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吴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7浏览:1收藏

延陵吴氏族谱,第1张

延陵吴氏在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

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安徽:

无为县樊家湾:先祖吴廷翰(1491-1559),字嵩柏,号苏原。明无为州人。现世次字班行如下:克振先绪、复辉昌大、膺锡嘉祥、恩荣世继。

灵璧县尹集镇三村村吴家:延陵堂,与徐州吴氏联谱。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新迎裕庆善(慎敬喜庆善)、理顺道恒彰;毓秀兰华普、声名培树昌;根深叶方茂、延陵代增光。(其中“忠”为106世)

巢湖市中垾镇涧吴村,至德堂,始祖鸾公(14261124——15200919),明朝成化年间六位二世祖自安徽休宁县三山大塘吴(今属地待考,疑似黄山屯溪区梅林大塘村和休宁县商山镇大塘村)迁入巢湖,传至十一世祖已无字辈可用,故清咸丰年间新立三十字辈:

振家愈孝友, 定帮尚忠良,安守崇先哲 ,宽宏启繁昌,肇德献祥瑞, 世泽庆盛隆 。(“振”字辈排第十二代。)

扩展资料:

吴姓由来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

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吴氏族谱

 肯定不在麻阳。据载,吴三桂死后,胡国柱等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载经宝庆入贵州,大将军马宝留守衡州(今衡阳)。吴世璠迎至贵阳,并即帝位。吴三桂的真正埋葬地点,史书是没有结论,也不可能有结论,因为清朝是不可能放过他的,谋反大罪是要挫骨扬灰的

  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终被攻破。清军入城后,全力寻找吴三桂墓,结果均系伪墓。后来得一消息:吴三桂已被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下。果然在桥下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康熙帝不辨真伪,即命将“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示众。

  近年考古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一处墓地,称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等人的墓葬,但是真实性有待考证

  

康熙爷平三藩,吴三桂造反。但是没坚持多久吴三桂便在战火中病死。

吴家彻底兵败后,被清廷处死,几乎断子绝孙。

▲吴三桂剧照

不过,吴三桂深知造反是一件收益大,风险高的事儿,所以为了能在战争中给吴家留得一点血脉,将其中一个儿子吴应麟从秘道送走,让其逃往云南地区,得以幸免于难。

据吴三桂的后人讲,陈圆圆并没有投湖,而是跟随吴应麟一起逃亡,隐居在偏僻之地。

吴家的后人生活在贵州一个叫马家寨的小村庄,吴永鹏提供的御赐薄、皇伞、陈圆圆画像等,经过专家的鉴定都是真的。

▲吴应麟剧照

而吴三桂的后人也确实如同消失一般,直到第十一代孙吴永鹏才公之于众。但是在公布之前,连吴永鹏身边的邻居,都不知道他还有这重身份。

因为吴三桂在死前下了命令:自己的后代不能修族谱,不能用文字进行记录,只能口口相传,以免被朝廷发现。

有。于2010年6月被发现。

距离贵州省岑巩县40里处有一个马家寨,大约有上千人口,并且全村人都姓吴,他们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人。

吴三桂死前让军师马宝送吴应麒和陈圆圆等到深山中,所以为了感谢马宝才叫马家寨。

为了记住历史同时不被朝廷发现,吴氏家族设计一个秘传人制度,找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口口相传,严禁文字记载。

为了确定真实性,考古学家先后考察,最终确定马家寨村民确实是吴三桂的后人,村里还有吴三桂、陈圆圆等人的墓。

贵州深山有一个叫马家寨的村子,有200多户,2000多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姓吴,是著名的吴三贵的后代。马家寨村民虽然没有家谱,但拿出了吴三桂的历史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明代遗留下来的陈元元画像。从这些画像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陈元元的国家沦陷。

这一事件曝光后,许多考古学家来到马家寨进行调查。最后在村里发现了两个墓地,其中埋葬了吴三桂和陈元元。由此可见,这里的村民确实是吴三桂的后代。至于他们为什么隐居在这座深山里,我们需要从旧金山起义开始。Wu Sangui被授予平田村国王的称号后,他率领军队进驻云南。后来,康熙决定切断他的军事力量,让他回到北京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吴三桂对此已习以为常,自然不同意。后来,他坚决反抗,但不幸的是,他失败了。为了保存自己的鲜血,在最后一刻,他请求军师将他的后人和妾陈元元带走,他们逃到贵州山区定居下来。这是今天的马家寨

