日渐式微,无奈之下,遣使谕元璋欲移驾应天,到元璋的地盘上来。元璋一面“恭迎”来臣,一面派永忠驾舟迎驾。至瓜步,船翻,小明王韩林儿淹死。这件事有些蹊跷。永忠舟可渡海作战,怎么会在太平水域翻船?永忠加害小明王自己又能落得什么?无论将来是明王称帝还是元璋称帝,永忠都只能是一个臣子。所以,明眼人一看便知究竟。由于只有永忠最了解内情,恐怕也就埋下了隐患。果然不出所料,如果“故止封侯而不公”也就罢了,洪武八年(1375年),终以“坐僭龙凤”被赐死,年仅五十三岁。当然,当年的功臣名将在朱皇帝坐稳天下后都没有好下场。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是也,火烧庆功楼在所难免了。
永忠死后,子廖权于洪武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权公子廖镛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时惠帝常与议兵事,宿卫殿庭。可见廖镛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久,燕王朱棣兵变,攻克南京,建文逊国。忠于先皇惠帝的一班臣子一个个被杀。大学士方孝儒首当其冲,灭九族。廖镛与弟廖铭曾就学于方孝儒门下,见方横尸暴野,便收其遗骸而葬之,也被论死。灭九族,又加上学生一族,成为历史上“祸灭十族”的先例。这一次灾难非同小可,不仅田产宅第均被没收,还追回皇家先前赐予的铁卷、金章、第钺,所有男丁如三弟廖钺等一律充军边陲,妻女谪发浣衣局,沦为皇家奴。从此金陵廖家再无踪影。
廖家经过两次杀身之祸,死的死,充军的充军,能逃的则逃,又加上不断迁徙和军旅生涯居无定所,便形成后来支脉数省的罕见局面。
(一)廖承庆迁居凤阳,安徽廖氏家族
永安公无子,兄永清公子廖升过继而嗣之。升随永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永安死后,升嗣公爵,授予指挥佥事。侄儿镛、铭惨案后,升公也受牵连,虽年事已高,仍被发配广西戍边。1425年,仁宗继位(年号洪熙),谕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边,余放还。”这该是建文时殉难诸臣家庭命运的一次转机。这时廖钺已死于边塞。升公除留下长孙廖承庆继续戍边,其余子孙皆获释为民,得以返回故里。宣德年间(1426—1435),宣宗为安抚死难诸臣的后裔,颁诏赦免诸臣,承庆公感慨先祖们的悲惨遭遇,终日恸哭,对恢复官职已心灰意冷,婉言拒绝了皇家的任命,这下又触怒朝廷,以其积怨未消,再贬凤阳守皇陵,从此便在这里扎下根。
经过数世繁衍生息,九世祖廖伏元(字柳溪)深感生口日繁居所紧缺,便将自己这一支及弟伏思一支迁到当时寿州东乡,现在的淮南市廖家湾,聚族而居,成为当今的淮南廖氏家族。大概与此同时,七世祖廖让公的后裔迁到寿州南乡,今寿县廖家圩定居,形成寿县廖氏家族。十世祖廖自功又自廖家湾迁到怀远县廖家巷成为淮南廖氏的一个支脉。十三世祖廖应桢迁到今日长丰县水家湖,后裔成为淮南廖氏又一支脉。自一世祖文友公起,在安徽的后裔到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世到二十八世,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二十五世。
(二)湖北永清公永坚公永宁公永忠公后裔
据我谱载,永忠“其裔半在庐州府,龙池支谱载其子迁居湖广武昌府及四川顺庆府临水县或亦有所据也。”近查“湖北仙桃市廖氏谱(光辉和利和于2007年元月4日去湖北调查,复印仙桃市廖氏宗谱首卷一册),使我们对这一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世祖廖永清(派名道清号永德字子芳)元至正举人,分发湖北侯补粮捕府,二世祖廖永宁(派名道恒号永定字竹斋),进士,侯选县丞。见江汉之间田肥美,民殷富,便在梅子山前(今武汉市境)建立家园。我谱载文友公“雅好孔子春秋,诗书教子,实高尚之流也”。可见当时廖家是书香门第、功名之家。时值元末大乱,地方上的土匪盗贼乘隙横行乡里,生灵涂炭。为避乱,“乃至父母兄弟各异”。我们知道便有了文友公举家迁徙巢湖之举。明初大定,社会秩序大大好转,洪武二年,永清、永宁年事已高(1355年永安兄弟投奔朱元璋时,最小的永忠已三十二岁,到明朝建立时已四十五岁,可想永清、永宁这时都很大了。)便又回到湖北的家园隐居起来。永坚公曾在陈友谅部下做过事,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永坚公前四子后来也迁回湖北。仁宗大赦时,廖升率子孙(廖钺已死于边塞)也是回到湖北,当今湖北廖氏人中,很多都是他们的后裔。
据湖北八县廖氏联谱记载,后裔分布如下:
廖永清(湖北谱记为兰山,派名道清,号永德)生子六:瑾、瑜、瓒、瑨、瓘、琛。瑾、瑜不知去向。瓒(即廖升,永安嗣子)生子六:辅显、辅谟、辅翰、辅贤、辅明、辅仁,后裔散居汉川、沔阳(仙桃)、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坼、钟祥、孝感、汉阳等地。总人口最多的为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瑨公的后代聚居于潜江渔洋镇。瓘公的后裔居于潜江的袁硚和周矶。琛公后裔居于监利新沟镇。
廖永坚生子六:远、逵、通、达、遂、运。前四子后来由湖南湘阴迁回湖北。远、逵、通的后裔分别聚居京山、潜江、当阳。达后裔居荆门、钟祥等地。
廖永宁(湖北谱记为旭山,派名道恒,号永定)生子三:玮、璜、玺,后裔分别居于天门市的渔薪镇北千弓、石河镇海湾村、汪场之廖家河岭,还有一支迁襄阳。
(三)湖南永忠公和永坚公后裔
永忠公和永坚公在湖南的后裔,现已清楚的有六支:
一是永坚公的第五、第六两子遂和运没有回到湖北,其后裔居于湘阴。
二是永忠孙镛、铭、钺、钟的后裔,聚居于华容东山乡及湘阴等地。
三是永忠的六世孙,廖镛曾孙廖垂远,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水县迁居湖南长沙市湘春门北门正街,形成一个廖永忠世系。其中第十世廖国遴,明朝末年官户部给事中,国遴的侄子廖远度是文学家。
四是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廖氏。据该地谱载:廖永忠有子三:邦佐、枚佐、从佐。邦佐始封御营指挥。洪武九年随黔国公平云南,公出力建功,奉召镇守长沙兼摄茶陵卫,殁于王事。妣符氏、马氏、许氏、阳氏,生子六:则斌、则善、则卫、则和、则忠、则华。后裔聚居于栗源镇石波潭村等地。历代功名鼎盛。早年建有永忠公祠,2008年重建。
五是永安公后裔,明洪武时迁长沙城,随迁长县白箬乡长冲及城南外烂泥冲。至1949年族人已有12000余人。宗祠设河西长冲。
六是永忠公后裔,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徙居湘阴黄谷县,至1948年已传23代,共有4000余人。分布于归义乡丝塘、河市乡。宗祠在黄谷乡。
(四)广东永忠公后裔
广东廖氏这一脉主要有三个支系:
一是南雄支系。1368年(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帅舟师抵达广东,东莞伯何真率众官出迎,见永忠真英雄豪杰之士,便将女儿嫁给永忠。广东平后,奉太祖令进军广西,按当时制度,妻女不准随军,便将何氏寄在东莞,此时何氏已怀孕,后生子名志广。1375年,永忠死时,志广才七岁,何氏贞节不再嫁,携幼子定居南雄,志广成年后修祠于南雄珠玑巷,到1988年已传至23世,成为一个典型的廖永忠世系。