公交线路:88路支线6 → k155路,全程约371公里

1、从吴家村步行约920米,到达闫家庄站

2、乘坐88路支线6,经过31站, 到达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站

3、步行约280米,到达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站

4、乘坐k155路,经过11站, 到达七贤广场站

5、步行约460米,到达七贤庄

驾车路线:全程约1873公里

起点:青岛市黄岛区金沙滩

1青岛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行驶110米,左转

2) 行驶130米,左转进入金沙滩路

3) 沿金沙滩路行驶9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嘉陵江东路

4) 沿嘉陵江东路行驶30公里,右转进入衡山路

5) 沿衡山路行驶20公里,左转进入南港一号线

6) 沿南港一号线行驶89公里,直行进入江山北路

7) 沿江山北路行驶210米,直行进入1号疏港高速

8) 沿1号疏港高速行驶40米,直行进入1号疏港高速

9) 沿1号疏港高速行驶670米,过黄岛立交,朝济南/日照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黄岛立交

2沿黄岛立交行驶690米,过黄岛立交约80米后,直行进入2号疏港高速

3沿2号疏港高速行驶255公里,朝连云港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胶南北立交

4沿胶南北立交行驶97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沈海高速

5沿沈海高速行驶758公里,朝曲阜/临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日照立交桥

6沿日照立交桥行驶660米,过日照立交约480米后,直行进入日兰高速

7沿日兰高速行驶389公里,在龙山/三庄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龙山立交桥

8沿龙山立交桥行驶470米,直行

9日照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0公里,朝莒县/浮来山方向,直行进入旅游路

2) 沿旅游路行驶157公里,直行进入振兴东路

3) 沿振兴东路行驶63公里,直行进入振兴中路

4) 沿振兴中路行驶660米,直行进入振兴中路

5) 沿振兴中路行驶140米,在第3个出口,朝信中路方向,直行进入振兴西路

6) 沿振兴西路行驶25公里,右转

7) 行驶670米,左转

8) 行驶330米,右转

9) 行驶210米,左转

10) 行驶3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日照吴家村

近代以来形成了地名学这门交叉学科,融汇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内容。地名乃历史产物,稳定性强,保留了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从安吉若干历史地名入手,追溯其中蕴含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

鄣吴。在南宋建炎初年宋高宗南度之时,“公(吴氏始迁祖吴谨,吴昌硕先祖)不欲居都会,携眷再泛苕水,曲折寻其源,抵安吉州南之鱼池乡。故鄣本汉郡,村在深山中,公乐其风土,遂家焉……”(《吴氏家谱》)后经繁衍,吴成当地大姓,该地遂称鄣南吴家村,简称鄣吴。至清咸丰前,有人口四、五千。民谚有“大大鄣吴村,小小孝丰县”之说。然经太平天国战乱,正如吴昌硕在《别芜园》诗中所说:“在昔罹烽火,乡闾一焦土。

亡者四千人,生存二十五。”

李氏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一百一十五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六十七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氏族谱始于宋朝,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氏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氏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

2家谱: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清)李东元等继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成都湖广馆印。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

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清)李延强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清)李长申重修,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三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清)李延强修,清乾隆木刻活字印本并附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李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清)李鸿文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清)李树道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李氏手抄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李桐文、李桐蔚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四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

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民国)李俪洲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清)李守和等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清)李念达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尊制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民国)李植民李植纯等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李祖佑、李树则等续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0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清)李增孝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清)李怡廷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清)王薇堂等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载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六卷。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

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民国)李道源口述,李思聪、李竹溪等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清)李箴编辑。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清)李云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古春堂刻,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清)李道鹏、李冰鉴等续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博物馆。

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民国)李培英编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本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李恭良、李锡纯等九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介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清)李发忠等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萼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六卷。现收藏在江苏省丹阳市松卜乡肇庄。