二是清远支系。据清远市《永忠廖公宗支族谱考》记载,广东清远市即今清新县珠坑坪杉树嘴又名雷公潭有永忠墓,清远滨江池水岭背村有永忠祠。公有夫人康氏、何氏、吴氏等。其中康氏生三子:尚英、尚俊、尚奉,后裔聚居清远。传到四世祖国谅后,陆续有部分后裔播迁广州市、韶关、黄埔、乐昌、越南等地。
三是怀集支系。明朝成化年间,永安、永忠后裔登宝等人由湖南邵阳迁来,至今已传二十五世,聚居于怀集县西北的兰钟镇。在后岗村曾建有宗祠一座。
(五)广西永忠公后裔
明初,南方岑伯颜不服明朝统治,仍坚持元朝体制,待广东平定后,征南将军廖永忠奉命进军广西,降服岑伯颜。至此,明朝基本上统一了全中国。洪武三年(1370年)永忠班师回朝,这次征南共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广西期间,永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安民兴业,民感其惠,为之立祠。永忠的部分后裔也便在广西安家落户。子孙昌盛,遍布南宁、武鸣、隆安、平果、田阳、上林、天等各地。先祖廖以庄官云南大理寺少卿,廖受珍官监察御史,廖应先官至中宪大夫。
另外在广西平南县东华乡也聚居有廖永忠后裔,据史料记载其始迁祖是日正。日正的祖辈是廖广,号君门,封千总军门提督。日正四兄弟:日正、日照、日闪、日升。日正生于明末清初乱世之中,为避战乱,随祖母来到阆口三甲落籍。日照后裔分布于安怀镇、官成镇、怀城镇、思旺镇以及柳州、象州等地。日闪嗣子其昌的后裔除居住平南县东华乡外,大部分分布在藤县大黎镇、东荣乡以及蒙山县陈塘镇等地。
又据广西平乐县廖氏族谱载:廖源广(1450~1528),字泰弦,号绍堂,明代人,永忠曾孙,奉旨率师统兵进伐九洲楠木洞(今广西东部一带),镇剿苗民叛乱。平定叛乱后,被皇上封为廖太尉征南将军昭灵太师金毗六殿显惠侯王,受命镇守九洲楠木洞。因爱此地山水秀丽,遂于弘治五年(1492)带领兄弟子侄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珠玑巷(原名猪鸡巷)迁居昭州(今广西平乐县)东乡里榕津仙宫寨立寨创业。至今已生殖繁衍了22代后裔,分支遍布平乐、钟山、荔浦、恭城、贺县、昭平等六县的五十多个村庄,人口约有三万余。
(六)云南廖永忠后裔
云南板桥廖氏是廖永忠后裔,开基祖是应寿,由四川泸州迁至云南镇雄不受县平坝立业。应寿一子尚珍,尚珍生七子:明忠、明时、明政、明义、明和、明孺、明智。从应寿至今已传13代。字辈是:应、尚、明、君、联、启、发、仁、正、万、天、国、元、延、绵、永、世、洪、忠、怀、文、凤、登、朝、彩、兴、德、顺、祯、祥。
700年间,文友公的裔孙遍布大江南北,纵贯数省,播迁全国各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永安等兄弟的不平凡经历形成的。据我谱记载,永清公尚有一支后裔迁苏州枫桥,承庆公尚有留在凤阳的后裔,据传江西龙南和四川境内也各有永忠的一脉。这些都还未证实,或许今后得力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更由于廖氏子孙的努力,会很快水落石出。
二。谱牒
自文友公迁居巢湖传四世至镛、铭二公,因受其师方孝儒案株连,家破人亡,宗牒散遗,传六世至泰公(官河南河间府教授)搜集史料始修宗谱,承前启后,功莫大焉。传至乾隆年间,旧谱存于十九世蘧风公(廪生)处,可惜毁于东邻一炬。所幸二十二世所称公(岁贡生)手录之谱稿犹存,复订而修之,公挽我谱厄运于一旦,功亦大焉。清宣统年间,二十一世绍董公偕众叔伯、兄弟、子侄采访手录而藏之,为以后续修家谱做了大量工作。
舒城现在有那些名人(详细资料)
本文2023-09-22 10:42: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