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民国)李正瑾、李允垚等新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清)李新畲等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清)李翼清、李麟图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李庭鸿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李氏垂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一部今仅存第五卷,另一部今仅存第十六~十八卷)、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希白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源远堂活宇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李达刚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清)李兆庆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存五册)。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李锡奎、李洞等续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清)李廷荣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雍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一百八十八卷,首四卷)、江苏省兴化县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民国)李惕平修,李康复纂,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雍穆韦铅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李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李继钦重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油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长寿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夏季良等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苏州李氏宗谱,(清)李兆勋纂,清道光十二年李兆勋木刻活字印本,清朝时期李复昌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存世系一卷)、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苏州李氏宗谱不分卷,(清)李毓金补修。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李氏家谱八卷,(清)李沅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常熟李氏茂臣公支支谱一卷,(民国)李宗浩辑,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昆昆迁昆李氏家谱十卷,(清)李缃等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两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昆山增修迁昆李氏家谱十卷,(清)李湘辑、李传元酒辑,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崇俭堂补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李氏纯笃云重修祠谱,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浙江杭州市斩王路八号(今仅存一卷)。

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清)李士奎等重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道源李氏宗谱不分卷,(清)李元英等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严遂慈峰李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应梁、李见丰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两部)。

浙江宁波砌衔李氏族谱考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鄮峰草堂钞一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浙江宁波砌街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清)李恭廉、李厚泽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卷、第二十一~三十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迎恩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李繸汉、李炳瑺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函道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王家桥李氏宗谱不分卷,(清)王锦瀚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叙堂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李氏宗谱不分卷,(清)李锡汝等重修王棣辑,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介石堂手抄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圆李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宪曾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鸣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五卷、卷末。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汤山李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石鸿泰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陈宪曾、李朝佐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承惠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三~五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李民宗谱十七卷,末一卷,(清)李宏滋修,孙炜纂辑,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慈溪李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民国)李远炳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奉化剡城李氏宗谱六卷,(清)李春雨纂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石塘李氏宗谱六卷,(清)李宏毅重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石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陇西李氏宗谱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缺卷首、卷末)。

浙江象山泊戈李氏宗谱六卷,(民国)李必坤修,王乃揖编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清)李宗潮等修,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兴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清)李鹏飞等修,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嘉善西塘李氏支谱六卷,(民国)李正墀纂辑,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嘉善县档案馆。

浙江海临苞溪李氏家乘二十卷,(清)李汝敝纂修,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李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清)李世法、李建煦等编,十六世十七世孙续编,清朝末期,李氏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李氏家谱残稿,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其鳌修王雪舲李继芳等纂,清同治九年(公元1890年)芳庆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李氏宗谱四卷,(民国)李嗣沅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李氏宗谱四卷,(民国)李文昭、李毓东等重修,民间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李氏宗谱四卷,(民国)李廷学等重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登六斋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兰溪李氏宗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图书馆(缺二卷)。

浙江兰溪青岩李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白沙榔上李村。

浙江东阳瑞嘉李氏宗谱四卷,(清)李福谦纂,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巍山镇李村。

浙江东阳木香李氏家乘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庙口李氏宗谱二十卷,(民国)李春楼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左光乡左头村。

浙江常山李氏宗谱五十二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芙蓉乡西岭足村。

浙江常山定阳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汤奕瑞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就村(不全)。

浙江常山陇西李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吴家村。

浙江常山李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何家乡黄岗村。

浙江常山李氏六修宗谱一卷,(民国)李迁钧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案乡卢家村。

浙江临海黄溪李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汾川李氏八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手写本,今仅存系图一卷、第十五~十六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台临笏桥李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李祥恩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赤城李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清)李维屏纂,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手写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松阳陇西李氏族谱四卷,(民国)李廷辉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樟溪乡鳗头山村。

浙江松阳松川上杭李氏宗谱三卷,(民国)李口淦、李日新总理,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斋坦乡斋坦村。

浙江松阳李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尹源村。

浙江松阳大岭里李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大岭里村。注:一名《陇西李氏宗谱》。

安徽庐州李氏宗谱二十八卷,(民国)李悟仟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李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魁元、李同镜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配雍普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安徽李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十六卷。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李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五卷。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积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芜湖曲沃李氏迁芜支谱不分卷,(民国)李耀先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繁昌磕山李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民国)李蕴宸修,李燮尧、李妁坪等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安徽无为濡须李氏宗谱七卷,(清)李有诸等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龙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世谱不分卷,(明)李晖祥、李栋祥等纂修,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家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谱不分卷,(明)李晖李春等纂修,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谱不分卷,(明)李洪光、李瑞明等纂修,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李氏统宗谱不分卷,(清)李廷柳、李友棠等纂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重修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向荣等纂,清乾隆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宗谱五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新田严田界田李氏台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星源岩田李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方李兰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太平义门李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芬保纂,清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旌德旌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本直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旌德旌阳李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闰法、李嘉廷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敦复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黟县鹤山李氏宗谱四卷,(清)李则纲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清)李英秀、李兆隆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绵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绵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

安徽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清)李怀智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瘾川、李慎三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五卷,(清)李卓斋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潜山李氏重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李筱庄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潜山敦睦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缺第四卷、第八卷下册、第十七卷、第二十一卷)。

安徽贵池池城李氏宗谱四卷,(民国)李成惴、李涵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福建李氏族谱三卷,(清)李延基续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帅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福建福州李氏支谱,(清)李宗言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平潭李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磊阿山房活字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福建安溪秀滨李氏族谱不分卷,(渍)李钜东撰,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安溪澄瀛大□李氏族谱不分卷,(清)李朝谦纂修李文周补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补修写本。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东山李氏家谱一卷,李猷明纂,手抄本。现收藏在福建省东山县县志办公室。

福建南靖油坑李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李慎潜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南靖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上杭同安地山李氏实谱,(明)李志可撰,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上杭李氏族谱,(清)叶君昂撰,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上杭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上杭李氏族簿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永定李林氏族谱不分卷,(清)李传兴撰,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连城文川李氏七修族谱,首一卷,(民国)李瑞梁等修纂,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十二卷。现收藏在福建省连城县档案馆。

江西婺源岩田李氏会编世谱,(明)李堂瑞纂修,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严田李氏会编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明嘉靖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西婺源严田(李氏)宗谱,著者待考,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八修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李振苏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元瑞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现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李冬华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世谱十五卷,(明)李寅宾、李斌贤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手抄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五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宗谱传一卷,(明)李宗垣等撰,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婺源甲椿李氏世系家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氏族人重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甲椿李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清)李朝筠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万载西平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四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

陡山吴氏祠位于湖北省红安县陡山村村内的陡山吴氏祠是一座在建筑、木刻、陶塑、石雕等方面都很讲究做工,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

这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后来毁于火灾,陡山吴氏祠是光绪年间的重修的。到陡山吴氏祠旅游,你会看到这是一座三进式的建筑群,由牌楼、大厅、深院等建筑所组成,祠堂拥有占地面积3000平米,其中建筑面积就达到1410平米。

吴氏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各种古建筑装饰工艺技法齐全,题材广泛,且制作精良,巧夺天工,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石、木雕的宝贵遗产,曾历经战火的考验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其原貌基本得以保存。

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定,被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湖北民间工艺宝库”的美誉。

扩展资料:

建筑组成:

牌楼

祠堂的牌楼是一座龙头鱼尾式的三层飞檐建筑,屋檐上还悬挂着铜铃,正中的匾额上书写着“吴氏祠”这三个大字。步入大院,大院中还有两株清同治年间种植的桂花树,仍然枝繁叶茂。

祠堂的观乐楼是一座两层木楼,其内的梁、柱、幅上都雕龙画凤,镌刻花鸟人物,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有讲述大禹耕田、文王访贤、群英会、渔樵耕读等故事的绘画和雕塑。 

拜殿

陡山吴氏祠的拜殿是宗族议事之处,分为上殿和下殿,里面供着吴氏列祖列宗牌位。到陡山吴氏祠旅游,这座建筑到处有着雕刻,有着绘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传说中的珍奇异兽,神话故事。到陡山吴氏祠旅游是你不错的选择。 

戏台

吴氏祠前幢进深6米,分上下两层,明间上层向院内伸出,形成一面积约40平方米的戏台,戏台与两侧钟鼓室,后台连成一体,呈凸字形,由门道干墙和16根圆柱支撑。正中有屏风、旁开上、下场二门,戏台正上方有八角形藻井,彩绘“太极八卦”等图案。

其下檐正中豁出,镶“观乐楼”金字横匾。柱间有大枋、悬枋,大枋与悬枋间有券栅。戏楼正面与正殿相对,两侧有回廊,戏台配房与回廊有过道相通,回廊有台阶与正殿相连,中间形成院落。回廊上下两层,上层有栏杆,下层曾有鼓皮隔扇门。回廊既作通道,亦可作为看楼使用。

-陡山吴氏祠

延陵吴氏族谱

延陵吴氏在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